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6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2016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做一行,要愛一行。不管未來有多困難,那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動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2016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2016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1】

在成爲一名信息技術老師剛好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我表現的太過於着急了,在自己沒有任何的基礎的情況下,我感到膽怯,現在的我空有其表,每天將自己打扮好,以爲這樣在學校可以得到領導的關注,可以獲得尊重,當領導讓自己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退縮了,因爲沒有實才。這樣的自己變得太過於無用,不怕自己不懂,就怕不懂還不知道學習,每天在不斷的混日子,想起昨天在白節小學遇到石老師,他說的一句話,機會有,就怕機會放在面前的時候自己卻沒辦法接住。

從現在開始,我告訴自己,我要學會學習,每一個有能力的人的前提是他肯學習,只有願意學習的人才會變成有能力的人,我既然不願意成爲一個默默無聞的人, 那麼我便要學會變通,我要學會學習,只有不斷的學習這樣我纔可以增長我的能力。

這是爲自己所立下的規矩,望自己可以好好的完成,:

1、每天都要學習,不論時間多麼的緊張,我都要學會學習。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

2、每天要總結,總結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發表在這個博客中。

3、每週要有一次總結,總結這周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好好的完成

想起爸媽以前長對自己說的話,“你要多看書,多準備,不要等到時間到了,你再準備,這樣的話你的時間就不夠了,你就把握不住機會了。”當時的自己覺得他們說的好多餘,他們自己啥都不懂還給自己說。當自己面臨的時候才發現這都是真的,這是他們的一生感悟。

加油!!!奮鬥吧

  【2016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2】

隨着我校數字化校園環境的日趨完善和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校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有效整合的教學模式作爲老師們教學研究的主要目標,把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作爲我們研究的主要方向,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爲我們研究的不竭動力。爲了我校的信息技術應用在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取得顯著效果,我們在提高師生信息素養,提升教師理念方面開展了很多活動和研究工作:

一、開展“五百工程”,提高師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多媒體教學系統能爲我們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教學信息的多媒體化有利於爲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情境,教學信息傳輸網絡化可創設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式學習環境,有利於培養合作精神,並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爲了提高信息技術的作用,我校對老師進行了多次全員培訓,每學期期末都對所有學生進行考覈,每學期要求老師每人至少上一節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模式研討課。經過全體教師的努力,我校順利實現了“五百工程”:教師100%會使用多媒體,100%會自制課件,100%教師購置電腦並聯網,教師100%每學期上信息技術研討課;全校學生100%掌握計算機操作,有的還是計算機能手和高手。通過“五百工程”,我校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現有資源的作用,電子備課成了老師們的主要備課方式,多媒體網絡教室是老師和學生們排隊等候的教室。

二、開展“八項特色活動”,培養教師的信息技術與整合能力

(1)每週兩節的教研組活動,探索信息技術下有效的集體備課模式

我校教師人數多,教研活動整齊劃一難以管理,效率低下。於是我們獨闢蹊徑,將各教研組實行從週一到週五分天、分時間段教研,領導蹲點制度。要求每次集中研討不少於兩節課,有中心發言人,具體內容如下:統一教學進度,解決常規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集體備下週的課,要求到下週一早晨第一節課必須將下週的指導練習稿統一發到備課組每位教師的手中,指導練習稿包括教師上課必須對學生指導的重點內容,和學生的課堂和課後練習,指導練習稿有編制者和審覈者,均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指導練習稿的有效性;安排備課組內教師上課題研討課,上課一律要求以信息技術爲載體,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課後還要進行組內評議。這些看似平凡的每週研討“小中見大”,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研究水平,同時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2)每月一次的校內集體交流活動,總結整合過程中的經驗

