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熱門】《皮囊》讀後感

【熱門】《皮囊》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皮囊》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皮囊》讀後感

《皮囊》讀後感1

海邊長大的作者就彷佛在描寫一片海,開頭的時候是洶涌澎湃的大浪,父親的病痛,死亡,席捲過來撩的你熱淚盈眶,接下來是孩童時期關於整個世界的未知恐懼和迷惑,大浪漸漸平息下來,一點點褪下去,在描述大學的時候讓你看到這片海的平靜深邃,最後在他回家的時候把你帶到岸邊,銀色的沙灘,橘子一樣的太陽。他寫了人的一生,就像一片海,大浪退去,帶走了塑造我們的一切,我們的珍惜和熱愛,夢想和成就。最後作者在海邊,孤寂一人,問一句,時光這趟列車爲什麼開的這樣快?究竟什麼纔是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這是一本寫人的書,寫一個人從童年到少年,青年到老年,獨自一人到爲人父母,從出生到死亡所要經歷的一切痛苦迷茫,追求與失敗。寫的是人的一生,每一個年齡段的細細碎碎的敏感心思,每一個人生轉折點的.選擇和決定。面對猛烈的人生和現實,怎樣的在暴風雨中保住自己這一艘搖擺的小船,堅定的,努力的向前行駛。最後作者問,我們的小船最終要開到哪?我們所有人都該捫心自問。

《皮囊》讀後感2

  看到這一章,書中母親就算沒有錢,爲了面子,自己辛苦也要蓋房子。我就想到自己的父親。父親那一輩最看中的就是面子。記得08年的時候父親因爲工作的原因傷了左眼,左眼保不住了。當時手術費把家中的積蓄用得所剩無幾。而母親相信算命,請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說家裏的房子不好,於是決定蓋房子!於是夫妻兩人四處借,最後蓋成了,但一屁股賬也是在10年還清的。期間日子也是過得清苦。

後來好不容易攢了一些錢,輪到了姐姐出嫁,因爲愛面子,賠了一大筆嫁妝!結果姐姐沒兩年離婚了,帶着孩子的姐姐沒辦法工作,吃穿用都是家裏的,又是父母來承擔!好在父母工作還能開銷,最後也是攢下一些錢的!15年的時候輪到了我結婚,因爲我們很多人家裏都陪嫁妝賠陪一輛車,所以好面子的`父親非要給我陪一輛車,又把所有的積蓄用完!

年頭姐姐也找到了男朋友,所以16年過年的時候辦酒席父母也是又花了一筆錢來辦酒席。父母這輩子就爲了面子活。我們總是勸他們人活着只要自己高興就好,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可父母的好面子思想可能因爲時代的影響根深蒂固。總是反駁我說:人活着不爲了面子活着幹嘛?於是我總是啞口無言!

《皮囊》讀後感3

打開《皮囊》,讀到祟達果然文如其人的真摯,坦蕩蕩的自然自白成長經歷,沒有掩飾,凡人難免的喜、怒、哀、樂、貪、嗔、癡,所以很真。

這本書樹立了很多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個個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尊嚴。

就像第一課的阿太一樣,她活得通透,豁達,沒白活,死後對生活沒有任何遺憾。“別讓這肉體再折磨他的'靈魂”這是阿太說的。“因爲我捨得”這也是她說的。“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還是她說的。這表明了人活着的是靈魂,肉體只是讓靈魂拿來控制的。不要搞反了,它並不因爲肉體而受控,而是我們的靈魂去好好利用,珍惜肉體。我們要拿它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讓生活更加絢麗多彩。

雖然我們不能控制生命的長短,也不能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讓活着更有價值。

《皮囊》讀後感4

最近讀了《皮囊》一書,作者沒有用華麗的語言去裝飾什麼,就像一個老朋友在娓娓說道過往的事情。

從整本書來看,作者緊緊圍繞自己周邊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展開:倔強的`殘疾父親,對生活勇敢而又無助的母親,離開家鄉闖蕩最終一事無成的天才少年文展,被小鎮古制舊俗扼殺生命的張美麗……

儘管他們離當今社會上所描述的“成功人士”相距甚遠,但是生活裏的失意與痛苦,他們一一嚐盡。他們也許有過意氣風發,也有過拼搏與執着,但無償的命運最後還是把他們一股腦地裹進憂傷的洪流。

