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通用29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通用2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包法利夫人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通用29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

這兩天在工作之餘,閱讀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被女主角艾瑪坎坷的愛情之路深深地震撼!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艾瑪,在修道院長大,閱讀了很多浪漫主義的文學作品,愛好音樂,繪畫,刺繡,想過上流社會一樣的生活。在對愛情還存在種種幻想的年齡,她嫁給了一位平凡的醫生—包法利先生,她以爲包法利先生就是她充滿幻想的白馬王子。可在婚後不久,艾瑪就發現包法利的談吐庸俗,行爲邋遢,與他無法進行交流。包法利也理解不了艾瑪的思想。他因爲愛她而將她寵愛的過份,他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她的要求,他以爲艾瑪很幸福,可他永遠都不知道夫妻之間還少不了思想溝通。艾瑪期盼的浪漫的愛情與現實平凡乏味的包法利愛情相差甚遠。她鬱鬱寡歡,尤其在參加一場舞會後,包法利認爲艾瑪需要換個新環境。

在他們一家遷移到一個新的地方,艾瑪遇見了萊昻。一個和她心靈共通的英俊男人,有她欣賞的音樂水平,博學的知識,幽默的談吐,在兩人壓抑着感情的痛苦下,萊昻離開了,艾瑪後悔她沒有把他留下,她病了,直到遇見羅多夫,一個情場高手,在耍盡手段得到艾瑪後,只爲了玩弄她,而艾瑪卻全身心的投入進這場婚外情,在準備私奔的那天,羅多夫利用謊話欺騙了艾瑪,拋棄了艾瑪,這個可憐的女人再一次病了,她的包法利根本沒有察覺她的變化,只是以爲她發的是神經病。

爲了讓艾瑪散散心,包法利帶她到巴黎聽歌劇,偶然地又遇見了萊昻,二人像乾柴遇見烈火,此後艾瑪變得十足虛榮,也爲了留住萊昻在身邊,她對他寵愛有加。在她的兩段婚外情中,艾瑪被投機商利用,欠的債利滾利,在收到法院傳票後,艾瑪到處借錢,也包括她的兩個情夫,可他們冷漠的拒絕了幫助她,艾瑪徹底崩潰了,服毒自殺。

我覺得包法利也是一個不錯的人,他雖然醫術水平不高,但他心地善良,早出晚歸的看病,對艾瑪付出全心全意的愛,對家庭是個很負責的男人,錯只錯在和沒有共同語言的人結婚,而他本人的木納,不解風情實在無法滿足心思細膩,滿懷浪漫和充滿"小資情調"的艾瑪。艾瑪一直在追求她理想中的愛情,而她最初的選擇就已經錯了,現實向她證明她最後是賠了自己又折兵。她不滿足平庸單調的愛情,而她所追求的愛情也許只能存在幻想中。

現實中的愛情,如果兩個人情投意合,我想還是平平淡淡的好,畢竟細水長流嘛,不要像乾柴烈火很快只剩下了灰燼。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

這本書看了很久,還經歷了地震中的幾個月,到今天才有時間寫寫讀後感。《包法利夫人》是我看福樓拜的第一本作品。很喜歡,不是喜歡他在書中設計的情節,而是喜歡作者在書中所運用的精湛描寫方法。他把書中各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得很好,特別是女主角內心世界的變化。當你看到這本書裏描寫的情節時,你會感到故事就像發生在你眼前一樣活靈活現。莫泊桑的作品也是如此,這種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永遠不過世,很有教育意義。

教育是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事情。接受什麼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人生。這與當今社會中的部份家庭一樣,不切實際的教育只能養成孩子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最關健是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會害她們一輩子。書中女主人公愛瑪本是個善良純樸的鄉村少女,由於其父受時代的影響而把愛瑪送到修道院受到些與自己出身完全不同的貴族教育和受浪漫小說的影響,成天幻想做一個出入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她不顧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而像飛蛾撲火一樣追求婚外感情,渴望得到浪漫愛情的刺激。心比天高,命如紙薄。她恰恰嫁給一個醫術不高的庸醫、不懂感情的懦夫。任何動物色膽包天。原本就渴望愛情激情的愛瑪,在丈夫對一切都很木訥世界裏,她便有機會和條件放縱自己的道德和貞操,最後在不真實的一件件風流事件中墮落成墮落的婦人。

愛瑪是悲哀的。悲哀在她不但沒在婚姻裏得到嚮往的愛情激情,而遇到的是感情遲鈍的懦夫。懦夫不健全的情感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妻子必定會給他戴綠帽子。他的第一任妻子竟然是個45歲的寡婦他都能忍受,這是一般人都不能接受的。當我看到這節故事時,真感到奇怪,世上還有這樣的男人。每個人都很在乎自己的第一次感情,不然,那來的“初戀難忘”之談,可包法利的初戀是母親給他安排的寡婦,這是包法利的悲哀之處。

人生難免幾許不如意,也許有的人有好的初戀而沒有好的婚姻,也許有的人有好的婚姻而沒有好的初戀。愛瑪同樣在沒經歷初戀便直接進入了婚姻,有人說先結婚後戀愛,她在進入婚姻殿堂後也沒有嚐到戀愛的滋味。人的有些經歷在合適的年齡和時間段裏必須去經歷和體會,不然便會情感缺失。愛瑪不正是在她這種感情缺失的情況下紅杏出牆的嗎?古今中外有多少婚外感情是經得起現實的證明呢。愛瑪在不真實、不切實際的婚外情迷失了方向,她幻想着自己遇到的人都會像在修道院看的浪漫小說中一樣富有激情。

感情是需要表達來傳遞的。包法利的一切都像沒放鹽的菜湯一樣束然無味,木訥呆板,一味的忍讓。牆內有花,牆外香。這樣愛瑪便聽信了別人對她的甜言蜜語。這種甜言蜜語那怕她知道是不真實的也想聽,因爲她同樣是個具有聽覺動物特性的女性,因爲沒有人對她講過好聽的話語,她同樣具有女性的情感特質。情感的缺失使她比別的女人更需要從他人的讚美聲中來得到別人對自己的認可,沒有談過戀愛的愛瑪確實是需要有個人來愛她,所以我認爲愛瑪出軌,在她當時的社會和家庭條件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和許多風流事件一樣,女性十有八、九都是感情的失敗者。十九世紀的愛瑪也不例外。教育要接受好的一面,不要把虛幻的東西帶到現實中來。現實與理想總是有差別,當理想中的一切沒有出現在現實中時,我們更應乎合實際地生活,不應該把沒得到的歸結爲命運的安排。當生活不如意時,要自己調整好心態,在繁華和虛榮裏,不要迷失了方向,要真切地知道自己當下的處境和責任,幻想中虛度光陰總會有後悔的一天。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3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藝術形式使它成爲近代小說的一個新轉機。從《包法利夫人》問世以後,小說家知道即使是小說,也要精雕細琢。這不僅是一部模範小說,也是一篇模範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爲作者帶來了麻煩。許多人對號入座,批評福樓拜這部書"破壞社會道德和宗教",他還被法院傳了去:原來是有人告他"有傷風化"。這時許多讀者紛紛向福樓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連一向反對他的浪漫主義作家也爲他辯護。法庭上,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作家被宣告無罪——由此可見《包法利夫人》的影響。

書中的女主人公愛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說,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說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爲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愛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裏,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着罷了。

這時萊昂闖入了她的生活,他們有着共同的愛好,在頻繁的交談中,萊昂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可萊昂不敢向愛瑪袒露自己的心跡,他怕被愛瑪拒絕最後選擇了逃避,去了巴黎。愛瑪在萊昂離開之後才後悔沒有挽留他。可隨着時間的推移,懷念被漸漸沖淡了,另一個男人走了進來。

