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3篇大綱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的作者是閆學,書中閆學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從教經驗,將實際與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相結合,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小案例,來講述教育的方法。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3篇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一)

我懷着極大地興致品讀了閆學老師寫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感受頗深。書中閆學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從教經驗,將實際與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相結合,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小案例,來講述教育的方法。從這本書中能讓我深刻地瞭解到蘇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把整個心靈獻給了孩子們”,也能讀出閆學老師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崇敬之情,她在書中多次提到“我想做他那樣的教師”,同樣我也讀出了閆學老師本人對待教育的熱忱和投入。仔細品味,受益匪淺,浮想聯翩。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從題目看就很吸引我,蘇霍姆林斯基是位偉大的教育家,一生寫了許多教育著作,本書的作者閆學也是一位特級教師,她在書中寫道:“蘇霍姆林斯基,一個爲了愛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雖然我們也許不能夠做到爲了愛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但是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去愛每一個孩子,把整個心靈獻給每一個孩子。

的確我在初讀時印象很好,所以讀得特別輕鬆,閆學老師的寫法很自由,這種筆法很容易閱讀,很容易讓人接受。作者閆老師在《自序》中這樣說:“其實,我更願意把蘇霍姆林斯基看作一座燈塔,那是世界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它召喚着我們,指引着我們,在教育這條路上永遠向前,向着光明的方向。”是呀,我覺得我們就是應該在更多燈塔的指引下不斷前進。學無止境,我們應該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具備更加豐富的知識底蘊,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教育。

閱讀下來,第二輯中《教育就是不斷更新》留給我的印象更加深刻,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我看來,生命因爲不斷地豐富與更新,將永遠充滿魅力。所以,我雖然有痛苦,但從不絕望,不論是作爲一個教師,還是作爲一個活在人間的人。”這段話讓我深受鼓舞,我和閆學老師有着同樣的感受,充滿魅力的人生需要不斷地豐富與更新,痛苦卻不絕望,我想我也要做一個這樣的教師,做一個這樣的人!

還有書中第四輯《每一個教師都該成爲學校的驕傲》中提到:“教師具備了深湛的專業知識,開闊的視野,對科學的.濃厚興趣,以及獨立研究的能力,他就是一個足以令學校驕傲的教師。:由此我也想到:在我們的學校,就是要培養具備這樣“條件”的教師,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成爲學校的驕傲,這不僅是一個良好的願望,也是作爲教師的職業尊嚴所在。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老師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開拓道路,照亮一條知識路。”這次我算是初次接觸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教育思想,的確,當讀到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怎麼說怎麼做時,我的心靈都會受到一次洗禮,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崇敬會加深一次,讓我感覺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爲教育而誕生的,他爲我照亮了未來的教育之路。以後,我也要品讀更多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讓自己的心靈在一次次淨化中不斷得到提升!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二)

前段時間讀了特級教師閆學著的《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了這本書之後,你不由得會產生這樣的願望,我們的教育都是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育,我們的教師都是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

一、學生勞動意識。

凡是熱愛勞動,雙手靈巧的孩子,往往聰明好鑽研,學習上很少遇到困難。勞動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教育中沒有勞動的參與,其他方法、手段、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喪失其意義,勞動不僅是身體的鍛鍊,更是一種精神培育。現在很多學校都開闢了種植園,對於種植園的果實,是否可以鼓勵把第一批果實送給家長或老師,學生會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一個孩子(學生)對家長(老師)應有的責任感。

二、關注學生身體健康。

從教十幾年,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不在少數,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只能維持幾分鐘,有的學生天真活潑,有的天生性格內向。未能找到問題真正癥結時,所有努力效果都將大打折扣。學生學習吃力、性格憂鬱等,絕大部分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孩子精神、智力、世界觀、自信心都取決於身體是否健康,作爲老師應把關心學生健康看作自己的首要工作,這是一切教育工作最核心的所在,

