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通用13篇)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課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通用13篇)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1

1、 本課的地位:

《改革開放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是初三年級思想政治課教材第三課的第二框內容。第三課講《增強綜合國力》,這是對第二課《認識祖國地位》的進一步分析與講解。第三課包括三個框題,即:《綜合國力決定國家地位》、《改革開放增強了我國的國家地位》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本課是第一框題和第二框題的過渡和銜接部分。該框主要講述了3個知識點,即:改革的目的和作用、開放的目的和作用、改革開放的作用。改革開放的作用是這一框的核心內容。瞭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對於正確評價改革開放的成果、正確認識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及其從內心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等有重要的意義。

2、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改革開放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政府就致力於經濟建設和綜合國力的提高。但是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我國經歷了10年“_”的浩劫,期間我國的綜合國力雖然也有短暫的提高,但是大部分時間是徘徊或下降。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行了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家地位。

本課的難點是:“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而且改革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因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不斷髮展。改革就是調整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使之與生產力相適應,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由於這些知識非常理論化、非常抽象,而且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瞭解非常少,再加上沒有學過生產力的概念,所以在學習中就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

3、 本課的特點:

學生根據自己家鄉——上海的巨大變化與現實情況,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課的觀點,而且本課也以事例見長,通過大量列舉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學生對改革開放的瞭解與認識。

但是由於本書在某些知識(例如:生產力、生產關係)編排上的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這就給學生學習本課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生產力”這個政治常用術語在本課甚至第一課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對“生產力”的詳細講解是在本書的第七課《認清歷史趨勢》中的第一框題。這就阻礙了學生接受和深刻理解本課知識,也給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

4、 本課的側重點:

本課的側重點在於理論知識和現實事例同在,通過鮮活的事例,使學生容易接受相關的知識和觀點。

5、 本課的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將本課內容的教學目標確定爲3個方面。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改革開放”的目的、作用以及“改革開放”對“綜合國力”的影響。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通過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巨大變化的事例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從內心去理解和支持改革開放,從內心去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第三:行爲方面,引導學生樹立爲國奉獻的意識,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自己培養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本課是第二單元瞭解祖國,愛我中華的最後一課,本課時共有兩目,“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傳統美德 薪火相傳”。主要通過展示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使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特點,自覺承擔起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爲下一步的教學做鋪墊。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爲:

情感目標: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認同感。通過學生感受奧運,傳承傳統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民族文化影響個人情感,個人情感深深紮根於民族文化之中。

能力目標: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意義,通過對民族文化的瞭解,提高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關係的認識。

教學重點:繼承,發揚,傳播中華文化

教學難點: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在當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

二、說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本課的教學重點應在於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從而內化爲一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對於本課的學習,首先應有直觀的感受,圖片應精而具有代表性;其次對於一些時事及重點社會問題,應注意與教材知識的切合點;最後,應注意教學中的前後承接,形成板塊式教學,有利於學生形成清晰的學習框架。

教法和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進而通過“姓氏對對碰”、“文化驛站”、“奧運盛會找文化”、“記者調查談文化”、 “與時俱進傳文化”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討論研究問題——交流展示、解決問題,將講授法、啓發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歌曲《綠葉對根的情意》。

由“綠葉對根有情,每一箇中華兒女對中華民族同樣情意深重,而我們魂牽夢繞的情感源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族文化。”引入新課。

〈二〉新課

第一目:1、綠葉尋根

多媒體展示:根據現有人數多寡來確立的新百家姓。讓學生找一找他的姓氏現有人數在全國居多少位。(活動:介紹二位同學的姓氏來源。點數字可以鏈接到相應的幻燈片)。這樣做的目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懂得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同時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姓氏是一種文化,它關係我們的歷史與血脈。(多媒體展示:黃帝故里祭祖大典。)近年來,不少海外華人包括中國臺灣的許多臺胞,紛紛回到故土尋根問祖,或是祭奠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這一現象反映了什麼呢?(同學回答,教師總結)這反映了中華兒女情繫祖國、不忘故土的情懷。

2、綠葉愛根

從四個側面欣賞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感知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中國結、瓷器、(多媒體展示中國結和精美的瓷器的圖片,配以民樂)

中國結雖小,但小中見大,它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濃郁的美好祝福。而瓷器的產生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含量和藝術魅力被喻爲中國文化的象徵。

(2)“龍”文化(多媒體展示幾幅故宮中龍的圖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能到處都能感到龍的文化,比如龍蝦、龍鬚麪、龍井茶……

通過龍舟賽的習俗引出龍的成語。(生龍活虎、龍騰虎躍等)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成語接龍活動。目的是豐富知識,感受中華語言的魅力,增強自豪感。

(3)服飾文化

大屏幕展示刺繡作品,旗袍圖片,配民樂“瑤族舞曲”。

服飾中內含中華文化元素

(4)書法藝術

多媒體展示幾幅書法家的藝術作品。使學生感受我國書法的美。

現場採訪:現在有的同學認爲,今後都是電腦時代了,字寫得好不好無所謂,你爲什麼還要去練字呢?

