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精選10篇)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徵文吧,好的徵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你寫徵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精選10篇)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1

長期以來,在許多人的頭腦中,“師道尊嚴”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國人“打是親、罵是愛”的詮釋下,更強調的是教師的權威支配地位。然而社會在發展,學生在變化,面對越來越具有“自我意識”的學生,一味“坐而論道”已經不能說服他們,自然“師道”沒有“尊嚴”可言。

老子曰:“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意思是貴以賤爲根本,高以下爲基礎。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以下爲基,鑄就師德。

一、靜下心來,提高素質

俗語說“打鐵先要自身硬”,“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1、堅持學習。

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爲政治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但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

2、勇於反思。

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反思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反思本節課的設計;反思本節課的過程;反思本節課的得與失。

二、降下身份,平等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爲,“滿足人的愛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到自己有價值,有用處,有能力,從而煥發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易於迸出創新的火花”。爲此,調整觀念、“降下身份”,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氛圍,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真正達到平等互助,學生纔會感到身心輕鬆愉悅,他們的思維纔會始終保持着活躍良好的狀態,當他們遇到疑難問題時,纔會毫無顧慮地自由發問,互相研討,從而形成平等的合作與交流。

1、善於傾聽,適時引導

“降下身份”,不單是指在形體上蹲下身子,而是指教師要在思想上、認識上放下“架子”,不以權威者、領導者自居,不搞“一言堂”,要給予學生辯解申訴的機會和權利,以與學生平等的大哥哥、大姐姐甚至大朋友的身份與他們交流,爲他們創造一個心理安全的氛圍。這樣,學生才能接受教師本人,並願意與其溝通,

特級班主任於永正有一句話:“我最喜歡發言錯了的學生。”他認爲,錯誤才難引出正確,“失敗是成功之母”。“降下身份”和學生人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用教師的尊重換回學生的自信,用教師的尊重換回學生的尊重,纔是爲人師者最應該牢記的。

2.賞識教育,激發鼓勵

“降下身份”平等交流,主要表現之一就是在課堂上與學生溝通時要注意語言上的尊重。教師不能因爲自己是教師,就認爲學生對自己應該言聽計從,俯首貼耳。教師也不是全能全才,在學生有強於自己的地方時,要勇於“俯首稱臣”,不能把學生的創造性發揮或過激言行看做對自己的不敬。

尊重學生是對學生的價值和潛能的一種積極肯定,有利於學生排除緊張、懼怕、擔憂的心理,消除其自我防衛的抵禦心理,從而能暢所欲言,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

三、走下講臺,貼近心靈

講臺,是教室的重要陳設。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它卻愈來愈成爲不少人的“炮轟”對象。有人認爲,講臺是教師“權威”的象徵,是師生地位不平等的象徵,是阻隔師生認識和情感交往的鴻溝;有人認爲,教師站在講臺上,給人一種威嚴、高高在上的感覺,使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不利於師生互動,等等。總之,講臺不應該是教師的舞臺,教師要走下講臺。走下講臺幹什麼?

1、拉近距離,關注每一位學生

課堂上每天都上演這樣的場景:老師在講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可有的學生在爬着睡覺,有的學生在課桌下襬弄一些小玩具或書筆之類,有的學生在看課外書,有的學生在說悄悄話,也有的學生在走神發呆。可有的教師處理方式卻是略吵兩聲或全然不顧。我想這樣處理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講課時注意力全集中在了教材上,學生成了老師視野中的盲角;二是老師看見了怕因爲處理問題完不成教學任務,懶得去生他們的氣,懶得去關注他們。試想:這樣處理,課堂教學的效果怎樣?如果老師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爲主,老師適時點撥爲輔,及時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並及時提醒,教學效果又會怎樣?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教師不應該站在學生面前上課,而應站在學生後面。”這句話也許聽起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仔細一想頗有道理,現在我們的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如果你站在講臺上,以一對衆,與學生相隔,又怎能親近學生,與學生溝通呢?因而教師應走下講臺,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消除視野中的盲角。

2、讓“心”下臺,迴應心靈的呼喚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不僅應該走下講臺走近學生,而且更應該敞開心扉與學生傾心交流,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及時迴應孩子‘心靈的呼喚’。”

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將“心”從講臺上放下來,從學生角度去審視知識的生成過程,思考所採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要從“心理的高臺”上走下來,心裏裝有學生,用心與學生交流,組織、引導和指導學生的學,而不是在形式上盲目跟風;要注意思考和審視自己走下講臺的教學行爲,做了什麼,又是怎樣做的,真地把“心”帶下來了嗎?

