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高二課件 > 人教版高二化學課件(精選12篇)

人教版高二化學課件(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課件編寫工作,課件要明確教學目標、要突出重點難點、要有靈活的教學形式、教學對象要有針對性。課件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化學課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高二化學課件(精選12篇)

高二化學課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週期律》的第3節。初中介紹了離子的概念,學生知道鈉離子與氯離子由於靜電作用結合成化合物氯化鈉,又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離子構成的,但並沒有涉及到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以及化學鍵的概念。本節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對學生的微粒觀和轉化觀較深層次的學習。爲今後學習有機化合物、化學反應與能量打下基礎。並通過這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所以這一課時無論從知識性還是思想性來講,在教學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2.從分類的角度上來看,前面有了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的分類,本節內容則是從物質的微觀結構上進行分類,根據物質的成鍵方式,將化學鍵分爲離子鍵和共價鍵(在選修3中再介紹金屬鍵),共價鍵再分爲極性鍵與非極性鍵。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前面知識的聯繫,一是各種化學鍵與各類物質的關係,二是化學鍵變化與化學反應的關係。

3.課標要求

化學鍵的相關內容較多,教材是按照逐漸深入的方式學習,課標也按照不同的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節的課標要求爲:“認識化學鍵的涵義,知道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第三章《有機物》要求“瞭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徵”;選修4《化學反應與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中要求“能說明離子鍵的形成,能根據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徵解釋其物理性質;瞭解晶格能的應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離子晶體中離子鍵的強弱;知道共價鍵的主要類型,能用鍵能、鍵長、鍵角等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認識共價分子結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能根據有關理論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能說明簡單配合物 的成鍵情況;知道金屬鍵的涵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也就是說,在本節教學中,對化學鍵的要求並不高,教學中應當根據課標要求,注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和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順序及認知規律,降低難度,注意梯度。在電子式的教學中,不必用太多時間將各種物質電子式都要學生練習一遍,取幾個典型的投影出來讓學生知道書寫時的注意事項就行了。並且交待學生不要花太多時間去鑽複雜物質的電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電子式的書寫。要注意本節課概念較多,且概念又比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學手段的科學使用,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增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離子鍵的概念,知道常見物質形成的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瞭解形成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簡單規律;

(2)知道電子式含義,能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物質及其形成過程;

(3)瞭解鍵的極性;

(4)瞭解共價鍵的概念,從化學鍵的變化角度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1-2鈉與氯氣反應的實驗,得出感性認識,結合動畫從微觀模擬氯化鈉的形成,建立離子鍵的概念,瞭解離子鍵的實質;通過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簡單歸納出形成離子鍵的條件。

(2)通過電子式的書寫強化對離子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

(3)通過P22思考與交流,並結合動畫模擬演示,建立共價鍵的概念,瞭解共價鍵的實質和共價鍵的極性。並從原子得失電子能力角度簡單歸納出共價鍵的形成條件;

(4)通過P22表1-3、學與問等,鞏固用電子式表示出共價鍵及共價鍵的形成過程;

(5)通過P23思考與交流,知道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區別;並且建立化學鍵的概念;

(6)通過模擬演示氯化氫的形成,瞭解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斷裂與新鍵形成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問題;

(2)培養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像力;

(3)培養學生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方法,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離子鍵、共價鍵、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電子式的書寫。

教學難點:離子鍵概念、共用電子對、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理解;物質變化中被破壞的化學鍵類型判斷。

四、課時建議

第1課時:離子鍵

第2課時:共價鍵

五、教學流程

1.離子鍵

提出問題(分子、原子、離子是怎麼構成物質的;物質種類多於元素種類原因)→實驗(鈉與氯氣的反應)→表徵性抽象(通過鈉與氯氣反應的結果得出結論)→原理性抽象(動畫模擬氯化鈉形成,得出離子鍵概念)→得出結論(離子鍵定義)→離子鍵形成條件→離子鍵形成條件→離子鍵的實質→構成離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離子化合物概念→實例→反思與評價

2.共價鍵

複習離子鍵及氫氣與氯氣的反應→提出新問題(氯化氫的形成原因)→原理性抽象→得出結論(共價鍵定義)→用電子式表示共價鍵的方法→共價鍵的形成條件→構成共價鍵的粒子的特點→共價鍵的實質→共價化合物的概念→共價鍵的種類(極性鍵與非極性鍵)→離子健與共價鍵的概念辨析→歸納總結出化學鍵的定義→化學反應的實質→教學評價

六、教學片段

第一課時 離子鍵

[設問引入]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到目前爲止,人類已經發現了一百多種元素,可是這一百多種元素卻組成了數以千萬計的物質,他們共同造就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這究竟是爲什麼呢?原子又是怎麼形成分子或離子的?哪些物質由分子構成哪些物質由離子構成?本節課我們從微觀上探究物質的構成。

一、離子鍵

[實驗1-2]取一塊綠豆大小的金屬鈉(切去氧化層),

再用濾紙吸乾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微熱,

待鈉熔化成球狀時,將盛有氯氣的集氣瓶倒扣在鈉的上方。

(如圖所示)觀察現象。

學生完成表格

現象鈉劇烈燃燒、集氣瓶內產生大量白煙

化學方程式2Na+Cl2 2NaCl

[提問]氯化鈉是一個分子嗎?

[投影] NaCl的晶體樣品、晶體結構模型。

與Na+較近是Cl-,與Cl-較近是Na+,Na+ 與Na+、 Cl-與 Cl-未能直接相連;無數個Na+與 Cl-相互連接向空間無限延伸排列就形成了NaCl的晶體。

[思考與討論]

1、請同學們寫出Na和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Na和Cl的原子結構是否穩定?通過什麼途徑才能達到穩定結構?

2、請寫出Na+ 和Cl-結構示意圖,討論鈉離子與氯離子結合時微粒之間的作用力。

[學生活動後投影]

[學生回答] Na+帶正電荷、Cl-帶負電荷,它們所帶電荷電性相反、相互吸引而靠近。

[追問]他們可以無限靠近嗎?

[動畫展示] 鈉離子與氯離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時,靜電引力與斥力平衡,離子之間有一定間距。

[講述] Na+ 與Cl-之間的作用力:

①異性電荷之間的靜電引力;

②原子核外電子之間的靜電斥力;

③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靜電斥力。當離子之間距離較大時,F引>F斥,離子不斷靠近,靠近過程中,F斥逐漸增大,當到一定距離時,F引 = F斥 ,如果繼續靠近,則F引 < F斥,將使兩離子距離又增大,直到F引 = F斥。所以,氯化鈉中, Na+ 與Cl-是保持一定的距離,靜電吸引作用和靜電排斥作用達到平衡,於是就形成了穩定的物質——氯化鈉。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兩方面,既對立又統一,氯化鈉是陰陽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和靜電排斥作用的對立統一體。

[板書]1、定義:帶相反電荷離子這間的相互作用(靜電作用)稱爲離子鍵。

靜電作用:F引 = F斥

[討論] 1、形成離子鍵的粒子是什麼?這些粒子又是怎樣形成的?它們的活潑性怎樣?

