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品】語文說課稿9篇大綱

【精品】語文說課稿9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語文說課稿9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不願長大的小姑娘》是北師大版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成長的經歷”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學習本單元可以使學生回味成長的快樂與艱辛,體驗成長的經歷,更加熱愛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時光、健康成長。課文敘述了一位小姑娘從“不願意長大”到覺得“長大的感覺也不錯的”成長經歷。閱讀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學習小姑娘,養成獨立自理的好習慣。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共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課文的1~8自然段,主要通過小姑娘和媽媽的對話,表現出當時的小姑娘很不理解媽媽,她埋怨媽媽“爲什麼不帶我去動物園”“爲什麼工作離不開身”,最後她不高興了,說“我不願意長大”,緊扣課題。

在這部分中人物的對話直接反映出小姑娘的內心世界,許多學生也一定與小姑娘有同感,透過兩個“爲什麼”,能讀出小姑娘其實是喜歡媽媽的,內心渴望着總能跟媽媽在一起。因而,後來她又“心疼媽媽”,對媽媽說“不上動物園,不要照顧我,我的事情我自己做”。課文的第二部分是9~12自然段,這部分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段落。四個自然段主要分三層寫出了小姑娘逐漸長大的過程。首先,因爲心疼媽媽,小姑娘就先學着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洗臉、疊被、吃早飯、梳小辮子”,不再讓媽媽爲自己操心,當她梳小辮夠不着後邊時,第一次產生了想長大的願望“要是我能長大一點就好了”;接着,媽媽病了,小姑娘很心疼媽媽,就說“放心吧,我會讓大家過得很好。”她“買菜、洗碗、做粥、洗衣服、曬衣服”,開始學着關心、照顧媽媽,當她因爲個子小,夠不着水池時,又一次產生了長大的願望“要是我能再長大一點就好了”;再後來,媽媽大病初癒,身體虛弱,小姑娘就更心疼媽媽了,她讓媽媽好好休養、還替媽媽做了許多家務事,甚至幫媽媽完成工作。

此時,看到自己高大起來,小姑娘坦然接受了,甚至產生了更爲強烈的願望“爲了媽媽,還得再長大一些”。在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描寫了小姑娘的行動、語言,更突出了她心理活動的發展變化,表明她正長成一個懂事、善良的小姑娘。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最後1個自然段,小姑娘聽了人們的讚美,微笑着心裏想“長大的感覺也不錯”。自然結尾,簡潔明快。課文篇幅較長,記敘的事件較多,但故事的內容從學生生活中來,淺顯、樸實的兒童化語言很能貼近學生,適合在朗讀、探究中體驗、感悟,併產生共鳴。

二、學情分析:

學習到本單元,學生已完成了三年級上冊一多半的語文課程,在識字方面,具備了較強的認字和寫字能力。分析本課認字表,可在學生獨立識字之後,從中提出兩組字重點指導:“粥-----弱”觀察兩個字的異同點,藉助部首表義的特點識記、區別;“臥-----櫃”在書寫前着重比較易混的地方,加強對比、區分。藉此引導學生在今後的識字過程中,學會抓住重點、辨析難點。

閱讀方面,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並開始學習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於本課教材,着重訓練學生抓住小姑娘的語言及心理活動描寫深入閱讀,並繼續學習抓住其中的重點詞語,聯繫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感悟,體驗小姑娘內心發展的歷程。現在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無法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即父母工作忙,有時顧不上自己,甚至有的人會有抱怨情緒,通過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爸爸媽媽是爲了全家的生活,自己也要體諒爸爸媽媽,不再讓他們操心,因此要養成獨立自理的好習慣。延伸文本,拓展遷移,創造美好情感。

三、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認識本課8個生字,正確、端正地學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小姑娘心理的變化。

3、瞭解小姑娘長大的過程,懂得真正的長大是能夠獨立自理,並學會理解、關心、幫助別人。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小姑娘的成長過程,難點是理解她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及原因。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長大的感覺嗎?

生:我感覺到能長得很高,會做很多事情等等。

師:(富有誘導性地問)你們願意長大嗎?爲什麼?(鼓勵學生做不同回答)

生:不願意,因爲長大了會有很多煩惱。

生:不,我願意。因爲長大了有事可以自己說了算,還能管着別人。

生:因爲長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還可能幫大人做事情。

(學生爭論熱烈,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爲上課做了良好的鋪墊。)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麼現在你們可以先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再爭論,答案就在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裏。那麼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課文中的這位不願長大的小姑娘是怎樣長大的。

板書課題《不願長大的小姑娘》 (學生齊讀課題)