羅多爾夫第一次見到愛瑪就被她與衆不同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於是乎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女人弄到手,他很自信自己能夠成功,因爲他有錢。羅多爾夫用盡花言巧語是愛瑪神昏顛倒,她的虛榮心迅速膨脹起來。一開始愛瑪有過猶豫,但在羅多爾夫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下,她臣服了。愛瑪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小說中嚮往的生活,感到既刺激又欣喜。可是愛瑪的獨佔欲很強,久而久之,羅多爾夫對她產生了厭倦。當愛瑪下定決心拋棄眼下的生活,和羅多爾夫雙宿雙飛時,他退縮了。羅多爾夫覺得一切都是逢場做戲罷了。他狠心的寫下了一封信,可笑的事文字中完美的掩飾着自身的疲倦,反之把一切都歸咎於"命運"二字,極力地推卸責任。他無情的走了,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似的走了。愛瑪崩潰了,從此一蹶不振。

最終她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愛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愛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愛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臣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爲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裏,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那樣你最後一無所有。從先在起我們的命運聯繫着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始終相信我不是奇蹟但我可以創造奇蹟。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4

缺乏智慧的幻想產生怪物,與智慧相結合的幻想是藝術之母和奇蹟之源。——哥雅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艾瑪(即包法利夫人)就是個充滿愛情幻想的人,但由於缺乏理智與思考,她的愛情幻想最終把她拉進死亡的深淵。

艾瑪,是一個深受浪漫主義文學影響的富裕農家獨生女,原期待通過結婚來實現她的愛情幻想,但丈夫包法利的平庸和無能卻使她大爲失望。她先後碰到了年輕的實習生萊昂和情場老手羅多夫,渴望在他們身上得到她所向往的愛情和激情,但一個軟弱無能,一個對她始亂終棄。最後,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些人卻一個個斷然的將她拋棄,艾瑪的心靈受到重創而又走投無路,最後選擇了自殺。她終於爲她的浪漫主義幻想和行爲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

幻想不只是停留在腦海之中,更多的是付出行動。

像張海迪,從小時就高位截癱,在別人看來她的一生是無望了,做什麼都是徒勞的,可她卻不甘命運的蹂躪,發奮學習,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她驚人的毅力學會了四國外語,還成爲了碩士、博士!她用行動闡述了幻想變成現實的奧祕。

愛因斯坦,小時被認爲是傻瓜、笨蛋,可後來人家不也成爲了名譽全球的物理學家了嗎!

自古人們就有上天、飛翔、探索宇宙的幻想,這在以前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可如今,隨着科技的發展,飛機、火箭不照樣造出來了嗎!

可見,無論做什麼,努力纔是硬道理!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所以即使是幻想,只要努力去實現,就一定能夢想成真!可千萬不能像小說中的艾瑪一樣整日停留在幻想之中,最終走向毀滅。

幻想雖貶,但不努力只怕連一點點念想都將成爲奢望。所以,朋友,請讓我們腳踏實地地向夢想前進!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5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鄉村醫生的夫人紅杏出牆,最終債臺高築,在社會的壓迫和良心的譴責下飲毒自盡。這則新聞是如此的中規中矩,老套陳舊,福樓拜卻敏銳地捕捉到了那空洞的虛情假意。“每個微笑都掩飾着一個無聊的哈欠,每分歡樂都包藏着一句詛咒,每種樂趣都遮蓋着一種厭惡”,在人性冷漠的十九世紀,他毅然提起筆,一氣呵成,冷靜得近乎於殘酷地將這個故事娓娓道來——這就是《包法利夫人》的一生。

她是一個端莊優雅的鄉下女孩,宗教的薰陶給予了她獨一無二的魅力和浪漫。“她夢想過小竹房子的生活,尤其是有位好心的小哥哥,情意纏綿,爬上比鐘樓還要高的大樹去摘紅果子,或者赤着腳在沙灘上跑,給你抱來一個鳥巢”,她又“衷心尊敬那些出名或者不幸的婦女”,沉浸在羅曼蒂克的緬想中。

當這個花季少女遇上了鄉村醫生包法利時,對愛情的渴望促使着她很快就結了婚。然而平庸的生活卻讓不安分的愛瑪大失所望,她悔恨,因爲自己的婚姻像鐵索一樣牢牢的束縛住了自己,她渴望能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這種慾望在那個時代看來是多麼的蒼白無力而又令人覺得好笑,就像是一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莊稼漢突然成了出入各種晚宴的侯爵,這就是天方夜譚!

愛瑪的悲劇就是從這裏萌芽,而那紙醉迷津的生活像瘋狂的荊棘,在她的腦海裏不可遏制地蔓延,緊緊勒住了她的心,把她的生活勒出道道血痕,劃得支離破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她開始試圖轉變丈夫,包法利先生,卻怒不可遏地發現她先生是那樣的迂腐和頑固,他“談吐象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不會游泳、不會比劍,不會放槍,這與她心目中的生活似乎背道而馳。

她開始與貴族羅道夫幽會,而這纔是她戲劇般生涯的開始。

沒錯,她的生活在我們眼中看來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她的一生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在一次次的唾棄中艱難地爬起,在冷眼鄙視中搖擺不定的她有過夢想,有過虛榮,有過青春美貌,有過多愁善感,而這一切留給她的卻是絕望的深淵。她在生命中的綻放是那樣短暫,生如夏花的絢爛在片刻駐足過後便將她無情地拋給了貪婪和慾望。

而這一生,她得到了什麼呢?

不帶絲毫溫情和憐憫的文字間是對人性的抨擊,那上了鏽的鐵籠子鎖住了一個少女最真誠的念想和最單純的靈魂。她的墮落必有她的過錯,可誰又能說這不是社會使然呢?這個一生都帶着枷鎖在落滿灰塵的角落裏起舞的女孩是那樣渴望幸福,在一味追求金錢和地位的社會裏,誰又能說這個一直追隨自己不曾丟失的夢想的她不讓人肅然起敬呢?

從另一角度去審視,這個不幸的女孩在讓人唏噓之餘,在讓人爲其深思之時,她不曾停下的腳步也走進了我們心靈的最深處,那火一般的熱情和直率坦誠的話語是最初的她,也是最終的她——這算是她生命中最後一點溫度吧……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6

包法利夫人無疑是個躁動的女子。她的慾望強烈,正如書中所說——她愛大海只愛大海的驚濤駭浪,愛新綠只愛新綠點綴在廢墟之間。她的氣質是多愁善感型的,而非藝術鑑賞型的,她尋求的是感情,而非景物。

很多人不明白,包法利夫人有一個穩定的家庭,丈夫老實善良,女兒健康可愛,生活並不窘迫,不用她擼起褲腳下地幹活,不用她操心柴米油鹽,那麼她到底在“作”什麼呢?