2、離子鍵的本質是什麼?您是怎樣理解的?

3、NH4+與Cl-、CO32-能形成離子鍵嗎?爲什麼?Na+與OH-、CO32-、SO42-呢?你還能舉出哪些粒子可以形成離子鍵?根據氯化鈉的形成,討論離子鍵的形成原因、成鍵粒子、本質與形成條件

[歸納小結]2、離子鍵的形成原因、成鍵粒子、本質與形成條件

成鍵本質成鍵原因成鍵微粒成鍵條件實例

靜電作用電子得失陰陽離子

①活潑金屬元素與活潑非金屬元素之間易形成離子鍵。即ⅠA、ⅡA和ⅥA、ⅦA之間易形成離子鍵。

②離子也可是帶電的原子團。

NaCl

MgBr2

NaOH

3、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過渡]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物質的形成較麻煩,由於化學反應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發生變化,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也體現了原子結構的特點,我們只需要在元素符號周圍把原子的最外層的電子錶達出來就可以把原子的結構特點表達出來,這就是電子式。

[講述投影]二.電子式

在元素符號周圍用小黑點 (或×)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這種式子叫做電子式。

1. 原子的電子式:

H× Na ×Mg× Ca 等

2. 離子的電子式:

3.化合物的電子式

[投影、學生討論] 下列電子式的書寫是否正確,爲什麼?

[反饋矯正]

1、錯誤 。如果是氧原子的電子式,就多了兩個電子;如果是氧離子的電子式,則漏掉了括號和電荷。

2、錯誤,Na原子失去了最外層上的電子,次外層變成了最外層,一般不把次外層上的電子錶達出來,陽離子的離子符號就是它的電子式。

3、錯誤,-2表示硫的化合價而不是硫離子帶的電荷。

4、錯誤,硫離子的電子式應該加上括號。

5、錯誤,應該把Cl-的電子式寫在Ca2+的電子式的兩側。

6、錯誤,應該把Na+的電子式寫在O2-的電子式的兩側。

[思考與討論]爲什麼氯化鈣的化學式寫成CaCl2 的形式,而它的電子式必須寫成

這樣的形式?

[答疑] CaCl2只表示氯化鈣的化學組成和Ca2+與Cl-個數比例關係,電子式不僅表示組成和比例特點,還表示了離子鍵的特點,它表示的是Ca2+與Cl-以離子鍵的方式相結合,而不是Cl-與Cl-以離子鍵結合,如果把兩個Cl-的電子式寫在一起就容易引起混淆,所以應該把Cl-的電子式寫在Ca2+的電子式的兩側。

[講解、投影]

4.用電子式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強調]

1.箭號不是等號。

2.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要注意二標:標正負電荷、陰離子標[ ]。3.箭號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併寫。4.正負電荷總數相等。

[小結]

高二化學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學性質和主要用途;

2.使學生了解炔烴的結構特徵、通式和主要的性質;

教學重點

乙炔的結構和主要性質。

教學難點

乙炔分子的三鍵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係。

教學方法

1.通過製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認識乙炔分子的碳碳叄鍵結構;

2.實驗驗證乙炔的化學性質;

3.類比、分析得出炔烴的結構特徵、通式和主要性質。

教學過程

前面我們將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兩個氫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間又連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雙鍵的共平面結構,現在如果通過反應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兩個氫原子,得到的這種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

碳碳原子以叄鍵形式結合。兩個碳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在一條直線上。

這個分子就是乙炔分子。在該分子裏兩個碳原子之間有3個共用電子對,即以叄鍵形式結合,據此,請大家寫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按要求書寫乙炔分子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並由一名學生上前板演:

一、乙炔分子的結構和組成

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C2H2H-C≡C-H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二、乙炔的實驗室製法

CaC2+2H2OC2H2↑+Ca(OH)2

乙炔可以通過電石和水反應得到。實驗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投影顯示]實驗室制乙炔的幾點說明:

①實驗裝置在使用前要先檢驗氣密性,只有氣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②盛電石的試劑瓶要及時密封,嚴防電石吸水而失效;

③取電石要用鑷子夾取,切忌用手拿電石;

④作爲反應容器的燒瓶在使用前要進行乾燥處理;

⑤向燒瓶里加入電石時,要使電石沿燒瓶內壁慢慢滑下,嚴防讓電石打破燒瓶;

⑥電石與水反應很劇烈,向燒瓶里加水時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當乙炔氣流達到所需要求時,要及時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

電石是固體,水是液體,且二者很易發生反應生成C2H2氣體。很顯然C2H2的生成符合固、液,且不加熱制氣體型的特點,那是不是說就可以用啓普發生器或簡易的啓普發生器來製取乙炔呢?

⑦實驗室中不可用啓普發生器或具有啓普發生器原理的實驗裝置作製備乙炔氣體的實驗裝置。主要原因是:

a.反應劇烈,難以控制。

b.當關閉啓普發生器導氣管上的活塞使液態水和電石固體分離後,電石與水蒸氣的反應還在進行,不能達到"關之即停"的目的。

c.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啓普發生器是厚玻璃儀器,容易因受熱不均而炸裂。

d.生成物Ca(OH)2微溶於水,易形成糊狀泡沫,堵塞導氣管與球形漏斗。

該如何收集乙炔氣呢?

乙炔的相對分子質量爲26,與空氣比較接近,還是用排水法合適。

熟悉和體會有關乙炔氣體制備的注意事項及收集方法,並由兩名學生上前按教材圖5-14乙炔的製取裝置圖組裝儀器,檢查氣密性,將電石用鑷子小心地夾取沿平底燒瓶內壁緩慢滑下,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一滴一滴地緩慢滴下,排空氣後,用排水法收集乙炔氣於一大試管中。

由幾個學生代表嗅聞所制乙炔氣的氣味。

請大家根據乙炔分子的結構和所收集的乙炔氣來總結乙炔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三、乙炔的性質

1.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ρ=1.16g/L、微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

實際上純的乙炔氣是沒有氣味的,大家之所以聞到特殊難聞的臭味是由於一般所製備得到的乙炔氣中常含有PH3、H2S等雜質造成的。

根據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結構特點,預測乙炔該有哪些化學性質?