(教師課前談話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進了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繫,又爲本課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你們想了解課文中的這位小姑娘嗎?(想)那你們願意跟她交朋友嗎?(願意)請大家自讀課文。

要求:1.自學課文,畫出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小姑娘的成長經歷。

(學生立即行動起來,可以同位互讀,也可以小組內讀。讓識字這一訓練點不脫離課文語境,給學生充分的學習和探究的時間,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很認真的畫出了生字詞,並且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了,現在老師就得考考大家了。(實物投影出示生字詞)

聰明 衣櫃 照顧 休養 收拾 虛弱 自言自語

(請同學們先小聲朗讀一邊,然後齊讀一遍,再指名學生朗讀,教師及時糾正)

師:同學們真會學習,這麼快就把課文中的生字詞都學會了。好,咱們都來爲自己鼓勵一次。(同學們都高興的鼓起掌來)

剛纔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我發現同學們比以前更加會學習了,現在哪個小組願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各小組的組長紛紛舉手,指一個小組來展示。)

(全班交流)

師:誰來評價一下,他們讀得怎樣?

生:他們讀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

生:他們讀得聲音很美,也很洪亮。

(力求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獲得創新成功的樂趣,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師:沒想到,你們這麼快就把課文讀熟了,你們真能幹,如果你們在讀書時能發現不懂得問題,並且能自己解決,你就會受到老師、父母、同學的誇獎,你們說是嗎?

生:(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

(老師用鼓勵的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成功的體驗)

(三) 朗讀感悟

師:同學們,你們願意繼續和小姑娘交朋友嗎?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生:(學生繪聲繪色的讀,讀後爭先恐後地舉手,師指一名學生回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姑娘不願長大,但她心疼媽媽,決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師:那麼小姑娘爲什麼不願意長大?

生:因爲長大後就會有很多煩惱。

生:因爲長大後就不能像現在一樣玩兒了。

師:那麼,你們都想想自己有沒有不願長大的想法,有沒有因爲父母太忙顧不上自己而抱怨,決定怎麼辦。

生:有,我看到父母外出打工,都很辛苦。我決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師:說得真好,這纔是個好孩子,你真棒!請大家都會向你學習的。

(讓學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談感受,具有真情實感,感染力強,再加上老師的鼓勵,學生更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9——12自然段。

要求:說說小姑娘在成長過程中,她都做了些什麼?請劃出相應的重點詞句。請各小組讀後討論交流。

(各小組活動的很熱烈,師巡視。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以自身行爲引導學生樂於幫助別人,學會合作,使合作真正落到實處)

師:剛纔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討論得很熱烈。那麼,誰能夠很勇敢地向同學們展示一下:

(全班交流)

生:她每天早晨自己洗臉、疊被、吃早飯 ?她買菜、洗碗、做粥?她擦玻璃、刷廚房、收拾衣櫃?她還幫媽媽送奶呢!

生:她是個善良、能幹、漂亮的小姑娘。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她是個怎樣的小姑娘,你們從她身上學到了什麼?

生:她是個善良能幹漂亮的小姑娘。我從她身上學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還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從中學到了生活中要自立,學會幫助他人,關心他人。

師:請同學們結合小姑娘的成長經歷,談談自己如何看待長大的。

生:通過學習這課,我懂得了長大的意義,我覺得長大了也不錯,因爲能幫大人做事,還能使自己健康的成長。

(學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談感受,富有真情實感,感召力強,再加之老師的鼓勵,學生更能夠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樂趣。)

(四) 課外延伸,思維拓展

師:同學們,剛纔你們說得都很棒。老師很受感動,老師覺得你們彷彿也長大了,那你們在家裏都會做些什麼呢?

生:我會掃地、擦桌子、收拾房間?我會擇菜、洗菜 ? 我會幫媽媽買東西?媽媽病了,我會照顧媽媽……

師:你們都會做這麼多事情,那你們都有些什麼想法呢?

生:我覺得自己長大了,會關心、幫助別人了?我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實踐談感受,從而增強了學生愛生活、愛勞動的意識。)

師:好,原來同學們都是些愛勞動的好孩子啊!老師也希望你們能像小姑娘一樣善良能幹,同學們能做到嗎?

生:(異口同聲說)能,一定能!

