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優】《皮囊》讀後感

【優】《皮囊》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皮囊》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皮囊》讀後感

《皮囊》讀後感1

第二遍看到五十幾頁,書裏的父親讓他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影子,一直強撐着眼淚讀到現在。似乎不太適合剛經歷父子離別之人閱讀,因爲作者把每個場景都寫得很真實,人趨利避害的本能告訴他不要在此刻去觸碰皮囊這本書。只能說是一本好書,值得以後細品,會讓你對自己父母那杯的愛情有新的認識,對生死有新的感觸。

他說這本書裏的每個字裏行間都會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故事的`主角似乎與他過於貼切,這是一本他不想觸碰的書,至少現在還不行。半年前,父親因爲頭痛到院就診,查出晚期肺癌,且擴散到頭部,肺部,治癒率幾乎爲零,不到兩週,父親就這樣離開,對於他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根本沒辦法接受。

躺在病牀已經五天左右的父親意識開始不清醒,母親,哥哥,和他一直輪番照顧父親,知曉結局的母親一直陪伴在父親牀頭,從未離開。

印象深刻的是父親的手,右手一直在敲,左手在腰間摸什麼東西,聽母親解釋說是工地上捶木板的動作,還得摸釘子,口裏還唸叨着上班,母親含淚握住父親的手,說“哈子(傻子),今天不上班,今天外面在下雨,休息一下,幹一輩子的活了”,話都說不清楚幾乎用盡全身力氣的父親吼出“不上班哪來在的錢給女兒生活費”說着又開始摸口袋裏的錢包,要去銀行給還在上大學的女兒打錢,其實女兒那年剛好畢業,分配了很好的一份工作。

父親是幹工地的,一輩子過得皮糙肉厚,自己生病也沒當回事兒,計劃着是趕回來看自己半個月前查出胰腺癌的母親,結果還未見到母親一面,就直接在醫院躺下來,沒法動彈的奶奶一直嘔血,也沒辦法走路。父親在樓下病房,奶奶在樓上的病房,父親離世三天,奶奶也走了,只願在天堂母子相聚,父親可以解釋爲啥沒在臨終前看上母親一面……

《皮囊》讀後感2

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兩篇通過幾位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城市與小鎮之間的差異以及從小鎮跨越到城市後的心理變化。

小地方長大的人總是對大城市的生活自帶一層濾鏡,彷彿只要到了大城市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所有的煩惱會自動遠離。

兩個阿小一個留在小鎮,一個去了香港。兒時總是以爲去香港的阿小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直到工作後有次去香港出差,約見了許久不見的香港阿小。他已經成爲紮根於城市角落的工蟻,負責供養這座摩天都市。

光鮮亮麗的城市外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輕的血液投身其中,有多少懷着夢想不甘平凡來到城市,又有多少拋頭顱、灑熱血後一身疲憊離開城市。媒體往往寫下大篇的心靈雞湯鼓勵年輕人努力奮鬥,大量類似於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的勵志句子通過高音喇叭循環播放。

我不清楚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稱得上“努力”這個詞,文展心理成熟較早,從小就開始給自己制定一系列任務計劃,以便自己能夠留在城市之中。可他還是沒能抵擋住城市中心涌出的洪流,被潮水衝到了城市的邊緣地帶。

文展最終還是回到了小鎮,即使心有不甘也被迫離開向往那麼久,也爲之努力那麼久的地方。從作者的視角看去,文展是一個有着堅定信念並付諸實踐的人,即使是這樣的一個人也稱不上“努力”嗎?。

回過頭看小鎮阿小,每天過着平凡的小鎮生活,妻子、兒女陪伴在身邊,並不比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差。

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我只是覺得城市不是完全凌駕於小鎮之上的,小鎮生活也有它的美好。

希望我們是尊重自己的感受,考慮清楚後去做每件事,而不是在周圍高音喇叭的影響下稀裏糊塗的生活。

《皮囊》讀後感3

是一本讓人很有同感的書,每一個故事似乎都能在自己身邊找到原型,每一個故事說的好像也是我們自己的生活。

從小到大身邊出現過很多朋友,我想在那一刻我們都在履行互相陪伴的使命,當完成之後就把對方交給下一個人,就這樣我們在人生軌道上不停的和陌生人相遇、熟悉然後離開。對生活每一刻的認知、每一刻的態度,每一刻的感受都取決於自己,所以要接受生活是自己的這件小事…就像兩個啊太、文展、厚朴和黑狗達,相同的皮囊下有着不同的靈魂,不同的靈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軌跡,生活會是什麼樣,最終還是需要自己抉擇。