教學的過程不是簡單是傳授與接收的過程,而是心與心的交流、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因而教師要走下講臺、走進學生,及時迴應學生心靈的呼喚。

國家發展教育爲基,教育發展教師爲基。教師身在育人一線,任重道遠,更要注意以“下”爲基,靜下心來,提高個人素質;降下身份,和學生平等交流;走下講臺,貼近學生的心靈。終能鑄就人仰師德,育出國家棟樑,爲教育發展國家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2

28日下午,有幸參加在魯中柯橋校區舉行的“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報告會”,並認真聽取了勞建洪等四名優秀教師的事蹟報告,受益良多,收穫頗豐。他們的事蹟看似平凡,實爲不易,思忖良久,胸中之臆猶如層層細浪,涌向心靈的彼端……

——序言

教育須有敬畏之心

有言曰:“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人須有一顆敬畏之心。而所謂敬畏,無外乎恭敬、虔誠。身爲教師,我們肩負着孩子心靈的塑造工作,看似微弱,卻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穩定與繁榮,甚至關係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延續與進步。我們又怎能不心懷敬畏?勞建洪等四位老師不約而同地向我們傳達——教育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事業,甚至是一份偉業。敬畏,與其說是態度,不如將之定位爲責任。

責任之一:敬畏學生。“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於漪老師的這句名言,常在我的耳邊響起。我們時常告誡我們的孩子要懷揣一顆感恩之心,殊不知,身爲人師的我們同樣需要感恩。感恩父母,是他們教會我們怎樣爲人子女;感恩老師,是他們教會我們怎樣尊師重教;感恩學生,是他們教會我們怎樣爲人師表。

一個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是家庭和社會幸福的源泉;每一個個體連結在一起,就是民族和國家的未來。他們的成長道路需要教師的關愛。有人說,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是醫生和教師,前者呵護生命,後者呵護心靈。醫生的失誤可能耽誤一個人的生命,教師的失誤或將摧毀一羣人的心靈。所以,時刻心懷敬畏,肯定學生的價值,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樹苗;承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的給予每個孩子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尊重;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引導每個孩子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白雲。

責任之二:敬畏課堂。《禮記》有言:“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課堂是每個孩子成長的舞臺,也是每個教師成長的舞臺。舞臺上每一曲優美靈動的華爾茲,都是需教師用生命譜寫。

對課堂的敬畏要求我們每一堂課都謹慎地備課,仔細地上課,耐心地講授,細心地引導,合理地評價。不論“臺前”“幕後”,都應如朝聖者那般懷着一顆虔誠之心。教師應當時刻反思和剖析自我: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內容是否科學,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教學效果是否顯著……

有些人,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備好一堂課,不也正踐行了“爲學以敬,治學以畏”這八個大字嗎?傅丹丹老師從稚嫩到成熟的蛻變告訴我們敬畏應從課堂開始,這是一種態度。她對課堂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的執着感染着在座的每一個人。她執着追求更高層次的教學境界,從培訓到自學,從未停息。因爲她沒有忘記自己身上所肩負的光榮使命,這就是一種責任。

教育當以慈悲爲懷

詩意語文創始人,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提出“教育當以慈悲爲懷”。“慈悲”系佛家用語,在佛教中意指一種大智慧、大境界。教育所講究的慈悲,實爲“愛”的智慧與境界。要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

愛是堅持。成功的花兒在它完美綻放之前,永遠浸透着它奮鬥的淚泉,灑滿了它犧牲的血雨。《堅持,讓美麗綻放》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愛。堅持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堅持每天微笑着面對每一個孩子。因爲這個世界上鮮有真正的“差生”,雖然我並不是十分同意“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但不可否認大部分學生還是可以“修正”的。這個轉變的前提是老師的堅持、信任,永遠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給那些孩子一點時間,一些機會,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會看到一枚成熟的果實悄然落在你的手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不也正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耐心等待,等待花開時節,去迎接豐收的喜悅,相信上天永遠會眷顧勇於堅持的人。