除每週的教研組集中學習研討外,我校幾乎每月都要開展一次全體教師的集體培訓活動,請不同學科在整合中取得一定成績的老師做交流,如我們先後請本校骨幹教師陳文志副校長、王昌華副校長、王華、光善慧、施鳳華、孫敦榮、許靜、袁慧麗、馬俊、陸鳳慶、劉暉、郭亞峯、朱瑞豐、朱仁舉、康海平、杭旭等就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各個方面和全體老師做了交流,每月總結,不斷提高,全體教師在交流中進步,年輕教師在交流中成長,我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和集體備課模式也在交流中逐漸得以完善。

(3)每學期多次的校際交流活動,開闊教師的整合研究視野

學校經常把老師們派出去,通過與不同國家、不同學校、不同層次的教師交流研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如我校與韓國大山中學每年都要開展一次教師之間的友好交流,通過這些交流,我們將國外的優秀教育教學經驗帶回來,結合我校實際,進行改革創新;xx師大還組織我們與上海、長春、連雲港、吉林等十四所名校形成課題研究協作體。20xx年11月、20xx年11月、20xx年9月、20xx年10月、20xx年9月、20xx年9月我們六次開展比賽交流,我校有十六位教師獲一等獎,六位教師獲二等獎,一位教師獲三等獎;20xx年9月和11月我校先後兩次派教師到江蘇洋思和東廬學習(共三十多人),花費近五萬元,學習他校的集體備課的先進經驗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結合我校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創新。我校還在本省、市範圍內與一些學校進行交流和展示,如:xx劉中學、xxx十一中學、xx中、xx市第十二中學、xx雙劍中學、xx中學、32中、xx中、xx安中學、xx一中等多所中學這些校際交流,不僅增進了學校間的友誼,也鍛鍊了我校老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使教師在橫向、縱向上都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了一個較好的衡量和比較,從而採取有效措施去提高自己,深化教學研究。

(4)“請專家走進校園”的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整合水平

學校經常把各高校教授、名師請進學校,如我們先後請東北師大教授、華東師大教授、安徽大學教授等來我校對教師進行“如何開展教學研究”、“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等講座;請省科協專家對教師進行“如何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講座,請網絡專家進行“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講座,聆聽科技創新專家周又紅老師的呼喚與啓發等。專家們的培訓,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拓廣了教師的認知領域,啓發了教師的智慧和創造性,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5)開展月月展示課活動,探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有效教學模式

我校每月都要開展一次爲期一週的大型展示課活動,一般安排20至30位教師上課,要求必須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必須自制多媒體課件,三校展開,每次活動多媒體教室座無虛席,前來觀摩的不僅有我校的教師,還有來自全區兄弟學校的教師,每節課後,同組教師必須進行研討,這一活動已成爲我校的一項特色教研,它爲年輕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學習、展示和研討交流的機會。如20xx年4月份,我們開展了20多位初三教師的複習研討課活動,5月份又開展了30多位教師的期中展示課活動,9月份開展了32位新進教師展示課活動,10月份開展了26位星級教師展示課活動,11月份開展了30多位骨幹教師展示課活動,12月份開展了29位年輕教師的師徒結對展示課活動。這些活動蘊育着無限生機,因爲它們的蓬勃開展,使38中的課堂展現出無窮的魅力,使38中的有效教學模式日趨成熟,使38中的教師羣體在向更高的高度邁進。

(6)開展教師每節課反思、學生每日反思活動,細化整合過程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爲了促進教師更全面、更有效、更長時間、更自主的學習,我校採用多種方式加強教師的自修,將研究滲透於教師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暑假、寒假分別給全體教師佈置了學習任務,以書面作業的方式呈現,開學以後全校教師分組對假期的學習進行交流。

爲了更有力地促進教師們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學校還要求全體教師每週寫學習心得、隨筆、反思,教師將自己寫的隨筆定期發至科研處郵箱,僅20xx年一年,共收到教師發來的學習體會一百五十多萬字,一大批教師在反思中茁壯成長。