[小組討論]乙烷分子中兩個碳原子的價鍵達到飽和,所以其化學性質穩定;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而雙鍵中有一個鍵不穩定,易被打開,所以容易發生加成反應和聚合反應;乙炔分子中兩個碳原子以叄鍵形式結合,碳原子也不飽和,因此也應該不穩定,也應能發生加成反應等。

大家所推測的究竟合理不合理,下邊我們來予以驗證。

[演示實驗5-7](由兩名學生操作)將原反應裝置中導氣管換成帶玻璃尖嘴的導管,打開分液漏斗活塞,使水緩慢滴下,排空氣,先用試管收集一些乙炔氣驗純,之後用火柴將符合點燃純度要求的乙炔氣體按教材圖5-14所示的方法點燃。觀察現象:點燃條件下,乙炔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而伴有濃烈的黑煙。

乙炔可以燃燒,產物爲H2O和CO2,在相同條件下與乙烯相比,乙炔燃燒的更不充分,因爲碳原子的質量分數乙炔比乙烯更高,碳沒有得到充分燃燒而致。

(補充說明)乙炔燃燒時可放出大量的熱,如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氧炔焰溫度可達3000℃以上,因此可用氧炔焰來焊接和切割金屬。

2.乙炔的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a.燃燒2CH≡CH+5O24CO2+2H2O

檢驗其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所氧化。

[演示實驗5-8](另外兩名學生操作)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緩慢滴下,將生成的乙炔氣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觀察現象:片刻後,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漸褪去。

由此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乙炔氣體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前邊的學習中提到由電石製得的乙炔氣體中往往會含有硫化氫、磷化氫等雜質,這些雜質也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實驗中如何避免雜質氣體的干擾?

可以將乙炔氣先通過裝有NaOH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氣瓶而將雜質除去。

b.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演示實驗5-9]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緩慢滴下,將生成的乙炔氣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觀察現象:溴的四氯化碳中溴的顏色逐漸褪去。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說明二者可以反應且生成無色物質,那麼它們之間的反應屬於什麼類型的反應?(屬於加成反應)

從時間上來看是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迅速還是乙炔與之褪色迅速?

(回答)乙烯褪色比乙炔的迅速。

這說明了什麼事實?乙炔的叄鍵比乙烯的雙鍵穩定。

應注意乙炔和溴的加成反應是分步進行的,可表示如下:

(2)加成反應

乙炔除了和溴可發生加成反應外,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與氫氣、氯化氫等發生加成反應。

高二化學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烴及烴的衍生物性質及官能團相互轉化的一些方法。

②瞭解有機合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原則。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機合成用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小組討論,歸納整理知識,培養學生對物質性質和官能團轉化方法的歸納能力。

②通過有梯度的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有機合成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通過設計情景問題,培養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會結合生產實際選擇適當的合成路線。

②通過對新聞資料的分析,使學生關注某些有機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物的安全生產和使用問題。

③通過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①官能團相互轉化的方法歸納。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過程分析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逆合成分析法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手段:

①新聞材料分析,分組討論,引導啓發、激發思考、情景問題的創設與解決、多媒體

②針對難點突破而採用的方法:通過設置有梯度的情景問題,分三步,讓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合成訓練,在動手訓練中自己體會、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多媒體展示與PVC保鮮膜有關的“新聞鏈接”以及“資料卡”,創設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課(資料見後附表)

【情景創設1】

你能夠根據已學的知識,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嗎?

【教師評價】

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案寫到黑板上,做出評價

【新課】

教師作歸納,以PVC的合成爲例,引出有機合成的過程,以流程圖直觀展現

【過渡】

實際上很多時候有機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們要學會分析比較目標化合物和基礎原料之間在骨架構建和官能團轉化的聯繫,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共同討論完成“思考與交流”

歸納內容

【教師引導】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做出適當的引導

【教師評價】提問不同小組學生的討論成果,作出肯定與評價,引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

【過渡】當我們掌握了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後,就要學會把這些方法應用到有機合成過程中了

【情景創設2】

在日常生活中,飲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類香料,例如具有蘋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爲原料合成戊酸戊酯這種香料嗎?

【教師評價】

對學生的成果作出評價,及時糾正錯誤;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過渡】

我們發現,在分析合成路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要對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線的選擇,那麼

【情景問題創設3】

想一想:結合生產實際,同學們,你認爲在選擇原料和合成途徑時,你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教師歸納】

選擇有機合成路線應遵循的一些原則:

反應條件必須比較溫和。

產率較高。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價。

【過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設計複雜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是,它是將目標化合物倒退一步尋找上一步反應的中間體,該中間體同輔助原料反應可以得到目標化合物。而這個中間體的合成也是從更上一步的中間體得來的。依次倒推,最後確定最適宜的基礎原料和最終的合成路線。下面,我們就利用這種分析法,來完成這一道練習:

【例題練習】

試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線。

【小結】

本節我們要重點掌握:

1、一些常見官能團引入的方法。

2、在有機合成中應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業佈置】

1、課後習題1、3題。

2、思考課本P65學與問。

高二化學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定義與實例,電離平衡(第一課時)。

(2)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概念。從分類標準角度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跟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等不同分類之間的關係。

(3)理解電離度、電離平衡等含義。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等分類關係的認識,理解分類方法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類標準對同一對象進行分類的方法。

(2)通過有關實驗,提高從化學實驗探究化學本質的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由弱電解質的電離、陰陽離子共存等特徵,體會矛盾體雙方相附相存的對立統一關係。通過電離平衡中電解質分子的電離、離子間的結合這種動態平衡關係,進一步體驗化學平衡的“動”、“定”、“變”等特徵。

[重點與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是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本課時的難點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類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見ppt文件。

課堂練習:

1.下列各組物質全部是弱電解質的是( )。

(A)H2O、NH3H2O、H3PO4、HF (B)Cu(OH)2、 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 (D)H2SiO3、H2S、CO2

2.下列物質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A)NaF (B)NaHS (C)HNO3 (D)HClO

3.醫院裏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術刀的消毒劑,HgCl2熔融時不導電,熔點低。HgS難溶於水,易溶於氯化鈉飽和溶液中。關於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是難溶的共價化合物 (B)是離子化合物

(C)是一種強電解質 (D)是一種弱電解質

4.下列物質中,導電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氫氧化鈉 (B)石墨棒 (C)鹽酸溶液 (D)固體氯化鈉