愛是堅忍。“人的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帕斯卡爾曾這樣說。對啊,教師在課堂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難題,學生的挑釁,作業的拖拉,紀律的渙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忍耐,剋制自己的情緒,以一顆包容之心去尊重學生,這是一種心態、一種情感、一種歷練。

因爲堅忍,我們可以換來學生的心悅誠服。這恐怕就是孔夫子所說的:“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讓學生永遠在覺得自己快達到老師境地的時候猛然發現,自己還差得很遠很遠,這是一種微妙的關係,這種關係要求教師需要擁有良好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愛是堅實。路在腳下,每個教師的成長足跡或許是千姿百態,氣象萬千。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勇於付出。作爲教師,我們永遠不要小瞧學生的能力,也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相信學生能成功的前提是相信自己能成功,在職業生涯中一定要樹立理想,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扛着理想的大旗方可享受乘風破浪的欣喜。“柯橋實驗”、“齊賢奇蹟”、“安昌精神”的譜寫不正是勞校長靠着尊重、信任和理想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嗎?

王崧舟老師說,人可以不信宗教,但人必須有一種宗教的情懷。所謂慈悲,就是要求老師相信每個個體都是有力量的,每個人都是可以發光的。無論是一線教師還是居於管理層的領導,都必須有那麼一雙慧眼,看到學生、老師的優點和缺點,助其成長,從而獲得成長的喜悅。帶着慈悲之心,堅實地走過每一段人生之路,你便會發現,世界猶如天堂,每個人都可能成爲“佛”。

教育應以德服人

師者,德之表也。如果說,將愛比作燈芯,那麼師德就是燈罩,愛之火焰必須透過燈罩的散射。因此,師德的作用,就是將教師之愛在實際行動中普照大地。

那麼到底什麼是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這恐怕是大多數人給他的定義。但是,教師作爲一顆天上的啓明星,是引導學生走向光明的引路人。很顯然,社會對教師賦予了更大的道德期望,師德好像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東西,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從四位老師的身上我突然發現,師德就在我們身邊,師德在具體教學活動當中不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嗎?何爲人格魅力?我想,臺上的幾位老師用他們自身的成長經歷,無不散發着他們所特有的人格魅力的芳香。

茅雅麗老師真誠的付出換來了學生的信任;傅丹丹老師止於至善的課堂追求換來了學生向學向上的動力;茅娟美老師大氣無私的人格境界喚醒了學生追求真善美的能量;勞建洪校長踏實進取的教育情懷換取了學生砥礪奮進的勇氣和信心。這樣的人格魅力、榜樣示範,難道不正是學生從教師身上汲取正能量的重要來源嗎?親其師而信其道,那麼,爲了對孩子們的未來負責,作爲師者,我們當謹言慎行,讓個人的人品臻於至善,努力做個以德服人的智者。

美在延續,心在震顫,師德學習之源泉仍在滌盪我的心胸……我想,人生路上當自省,教學路上當反思。我尚年輕,當擔起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我將用堅強、堅持、堅忍、堅實來武裝自己,我將用真誠、真心和真情守望在這片純淨的土壤之上,高揚理想的風帆,摒棄現實的浮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不斷去追尋教育的幸福和幸福的教育!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3

絮飛柳長、蟬鳴酷熱、秋雨瀟瀟、風雪嚴霜,15個春秋的風雲流轉,我在教師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我與學生們一齊,磕磕絆絆一路走來,邊學邊做,一同進步着、成長着。

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學生基礎較差,加上校園文化生活單調枯燥,對學生缺乏吸引力,有的學生初中沒畢業就想輟學打工了。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想盡各種辦法,開展體育活動、組織學生唱歌和聯歡、教學生練書法等,豐富他們的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課餘時間走訪家長,盡力說服和挽留輟學的孩子,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學生杜一飛寒假和不上學的孩子混在一齊,開學後不來了。我先後五次家訪。田間小路上,經常有我騎着摩托車匆匆趕路的身影。經過我不懈的努力,杜一飛和不少學生重返校園。

有一屆學生,班裏有9個孩子家境貧寒,我自己多次掏錢補助他們,在家裏做好飯給孩子們送去。2008年夏初的一天,班上有名貧困生得了急性胃腸炎。深夜11點,學生給我打電話,我接到電話和愛人一齊把學生送往醫院,替學生支付了醫藥費,一夜沒睡,守護在病牀前。學生病情穩定後我才和家長聯繫。但是家長都在南方打工不能及時回來,我就上完課及時到醫院陪牀。我細緻地護理和關愛,讓醫院的醫護人員都認爲我是家長。當得知我是孩子的老師時,他們紛紛說:“你的人格和行動真讓人感動!”