教師們自覺地加強理論學習,多次與專家交流研討,不斷反思,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每一個活動方案的設計,每一個研究過程的進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討、羣策羣力。研究中,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反覆斟酌、毫不敷衍,直到大家找到滿意的答案,再加上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和知識、思想的共享,教師在備課、學習中能充分地進行相互間的合作,集衆人智慧和長處,從而大大提高了備課、研究的效率,促進了教師個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的發展。

學生們通過對一天學習的整理和反思,不僅能及時地找出知識的缺漏,而且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有針對性地和老師直接交流或利用網絡交流,對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建立了專題網頁,開通了博客論壇,積極交流整合心得

爲了更有力地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我校及時開通了“38中科研專頁”博客論壇,設置一個開放的交流環境,積極鼓勵教師們交流研究心得,暢談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的得與失,反思教學各個環節的成與敗,總結提高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8)整合各類資源信息,做好校本教材的開發

我校的研究中有一種特殊的研討任務,是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有效資源,做好校本教材的開發。首先是結合課標,結合學生實際,研討期中、期末、單元試卷的編寫,除了期末七、八年級的試卷由區教研室領導組織外,瑤海區的所有中學,包括安徽省的近一半學校,用的都是我校教師編寫的試卷。試卷的編寫特別體現教師的全面素質,無論改編題,還是原創題,都能反映老師的教學教研內涵和底蘊。我校很多老師通過這一活動,自身素質得到了有力的提高,通過這一活動,更加強了自我研修的意識和習慣,一批教師在這一活動中得到了提升;其次,爲了實現“區域教材校本化,校本教材班本化,班本教材個性化”,我校積極利用課題研究這一平臺,開發個性化的學習指導讀本。本學年,我們已開發和正在開發的校本教材有《清弦》、《和風》、《讀中華經典,做文明少年》和《心雨》。

三、開展“四類創新”活動,緊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的特色實踐研究

(1)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開展多項機器人操作項目。

我校信息、美術、生物、物理等組爲了將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落於實處,於20xx年11月積極創辦了機器人活動室,組建機器人學生團隊,從20xx年至今每年從11月開始訓練至第二年7月全國比賽結束,甚至休息週末的時間進行研究,從開始的FLL項目,又增加了足球和Vex項目,總之研究團隊在擴大,研究領域在增加,研究目標也是一年高比一年。

(2)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全面開展科技創新工作。

20xx年12月學校精選部分優秀老師,組編爲一個科技創新團隊,成立了科技創新活動室,由有一定經驗的、年富力強的老師擔任科技創新組長,下設小發明組、科技論文組、科幻畫組、電腦繪畫組、航模組等,並在三個年級中分別成立科技創新興趣小組,教師和學生之間除集體交流指導外,還不失時機地利用校園網絡進行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3)信息技術與信息學科整合,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

信息組每年從9月份剛開學開始,便利用午休時間組建七、八、九三個年級的編程小組,集中進行培訓,課題組成員每週進行一次研討,如何快速高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如何將我校的編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他們還積極上網查資料,利用網絡向專家們遠程請教,多人次取得國家、省、市大獎。

(4)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開展多形式創新比賽

從20xxx年至今,各學科針對自身的研究,拓寬了研究範圍,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放在首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各項比賽,充實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同時也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展示了教師的才華與創新精神。比如每學年我們都要開展一次科幻畫比賽、電腦繪畫比賽、航模比賽、班級網頁製作比賽、數學創新思維能力探究比賽、作文比賽、教師現場課件製作比賽、師徒結對比賽等活動。數學子課題組還於20xx年5月開展了一次全區範圍內的“洽洽快樂杯”數學拼圖活動,每次活動均取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發獎狀、獎品,並把獲獎情況上傳校網站,進行宣傳。20xx年10月我校承辦了“xx魯班杯”全國航空航天校園航模表演,這一活動的舉辦極大地調動了師生的熱情,對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更多熱門心得體會推薦:

1.2016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2.2016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3.2016信息技術應用教學體驗心得體會

4.2016教師學習信息技術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5.2016國培信息技術培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