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初中化學說課稿彙總六篇大綱

關於初中化學說課稿彙總六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初中化學說課稿彙總六篇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化學第四單元課題三《水的組成》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內容是繼空氣之後,學生學習的日常生活中最爲熟悉的物質之一,對於學生能從化學的視角看待物質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本節課的學習,也爲學生從宏觀到微觀的跨越奠定基礎,單質化合物的學習不僅豐富了物質分類的內容,也是將物質進一步分類的依託。因此,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掌握他們的情況有利於課堂的教學。九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大腦機能顯著發展並趨於成熟,首先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逐步由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具有因果關係的興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認知興趣遷移。其次是知識基礎: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的對水的物理性質有所瞭解。最後是能力水平: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學好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知道單質、化合物的區別以及氧化物的含義。

2。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探究和思維的方法,認識實驗探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3。瞭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增強科學探究的慾望,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組成;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難點】

準確區分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確定這樣的重難點,是我在對教材瞭解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並充分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方法的選擇尤爲重要。在教法方面,我將採用啓發誘導的方式,通過創設情境、演示實驗與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新知,鞏固新知。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探究學習法、多種感官協同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來重點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創設情境法:上課伊始,首先我將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空氣一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是人體組成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物質是什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歷史上人們一直認爲水是一種單一的物質,他們認爲水不可以繼續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從而引出本課主題。這樣設計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化學、發現化學,培養學科興趣。

環節二:新課講授

導入之後就是新課講授環節,這一環節我將重點講解電解水實驗與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關於電解水實驗,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知識內容,在講解時,我會首先演示電解水的實驗,讓學生注意觀察,電極上發生什麼現象?兩支玻璃管內的液麪有什麼變化?接着讓學生通過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引導學生猜想電解水後會生成什麼物質,然後讓學生根據小組的猜想結果進行驗證實驗。實驗完成後,分別用火星的木條和點燃的火柴靠近兩極氣體進行檢驗。通過水的電解實驗鞏固氧氣的檢驗,練習氫氣的驗純,分析實驗現象,並在此基礎上推斷水的組成。即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生分解反應產生氫氣和氧氣,說明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最後讓學生書寫電解文字表達式鞏固新知識,完成電解水實驗的學習。

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教材結合前面所學的元素、氧氣等知識,從它們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在講解時,教師可展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圖,並提問學生“水電解生成氧氣和氫氣兩種氣體,能不能說明水是由氧氣和氫氣組成的混合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水、氫氣、氧氣雖然都是純淨物,但它們的組成卻各不相同。接着讓學生思考它們的區別,從而引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接着引導學生觀察CO2、P2O5、Fe3O4、MnO2、CO、SO2等物質的組成有什麼特點引出氧化物的概念。

經過以上過程便完成了電解水實驗以及單質、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的學習。之所以採用提問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展開教學,是爲了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主動思考,而不是教師的直接灌輸,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升

新課講授後就是鞏固提升環節,我會讓學總結物質的簡單分類及單質、化合物、氧化物概念中的注意點。即單質和化合物都必須是純淨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在鞏固新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所學的知識內容。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程最後,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穫有哪些,由學生總結課堂內容。最後佈置作業:課後收集歷史上科學家們對水的組成的研究都經歷了哪些過程,下節課來談談從這些探究歷程中自己有什麼啓發。

七、說板書設計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總體設計理念

本節課着重體現化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同學們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應用意識。

二、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燒和滅火》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在生活中,同學們熟悉燃燒的現象;在第一單元《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學習中,同學們認識了燃燒的本質——有新物質生成的化學變化。本課題是對之前所學過“燃燒”的意義進行深入瞭解並且應用於實際之中。對高中將學習的“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可以起到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樑。

2、教學目標分析

A.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2)瞭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會運用相關的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B.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於通過實驗得出事實進行分析而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3)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難點:對着火點的理解

