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通用5篇)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徵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爲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徵集的有關文章。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通用5篇)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1

十年前的那個夏天,我揣着滿腔的熱情回到了曾經培養我的母校,成爲了一名教師。伴隨着角色的轉換,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揹負的責任和使命,我想,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崇高的事業,所以我要做的也不僅僅是踏實勤奮的工作,更是對“立德樹人,立教圓夢”精神的追求。在這漫長的教書育人之路上,如何能始終如一,不斷進步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立德。“立德”不只是要把學生培養成道德高尚的人,更是要求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師德。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爲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四度春風化綢繆, 幾番秋雨洗鴻溝。”在別人看來,這是對教師的讚美,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看來,它也是對我們的考驗,在數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工作中,我們能不能保持本心,一如既往的堅守自己的信念。作爲一名青年教師,當滿腔的豪情變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淡生活的時候,我也有過迷惘和徘徊,我問自己,這是我要的生活嗎?當我送走的第一屆學生長大成人,走上工作崗位,向我表露他們對未來的期許和熱忱,我突然意識到,我的事業其實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充滿挑戰和激情。它是我生命的延續和拓展,我用心血和智慧澆灌的,是一顆顆年輕的心,我無怨無悔地守着這方淨土,執着這份恬淡,奉上自己的愛心,終究會孕育出最偉大的果實。所以,我有什麼理由不安於平凡、耐住寂寞呢。我們平凡的生命,在奉獻中才能得到昇華和完善。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2

36年前的那個秋天,太陽慵懶地爬過山那邊的剎間,一片清朗的餘輝旋即染紅了暮色,人聲鼎沸的型塘公社西路小學又恢復了“小庵”般的寧靜。這裏,前不毗村,後不鄰店。南端是一條狹窄的卵石路,偶有幾個人影晃過;西邊是枯黃的老竹園,蕭蕭風起,瑟瑟作響;北邊是一方百年桂林,幽然森聳,時起幾聲鴉鳴;東面是一塊稀疏的苗圃,我的宿舍就壘在溪溝上。當我推開鬆動的板窗,目光越過牆腳下一條溪流,對面竟兀立着幾具草棚墳,風打雨蝕,已裸露出一角脫落的棺材板,齜牙咧嘴,令人毛骨悚然。

那天,我被告知分配到型塘山區任教,自然是個強扭的瓜。上午,我十分沮喪地從水鄉老柯橋踏上一隻油漆斑駁的破埠船,頭戴竹笠的船老大“吱咕――嚕――吱咕――嚕”扳了半天大櫓,才把我送到公社駐地叫“直街”的地方。本以爲會留在中心校“街上”任教,可午後老校長十二分和藹地對我說:“小董啊,西路村小學正缺一位骨幹教師,你去吧,那裏清靜,人情好。”果然,原來學校的前身是一個小庵,當地山民習慣地稱呼爲“小庵學堂”。我報到後,真覺得是清泉繞屋流,似乎木魚聲聲悠。可人情呢?我一個外地的小青年,一如一葉漂泊的孤舟。

傍晚,同事們陸續回家了。疲憊和失意,孤獨和無奈,像幾根無形的繩索把我捆綁在“下榻”的一張大竹榻上。心裏喊:“放我回去,放我回去!”可除了嗡嗡盈耳的蚊子聲,有誰理睬我呢?夜色漸漸濃暗,小庵更清靜了,我下意識地拉了一下用繩子繫着的電燈開關,“啪嗒”一聲,一星光亮也沒有,一查發現電線已被老鼠咬斷。聽命吧,我閂住了門,倚在牀上用毯子儘可能裹住易被蚊子插嘴的身體,開始接受新生活的考驗。惶恐恍惚中,聽天籟如訴,又有“阿彌陀佛”呢喃。唉,西路小庵!這地方,無疑是紹興地區的“西大荒”。

