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10篇)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10篇)

  《活着》讀書筆記 篇1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溼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爲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爲什麼要分等級?爲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活着》這本書,以一家人的生活爲主線,講述了一家人,也可以說是一個人跌宕起伏的人生。作者餘華其實是運用了藝術手段,把本該發生於千千萬萬家庭中的特例,集中在了一家人身上。把劇情濃縮在時代的大環境中,歷經特殊背景,讓一切矛盾發生在情理之中。

文中有一段特別戲劇,且感同身受。徐家兩代人因賭而傾家蕩產。看後有一種特別的感受,也尋思着大部分國人,大抵在自己無法實現願望或夢想的時候,是否都願意把未來的希望寄託給自己的下一代?這一點我沒有什麼發言權,大概只是看得多而引發了一些思考想向大家求證的心情。

爲什麼會選擇讀這本書,原因是最近產生了對生活的無限質疑。深刻認識到雖然還沒找到自己喜歡的樣子,但非常明確的是現在的樣子和生活自己都很不喜歡。又仔細想了想大概對我而言,立馬找到喜歡的生活並不是目的,在尋找的過程中體會與參悟纔是更有意義的事吧。

最後想再就書的本身說一說,覺得主人公雖然身活,但心已隨逝去的親人而死,他永遠活在了過去。而我們這代人的活着是向生而死,還是向死而生呢?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爲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活着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纔是勇氣、纔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 篇2

作爲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爲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裏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

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爲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爲誰而活,我爲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爲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總認爲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纔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摘自餘華第一次看餘華的《活着》,是在一年前。那時看完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爲難。爲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讀書筆記 篇3

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爲爲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這部小說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着》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爲了活着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說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 篇4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會時常的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淺卻難以以厚薄來論,因爲它們載負全是思想的激流。我時常思考着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衝擊了人的視聽的感受,如海浪般的震撼人的心靈,撞擊人的思想,潛入意識。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著地活着——已成爲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活着》讀書筆記 篇5

淚水久久縈繞在眼眶,黑色封皮包裹着的舊書被我緊緊擁在胸前,心酸的凝望一個老人心酸路,口中嗚咽,竟不知何以傾訴。《活着》深深觸動着心底的脆弱。

年少輕狂,倉皇走過的路,在福貴老時看去,應該只是蒼蒼橫着的翠微,不再見愁容了。父親自己賭光家產而被氣死,自己被抓去當壯丁,在戰火紛飛的炮火中,流離兩年,再回家,卻早已物是人非,女兒聾啞,一切都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不過,欣慰尤在,他多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有慶,終於迎來了幾年辛苦卻溫馨的團圓生活,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也許纔是最完美的,不需榮華富貴,只求相守一生,輕輕撫摸你陽光下閃亮的長髮,溫柔的用體溫知遇我們的心,父母的病故,令不孝之子翻然悔悟,用淚水埋葬過去,開始體貼妻子。照顧家庭。

歲月飛逝,世事果然都如浮光掠影。兒子天性善良,細心呵護羊兒長大,不辭勞苦的給羊兒喂草。兒子上學了,善良的他在爲縣長夫人獻血時被無良醫生超額抽血致死。今夕何夕,星空之下,又是一道流星劃過天際,又是一條生命的凋零。

隨後女兒鳳霞產子離世,女婿因工活離開了自己,外孫被黃豆撐死折翼離去,身邊至親離開了自己身邊,只留下老牛陪伴,悵惘人世,老人沒有悲觀,沒有墮落。曾經的浪蕩子弟在親人離世的傷痛裏成長,變得愈加堅強,因爲他懂得,老淚縱橫,一味苦怨,是挽回不了至親生命的,只是徒增憂愁罷。在那個連酒都買不起的年代,甚至比不得千年前借酒消愁的李白,杜甫,頑強活着,實屬不易。

山風習習,流水纏轉着憂愁。當年富家大小姐家珍嫁到富貴家,卻吃了一輩子的苦。臨死時,還拖着病體,想爲丈夫多幹點兒活。幾十年前,福貴在外沾花惹草,家珍忍辱負重,不愁不怨,忍受丈夫打罵,卻從未抱怨。幾年後,因丈夫的賭博,讓她褪去絲綢,拿起了鋤頭,她卻依舊不愁不怨,只因丈夫一句,“別累壞了,歇會兒吧”內心竟換了滿滿的安慰與感動,紅暈浮上臉龐,欣慰的笑容綻放,願爲福貴付出全部真心。