疑點:着火點是否可以降低

三、說教法

1.引導探究法:這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究法。中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應當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還應當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動來實現教育目標。引導探究法能很好的體現《標準》中的思想,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還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其模式爲: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歸納總結——聯繫生活。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既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又能將探究的方案,討論的情景提前準備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動手、思考、討論。

四、說學情

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師生條件不同而異。我校是湖南省高級示範性中學,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實驗的動手能力強,討論的思維活躍。同學們非常適應和喜歡教師通過引導探究法傳授新知識。

我校學生對課外知識有濃厚興趣,我將教材的內容略爲拓展,增加了火災自救常識。使教學內容和社會生活相互滲透。真正做到化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在上完這節課後,我們學校還組織過學生進行火災逃生的演習。不僅使學生掌握一門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識。這次活動還在我省電視臺新聞中報道,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好評。

五、說學法

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出滅火的原理,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3.自主學習法:對於較簡單的內容,同學們通過閱讀教材、聯繫生活自主學習。使學生由“學會”變爲“會學”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六、說教學程序設計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1.提出問題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燃燒,燃盡了茹毛飲血的歷史;燃燒,點燃了現代社會的輝煌。生活中處處離不開燃燒。請同學們談談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燒的現象。

2.演示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

[生] 回答提出的問題

[師] 演示小魔術,設問“爲什麼手帕燒不壞”。導入對燃燒條件的探究。

從生活中發現化學,體會到化學無處不在;從小魔術引入課題,體會到化學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課堂,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慾。

燃燒條件的探究

1.探究實驗

步驟一:如下圖

步驟二:將薄銅片上的紅磷與小石頭分別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2.根據實驗探究得出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2)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

三者必須同時滿足。

3.引導得出着火點的定義

[生] 1.全班分爲六個小組,按照投影的步驟完成“燃燒的條件”實驗。

2.根據實驗現象一起討論燃燒的條件。

[師] 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指導同學們安全、正確的完成實驗。引導同學們得出正確的結論。提示步驟1能得說明什麼。步驟2又能得說明什麼。兩者相結合得出正確的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生] 八分鐘後每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的結果,大家一起評出最佳的結果。

[師] 鼓勵同學們的積極的動手和思考問題。提出探究時出現的小問題。避免再犯。

[生] 根據燃燒的條件,思考小魔術中的手帕爲什麼燒不壞。

[師] 小魔術大解密

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活動中體驗,在嘗試中感悟,從而激發了同學們對探究的熱情。

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使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感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探究內容在教材的演示實驗中略有改進。增加了對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於同學們得出燃燒的條件。

根據所學的內容,解釋魔術的奧祕,同學們初嘗掌握新知識的喜悅。

燃燒的條件的應用

1.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中燃燒”。裝置如下圖:

2.有關煤爐的討論

(1)如果不繼續往爐子裏添柴火,爐火還能繼續燃燒麼?爲什麼?

(2)如果把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燃燒麼?爲什麼?

(3)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柴夾出來,柴還能繼續燃燒麼?爲什麼?

3.利用燃燒的條件,思考怎樣燃燒會更旺呢?可舉出具體的實例。

[師] 瞭解了燃燒的條件後,思考怎樣能使剛纔實驗中水裏的白磷燃燒呢?

[生] 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師] 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下燃燒”。

[生] 根據燃燒的條件討論後回答第2題和第三題。

1.改進演示實驗優點:向水中通入氧氣,硬紙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處遊動,不能和氧氣很好的接觸。可以用一個螺帽代替硬紙片,白磷能和氧氣很好的接觸。並且能清楚的觀察到燃燒的現象。

2.從化學走向生活。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

3.在新知識的運用中形成發展的知識結構。培養了同學們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實驗探究

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將燃着的蠟燭熄滅。並思考爲什麼該方法有效。

2.根據實驗探究得出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着火點以下

三者任滿足其一。

[師] 燃燒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當將演變成無情的火災。同學們例舉生活中的燃燒時,有人就提到了火災。

[多媒體展示] 衡陽11.3特大火災。有20名消防隊員壯烈犧牲,11名消防隊員光榮負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消防官兵撲救火災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師] 我們應掌握有效的滅火方式,將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滅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麼?

