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高三勵志 > 高三黨必讀:怎樣在高考備考中成爲“學霸”

高三黨必讀:怎樣在高考備考中成爲“學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導語:再牛的“學霸”也不過是學出來的,再低的分數也一樣可以提高。所以,送給所有考生一句話:與其高考後追悔,不如此刻就努力!

高三黨必讀:怎樣在高考備考中成爲“學霸”


每年高考成績公佈的時候,哭一批笑一批,慘淡一批燦爛一批,那些難過的人十有八九在恨自己不夠努力。不過,再牛的“學霸”也不過是學出來的,再低的分數也一樣可以提高。所以,送給所有考生一句話:與其高考後追悔,不如此刻就努力!

  方法決定成敗

用努力換取優異的成績,在這裏,方法決定成敗。無論是應屆生還是復讀生,請大家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高三,需要的是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絕非量的單純 積累。要想成爲“學霸”,就必須在學習和考試兩方面同時修煉“獨門祕籍”。進入高三,你的思考方式必須從學轉變成考。 考和學的最大差異就是面對題目時的思 維方向。思維和努力沒關係,和智力關係亦不大,它是大多數人潛意識中認識事物方式的體現,即看問題的角度。思維是可以點撥、訓練的,俗話說就是“開竅”。 對考題來說,與其研究爲什麼,不如研究如何做。到高三還在研究爲什麼這麼做的,是個學生;開始研究做題方法、解題入手點的,纔是考生。

模仿一些同學學到凌晨幾點,每天做多少套題,做什麼樣的宏偉計劃,如何在精神上給自己施壓等,非但不科學而且不可取。因爲不斷加大知識的儲備和做題的 數量,只能讓你對知識點做到熟悉、熟練,但是達不到掌握和精通。這樣的複習,會讓同學們將分數提到一定程度就遇到瓶頸,再也提不上去了。就像大多數同學困 惑的那樣:“爲什麼我已經很努力了,成績卻不見提高呢?”

所以,高三的頭等大事應該是整理學科知識體系、訓練各科解題思維和臨場答題技巧。

給知識做減法

考生要爲每個學科找到一個做減法的策略,這樣才能擺脫題海,找到解題的本質和規律。從知識層面來說,就是抓住核心考點;從學習方法來說,就是找到一條貫穿學科知識的線索。

比如語文學科,有語言運用題、古代詩歌鑑賞題、現代文閱讀題、作文題等。是不是每種題型都需要單獨複習?有沒有一條線索可以串聯考試中的各種題型呢?

語文的核心是詞語,以詞語爲基點,從詞語到語法結構,從語法結構到表現(修辭)手法,考生據此可以串聯起字音字形題、語病題、現代文閱讀題和作文題等。

第一步:詞語。比如“墨守成規”,爲什麼是“墨”而不是“默”呢?因爲這個典故講的是“墨子守成規”而不是“默默地守成規”。

第二步:從詞語到語法結構。根據意思可知,這個短語在語法上是主謂結構。由語法結構知識,考生可以判斷“看了《中國好聲音》,得到很大收穫”的語病爲缺主語。

第三步:從語法結構到表現(修辭)手法。現代文閱讀題中,有些句子是不符合常規的語法順序的,如“大家都注視着這位新同學,高高的,瘦瘦的”跟常規表達不同,但沒有錯誤,那問題在哪裏呢?原來,這句話採用了倒裝手法,考生也能據此回答出這句話的作用是強調。

第四步:從分析到運用。《岳陽樓記》中的“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使用了對仗(對舉),在古詩文閱讀題中考生應該能夠答對。明智的 考生還可以進一步將其化用到作文中,如:“秋風蕭瑟,月落殘雲。我的城頭飄揚着秦國的旗幟,我的宮殿飛揚着秦國的歌。”這便是佳句。

再舉一個英語學科的例子:I had the film developed yesterday。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傳統教學中,老師們往往單純地強調詞彙和語法。首先看詞彙“develop”,詞義爲“togradually grow or becomebigger,stronger,moreadvanced”,也就是發展、變大、變強的意思;再看語法“have something done”,表示請某人做某事。好了,詞彙和語法都沒錯,我們卻翻譯不了這個句子。難道翻譯爲“昨天我請電影(膠片)發展了”?

在英語中,像develop這樣的詞非常多,如果總是單獨記憶的話,不僅非常辛苦,而且遇到上述情況還沒法做對題。如此,你離“學霸”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跟中文一樣,絕大部分單詞都只有一個原始詞義,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演變,原始詞義形成一個可以延伸的意象,所有的其他詞義都統一在這個意象之下。如果用 這個意象來記憶這些單詞,不但更容易記住,而且可以做到舉一反三,活學活用。“develop”:發展、變大、變強,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而讓照片發 展、變清晰,就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這句話的意思就可以翻譯爲“昨天我把照片沖洗了”。

通過這種聯想和發散思維,考生讀懂了詞義,進而瞭解句義,那麼解答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就不再是問題了,甚至還能將這樣的句子用在書面表達中,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同學們請相信,記憶沒有定式。考生不能侷限於傳統的記憶方法與記憶模式,而要突破考試必要性記憶的極限,做到最少、最精、最有效,才能輕鬆應對高考。

 標準化和客觀性

學和考永遠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誰都無法取代誰。考生使勁兒背單詞也未必能讓自己英語考滿分。相反,考生掌握了英語的答題思維,卻有可能讓自己即使看 不懂原文,閱讀理解卻全部做對。不要以爲解題的能力通過大量做題就能提高,從普通學生變爲“學霸”沒那麼容易,這是一門學問,考生必須得練!

面對一道試題,“學霸”的思考步驟通常是:第一,題目需要求得的是什麼;第二,要求得這個結果,需要哪些條件;第三,題幹給出了哪些條件,順利解答該題還缺少什麼;第四,缺的這些條件如何找到。如此,解題的標準化思維過程就出來了。

許多考生在浩如煙海的試題摧殘下,已經喪失了思考的能力,面對“敵人”只能疲於招架。比如遇到圓錐曲線的試題,第一反應不是像“學霸”那樣認真分析試 題,而是憑以前“練題”時的記憶,想當然地套用各種公式、定理,解到一定的時候才發現題目所問的問題與自己的解題方向是背道而馳的。考生不要奢望在考場上 做到平時練習過的原題,題目越是相似就越要當心陷阱,越要用標準化的流程去分析問題和條件,從而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當然,要成爲一名出色的“學霸”,除了思維嚴謹外,還要抓住考試的本質,在考場上始終要保持“客觀性”,即“別人沒說,我決不能想當然地推測”。

比如有人出一道題:“一天沒吃飯了,我要大吃一頓。”這句話說明了什麼?

A。一天沒吃飯,我餓了

B。我正在大吃一頓

C。我今天至少吃一頓

選A的同學是習慣性主觀,題目告訴你“一天沒吃飯”就代表“我”餓了嗎?題目字面上就沒有餓了這回事,所以不對。選B的是沒有根據題目字面意思去做 題,題目說“我”吃飯了沒有?還沒吃吧,所以這是審題的不客觀。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今天至少要吃一頓,這就是客觀,所以答案應該是C。

一句話,要跟着題目本身走,不要跟着以往做過的題目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