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夾竹桃》優秀說課稿

《夾竹桃》優秀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夾竹桃》優秀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夾竹桃》優秀說課稿

  《夾竹桃》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夾竹桃》是季羨林先生的作品。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可以說這是學生學寫植物類文章的典範之作。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借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爲什麼愛上夾竹桃,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3.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習寫植物類的作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標提倡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但感悟與體會不能泛泛而談,需要結合具體的詞句來談。而理解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又是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困難的,因此,本課的學習重、難點定爲:讓學生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揣摩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讚美以及感受作者構思的奇妙,想象的貼切、新奇,從而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採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瀏覽、速讀等多種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及花影迷離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四.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在學習過程中以朗讀爲主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

  五.說教學流程

如交流第一個問題時,學生通過自學發現了其它三季花兒很美,作者之所以也作了具體描寫,是爲了對比映襯夾竹桃的花期之長,韌性可貴。

再如交流第4自然段時,孩子們展示朗讀這一段話——:“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和“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我引導學生抓住“和煦的春風、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無日不、無不”這些詞語體會夾竹桃一年從春到秋,無論是氣候的變化,還是季節的更替,唯有夾竹桃花開不敗,體會它的花期之長,沒有任何一種季節性的花朵與之相比,從而體會夾竹桃的韌性可貴。

最後,我由夾竹桃再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作者季羨林身上。因爲第一課時學生已對季羨林有了瞭解,所以現在儘管是蜻蜓點水似的一帶而過,但是此時學生對夾竹桃以及作者季羨林的感受定會更深入一層。

第二板塊:感受月光下夾竹桃給人美好的幻想。在教學時,我着重抓住中心句“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展開的。問學生:作者爲什麼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

學生不難找到原因所在。於是,我順勢引領學生感受月光下夾竹桃的奇妙,由此再引出作者幻想的那三幅有趣的畫面。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也適當地加以範讀,再請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同時輔助於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在朗讀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夾竹桃的魅力。

在此基礎上,爲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設置情境,讓學生幻想夾竹桃還是什麼?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傾注於筆端,讀寫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整堂課在一首小詩中結束,這可以讓學生再次感受夾竹桃的品質美及文學本身給人的那種美的享受。作業的佈置,我採用了“星級作業”,這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從作業中獲得不同程度的學習的成就感。

以上就是我對《夾竹桃》這篇課文的理解與課堂設計,不到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夾竹桃》優秀說課稿2

  一、教材簡析及學情分析

《夾竹桃》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散文家季羨林寫的一篇散文。這篇課文以優美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的可貴任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表達了對含蓄內秀、執着堅韌品質的讚美。

此課是在學完《廣玉蘭》之後進行,是在“詠物抒情”這個大的主題背景之下的課文學習,學生對“詠物抒情”這一寫作特點和主要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這就爲此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感知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的情境學習中學會想象感悟的讀書方法與對比反襯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爲什麼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進行品析鑑讀,懂得作者愛上夾竹桃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資源整合

1、與主題學習“詠物抒情”相結合,進行學習遷移與類化

2、與助學案相關知識相配合,提高有效學習

3、與季羨林的其他名篇《槐花》相整合,進一步感悟他的“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4、與主題閱讀叢書相結合,拓展閱讀面

  五、教學方法

1.主題背景下的課文泛讀:《廣玉蘭》《夾竹桃》《石灰吟》《墨梅》都同屬於一個主題“詠物抒情”,因此,本課的教學起點應從屬於這個大的主題背景之下,在“劃分主題-概括內容”這一環節之上,通過泛讀,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通過對夾竹桃花期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特點的描寫,表達了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2. 助學引導後的精讀:學習本課之前,發放給學生一份“助學案”,以幫助學生了解與本課相關的'資料,根據文章生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精讀

3、想象悟讀:以3、4自然段爲範例,通過情境敘述性語言, 指導學生進入角色,想象畫面,設身處地,解讀課文裏的語言文字,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思路。

4、對比品讀:在詳教第4自然段,略教第3自然段,不教第5自然段 的策略之下,在想象情境、感悟畫面的基礎之上,對比品讀夾竹桃與其他花的不同之處。

  六、教學過程

1、感悟花之美,襯托鋪墊下文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 課堂學習之前,結合課文第3段內容,我引導學生觀賞春夏秋冬各種花的圖片,同時相機理解“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萬紫千紅”的含義。