“太多人的一生,被抹除得這麼迅速、乾淨。”很認同這句話啊…還沒來得及好好去陪他們,他們已經被抹除的.乾乾淨淨了,而我卻無能爲力。長大之後最討厭的是要接受一個個重要的人永遠離開,我可以想象黑狗達父親生病、離開時的無措和悲傷,我曾經也經歷過從早到晚呆在有濃濃消毒水味道的醫院裏面,經歷過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一想到他離開了我就泣不成聲哭成狗,經歷過不知多少次做夢夢到他然後哭醒…我一直都知道隨着時間我會習慣沒有他的陪伴,會習慣這輩子我叫他再也不會有人應了,會習慣我的悲傷越來越淡,我相信他只是去了另外一個空間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他不會真正消失,在這個空間裏面我對他的思念也永遠不會減少,終有一天我們還會再見面。

大多數人只是生命中的一道風景,可能下一秒轉身就不見。看着別人的喜怒哀樂,我沒辦法說能感同身受,能留下一個溫柔的背影對他們來說也許是一種慰藉吧。

記得以後再遇見不喜歡的人,也要善良的對待。

《皮囊》讀後感4

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

——馬塞爾·普魯斯特

講真,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這次有點趕着看完了這本書,有點後悔沒有細細品味。我還會看第二次,等三次…我相信下次看它我會帶着另外一種心境,去更好的理解這本書。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接受着時間的洗禮慢慢品出活着的意義

在作者努力工作想着贊錢帶父親去美國看病的同時卻忽略了陪伴,與交流,導致最後父親去世時讓自己留下了許多遺憾,與悔恨。

母親是個固執,堅強的人,很有性格,她對父親的那種愛是默默的.付出了很多,在某個點上來說很偉大呢。

相信我們周邊都會有香港阿小和孤僻阿小吧,不管是哪個阿小他們都挺無助的,個人感覺他們的內心是空虛的。佩服又驚訝作者能夠當機立斷的做到馬上遠離覺得對自己有不好影響的香港阿小,我覺得有點難,畢竟有交情。對孤僻阿小的阿諛奉承感到悲哀,沒活出自己。

天才文展,對一切都有着規劃,自傲,自負,或許我們都會崇拜那種有着對自己人生規劃的人吧,但是羨慕的同時我更喜歡未知,自己去探索下一步,說白了就是懶呀哈哈

關於厚朴我其實不太理解,我沒有這樣的經歷無法感同身受(我也想瘋狂一次)他在追尋他以爲的自由,到頭來卻只是束縛着自己,覺得現在做的那就是自由。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走不出來最後導致自殺。但是我覺得他一開始能大方的追求夢想值得敬佩,只是後來卻有點變了味。

希望我也能遇上個李大人能在我困惑,看不清楚的時候,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路燈先生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說的不好,望多多指教

《皮囊》讀後感5

終於讀完了《皮囊》,久久不能平靜,深有感觸,真的是一本好書好書好書,作者以最真實的情感,最平實的語言,寫了自己生活經歷,骨肉間的故事,像解剖人生一樣,剝開生活外殼,展露給你看生活的真實血性肉身一樣劇烈。祈求上天開一點門夾縫,祈求他媽媽放下那包老鼠藥,那些帶點血腥味的生活片段,讓人無法輕易放下和忘記,字裏行間的心靈深處的猛烈碰撞。

聽說作者寫這本書寫了很久很久,有人說書名《皮囊》不太符合內容,我卻覺得很適合,沒有動詞,沒有狀語,只是個名詞,只是個各人見解和個人感受的詞,正如賈寶玉形容自己“只是副臭皮囊”,又正如《金剛經》裏面的'“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皮囊,只是相,只是外在,正如書裏面一句話“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這讓我記起溫情而又殘酷的家鄉故事與現實糾纏的影子,誰又能徹底能理解生活的本質意義呢?當你覺得你正在受生活的折磨和困境時,抱怨着這一切,你不如看看這本書,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困境和苦難沒想像中那麼大,至少你活得比別人幸福。

豐滿的皮囊,過完人生纔會知道厚薄。吃苦是讓你知道你還在經歷這個世界的真實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經歷,我記得問過令令姐,令令姐說,這一切只是“業”顯現罷了,一切只是你腦海裏的大象。無論如何,願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青春價值。也願你活在當下,珍惜你所能擁有的人或物。扎西德勒!

