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1

幾日前,看完了魯迅的那本《朝花夕拾》,裏面說了許多魯迅兒時的事,可能是因爲我對人物描寫的文章印象比較深刻吧,現在最記得的就是《阿長與山海經》裏的那個跟人“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的阿長,長媽媽。文章中,魯迅先生似乎對阿長這個保姆沒有什麼好感,處處都說對她的不滿,比如說她睡覺的時候常常擺成“大”字型,弄得小魯迅沒辦法翻身;長媽媽經常對小魯迅說一些迷信的話,使得小魯迅厭惡;知道長媽媽害死了他的隱鼠之後的憎恨……對她產生敬意的好像也就兩處,一處是她像小魯迅說長毛的事,另一處便是長媽媽不辭勞苦地爲小魯迅買來了《山海經》。魯迅對長媽媽從憎惡到產生敬意都是這一本《山海經》的緣故,因爲長媽媽“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魯迅先生十分渴慕別人口中的繪圖《山海經》,但又沒有機會去書店買,一直十分懊惱。偶然跟阿長提起,後來阿長告假回來,竟帶回了一套。由這件事,魯迅先生對阿長的敬意抵過以前的不滿,也更加佩服她了。

魯迅先生從阿長身上看出,其實周圍人對自己的愛時時刻刻都圍繞着自己,體現在每個細節。只要用心發現,總能收穫一份屬於自己的感動……

在結尾,魯迅先生寫到:“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我終於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看來,在魯迅先生心中,阿長已如他的慈母一般了!以往阿長對他的點點滴滴的愛已經滲透在他的心中並慢慢滋潤開來。這讓他時時會懷念起阿長——這個當時的下層勞動婦女留給他的最樸素也最真摯的感情。也許,這是魯迅先生後來一直堅持爲普通的勞苦大衆而戰的原因之一吧!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2

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阿長與山海經》之後我發現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之後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終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並且敘述得很詳細。

在阿長與《山海經》裏,魯迅曾懷着真摯的感情爲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願在你在懷裏永安他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至愛顯露了魯迅心靈最爲柔和的一面。

人總有缺點,就算不能犯錯的保姆也不例外:常常喜歡切切察向人們低聲訴說些什麼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移動或者頂着對手或自我鼻子。又不許魯迅小時走動,拔一株草搬一塊石頭就說魯迅頑皮要就告訴魯迅的母親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雙手雙腳,在牀中間擺在個“大”子,使得小魯迅沒有餘地翻身。

但她也有很多的優點,春節到了那種興奮由然而生,放鞭炮,貼對聯,給小魯迅講春節的故事,也會在晚上坐在搖椅上聽那椅子發出的吱吱聲,講着那《山海經》的故事。

並且總是那麼幽默:哥兒,你牢牢記住!她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是記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搞得小魯迅捧腹大笑。

魯迅以文爲藥,置於舊社會人民的精神傷害。

通知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了舊社會的殘酷、冷漠、無形、黑暗。但我又從魯迅和阿長感受到了那時候每個中國人都在尋找着通往中國黎明的路,每個中國人都渴望看到在中國天空上五顏六色的彩虹,每個中國人都在期待着看到旗杆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3

歷史的長河中,人們不斷的與字打交道,從開始的象形文字直到如今的簡體漢字,自從有了字的出現,人們便開始用字來記述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

魯迅愛書,愛讀書,在小小年紀時就爲一本《山海經》癡迷了很久,或許,這就是我們所不擁有的品質,也就是魯迅所成功的關鍵吧!

我雖不如魯迅那樣癡迷,卻也報着對書無比的喜愛,我常常敲開書的大門,與書中的主人同喜同悲一起經歷冒險,一起感受勝利。

那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帶給我的感覺,無疑是最大的。

我感覺到了保爾在社會底層的掙扎,感受到了他不願服輸的意志,以及敢與神甫一爭高下的勇氣,他那對生活充滿希望,永不放棄的形象,連同他那光輝精神,也早已埋在了我的心裏。

或許,剛上初中時,以往不敢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我,在保爾的支持下,才擔起了上臺演講,這一對於我來說的重擔。或許,正是在保爾堅定的目光下,我才發現了自己身上勇敢的那一面。