“——老師——”千真萬確,一個怯生生的童音夾着沙沙的竹葉聲從門外飄來。我的心怦然一動,倏地從牀上跳下,忐忑地拉開門,只見一位十三、四歲的男孩站在門前:他左手拿着一盞古老的玻璃油燈,右手臂套着幾圈土製的紙筒蚊香,手心中還攥着一盒火柴。

“你——”我驚喜得如同他鄉遇故友,不知所措。“伢姆媽叫我來的”,他徑自走到牀前,放下手中的東西,利索地劃了一根火柴,點亮油燈。又熟練地解開蚊香,置燈上點燃,放在牀底下。然後,默默地坐到對面的小凳上。在燈光的照映下,童稚的臉上泛着幾分羞澀,宛若壠上一株拔節的紅高粱。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3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但是我們的嚴是要有標準的,是要在一定範圍內的,是要符合教育規律的,是要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嚴要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老師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要出於真誠的愛。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記得去年我剛開始帶一年級的時候。多年來我已習慣教高年段,剛開始接觸一年級的學生的確不習慣。最初,我經常批評他們,時不時就氣得衝着他們大吼,有時也會懲罰他們。結果孩子們對我的嚴格非常害怕,看我的眼神充滿了敬畏,可是該犯的錯誤一點也沒減少。我開始從自身找原因,漸漸地我發現這樣的嚴厲,不利於師生感情的交流,也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更不利於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於是我改變教育方法,先通過激勵的方法培養他們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和對學習的嚮往,再通過實際事例,給孩子們講道理,找恰當的時機說服教育。並在班級制定行爲規範,要求全體學生嚴格遵守,如果有學生犯了錯誤,就請全體學生一起評價,說一說他錯哪裏,應該怎麼改正?讓學生換位思考,從中明辨是非、體驗得失,汲取教訓、規範自己。漸漸的,孩子們懂事了,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有的家長說:孩子又怕我,又喜歡我!還有的家長說:喜歡我的教育方法,即嚴格,又不泯滅孩子們的天性。說孩子們跟着我學習很快樂!聽着家長這樣的評價,我非常高興。其實我應該感謝這羣孩子,是他們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嚴格——嚴格之中只有滲透愛的芬芳,才能成孩子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甘露。

當然嚴格要求不等於懲罰學生,嚴以愛爲基礎,愛以嚴爲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兇。

還記得剛纔加工作時,我帶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並暗下決心,一定讓我的學生學有所成。然而初爲人師的我 ,有的只是一份強烈的責任感,而不懂得懲罰背後的嚴重危害。學生作業寫得不好,我就罰他寫十遍;不寫作業我就罰她寫二十遍;上課不認真聽講,我就罰他站着聽一天課;等等等等。結果我和學生之間有了隔閡,除了上課孩子們根本就不和我交流,學生開始厭學,壞毛病更是變本加厲,經過師德思想的指導,我才明白,懲罰、體罰學生是一種錯誤的行爲,指責和懲罰不等於教育,更不是師德的體現。亞里士多德說得好:“愚昧的懲罰是更嚴重的愚昧!”我的粗暴恰恰反映出我的無能、幼稚。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4

熙熙攘攘的現代社會裏,心靈不停地被孤獨與迷茫、失落與壓抑、焦慮與恐懼所吞噬,總是感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顆漂泊不定的心總是讓人感到無所適從。究竟是這個世界太喧鬧,還是自己的心太吵?心靈該放何處?今年是我教書的第10個年頭,有過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有過迷茫:我還能把書教好嗎?我還熱愛教書嗎?暑期的師德培訓上,我遇到了一心撲在農村教育的施祖揚校長,爲學生嘔心瀝血的魯亞華老師,深夜陪孩子熟睡後還挑燈備課的趙雪朋老師,紮根紹興從不遲到早退的汪清國老師,勇挑重擔的許建英校長,美麗教師們以自己的切身經歷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心安“教育”,就能知足常樂,就能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幸福。