世界很大,也很精彩,世界很小,也很渾濁。爲什麼同一個環境差不多的家庭卻孕育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有的讓人唏噓,也有的讓人思考。沒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握當下,充實自己,讓自己的靈魂變得更有趣。

《皮囊》讀後感5

也許是離家千里求學的生活狀況,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有一種瞭解和感同身受的味道。

其實我不是很贊同作者書中的一些觀點,但是他的文字很觸動人。

那種對於他人的洞悉,對於生活的觸動,然而在我看來他或許是缺乏一種閒適的,所以對於家鄉有着別樣的感受,熟悉感帶來的舒適而不是閒適本身。

有的時候不敢深想太多,那種未來的龐大和未知的恐慌讓我無助,但是似乎不做出長時間的規劃就像是沒有理想一樣。而我似乎真的沒有理想,我想學的更多,我想讓我的父母過得更好,我想自己永遠保持赤子之心,我感受得到自己在時間流逝裏的變化,這些變化是爲了變成“更好的自己”做出的努力。可是到底怎麼樣算是更好呢?

我茫然了,我困惑而不自知。而這些是不能傾訴的',它在現實面前顯得矯情,似乎是無病呻吟。

身邊的人是不能說的,他們會敷衍幾句,因爲他們也不明白。師長則會告訴你要務實,在他們看來思考這些是一種浪費時間,而他們的確有他們的道理。父母是不能說的,因爲不能讓他們爲遠在外地的孩子憂心。

然後只能投入無邊的忙碌讓自己忘記這些。偶爾想起時的無奈和痛苦只能默默吞嚥下去。

讀完,找到的不是答案,而是共通。

《皮囊》讀後感6

沒有要點評什麼,藉着這部【皮囊】我要對“小芝麻”說;

陪我一起看黑狗達,對皮囊你還介意嗎?小芝麻,只能叫你我開始流下眼淚也更刺痛我的眼睛,我的心。

小芝麻,可能我想抒發的情感以及文字都是在找藉口,未來幾天我們將離開彼此皮囊。你發誓我的心真的好痛、好痛…。

小芝麻,我不胖的身體在你到來後,睜開眼睛臃腫的到下午才能看出雙眼皮的我,一直持續着燥熱,又不得不喝水。整個身體臃腫不堪。

小芝麻,心悸和呼吸困難也影響你的舒適程度吧?因爲我盡力想找到我們彼此舒服的姿勢或者空氣,很遺憾,你的肚子疼疼的.,你猜,小芝麻你很不開心吧、也許以上種種原因都是我們彼此不能真正的見面的懲罰。

小芝麻,眼前的世界,和接下來的世界,沒有多姿絢麗,所以我想說的是,我會默默的爲你祈福,給不了你最好的皮囊、無法給你多姿絢麗的世界,忘你可以釋然,因爲我也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待緣份盡頭,你我曾有過,或是母子或是靈魂深處,有地方可以寄託哀…思。

夜已深,我們一同入眠,我含着淚,你呢?

《皮囊》讀後感7

一口氣看完了蔡崇達的《皮囊》,記不得是怎樣隨手在微信讀書裏翻到的。剛讀幾行,就被吸引住了。我義無反顧的一路閱讀,微信讀書記錄,一共花了五小時十分種。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他硬氣的、頗有見識的阿太。勤勞能幹、而帶點小倔強和小任性的`可愛母親。愛交友,豁達卻又總受病痛困擾的父親。那些天才的,很有思想的阿小們。敢爲人先卻不被世俗接納的陳美麗。活在理想幻象中不肯面對現實,最後被現實無情撕裂的大學同學。還有善於反思,細膩敏感的阿達。他們都讓我感動。

在《我的神明朋友中》,母親一次次地去神明處,帶着點小任性地討要預言、討要說法,真是把我樂壞了,同時一個堅韌而又可愛的母親形象,噴薄而出。《厚朴》讓我再次審視青春與現實的鏈接。《海是藏不住》,讓我反思孩子的教育問題。《阿小與阿小》、《天才文展》,讓我瞭解了少年們成長時的迷茫與追求。

全書大部分都是描寫阿達的家庭瑣事,至親友人,讀來卻全無瑣碎煩悶之感。反倒覺得,人物性格立體,節奏有張有馳,剖析深刻真誠。我想這與阿達強悍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跟隨着阿達的描述,與他一起深入、思考、剖析,深深地被觸動。

