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八年級試題 > 八年級語文上第二次月考試卷(北師大版)

八年級語文上第二次月考試卷(北師大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一、基礎題

八年級語文上第二次月考試卷(北師大版)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2分)

A、闢若pì 潛逃qiǎn 勉強qiáng 懈怠xiè

B、弓繳jiǎo 炫耀xuàn 嗜好shì 狡黠xiá

C、鴻鵠hú 流杵chǔ 恐嚇hè 消遣qiǎn

D、九軔rèi 龐大páng 餘暇xiá 尷尬gāngà

2.下列成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蜂擁而上 敏而好學 虛懷若谷 心無旁騖

B.飢腸轆轆 三翻五次 人贓俱獲 醜態必露

C.衆目睽睽 物極必反 正襟危坐 一筆勾銷

D.煞有介事 當仁不讓 略施小計 煞有介事

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妥的是( )(2分)

A.居之安,則資之深。

資:積累

B.讀《書》誦《詩》,與古人謀。

謀:謀劃。

C.在衆目睽睽之下,我幾乎是狼狽地跨出了店門。

衆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着。

D.這是陶淵明所標榜的好讀書不求甚解。

標榜:提出某種好聽的名義,加以宣揚。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魯迅,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B.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學說主張實行“仁政”,反對暴政。《孟子》七篇,是他與弟子的合著。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現存《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散文體著作。

D.袁枚,字子才,號隨園主人,清代著名文學家。是“乾隆三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隨園詩話》。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劃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讀史使人( ),讀詩使人( ),演算使人( ),哲理使人( ),道德使人( ),邏輯修辭使人( )。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A、聰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辯

B、明智 聰慧 精密 深刻 高尚 善辯

C、高尚 明智 聰慧 深刻 有修養 巧辯

D、深刻 高尚 聰慧 明智 有修養 巧辯

6.下列各句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2分)

A.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B.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

C.極目處,四野八荒,惟有黃色,盡是黃色。黃色。黃色。

D.難道華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進了始皇陵兵馬俑的行列?

7.名著中的人物和情節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關羽——單刀赴會 (《三國演義》)

B.孫悟空——大鬧五莊觀 (《西遊記》)

C.武松——倒拔垂楊柳 (《水滸傳》)

D.魯濱遜——燒製陶器 (《魯濱遜漂流記》)

8. 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大概物極必反,最近書店裏的生意也日漸冷淡下來,我想這就是“韓潮”(韓寒書潮)過後的一種必然現象吧。

B、這是個不求甚解的年代,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雖處在時代潮流的前列,但似乎已經很少有人能夠細心研習業務了,大多數的人只是一味地追逐“經濟”利益。

C、只有那些對學問永遠虛懷若谷的人才是永遠上進的人。

D、學校圖書館是他每天光顧的地方,無論颳風下雨,他總能若無其事地靜下心來學習。

9.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每一個節日都蘊含着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

B.由於建成了公共自行車運行系統,爲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

C.國務院要求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速降費,加強服務水平。

D.如果將菸草稅提高50%,可使菸民減少4900萬,避免約1100萬人不因吸菸死亡。

10.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的語句最恰當的是( )(2分)

生活中種種苦澀, ,歷程中多少挫折, ,漫漫歲月裏的辛苦掙扎, 。但由於忍耐,由於奮鬥,也由於不斷地向上望,堅韌的生命終能超越所有的憂患與磨難,而從生活自身獲得智慧。

A、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淚 曾給人痛苦沉思

B、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給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淚

C、曾使人失望流淚 曾給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

D、曾使人失望流淚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給人痛苦沉思

11.默寫填空。(10分)

(1)《論語》中闡述學與思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 。

(2)《涼州詞》中抒發戍邊士卒離愁別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維《使至塞上》中描繪塞外奇特壯美風光的千古名句是 , 。