師: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那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五)課後作業

1.請同學們一起交流你們課前蒐集的關於成長的故事。

2.閱讀羅大里的《洋蔥頭歷險記》、《假話國曆險記》。

(六)板書設計

第2課 不願長大的小姑娘

“我不願長大”

每天早上自己洗臉、疊被、吃早飯

買菜、洗碗、做粥

擦玻璃、刷廚房、收拾衣櫃、幫助媽媽送奶

長成一個人人讚美的高個子漂亮姑娘

“長大的感覺也不錯”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學習目標,是多維的,是立體的,不僅有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還有過程與方法的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所以,在設計這課時,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深的句子,受到情感的薰陶與感染。三維目標實現的最終途徑還是讀,各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感情讀,邊讀邊想象等,並把自己讀的感受與同學交流、討論,遵循課標的這些精神、理念,本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入情入景地讀,動心動情地讀。

二、說教材1、

教材分析:《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別人成長的故事,讓學生在閱讀時受到啓發,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爲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爲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志向,引發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繫在一起;二是引導學生學習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爲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4)實施綜合性學習,瞭解名人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長故事。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本課採用的是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定爲教學重點。把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定爲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討論法和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從而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四、說教學設計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爲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

從內容上看,課文涉及很多方面,諸如:瀋陽的繁華、熱鬧;街道上燈紅酒綠;伯父的擔心與提醒;周恩來的不解與困惑;中國婦女的悲慘遭遇;周恩來的思考;課堂上大家關於爲什麼而讀書的討論和周恩來令魏校長爲一振的胸懷和報負。如果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逐個串講,不僅耽誤時間,聽起來也是索然無味。經過一番琢磨,我發現在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場景與事件背後卻有着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使少年周恩來立下宏偉志向。教學只要能緊緊抓住“中華不振”深入解讀,必然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讓每一個文字都因爲“中華不振”而立在學生眼前,活在學生心中。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教師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瞭解周恩來嗎?不僅全中國的人愛戴他,全世界都瞭解他,在他逝世的時候聯合國爲他降半旗表達哀悼之情。(補充對周恩來讚揚的資料)周恩來12歲時說的一句話令人喝彩。(板書: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爲什麼他的回答能受到當時校長的喝彩呢?學習第三部分體會在修身課上週恩來讀書目的的與衆不同,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爲周恩來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所折服。然後質疑:周恩來爲什麼會立下這樣的抱負呢?引起學生思考,學生探究之心馬上被調動起來。

第二、整體感知,初步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拋出問題“有一個詞語能概括出周恩來爲什麼讀書”,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自瀆課文一二部分,學生很快就能找出“中華不振”。然後分別體會這兩處句子的內在聯繫。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發現第一次是伯父提到“中華不振”,而第二次是他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然後教師追問:“究竟是什麼事情讓周恩來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激發學生繼續探究。

第三、細讀品味,落實思維、語言、情感、價值觀等教學目標

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交流、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從而體會周恩來思想變化的過程,再補充租界的課外資料,激發學生作爲中國人深藏於心的愛國情感。

1、讀中思。在中學段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本段內容是課文重點內容,是周恩來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的直接原因,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然後總結,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讀中品,讀中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三次談體會,三次談疑問,讓學生體會那位婦女的可憐及中華不振,從巡警的“不懲處洋人卻訓斥中國婦女”的做法中體會中國巡警的可悲及中華不振,從圍觀者的“拳頭和只能勸勸那個婦女”的表現中體會中華不振。然後更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品味語言

語文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5課《鳥語》。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是培養學生感情朗讀、錘鍊語感,提高語言修養的佳篇。

由於學生對鳥兒的種類及叫聲並不精通,與文中“我”所生活的環境有着一定的距離,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內在含義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依據四年級教材的特點及新課程理念,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以學定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評價能力。

3、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並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感情。

“如何讓學生了解文中幾種鳥語的特點及給我帶來的樂趣”作爲理解本文的重點,“學會想象,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對鳥的愛”是本文的難點。

  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打算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來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我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質疑,以幾個關鍵的問題做爲學生自讀的主線,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呆愣愣、無拘無束、疏忽、怠慢”;通過查詞典來理解“矯健、通曉、犒賞”;結合生活體驗來理解“催促、應驗、預報”等詞語。而讀的時候,着重引導學生通過指名讀、評讀等多種方式,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即從小愛鳥——與鳥交談——傾聽鳥語——猜想內涵——悟出道理——結下人鳥深情,併爲學生布置了這樣作業,找到文中最能體現“我”愛鳥的句子,抄寫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爲下文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通過三大步九小步教學來完成

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激情導入

在簡要的複習之後,我引導學生聽“百鳥爭鳴”的錄音,聽到它們悅耳的鳴叫聲,這時學生的全部注意力被緊緊地吸引住了,他們邊聽邊議論,都在猜測鳥兒們在說些什麼?這時,我適時引出公冶長的故事,激發了學生對鳥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爲深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民主導學