耳邊聽着李健的音樂,旁邊是熱氣騰騰的米飯,看完的書,在這寒冷的夜,一切來得如此溫暖。

《皮囊》讀後感6

終於讀完了《皮囊》,久久不能平靜,深有感觸,真的是一本好書。作者從最真實的情感,最平實的語言,寫了自己生活經歷,骨肉間的故事,像解剖人生一樣,剝開生活外殼,展露給你看生活的真實血腥肉身一樣劇烈。祈求上天開一點門夾縫,祈求媽放下那包老鼠藥。那些帶點血腥味的生活片段,讓人無法輕易放下和忘記,字裏行間的心靈深處的猛烈碰撞。

聽說作者寫這本書寫了很久很久,有人說書名《皮囊》不太符合內容,我卻覺得很適合。沒有動詞,沒有狀語,只是個名詞,只是個個人見解和感受的詞,正如賈寶玉形容自己“只是副臭皮囊”。

這讓我記起溫情而殘酷的家鄉故事與現實糾纏的影子,誰又能徹底理解生活的本質意義呢?當你覺得你正在受生活的折磨和困境時,抱怨着這一切,你不如看看這本書,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困境和苦難沒想象中那麼大,至少你活得比別人幸福。

幸福的皮囊,過完人生纔會知道厚薄。吃苦是讓你知道你還在經歷這個世界的真實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這一切只是“業”顯現罷了,一切只是你腦海裏的。

世界很大,也很精彩;世界很小,也很渾濁。有時候我在想,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異,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呢?同一個環境,差不多的家庭,卻孕育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有點讓人唏噓,也讓人思考,生命的路冥冥之中是否已經有神明爲你安排好了呢,無論我們怎樣掙扎,最終也逃不出命運之神的掌控。一切也都是沒有答案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認真地對待生活,生命的每一步,走好每一步。

《皮囊》讀後感7

終於斷斷續續讀完了這本散文集的小說,作者是晉江人(大學好友有好幾個也是)又是新聞人,所以閱讀的時候會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書的前面幾個篇章還蠻耐看,收尾的幾篇就有些“潦草”,談談感受比較深的幾個。

開篇的《皮囊》講阿太對死亡的態度,但更像在講作者自己的觀點,還是蠻贊同的。世間沒有不朽的皮囊,終有一天皮囊會崩壞,而心在亮着,靈魂就不會徹底消亡。“生命原本輕盈,被太多欲望的污濁拖住。”

另外一篇寫父親的《重症病房的聖誕節》,細節的地方也直抵人心,大概是我也有相似的境遇。“從走廊的一頭走到另一頭,恐懼的路就像按照自己記憶走一條印象中很平坦的路,然後突然哪裏凹陷了,一踩空,心直直往下墜。”這段走過病房走廊的心理活動,讓我想起前幾年父母車禍住院時,每天下樓買飯也要走過的那條走廊,有的病房是圍坐家人的溫暖,有的則是孤獨患者的冷冷清清,有的人進來,有的人出去或者再也沒出去。

還有幾篇關於朋友關於理想的篇章,有些觀點耐人尋味,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的熱,而是務實、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

“人與人關係的建立,顯得那麼充滿偶然又似乎必然,我們的朋友參與我們的生活,改變了甚至塑造了我們的生活。”這句也很贊同,我在人生各個階段的重要抉擇前,幾乎都有朋友的參與,從讀書到志願,從工作到辭職,朋友改變也塑造了我現在的生活。

因爲讀到了已然存在於內心的東西,所以讀的時候纔會有流暢的代入感吧……

《皮囊》讀後感8

《皮囊》,在我看來,是一本很樸實的書。本書作者蔡崇達,通過冷靜、細膩的描寫,將自己所經歷過的一件件刻骨銘心的故事描述得撼人心靈。每一篇故事都給人以心靈的啓發……

《皮囊》是一本很有分量的書,它的兩個序者,一位是少年輟學獨闢蹊徑走出一條成才之路的文壇新秀韓寒,一位是影視歌三棲明星勞模劉德華。

一開始看《皮囊》,其實有些茫然,我幾乎看不懂這本書在寫什麼,不就是說家常、寫日記嘛。但是仔細看下來,發現整本書其實極具哲理。

本書一直是以"皮囊"兩個字爲中心展開的。首先,什麼是皮囊呢?按照阿太的說法,皮囊,就是包裹人們靈魂的東西,也就是指人們的肉體。阿太,從來都不珍惜自己的。或別人的肉體,總是隨意、大膽地使用,反正這只是包裹自己靈魂的皮囊,也可以說是自己生命的累贅罷了。總之,一句話"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是說要虐待自己的肉體,是不是應該多加磨鍊自己的肉體呢?本來,肉體對自己的生命來說就夠累贅了,那是不是應該讓自己的肉體更靈敏、更具有存在的價值呢?應該讓自己的肉體成爲自己生命的強大依靠,而不是累贅。讓自己的肉體吃點苦,體會世間種種磨難、困難,逐漸讓自己活的價值體現出來。

