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科利亞的木匣》的說課稿範文大綱

《科利亞的木匣》的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利亞的木匣》的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利亞的木匣》的說課稿範文

  《科利亞的木匣》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科里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五冊第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講述的是科里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告訴了我們隨着時間的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麼事,要隨着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這篇課文敘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着“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啓發”來講的。科里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樣思考的,科里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啓發是教材的重點。科里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的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理清句羣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二、說課時安排

本課課文篇幅較長,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及針對本課敘述順序清楚的特點將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分爲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字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埋木匣”的內容。第二課時理解“挖木匣”及從中“得到啓發”的課文內容。

  三、說目標

下面僅就理解理解“挖木匣”及從中“得到啓示”這一課時進行說課。根據本課的重點、難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學生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習慣。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爲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倡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點撥,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五、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採用“說、讀、畫、議”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口、動手,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

  六、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出示幻燈片,使學生能很快進入學習的氛圍,很願意和老師一起學習。讓學生明白今天學得文章與變化有關係,自然引入新課的學習。且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第二段

1、在挖木匣時,媽媽和科利亞各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2、重點分析、理解、朗讀科利亞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此環節教學通過重點理解詞句、指導朗讀。

(意圖: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同時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指導與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3、採用分角色的方法學習9、10自然段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第11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是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分析出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邊讀邊找出科里亞想出的挖不到木匣原因的句子,讀後指名說出句子,然後通過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意圖:在學生讀的基礎上,通過課件演示的方法使學生明白科里亞第一次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這樣比較直觀,學生容易理解。)

5、學習12自然段,讓學生理解“果然”的意思。

6、體會科利亞是什麼樣的孩子?

(三)通過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科利亞從這件事中明白的一個道理。

(四)拓展延伸: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

(意圖:將語文學習還原於生活,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體會、去思考,體現“生活第一”的思想理念。)

(五)作業

學習的時候,我們在長大,玩耍的時候,我們在長大,甚至睡覺的時候,我們在長大。生活中,往往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突然發現自己長大了,現在請你以《變》爲題目把這件事寫寫吧。

(意圖: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同時使學生明白自己起變化了。)

(六)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步子小

挖步子大

受到啓發一切都在變化

(意圖:這樣設計板書簡明扼要,條理分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擺在學生眼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科利亞的木匣》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科利亞的木匣》是六年制小語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敘述在德國法西斯快要打來時,科利亞學着媽媽的樣子,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後,科利亞回到家裏,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子,經過思考,科利亞在離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子。課文通過敘述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說明隨着時間的變化,周圍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要隨着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這篇課文敘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着“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的啓示”來講的,可以把課文分成三段。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麼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啓發是教材重點。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羣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後一個自然段。

2、朗讀課文,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用比較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麼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麼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麼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後,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媽媽是怎麼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裏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爲什麼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裏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爲什麼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麼回答小夥伴的猜測?

思考:科利亞是什麼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麼思考的?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後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麼?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後,科利亞爲什麼那麼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爲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爲重要。)

(2)爲什麼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爲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後來改爲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着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着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後內客的內在聯繫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麼?”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裏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着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後內容聯繫起來讀,並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四)佈置作業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後,你明白了什麼?

附:板書設計

15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步子小十步

(四年後)挖九歲步子大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