《皮囊》讀後感8

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會讓我去回憶我的童年,會想起那些已故去的人,聽媽媽說小時候抱着我長大的曾祖母,依稀還記得她坐在房檐下的樣子,又依稀還記得她去世時媽媽讓我磕頭我卻死活不肯的畫面,小時候總給我留着許多糖的外婆,她去世的時候,我卻因爲所謂的工作沒能見最後一面,可是她一直在我腦海裏,她駝着背慢吞吞的爲我們做飯,她佝僂着身子從櫃子裏拿出攢了好久的糖果,她輕聲呵斥着衝我們嚷嚷的大黃狗,還有幼時一直害怕的外公,他在家時困了總不敢睡着,很害怕他拿鞋底板把我們給拍醒,有時實在太困了,就躺在他經常躺的搖搖椅上搖晃着,等他一回家就馬上驚醒了,他一輩子直到去世都總想着我外婆,外婆先走,他卻害怕外婆的棺太小不夠住,死活要把自己的給外婆,自己卻永遠躺在那個連自己都放不下的棺裏,開棺的時候我終究是沒忍住痛哭流涕,哪怕到現在想着他最後的'樣子,我依然忍不住淚目,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對我們的疼愛,而是對外婆的疼愛。其實自從我長大後,很少去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我每次很用力的去回憶,卻總是什麼都想不起來,讀這本書,卻總是勾起我的回憶……回憶那個我不知道到底愛還是想逃離的家鄉......

《皮囊》讀後感9

這本書早已被推薦,看到《皮囊》倆字,我下意識把它當作一本小作家寫的多愁善感的青春文學,扔到“雜書系列書架”,久久未翻。

直到有天看到一篇文章叫《阿太》,覺得寫得很好,能夠讓我想到自己的祖輩們。於是搜這個叫蔡崇達的作家,沒期望百科有這個人,然而搜到了,著有《皮囊》。於是這本書就被撣了撣灰塵,來到了眼前。

文中的人物基本都是作者印象中記憶最爲深刻的'人,而我也曾不自量力的寫過十幾篇關於自身的文章自娛,這時覺得看到了一個標杆。

讓我驚奇的是這書中竟也有《我的神明朋友》,因爲我也曾寫過這樣標題的文章。於是更覺親近。

關於書中的敘述自然不必贅述,看到某一頁有50甚至70條的評論時,我知道這本書毋庸置疑是本好書。

看完之後,深感相見恨晚。

《皮囊》讀後感10

書的最後有這麼一句話:

“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

我想這纔是爲什麼這本書這麼飽受爭議,看到了褒貶不一兩極分化嚴重的書評的理由。

對我來說,很多很多類似的連我自己都未曾察覺到的相似的痕跡,讓我實在是太能感同身受那種彷彿是從骨頭裏摳出來的文章的痛感。書不長,我卻不得不迫使自己停下來很多次,去消化裏面的情感,平復自己的心緒。

這本書的後半部總讓我想到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主人公因爲太久關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裏,即使重獲自由,當精神緊張混亂的`時候,他依然會不自覺地按照房間框出的大小走動。當時看的時候覺得很震撼,因爲我實在是無法可想如何能夠在一個人的精神上豎起堅不可摧的牢籠。似乎世界很大,當你站在觸手可及的自由裏就能夠甚至是應該順理成章地得到解脫與釋放。可事實是真正跨不出的是自己心裏的條條框框。這些條條框框先天或後天慢慢滋長,不知不覺卻也牢固的很。蔡崇達看似活得通透,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束縛在了這個“框”裏。只不過他看着文展,嘆着文展,最後在框架裏活成了個體面的文展。

《皮囊》讀後感11

零零散散用了兩個周的時間纔讀完這本書,從阿小開始,我便有些拒絕繼續,或許我開始嫉妒作者可以把人看的那麼通透,有時會懷疑,蔡崇達筆下的那一個個努力生活的人是不是真如他想的那樣,那個年齡的“阿小們”會有那樣複雜的想法嗎?天才文展是否真的如他所說?他們的故事會讓人覺得沉重,用盡全部力氣想要改變,只是最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寫到的每一個人都會與自己形成對比,彷彿炫耀什麼一般……這讓我很厭惡。看到最後反而沒有反感了,可能是下面他的這段話:

“我應該看見更多的人。這是對路過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這也是和時間抗衡、試圖挽留住每個人唯一可行的努力。還是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很喜歡那個倔強的阿太,可愛的`父親,還有癡情的母親。不可否認,被<重症病房裏的聖誕節>裏爲父親放煙花的兒子模糊了雙眼,本能的喜歡一切能被感動的東西。