使學生認識到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起着交流思想、傳承文化的重要社會作用,我們不但要繼承,還應發揚光大。

活動:

1.奧運盛會找文化

讓學生找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都出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元素?(多媒體播放:奧運開幕式片段。)

學生邊看邊尋找,並分小組討論選代表回答。

2.記者調查談文化

設計四個問題,請一位同學擔當小記者,對大家做一次現場調查。然後通過教師的指點迷津,指出我國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補充問題: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第二目:中華民族在發展歷程中,在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

學生觀看蘇武牧羊、徙木爲信、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回答這些故事蘊含了哪些傳統美德,並完成書中的 67頁的作業連線題。

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諸如無私奉獻、敬業愛崗、艱苦奮鬥、剛正不阿、厚德載物等優秀道德品質。正是這些傳統美德才使人民生活安定、社會和諧。

師:給學生補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讓學生理解傳統美德也是與時俱進,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的。

3、綠葉報根

提出問題,學以致用。面對如此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自豪,驕傲,可是,作爲一個炎黃子孫,你的生活中是否處處洋溢着中華文化的氣息?提問:你的生活中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影響的對比?(衣、食、住、行等方面)

你認爲中華文化會不會斷流?我們應怎樣做?

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認知變成日常行爲,進而內化爲學生自身的道德品質,做到知行統一,從而把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落實到行動中去。

〈三〉課堂小結

再次欣賞歌曲《綠葉對根的情意》,同時教師小結。

目的是讓學生在歌聲中思想得到共鳴、情感得到昇華,堅定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播者,做中華美德的繼承者、弘揚者。

四、說板書設計

綠葉尋根——綠葉愛根——綠葉報根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3

一、本課地位

本課是在國情國策教育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國際形勢的教育,是第五課的教學重點。首先,作爲學生要真正認識國情,理解國策,就必須瞭解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國際環境。其次,本課也是全書一處介紹國際形勢的框題,在全書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課是第五課的一個教學重點。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

通過對學生進行國際形勢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強權主義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從而達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後一框題我國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辨證地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關係,全面認識世界形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難點

由於初中學生對國際形勢的瞭解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尚處於幼稚、不成熟階段,看問題往往容易抓住表象的東西,忽略或認識不到實質的東西,所以,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關係、認清強權主義的實質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

初三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已有顯著發展,但學生的思維能力仍有侷限性。學生進行抽象思維仍需有具體形象的東西爲支柱,獨立思考問題時仍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學中,既要堅持以學生爲本,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要適時進行引導、啓發、補充、歸納,要把教與學結合起來。

本課教學,採用多媒體手段,同時綜合運用啓發提問方法、交流歸納的方法、圖表展示的方法,以及傳統的講授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不拘泥於某一種方法,要根據課堂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隨機應變。

五、教學過程

1、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以複習提問的方式啓發學生思考新問題。承上啓下,使學生能把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聯繫起來。

(1)、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什麼?

(2)、我國爲什麼要對外開放?

啓發:從上述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只有瞭解世界,認識世界,才能走向世界,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站穩腳跟發展中國。那麼,當今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懂得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2、知道中華文化的特點以及對我國發展和世界文化發展的影響。

3、能夠從中華民族的歷史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和勇於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生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理解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具有把握中華文化基本特點的能力,能以實際行動弘揚優秀的中國文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影響。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

難點:理解中華文化的力量和影響。傳統美德,薪火相傳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從學習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二單元的目的入手引入課題

一、 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

活動一:閱讀質疑 自主探究

(一)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

1、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2、中華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組成部分(具體內容)?有什麼特點?

3、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4、中華文化的地位和影響是什麼?

(二)傳統美德 薪火相傳

1、中華民族有哪些傳統美德?(傳統美德包括哪些內容?)

2、爲什麼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有什麼品質?

活動二:看誰說的多?提到中華文化,你會想到什麼?

答:旗袍、中國功夫、長城、京劇、孔子、漢賦、唐詩、宋詞、宋元曲、明清小說等等

1、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如何產生的?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勞動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團結,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活動三:看視頻:品味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2、中華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組成部分(具體內容)?有什麼特點?

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深刻的道德倫理等

中華文化的總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思考探究:

3、幾千年來,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爲什麼呢?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

4、中華文化的地位和影響是什麼?

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③中華文化不但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活動四:連線題

活動五:交流碰撞

我們中華民族擁有如此燦爛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國人,特別是很多中國青年卻熱衷於外來文化。你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

過渡: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在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美德

二、傳統美德 薪火相傳

活動六:故事會

1、請說出課文中的三個歷史故事:蘇武牧羊,徙木爲信,負荊請罪。

2、這些故事蘊含了哪些傳統美德?

說說自己身邊弘揚傳統美德的事例

這些美德只是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部分,那麼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是什麼?(播放課件)

1、中華民族有哪些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

2、爲什麼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

結合南京路上好八連這一相關材料說明:中華傳統美德有什麼品質?