幾十年後,時光漂白了髮絲,兩人長相廝守,彼此的眼裏都多了更多的柔情。世事難料,倉皇走過的昨日已是最美的時光,家珍因過度勞累而患上了軟骨病,可憐的女人,不矯揉,不造作,依舊超越自己身體極限的吃苦耐勞。家珍死時,我的淚水止不住溢出眼眶,如此善良的女人卻在那個民主與法制遭踐踏的年代如此悽苦,那個紛亂的年代,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格遭受踐踏,生命遭受摧殘。當時人的苦難,換來了如今的國富民強。

古槐煙薄晚鴉愁,獨坐黃昏誰是伴?暮色蒼茫牛與歸。

  《活着》讀書筆記 篇6

死很容易,活着很難。這也許是最能概括本書情感的句子了。親人一個一個離自己遠去,靈魂一次一次被自己喪失。沒有活下去的支撐和信念,不知道爲什麼而活,但內心深處卻不會放棄生命,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能。活着,是一種本能,無關環境,無關信仰,無關追求。

福貴一家原應該是地主階級的有錢人,有着幸福美滿的家庭,雖然老爹是個敗家仔,但依舊很寵福貴,有個支持自己,永遠關心自己的老孃,娶了個能吃苦耐勞,善解人意的有錢人家小姐做妻子——家珍,還有個漂亮、能幹的女兒——鳳霞,最後還有個善良,熱心的小兒子——有慶。但卻經過福貴的一系列折騰和當代社會的發展,最終導致錢沒了,老爹死了,疼愛自己的老孃病死了,可憐的兒子和女兒在同一間醫院走了。妻子也死去,留給福貴最後的念想是鳳霞的丈夫二喜和孩子苦根。曲終人散,最終都離他遠去。這世界上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會想,他爲什麼不去尋死?他爲什麼還要活着?最親的爹和娘去世了,最愛的妻子兒女走了。沒有一個人能頂住這般打擊。這世界已了無牽掛,他也都這般歲數,活在這,沒人給自己送終,所謂的家財萬貫一夜失,白髮人送黑髮人,世上無親人,這類悲慘的事情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生,試問自己,誰有他這樣堅持活下去的信念?他究竟是心底強大,還是想替自己愛的人繼續活下去,看遍世間所有美好。

我常常進入書中,幻想假如我是福貴,那個最悲慘的主人公,我會不會在家珍去世後便與她一同死去,我不敢想象,但心底裏卻是有個明確的答案仔細想想,我不會那樣做。那是高潔的愛情,但我欣賞不來。我不會死,雖然我不知道爲了什麼活着,但我終究不捨得這世間,我留戀它,我會努力抱着好的心態迎接接下來的日子,但確實不會有從前的快樂和無憂無慮了。深入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與福貴感同身受,想象他經歷苦痛時的心情,理解並生存。

不是每個人都能從打擊中走出來,人是爲了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其實活着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讓我們迷戀,足以讓我們繼續爲其活着。活着,是責任,是心態,是生命本該有的色彩。連生存的機會都沒了,又談何創作?夢想?機遇?死去可以奪去人們的痛苦的記憶,但是活着可以讓人們重新創造歡樂的記憶。總結起來便是:與其忘記痛苦,不如製造歡樂。瀟瀟灑灑過完餘生。但依舊會帶有悔恨,恨自己、恨世界。

《活着》究竟是想表達主人公的可悲,亦或是表達希望讀者堅強生活。沒有準確把握,但中心絕對是:把握生活,領悟一切,努力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 篇7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也許是福貴對自己這一生的總結,同時也是對大家的勸誡。

好多年前看過電影版《活着》,可能是年齡和時間的關係,幾乎沒有了太深印象,只是記得他的,他的敗家,他的落魄。記得村長說一個包子裏包了一頭羊,那時感覺到很荒唐。而今再讀餘華的《活着》,倍感人活着之不易。命運有時讓人感到無奈、無力,卻又無法改變、無處逃避,只能默默承受,引頸受戮!

福貴最大的錯大概就是輸掉了家產和祖屋,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氣死了父親,拖累了家人。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卻是從輸掉家產的.時刻開始的。之前的福貴渾渾噩噩,不分晝夜地呆在青樓賭場,那種醉生夢死的日子不叫生活,只是活着——行屍走肉般地活着!福貴辜負了生活,生活便還給他一記響亮的耳光,扇醒他沉睡已久的感覺和良知。此後的福貴纔開始悔悟,才學會了珍惜與擔當。從這個意義上說,一無所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福貴最大的福則是娶了家珍這個女人,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在福貴被抓壯丁時照顧臥病的婆婆,同時養育一雙兒女。在生病的時候還要堅持下地幹活,只爲多掙一點工分。這樣的女人作者是不忍心讓她早早離世的。相較於其他人,家珍也算是善終的一個。讓她在送走兒女後依然堅韌地活着,與福貴共同承受這份悲痛,也彼此溫暖,相攜前行。

