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1

一、說教材:

《爬山》這一課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對父子一同爬山,在爬山過程中,父親教育兒子要克服畏難情緒,努力征服自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還啓發兒子怎樣欣賞大自然的景物。

學習本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的意思,使學生從中受到啓發。二是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三是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二、說設計理念:

本次研究課,我們上的是《爬山》的第一課時。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接受薰陶的第一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的起始點,正確處理好第一課時能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慾望,能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能幫助學生打下語文知識的堅實基礎,能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養成。

課標明確指出,第二學段的閱讀課教學第一課時要以讀通課文、理解詞句,把握內容、鞏固字詞爲重點,所以我們一致認爲,這一節課要緊抓字詞教學,引導讀通文本,瞭解大概內容,理清__脈絡爲重點。我們把讀懂課文,品味詞句,體會情感,領悟表達方法放到第二課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不僅要掃除生字障礙,而且要讓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__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具有主動閱讀的願望。本課的教學將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教法:1、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

2、自主學習法。培養學生學會自學的能力。

3、朗讀感悟法。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整體把握__的主要內容並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學法:讓學生在讀中學,讀通課文,理解詞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說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

、認識“逞、崎、嶇、煌”4個生字,會寫“斯、凝、煮、蟬、哲、燃、煌、智、慧”9個字。要求掌握的詞有“煮熟、吹拂、燃起、燈火輝煌、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__的主要內容,知道做事要有信心,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難點:結合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

五、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欣賞畫面,談話激趣,揭示課題,引起閱讀期待。 閱讀話題的建構,要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文本進行碰撞,引發他們的疑問與猜測,形成強烈的閱讀期待。抓住課題這個__的眼睛是比較好的一種導入方法。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書不讀通不開講”,說的就是教學首先就要讓學生將課文讀正確,讀順暢,“讀通”應是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所以學習的開始一定要讓學生讀課文,自由讀,放聲讀,靜靜默讀。一邊讀一邊把生字劃出來,不認識的字要藉助拼音讀準,連成詞後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從未見過的生詞、長句子、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第三環節:學習生字、新詞。

教材上的生字分兩類:會寫的字和會認的.字。會寫的字要求四會: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聯繫課文理解字(詞)意,在閱讀和作文中會用。會認的字只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知道意思就行了,不要求會寫。會寫的字是教學重點,可以讓學生自學,用自己的辦法記住漢字,可以進行組詞、造句訓練,但要有重點的指導難寫的字,不要每個字平均使用力量。 第四環節:再讀課文,抓住重點,留下懸念。

把課文讀通讀順,做到“四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學生學完生字後,老師可檢查讀書情況,指名讀,課文長的多找幾個同學讀,其他同學當小評委,注意聽字音是否讀準,是否流利等。遇到學生讀不好的詞句,老師可讓學生停下來指導讀,或範讀,必要時領讀,這樣讀下來,對課文的內容,整體的結構學生就能有個大體的印象了。

在課文讀通讀熟的基礎上,抓住上課時激起的閱讀期望,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內容,看看自己是否可以解決一些問題,有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疑問。在結束上課時,教師可突出重點,拋下話題,啓發思考,留下懸念,在高潮處,在疑難處,在矛盾處戛然而止,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引起學生細讀的慾望,爲第二、第三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蓄足氣勢,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思無限的藝術效果。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2

一、說教材

《論語十則》是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作爲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作爲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本篇課文《論語十則》,從內容上看,有別於七年級上冊的《論語六則》,側重於闡釋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學習__意在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精髓,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讓學生了解,我們現在所講的,所遵循的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古代哲人講的是一脈相承的,從而使學生的思想受到薰陶。

二、說學情

學生已在七年級和八年級學過一定數量的文言文但文言功底都還比較薄弱,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及方法、習慣還不成熟,比如:學生在翻譯過程中還是不能準確的抓住重點字詞來翻譯。

我們一再強調要抓住重點字詞來直譯,多數學生卻只能做到意譯,特別是見到句子中的虛詞更是束手無策,像__的“而”字用法,大多數學生能知道它的用法有“錶轉折、表承接、表並列、表修飾”常用的四種,但在原文中翻譯時卻不知道如何翻譯。本班學生共55人,學生心理髮展、個性發展參差不齊。爲此,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①瞭解孔子、《論語》的有關知識,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③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理解句意。