5.下列物質容易導電的是( ),化學教案《電離平衡(第一課時)》。

(A)熔融的氯化鈉 (B)硝酸鉀溶液 (C)硫酸銅晶體 (D)無水乙醇

6.將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釋10倍,下列微粒濃度減小得最多的是( )。

(A)CH3COO- (B)OH- (C)H+ (D)CH3COOH

7.濃度與體積都相同的鹽酸和醋酸,在相同條件下分別與足量的碳酸鈣固體(顆粒大小均相同)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鹽酸的反應速率大於醋酸的反應速率

(B)鹽酸的反應速率等於醋酸的反應速率

(C)鹽酸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比醋酸更多

(D)鹽酸與醋酸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一樣多

8.關於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區別,正確的敘述是( )。

(A)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強於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B)強電解質在溶液中的電離度大於弱電解質在溶液中的電離度

(C)強電解質在任何濃度的溶液中都100%以離子的形態存在,而弱電解質則大多數以分子的形態存在於溶液中

(D)在一般的濃度下,強電解質的一級電離是不可逆的,而弱電解質的電離是可逆的

9.在一定溫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釋的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I)隨着加入水的體積V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O”點導電能力爲0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點處,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順序爲__________;

(3)a、b、c三點處,電離度最大的是_______;

(4)若要使c點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減小,可採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試用簡單的實驗證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 H++CH3COO-的電離平衡。要求從促進和抑制CH3COOH電離兩個方面寫出簡要操作、現象及實驗所能說明的問題或結論。

課堂練習答案

1A,2C,3D,4D,5AB,6D,7AD。8D。

9.(1)在“O”點處還未加水,是純醋酸,純醋酸中醋酸分子沒有電離,無自由移動的離子,所以導電能力爲0。

(2)cab。(3)c點。(4)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加入碳酸鈉固體;加入鎂或鋅等金屬。

10.(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2)將上述溶液加熱,發現溶液紅色明顯加深,因爲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吸熱反應,升溫使電離程度增大,H+濃度增大,故溶液紅色加深,說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電離平衡。

(3)向(1)中加入醋酸銨固體,振盪後溶液紅色明顯變淺,是由於醋酸銨溶解後,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動,即電離程度減小,H+減小,故溶液紅色變淺。說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電離平衡。

高二化學課件 篇5

目的要求:

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初步學會滴定管的正確操作]

瞭解中和滴定的全過程,爲學生進行定量實驗打下基礎。

重點難點:

中和滴定的操作

教學過程:

引入

化學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簡單的一種,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種,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採用不同的滴定方法(如:酸鹼滴定、氧化-還原滴定、沉澱滴定、絡合滴定),而酸鹼滴定是滴定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掌握此種滴定法是化學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板書

第五節 酸鹼中和滴定

一.一.酸鹼中和滴定

1.原理

提問

(1)在一定量的鹼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時,鹼和酸應該有什麼定量關係?

引出

H+ + OH == H2O(中和反應實質)

n(H+)== n(OH-)

根據此種關係,我們可以通過酸鹼相互反應來測知未知液濃度

(2)不同酸鹼的定量關係

HCl + NaOH === NaCl + H2O

1mol 1mol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1mol 2mol

H3PO4 + 3NaOH ==== Na3PO4 + 3H2O

1mol 3mol

(3) 溶質的物質的量(mol)=物質的量濃度(mol/L)x溶液體積(L)

n = cV

閱讀

在酸鹼中和反應中,使用一種已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酸或鹼溶液跟未知濃度的鹼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測出二者的體積,根據化學方程式中酸和鹼的物質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出鹼或酸的溶液濃度。

例題1

在未知濃度氫氧化鈉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鹽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板書

(1) (1) 定義:用已知物質的量的濃度的酸或鹼來測定未知濃度的鹼或酸的方法。

(在化工生產和化學實驗中,經常需要知道某種酸或減的標準濃度,例如:在實驗室有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溶液,怎樣測定他們的準確濃度呢?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鹼中和反應中的物質的量之間的關係來測定。)

高二化學課件 篇6

1. 1. 儀器:酸式滴定管、鹼式滴定管。

說明

爲什麼要用滴定管:量筒的精確度不高。

滴定管是一根帶有精確刻度的細長玻璃管,管的下段有可以控制液體流量的活塞。

(1) (1) 優點:易於控制所滴加液體的流量、讀數比較精確。

(2) (2) 滴定管的正確操作:

I. I. 兩種滴定管在構造上的不同點:鹼式---活塞

酸式---帶有玻璃球的橡膠管

II. II. 滴定管的讀數方法:

0刻度在上,從上往下讀,最大量程有25Ml、50mL

精確度:取到小數點後兩位,如:24.00mL、23.38mL

最後一位是估計值。

III. III. 滴定管的洗滌:

先用蒸餾水洗滌,再用標準液(或待測液)來潤洗。

IV. IV. 固定;垂直於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錐形瓶約1cm爲宜。

V. V. 操作:酸式滴定管:

鹼式滴定管: 擠壓位置

酸鹼中和滴定

錐形瓶:上下都不靠。

滴定時,禁止:左手離開活塞、眼睛看別的地方,要注視錐形瓶內液體的顏色變化。

板書

操作過程:

(1) (1) 查:

(2) (2) 洗:先水洗,後潤洗。

(3) (3) 盛,調:

(4) (4) 取:待測液、指示劑

(5) (5) 滴定:

(6) (6) 記錄讀數:

(7) (7) 數據處理

討論

1. 1. 完全中和點和滴定終點雖然不同,但可以等同計算。

如:用0.1mol/LNaOH滴定20mL0.1mol/LHCl.

氫氧化鈉體積 [H+] pH

0 0.1 1

10.00 0.033 1.48

15.00 0.0143 1.85

19.50 0.00125 2.9

19.80 0.0005 3.3

19.98 0.00005 4.3

20.00 10-7 7

20.02 2x10-10 9.7

20.20 2x10-11 10.7

pH

7

氫氧化鈉體積

2. 誤差分析:

(1) (1) 潤洗

(2) (2) 進氣泡

(3) (3) 錐形瓶潤洗

(4) (4) 滴定管漏水

(5) 讀數角度

高二化學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原電池的構成條件,理解原電池的原理,能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電池反應式,能根據氧化還原原理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2.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學會分析和設計典型的原電池,提高實驗設計、搜索信息、分析現象、發現本質和總結規律的。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學習快樂和喜悅,增強學習的反思和自我評價能力,激發科學探索,培養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強化環境保護意識以及事物間普遍聯繫、辨證統一的哲學觀念。

【教學重點】

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教學難點】

原電池原理的理解;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相結合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教學法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成幾個實驗小組,準備原電池實驗儀器及用品。實驗用品有:金屬絲、電流表、金屬片、水果。先將各組水果處理:A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較厚),B組:成熟的橘子(將瓣膜、液泡攪碎),C組:準備兩種相同金屬片,D組:準備兩種不同金屬片。

【教學過程】

[師]:課前我們先作個有趣的實驗。請大家根據實驗臺上的儀器和藥品組裝:將金屬片用導線連接後插入水果中,將電流表串聯入線路中,觀察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巡視各組實驗情況)。

[師]:請大家總結:有什麼現象發生?