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

中學生如何對待傳統美德?如何在家庭,學校,生活,學習,社會生活中繼承發揚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國際社會》。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7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國際社會》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2第8課,本框包括兩目,首先是國際社會成員包括的內容,區別與學生常有的慣性概念,地區和國際組織也是國際社會的成員,其次是理解聯合國的宗旨和地位,以及隨着我們國家的發展,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增強,作用日漸凸出,在政治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對政治生活的內容很感興趣,對國際社會的熱點現象有一定程度的關注和了解,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我選擇與生活有密切關聯的、貼近學生實際的事例爲主進行分析,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當代國際社會主要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組成,瞭解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及其在國際社會的權利和義務。

2、理解國際組織的內容及其作用。

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樹立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命運的民族責任感,以及熱愛和平,維護本國利益和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情況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確定,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識記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難點

中國在聯合國的國際地位以及國際影響。

五、說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的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案例討論法和引導提問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我會選用圖片導入,以便切入本課的內容。導入如下:

引用探究與共享情景導入,從四幅圖片入手,從它們反映的內容引發學生思考。國家和地區有什麼區別?臺灣當局“參與”聯合國的圖謀不能得逞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當今,國際社會成員有哪些?導入新課。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結合國際熱點事件,梳理教材的整體,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積累生活經驗,能夠更好地理解具體現實與抽象知識之間的聯繫,進入本堂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對生活的影響

1、國際社會的構成

教師出示教材88頁材料和圖片,學生積極思考圖片下面展示的探究部分的問題

學生回答後,教師點評:國際社會是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的,國家不同於地區,國家擁有主權,而地區沒有,如臺灣就是我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不是一個國家,也不擁有主權。

2、主權國家的地位和國際組織的作用

教師提問:思考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及特點是怎麼樣的?

學生積極思考並討論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激發每個學生參與的熱情,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因素,討論過後,教師找小組代表講授國家主權的內容及分類。

①主權國家是當代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係的主要參加者。

②主權國家按照不同的性質分爲三種類型

繼而老師提問不同性質的代表國家是哪些?

社會主義國家:如中國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中,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還有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等;發展中國家: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中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

此外,這裏老師需要強調出:國際上還有一些區域因不具有國際社會承認的主權,被稱爲地區,也是國際社會的組成部分。

③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是構成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權。

主權作爲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教師活動:請大家閱讀教材“國家主權的特性”,並思考什麼是主權?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處理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的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對內表現爲國家最高權力的至高無上性,對外表現爲國家最高權力的獨立性。兩個特徵緊密相連,只有對內最高和對外獨立二者緊密結合,國家才真正擁有主權。

殖民地不具有主權,如日本侵華期間扶持的滿洲國,因沒有主權不被國際社會承認。

④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權利和義務

教師活動:請大家閱讀教材並思考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並在學生大致瞭解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等基本權利的基礎上,並詳細的進行講解每項基本權利的內容。

(2)國際組織

這部分主要包括含義、分類、作用三個部分,此部分知識點較爲簡單,學生閱讀自學,教師總結,許多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係;調解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等等。

3、活躍在聯合國舞臺上的中國

(1)聯合國是世界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教師活動:請大家閱讀教材“相關鏈接”,瞭解聯合國的產生和主要機構及該組織的宗旨、原則和作用。

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及其作用這三個知識點學生容易記憶混亂,爲了保證記憶的準確性,故老師要強調出三者的區別。

(2)中國與聯合國

教師活動:請大家閱讀教材欣賞圖片,“中國在聯合國的聲音和身影”,思考中國與聯合國的關係。

學生回答後,教師點評:中國作爲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支持聯合國的改革,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在世界裁減軍隊、環境保護、保障人權和解決地區衝突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中國在聯合國中的活動表明,中國是負責任的國家。

環節三:小結作業

學習完本節知識後,我會根據大家比較關心的國際熱點爲背景,讓學生們蒐集國際熱點新聞,讓學生認識了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有關知識。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當今國際社會的構成,認識了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有關知識,這對於我們正確瞭解國際社會有基礎性作用。

環節四:小結作業

讓同學們蒐集相關展示我國對國際的案例,體會我國的國際地位。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口頭講述的輔助手段,是知識的高度凝集與集中。因此,我特別重視對板書的設計。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所示:

結束語: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題目是:《走近教師》。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走近教師》是人教版教材初一道德與法制第三單元師長情誼第六課師生之間的第一課時。本課在情感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後面是本教材的師生交往部分,所以學好這課爲學好以後的課程打下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道德情操,是思品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中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初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道教師這一職業的特點以及教師的職責。(重點)

2、理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是好教師的標準。

3、懂得每位老師有着不同風格,並能夠尊重老師的“不同”。

4、學會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重點)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初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教師這一職業的特點以及教師的職責。

重點的依據:只有理解掌握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特點,才能從心裏去尊重老師。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