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人用盡了一生的精力才著出了一本書,而那其中的許多道理,卻是他們用了盡半世紀的人生才體會到的。如果我們將他們學習,瞭解,豈不是又多了幾百年的智慧。

一本本的書,推動了社會,推動了世界。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4

“而那過去的,將會成爲親切的懷念”——普希金

無論單片回憶好也罷,壞也罷,都是中年魯迅用來安慰自己的心靈。當我領略了這一點時,便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待此文了。

長媽媽,即阿長,兒時魯迅的保姆。“然而大家因爲叫慣了,沒有改口,於是她從此也就成爲長媽媽了。”一個人,居然連個名字都沒有。其地位之低。可想而知。魯迅也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聲絮說什麼事——”這麼一個嚼舌婦誰又能接受呢?睡覺時,居然還成“大”字狀,逼得小魯迅無處可睡。而長媽媽,接到批評後再接再厲,不思悔改。一個如此粗俗的人,又有誰能忍受?“但她懂得許多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文中,長媽媽粗俗,但又懂得如此之多的規矩並傳給魯迅。這些也許在今天看來十分可笑,但背景是在舊封建社會,作爲一個長輩,長媽媽也只有將這些她一生所知的規矩教給魯迅。這是對魯迅的愛。在元旦的福橘事件中,長媽媽不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地位。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神佛身上。但在魯迅祝福長媽媽之後,長媽媽也祝福魯迅。也就是說長媽媽在期盼自己得到幸福的同時,也希望他人得到幸福。可見其心地之善良。

在長媽媽給“我”講長毛故事時,說自己有能力讓大炮放不出來,甚至炸膛。雖說這是可笑的,愚昧的,但還是能夠體驗出中急切地想被肯定,被確認自己存在的感覺。

那時,魯迅卻想得到繪圖的(山海經)。由於當時魯迅在大家眼裏是個“不重要”失,所以這個願望一直未能得到滿足。然而長媽媽卻留意並記住了。但在文中,長媽媽連這本書的名字都叫錯了,能買到實在不容易。體現了長媽媽對魯迅的關心照顧。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5

《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記敘了“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幾件事,滿懷誠摯之情地刻畫了一位農村婦女的形象。細細品讀,別有一番滋味,同時,也反應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情感,對長媽媽的懷念、眷戀。

我讀到這一章時,深刻地感受到了當時他們身上有着愚昧麻木的一面:長媽媽會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她所做的一切,無不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愚昧、死板,但這只是對於當時封建迷信的社會而言。在小小的魯迅眼中,長媽媽的樣子是一個典型的勞動農村婦女,善良樸實、關心兒童、渴望得到幸福的純樸女性。

最喜歡這段文字:“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不識幾個字的長媽媽,爲了“我”買來了心心念唸的《山海經》,讓“我”十分感動,眼前彷彿能夠看見“我”捧着那本書,愛不釋手,認真閱讀的模樣,而魯迅的描寫更加動人——“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這一個小小細節,不經意間,寫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疼愛,也讓魯迅對阿長變得更加敬佩和愛戴。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長,就是這平凡人物中的一個。長媽媽雖然沒有文化,甚至有幾分粗俗,還好事,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對生活有美好希望,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通過對長媽媽形象的刻畫與兒時記憶的敘述,表達了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懷念和祝願之情。

長媽媽,真的很普通,很平凡,但魯迅先生卻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她,甚至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着力表現,雖有幽默的調侃,但更見真摯的深情,結尾處對她身份的補敘和“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的抒情,懷念溢於言表,追憶打動人心。

這便是我眼中的《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6

本文取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講述了先生幼時與其保姆阿長之間的點點趣事,令人記憶猶新。

