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分類》說課稿

《分類》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類》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類》說課稿

  《分類》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分類》。

一、說教材

《分類》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較少的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徵把事物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事物的功用進行分類,最後能夠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徵進行分類的能力,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圖導入,但我認爲一年級小朋友年齡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購買文具的相關生活經驗,所以對於文具店這一情境並不熟悉,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行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的興趣。

於是,我根據小朋友非常喜歡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讓學生跟隨老師的鏡頭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創設情境導入,並在這個情境主線的貫穿之下,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後發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力求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認知主動性,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基於以上的設計思路,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實物或實物圖片,能夠選擇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掌握分類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分類擺放物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課教學的重點就在於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難點在於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分類。

二、說教法、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少,但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法上突出了以下特點:

1、聯繫實際,從生活中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着數學。本節課我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爲實施創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參與合作,在交流中學

交流與合作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本節課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操作與討論交流來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分數。

課前談話:“小朋友們平時都喜歡做什麼呀?”小手舉個不停,“去公園”,“看動畫片”、“逛超市”……一個個稚嫩的回答從孩子們口中急切地蹦出來。

“老師也喜歡逛超市,今天老師邀請你們一起去逛超市,好嗎?”接着播放同心超市的錄象畫面,本來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興奮起來,他們興高采烈地觀看着,交流着,我微笑地看着他們,享受他們體驗、交流的快樂。

觀看完後,我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麼?洗潔淨是怎麼擺放的?這樣擺放你覺得怎麼樣?”孩子們紛紛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進行交流。最後我揭示課題: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方便找尋,就要把它們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把物品分類。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類方法

1、在剛纔的討論交流中體驗到生活中需要分類,教師適時出示課件。

(一個房間裏到處凌亂不堪的物品,有衣服、文具、杯子、玩具等)

教師簡單介紹課件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房間的物品需要進行分類整理,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後,派代表上展示臺操作課件,進行分類整理。隨着學生的操作,房間裏各類凌亂的物品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緊接着教師提出疑問:“你對這樣的整理結果滿意嗎?”馬上有眼尖的學生髮現衣物混在一起,還可以進行細分,上衣與褲子應該分開擺放。

2、實驗操作。(細分)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五組物品:鉛筆、玩具、茶杯、衣服、鞋子的圖片,讓學生進行實物的第一次分類。小組討論熱烈進行着,學生與同伴們交流着,操作着,對同一類物品進行第一次試分類。

分好後請每個小組派代表上投影臺展示自己組整理分類的結果以及分類的方法,請其他小組的同學互相評價。

師:你覺得他們組分的怎麼樣,爲什麼?

(2)師:桌面上的物品經過小朋友們靈巧的雙手整理,既美觀又便於我們尋找,真不錯!請大家再想一想,你們手上的東西除了可以像現在這樣分,還可以怎麼分呢?

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並動手開始進行第二次不同標準的分類。

在討論中,每組學生多找到了好幾種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討論越來越熱烈,教室氣氛十分活躍,孩子們都爲自己能不斷有心得發現而興高采烈,興奮不己。

接下來,教師還是請小組派代表上展示臺彙報方法,並相互評價。學生們在小組互評中得到啓發,又對物品進行重新分類,大大激發了學生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最後教師進行鼓勵性、總結性評介。

3、教師小結:看,剛纔又髒又亂的房間現在變的多整潔多美觀啊!主人回來一定會感謝你的,爲自己感到驕傲吧!希望你們以後可不要像房間主人一樣,要做一個愛乾淨、會整理的能幹的好孩子哦!

(三)實踐應用,延伸知識

師:同心超市的果蔬專櫃裏又進了一批新鮮蔬菜和水果,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擺放,好嗎?

展示模擬貨架,每個小組分發一袋蔬菜、水果圖片,請學生以組爲單位把手中的圖片進行分類擺放,貼到對應的貨架裏,最後同學間互相評價,活動結束。

本節課,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按單一標準、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體驗到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在整個活動中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讓我們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共同提高,共同成長!謝謝大家!