難點的依據:只有學會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才能從心裏去欣賞老師。另外教學風格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所以設爲難點。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思品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師”,還要使學生“信其師”。我們在以學生既爲主體的原則下,形成理解尊重老師的情感、掌握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方法。

考慮到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熱愛老師尊重老師的強烈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中的困惑的能力,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正確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老師。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圖片和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瞭解。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進一步形成尊重老師的情感。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課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談一談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瞭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課情感的認同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從古到今人們對教師的稱謂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思品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首先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幼兒園、小學以及現在的老師,每組選一位代表用簡潔的語言描述自己遇到的這些老師。從而引起對老師的回憶。接下來我讓學生思考教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

在第一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一個現場採訪活動讓學生真正走進老師瞭解老師。在第二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我以兩則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對不同風格的老師的討論,並學會正確的面對不同風格的老師。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四段視頻,第一段視頻由兩位老師的談話引出本課的重點:教師這一職業的特點。第二段視頻由學生說所喜愛的老師的風格引出教學難點:學會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第三段視頻以學生回憶師恩來產生愛老師的情感共鳴。最後以一段汪國真歌頌教師的詩歌達到情感的昇華。

總之,我既要使每個環節過渡自然環環相扣,又要做到每個環節都要有深度有高潮,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師進一步提升熱愛老師的情感,並且讓學生形成尊敬老師的良好的品質。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5、課堂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我設計了一道課外拓展題:當今時代,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學習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知識獲取的渠道越來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們比老師知道得還多。那麼,我們還需要老師嗎?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升,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它與本框一起分別介紹了中華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徵。它在第一、二單元介紹“文化的共性”的基礎上,過渡到三、四單元“中華文化”的個性,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對於學生來說學好本框至關重要,它是高考的重要考點。

二、說學情

高二學生已經參與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於其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文化生活的參與還比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本課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包容性;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學生的認知起點絕大多數都是由歷史書本所得,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但對於學生來說,對中華文化的瞭解只是只鱗片甲,要學會分析傳統文化,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這一課標的要求還有難度。再則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的跳躍也有一定障礙。同時學生辨識社會現象、合作、表達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強。所以,在本課中需要充分運用圖片、視頻、詩歌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熱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誌。

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同區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係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民族文化特徵、關係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能力目標

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繫實際能力,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區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着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爲將來投射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現。

難點

各民族文化對於中華文化的意義,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電子白板教學法,利用圖片、視頻等進行直觀演示,同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凸顯生本理念。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如果說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角度跨越千年,展現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新輝煌,那麼本框則主要從靜態視角呈現中華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導入新課時精選了多領域的代表性圖片(北京故宮、徽派建築、鍼灸、瓷器、《紅樓夢》、《淮南子》、戲曲、少數民族舞蹈等等),在多媒體上顯示出來,給學生留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進新課。

環節二:講授新課

1.由於第一目“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內容相對簡單,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實例,所以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爲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後多媒體顯示國外著名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吳越文化》及《滇黔文化》的相關視頻,指導學生對這兩種文化的特點及形成原因進行合作探究,領悟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區域文化之間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於中華文化之中,這說明了什麼?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爲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做了鋪墊。

3.多媒體繼續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爲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合作探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蒐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採取的兼收幷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從現代找出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於當下實踐。其次,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從而突破難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板書回憶本科所學知識,並再次強調重難點知識。

《紅對勾》相應的練習。

七、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具體設計如板書所示。

板書設計: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社會歷史的主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第4冊,《生活與哲學》第4單元第11課的第2框的內容。

本節課的這部分內容,是在第一框學生們能夠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展開的,通過學習使學生們理解人民羣衆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運用人民羣衆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分析社會歷史的發展。羣衆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學習本課內容,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人民的主體地位,併爲下一課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標教學目標,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以及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的基本內

2、能力的目標:通過對社會歷史的主體理論的學習,明確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形成自覺堅持用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看待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堅定羣衆立場,堅持羣衆路線,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羣衆的立場上,維護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培養尊重勞動、熱愛人民的情感。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如何使學生理解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衆通過實踐創造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對哲學人民羣衆的主體作用在理解上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並且正確理解以上知識點對下一階段的學習以及樹立學生正確主體意識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爲本框的重點和難點。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和學法

我們知道,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創新教育的精神和我們政治學科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採用“啓發式”的教學指導思,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我在採用講授法的基礎上準備配合運用情景設置,提問,集體討論,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並結合運用我本人所擅長的多媒體道具,根據所創設的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知識潛能。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創造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真正實現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分析歸納、自主探究、總結反思等。這些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觀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維的活躍中領會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課題引入:

我設計以提問哲學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設計典型事例,通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形式,並得出其實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2、講授新課:

(35分鐘)通過教材第一目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蘊涵哲學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學並不神祕總結並過渡:生活也離不開哲學,哲學可以是我正確看待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發展,從而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整個過程將伴隨着多媒體影像資料和生生對話討論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課堂反饋,知識遷移。