[生]:總結:出現兩種結果:

①電流表指針偏轉

②電流表指針不發生偏轉

[師]:電流表指針偏轉說明什麼?爲什麼會發生偏轉?

[生]:說明有電流產生。

[師]:這個裝置就叫做原電池。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原電池。請大家列舉日常使用的原電池都有哪些?

[展示乾電池]:我們日常使用的電池有下面幾種,大家請看:

[播放幻燈片]:

化學電池按工作性質可分爲:一次電池(原電池);二次電池(可充電電池)鉛酸蓄電池。其中:一次電池可分爲:糊式鋅錳電池、紙板鋅錳電池、鹼性鋅錳電池、扣式鋅銀電池、扣式鋰錳電池、扣式鋅錳電池、鋅空氣電池、一次鋰錳電池等。二次電池可分爲: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二次鹼性鋅錳電池等。鉛酸蓄電池可分爲:開口式鉛酸蓄電池、全密閉鉛酸蓄電池。

原電池的構成:任何一種電池由四個基本部件組成,四個主要部件是:兩個不同材料的電極、電解質、隔膜和外殼。

【評註】提出問題,從身邊走近化學,喚起學生學習興趣。

高二化學課件 篇8

【學習目標】

1.瞭解鐵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質

2.瞭解鐵分別與氧氣、水、酸、鹽等物質反應的情況

3.瞭解氧化鐵與酸反應的情況

4.瞭解氫氧化亞鐵的製備方法,瞭解氫氧化鐵的受熱分解

5.瞭解Fe3+氧化性,認識Fe3+和Fe2+之間的相互轉化

【基礎知識】

一、金屬鐵

1.物理性質:有金屬光澤,銀白色,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具有延展性,能被磁鐵吸引。

2.化學性質:

①與非金屬反應:Fe + Cl2 Fe+ S 在純O2中燃燒

②與水蒸氣反應:

③與非氧化性酸(鹽酸.稀硫酸)反應:

常溫下,鐵遇濃硫酸、濃硝酸發生鈍化現象。

④與鹽反應:古代溼法鍊銅

二、鐵的氧化物——氧化亞鐵 氧化鐵 四氧化三鐵

FeO Fe2O3 Fe3O4

顏色

俗稱

與HCl 不作要求

用途 略 紅色油漆和塗料 略

三、鐵的兩種氫氧化物——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鐵

Fe(OH)2 Fe(OH)3

顏色變化 白色 → 灰綠色 → 紅褐色

化學性質 ①轉化 4Fe(OH)2+O2+2H2O= 4Fe(OH)3

②與鹽酸 與鹽酸

四、鹽

(1)Fe2+和Fe3+相互轉化:

FeCl2溶液跟Cl2反應:

FeCl3溶液中加入鐵粉:

(2)Fe2+和Fe3+鑑別

Fe2+ Fe3+

水溶液顏色

淺綠色 棕黃色

加入NaOH 白色→灰綠色→紅褐色 紅褐色

先加入KSCN 無現象 血紅色

後通入Cl2

歸納整理:鐵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係。

【典型例題】

1. (2007年水平測試)常溫下,鐵與下列酸溶液作用產生H2的是( )

A.濃硫酸 B.稀硫酸 C.濃硝酸 D.稀硝酸

2.下列氯化物,既能由金屬和氯氣直接化合製得,又能由金屬和鹽酸反應制得的是( )

2 3 2 2

3. (2007年水平測試)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後變紅,說明該溶液中存在( )

3- 3+ 42- 2+

4.要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FeCl3,可行的是( )

A.滴入KSCN溶液 B.加入鐵粉 C.通入氯氣 D.加入銅粉

5.將鐵的化合物溶於鹽酸,滴加KSCN溶液不發生顏色變化,再加入適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紅色的是( )

2O3 3 2(SO4)3

6.能正確表示下列化學變化的離子方程式是( )

A.碳酸鈣與鹽酸反應 CO32 -+ 2 H+ = CO2↑+ H2O

B.金屬鋅放入稀鹽酸中 Zn + 2H+ = Zn2+ + H2↑

C.氯化亞鐵溶液中通入氯氣 Fe2+ + Cl2 = Fe3+ + 2Cl-

D.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 H+ + OH- = H2O

7.(20xx年水平測試)某待測液中可能含有A13+、Fe3+、K+、NH4+、C1-等離子,現通過如下實驗對其中的陽離子進行檢驗:

(1)取少量待測液,仔細觀察,呈無色;

(2)向上述待測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NaOH溶液過量後沉澱又完全溶解。實驗過程中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該氣體能使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據此可以判斷該待測液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_______________,一定沒有的陽離子是_______________。還有一種陽離子沒有檢驗,檢驗這種離子的實驗方法是(填寫實驗名稱)_______________,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已知有以下物質相互轉化。試回答:

(1)寫出B的化學式 ,D的化學式 。

(2)寫出由D轉變成H的化學方程式 。

(3)寫出向G溶液加入A的有關離子反應方程式 。

9.(20xx年水平測試)將一定質量的鐵、氧化鐵、氧化銅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00 mL4.40 mol/L鹽酸中,充分反應後產生896 mL H2(標準狀況),殘留固體1.28 g。過濾,濾液中無Cu2+。將濾液加水稀釋到200 mL,測得其中c(H+)爲0.400 mol/L。則原混合物中單質鐵的質量是( )

A.2.4g B.3.36g C.5.60g D.10.08g

高二化學課件 篇9

【學習目標】

1、瞭解鈉及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質,瞭解鈉分別與氧氣、水、酸、鹽等物質的反應情況

2、瞭解氧化鈉分別與水、酸等物質的反應情況

3、比較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溶解性、熱穩定性、與酸的反應,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鑑別方法

4、瞭解鈉、鉀的焰色反應

【基礎知識】

一、單質鈉

1、物理性質: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質、密度,熔點。

2、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鈉與氧氣的反應與條件有關)

常溫條件下;加熱條件下。

(2)與水(酸)反應:

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爲;離子方程式爲。

鈉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反應的現象及解釋:

①浮在水面上:(鈉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②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鈉的熔點;該反應爲反應)

③小球在水面上遊動:(有氣體產生)

④發出嘶嘶的聲音:(反應劇烈)

⑤溶液中滴入酚酞顯紅色:(生成的溶液呈性)。

(3)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能否置換出銅?