《皮囊》讀後感12

在世俗的地方世俗的時間看着這本看似世俗之人寫出的世俗之書,多少對自己,對人生也有點感慨的,想到了之前超人介紹的一部電影《甜蜜蜜》,很老的.一部電影,但是很好看,一生很短,留給自由的你只有幾十年,一生又很長,因爲變數太多,而你又不得不一個一個去慢慢感受,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曾經幻想過我過完一個普通甚至平庸的一生,但是心中又有另一個念頭告訴我,還可以換種方式去生活。見的多了,想的多了,之前有一個30多歲的人和我一起面試同一個崗位,當時我們在一起聊天,後來聊到年齡的時候他就說了,他可能是年齡最大的了,可能他覺得我們會看不起或者不理解他的情況爲何這麼多年還要和我們面試一個執行崗位,我看出來他準備要解釋的時候,我就說了,我理解,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雖然只是說了這一句話,但是我想到了很多,我想到了他可能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就像我也沒有多好,有的人可能一帆風順,但有的人一定要經歷些什麼。只要保持樂觀,開心,不放棄,積極向上就行了,畢竟不管是誰,也只是一個人。

《皮囊》讀後感13

或許因爲生活環境相似,或許因爲作者文筆出彩心思細膩,這本書讓我產生了很多共鳴的同時帶來了感動。

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本質上又那麼一致,這也是一種幸運:如果有心,便能通過這共通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溫暖彼此。

1.

在邊陲小鎮中,身邊也有很多像阿太這樣的長輩。他們會凌晨兩三點的時候去田間引水入田,七八十歲的老人揮着鋤頭挑着水,他們會去外公的雜貨店買菜籽的時候互相調侃......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2.

自懂事起,特別在小學6年級至高一的'這段時間裏,身邊有很多個像文中阿小這樣的人。出生地和原生家庭確實很大程度影響着我們這些生活在落後鄉村的孩子,我們渴望着那些新鮮的事物,廣州香港的高樓大廈車火通明。很多人渴望着,模仿着,不顧家裏的反對和排斥去追隨,意義在哪兒。

3.

文展,厚朴的故事給了我一點警醒。

4.

張美麗的故事讓我想起了那些被村子裏的人指手畫腳 品頭論足的年輕姑娘。

這本書就像是我很熟悉的雨後泥土味。

《皮囊》讀後感14

今天是在同學家裏看完了這本開篇很久的書,皮瓤,剛開始沒覺得自己能好好的看完這本書,沒想到自己越往後看自己越平靜,也越來越深沉,看着這本書,想想自己,想想周圍的人,想想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想想自己說要留在的地方,想想小時候的夢想,想想自己的現狀,不停的想,不停的想,其實我一直都覺的自己還是個孩子,可是自以爲的這個孩子,如今也快年滿三十了,呵呵,有點害怕,沒了以前的'夢想,不知道自己還在追求什麼,能追求什麼,還一直在想.....要去去深山老林,去拜訪那些老藝人,去寺廟裏淨化下自己,去看看大好湖山,可是這一直在想想的層面,那個我卻被現在自己的束縛住了,上班養活自己,可是自己又沒能付出努力讓自己現在的生活變的更好,自己一直沒有努力過,自己明明知道,卻還不努力,哎,這種病得治啊,這種病挺嚴重,得治,必須治,慢慢的給自己列些計劃。

想想小時候的夢想,努力吧,不光是爲了現在的自己,還爲了那個能實現那些想法的我,充實自己,不斷學習努力,平常心,好好生活,也希望自己內心處能永遠保留着那點幼稚.....

《皮囊》讀後感15

《皮囊》帶給我的不僅是一種文學盛宴的享受,更是一種對於自己內心世界的解剖。

蔡崇達通過現實主義的寫法,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幅有血有肉的人物畫卷,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爲主線,不同的`靈魂在“我”冷靜的審視下走進讀者的心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靈魂,可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也都擺脫不了皮囊對自身的束縛。在靈魂和皮囊的交戰中,有的人終究不得不面臨失敗,可是,能夠面對失敗的人,又有多少?

說實在的,《皮囊》這部作品談不上有什麼高超的寫作技巧,我想,此等技巧也並非作者所追求的。蔡崇達的高超之處就是以平凡的故事,普通的語言,卻能帶給讀者撼動靈魂的心裏體驗。

我們總會不自覺的思考:我到底是誰?我將去往哪裏?讀罷此書,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有了更加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