最後對本科課進行小結,鞏固重點難點,將本課的哲學知識遷移到與生活相關的例子,實現對知識的昇華以及學生的再次創新;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重點和難點,爲下一框學習做好準備。

4、板書設計

我採用直觀板書的方法,對本課的知識絡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儘可能的簡潔,清晰。使學生對知識框架一目瞭然,幫助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結構。

5、佈置作業

我會留適當的自測題及教學案例讓同學們做課後練習和思考,檢驗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以及對難點的理解。並及時反饋。對學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予以疏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因爲我本人到現在仍沒有更多的教學經驗,設計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感謝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老師!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本課題在課程標準中的規定:

本課題要求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後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  關係,處理民族  關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學習這一框是我們學習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的前提,同時處理民族  關係的原則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

2、教學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和高中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以及學生認知的規律,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瞭解我國的民族概況、懂得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理解我國新型民族  關係,處理民族  關係的原則及其相互關係以及如何鞏固新型的民族  關係。

(2)能力目標:

我國解決民族 問題的原則,堅持了從實際出發,適合我國國情,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認識問題,評價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與不同民族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觀念,逐步自覺地承擔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  關係的使命。

3、教學重難點及其依據:處理民族  關係的基本原則。

把它當作重點是因爲只有瞭解了處理民族 問題的基本原則才能更好的理解國家在民族地區實行的大政方針,才知道在生活中運用處理民族  關係的原則來處理民族 問題。

把它當作難點是因爲我們班的學生幾乎沒接觸過少數民族,學生即沒有理論基礎,又沒有實踐基礎上講解,學生較難理解。

二、說學情

我認爲,要做到教學相長,實現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就必須準確地分析學情。

本課內容所教授的對象是高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的思想活動具有多變性、可塑性等特點,並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地理和政治基礎等方面的知識,認知能力和水平處在不斷上升的階段,並且在長期的培養下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強,善於獨立思考和有較好的團結協作精神,這些學情爲學法的指導奠定了基礎。

三、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促進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形成和發展。本節課以講授法爲主,因爲講授法能最廣泛地面對全體學生,保證學生學習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並輔之以情景導入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等。

情景導入法有助於學生較快的進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說學法

學法指導上我主要是突出“實踐”和“實用”兩個原則。因爲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而方法的價值在於運用。

因而在學法的指導上,主要是着眼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中心,指導學生遵循認知的規律,通過自主探究法,討論學習法和分析歸納法來掌握知識。

自主探究法:

在做課前準備工作時,尋找日常生活中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實例,對其進行探究。

分析歸納法:

通過對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遍的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從而得出結論。

總結反思法:

將自己的探究成果與教師課堂上的點撥相結合,再次歸納總結並加以反思,使認識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理論層次。

五、說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5分鐘左右)

在上課前讓同學們看《走進西藏》的視頻。視頻展現了建國前貧困落後的西藏和建國後現代的西藏的對比,讓同學們思考“西藏實現歷史性跨越說明了什麼?”

導入設計的依據:讓學生更快的進入課堂,思考題設下懸念,以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講授新課(34分鐘左右)

一、我國社會主義民族  關係的建立(6分鐘左右)

(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通過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各少數民族的圖片,接着提出一個討論題:“漢族人口占了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所以我們的祖國是漢族人的祖國。”後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歷史、地理和政治等相關知識分組討論來反駁這個觀點。最後由老師進行總結,概括出我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國家。

提示:各族人民共同開發了祖國遼闊的疆域

各族人民共同發展了祖國的經濟和文化

各族人民共同捍衛了祖國的獨立和尊嚴

各族人民共同參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創立了新中國

設計依據:

通過圖片展示,學生直觀的瞭解我國的民族概括,加深印象。通過問題的討論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瞭解和所學內容的掌握。

(二)我國新型的民族  關係

通過一個問題“我國在長期的民族融和中形成了什麼樣的民族  關係呢?”引出這個知識點,再通過展示圖片(舊社會、新社會民族  關係對比),讓同學們瞭解我國的新型民族  關係:平等、團結、互助。

設計依據:

問題引出知識點,設下懸念,過度自然。通過新舊社會民族  關係的對比了解我國新型的民族  關係,有利於加深理解,易於掌握。

二、處理民族  關係的原則 (24分鐘左右)

這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要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一)民族平等 (8分鐘)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先對其含義、原因和地位等進行講解,然後通過展示參加全國人大的少數民族代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少數民族代表的圖片及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人大代表在全國所佔的比例來體現我國的民族平等原則。最後,通過對“在我國,堅持民族平等原則與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採取特殊支持和幫助是否矛盾?”問題的回答加深學生對這一原則的理解。

設計依據:

先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有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知識,後用兩個事例讓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以便於更容易地掌握這個知識點,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後對一個具有爭議性問題的回答,鞏固了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也讓學生更好地瞭解到我國的大政方針。將所學運用於生活實際。

(二)民族團結(8分鐘)