[生]1.分爲六個探究小組進行實驗探究。

2.完成教師所給的表格

[師] 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發現他們的問題,給予適當的提示,讓整個探究過程順利進行。

[生] 8分鐘後,派一個代表交流討論結果。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和完善。

[師] 鼓勵各組的實驗方法。歸納總結出正確的滅火原理。

以衡陽特大火災過渡到燃燒有利還有弊。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學會一分爲二的看待事物。

給定實驗目的,請同學們自主設計實驗。開放式的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能力。

分組合作,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培養了大家的默契,爲以後的探究學習打下基礎。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應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應該怎樣滅火,其原理是什麼?

(1)炒菜的鍋起火了;

(2)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

(3)由於電線老化,短路起火;

(4)鄰居吸菸,不慎引燃被子發生火災;

(5)森林在打雷閃電時起火。

2.油田起火,採用降低其着火點的方法將其熄滅是否可行。爲什麼?(本課疑點)

3.瞭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滅火範圍(見教材127頁)。分組做“人人都當消防員”的實驗。

[生] 根據滅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題、第二題。

[師] “着火點是否可以降低”是本節課的疑點。可將着火點比喻成鐵、銅等物質的密度。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質固有的物理性質,不能隨便降低。

[生]1.自學瞭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

2.分組做簡易滅火器滅火的實驗(如圖),人人都當消防員。

1.將理論用於實際,鞏固滅火的原理。情感上認識火災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滅火方法能防止發生火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2.以提問的形式提出本節課的疑點。形象的比喻使同學們更容易接受着火點不能降低。

3.根據教材步驟,自主完成滅火實驗。學生感到學有所用的喜悅。

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識

1.瞭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認識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

[師] 火災無情,滅火不如防火。

[生] 1.瞭解爆炸威力後,積極主動的自學“易燃易爆安全知識”。

2.認識圖7-12的圖標表含義

3.聯繫生活,思考應當在哪些地方張貼這些圖標。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更關心生活,關注消防安全。

火災自救常識

看影片學習“遇到火災如何自救”

[生] 認真看影片。遇到火災,學會自救。

學會一門自救常識,激發同學們對化學學習的熱情。

總結

總結本課的重點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 一起回顧兩個重點的內容。

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總結本課的重點。同學對本課的重點由短時記憶過渡到有效的長時記憶。

作業

電影院、學校、幼兒園、網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較大的場所,一旦發生火災損失慘重,請任選一地,根據其特點,設計預防火災的方案或考察該場所的預防火災的方案。(包括萬一發生火災時需要採取的滅火和自救措施)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思想分析:

1.教材中介紹了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銅三種重要的鹽,主要意圖是爲了密切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教材還在相應的位置穿插講授了結晶水、結晶水合物,結晶水合物式量的計算,風化,潮解及碳酸根離子的鑑別等,這些也都是工農業生產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識性知識和技能。學習了本節常見的鹽,構建並完善了初中階段關於各類典型化合物知識的結構體系,對常見的酸鹼鹽有了明確的認識,爲第六節具體學習鹽的分類,命名,性質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有關食鹽用途方面,日常生活中的食用和醫用生理鹽水等都是學生比較熟知的,因此可把重點放在它的工業用途上。通過NaCl的存在,儲量,組成成分,都可以說明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來製造鈉和鈉的化合物。如NaOH,Na2SO4、Na2CO3,還可以制氯氣等。尤其應該着重講一講,鹽和食鹽是不同的。有的人認爲鹽和食鹽一樣,是鹽就能食用,誤將工業鹽(如NaNO2)用於烹調,這是很危險的。