文中描述了封建社會下一位普通婦女的形象——長媽媽。長媽媽是一個集缺點與優點於一身的形象,她喜歡在背後與人低頭絮語,還豎起兩根手指,上下搖動,或點着對手和自己鼻尖,這不禁讓我腦中浮現出現代人常用的一個很好玩的:“八卦”,又或許這些家長裏短的飯後談資是封建婦女真實的生活寫照吧。長媽媽常愛向母親告狀,夏天睡覺時還常把身子舒展成大字形,一條臂膊擱在先生頸上,一下便佔據了大半張牀位,那樣的睡相,不禁令人啼笑皆非。長媽媽在長期封建社會的感染下,自然少不得些迷信色彩,這也更使得長媽媽這一形象變得鮮活生動真實起來。長媽媽極講那些繁瑣累人的規矩,這也怪不得先生的`不耐煩了。每當正月初一的清早,先生便會在長媽媽那極度肯切惶急的注視下向她道“恭喜”,起來後還要吃上個福橘,寓意一年平安順遂,先生這纔算受完了元旦闢頭的“磨難”。然而,長媽媽所教的還遠不止這些,這使先生和讀者感到古怪的同時,還不禁感嘆起封建社會來了,在那樣約束着,編條着人們思想,禁錮着人們靈魂,籠罩着黑暗與陰霾的制度下,再來看一看長媽媽的形象,便不覺爲怪了。因此,文中也不難看出先生對這種封建禮教的教條思想的批判與譴責。

在長媽媽這一形象的塑造中,先生還賦予了她善良與愛的一面。話說先生小時因長久惦念着充滿神話色彩且對兒童極富誘惑力的《山海經》,常常唸叨不斷,長媽媽在聽說如此後,即使胸無點墨,卻仍將先生的話銘記於心,克服了重重困難替先生尋到了四本。那時的先生該是既驚喜又感喟的吧,因此他在書中感嘆道:“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的確有偉大的神力。”長媽媽的細心與善良,使我心中對她油然而生出一股欽佩來。

長媽媽,一個封建社會下的婦女,卻用她最真的性情與最誠摯的愛和善良,打動着每一個人。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7

阿長,即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印象中,她既是一個粗俗、好打小報告、迷信、愚昧無知的婦女,同時也是一個敬業、淳樸、善良、關愛他人的人。

出身低下,不受尊重。文章第二段中提到:他不知道長媽媽的名字,這“長媽媽”的稱呼是因爲那上一位女工走了,這什麼姑娘來頂了她的缺,順帶着頂了她的名。一個連名字都是別人的鄉下婦女,是多麼可憐,多麼不被人所敬啊!

粗俗。文章第三段中寫道:“最討厭的是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麼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切切察察”指的是細碎的說話聲,也就是“咬耳朵”,這本就是不太禮貌的行爲了,阿長還喜歡用食指在空中搖動,這便更加不禮貌了。這樣看來她確實符合一個粗俗的鄉下女子的形象。

好打小報告(負責)。孩子愛玩本就是天性,沒有捅出什麼大婁子來就已經是萬幸。可阿長卻連“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還要告訴母親,這未免會讓孩子有厭惡的心理。但隨着年齡的增長,魯迅先生看問題的角度也發生了變化,在成年後的他看來,那時的阿長的行爲未必不是她負責的表現。她的工作就是照顧“我”,她將“我”的一舉一動告訴母親,這無可厚非。這就是她的本職,從中我們出她工作認真、盡責。

迷信(善良)。阿長要“我”在正月初一早上對她說“恭喜恭喜”。因爲她認爲這與一年的運氣有關。但她在我還未說完時就急忙開口。也對“我”說“恭喜恭喜”,因爲她認爲這樣做也可以爲“我”帶來好運氣,而且她認爲福橘可以帶來福氣,可她自己卻沒有吃而是給“我”吃。這是她祈求祝福,表達愛的方式,從中能體味出她的善良。可能年少時的魯迅不懂阿長對他的愛,認爲這些規矩是令人不耐煩的,但長大後,回憶起這些的他便感到阿長的善良與對她的愛。

關愛“我”。十二段中那些看似煩瑣的道理,卻折射出阿長對少年魯迅濃濃的關愛。她教會“我”要有教養和敬畏心,要珍惜勞動果實,要節儉,要講形象,要有安全意識,就是這麼瑣碎的小事,卻有深深的愛。

阿長是一個不識字的鄉下婦女,甚至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可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卻爲“我”買來了一本令我渴慕的、念念不忘的《山海經》。作爲一個保姆,她的錢應該全部用於生計的,可她卻抽出了一部分來爲小少年買書,並且她不識字也只會發個大概的音,這讓找書的過程變得困難了。她雖然平凡,但卻做到了別人不願做或不能做的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小少爺誠摯的愛。