  《分類》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分類活動包含一系列複雜的思維過程,因此,分類能力的發展,反映了兒童的思維發展,特別是概括能力的發展水平。兒童分類能力的發展表現爲以下趨勢: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徵(如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事物的功用(個別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的)進行分類,最後,能根據概念,即客觀事物抽象的、本質的特徵進行分類。分類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

所以,在評價兒童分類時,重點是觀察兒童能否獨自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而不是由教師提出分類依據。分類能力既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方面,又對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通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而這一系列認識活動,都是思維的基本過程。

分類也是將零散的、個別的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從而形成有關客觀世界概念的過程,因此,分類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收和掌握系統化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也有很大益處。在實際生活中,分類思想有着廣泛的應用。例如,商店裏的物品分類擺放,便於顧客很快找到想要買的東西;學生也要學會對學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類整理,學習和生活纔會有規律等等。實際上,在本冊教材的有關內容中,已經滲透了分類的思想。

例如,在教學認數時,我們說“有5個學生”已經運用了分類的方法,因爲這些人之所以能說成“5個”,是因爲他們都是同一類的,其標準就是他們都是學生,“學生”是他們的共同屬性。在認識物體和圖形時,要求學生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學生運用分類的方法,把“形狀”作爲分類的標準,把不同形狀的物體劃歸爲不同的類。本單元把分類列爲一個單元教學,是爲了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初步的方法。

2.教學目標:

(1)讓每個學生親自經歷分類的過程,理解分類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類有一定的標準。

(3)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整理事物的好習慣。 3.教學重難點:不同的事物按單一標準分類的方法。

二、說教法

學法教材由易到難分別安排了單一標準的分類和不同標準的分類兩部分內容。以不同事物之間共有的某一種屬性作爲標準,把它們劃歸爲一類,就是單一標準的分類。如果這些事物之間有幾個相同的屬性,我們可以分別以這些屬性作爲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就是不同的分類標準。單一標準下的分類結果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而不同標準的分類,由於標準的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本節課主要完成單一標準的分類。結合我校正在着手研究的“探究性學習”,我把教學安排爲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把教材中文具商店的情景圖改爲老師家的房間圖,因爲寶寶沒有養成好習慣,而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讓學生首先產生親切感,呀!老師家的房間被寶寶弄亂了,今天由我們來整理老師的家!真有意思!無形之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2、創設時空、自主探究探究性學習強調,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科學家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的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究和創新的.積極慾望。探究性學習的過程通常圍繞一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爲結束。就這一過程而言,需要培養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在問題的情境中培養學生自主、自動收集和加工處理信息能力。這一過程也就是學生激活已有的知識儲存、學習和運用一些研究方法,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生有迫切希望想整理老師的家的慾望指引下,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這時,老師先讓孩子們冷靜下來,找到整理房間的最佳方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並把小組合作的成果進行展示。我給每個小組分了一套和老師一樣的學具,讓學生充分的動手、動腦、動口。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把同類的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物品,使學生體會到分類的意義和必要性。另一方面,這是一個用單一標準進行分類的例子,通過讓學生自己發現爲什麼要把某些物品放在一起的原因,找出分類的標準,學會單一標準下分類的方法。

3、應用拓展、自主構建過去的教學一般定向鞏固所學知識,培養技能,靠程式化和技能方法解決問題多,思維方式單一。探究性學習強調,以實踐爲主的開放問題,爲自主學習提供廣闊空間,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得到發展。在尋求解答的過程中收集處理信息,尋找恰當的解題策略,追求優化和方法遷移等,其認知結構不斷得以完善。本環節中,首先讓學生聯繫實際,想想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應用?把孩子們的思維再一次帶到生活中,讓數學問題生活化。然後通過課本中的兩道題(從不同中找相同;從相同中找不同,並用一定的符號表示)的練習,又把生活問題數學化了。