倘使包法利夫人稍微愚笨一點,相貌稍微醜陋一點,或許她就不會整出那麼多幺蛾子,便同普通人一樣,淹沒在塵世中毫不起眼了。

她的美麗與寂寞無人能懂,所以她對鏡自憐,抑鬱不歡。她的靈魂澎湃着激情,生活卻如死水一般,攪不起來波瀾。

這是一種人生悲劇。

包法利夫人在懷孕的時候曾盼望要一個兒子,她覺得男孩是自由的,可以恣意放浪,周遊世界。而女人呢,則經常受到束縛,缺乏活力。女人的意志,就像用細帶子系在帽子上的面紗,風一吹就飄來擺去,時時都有慾望在引誘她,時時都有禮俗在限制她。

姥姥這位歲月美人,在即將步入七旬的時候突然抑鬱起來。她要麼獨自坐在陽臺上迎着溫熱的陽光一言不發。要麼就是垂淚與我們抱怨她的生活有多麼苦累,日子多麼煎熬。

姥姥姥爺感情不好,姥爺年紀大了,脾氣也有些怪,吃飯總是挑三揀四,只要不高興就找茬,姥姥也是性情中人,聽不得姥爺說她的不好,兩個人免不了口舌之爭。

爭吵是煩惱的來源。

農村婦女一輩子埋頭於家庭瑣事之中,年紀大的,很多都沒上過學,大字不識。眼下手機電腦普及,舅舅舅媽包括表弟都端着手機看電視刷新聞,姥姥幾次三番與他們搭訕,他們也只是敷衍兩句。

沒人能瞭解姥姥的孤獨。

那是一種從靈魂深處蔓延出來的寂寞。

她睡得很早,天剛擦黑就躺在牀上。我在一旁寫字,總是到八、九點時她坐起來,眼直直地望着牆壁發呆,有時試圖與我說兩句話,我分不開神,她就嘆一口氣,躺下來依舊睜着眼。

當得知順利入編事業單位的時候,姐姐連連做了幾天噩夢。夢裏都是對單位的恐懼,夢到一個月只有一千塊錢的工資,夢見單位的同事死氣沉沉。

姐姐對朋友說她的精神壓力,他只回姐姐一個“作”字,他說你都考上了,有一個離家近又穩定的工作,到底還在矯情什麼?

在沒有考入事業編的時候,姐姐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帆船,學歷不高,時刻想紮根在一處,過上穩定的日子。可當姐姐得到這種穩定的時候,憂慮又時時向她襲來。

錢鍾書的圍城裏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其實事事都是如此,因爲不瞭解所以想接近,因爲了解了所以厭倦。我們總是從一座圍城出來,走進另一個圍城裏。

但有些人天生具備安穩的氣質,他們的眼裏容得下景物,可以獨自品茗賞花,自有自己的樂趣。他們喜歡花大把的時間做早餐,繪畫讀書,而不尋求感情上的刺激。

所以,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去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7

前段時間讀法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主人公艾瑪不斷地追求愛情,屢次出軌而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是如何一步步墮落,一步步走向死亡。是虛榮?是叛逆?是放蕩?回憶小說情節,艾瑪是一個愛幻想愛做夢的女人,當包法利先生向艾瑪的父親提起婚事的時候,聽到的回答是“我不能馬上回答你,你今晚在樓下等半個時辰,如果看見窗戶的燈是亮的,就表示艾瑪同意了”,沒有深入瞭解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只因爲艾瑪還未成熟,她期待美好的愛戀。但事與願違,包法利先生是一個平庸的人,固執木訥,沒有浪漫,沒有激情。“在她的靈魂深處,她一直等待着發生什麼事。就像沉了船的水手,遙望着天邊的朦朧霧色,希望看到一張白帆,她睜大了絕望的眼睛,在她生活的寂寞中到處搜尋”。

他們在鄉村生活了一段時間,可艾瑪的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平淡的婚姻生活並不像她想象的美好。新婚之後的寂寞,迷茫,無聊,使她對感情生活的嚮往,對自己婚姻的某種悔恨和生不逢時的想法時刻迸發,如小說寫的“愛情彷彿是一隻玫瑰色的大鳥,只在充滿詩意的萬里長空的燦爛光輝中飛翔;可是現在,她也不能想象,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從前朝思暮想的幸福。”

於是,當萊昂趕着馬車來到小鎮時,艾瑪動心了,萊昂不俗的談吐,紳士的風度,勤奮踏實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打動了艾瑪,他們努力尋找共同語言,從文學,從音樂,一步步相互試探,就像是精神式的柏拉圖的戀愛,他們都保持着道德的原則,不敢越界。本以爲艾瑪就這麼和萊昂發展下去,可鎮裏的議論紛紛,萊昂家裏的催促,萊昂走了。只剩下艾瑪的鬱鬱寡歡與等待。

如果將艾瑪對愛情的追求看做一隻風箏,那麼萊昂就是牽着風箏飛翔的人,當萊昂離開,風箏斷線,摔在地上,艾瑪的心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尋找飛翔的快樂,她渴望飛的更高,飛的更遠!慾望就是這樣慢慢積累的,就像給飢餓的人一口麪包,結果只能是想要的越來越多。

命運好像給了艾瑪一次機遇,羅多爾夫的到來,給了艾瑪希望。羅多爾夫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流連於衆多女人中間,他看中了艾瑪的年輕美貌,艾瑪看中了他的英俊瀟灑,甜言蜜語。小說有個很諷刺的情節,他們挑選的約會地點不是羅多爾夫的木屋,也不是艾瑪喜歡散步的樹林和花園,而是一次農業展覽會的會議廳裏。其間,羅多爾夫對愛瑪的甜言蜜語式的語言攻勢一直被大會主席的講話所打斷。虛僞的愛情誓言和表白就和令人發笑的“公牛”“種子”“獎章”“糞池”一類的話語完全並列在一起。從此以後,艾瑪偷偷與情人約會,甚至爲了準備約會的服裝,飾品,禮物等,花光了家裏的積蓄,還負債累累,最後在悔恨中自殺。

我第一次看這部小說時,很討厭艾瑪,覺得她屬於紅杏出牆的類型,不符合倫理道德規範,但是,隨着我對西方文化的慢慢了解,對人性的逐漸探究,現在,可以很釋懷的談起艾瑪的故事,甚至可以站在艾瑪的角度,重新審視《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8

時常在思考如何的一生纔是最正確的選擇。可後來都無疾而終。可憐的夏爾最終因爲妻子的錯誤抑鬱成疾而死。愛瑪從頭至尾只是一個可憐的玩物。被各種心懷鬼胎的男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善良踏實對她百依百順的老公,可愛的女兒竟都不能成爲她懸崖勒馬的理由。漂亮的女人們也是一些奇怪的物種,永遠昂首,永遠只看得到別人的頭頂,永遠憑藉着自身的優勢爲所欲爲。

禍福相依,當你感到幸福的時候,災難也在不知不覺的來臨。你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物質,前提是你的才能配得上你的野心。你可以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男人,前提是你單身且有足夠的資本能好好駕馭。憑藉着性愛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應該是最愚蠢的想法。你更應該明白,高潮也只是一瞬間,更何況別的事物或者是人呢。容顏易老,年輕易逝。更應該珍惜自己,珍惜愛你的人,知足且懂得感恩。別追求一些突破道德底線的事情,畢竟壞人終究會得到懲罰。

故事的最後壞人似乎得償所願,但我依然相信那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9

看完後,感覺到這部文學作品把人性寫的非常真實,與現實生活很近。包法利夫人是典型的充滿幻想的浪漫主義感性派,也代表了大多數女性的心理,是一個在愛情面前單純而狂熱的女子,對待感情多憑感覺與想象,對愛情寄予了太高的期望,總是在尋找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忽視了現實的生活,這種心態就像是一個活在童話故事裏的小女孩,對待眼前的愛卻視而不見,完全將希望寄託在美好的幻想之中,日日無法安心。而且在愛情面前愛得失去了自我,沒了尊嚴,到後面甚至到了哀求的姿態,還讓自己債臺高築。這種愛不是真正的愛,是自我的情慾需求。包法利夫人的內心是無比匱乏的,也是非常脆弱而缺愛的。真正的原因:一方面是包法利夫人對愛情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另一方面是包法利夫人對自我的認知是盲目的。

沒有思考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爲什麼想要那樣的生活?思考的非常淺顯,只是知道自己想要浪漫而優雅的奢華的生活。但是浪漫難道就一定是穿着優雅在舞池和紳士跳舞?奢華的生活真的能夠讓自己快樂?愛是什麼?答案當然因人而異。從現實生活的角度看,我覺得包法利夫人的選擇是不理智的,一個女人進入了婚姻生活,當盡好一個做妻子和孩子媽媽的責任,況且夏爾是一個對她很好的男人,也有一定的賺錢能力。如果真的很痛苦,也當和夏爾開誠佈公,不可腳踏兩隻船。追逐自己幻想的東西是一種勇敢,但也要兼顧現實生活,做些理性思考,做到感性與理性的結合。

