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推薦】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

【推薦】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第9課《青蛙看海》。《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在蒼鷹的指引下,跟着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雖然這篇文章文字表面淺顯易懂,但文字中所蘊含的道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卻是深厚的。這也正是二年級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二年級學生理解水平還很有限,讀了課文學生能夠體會山高,但是與小青蛙爬山難卻聯繫不起來。因此我在課前先讓學生嘗試跳臺階,感受小青蛙爬山的不易。從真實的體驗中讓學生領悟文中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出青蛙爲什麼能看到海的原因,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中我以青蛙心情的變化爲主線:蒼鷹的指引讓青蛙看到了目標,可是山是那麼高,青蛙失去了信心,感到非常失望;松鼠的出現和鼓勵卻給青蛙帶來了希望;在松鼠的指引和陪伴下,青蛙通過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終實現了看海的願望。

本課着重要達成的目標是:通過朗讀、表演來體驗青蛙登山看海那麼艱辛,懂得只有不怕困難、努力想辦法去解決並能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 說教學流程

一、板畫體驗,感受山高。

(板畫:高山)這高山,對於小青蛙來說,確實是高不可攀。體會山高其實也是讓學生看到青蛙登山的艱難。教學中我就抓住“天哪,這麼高的山!”這一句話讓學生反覆朗讀,由此感悟青蛙驚訝、害怕、擔心的心理。讓學生用動作來演示一下“吸了口涼氣”來幫助學生體會青蛙的憂愁與無奈,讓學生真切的瞭解青蛙當時的心情——失望。

二、實踐體驗,突破難點。

就在青蛙深感失望的時候,松鼠出現了,在松鼠的鼓勵與陪伴下,青蛙經歷了看到海的辛苦,爲了讓學生也能深切的體會到這一點,我從四個方面着手的:

第一、 生活體驗。 課前先讓學生嘗試跳臺階,感受小青蛙登山的不易。

第二、 情景體驗。 把課前的體驗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跟着青蛙一起來跳一跳,我們跳78下,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之所以讓他們跳78下,一是讓他們感受跳一下兩下是容易的,但是要跳那麼多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二是因爲我們學校教學樓一共有78個樓梯,剛纔只不過跳了教學樓的四層樓那麼高,跟直插雲霄的山相比,青蛙還要跳好長時間呢。這樣以表演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切地體會青蛙爲了看海付出的努力。

第三、 文字體驗。在學生有所感受的基礎上,順理成章地出示課文第11自然段,引導學生讀好這一自然段。理解“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渴了……”等詞句的含義。從文字中加深學生的體驗。

第四、 動畫體驗。 課件欣賞小青蛙和松鼠登山的動畫。將課文內容以動畫的形式顯現於學生面前,生動形象的畫面使他們深深記住課文內容。再次深切的感受小青蛙堅持不懈的登山看海精神。

  三、創設情境,昇華體驗。

以“小烏龜也想去看海,可它一想到路途中會遇到那麼多困難,有點退縮了。”爲題,讓學生用一句話來鼓勵鼓勵小烏龜。通過這樣一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通過遷移訓練,促使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讓文中所蘊涵的道理在學生心中得到昇華。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編排意圖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爭論,故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是,是不對的,要像小鳥站得高,看問題,認識事物才全面。十三課之前,我們已經學過兩篇寓言,因此學習《坐井觀天》這一課,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這一課的銜接作用顯而易見。

教學目標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積澱語感經驗的基本認識和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新一輪課改精神,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充分發揮想象,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寓意。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引導學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樣自以爲是,學習小鳥的誠懇勸告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爲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圖文結合,利用簡筆畫找“井沿”,找黑板或是體會位置不同。課桌的“邊際”,學生模仿動作(“井口大”和“無邊無際大”),理解詞意;

(2)做實驗,體驗“觀天”。站在窗口看“天”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爲“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爲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引出目光短淺,所見自然有限來揭示寓意;

(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識廣;

(4)初步體會出寓意後,將知識轉化,學習遷移,設計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麼,會說什麼,啓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一半,小學生認知很直觀,一開始,我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幅圖(文中插圖,會動,但沒有聲音)讓學生觀察畫面,說說畫上都畫了些什麼?並啓發學生猜一猜兩個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在交流中對課文產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輕鬆自然進入學習。