通過藍藍的天空、寬闊的草地、潺潺的小河作爲背景,老師帶來一羣可愛的小夥伴,把孩子們積極性再次推到頂峯。學生閉眼等老師送一份驚喜,化動爲靜,符合低年級學生心理。當學生睜開眼睛的時候,教室裏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分類。通過引導,讓孩子們把小動物們送回大自然,給孩子們進行了一次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4、評價反思、自我體驗 “你今天有哪些收穫和感受?還有什麼遺憾?”這樣的評價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不是給出學生在羣體中的位置,不僅關注知識技能,也關注其他目標。方式除了老師對學生評價外,還包括學生對自己學習活動的反思和自我評價。

  《分類》說課稿3

一、把握教材

1、說課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四單元分類的第一課時。

2、教材地位:分類是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單元的“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體驗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本節課選取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場景爲基本素材,通過整理房間的活動,啓發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教材通過一個信息窗“亂七八糟的房間”引出“怎樣整理呢?”這個問題,感受分類的必要性,體會分類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比一比、議一議等活動,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表達的能力,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初步體驗將生活中簡單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的好處,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4、教學重點: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的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5、教學難點:學會將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6、教具準備:課件、學具袋(分別裝圖片、豆子)

二、靈活選擇教法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展開教學,爲實現教學目標,靈活合理地選擇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創設法

《課標》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興趣就顯得更爲重要。因此,在本節課開頭我採用了猜一猜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什麼?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並要不得 將小禮物獎勵給今天表現最棒的同學,引導學生給小禮物歸類的情境,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主要內容通過多媒體、分組討論、動手操作、掌聲鼓勵等方式體現愉快的教法。在練習時,開展競賽的遊戲活動、採用美觀的圖片來刺激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2、引導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因此,我在設計導課的時候,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產生問題,產生疑問,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爲學習新知識打下了很好的開頭。教學法新知時,讓孩子們自己探索,通觀看未整理的房間談感受,引出問題“怎樣整理呢?”,在小組內說想法,動手圈一圈、畫一畫,把同類的東西放在`一起,相互討論分類的結果。再讓學生通過觀看整理後的房間,使學生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練習中,讓孩子們動手整理文具盒,開放題讓小組同學議一議,分工合作,將袋子中的豆子挑出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掌握了分類的技巧,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有利於培養他們主動探索精神。

3、聯繫生活法

《課標》中強調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新理念。在教學中我把數學與兒童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學習分類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的用途,創設生活情境:用課件出示亂七八糟的未經整理的房間,和整理後整齊、美觀的房間。在強烈的對比之中,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運用數學知識就能改

變我們的生活,感受到了數學的價值。在練習中,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見到分類擺放物品的現象,整理文具盒、圖片,把豆子進行分類等生活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真實、親切,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多媒體教學法

本節課兩次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在新課教學中,通過幻燈片出示未整理的房間和整理後的房間,運用了直觀教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教學中通過觀察、比較,形象而直觀地感受到整理後的房間整齊、美觀,使人賞心悅目,使用方便,便於清理,體驗到分類給生活帶來了好處。

三、培養能力說學法

教師的教還有賴於學生的學,“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因此我特別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法的指導,本節課我結合實際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學習:

1、實踐操作法

本節課多次創設讓學生參與操作的實踐活動,如在教學中運用學具,讓每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操作實踐,通過圈一圈、塗一塗、分一分、比一比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經歷了分類的過程,掌握了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充分體現了在“做中學”的新理念。

2、學習討論法

討論法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啓發,加深理解,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對“你是怎麼整理的,爲什麼這樣整理?”這個問題充分發表見解,在練習的比一比中,先學生議一議怎樣給豆子進行分類,並在比賽後互相交流評價各自的方法,在分一分的活動中讓學生相互討論如何將圖片進行分類,小組之間相互評價,給學生的思考、探索與表達留下較大的空間,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小組合作的必要性,培養了學生對問題的鑽研精神,並訓練了表達能力。