從父親開始,福貴先後送走了身邊的七個親人。對父親的悔恨,對母親的遺憾自責,有慶的難以置信,鳳霞的猝不及防,二喜的飛來橫禍,苦根的貧窮無知,唯有家珍離開時平靜安詳。如果說有慶、鳳霞、二喜的死都是外界造成的,對於父母的死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苦根的死則似乎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從父親死時的渾身無力,到有慶死時的大哭大鬧,再到苦根死時的平靜,我們看到福貴變了。死亡是一把大錘,擊打着福貴的肌體。當第一次敲擊時,痛不欲生,當敲擊接踵而至,肌體變得堅韌也變得麻木,不再徒勞地反抗,只是接受。

生活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你不知道它下一個惡作劇是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所以也不作預設,要麼等待,要麼迎接。

土地因踩踏變得結實,生命因苦難變得堅強。當胸懷如土地般寬廣,便有了承受苦難的力量。土地召喚黑夜,生命迎接苦難,如果黑夜註定要來臨,與其躲避,不如堅強面對!

不管生活賜予我們什麼,我們都需要直面相對。苦難是一罈酒,醞釀、發酵,最終都會化作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不管生活多麼艱難,只要走過坎坷,就能迎來希望。只要活着,就是強者;只要活着,就是英雄!

  《活着》讀書筆記 篇8

《活着》,長篇小說,作家餘華的代表作,本書主要描述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輸光家產。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重病在牀,福貴卻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中。之後隨着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都經受苦難,後來所有的家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老牛與他相依爲命。

面對家境的沒落,面對自己的父親母親,甚至自己的兒子、妻子、女兒、女婿,還有五歲大的孫子相繼離開人世,一位老人仍堅強的活着,他就是福貴,當他的家被他敗光時,他是堅強的;當他被國民黨拉去當兵時,他是堅強的;當他的兒子因抽血過多死去時,他是堅強的;當他的妻子因病去世時,他是堅強的;當他的女兒因生產大出血死去時,他是堅強的;當他的女婿出事死去時,他是堅強的;風雨無法使其失去力量,別人的歧視也不能使其喪失鬥志,他用行動向我們詮釋了——堅強!

快樂的活着,是一種樂觀面對人生的態度;幸福的活着,是努力改變逆境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活着,是永不言敗的人生態度。

人不能白活一世,人活在世上是爲了使自己和別人過得更好,任何一種職業都是有價值的,無論是國家總統還是清潔工人,只要是對自己和別人有好處的,都是有價值的,而那些勇於放棄生命卻不勇於活下去的人,他就沒有真正活過。無論什麼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應該堅強的活着。

活着是一種勇氣的體現,更是堅強的體現,當你不再堅強時,你就會失去許多。

一個人沒有金錢,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爭取。一個人失去了健康,可以用鍛鍊去改善。一個人失去了學問,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獲得。但以上幾點,基於一個前提:堅強。如果這個人不堅強,他失去了什麼都不會去想辦法兩次獲得,所以,一個人失去了堅強,就失去了一切,甚至生命。

人爲什麼能活在世上:因爲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堅強支撐着人們,這種力量使人們生活幾萬年,使人類可以在地球上繁衍生存。

海倫凱勒因爲堅強在雙目失明後堅強活了下來;霍金全身癱瘓仍堅強的活了下來;史鐵生雙腿癱瘓仍堅強的活着。因爲堅強,他們勇敢地活着,併爲人類創造出民財富,使許多人更好地活下去。

每至農家見到一位老頭牽一頭老牛,我就會想起那位叫福貴的老人,一個人生活在農家。時而拍拍黃牛,時而向西方望去,那是他七位親人的墳墓,他放下鋤頭,向着落日,看太陽將最後一抹光芒灑向西邊的黃土上……

堅強地活着,不應白在人世間經過。堅強地活着,面對一切困難欣然向前,面對逆境毫不退縮。

每每想到這位老人,我想對他說:你的名字叫堅強!

  《活着》讀書筆記 篇9

我合上書,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周圍的空氣似乎靜止了,彷彿看到年邁的福貴和他相依爲命的老牛在夕陽的餘暉中漸漸遠去的背影。想到此,我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氣。

這本書讓我感到生命的沉重。主人翁福貴接連遇到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打擊——先是賭錢輸掉了父輩的一百多畝土地,由闊少爺變成窮光蛋,父親被氣死了。母親和妻子的支持令他沒有被現實打垮,的確“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福貴開始學習農活,雖然勉強解決一家四口的吃飯問題,但幹一天農活後反而覺得睡覺更香了。窮苦但快樂的生活並沒有多久,接下來是親人的相繼離世——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最後這個家庭中只剩福貴一人,孤苦伶仃,唯一相伴的是那頭年齡看起來比自己還大的老牛。我很想知道支持他活下去的信念是什麼。

書中兩處提到人飢餓到極點的表現:一處是福貴所在的國軍被包圍時期,戰士們面對空投下來的食物瘋搶的場面,有人甚至願意用生命換來一張大餅。另一處是人民公社時期洪澇災害後莊稼被毀,人們靠挖野菜甚至樹根充飢。我看到了人對生的極度渴望及生活的不易。飢餓一旦危及生命時,求生的慾望會讓人喪失人性。與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相比,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當下的生活?