1、抓住作者情感點,走進文本。

當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萌生了想成爲一個通曉鳥語的專家的願望時。我引導學生到文中去尋找小作者在聽了故事後的想法,請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想法的一句話,與同桌討論。在學生交流時,我相機出示: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繼而思考,作者爲什麼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人呢?引導學生藉助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從小”“愛鳥”“愛看”“愛聽”等詞,及第三自然段中“談談心、聊聊天、經常、試探、交談”等,來體會作者對鳥的喜愛對鳥語的極大興趣,並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作者的情感。

2、以“趣”爲着眼點,自主閱讀

課文的四——七自然段分別向我們再現了作者與幾種鳥兒間交談的畫面,我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畫面,動筆圈一圈、畫一畫,找出重點詞語,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議一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裏以“我與布穀鳥的交談”爲例,談談我的教法:學生在交流這一部分時,我將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評讀等方式,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體會作者與布穀鳥那無拘無束的對話,而後引讀第五自然段,抓住“一想起布穀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懈怠!”一句話進行說話訓練:聲聲催促彷彿在說——,讓學生去切身體會鳥語帶給作者的無限的遐想空間。

“我與喜鵲之間的交談”一部分,我放手讓學生根據前一部分的方法自學,在“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一句中適時引發學生想象這喜事都是指哪些事。並抓住雖然……但是……這一關聯句來體會作者對鳥兒的喜愛。

3、品味“鳥語”,學做“知音”。

在作者與鳥兒交談的畫面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對鳥語產生興趣,讓學生聽一聽鳥兒清脆的叫聲,做出豐富的猜想,編織出有趣的故事,與同學交流。這時學生把自己的閱讀、理解、觀察、思考、想象、感受等和語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後,我引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鼓勵學生完成這樣的小練筆:從------------- 的那裏,我認識到----------;從------------- 的那裏,我懂得了-------------;從-------------- 的 那裏,我學到了-----------------。 旨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學習語言,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總結談話,拓展延伸

在總結課文時,我將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並聲情並茂地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繼而引導學生當堂設計愛鳥的公益用語。使學生把愛鳥之情轉化爲護鳥的實際行動。

在課後我將爲學生布置兩個自主選擇的作業:

1、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歡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2、寫一封愛鳥護鳥的倡議書,或者招貼畫,來呼籲大家一起保護鳥。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識字5》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韻文。本課將與大海有關的詞語串起來組成韻語(第一、二、四行最後一個字押韻),讓學生誦讀。第一行三個詞表現海灘上的情景,第二行表現海上的景色,第三行體現了海產的豐富,第四行表現了傍晚海港景色。一共12個詞,恰如一篇描繪大海景色的詩歌,意境優美,讀來琅琅上口。本課訓練的重點是識字、寫字。

今天,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重點學習了第一、第二行,讓學生感受到了海灘的美麗、孩子們在海邊玩耍的樂趣和海面上的景色。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時,通過音樂、圖畫、語言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展開想象,把圖上所描繪事物同課文中的詞語聯繫起來。

2、朗讀體會法: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詞語描繪的情景和蘊涵的意思,培養學生的語感。

3、遊戲鞏固法:通過遊戲“歡樂大轉盤”中的轉一轉、讀一讀,“找朋友”中的貼一貼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4、動手操作法:讓學生在動腦想一想,動手拼一拼中,再次與生字接觸,強化對生字的記憶。

  三、說學法:

讓學生運用在讀中學,在玩中學的方法掌握、理解詞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四、說教學思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爲學生沉重的負擔。”的確,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在學生的認識活動中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新課標對識字、寫字教學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想,學生也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纔會產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本課的教學中,我時時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處處催化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學得不亦樂乎。

1、一開始,我創設了去海邊遊玩的情景,通過音樂《趕海的小姑娘》、海邊美麗的圖畫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的情景中,即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帶動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產生了探究的慾望。

2、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在情感朗讀中,教師適時的指導和激勵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對詞語的理解進一步得到了昇華。

3、一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持久,遊戲正好“投其所好”,刺激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歡樂大轉盤”、“找朋友”等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他們個個能精神飽滿,愉快主動地鞏固知識。

4、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頭戲,我通過遊戲“捉迷藏”引出生字,讓學生在動手拼一拼、在與漢字朋友打招呼、給漢字找朋友的活動中,讓學生與生字多次見面,加深印象。通過“熱身運動”——複習筆畫、學習新筆畫爲寫字作鋪墊。指導書寫時,通過電腦老師教筆順,教師的範寫,學生的描紅、臨寫,師生的共同評議,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把握漢字的筆畫,間架結構,以及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寫好。

說起來在石梅小學我只能算是小字輩,以上只是我個人對本課的粗淺認識,不足之出,請大家多提寶貴建議和意見。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研究課標及考綱

明確考綱對仿句題型的要求:

1、考查學生對語法、修辭等知識的綜合運用,要求學生能根據不同的語境和要求,寫出與例句內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義上有密切關聯的句子。

2、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3、考查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包括道德素質、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爲此,要真正做到“形神兼似”,解答好仿句題,就有必要先弄清需要注意的要素,找到突破口,理清解題步驟和方法。我教學的思路是:錯例展示,辨析找錯因,給出自己認爲正確的答案,在互相比對的評價中,瞭解仿句習題首先要注意的幾方面要素;兼顧學生實際情況,降低一定的難度,安排一組練習,自主探究解此類型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學生合作探究找尋方法的能力培養。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全面瞭解仿句,並能做到“形神兼似”。

2、提高學生仿句的能力。

(這2點爲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如此設定,一方面根據中考考點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從學生長遠發展考慮的,仿句過程中可以觸動學生追求美感的心絃,將會爲日後工作和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爲其成才提供可能。)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評價甄別的意識。

4、培養學生對語言美的追求,點燃創新的火花,增加作文習作的素材。

(這2點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一方面從提高學習興趣出發,另一方面從提高作文習作水平出發進行設定,均是根據我校學生其階段性的心理特點而來。)

(2)教學重點

1.以仿句錯例爲切入點,掌握仿句習作的方法。

2.培養學生善於積累作文素材的習慣。

三、教學設想:

(1)根據學生基礎較差的特點,採取錯例辨析切入法。

(2)根據仿句訓練題型廣,容量大的特點,注重精練、精評。

(3)在訓練中,突出學生合作、探究、評價能力的作用。

四、教法

錯例辨析切入法

考慮到我校學生多次分流,所剩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的現狀,在字詞句上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的情況。將學生以往的錯例,先行展示出來,以調動學生甄別的積極性。通過必要的啓發之後,讓學生明確應該注意什麼。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如何避免此種錯誤的產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正確的解題途徑。這就完成了“由易向難”教學的轉化。此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勢必帶來學生探究的熱情。這樣自然就建立起了自主學習的氛圍。

五、學法

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辨析——合作探究——歸納總結——練習鞏固”。即展示錯例,學生思考,自主辨析;小組合作,給出最佳答案,探究解題方法;整理解題思路,總結共性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應善於引導,啓發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六、過程

(一)導入語

同學們,你喜歡《讀者》和《青年文摘》中那些美文嗎?那你想不想也寫出那樣備受讀者青睞的文章呢?(生答)荀子曾說過:“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要說文章就是江河的話,那細流便是語言、便是句子。好的句子組成好的文章。那麼,怎樣寫出好的句子呢?萬事從模仿開端。仿句由此產生,併成爲中考命題者青睞的題型。那根據大家的經驗,仿句應該仿什麼呢?你掌握的如何呢?爲了解決大家共同的困惑,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如何仿句。(設計目的:在授課前,進行必要的學情調查,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現狀,靈活掌握教學的側重點。)

(二)錯例辨析,找到錯因:

(1)例: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這儲蓄,是患難中的傾情相助,__________ ______,是錯誤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錯例: 是疆場上的奮勇殺敵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語段或仿句主旨相符)

(2)假如生命是鷹,不要畏懼困難,要張開翅膀在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

錯例:假如生命是草,不要頑強拼搏,要低下頭顱在狂風暴雨中自慚形穢。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語段色調相同)

(3)下列兩個句子都寫到“虛僞”。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簡意賅;後一句連續類比,形象生動。請在“友誼”、“勇敢”、“信任”中任選一個詞,仿寫兩句話。

例:虛僞和欺詐產生罪惡。

蚜蟲吃青草,鏽吃鐵,虛僞吃靈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例: ①勇敢和智慧產生英雄。②雞吃蟲,貓吃老鼠,勇敢和智慧吃罪惡。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例句句式相同)

(4)仿照下面兩個比喻句式,以“時間”爲開頭,寫兩個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們開啓心靈的智慧之窗。

時間:(不超過6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例: 時間老人告訴我們要珍惜光陰。 三月如同春雨,它能給人們帶來溫暖。時間如同一顆塵土,它能帶領我們漫遊天際。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例句修辭方法一致)

(三)小結:

在學生對錯例的分析中,讓學生注意仿句題型中四個統一:主旨要統一;色調要統一;句式要統一;修辭要統一。

(設計目的:讓學生利用形象思維、求異思維,找尋到錯誤的原因。難度適中,在學生能夠接受的範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相應的增強。在教師必要的引導下,做系統的總結,加深印象,爲下面的環節做了鋪墊。)

(四)小組合作完成習題後,展示各組給出的最佳答案,並進行評價篩選(幻燈演示、實物投影)