很不錯的一本女性心理成長教科書,推薦女性朋友們閱讀!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0

作者從首至尾都沒有表達自己的主觀態度,卻在娓娓道來中將虛幻的浪漫主義與殘忍的現實主義呈現在讀者面前。

有的讀者一定要讚美夏爾適合做老公,是個好人…也有人一直踩着包法利夫人說她虛僞至極、不可饒恕…

我個人認爲:雙方不在同一頻道的婚姻確實會讓人心煎熬,即使對方很好,可能不是你喜歡的菜,你也很難說它好吃這道菜你沒吃,沒品位其中苦澀,沒必要褒貶。而至於愛瑪,無論處在哪個時代、哪個地方,都不缺乏這類單純、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女性。書中她一步步走向覆滅確實咎由自取,死亡是她最好的解脫,卻也把整個家庭也捲入幻滅。

作者的筆觸着實厲害,把主人公的心理描寫的極爲細緻,讓讀者能夠清晰的把握主人公所想!

最後還想說一點:趁年輕,多讀點文學名著,少看虛幻言情小說,認清現實、少點虛幻主義,是每個青少年的要務,尤其是女孩子。

正如凍齡女神俞飛鴻在節目《十三邀》對話許知遠時所說:女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認清這個世界。不能再贊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1

剛剛讀完《包法利夫人》,作爲一名單純享受閱讀的讀者,我更多地感受到愛情的無關緊要。

身爲與艾瑪同樣患有浪漫狂想症的女生,對於她的遭遇我深表同情,但與此同時,我又十分慶幸與她相比,我尚有那麼一絲理性存在。

  1、認清愛情的樣子,摒棄文字的矇蔽。

首先,一定不要和自己不愛的人結婚。

讀完全文,在我看來艾瑪所有的不幸皆歸結於她對愛情的懵懂。在她不諳世事之時,未經歷戀愛的過程,誤把最初的新鮮感當作愛情,就這樣懵懵懂懂地步入婚姻。後來幡然醒悟,才發現爲時已晚。

爲什麼她會如此堅定執着地嚮往愛情呢?究其原因,還是受到書本里對愛情大肆渲染的文字的矇蔽。

荏苒冬春,誰還沒有體驗過過年少懵懂的青春,誰還沒有幻想過初遇心上人之時的悸動?但很不幸,並非所有人都是那麼幸運地擁有自己的命定之人。

匪夷所思的是,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文字的薰陶,從童話故事到散文小說,這些讀物絕大多數都在放大這少有的幸福,爲我們勾勒出虛幻縹緲的完美愛情,並且堅定地種下種子,告訴我們,一定會遇到的,愛情就在前方,它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冷靜想想,真的是這樣的嗎?追根溯源,寫出這些動人愛情的作者們真的擁有能與其筆下之物相提並論的愛情嗎?我看未必。

  2、生命只有一次,爲你想要的生活而活。

其次,一定要找到自我的價值。

爲什麼艾瑪會任憑自己沉浸在虛無縹緲的幻想當中無法自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如果她立志於鑽研音樂,或者沉浸於自我提升,那麼愛情在她的生活中就居於次位,與之相應,那些虛幻的奢侈行爲也會隨之淡化,至少不至於最終被高額的借貸逼得服毒自盡。

我一向認爲,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能抓住機會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那麼最終你會被迫過上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的生活。最初的那些想法會被不斷地擠壓在心裏的某個角落,直到消磨殆盡,到這時,你尚且還能稱之爲“你”嗎?至少對我來說,這樣的自己是一具行屍走肉,與死亡無異。

  3、在生活和金錢面前,愛情微不足道。

最後,表達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在生活和金錢面前,愛情真的不堪一擊。

要說全書中唯一的愛情,我相信那就是夏爾對艾瑪的感情。他一心一意地付出,最終換來了什麼?是那永無止盡的借條還是艾瑪臨終前對他的感激?

至少在我看來,沒有一樣回饋可以與他的付出相提並論。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2

愛瑪的人生中,最愛她的男人,除了她爹,就是夏爾了。但愛瑪卻不懂得珍惜這個在生活中處處包容她、滿足她、愛她的男人,一次又一次的傷着夏爾的心。

愛瑪先後愛上了萊昂和羅多爾夫,過程都很甜蜜浪漫,但他們對愛瑪都是始亂終棄,沒有一個願意給愛瑪一個家。愛瑪只顧着一次又一次的傷心,卻始終看不見身邊一直默默陪伴着她的丈夫。

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就該及時止損。

但愛瑪顯然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她只顧着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對愛情的想象中,忽略了丈夫,也忽略了女兒,這些在她生命裏真正重要的人。

愛瑪被羅多爾夫的甜言蜜語哄騙了身心;愛瑪坐上了萊昂的馬車,和萊昂在馬車裏做着不可描述的事;愛瑪一次又一次淪陷在漂亮的包包首飾裏,欠下了難以負擔的高利貸,陷入了生活的沼澤。

所有自身負擔不起的放縱,都會迎來生活最猛烈的打擊報復。

愛瑪被勒侯追債,被萊昂和羅多爾夫拋棄,被鄰居熟人所鄙夷。唯獨夏爾,依舊用着自身那份略顯遲鈍的愛情呵護着愛瑪,時刻都在關心着她,從來也沒有想過放棄她。

夏爾雖然在生活中,顯得很平庸無能,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好丈夫,好父親。夏爾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給愛瑪一個更好的人生。

和愛瑪一起參加舞會、爲了愛瑪搬家到更大的地方、替愛瑪還清債務......愛瑪身邊的男人,只有夏爾是真正不計較得失的愛着她的,但她卻不懂得珍惜。

如果愛瑪改過自新,她依舊可以迎來閃閃發光的人生。

如果愛瑪能夠看清渣男的本質,迴歸生活本身,珍惜自己的丈夫和女兒,那麼她的人生,也不會那麼悽慘。如果她在發現愛錯了人的時候,能夠及時止損,該有多好。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3

剛剛看完《包法利夫人》,心情沉重。一個可愛的女人最後把自己逼上絕路,連帶把她的丈夫、父親、女兒也逼上絕路。爲什麼會這樣?雖然事情發生在19世紀,可是讀起來毫無違和感,愛瑪的感情歷程在今天還在重演,誰動真情誰先死,愛瑪追求浪漫的感情沒錯,錯在不用過分認真,因爲男人都沒認真,儘管他們說地認真,當然夏爾除外。最可憐的就是夏爾,他失去愛瑪之後開始是悲痛,最後發現真相後是怎樣一種死法呢?福樓拜沒有點明原因,在我看來是致命的落差,那種致命的落差讓他無地自容,難以理解,很快含恨死去。這是多麼值得同情的人物,爲愛瑪提供金錢、榮譽,收穫愛瑪的厭倦和欺騙,他就是世界上最傻的男人。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比愛瑪要幸運的多。安娜有愛他的渥倫斯基,雖然後來愛的有點疲倦,但是最終還是愛她的,從安娜臥軌自殺後渥倫斯基恍惚的神情,瘋狂的自責可以看出。但是就這麼一個美麗善良可愛的女人臥軌了,她最後的時刻是多麼絕望和無助呀!

《包法利夫人》的翻譯太精彩了,感覺就是用中文寫的,這個譯者我記住了,叫周克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4

包法利先生一怒之下,當街把一張椅子摔得稀巴爛,指責老伴禍害兒子,給他套上這樣一批瘦癟馬,馬鞍連馬皮,一文不值!

