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月亮》說課稿

《月亮》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亮》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說課稿

  《月亮》說課稿1

  說活動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而兒童散文詩就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兒童文學形式。它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還具有想像豐富,感情真摯,語言天真,意境優美,音調和諧,節奏感強等特點。兒童散文詩的“詩情畫意”和“短小精悍”使它成爲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到了中班後,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願意欣賞形式優美的散文詩,知道作品藝術語言與生活語言的不同,能初步感受到散文詩語言所蘊含的美。散文詩《月亮》中許多生動優美的形象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生動逼真的情景中感受和體會作品的意境美,在理解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礎上能學習用較恰當的動詞、動作、繪畫等形式體現詩歌美的方面,並嘗試仿編散文詩,在優美的情景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爲增加詩歌的意境感受,我精心設計、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烘托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

《月亮》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趣的散文詩,它以幼兒的眼睛來描繪月夜,以幼兒的心靈去體味月亮的歡樂,充滿了美麗的想像。簡潔明瞭、形象生動的語言將月亮與小鳥、青蛙、寶寶之間的關係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不但增添了散文的韻律美,而且將彼此間的親密關係描繪得有聲有色,使作品畫面感增強,想像豐富,韻律和諧,富有童趣。整首詩歌洋溢着快樂開朗的'感情,同時這首散文詩中還蘊含了一個科學現象“倒影”,是一篇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的作品。

散文詩不但意境美,而且擬人等表現手法的運用較爲生動、形象、有趣,充滿了動感。如其中蘊含的一棵、一彎、一個等數量詞,掛、漂、盛等動詞以及句式“月亮和我好”,使詩歌結構齊整,句式統一,適合中班上學期的幼兒欣賞。

中班幼兒思維具有直覺行動和具體形象性的特點,他們的情緒具有易感性、易轉移,藝術的存在非常符合兒童的認識特點和情感情緒特點。因此,他們無不喜愛與他們認識水平相適應的藝術品,如傾聽優美的作品,注視鮮豔的色彩和圖像。他們會把周圍的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並會把自己的感情移向客體,該階段幼兒的想象情感特徵在此會充分展現,同時也使語言表達更爲生動形象,從而獲得自由表現的愉快體驗。通過散文詩的欣賞還可以讓其生成一系列的活動,如,有趣的倒影等。

附:兒童詩《月亮》

每一棵樹梢,每一灣池塘,每一個臉盆,掛一個月亮,漂一個月亮,盛一個月亮,

小鳥說:青蛙說:寶寶說:

月亮和我好。月亮和我好。月亮和我好。

在上述說課稿中,教師首先從這首兒童詩在教材中的地位說起,談到了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從兒童文學的高度強調了這首兒童詩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其次,從幼兒發展的需要角度,分析了中班年齡段幼兒對這首散文詩的適宜性。總之,教師從教材內容的重要性和幼兒發展水平的適宜性兩方面闡述了這一教學內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月亮》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月亮是一種自然現象,每晚都會高掛在天空,但它僅僅是看的見摸不着的東西。因此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散文詩《月亮》富有很濃的兒童氣息,把自然界的生物都擬人化了。這首詩歌語言簡潔、明瞭,貼近幼兒生活。重複性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於記憶和創編。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同時,通過仿編,可以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二、說目標和重難點: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學習仿編,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4、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爲第一目標: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本次的難點定爲第三個目標:學習仿編,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三、教學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採用了觀察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優化教學過程,共分爲四個環節:

㈠觀察感知,積累經驗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平時利用掛圖、圖書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爲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㈡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爲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約需3"5分鐘

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月亮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材料。幼兒遊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

遊戲後,我發出啓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爲什麼這麼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爲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㈢理解學習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約需10分鐘。

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信息,非語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遊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首先,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卡片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着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㈣擴展想象,仿編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約需10分鐘

中班上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在仿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

由於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

我啓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月亮除了會落在樹梢還會落在哪裏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作,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後添畫。爲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說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裏……”,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爲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爲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爲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四、活動特色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