這是本節課的又一重點,先對民族團結的含義、原因和地位進行簡要講解,然後通過時任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同志與南昌十七中的藏族同學一起喜迎藏曆木雞新年和各省市對西藏對口支援的材料加深學生的深刻印象,最後一個思考題“我們怎樣看待拉薩3 14暴動和烏魯木齊7 5事件?”結束本知識點的學習。

設計依據:

先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有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知識,後用兩個事例讓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以便於更容易地掌握這個知識點,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最後一個問題分析以便於學生系統地理解和掌握這個知識點,從而正確認識這一問題,理解國家對這一民族分裂活動採取措施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將所學運用於生活。

(三)各民族共同繁榮(8分鐘)

這是本節課的最後一個重點,與前面類似,先對其含義、原因和地位進行講解,然後通過一組西藏自治區統計局的數據和我省幫助畲鄉發展的事例讓我國加深對這一原則的瞭解,最後,通過“探究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意義?”這一問題加深我們對西部大開發這一政策的瞭解,同時加深了我們對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一原則的理解。

設計依據:

先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有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知識,後用一組數據講解非常直觀,同時具有很好的說服力,而我省幫助畲鄉發展的事例也是結合我省實際,較貼切我們的生活,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最後一個問題的回答鞏固了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也讓學生更好地瞭解到我國的大政方針。做到理論聯繫實際,聯繫生活。

三個原則之間不是孤立的,因此我們應該強調三原則間的關係。以便更好的瞭解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加深同學們綜合運用三原則處理民族 問題的能力。

三者互相聯繫、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三、珍惜、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民族  關係(4分鐘左右)

這主要是使學生能將所學轉化爲所用,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作爲漢族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各應怎樣珍惜、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民族  關係?讓學生尋找日常生活中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實例,對其進行探究。將所學用到生活中,轉化爲所用。讓學生能夠正確處理民族  關係。最後有老師總結,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應該怎樣做。爲學生一個系統的認識。

課堂鞏固(2分鐘左右)

用兩個練習題來鞏固今天的所學內容,藉助習題,對習題加以適當引申, 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1.“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句歌詞表明我國( )

A.各民族的獨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B.當前已不存在民族 問題

C.各民族發展的不平衡已經清除

D.各民族完全平等

2. “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國家分裂,民族紛爭,則喪權辱國,人民遭殃。”這句話不能反映的是 ( )

A.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

C.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  關係的基本政策

D.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每個公民的職責和義務

課後思考(2分鐘左右)

針對西藏民族改革50年這一契機,我設計了一道思考題,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結合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分析正確地處理民族  關係在西藏民主改革50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的貢獻。

課堂小結】(2分鐘左右)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所學歸納總結,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整體的認識。最後在一首《愛我中華》的音樂聲中歡快的結束本課的學習。

六、說教學效果預測

在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處理上,我都使用了大量的素材,讓學生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收穫。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還會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及時地調整和修改預設內容。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小到個人,大到社會發展的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對於殘疾人這個特殊的羣體來說,生理的殘疾帶來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靈創傷,自強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義。

一、說教材特點

《自強不息》是全日制聾校八年級實驗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冊第二十課的內容,主要講了肢殘人洪仿毅在身體高度殘疾,累受生活磨難的情況下,頑強不屈,自立自強,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業績的事蹟。

本課的主要編寫意圖是對學生進行自強不息的教育,使學生懂得,殘疾人雖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淪,勇於拼搏,一樣可以成爲生活的強者,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信念,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於聾校一直使用較爲陳舊的人教版原編聾校實驗教材,不僅教材編寫理念落後,編寫的結構生硬,而且內容貧乏,缺乏立體感。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大膽地挖掘、取捨,進行師本開發,以期在老教材的舊瓶中裝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師的師本開發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捨棄。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時宜的教學內容;

2、添加。即添加新的時代環境下有益教學的內容;

3、改造。即對原來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和變化。

二、說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聾生在年齡上達到了初中學生的階段,已經具有了較好的認知能力,但認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較突出,情感、思維發展已較爲豐富,但受認知侷限影響,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維的發展也較爲緩慢。而且,由於學生的殘疾狀況各不相同,殘疾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較之健全學生要更大、更復雜。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聾校思品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並結合前面的教材和學生的學情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知道“自強不息”字面和豐富的內在涵義。

2、懂得殘疾人只要自強不息,一樣可以成爲生活的強者。

(二)情感目標:

1、欣賞、敬佩有自強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學習殘疾人典型事蹟,做自強不息的人。

(三)行爲目標:

做到從身邊小事做起,身殘志堅,奮發向上。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激發學生信念,引導學生立志學習殘疾人典型事蹟,做自強不息的人。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強不息的豐富涵義並積極應對生活中的順境和逆境。

初二政治說課稿範文二:《我知我家》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框題是《我知我家》。我打算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它們分別是:說教學資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這六個方面。