④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方法和習慣。⑤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採用讀——譯——析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教師適當點撥、分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課文思想內容反省自己的言行。

②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學會做一個“三省吾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

三、說教法

1.誦讀法。__所選的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十則,主要是闡釋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每一則語錄。

2.評點、質疑法。教讀__採用評點式,就字詞、譯文、分析的評點。在教學過程中,啓發學生探究、質疑、積累,調動學習積極性。

3.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利用語文課文中教人做人的成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4.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在教學中,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5.小組討論法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1.這是九年級的學生學習文言文,所以應充分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自己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運用誦讀法學習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3.課文所選各則都蘊含深刻的道理,應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來加深理解

五、說教學過程

1、說教學設想

基於學生文言基礎薄弱,接受能力不高,和害怕文言文的心理,因此課時準備我預計是3課時。在具體教學操作過程中,儘量使用多種學法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說課前準備

教師佈置了課前的預習,內容包括“蒐集有關做人道德修養的格言諺語、整理複習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瞭解《論語》的主要內容;藉助工具書,通讀全文,嘗試翻譯課文。”這樣的設計是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樹立自我學習意識,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說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由“同學自由發言,說出有關做人道德修養的格言諺語”來導入,能調動學生的情緒。藉此轉入介紹孔子的相關知識,引出__的學習。

4、說重點字音、字詞解釋和句子翻譯。

學習字音、字詞的解釋需要靠平時的積累,而句子的翻譯除了要有功底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我稱它爲“文言文九字翻譯法”——①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②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③刪(刪去不譯的詞語)④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⑤調(調整倒裝句句序)⑥選(根據上下文,選用恰當的詞義)⑦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及通假字⑧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⑨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此外翻譯過程中還應講究“信”“達”“雅”。

5、說朗讀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初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覆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學生古文的語感。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感知配樂朗讀時該選怎麼樣的背靜音樂,怎麼樣配合音韻節奏來讀。

6、說教的解析

先整體感知《論語》十則主要講了什麼道理?然後重點賞析文本(一)至(三)則。每一則都從“實詞、虛詞、譯文、分析”這幾個重點入手,特別是每一則在分析過程中不能忽視了成語的積累與應用。

7、說拓展延伸

在這部分所設計的兩個例子都是來自於學生的生活經歷,對於學生來說能引發共鳴,便於理解,能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蘊含的人生道理,確確實實的做到學以致用。

8、說佈置作業

作業共有三題:①課外收集《論語》中的其它有名的句子。②用我們今天所學的成語各造一個句子,或用這三個成語寫一段話。③整理筆記,做好複習。這三個題目既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以及歸納整理能力,同時佈置複習作業也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以“愛”爲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關注身邊的人。楊絳的《老王》,寫自己與車伕的交往,寫車伕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2、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在聽與說雙方互動過程中,增強知識點的刪選能力,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鍛練,思想認識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課文,領會作者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聯繫身邊的人,關注、關愛他人。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教法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的學生是山區學生,語文基礎較差,尤其體現於學法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據我們學生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爲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爲主,採用啓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啓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__重點;

3、同時採用朗讀、討論、質疑、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爲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採用多媒體。 三:學法分析:

教與學是相長的,爲了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校學生的情況,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法方面我採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以下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的關鍵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繫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言基礎,指導學生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四:過程設計: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4

一 、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菁菁校園”,本單元主要以校園歌曲爲主愛國是具體的,本單元啓發孩子們從身邊和他們熟悉的生活中,體驗生長在偉大的祖國的懷抱裏多麼美好,多麼令人自豪。“多麼好”的底蘊,就是爲祖國母親喝彩,感受祖國到處都洋溢着希望的陽光和青春的力量。教學活動的.整體設計圍繞“體驗我們生活的快樂”這個主題展開。本課選取了以學唱《校園的早晨》爲教學內容。 2、教材分析

本課所選的音樂作品是清新活潑的校園歌曲《校園的早晨》,該歌曲有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樂人高楓共同創作,80年代曾經在我國校園內分靡一時,現在仍在傳唱,最初是男女二重唱,後有多種版本出現。歌曲的旋律清新活潑、優美動聽。