正如魯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說的,安心,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它很平凡,很實在,就是讓我們把內心安定下來。對於我們教師而言,就是要把心安定在教育上,靜心教書,潛心育人。也許有時我們會抱怨現在的孩子不好教了,不聽話了,但與其他形形色色的人來說,我們老師面對的是思想一片純潔的,充滿希望的一羣人,他們對未來充滿渴望,充滿希望。面對着這麼可愛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把心安在教育上。心安了,全然寧靜的那一刻即知即見內心的花團錦簇,教育的幸福便不再遙遠。

止亂散心,心安“責任”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師必須牢牢地樹立起責任意識。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點點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組成。然而,“一個孩子的失敗,對一個教師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失敗,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記得有學生這樣對我們老師說:“所有的學生都像是春天裏的花朵,只不過開花的時間因人而異。”這句話曾深深地感動了我,作爲教師,也許有時我們不經意間放棄的,那不只是一個學生,而是一片希望。還記得,有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中,那位才初中畢業的代課教師,在那樣的一所農村小學,雖然她水平有限,甚至不太會教書,但是卻明白自己的責任,並堅持到最後,感動了所有學生,也感動了銀屏外的我們。如果說這位代課老師只是銀幕上的人物,那麼在臺上的美麗教師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何謂“責任”。施祖揚校長,無論是剛踏上工作崗位,還是作爲平水的教育總支書記,心裏惦記的首先就是學校,就是那些農村的苦命娃。當我驚歎與我同齡的趙雪朋老師、魯亞華老師所獲得的一個又一個國家級榮譽時,更爲犧牲小我而全身心投入教育的責任心而感動。

秉正收心,心安“師德”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着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作爲一名學生,也許他學業上的缺陷並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貽害他一輩子。而影響學生道德品質最深得,恰恰是他的教師。我們不能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長大成才,但至少,我們要求他們,都能夠踏實做人。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甚至是學生父母的替身。所以,教書育人、爲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和本質要求。

來自異鄉的汪清國老師,始終奮戰在錢清中學教書的第一線,一週要上30節課,卻從不抱怨;從教幾十年,卻從不遲到一節課,從未請過一天假;教學質量全縣領先,面對別的學校的橄欖枝,卻紮根於紹興,紮根於錢清中學。我想正是因爲汪老師的`言傳身教,作爲生源並不突出的錢清中學的政治成績才能在全縣領先。

靜心潛心,心安“教育”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諸葛亮對於寧靜與淡泊作了如此意味深長的詮釋,令人慨嘆不已,而這不就是我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最好詮釋嗎?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遠離世俗、遠離喧囂、淡泊名利!我們應該把教師作爲一項事業,而不是養家戶口的職業。這些美麗教師爲了輔導學生,往往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等等。重複性勞動單調而缺乏新鮮感、刺激感。那麼是什麼構成了教師兢兢業業、勤於奉獻、淡薄名利默默耕耘的內在動力呢?那就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這一份熱愛,必須建立在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上,而要做到執着,必須寧其神,靜其心,靜下心來做其事。

這個世界上太多的職業,但是隻有教師面對的是最純真的兒童,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畫什麼就會是什麼,因此,教師乾的是一個良心活,爲了孩子們的未來,我們的職業不單單是養家戶口的一種手段,而是我們傾其一生要做的事業。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寧靜,守住一顆寧靜的心。

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前,人們稱呼我們“教師匠”,但時代賦予我們教師更加神聖的任務,這不再只是一份簡單的工作,而是一份事業,值得我們去關注,用心去完善。時代在變,教師面對的羣體的特徵也在不斷變化,但是爲培養一代代與社會有用的人的心不會變。 剋制情緒,調整心態,帶着一份從容與淡定,用心做教育,讓自己成爲一個身心健全的人,讓自己成爲一個富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教師,讓自己成爲學生品行、人格、學識等方面的“偶像”。把心安在教育上,遠離喧囂,釋然凝望,不亦樂乎。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5