第一:說教學資源首先是對於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級上冊思想政治第一單元第一課的第一個框題,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善於與父母溝通交往,在學生不斷擴展的社會生活中,家庭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領域,與家長的交往,更是他們學習與其他人交往的基礎,可以說,本框題的學習爲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全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對於學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責任感不強的情況,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認爲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於在家庭中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認識不足。因此我個人認爲通過對《我知我家》這一框題的學習,不僅會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情感上的瞭解,還有更深一層次,那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對於家庭對於父母的責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愛自己的家。

第二:說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瞭解家庭關係、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三個類型;瞭解家庭的相關功能;瞭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二.能力目標增強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係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揚自己良好的家風和傳統的能力;三情感目標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熱愛、對於父母的熱愛。

第三:說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對於“家”的理解;對於家庭關係的確立的認識;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逐步的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並明確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說教學方法1:情景導入法:通過一個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設計的活動的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說學法根據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我所設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這三種學法。希望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被動的學習轉變主動探索,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由學生自己來把握整個學習過程的節奏。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應試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我要着重突出講解的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第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5-6分鐘)我整個教學過程分爲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約5-6分鐘的新課導入。首先我會爲學生播放歌曲《大中國》,同時,在屏幕上顯示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各種照片,先通過歌曲與圖片爲學生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而通過歌曲和圖片的展示,我意圖讓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在家裏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親人,彼此之間有親情。但是我們每個人除了這個大家之外還有自己的小家,家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間就像一顆大樹上的枝與幹相互牽連。接着我會設計小一個活動,讓每個學生繪製自己的親情樹,讓學生從自己的家人開始瞭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義。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法律規範經濟行爲"是八年級思想政治第三課的第二框題,本課第一框題主要從理論(法律、法制)的角度講了憲法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規定,第三框題主要從實踐的角度講依法打擊經濟犯罪的幾種類型。本框主要介紹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規則以及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要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它主要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說明如何規範經濟行爲在全課中具有承上啓下、前後銜接的作用,學好本框對理解全課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使學生初步瞭解經濟常識,對學生今後參與經濟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我國規範經濟活動的幾個重要法律法規的名稱。

理解:各種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要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能力目標

結合個人的所見所聞所爲,對照有關法規,具有初步的正確判斷多種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是否依法規範自己行爲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使學生懂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離不開法律的道理,提高自己關於法律對經濟建設起重要作用的認識,使學生懂得在經濟活動中要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要依法自己的行爲。

確立依據:經濟建設需要良好的經濟秩序,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依法自己的行爲,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經濟秩序,從而促進經濟的快速有序發展。所以把它確定爲重點。

教學難點: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規則。

確立依據:概念抽象,學生的知識容量較少,思維能力不強,涉及經濟活動的範圍較小,所以把它確定爲難點。

二、說學情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看電視、購買消費商品、參與經濟活動、接觸一些經濟現象,併產生一定的思考,對經濟活動有感性的認識,因此學生對學習本課內容感到需要和興趣。但八年級學生沒有直接參與經濟建設工作,只參與一些簡單的經濟活動,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對理解經濟活動的規則、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本框題在教學中遵循啓發式教學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採用指導閱讀法、講授法、討論法,通過展示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結論,並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進行。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是爲了不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對本框的學習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討論,結合教師歸納講授掌握知識並提高分析判斷能力。

四、教學程序

◎導入新課

我選擇了多媒體展示以下資料:材料一:課本P44山西假酒中毒案。材料二:課本P39小天鵝公司重信譽。讓學生思考並討論:這兩則材料說明了什麼?你的感受如何?教師歸納並導入新課:任何人從事經濟活動都要遵守法律,只有如此,買賣才能生財,贏得人們的信任與稱讚,你的行爲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新課--法律規範經濟行爲。

這樣的新課導入:能使學生從感性材料中得到感性認識:經濟行爲需要法律的規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引導學習,解決目標

(一)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規則

首先我提問: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王青華等人的行爲是違法的,受害者應該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麼,依據那些法律判斷經濟行爲是否合法?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判斷經濟活動主要根據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

投影:

1、規範我國經濟活動的幾部重要法律

民法通則

經濟合同法

產品質量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投影:

2、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

平等

公平

誠實信用等

我利用材料二小天鵝公司重信譽,引入法律規定的經濟活動規則,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

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是本課的難點,爲了解決這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分組討論的活動。

討論活動的內容:應該如何理解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各種規則(要求:依據材料一、材料二或自己的耳聞目睹,前後座同學分組討論。)

教師點評,並依據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我通過舉一些現實經濟活動中人們深惡痛絕的欺騙性交易行爲的例子,即:"反面實例".由同學們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出規範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是"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例如:當前市場上的"虛假廣告"、各種形式的"打折狂潮"、"降價風暴"等。

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法律規定經濟活動的所有參與者必須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投影:

1、經濟活動的參與者

生產者

銷售者

消費者

結合材料一,引導學生分析、掌握參加經濟活動的人們有三類: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