阿長雖然有着許多缺點,但她對魯迅的愛卻使魯迅無比的感激、懷念他,但在感激、懷念之餘,也有着些許的愧疚。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8

“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看到以上的文字,你是否已經宛然一笑了呢?這就是節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裏面的一個片段。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追憶往事而寫下的十篇“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散文,剛纔我們看到的正是出自其中的一篇名爲《阿長與山海經》的散文。

阿長是專門照顧魯迅是女工,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魯迅的保姆。魯迅一生沒有專門寫給回憶他母親的文章,但他卻寫過專門回憶他是“長媽媽”阿長的文章,也就是這篇《阿長與山海經》。由此可見,在魯迅的人生中,阿長是對他影響深遠的人,可以說,其影響甚至大於魯迅的生母。

剛纔我們看到的片段是阿長有一次告假回家,特意不辭辛苦爲魯迅買來了他日思夜想,念念不忘的《山海經》的故事。從這件事上,魯迅對阿長有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能成功”。而在年幼的魯迅眼中,他就認爲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在我看來,阿長能爲魯迅買來帶畫的《山海經》,不是她有偉大的神力,而是她有着對魯迅那如生母般的愛的結果。

阿長是一個不認識字的農村婦女,她能爲魯迅買來《山海經》必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艱難。由此,我們不難想象出她在一家家書店中向老闆詢問有沒有“三哼經”時焦慮的樣子,老闆無奈搖頭的樣子,她額角漸漸滲出細細密密的汗珠,以及最後他終於找到了《山海經》時興奮的神情。這一切的一切都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慈母的形象。也許在最後,阿長還是沒弄清楚到低是《山海經》還是“三哼經”,但是隻要當她看見魯迅接過書,滿眼歡欣的樣子,一瞬間,她在買書時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化作一縷青煙,隨巷子裏吹來的一陣過巷風消散了。

每每想到這裏,我的眼框就不禁溼潤,我被“長媽媽”那一種不求回報,甘於付出的母愛感動了。雖然她不是魯迅的生母,但她對魯迅愛的投入卻一點也不吝嗇,“長媽媽”用盡全力的給予魯迅的愛,比起魯迅的生母給予他物質上的保障要珍貴的多。這就是魯迅日後專門寫出了《阿長與山海經》來懷念“長媽媽”而並無作專門懷念生母之文章的原因。

高爾基說過“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而阿長,在當時封建等級制度下,她仍能保持一顆充滿熱情,不惜傾注所有的偉大母愛的心。阿長的愛是何等的偉大?正如阿長般傾注母愛的,天下千千萬萬的母親,她們的愛也同樣偉大,同樣值得尊重。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9

回到家中,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瞅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往歸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往摘取,雖然失往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歸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離別百草園往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相當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的時候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全部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面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歸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瞅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全部感觸全部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歸味,也學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瞅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佈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當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全部玩的相當開心,以至於每次全部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往,每次全部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纔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歸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便預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爲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往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阿長與山海經》讀書心得10

讀了這篇文章,知道了阿長長的什麼樣後,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長這個名字,應該是一個很溫柔的、纖瘦的形象,可是,卻偏偏是一個胖而矮,嘮嘮叨叨的老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才讓我感到這篇文章是真實的。

長媽媽有些習慣卻是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形睡姿,種.種古怪禮節……全文並沒有介紹阿長怎麼怎麼好,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真真實實活在現實的阿長。慢慢地,她開始讓我又恨又愛。她相信許願,相信夢想,帶着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她買《山海經》那段了,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麼買這本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如果寫了,恐怕就不能達到這種效果了吧。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她是怎樣向別人打聽這本書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答案,因爲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長媽媽。這個長媽媽有很多缺點,像個小孩子,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爲她有一顆到死都善良的心。

阿長與《山海經》之間到底有多少故事,那是個不能說的祕密,因爲“山海經”不存在於阿長的世界,那顯得太過複雜,阿長的世界中,只有她與“三哼經”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