一句話,狂妄自大隻會跳着腳指責妻子的老包法利先生,沒有主見只會唯唯諾諾奉承丈夫的老包法利夫人,還有不幸的杜布克寡婦的形象躍然紙上。更是把包法利先生成婚一家人打得什麼算盤,每個人扮演着怎樣的角色交代得清清楚楚。有人說這本書叫做《包法利夫人》,其實主人公是三位,爲兒子物色略有財產的中年寡婦做妻子的老包法利夫人,因爲少得可憐的財產被席捲一空而一命嗚呼的前包法利夫人,還有耗費主要篇幅描寫的艾瑪,都是這個時代不幸女性的縮影。前兩位包法利夫人此後再沒有出現過了,瘋狂愛着丈夫的前包法利夫人死得就像《金鎖記》中“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甚至這匹一文不值的瘦癟馬連美麗都算不上。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5

在清晨的課間十分鐘,我合上了這本書。世界明媚靜喜,而我的心卻彷彿千浪過境,不能平息。在感嘆於女主人公——艾瑪沉淪慾海無法自拔的同時,我繼而沉思了:其實,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一個滿心浪漫而又美麗的女性嫁給了一個老實愚鈍而又無趣的男人,悲劇就這樣展開了。夏爾普通無奇,寡淡無知,空有一片仁心,對艾瑪百般呵護,言聽計從。他以爲她快樂,殊不知她怨恨的,正是這種雷打不動的穩定,心平氣和的遲鈍。他與他心愛的妻子從未交流過思想,對她的心思一無所知,缺乏溝通的兩個靈魂,就算身體的距離再近,靈魂間的距離也彷彿越來越遠。她不滿足於瑣碎無趣的日常,不滿足於平凡無能的丈夫,在每個跳動着的清晨及日暮,怨恨與遺憾深深地交織在她的內心深處,她悔,她恨,可是,她又能怎樣呢?劇幕已然拉開,中止與繼續都自有它的代價。

她也曾如春天一般美好,只是後來突然發現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慢慢地步入了歧途。艾瑪先後有了兩個情夫,爲了追求聲色犬馬的享受,追求理想中不切實際的幸福生活,不惜欺騙夏爾,債臺高築。最終,她夢想中的幸福都一一湮滅了,就連手中的幸福也被揮霍得一乾二淨。

艾瑪的行爲在道德與倫理方面,都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我同情她;夏爾的性格何其令人厭倦,但他的深情卻讓人無語反駁。福樓拜曾說:我就是包法利夫人。是啊,她與當今的我們多麼相似,不甘平庸,嚮往着大城市高階層的生活;不願說服着自己,在無聊的小鎮裏了此餘生;幻想着今後種種美好的生活,卻在最終步入社會的潮流時幻滅成泡影。

難道,在面對這種慾念時,我們就只能束手無策,付之一嘆嗎?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曾有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那日,在柳下惠遠遊回來時,城門已經關閉,於是他不得不在城郭外邊露營。這時,有一個女性也跟他一樣進不去城門,因此便與他一同住下了。大約是這個女性衣着單薄,於是柳下惠生了惻隱之心,讓這個女性坐到他的懷中取暖,直到天亮,他也沒有越軌的行爲。我想,柳下惠就算作爲一介君子,但在面對女性時也難免會心生慾念,但他剋制住了自己,因而被後世稱讚,名留青史。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天堂地獄,僅在一念之間。包法利夫人在面對慾念時,也曾推卻過,但最終還是沒能守住初心,讓罪惡的惡魔掙脫了桎梏,衝破了牢籠,鑄成大錯。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現實與幻想中尋得一個平衡點,那裏面藏着柔美的詩歌,藏着盎然的春意,藏着漫天燦爛的星辰。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6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作品,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艾瑪不甘與老實忠厚的丈夫過平庸的生活,出現了兩次婚外情,但都被情人拋棄,最後債臺高築,自殺而死。故事情節並不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卻像是記錄平凡的生活一樣。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部反應現實生活的作品,是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品,小說中描述了極具社會風土人情的畫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對於女主人公艾瑪,大多數是抱着批判的態度,大多數認爲艾瑪是愛慕虛榮,生活放蕩,不知羞恥的人。我們向來習慣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衡量別人。性格決定命運,艾瑪年少時接受的是貴族式的教育。這必然使得她嚮往貴族的生活。她愛教堂的花卉,宗教的音樂,在浪漫主義小說的薰陶下長大。《保爾與維爾吉妮》是她最愛的小說,也是一部浪漫的愛情小說。從小的生活培養了她浪漫的氣質和追求浪漫愛情的想法。以至於永遠沉浸在浪漫的幻想中,脫離了社會實際。包法利夫人也可以說受到浪漫主義小說的戕害。

作者起名非常用心,艾瑪是浪漫的意義,包法利卻有着平凡現實的意義。作者凸現了虛幻的浪漫與平庸的現實之間的差距。艾瑪嫁給了夏爾就成了包法利夫人,艾瑪包法利,顯示了艾瑪在虛幻與現實之間的掙扎的痛苦。浪漫的內心卻被現實籠罩着,註定了艾瑪悲劇的命運,在沉悶的現實面前,艾瑪追求浪漫的幸福生活是虛幻不切實際的。

艾瑪的兩次婚外情被許多人批判,但是艾瑪並非浪蕩的人,從最後她債臺高築的情況下,她拒絕了公證人的求愛可以看出,艾瑪的婚外情是基於愛情的基礎上。個人認爲艾瑪是敢於追求幸福的勇士。她與夏爾的婚姻並非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只是經過了父親做主,她便嫁給了夏爾,開始了婚姻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女子大部分的婚姻並非出於自己的意願。或許因爲家庭的因素或許因爲政治的因素等,可見女性地位較低,婚姻不自主自由。當艾瑪發現了當前的生活並非自己想要的,於是她強烈的反抗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努力的尋求自己的幸福。後來,她與羅多夫和萊昂的愛情使她享受到了短暫的幸福。她的兩次出軌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大多數人都受到條條框框的各種阻礙,便不敢去追求幸福,失去了追求幸福的勇氣。但是艾瑪她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並沒有被婚姻捆綁住,她義無反顧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包法利夫人的行爲或許該受到世人的批判,但她卻做了許多女性不敢做的事,她比一般女性更有勇氣。假如一個女性,她的婚姻生活不幸福,她又改變不了現實,但是她精神上卻極力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出現了精神出軌。其實她和包法利夫人沒什麼區別,只是一個精神出軌,一個肉體出軌,可是性質沒什麼變化,但是精神出軌的更像是膽小鬼,她的思想已出了軌,行爲上卻遵守着道德上的條條框框,完全失去了自我,完全是被道德綁架的奴隸。包法利夫人也有錯,錯在沒有離婚後在與羅多夫和萊昂發生感情。但是在那個年代,包法利夫人能離婚嗎,那樣的一個年代,女性地位較低的年代,男性不主動提離婚,女性敢嗎?不敢!

包法利夫人和羅多夫與萊昂的愛情爲什麼沒有走到最後。只能是因爲她將愛情與幸福所託非人,羅多夫是情場的高手,她三言兩語都能挑動一個人的心,她愛的是艾瑪的外貌,對艾瑪只是抱着玩玩的態度,對愛情沒有付出真心。至於萊昂,起先,他喜歡艾瑪,但是膽小,沒有說出口。之後他和艾瑪在一起了,卻迫於生活的現實,他爲了前程放棄了艾瑪,他是在現實面前的膽小鬼。可憐的艾瑪一直沉浸在自己虛幻的愛情中,絲毫沒有看透現實。

在小說中,艾瑪生過幾場病,羅多夫拋棄她時,她生了一場大病,她心情鬱悶時,也經常生病。更諷刺的是夏爾的職業是醫生,但是怎樣也醫治不了艾瑪的病。反應了夏爾不理解艾瑪的內心,在那個時代,她就如同“病者”一樣被世人認爲是不正常的,就如同精神病院裏走進一個正常人,正常人卻被一羣精神病人當是病人,精神病人卻嘗試着去醫治那個正常人。到底她是病者還是社會是病態。

最後包法利夫人最終還是死了。但是羅多夫拋棄她的時候,她只是生了一場大病,並沒有去死。就算債主找上門的時候,她也沒想過死,她試圖尋找補救的機會,可見她從來沒想過去死,她仍然想要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社會卻逼的她不得不自殺。她是怎麼死的?不是因爲情人的拋棄,不是因爲生活的平庸,是因爲商人的追債,是唯利是圖的商人將她一步一步逼上絕路。這也反應了作者批判那個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的批判,然而小說最後的結局,男女主人公都死了,是以商人的勝利結局的。何其諷刺!