(4)梨自古是就是文人志士所讚頌之物,梨花盛開,潔白如雪,而“ , ”兩句詩卻反其道而行之,將雪比作梨花富有新意。

(5)《敕勒歌》中________________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這首詩中用比喻描寫草原壯闊畫面的句子是 。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14分)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爲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爲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餘幼好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爲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共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爲一說,使與書俱。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3)故有所覽,輒省記

(4)非讀書爲然,天下物皆然。

13.辨析下列加點詞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B.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C.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D.少時之歲月爲可惜也

14.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

(2)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爲可惜也。

15.本文的最後一句起什麼作用?(2分)

16.你是否同意“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聯繫實際,談談你的認識。(2分)

(二)(12分)

靜默草原

誰有過這樣的經歷呢?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頭向後瞭望,都是一樣的風景:遼遠而蒼茫。人難免爲這種遼遠而驚慌。

在都市裏生活,或是尋訪名山以及賞玩江南園林的人,都習慣於這檔的`觀察:眼光的每一個投射處,都有新景物可觀,景隨步移。

然而草原沒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時候,總是眯着眼睛。他們並非欲看清楚天地間哪一樣東西,而是想在眼裏裝填一些蒼茫。

城裏的人大睜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腳下的草兒紛紛簇立,一直延伸到遠方與天際相接。這顏色無疑是綠,但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色中的淡藍。

因而草原的風景具備了看不到與看不盡這兩種特點

和海一樣,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草就是海水,極單純,在連綿不斷中顯示壯闊。

有一點與海不同:觀海者多數站在岸邊,眼前與身後迥然不同。草原沒有邊際,它的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與站在船上觀海的相異處在於,你可以接觸草原,撫摸、打滾兒甚至過夜,而海上則行不通。

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說侷促。人,置身於這樣闊大無邊的環境中,覺得所有的柺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在草原上,人的處境感最強烈。天,果真如穹廬一樣籠罩大地。土地寬厚仁慈,起伏無際。人在這裏揮動雙拳咆哮顯得可笑,蹲下嚶嚶而泣顯得可悲。

外來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來做。

在克什克騰,遠方的小溪載着雲杉的樹影擁擠而來時,我願意像母牛一樣,俯首以口脣觸到清淺流水。當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適時,也想如長鬃披散的烈馬那樣用面頰摩挲草尖。

草原上沒有樹,所以即使有風也聽不到嘯聲,但衣襟已被扯得飄展生響。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

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

17.文章爲何以“靜默草原”爲題?(2分)

18.“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單一”與“豐富”是否矛盾?(2分)

19.賞析句子

(1)“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說侷促。”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2)爲什麼說人在草原上“竟然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3分)

20.鮑吉爾原野是草原三劍客之一,草原三劍客的另外兩個是歌手騰格爾和畫家朝戈。騰格爾,是歌唱草原的蒙古族歌唱家。他的歌聲飄逸、寬廣、豪爽、粗獷,請欣賞他的歌詞,寫出你的內心感受(不少於30字)。(2分)

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 /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羣/還有你姑娘/這是我的家/我愛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天堂》

(三)(14分)

老師! 老師!

①我又見着我的老師了,如朝山進香的人見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應願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喪事。在這閒空間,張老師到了我家裏,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鄉間室內的空曠和凌亂,分隔着我與老師的距離。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蘋果,說了很多舊憶的傷感和喜悅,諸如三十幾年前在初中讀書時,我的學習,我的作業,我的逃課。

③我老師張夢庚的一生,清寂中夾纏暖意,暖意裏藏裹着刺骨的寒涼。

④生於上世紀的20年代末,老師讀書輟學,輟學讀書,反反覆覆,走在田埂與人生的夾道中,經歷了抗戰和解放戰爭,有了1949年的紅旗飄揚,記憶中從來都是飢餓辛勞,土改時家裏卻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終歸識字,也有文化,祖國的鄉村,也最爲明白文化的斤兩,雖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嚴富貴,可讓孩子們認字讀書,能寫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術,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於是,老師就成了老師。從一個鄉村完小到另一個鄉村完小,從一個鄉村中學到另一個鄉村中學。直至改革開放後,他被調入縣裏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導主任,最後主持這個學校的工作。一晃就讓他全部人生的金貴歲月,43個春秋的草木榮枯,都在佈滿土塵、青草蓬生的學校裏榮枯衰落,青絲白染。