20年前,我剛出校門,想象着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樣子——穿得漂漂亮亮的,下面一羣天使般的孩子,個個揚着小臉專心聽講……但那年秋天,一紙調令伴隨着秋風,無情地吹走了我美麗的幻想:我被分到了一個離家很遠的村小。

那個偏僻的村小,條件比我想象得還要糟糕。空曠的大院裏橫着幾排破爛不堪的教室,刺耳的手搖鈴聲過後,從門裏擠出一羣衣衫不整的學生。學校裏教材不全,教具幾乎沒有,連批閱作業的筆都要自帶,幾個教師合用一瓶紅墨水。就連最常見的粉筆,校長也精打細算,每個老師一星期發不了幾根兒。

那天放學,我剛騎上自行車,就聽見遠處一個稚嫩的聲音喊道:“王曉麗,李小天說他是你爹!”我當時腦子裏轟的一下,差點沒從車子上摔下來。我真想追過去狠狠教訓這個人一頓,無奈天已經快黑了,我強忍着怒火回了家。

第二天,我把李小天叫到了辦公室,我問他:“昨天有人提着我的名字罵我,你知道嗎?”

“不是我,真的不是我……”從他看我的眼神中,我判定不是他。

“那你肯定知道是誰喊的那句話。”

“是郭東昇。”

郭東昇,全校有名的後進生。這個孩子平時非常淘氣,上週還因爲在水井裏小便被學校通報批評,這次罵老師,也就不足爲奇了。

下課後,我把郭東昇叫到了辦公室:“我告訴你,如果你不是我的學生,我會因此抽你幾巴掌,讓你記住罵人是不對的。但我是你的老師,有愛護你的責任和義務,希望你引以爲戒,你走吧!”郭東昇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就這樣逃脫了懲罰,猶豫了好幾秒,才跑出辦公室。

一天中午,我在批改作業時,竟然看到一本只把題抄了下來的作業本!頓時,我火冒三丈,猛地翻開封面一看——郭東昇。

又是他!

下午上課,我專門就這道題對他進行了提問。這時我才發現,一個四年級的學生,連整數加減法都不會。而我作爲一個數學老師,教了幾個星期,竟連自己學生的基本情況都不清楚!以後的日子裏,我經常給郭東昇開小竈。他看我這麼在乎他,學習也很努力。有一天,我看到他在作業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寫着:“老師,您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學!”

“老師也一定會努力教你的。”我在心裏說。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到了冬天。這天,我和往常一樣,踏着鈴聲走進了教室。轉身準備板書,卻見滿滿一黑板的字。

“今天哪組值日?”我問。

學生們面面相覷,他們聽出了我的不滿。

第二組的同學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

“爲什麼不擦黑板?天冷了,你們就受不了了?別的組的同學都能爲大家服務,你們……”我越說越氣。

一個學生怯生生地說:“老師,我們沒找到黑板擦。”

就在這時,從後面跑上來一個學生,不一會兒就把黑板擦得乾乾淨淨。我定睛一看,是郭東昇。

我說:“謝謝你,郭東昇!你找到黑板擦啦?”

“老師,他是用自己的手套擦的!”一個學生大聲說道。

同學們的目光一下子都轉到了郭東昇身上,我走下講臺,拿起他剛脫下的沾滿了粉筆末的手套。班裏一下子變得靜悄悄的,我和學生們都被這個純真少年的行爲深深地感動了!

有這樣的學生,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我終於明白了,爲什麼在這樣的環境裏,學校的老師還能那麼忘我的工作。我也理解了,一個老師家離學校十幾裏,每天都要翻山越嶺,無論颳風下雨,從沒見他遲到過;有一個老師家屬長年臥牀不起,每天都需要人照顧,校長准許他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來不來學校,但我每天都可以在學校見到他……這些老師,在我心裏都是最美的!我知道,能評上最美教師的人畢竟是少數,但作爲一名教師,向最美教師的標準靠攏應該是我畢生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