(1)仿造例句再寫出三個你對“語文”的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讓人回味無窮。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2)仿例造句:

例句:我若是彩虹,就用我的絢麗點綴晴空。

造句: 。

(3)模仿例句再寫一個句子。

例句:相互就是:痛苦時一起傾訴,相互就是:快樂時一起投入。

相互就是: 。

(4)仿寫句子,句式與前面的例句相同或相似。

例句:歷史不是一張白紙,你想塗成什麼顏色就可以塗成什麼顏色。

歷史不是 。

(5)仿造下面例句寫一句話,要與例句格式相似,並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嶺中的巨鬆 ,而是遼闊平原上的一棵小草——爲壯麗的河山添上一筆綠意。

造句: 。

(設計目的:這五道練習題,由不同仿句類型組成,意在經過這組比較簡單的練習之後,建立學生的自信,並從中找到正確解題的路徑,爲解較複雜題型做好準備。)

(五)總結:

學生討論,回憶解題思路,由教師彙總明晰解題的步驟:審清題意(含四個統一)、“一定二仿三連”、檢查驗證。(見附板書)

(設計目的:讓學生合作完成探究,解放老師單向講授的束縛。學生交流自己解題方法時,也能夠鍛鍊分析的能力,口語表達的能力,概括梳理的能力等。)

(六)、佈置作業:

《中考123》試題——仿句專項訓練

(設計目的:專項訓練,鞏固運用方法的能力。)

(八)結束語:

今天,我們共鑄了一把斬去仿句疑難的寶劍,相信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會把它磨得越來越鋒利,最終“不戰則已,戰必勝矣”!

(九)附板書:

(出示幻燈片)

一、準確審題

審主旨內容 (注意隱含義,保持與原句一致)

審感情基調 (如哀傷、喜悅、沉重、明快等)

審句式結構 (分句關係,關聯詞對應,標點)

審修辭格式 (比喻、比擬、排比、對偶等)

二、解題方法 “一定二仿三連 ”

第一步:確定對象(如仿句的主語、喻體等)

第二步:遣詞仿寫(注意形容詞的潤色)

第三步:連貫語句(注意詞語搭配和語法關係)

三、檢查驗證

七、小結

這節仿句方法的總結課,通過錯例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多媒體的輔助,我相信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訓練,學生也能較輕鬆地從簡單的例題中探究出解題的方法。通過調查和備課,我感受到要上好專題類的複習課,首先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難易程度,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確定是否先上一堂總結方法的課,“授之以漁”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這很重要。當然鞏固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僅是一個後生晚輩的班門弄斧,希望在座的前輩同仁給予批評和指正。

語文說課稿 篇6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棱錐”這節教材是《立體幾何》的第2.2節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和平面的基礎知識,掌握若干基本圖形以及棱柱的概念和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多面體的又一常見幾何體。它既是線面關係的具體化,又爲以後進一步學習棱臺的概念和性質奠定了基礎。 因此掌握好棱錐的概念和性質尤其是正棱錐的概念和性質意義非常重要,同時,這節課也是進一步培養高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

  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棱錐、正棱錐的概念和性質以及運用正棱錐的性質解決有關計算和證明問題。通過觀察具體幾何體模型引出棱錐的概念;通過棱柱與棱錐類比引入正棱錐的概念;通過對具體問題的研究,逐步探索和發現正棱錐的性質,從而找到解決正棱錐問題的一般數學思想方法,這樣做,學生會感到自然,好接受。對教材的內容則有所增減,處理方式也有適當改變。

  教學目的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節教材的特點和高一學生對空間圖形的認知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爲:

通過棱錐,正棱錐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及數學表達能力;

領會應用正棱錐的性質解題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通過對正棱錐中相關元素的相互轉化的研究,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空間問題向平面轉化的能力;

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數學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對於高一學生來說,空間觀念正逐步形成。而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往往是正棱錐,它的性質用處較多。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探索,自然而然地引出正棱錐的最重要性質及其實質;而如何將空間問題轉化爲平面問題來解決?本節課則通過抓住正棱錐中的基本圖形這一難點實現突破,教學的關鍵是正確認識正棱錐的線線,線面垂直關係。

  教法分析

類比聯想、研究探討、直觀想象、啓發誘導、建立模型、學會應用、發展潛能、形成能力、提高素質。

由於本節課安排在立體幾何學習的中期,正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和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機,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通過電教手段,把某些概念,性質或知識關鍵點製成了投影片,既節省時間,又增加其直觀性和趣味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並沒有採取把正棱錐性質同時全部講授給學生的做法,而是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與處理,將正棱錐最重要的性質這一知識點發現的全過程逐步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體會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根據立體幾何教學的特點,這節課主要是教給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嚴格證,多訓練,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這樣做,增加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參與意識,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體。也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學生“學”有新“思”,“思”有所“得”,“練”有所“獲”。學生纔會逐步感到數學美,會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只有這樣做,才能適應素質教育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教學流程

  課題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棱柱的有關知識,當棱柱的上底面縮爲一點時,想一想,其底面,側棱有何變化?