皮囊,也是分臭皮囊和香皮囊的。臭皮囊,是活得空虛的人,他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香皮囊,是活得有價值的人,他們或多或少都爲他人、爲社會做出了貢獻。司馬遷有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想必大部分人還是更傾向於香皮囊的。

讀完《皮囊》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努力做個香皮囊的。

《皮囊》讀後感9

《皮囊》很親,因爲作者跟我同齡,又講述的是我們這一代理想膨脹卻又深感現實骨感無處安身的青年人對命運的深切思考,所以書剛一上市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次作爲機關學習推薦書目,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這本書讀了好一段日子纔讀完,另一位同齡作家韓寒的推薦理由是“好的文字往往給人兩種閱讀感受,一口氣讀完或者捨不得讀完”。我覺得自己是捨不得讀完,也是因爲與作者同齡,讓我在書中看見了熟悉的影子,在他的故事裏回望自己的成長點滴,越讀就越捨不得一下子讀完,更願意一篇一篇去慢慢地回味。

《皮囊》一書,它的文字似乎是一直以來我所期待能在書裏看到的那樣,沒有華麗的語言去刻意的裝飾什麼,就像一個老朋友在娓娓說道過往的事情。從整本書來看,作者緊緊圍繞自己周邊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展開:倔強的.殘疾父親、對生活勇敢而又無助的母親、自尊心強烈到殺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滿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現實沉重打擊的厚朴、被小鎮古制舊俗扼殺生命的張美麗……一個個個性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透過作者的眼睛,彷彿讓人看到了泛着太陽細碎光影的海面,嗅到了一陣陣帶着鹹味的拂面海風,更領閱到了特有的閩贛小鎮風情,那裏的人如同我們身邊熟知的每一個人,發生着我們都熟知的每一個故事。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父親作爲家庭支柱精神之光的中國式家族的情感命脈,看到了最底層人民面對現實用力強悍活着的尊嚴和自強,看到了面對生與死人性最初的一面,這是我覺得書中最親切、最溫暖、最打動我的地方。

《皮囊》讀後感10

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外婆和我說的是艱難歲月,爸爸和我說的是苦中帶甜,而我自己的故事還沒開始~

在看了《皮囊》前幾章時,我算了一下作者蔡崇達的年齡,今年36歲,一個很年輕的`年齡。

這本書,只喜歡第一頁到七十七頁的內容,母親不顧一切反對,都要去建房子、父親突然殘疾的行爲與語言描述,都讓我有所同感。

大概忘了是哪一年的事情,爸爸的腿摔斷了,媽媽跟着去照顧爸爸~我和姐姐隨着一位叔叔一起乘車去醫院看爸爸,爸爸的鬍子已是很久沒刮,媽媽忙前忙後地給我和姐姐打着飯和菜,一個病房裏兩張病牀,很擠,勉強能站下當時的我們。

爸爸回家的那天,拄着柺杖,一來一回地努力練習走着,很是艱難,說不清他是什麼樣的心情,但只對照顧他的媽媽發着自己的小情緒。

在摔斷腿之前,或者更早之前,爺爺興興地跑到我家房間,和爸爸說着把房子賣給我們,媽媽爭氣地說要自己做房子~

在我家建二樓的那一個夏天的某一天,我親眼見到媽媽在我眼前暈倒,隔着一定的距離,我第一次捧着手裏的碗,懵在了原地,大姐叫我去喊爸爸,我一路小跑到新房子,眼淚吧嗒吧嗒流着,祈禱着我媽千萬安好~

我家二樓封頂時,放大鞭炮,老爸和叔叔們朝樓下扔着糖果,一大幫村裏的人在樓下撿着糖果,還有人舉着一把倒傘,直接接住,那時誰的臉上都是笑容滿面。

我家搬進房子的那天凌晨二三點,老爸老媽喊着我和姐姐起牀搬東西,爸爸挑着一前一後的東西,媽媽拎着個什麼,我和姐姐手裏也拿着個什麼,一路我很興奮,笑着往前趕,經過人家門口,聽到狗的叫喊聲,我也沒害怕。

人活一世,不就是一口氣麼?人活一世,不就是爲爭一口氣麼?我媽這麼說,我這麼點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