二、說教學目標

1、 能力目標: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校園的早晨》。 2、 認知目標:知道“從頭反覆記號”和“省略跨越記號”“結束記號”在歌曲中的用法以及正確的演唱順序。

3、情感目標:瞭解校園臺灣校園歌曲,感受清新、質樸的風格,領略校園歌曲的生活氣息和藝術魅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準確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校園的早晨》,通過欣賞《童年》《同桌的你》等歌曲,充分感受校園歌曲特有的藝術魅力。

難點:歌曲中前八分休止和切分節奏的正確演唱以及各樂句間的緊密銜接。

四、 說教法學法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以學生爲主體、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美感。主要通過欣賞體驗法,聽唱法等來學唱歌曲《校園的早晨》,充分感受校園歌曲的生活氣息和藝術魅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評價我是以表揚和鼓勵爲主,隨時引導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開展自評互評和老師的隨堂評價,以提高學生的樂感和審美能力。我評價他們的重點是能否積極自信的參與音樂表現、能否與其他的同學協作配合.以上是本課的總闡述,不到之處請多多指正。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5

一、說教材

1、這個單元鑑賞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是20世紀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パ習外國文學要注意解決語言障礙,要注意翻譯語言的特點。閱讀時,一要抓住基幹,二要以意會之。要注意外國小說中靜止的大段的心理描寫,心理描寫會帶領我們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西方小說的心理描寫,也是把不同時空的情節高度集中起來的一種手法。從心理描寫中可以瞭解豐富的情節。以變形、荒誕的情節反映現實,是現代主義的創作手法。讀這個單元的小說,要注意對非現實的情節的欣賞。

2、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的《變形記》,寫小職員格里高爾·薩姆沙一天清早突然變成了一隻甲蟲,因而失去了職業,本是家庭的支柱,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贅,一家人對他的態度就變了,他在寂寞和孤獨中悲慘地死去。小說深刻而生動地揭示了人與人關係的冷漠,描繪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異化"現象。這篇小說的鑑賞重點是荒誕的情節、真實的細節和心理描寫的藝術效果。要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弄懂感到不習慣的譯文語言和不符合我們民族欣賞習慣的藝術手法,從而走進外國文學的殿堂。

3、現代主義文學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條件,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空前浩劫及由此產生的知識分子嚴重的信仰危機,其理論基礎,則是這時期廣泛流行的種種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戰爭的種種災難,使作家們原有的理性、正義、博愛、信賴等價值觀念全部倒塌。……他們便一反傳統文學的理性思維、有序組合和對事物的現實描寫,而主張在非理性和反常規的格局下表現作家主觀的直接體驗。於是我們看到,現代主義文學不僅滲透悲觀情緒和虛無思想,且到處充滿潛意識、夢幻、象徵、直覺、聯想和自我。其人物描寫常常非性格化,故事敘述常常非情節化,結構安排常常非層次化。總之,非理性、反傳統、重表現、重自我、重形式,即是現代主義文學藝術表現的基本特徵。它是處於信仰危機的西方知識分子對現實的曲折反映。(《百科辭典·文學辭典》,學苑出版社出版,總主編:何立,第518頁) 現代派在思想內容方面的典型特徵是它在四種基本關係上所表現出來的全面的扭曲和嚴重的異化:在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質世界)和人與自我四種關係上的尖銳矛盾和畸形脫節,以及由之產生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悲觀絕望的情緒和虛無主義思想。這四種關係的全面異化是由現代資本主義關係的腐蝕作用所造成的,它們是在巨大壓力下被扭曲的。現代派文學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也正在於此。(《外國現代作品選·前言》第5頁,袁可嘉,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 馬克思對"異化"下的定義:"物對人的統治,死的勞動對活的勞動的統治,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馬克思《資本論》第六章的初稿,轉引自《新德意志報》文化週刊《星期日》1963年第31期)

二、說教法

設計思路:《變形記》的作者用荒誕、變形的藝術手法創作。學生理解小說反映的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讓學生耐住性子反覆讀,在瞭解大致情節和人物的基礎上,抓住理解小說的'突破口進行討論:荒誕的情節表現社會生活的本質。在討論中鑑賞,鑑賞主人公的人性,鑑賞通過荒誕的情節表現生活的真實的藝術效果。