(可將金字塔,帳篷的圖片以及不同棱錐的模型依次出示給學生)

將現實生活的實例抽象成數學模型,獲得新的幾何體棱錐。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學內容(教材)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選自粵教版選修二,屬於課程標準中選修課程“詩歌與散文”模塊,課程標準對此模塊的目標要求主要有三點,即審美情操的培養,鑑賞評價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蘊的積澱。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但它不是教學的產物,作爲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科學處理。我在處理《滕王閣序》這這篇課文時本着以上三個指導思想,把這篇文章作如下處理:字句的閱讀理解放在預習課解決,對於課文思想主題及作者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解主要採取學生自我總結與老師點撥相結合,不佔用過多的時間。課堂主要教學內容是對語言的品味和鑑賞。

二、說教學目標(課標) 在對教材作整體的處理之後,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三點:進一步把握文言詞句的意思和使用特點;學習本文寫景技巧,體會語言美;培養學生感受自然熱愛自然的審美情操。課程標準在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培養方面特別強調:應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因此,我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主要從培養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這三個方面考慮。

三、說學情(學情分析) 在設定好課文的教學目標後,我對教材重難點的設置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一般來說,經過必修課的學習,學生應該獲得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並且也具備了初步的賞析語言的能力,但選修課對學生的要求與必修課有所不同,選修課中,學生個性化鑑賞評價應更多一些,當然個性化鑑賞不排除共性的理解,並且從認知的規律來說,共性的理解是個性化鑑賞的基礎,因此這一點一定要在教學中貫通,防止學生信口開河,胡言亂語。其次,學生經過必修課的學習,雖然獲得了初步的鑑賞能力,但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全面完整地表達自己審美鑑賞感受的能力,這固然跟學生的表達能力有關,但也與學生沒有把握表達技巧有很大的關係。基於以上理由,我設計的教學重點就是“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教學難點就是“如何把握表達技巧,完整表達審美鑑賞感受。”

四、說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環節我準備按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首先是導入新課,然後是鞏固預習效果,再就是誦讀討論,最後就是對鑑賞活動的總結。誦讀討論是課堂主要內容。誦讀的過程可以按照“老師範讀、學生品讀、自由誦讀”等形式展開,討論的過程就是鑑賞評價的過程,一定要結合鑑賞技巧來有序表達,一般來說,對語言的鑑賞主要抓住這幾個方面,其一對語言內容的理解,其二對語言表達技巧的把握,其三對語言情景的描繪及意境的體會,其四對語言表達效果的感悟與明確。當然對語言鑑賞表達能力的獲得不可能一蹴而就,本節課只是對學生學習方向的引導,並且讓學生有初步的收穫。綜上所述,我對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突出一個字“讀”,我對教學難點的突破主要是“授之以漁”。

五、說教學方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課程標準對選修課的設計與教學建議中,對“詩歌與散文”模塊是這樣說的“可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鑑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努力提高審美能力。教學中不要一味追求統一答案,也不必系統講授鑑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因此,在課堂上,我主要用閱讀與討論這兩種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爲了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手段上,我準備運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滕王閣歷史,欣賞名家朗誦。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 、 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秋天多麼美》是一首4/2拍的歌曲,曲調旋律優美,歌詞生動的展現了秋天豐收的美麗景象。歌曲一共分爲兩段,第一段描述的是棉桃花,第二段描述的是稻花。這兩種農作物對於身處城市中的孩子可能並不瞭解,但我會藉助圖片,讓孩子們對兩種農作物有一個形象上的觀察瞭解。歌曲中也針對這兩種農作物進行了特點的描繪,運用了許多“口語化”的詞彙,如 “咧呀咧開嘴”、“把呀把手揮”形象生動的表現了形態特點,“小呀小白牙”、“金呀金頭髮”表現了顏色特點。歌詞中也有不少的疊詞,如“張張”、“笑微微”、“串串”、“金穗穗”等,使得歌詞在記憶上較爲容易一些。兩段歌曲的副歌部分都使用了啦啦啦的襯詞,將歌曲情緒推向了高潮,表達了孩子們喜愛秋天,熱愛生活的喜悅心情和美好情感。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秋天多麼美》,感受歌曲歡快喜悅的情緒,啓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美好情感。

(2)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能夠用輕快跳躍地聲音演唱歌曲《秋天多麼美》,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改編,並啓發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的創新能力。