在班級管理中,我努力探索着教師民主、學生主動、全員參加、共同發展的獨特管理方式。我和我的學生不但在學風建設上不斷地實踐着,而且我們共同倡導綜合潛力的全面發展。“試一試就能行,拼一拼纔會贏”“多一種經歷,多一份財富”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英語競賽、演講比賽的獲獎名單上能找到他們的名字,學校運動會上是我們班學生組成的花束隊爲運動員吶喊助威……

教育是一塊聖地。我在這塊聖地上以青春的奉獻演繹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創造着美麗,爲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竭盡全力。我要像王生英老師那樣“學春蠶吐盡銀絲織春景,做人梯獻出碧血育人才”。我會永遠感激——我的洪莊楊鄉初中,我的班。我會永遠向上,託舉起生命的明天!我會永遠幸福,品味生命的燦爛!我要把我的青春獻給黨,獻給教育事業!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4

國家社稷,百年大計,教育是根本;教育大計是系統工程,要以教師爲本;教師大計,自然就是師德爲本。何爲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師就是教師,德就是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如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都可稱之爲師德。命運選擇我踏上三尺講臺,也就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首先從思想上要堅信自己的信念: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努力做一名好教師呢。

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合格的人民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纔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纔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纔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爲人師表;廉潔從教。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面對是一個個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麼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真正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孩子們的,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古語說:“有教無類”。每個孩子們應該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我們不能讓未來的愛因斯坦從自己的眼皮底下溜掉。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單親家庭的學生,很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給對教師的“愛”進行考驗,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教育體驗中體會自己的生命的重要性和在社會中作用。教師無法象太陽一樣,將自己的光輝撒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我們卻可以象母雞愛護小雞一樣,關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

在具備有崇高的師愛時,往往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可?

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師”的最重要特徵。具有愛心和具有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愛前者。青少年學生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真摯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會使學生自覺地尊重教師的勞動,願意接近老師,希望與老師合作,向老師袒露自己的思想。新課程改革主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爲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諮詢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學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動自由的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是一大願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學生是極大的精神激勵。尊重學生的實質是把學生當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從尊重學生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爲學生成長的夥伴,成爲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成爲“孩子們的同志和朋友”。 在學生心靈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愛心去澆灌,必將伴隨其生命的成長豎起人格的參天大樹。

教師所從事的是平凡而偉大的工作。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說教。師德 ,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着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提高師德修養放在首位,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我們的教育事業就能得以蓬勃、健康的發展,我們的學生就能得以成爲新世紀建設的棟樑。師德修養的加強和提高承載着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民族責任。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5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在工作中我逐漸領悟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他們性格、氣質不同,特長、愛好不同,在各方面的能力不同,因此,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不同。

一年級的孩子自我意識不成熟的孩子,自我行爲的調控能力還較弱,更需要別人的理解和尊重,需要不斷地變換教育方式加以指導,使學生樂於接受,那麼作爲一名一年級的班主任必須具有一顆愛心。愛學生就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要從點滴小事入手關心他們。一年級孩子年齡較小,有時課間貪玩忘記喝水、上廁所。下課時我總是提醒他們先上廁所,洗手後回來喝點水準備好下節課用具再出去玩。漸漸的學生們養成了習慣,不但自己注意,還經常提醒自己的小同伴。天氣漸涼,室內外溫差大,上操時我不忘提醒學生穿上外衣。有時同學之間還互相提醒:外邊涼,穿上外衣,要不該感冒了。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愛,孩子們也就學會了去傳遞愛。剛開學,我班的的孟璐同學就因爲車禍創傷了腿,當她來到班內,下課的時候,同學們主動到她的桌前交談,在她上廁所時,孩子們也主動攙扶着她。孩子是一棵棵幼苗,有了愛的雨露的滋潤他們會更加茁壯地成長。