2、、以問促究,瞭解作者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季羨林來說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在感悟花美基礎之上,用 這樣的問題,引出對作者的關注,用一系列圖片和文字拓展資料,介紹季羨林。

學到此,學生都會有這樣的感觸,“這樣一個大家,對夾竹桃如此衷愛,原因究竟何在呢?”這樣的補充拓展,會更能激起學生對夾竹桃的好奇,引發他們深入思考。

3、一問相連,理清線索

有了相關興趣之後,我再着重引導學生從文中的關鍵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把握文章寫作線索。

所以教學中我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季羨林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在泛讀基礎之上,認識到作者是從“色彩美、花期長有韌性、花影迷離”這三個方面寫出了對夾竹桃的喜愛。

用這樣的問題串起對整篇文章的理解,無形之中是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4、讀中悟情,讀中悟法

讀是語文學習之本,讀是語文學習之法。充分的讀,有效的讀,有情的讀,會更好地促進對課文情感的把握。於是在整體把握文章線索之後,針對相關的2、3、4、5自然段,結合相關段落寫法特點我採用了不同形式的讀

(1)圖文對讀第2段,感受夾竹桃色彩的美

對照圖片,邊讀邊想,讓學生腦海裏呈現那樣的色彩,那樣的景象,領略作者當時的情趣。

(2)情境悟讀第4段,感悟夾竹桃的韌性大,領悟對比寫法:

運用情境補充式語言:如在和煦的春風裏,各種花兒爭相開放,他們迎着春風,伴着細雨,大門內的夾竹桃在迎風吐豔等,感悟想象夾竹桃春、夏、秋三個季節中“迎風吐豔”的風姿,從而啓發學生從此段文字中體會到不論是氣候和變化,還是季節的更替,只有夾竹桃始終如一,迎風開放;花期之長,無花可比。從而理解作者爲什麼說夾竹桃的可貴之處——韌性。爲此段的感情朗讀和感悟對比寫法做好背景渲染。

(3)想象品讀第5段,感受夾竹桃月光下的美

此段教學中,啓發學生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力求獲得和作者同樣的感受。接着,我又帶領學生由情入境,將美好的語言文字記在心裏。

5、花語相伴,內化提升

當學生對夾竹桃的特點有了完整清晰的認識之後,對作者內心的情感有了更深的體會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爲夾竹桃設計花語”這一實踐形式,將感情內化爲行動,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6、以點帶面,拓展閱讀

通過《夾竹桃》這一課,學生領悟到季羨林“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風格,進而利用助學案和主題閱讀叢書,讓學生閱讀季羨林的其他名篇,進一點體會他於平凡物中體現睿智的獨特視角與寫作方法。

  七、板書設計

夾竹桃

最值得回憶留戀

色彩美

花期長,有韌性

花影迷離

愛上它

  八、教學成效

《夾竹桃》教學設計,以新課標理念爲指導,以學“文”用“語”爲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理解昇華,進行多種方式的朗讀;充分利用問題探究,把握要點、昇華情感;充分利用實踐活動,拓展遷移;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實現學生自學;充分整合各種資源,實現學生廣泛的閱讀。最終實現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夾竹桃》優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從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來體現夾竹桃的可貴韌性,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一至四自然段。

2、藉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想體現如下三個理念:

  二、說教法學法:

1、熟讀:

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學會閱讀和發展語言,那麼,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獲得的根本憑藉和途徑是什麼呢?古人告訴我們:最佳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多讀、熟讀,反覆吟誦。也就是說,課文是憑藉,閱讀實踐是根本。以課文爲憑藉,以讀書活動爲根本的語文信息的加工內化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設情境,創造機會,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讀而不厭,讀中理解,達到古人說的“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爲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2、精思:

不加咀嚼的朗讀不能讓學生感悟、理解、內化。不啓動思維,不用心體悟,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食而不知其味”,如此這般,不能消化,談何積澱?學生的語文素質又從何提高?因此“精思”,是多讀中的操作要求。有口無心,呆讀死念,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未必“自見”。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消極被動的“接受式閱讀”向質疑問難的“探究式閱讀”轉變,鼓勵積極探究,大膽質疑,讀出共性中的個性。

3、感悟:

我國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勸學》篇中早就認爲語文學習的關鍵是感悟自得,教師是指導學生邊讀書邊進入角色,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解讀課文裏的語言文字,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思路,然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課本中走出來,變成自己的經驗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探究主題

1、教者打破按課文自然段來教學,而是從第三自然段入手,先欣賞作者由複習以填空形式導入:夾竹桃不是 的花,也不是 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 最值得 的花。

我愛上了夾竹桃,因爲它有 ,又能引起我 。

2、揭示探究主題: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爲什麼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它有什麼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哪些幻想呢?