結構解釋:Na原子結構示意圖,在週期表中的位置,Na原子易(“得到”或“失去”)個電子成爲穩定結構,作劑,表現出強性,在自然界中以態(“遊離”或“化合”)形式存在。少量的鈉可保存在中。鈉着火不能用水來滅火,一般用。

二、鈉的氧化物——氧化鈉過氧化鈉

名稱:過氧化鈉氧化鈉

化學式

顏色

與水反應方程式Na2O+H2O====2NaOH

與CO2反應方程式Na2O+CO2====Na2CO3

穩定性比較比穩定

三、鈉重要的鹽——碳酸鈉碳酸氫鈉

Na2CO3 NaHCO3

俗稱

水溶性均溶於水,溶解性:

溶液酸鹼性水溶液均顯性,同濃度鹼性:

熱穩定性穩定不穩定

穩定性:

與鹽酸

反應[Ks5u。com]

與鹽酸反應劇烈程度:

與CaCl2溶液現象

相互

轉化2NaHCO3 Na2CO3+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 + H2O + CO2 == 2 NaHCO3

鑑別

方法

五、焰色反應

鈉——色鉀——色(隔着藍色鈷玻璃)

操作:用潔淨的鉑絲在外焰灼燒,至於原來的火焰顏色相同時爲止,用鉑絲蘸取待測溶液,在外焰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用完後,用洗淨,在外焰上灼燒至沒有顏色時即可。

整理:鈉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係,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典型例題】

1、下列關於鈉的敘述錯誤的是()

A、鈉在常溫下就容易被氧化

B、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Na2O

C、鈉與氧氣化合時作還原劑

D、鈉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對於反應:TiCl4+4Na == 4NaCl+T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說明鈉是強還原劑,可用於冶煉金屬

B、該反應中Ti元素被氧化

C、該反應條件是TiCl4在熔融狀態或在水溶液中

D、TiCl4是還原劑

3、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適量鹽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熱

D、配成溶液後通入CO2

4、下列有關碳酸鈉、碳酸氫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除去碳酸氫鈉固體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鈉可以採用加熱的方法

B、相同條件下,碳酸鈉的溶解度小於碳酸氫鈉的溶解度

C、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的劇烈程度強於碳酸氫鈉

D、向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試液,都顯紅色

5、(2009年學業水平測試)“腳印”、“笑臉”、“五環”等焰火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加輝煌壯觀,這些五彩繽紛的焰火與元素的焰色反應有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觀察K2SO4的焰色應透過藍色的鈷玻璃

B、Na與NaCl在灼燒時火焰顏色相同

C、可以用焰色反應來區別NaCl和KCl

D、焰色反應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6、(2009年學業水平測試)下圖是由短週期元素組成的一些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係圖。常溫常壓下,D、F、K均爲無色無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是最常見的無色液體,A是由單質C在D中燃燒生成的淡黃色固體。(反應中生成的部分物質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A的化學式爲__________。

(2)化合物E的電子式爲__________。

(3)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爲_____ _____;

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爲_____ _ ___。

【鞏固練習】

1、鈉跟水反應時的現象,與鈉的下列性質無關的是()

A、鈉的熔點低B、鈉的密度小

C、鈉的硬度小D、有強還原性

2、金屬鈉分別與下列溶液反應時,既有氣體又有沉澱產生的是()

A、HCl B、NaCl C、FeCl3 D、Na2SO4

3、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適量鹽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熱D、配成溶液後通入CO2

4、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Na2CO3和NaHCO3均可與HCl反應B、Na2CO3比NaHCO3易溶於水

C、Na2CO3的穩定性比NaHCO3弱D、Na2CO3能與氯化鈣反應而NaHCO3不反應

5、下列關於Na和Na+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它們相差一個電子層B、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

C、鈉原子,鈉離子均爲同一元素D、灼燒時,它們的焰色反應都呈黃色

6、如圖所示的試管中盛2ml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再向試管中倒入1ml煤油,然後從試劑瓶中取出一塊金屬鈉,用小刀切一小塊放入試管中,可觀察到鈉首先沉到煤油底部,一接觸水即產生大量氣泡,鈉塊變成球狀向上浮,同時水層變紅色,一會兒之後,鈉又慢慢沉降到兩種液體的交界處,又立即產生大量氣泡,使鈉上浮,如此反覆,直至鈉塊消失。根據上述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中說明的鈉的物理性質主要有:

①;

③ 。

(2)本文中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7、物質A是由A元素組成的單質,將其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火焰爲黃色,B,C,D是含有A元素的三種不同化合物,A、B、C、D按右圖關係進行轉化:

⑴寫出化學式:

A B C D

⑵寫出④的化學方程式,以及①②③的離子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8、有一種白色粉末是無水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稱取0.442g灼燒至恆重,把放出的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2g沉澱,灼燒後的殘渣能與30mL鹽酸恰好完全反應。試求:

(1)原混合物中各物質的質量。

(2)所用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高二化學課件 篇10

一、說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化學平衡之前有溶解平衡(初中),在化學平衡之後有電離平衡和水解平衡,很顯然,化學平衡在這一系列的平衡之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它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通過對本章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溶解平衡和硫酸、硝酸工業生產的化學原理的理解,又爲以後學習電離平衡理論和水解平衡奠定基礎。

2、本節教材簡析

本節教材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化學平衡狀態;第二部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化學平衡移動;第三部分勒沙特列原理。

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礎是核心,教材是在簡單介紹固體溶解平衡的基礎上引出跟可逆反應對應的化學平衡並以CO和H2O蒸汽在1升容器中發生的可逆反應爲對象,在分析、討論的前提下引出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及其特徵,爲第二部分內容的教學打下理論基礎,過渡自然,給出知識的先後順序合理,介紹知識採取以老(溶解平衡)帶新(化學平衡)的辦法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所以,第一部分教材的編排,問題的處理,完全符合人類認識事物的總規律,教學時必須遵守。

而後一部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採取先吃定心丸(即直接給出定義)後用實驗證明的辦法,我認爲這個順序有其不足之外,而將實驗驗證放在化學平衡移動定義之前,先以實驗產生既定事實,之後再抽象歸納出概念較好。列寧說過:"從生動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所以,先通過實驗現象找出規律,然後再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化學平衡移動"的定義來,很自然地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完成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編排意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掌握化學平衡和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徵;初步掌握濃度、壓強、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技能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素質教育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4、重點及難點的確定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對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學習很重要,但最終學生必須用該理論來解決實際化學平衡移動的問題,所以"濃度、壓強、溫度等外界的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是本節課的重點。由於學生對勒沙特列原理的字面含意"平衡將向着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的理解有較大的難度,故而對該原理中重點字詞"減弱這種改變"的理解、剖析進而加以掌握是本節的難點。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聖陶先生"教是爲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啓發式,並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不斷設疑,析疑,解疑。