(二)初讀課文,略知文意,引導自主識字

一堂成功的語言課必然充滿朗朗的讀書聲,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小精靈兒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剛剛打開課本,我鼓勵學生自己嘗試着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順暢。具體要求是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來幫忙多讀幾遍,這樣體現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個人情況;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鍛鍊勇於面對主動解決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2、再讀課文,畫出生字。

給學生兩分鐘時間完成任務,邊作記號,老師邊巡視,指導認讀。

3、藉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語境中識字)

4、指導識字,出示卡片,先帶音節出示,再去掉音節出示。讀準“信”、“青”。

(三)研讀

在能夠流利讀懂全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有感情朗讀。

1、錄音範讀課文。

2、找生嘗試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生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讀後思考時間兩分鐘。先小組內交流讀書收穫,老師適時點撥,傾聽學生的討論。這裏給學生充足時間(5分鐘)。

3、再讓學生自由閱讀,讀後自由表達。

打好自主學習語言的基礎,《語言課程標準》強調“在語言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於學生的發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予以表揚,對不當之處及時點撥,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四)精讀(多樣讀法,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效果。)

1、個別讀,想象故事情境。(讀重點段落——三次對話)

2、齊讀本課詞語(圖文結合理解生字、詞)。

3、範讀,語氣感悟,瞭解青蛙和小鳥的不同心態。

4、對話讀,聽中感悟。(師讀小鳥,生讀青蛙)。

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爲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引讀法、美讀法(把自己當小鳥、青蛙,體會他們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讀感悟他們的語言)、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讀中學生自己評價,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進一步理解;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鳥的理解纔是正確的。

(五)理解寓意,開拓延伸

1、在上面通過多形式、多方法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交流讀書收穫,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引出課文寓意。

2、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內涵,培養形式創造性思維。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爲“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爲“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解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自然呈現,而不是老師單方面效應的體現。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1、字詞上圖文結合,插圖上找“井沿”、找“邊際”。指導書寫,讓學生自己觀察“沿”應該注意什麼筆畫,“信”字、“際”字。寫一寫,認一認。

2、指導學生讀中發現問題,問一問,探究問題,辯一辯,解決問題,論一論,以讀悟法、想象情境、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直

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3、設計科學啓發性的習題:

(1)用“因爲……所以……”說一說,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小鳥說……;

(2)青蛙和小鳥各自笑的含義;

(3)用簡筆畫設計板書,讓學生一目瞭然理解寓意。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4課《小鹿的玫瑰花》。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及效果五個方面作簡要說明。

一、教材及教學目標:

《小鹿的玫瑰花》位於本冊教材的第一單元。本單元以春天爲專題,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且激勵學生走進春天,去發現春天的特點,去探索春天的奧祕。《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其主要內容是:在美好的`春天裏,小鹿種上了一叢玫瑰,它爲了種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可當玫瑰開花的時候,小鹿卻因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有看到玫瑰花。但當它聽到黃鶯和微風對玫瑰花的讚美後,又感到這些玫瑰花沒有白栽。本課在人物角色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的情緒變化中,文本所包含的深層含義得以彰顯。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爲什麼沒有白栽。教學難點:認識到爲別人創造快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會認“玫瑰”等8個生字,會寫“謝”等12個字,學習1-4段,瞭解爲什麼鹿弟弟說這玫瑰白栽了。第2課時學習課文4-8段,懂得小鹿的玫瑰花爲什麼沒有白栽。

基於以上解讀與安排,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爲:

(1)、會認“玫瑰”等8個生字,會寫“謝”等12個字,理解“惋惜”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

(3)、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爲什麼鹿弟弟說這玫瑰白栽了。

二、教法學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爲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情境教學法

我除了充分運用課文中的精美插圖外,還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爲學生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場景,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

3、朗讀感悟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學法上我採用合作學習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綜合學習方式,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團結合作、用於創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我將用四個板塊的設計來實現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二)探究方法、自主識字。(三)立足朗讀,披情入文。(四)指導書寫,規範美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上課伊始,課件出示多張玫瑰花的圖片,這樣創設了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引出課題:同學們,關於這些玫瑰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和玫瑰主人小鹿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吧。以此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順利地帶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課標》指出“要讓兒童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就必須先幫助學生掃除文字的障礙,這樣,他們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語文學習之中,才能引發他們的探究慾望。而且識字是第一學段的重點。

第一步,鼓勵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去認識它,注意把字音讀準。

第二步,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第三步,讓學生將自己認爲難讀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並讀給同桌聽,在互評。