以愛爲開端,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提供了基礎。有了對學生的愛,纔有了對學生的尊重與理解,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纔是平等的。尊重學生,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尊重學生,最重要的即是尊重他們的人格。

班裏有個小姑娘,叫楚凡慧,一次在語文課上,我和孩子們聊到了自己的家,很多同學都說自己的家是個溫暖的幸福的家。可是,楚凡慧卻哭了,原來是父母長期不在家,所以她覺得她的家不幸福。聽了她的話看到孩子的眼淚我心裏酸溜溜的,不禁爲她擔憂起來,這麼小的孩子心理怎麼承受得了這樣的壓力呢?隨後我又爲前幾天因爲她上課沒注意聽講草率地批評了她而感到慚愧和後悔。想到這裏,我急忙對她說:“我願意做你的知心朋友,如果你有了困難,我一定會盡力幫助你,你在心裏可以把我當作你的媽媽”此後,我經常和她交流。終於在課堂上,她不再心不在焉,不再因爲父母的事而影響學習。

缺乏理解的愛是一種盲目的愛,缺乏理解的教育是一種盲目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文明。”在集體中,學生有了錯誤是難免的,就要看教師怎樣對學生進行引導。

班裏有一個男同學叫平文超,他年齡比別人都大,個子比別人都高,學習成績也不錯,但總是不把其他同學放在眼裏,經常欺負人,很多同學對他意見很大,卻又因爲怕他而不敢說什麼。針對他的問題,我多次找他談心,但效果不佳。偶然中,我發現他很喜歡看課外書,我就在課下和他說書中有意思的事,並適時的因式利導。他一再向我表示一定爲集體爭光。積極的幫助小同學,我真爲他的轉變而高興。也更強了。師生關係在更深刻的意義上是師生間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社會互動關係。

小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尚未定型的時期,他們在這一時期有着豐富、複雜、易變的精神世界,因而渴望瞭解他人,也渴望他人能瞭解自己、幫助自己。因此,我在工作中親近學生、傾聽學生、細心觀察,深入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用理解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樑,成爲學生的知心朋友。

著名學者克里斯托弗?霍金森認爲:“管理是行動的哲學。”這表示在班級管理工作上也要運用哲學的方法和思想。十項常規評比是我校的一項重點日常工作,包括文明禮貌、升旗等十項內容,雖然這些都是細微的小事,但每一項都是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我結合低年級的年齡特點和本班的具體情況,給同學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並制定了互相監督的措施,每週還要進行總結、表彰。在這些日常工作中,我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升旗過程中我嚴肅認真,聲音洪亮地唱好國歌、校歌,同學們自然也就不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看到教室地上有紙了,我主動撿起來扔在紙簍裏,久而久之,不等我彎腰,只要看到教室裏有廢棄物,同學們都會主動撿起來。

行動是無聲的語言,無聲的語言往往卻達到了有聲的要求無法比擬的效果。不知不覺中,我和同學們已經有了一種默契。

動情的教育才能打動人心,打開心靈溝通的渠道,愛學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要使學生懂得主動給予愛,教師就首先要善於發現、利用、創設良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6

“育人德爲先,身教勝言教。”被譽爲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在全社會都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今天,需要怎樣的教師道德呢?

我認爲今天的教師道德應該是“有愛心”、“有責任心”、“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如果一個教師沒有愛心、沒有責任心、沒有奉獻精神,那麼她(他)怎麼能愛學生呢?怎麼能熱愛自己的事業呢?怎麼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呢?我曾看過全國優秀教師盤振玉老師的事蹟材料。他是瑤山深處一所小學的老師,那裏的條件非常艱苦,不通電,甚至不通公路。學校裏校長、老師只有他一個人,一切事物都要他一人承擔,學校裏學生最小的5歲,最大的10歲。可想而知他的勞動強度有多大。一次一個5歲的孩子深夜拉肚子,把被子衣褲全弄髒了,盤老師不怕髒,給孩子洗澡、喂藥、洗被子褲子,孩子只有一套棉衣,當盤老師在火塘邊把衣服考幹已經是天亮了。當孩子們生病了,他上山採草藥,傳染病流行季節,每天熬藥水給孩子們喝。試想一個老師如果對孩子沒有愛心,沒有責任心,沒有對教育事業的那種奉獻精神,他能做到這一點嗎?他能在那樣條件艱苦,孤獨寂寞的環境中一干就是20幾年嗎?現在的人都向往着繁華的都市生活,可盤老師卻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着教師的那份愛,那份責任,對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再有汶川地震,在大災面前,譚千秋老師用他的血肉之軀托起人間最美麗的彩虹。如果他沒有對學生的愛怎麼能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留給自己呢?正是這種捨己的大愛和他肩上那份沉重的責任,譜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孔子的“師者爲師亦爲範,學高爲師,德高爲範。”陶行知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林崇德教授的“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些名言無一不詮釋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高尚的師德就無法成爲一個優秀的教師嗎?

