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有感1300字

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有感13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於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也譯作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勳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勳章、1枚紅星勳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等。

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有感1300字

我從事教學工作9年多來,經常在各種著作及論文中能看到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也知道他是一名著名的教育理論家,但是真正用心地去細讀跟他有關的書籍還是第一次。利用暑假時間,認真拜讀了閆學所著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

這一本書沒有太多的說教,也沒有一味地枯燥的理論闡述,而是把我們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用講故事的方式,把理論穿插其中,娓娓道來,讓人在輕鬆的氛圍中思考、汲取、感悟。

比如,我們常常在課堂上揮灑自如,學生也聽得極爲專注。但很遺憾的是,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很少主動思考,教師的優勢反而成了阻礙、剝奪了學生主動思考的屏障。長久下去,學生會漸漸喪失思考的能力,喪失主動尋求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多次強調,課堂教學有兩項教育任務,一是傳授一定的知識,二是啓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啓發他們努力跳出課堂教學的範圍去閱讀、研究和思考。在我們信息技術學科更是如此,信息時代,知識日新月異,我們應該讓學生獲得真正的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在課堂上不能只是一味地告訴學生操作方法、步驟,我們應該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以生爲本,更應該在課堂上追問學生爲什麼?你是怎麼實現的?還有什麼方法呢?

在教學中,很多老師教學設計、教學態度都相當不錯,但滿腦子卻只有自己的教案,只想着讓自己能夠順利完成教學環節,卻毫無顧及學生是否可以接受,是否願意接受,從不關注學生的思考,與學生缺少應有的交流。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課堂是觸及理智和心靈的地方。他強調:課堂教學不是把預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一個好的教師應當把握課堂教學發展的邏輯,洞察學生腦力勞動的細微變化,要善於對計劃作出適當的改動。真正優秀的教師,他的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不是在忠實地複述已經設計好的內容,他更是在直接觸及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沒有理智和心靈的撞擊,教師的教學就變成了知識的.灌輸,變成了教師在拿真理進行說教,學生成了被動接受。那麼如何才能真正觸及學生的理智和心靈呢?他強調,老師要精通自己所教學科的教材。只有精通教材,老師在課堂實施中才能有精力、有能力關注學生的思維與興趣,才能根據課堂實施的實際情況及時、恰當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進程。他也十分贊成那種談心般的上課方式。真正具有教育素養的老師上課時就像在與學生談心,老師只不過提出了一個需要展開討論的問題,對這一問的討論過程就是師生談心的過程。

在閱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的過程中,引發了自己對教育現實的思考,也有了很多的感悟、收穫、反思與自我追問。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體系浩繁博大,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去探究,不斷地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