三、教學過程

1、簡介卡夫卡及現代主義文學。幫助學生了解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條件,爲閱讀作品掃清障礙。

2、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致瞭解小說的故事情節。 閱讀時,教師可做如下提示:讀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爾突然變成甲蟲後的心情,變成甲蟲的原因。讓學生初步瞭解作者虛構的故事情節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在藝術作品中是可能的。讀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爾對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責任感,以及他的自責心理。讀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對格里高爾態度的變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爾在寂寞和孤獨中死去。學生熟悉了小說的故事情節後歸納:情節的發展由兩條線索交互展開:格里高爾:變成甲蟲-成爲累贅-絕望而死家裏親人:驚慌、同情-逐漸憎恨-"把他弄走"

3、討論: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後的心理變化,以及家裏人對他態度的變化,從而把握主人公的典型形象。 方法:

⑴引導學生找出揭示格里高爾變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爾失去了人的本質,異化爲非人的原因。此爲落實書後練習一的要求。

⑵結合書後練習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寫,說說這些描寫片斷所表現的格里高爾的內心狀態及其變化。此過程在於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語句來感悟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⑶討論:妹妹、爸爸和媽媽是怎樣對待格里高爾的,他們爲什麼會這樣?此過程在於瞭解親情異化而導致格里高爾被親人拋棄,從而反映出資本主義制度摧殘人性的社會本質。

4、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⑴格里高爾是個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父親的債務,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拼命地幹活,卻受老闆的氣。他不幸變成甲蟲,失業了,然而他還爲父債擔憂,還眷戀親人,甚至爲討父親歡心,乖乖地、艱難地爬回臥室。這樣忠實而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最終還是被親人拋棄。

⑵格里高爾的思想感情和個性特點,主要是通過心理描寫來表現的。心理變化大致有三個階段:

①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大甲蟲。他驚慌、憂鬱,但還想爲還清父債而苦幹。父親發現他變成大甲蟲,露出惡狠狠的樣子,把他趕回臥室。他謙恭地懇求儘快回屋,免得父親生氣。他忍辱負重,順從父親。

②爲家庭經濟狀況焦慮,自我責備。在絕望中,"他覺得整個房間已經開始繞着他旋轉起來,便掉下來摔在那張大桌子的中央"。

③受重傷後,遭親人厭棄而絕望、空洞、平和。一隻蘋果落到背上,格里高爾身受重傷,終於被妹妹厭棄。他異常冷靜,面對變形,面對厭棄,面對死亡,他感到孤獨、驚慌、痛苦、絕望,最終平靜地死去。從這一點看,他還是一個清醒、堅強的人。 ⑶格里高爾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掙錢養家,顯示了忠誠、善良而富有責任感的個性;一是爭取自由,還清父債,追求時來運轉、自由獨立,最終在無奈與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種超脫死亡。

5、討論:這篇小說的主題。明確:一家人本該相親相愛、互相幫助。格里高爾始終關心家庭,懷念親人,可一旦不能養家了,親人們就把他看作累贅,最終拋棄了他。格里高爾死了,親人們也無動於衷,反而去郊遊。在資本主義社會,在機器生產和生存競爭的高壓下,人異化爲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容納不了人。格里高爾變成甲蟲,也是一種象徵,象徵人的異化,人性的異化,人際關係的異化。在金錢和私利面前,小說表現了兩種異化:一是格里高爾的異化,人變成了甲蟲,本性也變了,從掙錢還清父債,爭取獨立自由變爲安於甲蟲生活的自娛自賤;二是以妹妹爲代表的親人的異化,親情變成仇情,善良變成冷酷。小說描寫這種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異化、親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從而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摧殘人性的不合理性。

當然,對小說的主題,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6、作業:落實課後練習三的要求。 明確:

(1)小說藉助荒誕的情節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變形異化。文學藝術是虛構的藝術,作家大膽想象,虛構出荒誕的情節,推動人物的衝突,表現人物的個性。格里高爾突然變成甲蟲,失業了,母親無奈,父親狂怒,妹妹厭棄,撕破了資本主義社會家庭表面的脈脈溫情的面紗,顯示了人際關係的自私、冷漠和殘酷,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唯利是圖的社會本質。