3.教材中出現的Na2CO3的俗名純鹼,但這不屬於鹼類而屬於鹽類。純鹼名稱的來源是它的水溶液呈鹼性,碳酸鈉的用途與它具有鹼性有關,如制肥皂、洗滌劑以及在紡織工業

上都是利用它的鹼性。在計算Na2CO310H2O式量時,指出“ ”不是數學上的乘號,而是表示碳酸鈉晶體是含有一定量結晶水。

4.教材介紹了硫酸銅在農業生產中的用途很大,學生記憶它的俗名是有實踐意義的,它有毒,農業上用作殺菌劑,制波爾多液,教學中可作適當簡介。

5.教材中還安排了一個討論三個實驗,增加了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肖像及其傑出貢獻的介紹,安排了適當內容及家庭小實驗,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學生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能滿足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彈性教學的需要,同時,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教法學法討論:

1.爲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避免直接給出結論,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獲得結論,在獲得知識結論的過程中,達到能力素質提高的目的。

2.根據教育心理學原理,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愉悅感。爲此,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實物。實驗演示等直觀教學,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學習過程的新鮮感。注重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注重語言表情和師生間的討論,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和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最終達到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悅的目的。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

根踞教學內容和新課程標準,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

(2)知道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和危害

(3)瞭解保護水資源,開發水資源方法

2、過程和方法:

(1)學習利用身邊的報刊、網絡等資源獲取信息

(2)學習利用數字和圖表來獲取信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正確、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意識

(2)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內容分析:

通過第二單元的學習,學生對身邊的化學物質“空氣”有了初步的瞭解,接着學生又認識了另一種身邊的化學物質“水”,並學習了水的組成,性質及淨化,最後展開“愛護水資源”這樣一個社會課題,不僅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而且有利於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本課題主要介紹兩部分內容:一是水資源概況、二是水資源的保護。水資源的保護是從節約用水和防治水體污染兩個角度介紹的,這兩個問題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也是這節課的重點所在。

教學對象分析:

九年級學生由於剛剛接觸化學,分析、歸納、概括能力相對薄弱。我所教授的學生爲合肥市市區的學生,由於合肥市近年來並未出現嚴重缺水現象,學生大多沒有時間到郊外觀察和實際考察水污染情況,對於淡水危機和水污染問題,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不具備,所以如何讓學生感受淡水危機和水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後果,如何解決水體污染問題,就是本堂課的難點所在。

教學流程中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在本課中我是這樣運用多媒體手段,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

一、聯繫生活,引入課題

爲了更好地激發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我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了一段視頻新聞,讓學生了解到表面上我們過着用水無憂的生活,實際上水危機現象早已存在。此處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的視頻新聞,讓學生感到真實可信。

二、增刪調並,上好新課

在本課中我將學科中的書本知識儘可能的“增刪調並”。比如,我增加了海水淡化問題、節約用水的標誌、水體富營養化等內容。我將節水、護水、開發水資源等內容進行了調並。這樣做,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更符合學科書本知識內在的邏輯結構,這些是我這節課的亮點,也是我的匠心所在。

對於水污染,在本課中,我播放了一段視頻新聞,還展示了多張水污染危害的圖片。通過這些,學生的內心受到了強大的觸動,巨大的震撼,面對黃河在流淚、淮河在哭泣、長江在受罪等情景,學生從內心發出吶喊:“不能再污染水了。”如果此處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而僅僅用傳統的講授法、討論法是沒有辦法讓學生有着直觀感受的。多媒體技術解決了本課題的難點,起到了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效果。

三、創設情境,結束新課

通過九寨溝如詩如畫的美景,與先前水污染進行了鮮明的對比,撥動了學生的心絃,讓學生感受到只有山美、水美,人才能更美。

教學方法:

在本節課中,我運用了讀書指導法、講授法、練習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高清晰度的講授,熱烈地討論、認真地閱讀、適當地練習,多種教學方法的恰當組合,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教學反思:

1、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注健康。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向學生提供了感性經驗。

3、由於多媒體資源的缺乏,不能完全滿足個性化學生的需求。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鹼鹽的複習是初中化學複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鹼鹽與現實生活聯繫密切,是中考中基礎題(如填空題、選擇題)、實驗探究與開放性題、信息題型的知識區域,考查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方法,實驗探究能力,滲透理論聯繫生產生活實際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主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常見酸鹼鹽的通性和用途,認識酸鹼的腐蝕性;初步瞭解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知道酸鹼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瞭解食鹽、純鹼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稱和作用;知道複分解反應及發生的條件;會用酸鹼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2.過程和方法:通過酸鹼鹽知識的討論、歸納小結,培養學生總結知識,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的學習能力;在知識遷移題、實驗探究性問題、開放性試題、趣味性題、信息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酸鹼鹽知識全面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學科內多知識點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保護環境、關心愛護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酸鹼鹽的概念,通過化學實驗,將常見的酸鹼鹽的性質進行對比總結,歸納出酸鹼鹽的通性,掌握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應用,培養學生對類似酸鹼鹽的性質進行推測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學難點:理解酸鹼鹽的概念,掌握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應用,根據酸鹼鹽的性質分析常見離子的檢驗,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教學方法選擇

爲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準備採用包括問題和實驗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歸納法等過程式教學方法。採用"問題探究式"和“討論式探究”的複習法,即先給出實驗題例,通過對題例的探究暴露錯誤,討論發現問題,帶出知識點,引出方法,由此教會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實現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複習.

五、教學過程設計

圍繞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編排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提問,實驗習題,在練習、討論探究中讓學生複習酸鹼鹽的知識的同時,能力和思維得到提高,科學素養得到昇華。 引入課題:由前面物質分類中的化合物引入,這節課複習化合物中的酸鹼鹽,重點掌握它們的性質和用途,酸鹼鹽之間要發生複分解反應的條件。

1、常見的酸鹼鹽

活動探究一,讓學生討論回顧常見酸鹼鹽,提出問題:你對它們有多少認識?讓學生了解它們的俗名和化學式,並探究這些物質的類別,引導學生如何認識酸鹼鹽,敘述酸、鹼、鹽的概念,認識實驗臺上提供的物質的類別,爲下一個活動打

2、酸鹼鹽的通性和反應發生的條件

再由用途體現性質過渡到化學性質的複習。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對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有哪些認識?如鹽酸、氫氧化鈣、碳酸鈉、硫酸銅分別能跟哪些物質發生反應?揭示課題:通過化學實驗,驗證某些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觀察並描述實驗現象,並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部分學生板演,師生共同評價,從而歸納出酸、鹼、鹽的通性。從所寫的化

學反應方程式歸納出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的概念和反應發生的條件。

3、探究應用

展示另一個探究活動題目,提問,下面這個探險隊員硫酸怎樣走出小山?請你幫幫忙給他指指路。根據學生討論分析並給以適度的引導,在探究中複習鞏固酸的化學性質。再由學生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鞏固複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在興趣、討論、質疑中愉快的學習,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後讓學生利用鹼、鹽的化學性質幫助氫氧化鈣、硫酸銅順利通過小山,作爲課後探究,讓學生鞏固酸鹼鹽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審題,學會探究,學會解答開放性題,培養探究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評價與反思

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自我總結回顧,不但要弄明白學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清楚?通過展示板書設計進行反思回顧,整理歸納,並通過精選的練習拓展延伸,並提示下節課將從物質的鑑別,推斷,實驗研究,除雜等反面進行綜合複習下基礎。說出你最熟悉的一種物質的用途。化能力。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題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並展開,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和分析介紹了水的組成,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又學習了一種新的物質——氫氣,並結合前一單元所學氧氣的知識,從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在課題之後還提供了稍詳細些的資料——水的組成揭祕,爲教師和學生提供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系統知識。