⑤不知道老師對他的人生有何感想,從他寫的一本《我這一生——張夢庚自傳》的簡樸小冊裏,讀下來卻是讓人心酸胃澀,想到世事的強大和個人的弱小,想到命運和生命多麼像流水在乾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襲掙脫,流着流着,可終歸無法掙脫乾涸的吞沒。最後的結局是,我們畢業了,老師白髮了;我們中年了,老師枯衰了。我們成家立業了,而老師卻在寂靜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經管教訓斥撫疼過的學生們,過着憶舊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記得、可他的學生們早已忘卻的往事。

⑥還記得,初一時,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語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裏蚜蟲遍佈,多得兵荒馬亂,人心恐 懼,我便邀了班裏十幾個相好的男同學,去幫我母親捕捉蚜蟲。自然,那一天教室裏學生寥寥,老師無法授課而只能讓大家捧書閱讀。從棉花地裏回校的來日上午,老師質問我爲什麼帶着同學逃課,我竟振振有詞地說,是帶着同學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蟲;竟又反問老師道,地裏蚜蟲遍佈,我該不該去幫我母親捕捉蚜蟲?說蚜蟲三天內不除掉去淨,棉花就會一季無收,時間這樣急迫,我家人手不夠 ,我請同學們去幫半天,到底又做錯了什麼?

⑦事情的結果,似乎我帶同學們逃課捉蟲正合校規事理,反讓老師在講臺上一時有些啞言。回憶少時的無理取鬧,強辭奪理,也許正是自己今天在寫作中敢於努力把不可能轉化爲可能的開始。可是,現在,面對耄耋(mào dié,指年紀八九十歲)老人,給我一生養育呵護的父輩尊者,我心裏三十幾年不曾有的內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來。

⑧我們就那樣坐着喝水聊天,說閒憶舊,直至夕陽西下,老師執意要走,不無快意地說他的子女們都在外工作,孝順無比。真是天應人願,讓一生坎坷、教書認真的老師,年老時,子女有成,學生有成,彷彿曲折的枯藤根鬚,終於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師從我家離去時,是我扶他站起;離開院子時,是我扶他過的門檻;送至門口遠去 時,是我扶他過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親離開人世太早,扶着老師的時候,我就像扶着我年邁的父親。望着村頭遠去的父親般的老師,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動的一棵年邁的樹。直至他在村頭緩緩消失,我還看見他在我心裏走動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腳步,如同寧靜裏我在聽我的心跳一樣。

⑩說不出老師哪兒偉大,可就是覺得他偉大。也許這個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偉大,而偉大本身,其實正是一種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21.文章寫與老師相見,說了很多舊事。 請概括出“我”初中時做的那件事。(2分)

22.請說說文章題目“老師!老師!”有什麼特點?用這個標題有什麼妙處? (3分)

23.結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劃線句子的含義。 (3分)

直至他在村頭緩緩消失,我還看見他在我心裏走動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腳步,如同寧靜裏我在聽我的心跳一樣。

24.爲什麼說張夢庚老師的一生“清寂中夾纏暖意,暖意裏裹藏着刺骨的寒涼”? (3分)

25.作者說,就是覺得 老師偉大。結合全文,說說張老師的“偉大”表現在哪裏?(3分)

三、寫作(50分)

26.我們生活在這個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腳步,卻讓我們忽略了原來就在身邊的美好:幸福、關愛、信任……溫暖的親情、純真的友誼、美好的春天……

請以“原來 一直都在我身邊”爲題,將題目補充完整後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