包法利夫人這個結局多少是因爲受到浪漫愛情小說的戕害。這也反映了文化對人的影響。如今,言情小說氾濫,言情小說裏描繪的唯美的愛情,致使多少青年人沉迷於小說,多少青年人課上也看小說,荒廢了學業,由於市場的需求,商人的利益,大量低俗小說出版,而正統文學卻放置一邊,如此文化的薰陶,又會造成多少“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7

最近很少給五星好評,不是書不夠好,是我不喜歡給,是我不好。

這本書是我“那棵樹”上的一本,曾經聽人說過,說包法利夫人很作,於是帶着好奇帶着一探究竟的意願開始閱讀,閱讀的過程斷斷續續,沒有一氣呵成的感覺,或許是我自己的緣故吧,總之不是太對我的胃口。我比較喜歡看《廊橋遺夢》…

愛瑪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呢?她很漂亮,也很單純,甚至有點笨。她一生都生活在她的想象世界裏,她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又是那麼的不一樣,她渴望愛情,但是老實巴交的丈夫包法利先生給予不了,她渴望激情,但是木訥的包法利先生不懂,愛瑪沒有遇到可以和她精神世界溝通的人,她遇上的兩個情人都是渴望她的肉體,都是不願意負責任的男人,在這兩位情人後面還有一個吸血鬼樂樂先生不斷的敲骨吸髓,或許有人會說愛瑪死有餘辜不值得可憐,但是我還是想說一句,她其實蠻值得同情的,她遇人不淑,她缺乏獨立的自我成長,她的一切依附於男人,這是最不該的。

其實最值得同情的還是那可憐的孩子,媽媽死了,爸爸也死了,更老的一輩也無法依靠,唉…命運啊,你能埋怨誰呢?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8

夏娃之所以存在是因爲上帝取下了亞當的左肋骨。可見女人之於男人,就是靈之於肉的關係。

愛瑪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完全見證一個女人一生的慾望和悲愴。所以,對於福樓拜來說也許是不公的,二個月的時間是完全不能滲透到小說裏邊的,何況不是精讀。

一開篇小說真的沒有什麼,就是介紹包法利先生不幸的童年和不幸的婚姻,可能是因爲之前的種種遭遇才鑄就了他對愛瑪的溺愛。對,是溺愛,像一個父親般的溺愛。第一次見到愛瑪的包法利先生就被愛瑪的清純、美麗、勤勞所吸引。當然,對於一個在鄉下莊園士生土長的美麗女孩來說,會醫術的包法利先生是具有強大吸引力的。這種情況下,包法利先生是再也難以承受比他大很多歲的妻子,在不幸婚姻的籠罩下,愛瑪的出現更多的是一種救生,無休止的精神出軌折磨着他的身體。還好,他那可憐的妻子合時宜的去世了。理所當然他娶了她,她也帶着夢幻般的憧憬嫁給了她。新生活應該開始了,新婚燕爾他們都是幸福的…

我忘了愛瑪的不滿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因爲她的不滿包法利先生才從住了許多年的小鎮搬到另一個小鎮。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一個做醫生的男人來說,搬家無疑是傷筋動骨的大事。所以,我才覺得他是溺愛愛瑪,非同一般的溺愛。於是乎愛瑪首次碰到一個暗戀她,而她也欣賞的情人--萊昂,一個年輕小夥子。不過,他們可能是在道德的束縛下並沒有開始就做出出軌的事,萊昂走了,去深造了。

愛瑪是憂怨的,萊昂的離開並沒有讓她的生活平靜起來,反而更加加重了她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包法利先生的不滿。她一在懷疑自己嫁給他的初衷,一再否定自己的婚姻和愛情。那種懷疑是揪心的、極具破壞力的。她脾氣變得越來越壞,生過孩子的她似乎像現在的"產後憂鬱症",和包法利老太太關係的不和諧,更加讓這個對生活充滿想象和不甘平凡的女人受到打擊。她不停詛咒自己年輕時的決定,她無限誇大自己重新選擇應該是怎樣的幸福和不可一世。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情況:一是心力交瘁,二是瘋狂去改變現有的生活。愛瑪選擇了後者,她開始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9

爲何不浪漫亦是罪名?爲何不轟烈是件壞事情?從來未察覺我每個動作,沒有聲都有愛你的鐵證。爲何不浪漫亦是罪名?爲何總等待着特別事情?從來未察覺我語氣動聽,在我呼吸聲早已說明,甚麼都會用一生保證。

看完書總不自禁要來爲夏爾抱抱屈,鳴不平。不過話說回來愛情這回事本就沒有公平可講,只是到底有些意難平,夏爾一生對愛瑪毫無二心,卻幾度遭愛瑪背叛,最後還因無法承受愛瑪的死以及她不愛他的事實而終結此生。

是不是所有被偏愛的都會有恃無恐,所有得不到的都引人騷動?隨手一翻,凡是描寫夏爾與愛瑪相處的段落,他對她,無不是愛意,無不是寵溺。

她生病,他考慮到她的健康,甚至不惜要搬離他帶了4年且讓他小有名氣的地方。

對夏爾來說,離開託斯特實在可惜,他畢竟在待了4年,剛小有名氣。可他也是迫不得已啊!他帶她去盧昂,見過他過去的老師:這是一種神經官能性疾病,必須給她換個環境。

夏爾四處打聽,得知納夫夏泰爾有個小鎮,叫永鎮寺,那裏的醫生是個波蘭逃亡者,一星期前剛走。於是他寫信給那裏的藥劑師,詢問鎮上的人口數,離那裏最近的醫生有多遠,他的前任每年的收入等等。答覆令他滿意,於是他決定,如果愛瑪的健康狀況仍沒有起色,來年春上他就搬去。

她懷孕了,有了小寶寶,他開心激動,按捺不住的喜悅,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當只剩下他倆對面廝守,他簡直高興得發狂。她坐在軟椅裏,顯出疲憊不堪的樣子,他卻按捺不住幸福的衝動,跑過去,親吻她,雙手輕輕摸着她的臉頰,叫她小媽媽,想讓她起來跳舞,把他能想到的充滿柔情的各種玩笑,向她絮叨不休。想到自己要做爸爸,他就喜不自禁。他覺得他的人生再也沒有什麼缺憾了。

她貪慕虛榮,追求奢華,他卻從未責怪過她。

愛瑪的鞋子很多,她一雙雙地糟蹋,夏爾從不責怪她。

她服毒自殺,他不明原因,一心以爲是自己沒能讓她快樂。他自責煎熬,心亂如麻。

“你過得不快樂嗎?是我的過錯嗎?可是我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

“是的……我知道……你,你是個好人!”她伸出手輕輕地撫摩着他的頭髮。這種甜蜜的感覺更令他受不了。她表現得前所未有的愛他,而他卻要永遠地失去她,一想到這兒,他就心如刀絞,整個人都要垮了。他茫然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而眼下情況危急,需要當即作出決斷,這更加使他驚慌不安,心亂如麻。

她死後,旁人怕他觸景傷情因悲痛而做傻事,阻攔他去看她。他說我要去看她,她是我的妻子呀。他始終記得,她是他的妻子,他愛的人。

我有理智的,不會做任何傻事。你們放開我,我要去看她,她是我妻子呀!