(2)作者用了寫實的手法,使荒誕、變形的情節真實可信。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6

今天,借我們學科組五環跟進之機,白樹常老師和趙玉玲老師爲我們展示了兩節精彩的同課異構課堂教學。這兩位老師風格不同,白老師沉穩老練,屬於內熱型,趙老師生動活潑,屬於外熱型。他們課前精心準備,課上引導深入淺出,學生學得入情入境,課堂上異彩紛呈。

白老師的課:

1、對文本解讀深入,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感情隨着語調的變化而變化,或激昂,或低沉,學生隨着老師的引導漸入佳境。 2、凸顯了語用教學。學習了新詞新語法等,老師引導學生練習運用。比如“善”字教學,引導學生說喜歡唱歌的叫“善歌”,喜歡跳舞的叫“善舞”。“峨峨兮若泰山”,引導生練習說句子“皎皎兮若明月”,“依依兮若楊柳”等。

3、課堂節奏張弛有度,動靜搭配。課堂上,有自學,有互動,有寫話,有朗讀,這種有動有靜的節奏感很強,效果也很好。 趙老師的課:

1、層次性體現好,循序漸進,深入淺出。這種層次性體現在教學的每個環節當中。比如在善鼓善聽的句子中,先引導學生想象景物,練習表達,補充資料,體會知音難覓,再次感受相聚的歡樂,再去讀,就有了提升。

2、語文味道濃烈。趙老師引導學生抓漢字特點,體會語言之美,感受藝術之美,這也是本單元的.重點。“琴”字處理,抓字形特點去理解絕弦的意思;“善”字的引導時,也是從字形特點出發,張大嘴巴,美極了,妙計了。這些話說的合情合理,毫不矯揉造作,很自然得體。

3、整堂課淡化講解,突出朗讀,課堂上始終洋溢着朗朗的讀書聲。

兩位老師共同的問題是“兮”字的朗讀,這就是難點,是學生易犯錯的地方,但老師沒抓住,是不是應該在範讀基礎上讓學生體會老師是怎麼讀的,然後老師引導爲了突出感情,要拖長音,放慢速度。這樣學生就知道怎麼去讀了。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7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及理由

《故鄉》是魯迅先生筆下的一篇經典小說。根據小說以塑造人物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這一個固有的特點,以及魯迅先生思想的深刻性和現實教育性,並結合本單元的單元提示中的學習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兩大方面:第一,理解景物描寫和對比在小說中對刻畫人物形象、表現小說主題的作用。第二,感悟小說的主題思想,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當然這兩點又都建立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賞析上。

二、採用的教學策略

爲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同時基於篇幅較長,我將本課教學內容安排爲2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解決人物形象分析,第二課時則重點探討作者的情感態度,把握小說的主題思想。整個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第一課時,首先以《故鄉行》中的歌詞導入,將學生帶入到故鄉情結之中,同時展示文中的“我”見到故鄉時的不同於常人的“悲涼”感慨,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就自然過渡到對__的學習探討。在學生帶着問題通讀後,會不難發現文中“我”回到故鄉產生悲涼心境的原因在於在故鄉的所見所聞,在於故鄉所發生的'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着重表現在景之變和人之變。爲了讓學生更加清晰明瞭地解析,我採取圈點勾畫以及對比閱讀的方法,要求學生找出能體現故鄉“景”和“人”變化的語句,然後緊扣語言進行歸納和總結。其中人物分析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正是通過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前後變化展示了當時的整個社會風貌。對於人物的分析建議學生以表格的形式從肖像,語言,動作,稱呼等各方面進行賞析,同時體會“我”對他們的情感。最後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比較兩個人物在寫法上的異同點,進一步明確刻畫人物要抓住人物性格特徵,併爲表現主題服務。