有人說:師德是“勤勤懇懇、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精神;有人說:師德是“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的蜜蜂精神,也有人說:師德是“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的蠟燭精神……然而,我想說:師德就是那份博大的愛,師德就是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師德就是那無私奉獻的精神。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7

愛的,都是倫納德老師那八個字的耳畔輕語:“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兒。”三小的校園裏有不少隨班就讀的孩子,下課時,操場上老師關注的目光緊緊追隨着他們,老師手裏暖暖地握着的是他們的小手,沒有嫌棄,沒有異樣,眼中有的是鼓勵和期待,老師們都說,身體的不幸已經讓他們的人生充滿缺憾,我們能給予他們的是比同齡孩子更多的屬於童年的快樂與溫暖。愛是美的,也是善良的,因爲愛我們變的善良,因爲善良,我們的生命豐盈而飽滿,因爲我們擁有善良的品質才能傳承合學生以善良的品格。因爲善良生命才能開出絢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師德是榜樣。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師的言行對學生影響不言而喻。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兒童以任何東西。提起三小的錢江霞老師,人們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她手不釋卷的溫雅形象,一位年過半百的女教師,在孩子們眼中總是一絲不苟,輕聲慢語,循循善誘,無論接手什麼樣的班級,不用一個學期,孩子們都變得彬彬有禮,喜歡讀書論着。老師,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

師德是責任。

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三個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無奈,今天叫無畏,明天叫無悔。”小學教師陪伴的就是孩子人生旅程的第一段,爲了不讓孩子將來爲今天無奈,教師所肩負的就不僅僅是“傳到、授業、解惑”。三小的葉敬蘇老師還有3個月就退休了,仍然向學校請求繼續擔任班主任工作,她說,做了一輩子的教師,就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即使因病聲音嘶啞,卻從未耽誤過一節課;楊宇老師懷揣着醫院的住院通知,卻每天堅持上完課,批改訂正完學生的作業,再去醫院輸液,家人扶着累得直不起腰來的楊老師想責備卻又心疼不已;趙霞老師的愛人闌尾炎發作,醫院手術要親屬簽字,13個電話都未能將她從課堂上喚出來……她們深知在學校的每一門功課,課堂上的每一分鐘,作業裏的每一個答案都是學生成長的足跡,老師的責任。

師德是渾然無我的默默奉獻。

晨曦初露,霞光裏操場上匆匆走過的是誰的身影?月光下,披着冰冷的青輝,走廊邊拉得長長的身影又是誰?那是我們的劉海莉校長,因爲放心不下三小一千多位師生,每天清晨從家裏匆匆趕來,暮色籠罩校園時緩緩地離開。“辛苦並快樂着”是她的口頭禪,做老師,就是要有奉獻精神,老師的工作是全天候的,上班,下班,甚至節假日都以學生、學校的工作爲首要任務。“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正是對教師的最好寫照。我們的隊伍裏有以“張開雙臂互助學生”爲生命雕塑像的譚千秋老師,有殷雪梅老師譜寫的“推開學生迎向危險”生命壯歌,我們的教學生活並不是天天面臨這樣的生死考驗,更多的是不計時間、精力,不計報酬地提優補差,堅決徹底、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任務。

師德是人梯,給求學的攀登者以無窮的幫助;師德是綠葉,襯托着千萬朵桃李之花盡情地開放;師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駛向成功的彼岸;師德是彩虹,是驛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然而,百無聊賴何爲教,一事無成怎做授?