當母親嫌夏爾給愛瑪辦葬禮的費用太貴可以節省一點的時候,他對此非常惱怒,母親也就只好閉口不提。

天剛亮,包老太就到了。夏爾抱着母親,又是大哭一場。老太太也勸起他節省葬禮費用。夏爾對此非常惱怒,她只好閉口不提。他催促她快點進城,去購買所需要的東西。

愛瑪死去後,只有夏爾一個人是真心地想着她,爲她失眠。

鐘敲響了12點,小鎮如平時一樣寂靜。夏爾失眠了,一直想着愛瑪。

而愛瑪的那些情夫呢,一個比一個睡得穩當。沒有誰因她的離去難過。

羅多爾夫整日在樹林裏打獵,此時正安寧地睡在他的堡邸裏。列翁在盧昂也睡着了。

夏爾是如此地念着她想着她珍惜她,可是反觀愛瑪呢?

她嫌他不夠浪漫,不夠狂熱,不能像書裏描寫的那樣,給她想要的甜蜜愛情。

婚前,愛瑪曾以爲自己是愛他的,可如今並沒有感到來自這種愛情的幸福。她在想,一定是她弄錯了。她在書裏讀到過“幸福,忘情,狂熱”,她覺得這些詞很美妙,然而是怎樣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呢?她真想弄個究竟。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0

她讀過《保爾和薇吉妮》,夢見過小竹樓、黑人多敏戈、小狗費德爾,特別渴望得到某個善良的小哥哥的甜蜜愛情,能爲你爬到比鐘樓還高的大樹上去採摘紅果,或者赤腳在沙灘上飛跑,給你送來一隻鳥窩。

她怨他只能給她平靜的生活,她願他的心安理得,她怨他的自以爲是。那些在夏爾以爲的幸福時刻,她都不以爲然,甚至覺得可笑。

他以爲她很幸福,豈知她之所以怨他,正是因爲這種如鐵石般的平靜,心安理得的愚鈍,甚至還因爲她給予他的幸福。

她控制不了自己的慾望,掙脫不了自己的慾望,他對她愈好,她反而愈覺得煩。

她渴望燈紅酒綠的生活,渴望假面舞會,渴望不拘形跡的歡樂以及這種歡樂會給她帶來的不曾經歷的瘋狂。

她臉色漸漸蒼白,心律不齊。夏爾讓她服纈草湯,用葉煎水洗澡。但他的費心使她更煩躁。

她總是以爲驚心動魄的愛情纔是刺激的,卻從不懂得去珍惜他對她的真情。

她認爲,真正的愛情應該像一陣風暴,帶着電閃雷鳴,突然從天而降,驚心動魄,讓人喪失了理智,完全沉浸在瘋狂迷亂之中。檐槽堵住後,屋頂平臺上積水成河,她卻不知情地靜靜過着日子,直到突然發現牆上已出現了一道裂縫。

明明是她自己不好,有心背叛,卻希望他來扮演壞人的角色,好讓自己的心裏好過。

她真希望夏爾打她一頓,使她更有理由恨他、報復他

她費盡心機地欺騙他,隱瞞他,只爲了自己心安理得地去會見情人。

“不過,要學就得堅持不懈纔會有用。”她回答道。她這樣費盡心機地得到丈夫的許可,是爲了每星期進城一次,去會她的情人。一個月下來,居然有人認爲她的琴技提高了。

她以爲情人給她的就是完美的愛情,可是呢,情人只是算計着把她弄到手之後再如何把她甩掉。

只消三句甜言蜜語準能把她弄到手!令人銷魂蕩腸!……但是將來再如何把她甩掉呢?”

她喜歡聽這些巧言令色的話,她寧願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願用自己的心好好去感受夏爾的愛意。

然後,他用顫抖的聲音說:“她有點像您。”

嘴角漾起抑制不住的微笑,她趕忙轉過頭去,躲避他的目光。

“我經常給您寫信,”他接着說,“一封封寫又一封封撕掉。”

她不說話。他繼續說:“我有時候想,也許有一天緣分會促使我們的相遇。我常常以爲在街頭拐角處看到了您,只要看見從出租馬車的車門裏飄出一條您也有過的那種披肩或面紗,我就跟在馬車後面追着、跑着……”

她喜歡聽所有的甜言蜜語,沉醉其中,不願分辨真假。

“還能是爲什麼!”他遲疑了一下:“因爲我是那樣地愛您!”

列翁暗自慶幸終於越過了這道難關,偷偷地從眼角觀察愛瑪臉上的反應。

她的臉就像被狂風吹散雲霧的晴空。那悒鬱的憂思從她的藍眼睛中消失了,變得容光煥發。

他等待着。最後她說:“我也早就有所感覺……”

她總是把他吃得死死的,她那麼篤定,他一定會等她回家。就像她明明知道他的愛,卻還肆意傷害他。

其實,她也不是非回去不可,不過她已經說好了今晚回家。夏爾一定會等她的。她心裏惴惴不安。這是許多女人在與人通姦後都會產生的,既想贖罪又怕受懲罰的複雜心理。

是的,她不得不這樣做。她只能臣服於自己的慾望,只能任由自己墮落。

“爲什麼?誰逼你這麼做的?”她答道:“不得不這樣,親愛的。”

當你不愛一個人的時候,他做什麼你都是嫌棄。哪怕他多愛你幾分,你都覺得噁心。可是既然如此,爲什麼不勇敢地離開他呢?爲什麼要折磨自己也傷害他呢?

坦白講,不論何種形式的出軌,不論由何種緣由的背叛,哪怕相遇再美,哪怕感情再動人,在我這裏,我都覺得無法洗白。倒也不是認死理,只是覺得,人和人總還要講一點契約精神。既然已經先和這個人締結了某種契約,那總該要遵守下先來後到的規則,總要考慮照顧下先陪你一起走的人的情緒。

你可以把誘惑的吸引力放大無窮大,把自己的意志力弱小到無限薄弱,但我們不能得了便宜還賣乖,一邊享受着平靜生活帶來的種種好處,一邊又痛斥這平靜的生活起不了波瀾,限制了你的追求。

可這世界滿是悖論,並沒有什麼規則可講。你如果真心愛一個人,你總覺得怎麼樣愛他都不夠,怎麼對他好都不爲過,就像夏爾對愛瑪。但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愛得太多,愛得太滿,愛人就會溺亡,就會開始渴望外面的新鮮空氣,就像愛瑪對夏爾。

身處濁世,人到底該如何自處?而當慾望灼心,我們的感情又該如何安放?是像愛瑪一樣臣服於慾望的腳下,做慾望的奴隸?還是學夏爾一樣拙守本心,卻仍逃不脫被愚弄的命運?是做個一心一意的全情投入者,還是做個三心兩意的慾望至上者?