(二)自主感悟夾竹桃的韌性

1、請同學們快速地看看課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夾竹桃的韌性?

2、請同學們拿起筆,再細細地讀讀這一自然段,看看從哪些句子中能體會到夾竹桃的韌性,把它畫出來。

3、同學們的反應真快,一下子都畫好了,老師再給你們提個要求,因爲每個同學畫的句子可能不一樣,你畫的他沒畫,他畫的你沒畫,我就要請同學們來進行一次“小老師挑戰大賽”,把你畫的句子解說給沒畫這句句子的同學聽,讓他聽了你的解說會覺得,誒!這句話確實也能體會到它的韌性。願意接受挑戰嗎?祝你們挑戰成功!

[每個小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都有成功的願望,希望自己比別人強,希望能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認可。這與人們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開的。許多情況下,正是由於學生的爭強好勝,纔不斷地取得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師要注意把競爭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成功,有一種成就感。成功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因勢利導,誘發學生積極動腦,拓展思維。]

4、學生準備。

5、集體交流,隨機出示句子圈畫,朗讀表達對夾竹桃韌性的由衷讚美。

板書:無……不……

無不

穿插理解:一嘟嚕

造句訓練:無……不……

無不

6、齊讀這一自然段表達情感。

  四、瞭解引起的幻想及其原因

1、請同學們快速地看看課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夾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哪位同學願意把這一自然段讀一讀?其他同學思考夾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2、交流板書:地圖、荇藻、墨竹

3、請同學們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幻想反覆地讀讀,在腦袋裏放放電影,然後把你喜歡的原因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意義建構是學習的目的,它要靠學生自覺、主動去完成。同時我們認爲,沒有選擇性就沒有主體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的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進行交流。]

4、學生自讀準備。

5、彙報展示朗讀。

引導評價:聽了他的朗讀,有何感受?

6、齊讀介紹三種幻想:我們連起來把三種幻想介紹給客人老師聽,好嗎?

7、想象訓練:聽了你們的介紹,老師們都陶醉了,沉浸在幻想之中,覺得還不過癮,想請你們也幻想幾種,讓他們過過癮。(板書:……)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英國詩人雪萊也說:“想象是創造力。”可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在學生領略了介紹的三種幻想後,不急於罷手,而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再說說其他的幻想,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8、作者的幻想是怎麼引起的交流句子:“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

唉呀!作者的文學水平太高了,黃老師看不懂,誰願意結合自己曾看到的這種景象來介紹介紹。(意在理解:葉影參差、花影迷離)

你從中還體會到了些什麼?(香)你能把它的香讀出來嗎?

9、讓我們跟着作者,再一次到月光下的夾竹桃下,進入幻境,好嗎?

  四、總結,激趣引導蒐集有關夾竹桃的資料

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完全明白作者愛夾竹桃的原因了吧?誰願意來說說?

2、其實,夾竹桃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愛的原因呢!看,黃老師就找到了一些?老師還有呢,想看嗎?“有志者不食喈來之食。”意思是說,有志氣的人不吃別人送到嘴邊的食物,想吃自己去獲取。你們有志氣嗎?那還想看嗎?那咱們比比誰蒐集得多!

[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要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求知慾,引向課外。]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夾竹桃》優秀說課稿4

《夾竹桃》是著名學者季羨林老先生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可劃分爲四大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總寫夾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回憶的花。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寫作者家中的夾竹桃開花時紅白相融,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第三至五自然段):寫夾竹桃的可貴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寫作者愛上了夾竹桃。