2、經濟活動參與者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

它是本課的重點,我採用以下方法突破。 在分析"生產者"、"銷售者"時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分析其中的生產者、銷售者的違規之處及其危害,然後我根據上述材料,讓學生說說生產者、銷售者在經濟活動中應當遵循哪些要求?學生回答後教師作簡要說明,然後請學生根據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違法經營者,並談談體會。對"消費者",我結合《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說明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可請學生適當舉例說明消費者受保護的一些例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教師歸納小結

◎課堂小結

再以幻燈出示時政:我們國家的強化產品質量管理,規範經濟活動行爲上又有重大舉措,爲我國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爲我們每一個公民,既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規範自己的經濟行爲;同時也要敢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於同各種經濟犯罪現象作鬥爭。下一課我們將專門介紹如何依法打擊各種經濟犯罪。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第一單元“塑造自我”強調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則和心理素質,本單元開始介紹待人的基本道德原則。而誠信既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人們彼此交往時最重要的品德。因此,學習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延續,也是對在複雜的社會中怎樣待人所作的鋪墊。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及本課自身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

(1)、懂得誠實的要求和重要性。

(2)、懂得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

(3)、知道謊言的危害,懂得重視承諾。

3、教學重點:誠實的要求和重要性。

八年級學生對誠實有基本的認識,能夠判斷對什麼是誠實行爲,什麼是不誠實行爲,對誠實的行爲能做出肯定的評價,對不誠實的行爲能做出否定的評價,但由於生活閱歷簡單,他們對誠實的重要性仍缺乏深刻的認識。因此,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誠實、理解誠實就顯得尤爲重要。

4、教學難點:謊言的危害

當今社會風氣不正,使得“老實人吃虧”、“不說謊辦不成大事”等不道德觀念流行,給學生樹立誠信觀念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有時,不誠信的行爲可能會帶來利益的獲得或可以逃避懲罰,如誠實的承認錯誤受到懲罰,而撒謊卻逃脫了懲罰,這些情形使學生對認識謊言的危害產生了困難。

二、說教法

爲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擬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角色扮演法。運用角色扮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2、活動法。通過活動,引發學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選擇。

3、討論歸納法。通過討論歸納,形成正確輿論導向,進一步強化道德認知。

三、說學法

誠信的品質是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培養起來的,不是一兩天的教育就能完成。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誠信行爲與觀念作出正確的自我評價,強化誠信意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活動法、自評法、小組評價法、個案分析法等提高對誠信道德的認知,進而自覺做一名誠信的人。

四、說程序

〈導入新課〉小品表演:〈〈誠信擺渡人〉〉

小品中的做船人首先拋開了“誠信”這一行囊,隨即失去了更多。所以,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風浪,我們都不能丟棄的是什麼?

學生:是誠信。

教師:那麼,什麼是誠信呢?

〈講授新課〉

請學生閱讀課本P30的圖文,思考:

你同意課本中的點評嗎?爲什麼?

學生回答:(略)

依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出:誠指的是誠實、真誠,信指的是信守諾言。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你的真心話。

①昨晚忘記做作業了,早上組長收作業時,你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幫媽媽洗衣服,發現口袋有50元錢,你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發現地上有一部手機,周圍又沒有人,你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這次考試不及格,回家可能會捱罵,你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約了朋友,媽媽卻說要帶你去玩,你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學生的說的情況,教師靈活組織語言,引出“怎樣做纔是誠實?”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由各組派代表發言。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

一、誠實的要求

⒈實事求是,表裏如一

⒉不自欺,內心坦坦蕩蕩

⒊言行一致,踐行諾言

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誠實的人比誠實的人得到的利益更多。這是怎麼回事,我們要怎麼辦呢?

請學生家長講〈〈一個關於誠實的故事〉〉,提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

教師與學生共同指出:誠實對我們有着長遠的好處。

分析

二、誠實的重要性

1、只有在一顆誠實的心中才能夠生長出善良、正直、勇敢、謙遜;

2、只有一個誠實的人才能信守諾言,履行約定,獲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

3、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牢靠的事業基礎,取得堅實的人生業績;

4、只有人人誠實守信,社會秩序纔能有條不紊,文明進步纔有可能

(童話劇賞析)《狼來了》

面對牧童的哭喊,農民伯伯無動於衷,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

學生:是牧童自己。

分析

三、撒謊的危害

撒謊帶來的暫時利益污染了人格,造成了心靈的晦暗,謊言敗露的同時是信用的喪失,友誼的毀壞。人一旦撒謊成性,最終將遭到朋友和社會的唾棄。

(漫畫賞析)《失去誠信》、《謊言》

這兩幅漫畫告訴我什麼道理?

我們要學會誠實做人,講究信守諾言。對已經作出的承諾,就應該兌現。沒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應該做的事情,決不能去承諾。

<課堂小結>經過大家的共同探討,我們懂得了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要學會誠實做人,還要講究信用。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則是誠實的外現。那麼,我們是不是一個誠信的人呢?我們該怎樣提高自己的誠信度?請大家先來做一下小測試,然後討論。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做一個簡單的概括(提高誠信度10招)。

最後,請大家欣賞詩朗誦《感悟誠信》。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題爲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這部分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學好以後的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