對於福貴家人的離世,有的是有預兆的,如一直病魔纏身的妻子家珍。也有意外的死,如兒子有慶。上午還在學校裏活蹦亂跳,下午就因獻血過多而死,這種噩耗讓福貴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幾乎暈倒。僅一夜之間,福貴頭髮全白,我頓時明白衰老不是逐漸的過程,()而是突然瞬間的事情。面對所有這一切,我感到莫名的無奈和恐懼。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有珍惜當下。人的生命在漫長曆史長河中就像塵埃一樣微不足道,但正是這無數短暫平凡的生命才造就了世間永恆的偉大。

年邁的福貴仍在頑強地活着,在黃土地上艱難的揮灑汗水,黝黑的脊背被生活的重擔壓彎,但壓不彎的是他渴望活着的心。他從不抱怨,即使沉重但仍選擇活着,他爲死去的親人活着,他明白生之不易。汶川地震失去親人的同胞,馬航失事的家屬,希望不要被悲痛擊倒,要堅強地活下去,爲失事的親人活下去。

人生會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如失業,落榜,失戀等。這些在生命面前是那麼的微不足道,小的不能再小。唯有經歷不如意,才能證明我們活過,經歷越艱難,活得越深刻。希望每個人對生命對時間都保持飢餓感。

生是死的意義,死是生的延續,生者珍惜,逝者安息。

活着,爲了活着與逝去的親人,也爲了活着本身。

  《活着》讀書筆記 篇10

用開餐廳講故事的方式來寫作,讓人眼前一亮!

一個厭惡了職場世俗的年輕人,辭職和一幫生活失意但內心不服氣的同齡人開了一家西餐廳,取名YONGZONRE,躊躇滿志,要向世人證明自己年輕的力量。然而生意一直很差,他們無比沮喪,直到有一天,店裏開始出現一個叫Belinda的常客……

Belinda常常和他們閒聊,內容涉及戀愛、婚姻、人際關係、工作方法、商業心理等人生問題,這羣年輕人聽得津津有味,視野逐漸開闊起來,餐廳生意也慢慢步上正軌。Belinda的聊天,彷彿一把心靈的鑰匙,開啓了這羣年輕人與這個世界的和解之門。他們不再一味牴觸世俗,盲目追夢,而是漸漸學會把世俗規則當作自我實現的階梯。

一年之後,關於人生,他們心中仍有許多疑問,但他們不再彷徨。他們已經領悟了從容應對人生問題的藝術,他們有信心去擁抱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用一個完整的故事,講述處世原則,很不錯的一本書,裏面乾貨滿滿,生活需要我們用心,感情經營也需要我們用心對待。

本書是作者蘇芩以一個朋友的方式跟我們對話,讓我們瞭解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教了我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讓我們明白了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思考問題的角度的不一樣。我們應該瞭解這些世俗,少走彎路,需要一點套路,也需要明白道理。

生命,永遠是一個人的歷程!女人,必須要雙重獨立,因爲,只有經濟和精神都獨立的女人,纔會讓自己更強大,更有安全感,切記,安全感永遠都是自己給的!

命運,其實是一種生活習慣。當你習慣了怎樣的選擇,就會遇上怎樣的生活。我喜歡創立自己獨立的人格,既能入世也能出世,無論身邊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到了何種狀態,不驚不擾。把一切看透,剝出本質,便會越來越聰明。

即便擁有再恩愛的伴侶,人生也難免有寂寞。所以,你必須要在兩個人的世界裏也學會一個人的生活,工作、讀書、交友、冥思……用喜歡的事情豐富獨處的時間。即使愛情和婚姻將男女聯結,你仍要明白,生命,永遠是一個人的歷程。

世俗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活。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時,儘量避開,用世俗的方法活着,也許能夠成爲一個不世俗的人。

活着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氣去面對一切困難,成長是一輩子需要完成的功課,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都努力生活的自己和身邊的人,能夠世俗並不容易,同樣也需要你的努力,願每一個世俗的人都有一個不俗的未來

人只有先俗纔不俗,也因爲有了對俗世的深刻體會後,一切都不是事了。未來不一定是不俗,但一定要舒服。

生活總會給出一個答案,直到我們學會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裏活出不俗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