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夾竹桃》教學反思

《夾竹桃》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夾竹桃》是我國著名作家季羨林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夾竹桃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夾竹桃》教學反思

  夾竹桃教學反思1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感受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伊始,我緊緊抓住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爲主線,以最後一個自然段爲突破口,直奔中心。

緊接着出示合作探究的話題:夾竹桃的韌性具體體現在哪裏?月光下夾竹桃爲什麼引起作者的幻想以及引起了哪些幻想?然後讓學生帶着這兩個問題,再結合學法指導,自學課文2、3、4、5自然段,在這個環節中,每個學生都能靜下心與文本對話。在交流展示環節,學生在體會夾竹桃韌性的基礎上,還能用四字詞語概括這種韌性,如從“一聲不響”感受夾竹桃的默默無聞,從“無日不”感受夾竹桃的頑強不屈,從“無不奉陪”感受夾竹桃的始終如一等等,這應該得益於課堂上的充分的自主學習。

在探究月光下夾竹桃引起作者幻想一段時,由於給了學生充裕的閱讀和思考的時間,留下足夠的空間爲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在遷移應用環節,讓學生模仿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們帶來的幻想這種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展開幻想,仿照句式說話,“我幻想它是……”。寫不僅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課文的閱讀、領悟和背誦,感受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這也體現了語文教學讀寫合一的原則,由讀向寫遷移,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寫作指導。讀寫練筆,也爲月光下的夾竹桃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孩子們也同季老一同愛上了夾竹桃。

最後話鋒一轉,適時進行拓展,出示季羨林的生平,師配樂朗讀,學生頓時感悟到:寫夾竹桃其實就是寫季羨林的,正所謂花品如人品,人品亦即花品。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反思這節課,我覺得自己雖然努力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回顧這一節課,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對強勢,主體的自主性受牽制,所給閱讀、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充裕。朗讀機會雖說很多,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指導是不夠到位的,雖然在老師的提醒下他們的朗讀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只是語調輕重上的改觀,沒有顯著的進步,也仍未從內心品悟到夾竹桃的韌性。

其次,整體把握文本的過程被淡化。本節課沒能從編者意圖上,把整個單元內容串聯起來,足夠關注作者是怎樣表達的,感受大師語言的平實、質樸,借物抒情寫法的獨到與精妙。如果課前備課時,能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單元主題融入本課教學,深入關注作者的表達方法,相信會有別樣的精彩。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以後的教學,更需靜下心來研讀文本,真正實實在在走近學生,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將學習到的教學理念切實轉化爲教學行爲,教學不止,反思不斷,促進自我成長。

  夾竹桃教學反思2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以一條線索貫穿整篇課文,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夾竹桃的哪些妙處引起了作者的喜愛?學生找到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長韌性可貴,花影參差迷離,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讚美。以第5自然段作爲重點,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爲主,力求通過個性閱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第5自然段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是最能體現夾竹桃的韌性的,我讓學生朗讀、談感受、說體會,結果學生談得面面俱到,過於細化,沖淡了對夾竹桃的韌性的理解和認識,也沖淡了兩個雙重否定句的作用。對於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對比襯托的作用。這一自然段無需過多講解,可以通過對比朗讀的方式,將春、夏、秋三季的花與夾竹桃進行對比朗讀,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對比襯托作用。

最後通過資料季羨林先生的生平,讓學生感受到季羨林身上具有夾竹桃般的精神,默默無聞,堅持不懈。加深了對季羨林先生所要表達的夾竹桃的形象美與精神美的理解與感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獲得了思想的啓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亦即使人文性突顯出來。

但上完課後感覺課堂上設計的內容過多,有點面面俱到。學生沒有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其實可以從最後一個自然段入手直接講解第5自然段,感受夾竹桃的韌性可貴,接着講第四自然段,最後簡略處理第2和3自然段,至於第6自然段可以放到第二課時去處理,我想這樣課堂上就不會顯得匆忙,會將重難點砸實。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還要多學習多鑽研,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