第四步,指名讀自己最喜歡或認爲最

難讀的一個自然段,同學交流評價基礎上教師評價。

(初讀課文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藉助已有的識字方法,把課文讀通讀順。對容易出錯的地方則多讀幾遍,體會讀好課文的竅門。在初讀的過程中,通過生生評,師生評,使師生的評價成爲學生朗讀提高的推動力,同時也在正面、互動的評價中爲課堂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三)立足朗讀,披情入文

1、學生再讀課文,引導學生找出帶有“白栽”一詞的兩句話。鹿弟弟惋惜地對哥哥說;“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鹿弟弟也高興地笑了,說:“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2、學生帶着問題“爲什麼鹿弟弟說玫瑰花白栽了?”再讀課文,讀後小組合作討論出原因:(小鹿)常常去鬆土、澆水。辛辛苦苦地種花,說明他很喜歡玫瑰花、但是後來因爲腳跌傷了,一朵也沒看到。然後在交流中穿插朗讀指導。

3、引導想像: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牀上的那段日子,想的最多的會是什麼?在想像中體會小鹿想看花,卻沒看到花的可惜的心情。然後引出鹿弟弟說的話: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抓住“惋惜”一詞,引導學生朗讀。

4、出示句子“鹿弟弟也高興地笑了,說:“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然後留下懸念:鹿弟弟爲什麼又說玫瑰沒有白栽了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激發學生下一次的學習期待。

這一環節我注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要是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訓練學生朗讀,運用多種形式讀,從讀中去感悟。置身於課文中親身體驗與感受。

(四)指導書寫,規範美觀

寫字是語文課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閱讀教學中也不能忽視對書寫的訓練。由於寫字是耗時費力的事,我準備把這一課的生字稍加整合,這一課時先選擇左中右結構“謝、漸、微“的字,進行書寫指導。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第一學段“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爲此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正確,學生仔細觀察哪些字容易寫錯。第二層次:寫美觀。在學生仔細觀察字的間架結構的基礎上,我範寫,然後伴隨着優美的音樂讓學生進入靜心寫字的氛圍,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麗,體驗寫字的樂趣。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文本多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是根據學生回答隨機生成,,抓住文中的主要線索和關鍵詞,幫助學生突破了重點,有助於理解課文。

4胖乎乎的小手

白栽惋惜地沒看着

沒有白栽?

五、說效果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認爲我的這課時設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語文學習能力,突出了四個亮點:1、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提高了認字能力。2、注重書寫指導,培養了良好書寫習慣3、以讀爲本,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4、注重語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表達能力。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麻雀》是新課程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選讀課文,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不僅刻畫出小麻雀弱小可憐,獵狗龐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爲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後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的偉大。

2、學習作者具體描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標:

懂得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那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四)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的強大力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五)教學難點:

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六)教學準備:

動畫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因此,我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提出兩個問題:“課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覺特別緊張、扣人心絃,甚至讓你喘不過來?”“課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體會?體會到了什麼?”讓學生合作探究,採取“讀——找、寫——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找答案,說理由,並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體會,深入理解。通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積累語感,積累詞彙。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1、聽錄音(鳥的叫聲。)

2、說說平常所看到的鳥有哪一些?說說最常見到的有是什麼鳥?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說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根據板書再說課文內容。

3、師引導重點段落。(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新課標極力強調的。爲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又提出讀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要開動腦筋。在閱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思、邊讀邊記、邊讀邊學,邊讀邊畫,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提問:讀了課文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邊讀邊把感覺寫在句子的旁邊。

3、反饋交流。

在以自學探究爲主的課堂裏,“交流”成了提升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這是在接受式課堂裏所沒有的一種全新教學行爲。本環節教學,教師着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讀中悟情。

分別從:“獵狗慢慢地走過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它呆立着不動,準備着一場搏鬥。”等語句去體會老麻雀的奮不顧身、勇敢、爲了拯救自己的幼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母愛等。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直觀認識課文。

5、深化主題。

教師通過引讀第五自然段,進一步體會愛的偉大力量。再引導學生想象:“你從老麻雀的表現中想到了什麼?”進行發散思維練習。這一步能開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潛能,發展智力,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通過展開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四)總結全文

教師先從閱讀方法和文章寫法兩方面進行簡短的小結,幫學生梳理和概括本節課所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然後,教師再運用煽情的語言,極富感染力地強調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在任何動物身上均有體現,都值得歌頌和讚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