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石壕吏》古詩賞析

《石壕吏》古詩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詩句】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石壕吏》古詩賞析

【出處】唐·杜甫《石壕吏》。

【意思】夜深人靜語聲漸漸斷絕,嗚咽哭泣之聲依稀可聞。天色微明我又急忙登程趕路,告別時只有老翁這個孤獨的老人。

【全詩】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註釋】

①石壕:村鎮名,在今河南陝縣東七十里。 ②投:投宿。 ③逾:越過。走:逃跑。 ④一何:多麼,何等。 ⑤鄴城:今河南安陽市。戍:戍守,此指討伐安慶緒。 ⑥附書:託人帶信。 ⑦存者:指尚活着一個兒子。且:姑且。偷生:苟且活下去。死者:指死去的兒子。

⑧室中:家中。乳下孫:吃奶的小孫子。 ⑨無完裙:沒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⑩嫗:老年婦女。 河陽: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孟縣西。役:服役。 泣幽咽:吞聲抽泣。這是寡媳的哭聲。 登前途:踏上前行路途。

【賞讀】

這是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無家別》)中的一首。

杜甫因爲替房琯說話,得罪肅宗,差一點被定罪。乾元元年(758)被貶 爲華州司戶參軍,被趕出了朝廷。去年冬天,唐肅宗長子李俶(即後來的唐 代宗)、名將郭子儀等收復了兩京(長安、洛陽);今年冬天,郭子儀、李光 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圍安慶緒所在鄴城(即相州,今河南安陽),因內部 矛盾和史思明援軍趕到,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河陽(即古孟津,今 河南孟縣西),四處徵兵,準備再與叛軍力戰。這時杜甫到河南探親,然後 返回華州任所,所過之處,即兩軍交戰之地,他就將沿途所見,寫成這一組 光耀千古的樂府組詩。

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仍然是慘烈的,人民大衆遭受着空前的蹂躪 和痛苦。但是,這樣的戰爭又是相對正義的,所以舉國上下,又有一種同仇 敵愾的悲壯之氣。杜甫對這樣的戰爭,態度是矛盾的。他同情戰亂中的人 民大衆,又支持和鼓勵大家從軍殺敵。因此這一組戰爭題材的詩歌,與其 他反戰詩歌有不同的主題色彩和氣氛。

石壕是一個小鎮,在今河南陝縣東七十餘里處。如果不是杜甫這首 詩,恐怕至今都不爲人知。詩人投宿於此,就遇上了官吏夜捉人的一幕。他 把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忠實地記載下來,並沒有加以評論,但對統治 者的指斥,對民衆的同情和敬佩都已躍然紙上。

詩歌一開始,很快進入主題。全詩的重點,是老婦的.自述。三個兒子都 到鄴城當兵去了,一個兒子尚有消息,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家中只剩下老 兩口和媳婦孫子,家裏已經貧困得連一件完整的衣裙都沒有了,戰爭帶給 大衆的災難可想而知。

這位老婦人是讓人敬佩的。“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我雖然已經老邁,扛不動槍,舉不起刀了,但是,我還可以爲 將士們煮早飯。

老婦人被帶走了,她的命運如何,不得而知了,而這一個風雨飄搖的 家,也差不多全毀掉了。

讀到這首詩,是讓人心情十分沉重的,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 詩人什麼都沒有說,但是我們卻要去想,卻要去問,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 麼?誰應該爲這一切承擔責任?這也許是詩人想說但終於沒有說的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