三、教師應該是讀書人。

讀書的教師羣體共同把學生帶入閱讀的世界,不是爲了考試,是爲了完善人的內心世界——道德素養。教師應不間斷地讀書,就是因爲我們需要更多的空閒時間,我們才應大量閱讀,才能最終減輕自己的負擔,才能花費最小的力氣取得最大的效果,才能幫助學生減輕腦力勞動的負擔,才能感受到教育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四、讓學生喜歡自己所教學科。

數學大師蘇步青在求學時,本來十分喜歡文史,正是教他數學的一位中學楊老師把他引上了數學研究之路。楊老師的數學課十分吸引人,給學生看了不少他從日本帶回的數學雜誌,講解那些雜誌裏的數學知識和習題,把年輕的蘇步青吸引住了,他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幾乎把所有能夠抽出來的時間都用來鑽研數學了,直至成爲一位著名的數學大師。考上車中的學生門門功課成績優異,在這羣學生中,有哪一個學生對某一科特別喜愛?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當發現學生在某一個領域內產生興趣,哪怕是一絲興趣的萌芽,我們也要像對待珍寶一樣對待這一絲萌芽,因爲這是學生髮展智慧的希望。

五、正確對待學困生。

對於學困生,真的就找不到一條發展自身潛能和途徑嗎?只有分數這一個評價標準嗎?分數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領域,不能因爲這個領域失敗了,就否定其他更多的那些領域,讓孩子不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他可以除學習領域之外的其他領域成爲一個出色的人。對於學生學習困難的,我們觀注了什麼,是不是把他當人來看待,老師應該反思能不能幫助孩子樹立生活的信念。

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喘息。

現在的教學還是應試教育下的教學,很多學校都把教學搞成學校教育唯一的工作。學校拼命抓老師上課,老師就把45分鐘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把學生框在老師預設的思路內學生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一節課、一天、一月、一學期、一年、幾年學生能吃得消嗎?我們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們想一想的時間了嗎?認爲自己把規定的內容講完就萬事大吉了。

學生思維有喘息的機會嗎?老師的課堂行爲應讓學生多一些思考。老師上課教同樣內容,學生不同,卻是同樣的的方法,我們面對的是人,而不是機器,充分重視學生的反應。我想通過這本書引發對於教育現實的更多思考。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三)

在《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中讀到金子美鈴的《星星和蒲公英》這首詩,瞬間覺出做教師的美好來,我們不正是在做着那些看不見卻又存在着的工作嗎?在無形之中我們影響着學生的品行,滲透學生的價值觀,漸漸地讓學生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我們如何做到更好呢?

這本書中作者多次強調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閱讀是人生的必需,一個人能否獲得幸福,乃至於能否像一個人那樣活着都取決於他是否能夠閱讀。忙碌的工作,家庭的瑣事已然讓我很少閱讀了,但是遇到一本好書,是何其幸事,焉能錯過。更何況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桶水,老師需要源源不斷的水源,而活水源頭便是不斷的閱讀。知識是廣袤無垠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知識是慢慢積累的,只有不斷閱讀纔會有不同的天地。同樣,只有愛閱讀的老師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也愛上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種本人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簡單的,是純粹的。一個老師常常會爲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是否活躍,發言是否積極來衡量自己的課堂效果,而蘇霍姆林斯基卻提出,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思考,沉默就是最好的思考,把孩子們沉澱下來靜靜的思索,然後再傾聽,讓孩子們真正意識到老師在教什麼,自己學到了什麼。在課餘時間,不能吝嗇自己的關心和愛心,蹲下身子來多與孩子們聊聊天,多與孩子們做做遊戲,讓自己融入到孩子們的童真世界中,讓孩子們覺得自己的老師像個大姐姐,像個大朋友。當我們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我們就會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爲一名真正的教師。

在書的最後一章:世界上的一切都與你有關。我們的工作不僅僅在眼前,在看到的這些學生,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教育孩子心中有大愛,社會可能就多了些美好。閱讀一本好書,會發現自己需要學習的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