師德,不應該只是一個詞,不是一個空泛的說教,“德”是一個人內心對自己的要求。師德是對事業的忠誠,對學生的關愛,對業務的精通。作爲教師,應具備起碼的道德水準,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有自尊和尊重社會、尊重他人的觀念,有個人行爲約束力,嚴於律己,從善如流。嚴格執行教學五認真,創造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幸福,讓自己有價值、有尊嚴地活着,只有這樣,我們在喧囂的花花世界纔不至於輕易迷失自己。

教師,要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孜孜不倦,不斷學習提升,更新教育理念,在知識的海洋中贏取心靈的海闊天空。在物慾橫飛的年代,守住一方淨土,安於三尺講臺,敢於遠離喧囂人羣,甘於一燈如豆,四壁青輝;享受寂寞,筆耕不輟,書寫“師德”。

如果說人格是最高的學位,那麼師德是最美的樂章!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事業,師者,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需要用我們全部的熱情和生命去擁抱!師德是對教師職責的理解,對學生過失的寬容,對學生成長的期望,對學生探索精神的尊重。精誠所致,金石爲開。三尺講臺這絢麗的舞臺讓我們思緒縱橫,成就桃李滿天下;明淨課堂揮舞的是我們燈火闌珊裏徹悟的境界,就爲寫滿學生成長印記,點點滴滴。

冰心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啓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8

5月21日下午我校組織教師學習了向“最美教師張麗莉”學習活動。5月8日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導致雙腿高位截癱……這個不平凡的瞬間感動了國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牽動着人心。教師張麗莉勇救學生的感人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在社會各界特別是學校教師中引起強烈反響。張麗莉老師奮不顧身、捨己救人的行爲,值得我們全社會來學習。我們要向“最美教師”學習:

學習她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張麗莉同志面對生死考驗,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救助學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英雄的壯舉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是當代優秀青年的傑出代表。我們要認真學習她的高尚情操,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鬥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去。

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崇高職業精神。張麗莉同志參加工作以來,用她的全部熱情和勤奮進取鋪設了無悔的從教之路。她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在師傅課堂上聚精會神,一直堅持聽課5年,事發當天還連續聽課兩節,聽課學習成了她的一種習慣。她承擔兩個班的教學任務,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她把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心上,一視同仁,寧可放棄休息時間也不願放棄一個孩子。在初三一次考試中,王睿同學的語文成績很不理想,心情不好,她擦去孩子的淚水,像媽媽似地說:“孩子,再哭我會心疼的。來,老師幫你分析原因,咱們一起努力把成績提上來。”一席話,讓孩子心中的悲傷全部融化在這溫暖中,變成了向上的動力。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爲師者對職業的熱愛,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份情感、一份無私、一份熱愛。我們要學習他的崇高思想,牢記使命,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

學習她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張麗莉同志母親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爸爸一個人撫養她讀完大學,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寬裕,但她連續三年每月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資助貧困學生。由於學校維修,初三學生搬到第四中學,離家遠的孩子很多,有些孩子來不及吃早飯,她就自己出錢買一些餅乾放到班級。學生生病了,她買營養品去看望;學生過生日,她在黑板上寫上祝福的話;夏天天熱,她在地上撒水爲學生送來清涼;冬天天冷,她用電水壺燒水給學生送來溫暖;體育課下大雨,她把自己的傘和衣服讓給學生;家長會天氣熱,她自己掏錢給每位家長買冰棍;放學時學生等不到家長,她主動打車送孩子回家。正是這種愛心,這種責任感,熔鑄了師魂的真諦。我們要學習她高尚的師德,恪盡職守,甘爲人梯,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習她勤奮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職業理想。張麗莉同志的座右銘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經常在網上進行教育教學交流互動,積極參加市、區、校的教學教研活動,還自己出資購買了大量的學習資料,專業水平得到了較快的提高。在年輕的班主任當中,她是最讓家長信服的好朋友、領導放心的好同志、學生喜歡的好教師。她用執着的熱情收穫了累累碩果,多次被評爲學校優秀教師。她工作像“拼命三郎”,每天早來晚走,經常帶病工作。我們要學習她勤奮進取的精神,加強學習,爭創一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9

有人說,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確實,作爲一名參加工作一年的新任教師,我深有體會。學高,是樹人的基礎,而身正是樹人的根基。立德樹人,需要老師在實際工作中有紮實的學風,正派的作風。作爲一名教師,是否能影響和感染學生,無非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規律,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思結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有效教學,也就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髮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如果我們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就能檢測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因此,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但總的來說,教師能以身作則,對學生充滿關愛,進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養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我認爲,這就是師德的最好體現。