第四、五自然段寫夾竹桃的韌性及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作者許多幻想是課文的重點。與其它寫花的狀物文章不同的是,《夾竹桃》這一文裏,雖然也定了花的色,但卻沒有去細描花的形,而是把濃墨用在細膩提示花的氣質與蘊味,寫夾竹桃所帶給“我”的全新的美感——“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我更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它把影子投到牆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的幻想。”作者借花來抒發內心的感情,來表達對自然界草木的喜愛之情——“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因此,教學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跟隨作者一起去感受作者眼裏的夾竹桃的特性——花色紅白相間,奇妙有趣;花期很長,有可貴的韌性,讓學生跟隨作者一起陶醉在月光下的夾竹桃的花香裏,在撲朔迷離的花影裏幻化、想象、愉悅……從而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獨特的情感,進而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作者的人生情懷,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第二教時中,我確立這樣的教學目標:

1、品讀2、4、5自然段,兼帶學習第3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感受夾竹桃所引起的作者的幻想,感悟作者爲什麼愛夾竹桃。

2、學習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教學過程如下:

  一、採用變序,提挈中心

由問題“作者對夾竹桃,有怎樣一種情感呢?”引導學生瀏覽全文,找出中心句——第6自然段:“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從中提挈出關鍵詞、靈魂詞——“愛”,板書。

設計意圖:中心是文章的靈魂。緊緊扣住文章的中心展開教學,以中心爲發端,最後又以中心爲終結,可達到一種中心突現、完整統一的效果。抓住中心句、中心詞展開教學,將貫穿於全文的教學和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旨在取得鑿眼打井之效,挖得深,獲的水多。放得開,收得攏,主線分明,脈絡清晰。

  二、圍繞中心,直奔重點段。

1、以“作者爲什麼愛夾竹桃?愛夾竹桃的什麼呢?接下來學習課文”爲過渡,引領學生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夾竹桃,從而從全文中揪出

2、4、5三個重點自然段。

2、讓學生邊讀邊思,弄懂2、4、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夾竹桃的什麼。

設計意圖:文章篇幅比較長,在一堂課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面面俱到,得精心剪裁課文,大膽捨棄,直奔重點段,騰出足夠的時間、空間來讓學生品讀重點段。

  三、品讀重點段,感受花性

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自悟,邊讀邊想象,以讀促悟。藉助畫面、音樂等手段創設情境,努力營造自主閱讀、積極對話的氛圍,讓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有着心靈上的碰撞,使學生能感悟出語言文字背後的情韻,把自己對文本的融合體會表達出來,把課本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使課堂上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使言語間滲透着強烈的人文精神,達到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自然結合、和諧統一。

  四、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1、學完了三個主要段落,再歸攏到文章的中心上,讓學生說說作者爲什麼愛夾竹桃,愛夾竹桃的什麼,使中心問題得以解答,使文章的中心進一步強調、突現,使教學始終緊扣中心,完整統一。讓學生再讀第6自然段,領會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即總結4、5自然段,,總結全文,與第一自然段相呼應。讓學生讀第1、第6自然段,感悟其內在的聯繫。

2、把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放在更寬廣的情感背景中,使學生對課文中許多內容理解得更深入。師介紹寫作背景:季老1962年10月訪問緬甸時,在異國他鄉巧遇自小於故鄉常見的夾竹桃,從而引起他無限思緒,激發了創作熱情,寫下這篇散文。使學生了解這篇文章描寫了故鄉的夾竹桃,表達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但同時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鄉情懷的寄託,在這普通的植物身上,承載了沉甸甸的鄉情。師介紹原文的第二自然段:“不知道由於什麼緣故,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故鄉的那個城市裏,幾乎家家都種上幾盆夾竹桃,而且都擺在大門內影壁牆下,正對着大門口。客人走進大門,撲鼻的是一陣幽香,入目的是綠蠟似的葉子和紅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彷彿走進自己的家門,大有賓至如歸之感了。”讓學生讀一讀,從而解讀第1自然段中所說的“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

設計意圖:不停留於語言文字的表面、文章的表面,引領學生感受作者更爲博大的情感世界,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內心更爲敞亮,精神進一步得到喚醒。

  五、練習寫話,習得方法

作者寫夾竹桃,由看到的景抒發自己的情,由真實的描寫,寫到虛幻的想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選一種自己熟悉的植物,學習文中的寫作方法,寫一個片段。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植物可以稱之爲有韌性,例舉仙人掌、松樹、小草、梅花、廣玉蘭等,仿照作者的句式讚美其中的一種。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的目的之一是習得方法。把學到的寫作方法及時地遷移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中,也就達到了內化、外顯的效果,得到了知識的積累,得到了技能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