3、觀察發現法

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幻燈片,發現了房間很亂,需要整理,使學習分類的新知成爲學生的需要;使學生的感情和需求上與老師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主動發現新問題,探究新知,進而達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目的。再讓學生看整理後的房間,不僅整齊美觀,而且使用方便,從而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價值。

四、優化組合說程序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低年級學生都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好奇心、好勝心強,都認爲“我是最棒”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水平經驗出發,通過創設情境,動手操作來吸引學生,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爲此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們猜一猜,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禮物?大家想知道嗎?看,這是什麼?(教師一邊貼一邊讓學生認,貼完後)告訴同學們老師要把這些小禮物分別獎勵給今天表現最棒的小朋友,然後請同學們幫助老師來把這些小禮物分一分,歸一下類。讓不同分法的同學說說分法,爲什麼這樣分,使學生初步感受分類的意義,從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這一環節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讓學生解決問題,學生不感到任何壓力與束縛,而是感到好玩,全身心投入,學習積極性高漲,課堂上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創設情境,設疑引思

師:小明同學最近搬新家,他想邀請大家去參觀他的新居,瞧,這就是他的房間,(多媒體出示教材主題圖)看到小明的房間,你想說什麼?假如你是小明,你準備怎樣整理?

2、討論交流,動手操作

學生在小組內說想法,動手圈一圈,畫一畫。學生交流反饋。說一說怎樣整理,爲什麼這樣整理?請二名學生上臺,一人說一人貼圖片。經過你們整理後的房間會是怎樣的呢?多媒體出示整理後的房間。看了這兩張圖你有什麼感受?爲什麼?

3、小結:通過整理房間,你們學會什麼?

這一環節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多媒體教學,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讓學生動手操作,相互敘述,使敘述在觀察、思維、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類的方法、意義,分類給生活帶來方便,同時感受到我們生活中就有數學。充分體現《課標》中強調的數學教學應聯繫學生的生活經經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的新理念。

(三)鞏固發展,體驗分類在“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理念指導下,我設計了以下練習,使練習成爲學生學習、創造、遊戲的樂園,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技能。

1、說一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的家裏或其他地方有沒有分類擺放的情況

2、運用所學知識整理自己文具盒,比一比看誰整理得又快又有條理,學生獨立整理完交流評價整理過程。

這一練習給學生創造一個實踐、思考、交流的空間,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養成有條理思維的習慣。

3、練一練中的 1—3題

(1)第一題,塗一塗(把會飛的動物塗上色),先指導學生看書,在小組裏說一說有哪些動物,哪些動物會飛,它們有什麼特徵,再讓學生動手塗一塗,最後引導學生把剩餘的動物進行分類。

(2)第二題,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集體訂正,並啓發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水果和蔬菜。

(3)第三題,分一分,讓學生將1號學具袋裏的圖片進行分類,分別裝入青蛙玩具盒、文具盒、服裝鞋帽袋中,把同類的圖片裝在一起。(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活動),再進行小組間互相檢查分的結果,相互評價。

4、比一比

讓孩子們將2號學具袋裏的黃豆、綠豆花生仁、蠶豆挑出來,(小組合作,先議一議怎樣分,比一比哪一組分得快)。比賽後讓學生相互交流評價,使學生明確獲勝的原因是小組分工合作,掌握技巧,從多中挑少,小中挑大。這一綜合練習使學生體驗分類技巧,讓所有學生參與學習,在合作中學會交流,學會分享,體驗到與人合作的快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

(四)、課堂總結

1、你覺得今天誰表現得最棒,爲什麼?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總結:今天同學們都表現得很不錯,學會了按一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給事物進行分類,掌握了分類的方法。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爲今天的表現 喝彩。

(五)、課後實踐

請同學們回家後用今天學過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間。

板書設計:

分類

學習用品 玩具 穿的 體育用品

圖片略

我根據新課內容進行板書設計,用圖片直觀形象展現教學內容同,使學生感受到分類的含義,掌握分類的方法,實現了教學目標,突破了重難點,使學生懂得應養成有條理的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