師德體現在教師的言行舉止上,成效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實際上明確了“育人”的具體目標和內容,強調了教師“育人”的職責。我們教師要確切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優良教風,以高尚師德影響學生,以風範學識感染學生,作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指路人。

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我遇到過許多這樣的案例,樹人立德的過程,就體現在平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一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愛抿嘴,說完話,回答完問題,照相??.後來我觀察,發現她的嘴脣很厚,她有點自卑,於是,我在課下和她交流時就說:你的嘴脣真漂亮,老師最喜歡的就是你的嘴脣。她聽了很高興,於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再出現這種情況了。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自信品質在於生活的一點一滴,方方面面的仔細觀察。又如,一個孩子總愛扭頭,時時刻刻看後桌在幹什麼,彷彿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於是,我經常提問她,在作文中鼓勵她寫自己的想法,讓她擔任小組長,去鍛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老師還應該是愛讀書的,具有一定學識,能夠影響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影響,能夠感染學生,愛讀書,讀好書。教師面對學生,要在求知上是永遠不滿足的。業務水平是立足於三尺講臺之本。唯有自身不斷開拓進取,才能不斷滿足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求,才能不斷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要求。教師應當是科研領域的研究者、思想者、創造者,應當通過不懈的努力,堅持走在學科研究的前沿,努力做具有嚴謹的科研態度、出色的科研和教學能力、開闊的國際視野的新型教師。

科研的求真無止境,教學的求新亦無止境。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有直接影響。如何將自身科研的發展進步與教書育人的實踐相結合,是擺在高校教師面前的重要命題。無論在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社會需要的將是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的新型人才。

教師應當努力做創新型的教師,不斷加強與世界各方學者的對話,在廣泛吸取當今世界的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開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創新研究,從而全面提升中國的高等教育水平。教師更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握一切充實自我、提高自我的機會。同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全面調動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科研,培養他們的嚴謹紮實的作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開拓創新的思維和實踐能力。

立德樹人,要做一個學高的老師,要做一個身正的老師,要在一點一滴中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鑄師魂徵文10

近來關於教育話題多了起來,從北大校長推薦制到新任教育部部長的一系列即將開始實行的舉措,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教育歷來是國家綜合實力提高的根本,只有教育發展了社會才能更好的發展,只有教育發展了我們的宏偉藍圖才能實現,同樣教育事業的很多方面也是社會熱中於討論的話題,社會討論教育也正是體現了民衆期盼接受優質教育、營造良好教育環境的心願。教育是個大課題,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也需要長時間的逐步發展,關於大的領域我沒有資質去論述,但對師德有自己的認識。

雖然自己是一名年輕老師,甚至還表現着幾分學生時候的稚氣,可我認爲師德是我們投身教育事業時就應具備,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完善。對於師德我的理解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在整個教育活動中體現出來的自身的道德素質。對於學生來講老師就是他們人生的領航員,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老師不僅傳授知識,他們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道德素質,日常的行爲規範影響着學生的成長,具有良好師德的老師肯定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前兩天新聞曾報道有位高中生自殺,在他的遺書中書寫了自己對師德敗壞無法忍受的痛苦,我曾經還聽說某高校的一名教師,而且是“兩課”教師,用是不是給自己送錢來決定學生期末考試能否及格,甚至引導學生給自己送禮。類似的實例很多…,多的曾經的潛規則已經成爲了今天明目張膽的師德敗壞。我很難想象這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講課時會是什麼感受,難道還能理直氣壯地教導學生如何如何…,當然這樣的教師應該是少一部分,否則我們的教育事業不可能逐步地向前發展,社會也難以容忍。

爲人正直,人格健全,品行端正,做事認真我認爲是一個人能夠成爲一名教師的低線,也是我眼中的師德。德高爲師,身正爲範應該是每一名教師時刻看齊的準則,君子愛材取之有道,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是現代人對生活的態度,可不應該以敗壞職業道德爲代價。教師不正當的所作所爲不僅會傷害社會對教育工作的信任,更將影響學生健康的成長。當我們面對那一雙雙充滿着朝氣和期望的眼神時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師德永不可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