本節內容是爲今後學習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筆,對正確書寫化學符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水的物理性質。

②通過電解水的實驗瞭解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它的化學式爲H2O。

③瞭解氫氣的性質。

④瞭解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區別。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和運用知識等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態度。

(2)在教學中滲透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從而啓發學生的思維。

(3)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3. 教學重、難點

實驗探究認識水的組成及區分單質和化合物是本課題的重點;從瞭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是本課題的難點。

4.教具準備

直流電源、水電解器、電解用水、火柴,木條,酒精燈,小試管、投影儀。

二、說教法

創設學習情景→實驗探究→驗證實驗→講解總結

三、說學法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

1.探究學習

學生在觀察演示實驗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

2.多種感官協同法

化學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需要耳聽、眼看、腦想、手寫等結合起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做好以下指導:指導正確使用教科書;指導學生正確聽課。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學習情景

在上課之初,先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

觀看之後,學生意識到人們對水寄予的感情和人們對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不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種生物體內也都含有水。

[投影]展示下列資料

生物體內都含有水

2、實驗探究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水曾被看作是一種元素。直到18世紀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拉瓦錫通過對水的生成和分解實驗的研究,才確認水不是一種元素。

[引導學生看課本P45資料(水的組成揭祕)]

拉瓦錫讓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槍管,得到了“易燃空氣”,而我們通過電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氣”,並可以揭開水的組成祕密。

取水電解器,加入電解用水,接通直流電源,觀察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電極上和試管內發生的現象。

在做實驗之前,提醒學生注意:

1.提示學生觀察兩電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有何差異。

2.爲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

實驗完畢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得出現象:

①通電後,兩根電極上都出現氣泡,即產生氣體,氣體都是無色的。

②一段時間後,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爲1:2。

3、驗證實驗

在得出上述現象後,緊接着問:

兩極上得到的氣體分別是什麼呢? 在前一單元學生已經學習瞭如何驗證氧氣的方法,自然會想到用木條去檢驗。

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試管1中的氣體,用點燃的木條檢驗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向學生提問試管1和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分別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回答

①試管1中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②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火焰顏色呈淡藍色。

教師在學生髮現問題的基礎上講解試管2中產生的這種無色氣體叫氫氣,它在空氣中能夠燃燒且火焰顏色呈淡藍色,它就是拉瓦錫所謂的“易燃空氣”。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得出以下結論:

①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②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一種新的氣體叫氫氣。簡稱負氫(父親)

4、講解總結

教師向學生提出:在水的電解實驗裏,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產生了氧氣和氫氣兩種新物質,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那麼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變化表示出來。

這個反應的反應物爲水(化學式H2O),反應條件是“通電”,生成物爲氫氣(H2)和氧氣(O2),所以此反應可表示爲:水 氫氣+氧氣。

由此可見水中含有氫(H)、氧(O)兩種元素,即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教師向學生提出:電解水這個反應屬於前面我們所學過的哪一種反應類型呢?爲什麼?

要求學生回答:因爲它的反應物只有一種物質——水,而生成物有兩種物質——氫氣和氧氣,滿足“一變多”的特點,所以它應該屬於分解反應。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氣體——氫氣,大家對於氫氣了解多少呢?

學生討論後得出:

1.氫氣是一種可燃性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2.從網上了解到,氫氣是一種新型能源,將會是未來世紀最主要的能源;

3.查閱資料可知,若是不純的氫氣燃燒會發生爆炸,所以在點燃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4.氫氣名稱的來源可能與它的密度有關,因爲“輕”“氫”諧音。

看來大家對於氫氣了解得還真不少,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一些有關氫氣的知識。

誰能描述出氫氣的有關物理性質呢?