2、對涉及原理的解釋,力求用實物投影或計算機模擬的電化教學手段加以解決,即遵守直觀性教學的原則。

採用方法1,有利於學生掌握從現象到本質,從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學習方法,有利於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採用方法2,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知識,且能使他們的認識過程遵守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一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並能提高他們對概念的理解能力。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現代的教學,應以發現爲重點,確實幫助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學習"。

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指導大多數學生用"發現"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同時還應注意不要忽視那些個性特徵很強的學生,一定要指導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展開學習活動。

爲了不使我們的學法指導活動落空,我們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力求把教師的講授轉變爲啓發誘導,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化爲主動探索,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促使學生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爲一個整體。

四、說教學程序

1、巧妙複習,引入正題

打破傳統問答式的複習方式,應用計算機模擬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及化學平衡的特徵。

(這樣做可以克服傳統複習枯燥乏味的缺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求知慾。更重要的是將不可用肉眼觀察到的微觀粒子之間的化學反應,以實物模擬的形式直觀地展示出來,變抽象爲直觀。)

2、精心設疑,實驗探究

設問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已經建立的化學平衡會不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樣不僅開門見山地將本節研究的中心問題提了出來,而且使學生爲之一動,此時,他們會在心中想"化學平衡在外界條件改變時到底會不會發生變化呢?"從而激發起他們對新問題的求知興趣。

在這種情境和氛圍中,由教師分別分次演示實驗1—4、1—5、1—6,其中實驗1—4、1—5放在投影儀上去做。

這樣可以增大實驗的可見度)

此時只分析討論條件改變時,平衡變還是不變的問題,變如何變,爲什麼這樣變?通過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

關於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先讓學生進行預測,後用實驗論證的方式開展教學。

(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分析實質,深化認識

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之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再次設疑:"爲什麼當外界條件改變時上述化學平衡會發生移動呢?這些變化有什麼規律呢?"

這些問題只要教師稍加點撥,或經學生互相討論,大多數同學都可以從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這一角度加以理解,並順利得出化學平衡移動的定義。

(這樣做可使學生感覺到,通過實驗,他們發現化學平衡可能移動,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抽象,概括知道了化學平衡在外界條件改變時爲什麼移動,既從直觀到抽象,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產生認識上質的飛躍,使他們的思維加深。)

4、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在學習了化學平衡移動之後,要聯繫實際,給出反饋題,啓發學生思考。並由他們自己做出正確答案,以加深對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理解和認識。

(讓學生做反饋練習的目的,用於檢查本節課的教學效果,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彌補的措施,在輔導時進一步完善教學活動)。

高二化學課件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複習有機合成,使學生掌握有機物的官能團間的相互轉化以及各類有機物的性質、反應類型、反應條件、合成路線的選擇或設計。會組合多個化合物的有機化學反應,合成指定結構簡式的產物。

能力培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信息的遷移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精選例題,使學生認識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可以利用已學的知識,通過各種方法合成人們需要的物質,使知識爲人類服務,達到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興趣和科學情感;培養求實、創新、探索的精神與品質。

科學方法: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解題關鍵,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方法的教育,學會抓主要矛盾進行科學的抽象和概括。

重點、難點

學會尋找有機合成題的突破口。學會利用有機物的結構、性質尋找合成路線的最佳方式。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複習引入】上節課我們主要複習了有機反應的類型,與有機物合成有關的重要反應規律有哪幾點呢?

【追問】每一規律的反應機理是什麼?

(對學生們的回答評價後,提出問題)

【投影】

①雙鍵斷裂一個的原因是什麼?

②哪種類型的醇不能發生氧化反應而生成醛或酮?

③哪種類型的醉不能發生消去反應而生成烯烴?

④酯化反應的機理是什麼?

⑤什麼樣的物質可以發生成環反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或補充。

學生活動

思考、回憶後,回答:共5點。

①雙鍵的加成和加聚;

②醇和鹵代烴的消去反應;

③醇的氧化反應;

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鍵的生成和水解;

⑤有機物成環反應。

討論後,回答。

積極思考,認真討論,踊躍發言。

答:①雙鍵的鍵能不是單鍵鍵能的兩倍,而是比兩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較少的能量就能使雙鍵裏的一個鍵斷裂。

②跟-OH相連的碳原子與3個碳原子相連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③所在羥基碳原子若沒有相鄰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鄰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或鹵代烴)不能發生消去反應而生成不飽和烴;

④酯化反應的機理是:羧酸脫羥基,醇脫氫。

⑤能發生有機成環的物質是:二元醇脫水、羥基酸酯化、氨基酸脫水、二元羧酸脫水。

高二化學課件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組成、結構、重要性質和用途;

2、瞭解肥皂的成份、工業製取原理和過程;

3、認識油脂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進行科普教育;

4、指導運用舊知認識新知的方法,訓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油脂氫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結構決定性質原理的應用

教學用品:

投影儀、試管、膠頭滴管、豬油、菜籽油、溴水、高錳酸鉀溶液等

教學思路與設想:

由於本節處於高二有機化學的最後,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運用舊知的作用。因此,本節教學從複習舊知識入手,由生活中的現象展開,採用教師啓發引導,學生多回憶、多思考、多動筆,共同研討中實現教學目標。按照油脂的存在組成結構 性質 用途爲線索,最後總結重點知識、練習鞏固結束課程。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教學意圖

1、請與出甘油及幾種已學的高級脂肪酸的結構式(教師巡查)

2、甘油與硬脂酸等能反應嗎?試與出有關反應方程式。(一個學生板演,教師不作評價)

1、硬脂酸甘油酯的結構(同右欄) O

2、酯的通式:R—C—O--R/

來自於: 酸 醇

其它高級脂肪酸也可發生類似的反應。從它們的結構看,應屬於 ? 類物質。它們是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的動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統稱油脂。這節課就來探討油脂的有關化學知識。

課題,並要求學生閱讀教材P156~157 序言部分

學生書寫後,同桌交換指正。

CH2—OH C17H35COOH(硬脂酸)

CH—OH C17H33COOH(油酸)

CH2—OH C15H31COOH(軟脂酸)

學生回答後,書寫反應式:

CH2

—OH

CH—OH +3C17H35COOH

CH2—OH

CH2OCOC17H35

CHOCOC17H35 +3H2O

CH2OCOC17H35

觀察投影訂正寫法,並與酯的通式比較。

回答“酯類”。區別“脂”與“酯”的不同

與生活中所見的實物相聯繫

默讀教材,對油脂作初步瞭解油和脂肪的區別

檢查對已學知識掌握的準確性。調節課堂氣氛。爲“油脂”的結構作鋪墊。

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狀態

進入新課

一、油脂的結構和組成

要求學生根據上述分析試寫出油脂的通式。

通式:R1—C--O—CH2

R2—C—O—CH

R3—C—O—CH2

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嗎?一定相同嗎?——教師不作評價,要求學生閱讀教材P157“油脂的組成與結構”之第一、二段後回答上述問題。

單甘油酯——烴基相同

混甘油酯——烴基不同

烴基飽和呈固態;烴基不飽和則呈液態

試寫通式

訂正各自的寫法結果,作筆記

帶着疑問默讀後,回答:

烴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

作筆記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抓住事物共同特徵的能力

啓發思考、調用舊知以獲取新知,爲“油脂氫化”埋下伏筆

二、油脂的性質

(1)炒菜時油脂遇水有什麼現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樣清洗效果好?

(2)它們體現了油脂怎樣的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

油脂不溶於水,密度小於水(在0.9~0.95g/cm3之間),易溶於有機溶劑等.

向豬油(或菜籽油)中分別加水和汽油的實驗;指出工業上用有機溶劑提取植物油。

從油脂的結構看,它們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回憶生活中的感性認識,議論:不溶於水——浮於水面上——熔化過程中揮發——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一同學總結,其他同學補充.

記筆記

聯想酯的通性及萃取原理

思考並回答(聯繫酯的通性)

訓練學生“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的能力和習慣,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繫

進行合理的推理

2、化學性質

①溴水分別與豬油、菜籽油作用;

② KMnO4溶液分別與豬油、菜籽油作用

實驗現象是 ? ; 這是因爲 ? ;它表明油脂具有 ? 性質。

天然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於高級脂肪酸的烴基不飽和而呈液態,因此,這樣的油脂兼有烯烴的性質。

2.1、油脂的氫化

要求學生試寫油酸甘油酯(單甘油酯)與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加成反應的方程式。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3COOCH+3H2 C17H35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不飽和烴基(液態) 飽和烴基(固態)

自制“硬化油的用途”膠片(內容略)

加成反應主要發生在油酸的烴基上,油脂由液態轉變成固態,因此稱爲油脂的硬化,產物稱爲人造脂肪(硬化油)。硬化油的性質穩定、不易變質、便於運輸。可以生產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觀察實驗現象。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飽和烴基;②豬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於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層卻沒有明顯現象,表明烴基飽和

學生靜聽,把熟悉的知識與現象串聯起來,深化認識。

(在提示加成比例後)試寫

學生記,分析反應前後的變化。

看投影,

聽講述,

記摘要,

理解油脂硬化的意義與實際應用。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敢於表現自我的精神,以及總結結論的表達能力

訓練遷移運用知識的能力

準確掌握油脂氫化反應的實質和特點

進行科普教育,體會化工生產與社會生活的關係

如前述油脂屬於酯類,那麼它應該具有酯類通性的 ?

2.2 油脂的水解

酯類水解的條件, 要求寫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的反應方程式。

① 酸性條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H2O ……

C17H35COO-CH2

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強調該條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怎樣才能使油脂的水解進行的非常徹底呢?

方案的可行性——加鹼——使生成物中的酸減少,促使反應物完全消失。

② 鹼性條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NaOH ……

C17H35COO-CH2

(留空格寫“皂化反應”)

硬脂酸甘油酯在鹼性條件下的水解生成硬脂酸的鹽和甘油。強調該條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反應能夠進行到底。油脂在鹼性條件下的水解稱爲“——皂化反應”。

議論,果斷地做出判斷——油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

回憶乙酸乙酯在無機酸作用下的水解。兩個學生板演,其它學生在下面寫後師生共查(係數、連接符號等)。

訂正寫法,作筆記

設想多種方案,互相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辨別NaOH作爲反應物和作爲反應條件時反應式寫法的不同。

靜聽,記筆記,認識皂化反應。

是本節內容的重點

爲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檢查學生書寫的準確性

訓練學生髮散想象及評價能力。超前認識可逆反應的平衡與移動知識

肥皂的製取

要求學生閱讀相關內容,並回答問題:肥皂製取的過程有哪些?

肥皂製取過程的四階段,並投影講析(投影內容及講析內容略):

皂化 鹽析 分離 加工成型

水浴 加NaCl 加填充料等

1、洗滌劑的洗滌原理。

2、油脂在人體內的消化和利用。

閱讀課本肥皂的製取,總結制取過程的步驟。

靜聽,作簡要筆記

靜聽,思考理解有關內容;

與生物知識相衍接。

培養學生提煉知識線索的閱讀自學能力

介紹化工生產,進行科普教育,瞭解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拓展知識

看黑板發言

培養自學與總結能力

隨堂檢測練習

1、(1) 和 統稱油脂,其結構可表示爲 。

若油脂中不飽和烴基相對含量 ,則熔點較高,例如 。

反之,則熔點較低。

(2)、液態油生成固態油脂,要在 條件下,用油與 ? 反應

2、(1)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 油脂不屬於酯類; B 油脂兼有酯類和烯烴的性質; C 油脂的氫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 油脂屬於混合物

(2)下列物質中能使溴水褪色的且有沉澱生成的是:

A乙烯 B油酸 C苯酚 D丁炔

(3)油脂皂化後的混合物分離,可以採用的方法是:

A 萃取勝B蒸餾 C過濾D鹽析

3、某同學說“酯的鹼性水解是皂化反應”對嗎?

4.使1mol乙酸乙酯和1mol油脂完全水解,消耗的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爲 .

讀題,選擇(判斷)結論。

在教師的引導下訂正結論

鞏固知識,促進理解,檢查本節課教學效果

P162習題3、4、6

附:板書設計 第六節 油脂(屬於酯類)

一、 油脂的組成與結構

2.1 油脂的氫化

R1-C-O-CH2 單甘油酯-烴其相同 ……

脂與酯的區別

R2-C-O-CH è 混甘油酯-烴基不相同

2.2 油脂的水解

2、油和脂肪

R3-C-O-CH2 烴基飽和時呈固態, ①酸性時

3、洗滌劑

不飽和時呈液態 ……

4、油脂與營養

二、油脂的性質 ②鹼性時

1、物理性質 ……皂化反應

2、化學性質 肥皂的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