(3) 過程與方法:啓發學生通過說說、唱唱、看看、編編、演演來表現歌曲的情緒。

根據目標,我把教學重難點定位於:讓學生理解歌詞,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用正確的情感來演唱,並能夠根據歌曲節奏創編歌詞。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境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爲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秋收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其次我採用了整體教唱法。讓學生在多次聽唱的基礎上跟着教師完整的學唱歌曲,這樣一來學生能在連貫的歌詞、完整的曲調中激發起音樂感受,並能在學唱中提高音樂學習水平。但在重難點樂句中,我會以語言引導的方法來解決。

最後我還採用了情緒感染法。在範唱時,我首先會用動作、表情和聲音將生氣和高興的不同情緒表現出來作爲鋪墊,在學生整體學唱完成後,我會請學生自己用語言交流的方式說一說用怎樣的情緒來表達歌曲,然後在用歌唱的方式加以表現,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怎樣用表演去表達不同的情緒。

三、說學法

在本次教學中,我將以學生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體驗法:學生通過觀看圖片、聽賞歌曲,自己總結歌曲中棉桃、稻花的特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多種感官參與法: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看、說、聽、唱、想、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

四、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找秋天

1、師:同學們,一年四季中有一個季節它的顏色是金黃的,味道是香甜的,你知道是什麼季節嗎?(秋天)你還能用什麼詞來形容它?(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感受秋天)

2、師:老師這裏有幾幅圖片,請你找一找哪兩張代表了秋天,說一說它們的樣子。(學生通過觀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棉桃、稻穗,老師用白白的,金穗穗等詞來簡單小節)

(二)歌曲教學——唱秋天

1、聆聽歌曲,初步感知

師:在這熱鬧的秋天裏,棉桃和稻穗已經按捺不住了,它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要送給大家。(播放歌曲)

師:同學們聽完歌曲,有什麼想對棉桃和稻穗說的?

(學生通過自由發言表達對歌曲的情感認知。)

?請學生爲歌曲取名字,師出示課題

2、整體學唱歌曲

再次聽賞,請學生用自己的肢體方式來理解歌詞

師:我們再來聽一次這首《秋天多麼美》,不過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你們能跟隨歌聲自由的表演好嗎?

?用la整體模唱,熟悉旋律

師:同學們表演的真棒!現在我們來和棉桃姐姐比比賽,聽聽誰用la的方式把這首歌唱的更好聽。

讀歌詞,熟悉節奏

④學生輕聲跟琴演唱第一段,師糾正出錯樂句

⑤學生說一說應該用怎樣的情緒來演唱,並表現

⑥自主學唱第二段,想一想假如你是稻穗,你會用怎樣的情緒來演唱歌曲?

⑦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⑧再次帶入動作來演唱歌曲

(三)課後拓展——畫秋天

師:我們用了這麼動聽的歌聲來讚美了秋天,你還能用美麗的圖畫把它留在我們的教室裏嗎?(邊聽賞歌曲,邊讓學生畫秋天,從聽唱的角度轉化的視圖的角度,讓學生多方位的感受秋天的美好)

(四)課後小結——說秋天

學生展示完圖畫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自己心中的秋天,教師最後加以總結。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蘇教版語文第一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二篇閱讀課文。本文通過寫小童對一種自然現象的觀察和讚美,表現了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的願望。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閱讀第六條指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本課以故事的形式,通過小童的觀察和讚美,向學生生動形象地介紹和描寫了“冰花”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基本特徵。文章語言淺顯易懂,形象生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認識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徵。

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通過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培養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冰花”的優美姿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的願望。

3、教學重、難點:(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冰花的美。

“他、她、它”的區別與應用。

4、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1、質疑問難,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冰花”還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課前對課題進行質疑,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吸引學生去仔細研讀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

2、觀察感受,自主探究。

課標中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因此在理解“寬大”、“柔嫩”、“豐滿”等描寫冰花的詞語時,教師可以教給學生觀察想像、動手實踐、對比感受等方法,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培養其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的學習方法。

3、朗讀積累,說話遷移。

課標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上,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記憶,進行積累,然後再啓發發揮想像力,照着書上的樣子說一說“冰花還像什麼?”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語言模仿能力各表達能力,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三、說教學程序

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1、教具準備:CAI課件,兩種樹葉,兩朵花,一把小草。

2、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設計分爲五個步驟:

一、 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二、 品讀課文,感受體味。

三、 感情朗讀,背誦積累。

四、 學寫生字,尋找規律。

五、 課外拓展,興趣延伸。

我重點闡述一下對本課時教學重、難點突破的教學設計:

二、 品讀課文,感受體味。(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