第二課時是以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導入到新課的學習的。緊接上文首先分析故鄉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爲了讓學生能更加透徹地理解,我除了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答案,還利用多媒體展示了__的相關的背景知識,做到知人論世。其次是着重通過對“我”的情感體驗,明確小說的主題思想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關於這一問題,我還是通過引導學生從語言入手,圍繞課文最後三段的議論性文字一步步深入分析的。對於這三段文字的理解也是__的一個難點,尤其結尾一句話鮮明地再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要求學生結合社會和人生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進行解讀。最後是對兩節課的內容進行一個總結,再次讓學生對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基於還塑造了宏兒和水生這兩個貌似當年的“我”與閏土的形象,而這兩個人物身上也清楚地再現出作者的某種思想,於是我設計了一個爲宏兒和水生今後的命運編故事的作業,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對作者思想的理解。關於板書,做到簡潔明瞭,又能充分展示課堂教學內容。

三、實施情況及教學問題

整個課堂教學也算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但是在分析最後三段文字時,學生難以很好的理解,在討論無果時或是引導無方時,我的做法就是結合相關資料對學生進行直接講授了,這樣的效果自然不是很好,甚至是違背教學規律的,這也是我在這一課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同時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我發現同學們幾乎都很善待閏土,但對楊二嫂就比較苛刻,而我們知道魯迅先生與他筆下的這些小人物應該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即使是被社會擠壓而思想扭曲的尖酸刻薄的楊二嫂他也應該不乏深深的同情,但如何讓學生在的學習中真正地把握住這一點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教學問題。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合作探究問題時,總是會把文中的“我”與作者混爲一談,這也是一個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要讓學生明確小說這種文體的特徵。 四、教學反思

關於這一課的教學,其實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上面提到的對於楊二嫂的分析上就值得反思,都說魯迅作品難教,難懂,可能還是因爲看得少,瞭解得少,如果我們能讓學生多接觸魯迅先生相關的作品,深入地理解先生的思想,可能楊二嫂的身上就不僅僅只有尖酸刻薄了。另外在分析“我”與閏土之間的隔膜時,衆多的資料都在顯示是因爲閏土深受封建等級制度的毒害,似乎原因在閏土,根源在社會,其實再追問一下,“我”的身上是否也存在問題呢?細讀會找出很多不和諧之處。而作者魯迅先生本就是一個敢於、嚴於自我批評的一個人,我想“我”對於閏土的態度上也應該體現出作者深深的自我批評,所以對於的分析,我們是否可以另闢蹊徑,不爲所謂的權威性的觀點而論,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也是一個困擾着我的難題。還有的就是__是一篇小說,對於__的教學,應該緊扣小說固有的特徵,而我着重分析了人物形象,探討了環境,也再現了社會生活,但忽略了小說的情節,這也是一個需要反思的地方。

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實用8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這篇__編排在魯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以人生爲主題,六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說“生活對於任何人都並非易事”,進入初中階段,是人生道路上一個新的起點,也將面對種種困難,這一單元的__告訴我們怎樣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不幸,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從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啓示。教材中的單元導讀明確指出:這個單元的課文寫的是作者關於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__,可以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生命生命》寫的都是尋常小事: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頑強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追求美好的人生。這篇散文,語多不贅,盡意而止,非常簡潔,向你娓娓道來生命的真諦,學生認真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選材方面有所收穫。 本單元是初中學段第一個單元,教學設計時一方面要注意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體驗,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起始階段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要確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要努力形成教師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從事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

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根據本課的特點,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

意圖。

(2)學習從平常小事中選取典型事例,以小見大的寫法。 (3)啓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繫相關課外材料,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2、教學重點、難點

這篇課文初讀並不難懂,爲了防止淺嘗輒止,不但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而且要比較深入地研究課文,爭取有更多的收穫,所以把通過對三個事例的分析比較,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確定爲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完成這個教學重點。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對生命這個沉重話題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較膚淺,如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思考人生的問題並且真正有所收穫,不但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結合課文內容調動自己已有的情感體驗和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

三、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依據新課程標準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指導學生朗讀:每一篇__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本節課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做到語音準確,停頓恰當,初步讀出語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力求使學生的思想產生共鳴;在讀的過程中辨析作者選材的精當,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2、討論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3、啓發點撥:初一新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待於養成,對新的教學

方式也不夠熟悉,教師作爲教學的引導和組織者應在必要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啓發點撥,進行學習方法的示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四、學法

1、朗讀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反覆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要表

達的思想感情。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大膽發言,學會圍繞中心明確表達自己的思考。 3、聯繫比較:通過比較分析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通過各種形式獲取有效信息,提高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開闊語文學習的思路。

五、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