1.從電解水的實驗可見氫氣是一種無色的氣體,若聞它的氣味,還會發現它是一種無味的氣體;

2.試管2內既有氫氣又有水,而氫氣的體積沒有減少,可見氫氣是一種難溶於水的氣體。

向學生展示氫氣爆炸的投影。

氫氣具有“可燃性”這個化學性質。那麼該如何去檢驗氫氣的純度呢?你能結合課本圖3—3進行描述嗎?

學生討論並總結: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燈的火焰。然後移開拇指,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如果聽到很小的聲音,則表示氫氣較純。不純的氫氣不能點燃,需重新檢驗氫氣純度,直到聲音很小表示氫氣較純了才能點燃。

接着提問:是不是隻要空氣中混有一點點氫氣或氫氣中混有一點點空氣在點燃時就會發生爆炸呢?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作出結論

我們知道,世界上絕對純淨的物質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氣中有一點氫氣或氫氣中有—點空氣點燃就會發生爆炸。它有一個限度,我們稱爲爆炸極限。若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點燃時就會發生爆炸,這個範圍就是氫氣的爆炸極限。

剛纔還有同學說到了氫氣名稱的由來,這確實與它的密度有關。在相同的條件下,氫氣是所有氣體中密度最小的,也就是說,它是最輕的氣體,因此,它的名稱爲“氫氣”。

在能源逐漸短缺的當今世界,氫氣作爲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而被各國科學家看好。 展示下列資料

新型燃料——氫氣

現代世界所使用的礦物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氣,它們燃燒後產生較多的氣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尋找一種不會產生污染的燃料,是各國科學家努力的目標。

氫氣作爲燃料行許多突出的優點:第一資源豐富、以水爲原料;第二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多;第三燃燒產物是水,無毒、無污染,且可以循環使用。所以,氫氣被稱作綠色能源。

據報道,1988年,前蘇聯採用液氫及天然氣組成混合燃料,成功地進行了圖—154噴氣式客機的試飛。日本研製的氫引擎汽車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研製的以氫爲燃料的小型客力和貨車已經接近實用階段,大衆汽車公司研製的10輛燃氫汽車,已試運行8萬公里。1999年2月2日,世界上首輛用氫氣和氧氣作燃料動力的無污染出租汽車已在美國紐約街頭亮相。這輛名爲“千年出租車”的環保汽車幾乎聽不見任何嗓音,尾氣排放量爲零。

儘管氫能已在一些國家進行了探索性的使用,但日目這種綠色能源並沒有被普通使用,這是由於氫能屬於二次能源,需要藉助別的能源來製取,加之生產成本高,經濟上也划不來,所以尚不能普及。

科學家們預汁,21世紀氫能將進入越來越多的領域爲人類造福,城市空氣污染狀況將因此顯著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將因此進一步提高。

可見。氫氣真是未來世紀主要的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學習,並能爲氫氣的普遍使用作出貢獻。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水電解生成的氧氣和氧氣的組成與水的組成有什麼不同。教師寫出氫氣(H2) 氧氣(O2) 水(H2O),啓發學生從元素種類的角度去考慮。

學生討論後發現氫氣和氧氣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而水卻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

你能說出以下物質是由幾種元素組成的嗎?

①鐵(Fe) ②銅(Cu) ③過氧化氫(H2O2) ①高錳酸鉀(KMnO4) ⑤四氧化三鐵(Fe3O4)

答案:分別是①1種 ②1種 ③⑤兩種 ①3種

對學生講解化學上我們把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做單質,如氧氣(H2)、氧氣(O2)、氮氣(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水(H2O)等。

1.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單質和化合物就是根據純淨物中所含元素的種類來進行分類的,可見分類的方法在化學科的學習中運用的非常的多。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水是由氫(H)、氧(O)兩種元素組成的。我們還通過電解水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看到水在通電的情況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我們還簡要介紹了一些有關氫氣的知識。根據水、氫氣、氧氣等物質組成中元素的比較,我們還了解了單質和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