無意捆綁與抨擊,只是不論如何選擇,都有其代價。堅守有堅守的代價,濫情有濫情的代價。一切無需多言,權請量力而行,好自爲之!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1

有些人對時尚潮物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不論所處的地位或者是身份,包法利夫人人生中記憶最美好的部分只有一個舞,和子爵共舞成了她記憶中最難忘的一部分,我厭惡那樣子的她,知足常樂,這話真的是有道理,女人終究離不開的是男人,她的父親,她的丈夫,她的情人,一個給過她夢想和美麗童年,一個給她少女的悸動和可愛的女兒,一個給了她激情和瘋狂。包法利夫人並不是不幸的,她一直以爲她被愛包圍的,雖然最後因爲債務,她選擇了吃砒霜結束自己多彩的生命,她的多彩其實是建立在慘白的現實之上的。

丈夫對包法利夫人最真誠最寵愛,可惜她不懂得珍惜,只一味的陶醉在她所構築的虛幻上面,事情通常都是這樣,太容易來的不理睬,人喜歡追逐,太輕易得到的,通常不會好好珍惜,快要失去時,才發現原來它竟是如此的值得擁有。

影片給我的驚喜並不多,我只是把它當成一部名著小說在看,可能文字和影像之間的差異肯定還是會有的,爲了省點時間閱讀,我選擇了這種速成的方式,對小說的魅力沒能有更深層的體會,這也未嘗不是一個遺憾。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2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講述了法國一位受浪漫主義薰陶的婦女艾瑪因爲不滿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漸墮落的過程,最終因爲負債累累無力償還而身敗名裂,服毒自殺。

作家在小說中通過描寫艾瑪短暫而悲慘的一生以批判的筆鋒,展示了一個浪漫主義夢想的破滅。其實有時在現實面前,夢想是多麼可笑,夢可以成爲一個自己心中永遠美好的一幅畫,可成爲生活的動力,目標;但一切的夢不能和現實相混合在一起。它們總會有差別,當現實與夢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抱怨或絕望。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我們調整心態,從夢中夢醒的時候。

在屬於自己的夢裏,也許會忘了自己的真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3

讀完《包法利夫人》這本書後,心中的感觸很多,可能和年齡有關,最初發這本書時,劉老師說在二十年前就讀過了,我相信二十年前和現在讀的感受肯定是截然不同的,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婚姻的沉澱,感覺到自己一點一點的成長,幸福的婚姻生活對於女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艾瑪少女般單純的思想,對愛情的浪漫幻想,相信是許多女人年輕時都有過的',但是現實中的矛盾在於她偏嫁了一個平凡的醫生爲妻,跟她想要的浪漫生活相差甚遠,但是她爲了虛無縹緲的浪漫愛情,背叛了婚姻,爲此債臺高築,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認真養育過,至此只能說明艾瑪是打着愛情幌子的虛榮女人,假如她沒有那麼多的慾望,不追求奢侈的貴族生活,而是幫助丈夫打理醫院,認真經營自己的家庭,也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而且她的丈夫是那樣的迷戀並忠實於她。從另一方面來說,她的丈夫也是有責任的,夏爾對妻子百依百順,關懷備至,但都是物質的滿足,他幾乎沒有深入瞭解艾瑪到底喜歡什麼,真正需要什麼,他們缺少溝通和交流。

在過往的幾十年裏,開心過、憂傷過、憤怒過,但是都已經經歷過,沒有對與錯。通過讀這本書,我的最大收穫是認真的對待自己的人生,腳踏實地的工作,用心經營自己的婚姻家庭。感謝劉老師提供這樣的機會!對自己是一種督促,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長!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4

嘗試了幾次,終於把這本書讀完了。不要相信需要堅持的不是真愛,有些時候你得逼自己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完全靠興趣。你每天下班刷抖音,看短視頻,可以一直刷到睡覺,難道這是你的興趣。

爲什麼讀不下去,我讀完後,找了找原因。譯本很平淡,讀起來費勁不流暢,人物也是一會兒叫醫生,一會兒叫名字。反正我看這本書,完全沒有感受出書評人說的那麼偉大,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原因。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故事裏面的場景現在還在發生着。就跟高曉鬆說金瓶梅一樣,人還是那些人,什麼都沒有變,唯一變的只有時間。或許這纔是一部作品最偉大的地方,無論放在那個年代,你都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彷彿就說着身邊的事情。看看現在的,各種借貸平臺靠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來賺錢。無需抵押,輕鬆貸款。不知道多少人妻離子散,命喪黃泉。看看現在的出軌,娛樂圈尤甚。吃瓜羣衆熱議的就是這些話題,明星出軌曝光,頭條几天不散。

積極的事情也有,包法利深深地愛着包法利夫人,哪怕她出軌,都百依百順。愛情從來都有,只是看是一個人的事情,還是二個人,或者三個?

讀完感嘆,壞人總是在當道,好人總是被欺負。藥劑師,典型的小人,欺上瞞下,兩面三刀。最後得到騎士勳章。包法利,被帶綠帽,被搞破產,依然選擇原諒她。

或許再過百年,還是會發生這樣的事和這樣的人,人性的進化是漫長的,可能永遠也進化不了。如果你也讀不下去,我建議你還是努力的讀一讀這本書,或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5

在法國浪漫的田園中,本是夫妻相互嬉戲相互放鬆的好去處,但就是在這麼浪漫的一個地方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永不能遺忘的悲慘故事。這就是《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的這部小說讓人再一次意識到人性的冷淡和殘漠,在故事中,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愛瑪對於愛情的幻想和貪慕虛榮的現實,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中她慢慢走向了出軌,最後又在追求理想的愛情中走向了最終的毀滅。

雖然會有很多人覺得,愛瑪的結局是她自己用自己的雙手親手毀滅的,她幸福可以依靠的家也是讓她自己毀掉的,所以愛瑪看似可憐但是她並不值得我們去可憐去爲她傷心。

但是在我看來,愛瑪的結局,也許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她自己的不珍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結果在她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在那個虛無縹緲,任何時候都需要金錢和權力去支撐的時代,任何一個人可能都有過要通過任何方式去獲得金錢獲得權利來滿足自己那貪慕虛榮的心。

但是在故事的後半段,在愛瑪死後,我看到包法利先生爲了他死去的愛妻的一些遺物而與自己的母親發生了決裂後,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包法利在愛瑪葬禮上的唯一一次浪漫後再一次用他的真情打動了我。雖然包法利他不懂浪漫、膽怯、木納,沒有一點情趣,也不能給愛瑪帶來她想要的高端的上層生活,但是他對愛瑪的真心卻是別人所不能相比的,別人對於愛瑪只是出於一種玩弄、遊戲的心態,而包法利對於愛瑪是真的喜歡,也許愛瑪是被愛慕虛榮給迷了眼所以才自覺屏蔽掉了對她真心真意的包法利。

而很多人都在看完這本書後,對於出賣愛情、背叛婚姻的愛瑪,大家大多數都選擇一種批判、說教的態度來對待愛瑪的愛情觀,但是大家從來就沒想過,也許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批判去說教,而是借用這個例子來正確自己對待愛情對待事情的態度。

我們要切記,不要讓虛無縹緲和虛幻迷掉了自己的真心。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6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長篇小說,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人心的美醜,人性的善惡。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包法利夫人善良美麗而又溫和的人。她一開始就是一個撐傘的小姑娘,後來她認識到了一位也很溫和的查爾斯。她們慢慢地從相見,到相識,到相愛,於是就生活到了一起。也不知道爲什麼後來她哭了,包法利的老公也不知道爲什麼,他抱着包法利夫人一邊抱着她一邊安慰着她,後來她不哭了,後來他們去了一個地方去散步,太熱了,他們就撐傘去了,那個男人太好了好像不想讓包法利夫人受一點點的傷害。故事的結局非常悲慘,包法利夫人對生活感到絕望,對愛情死心。最後迫不得選擇了自殺。包法利夫人死後查爾斯也猝死了,他們的小女兒伯特被送往cottm—mill謀生。包法利夫人在鎮上算是一個亮點人物,自然就會引來許多求愛者。其中一個求愛者叫文書比包法利夫人小很多,文書很喜歡包法利夫人,他最後去了里昂進修,但是他對她的愛慕之心沒有變,恰恰給另外一個求愛者一個機會他是一個不懷好心的人他只是想玩玩包法利夫人,上來他的‘魚鉤’。

他的不懷好心被包法利夫人知道了,就和他分手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人心的美醜,人性的善惡。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7

故事是從一個小男孩說起的。

他叫夏包法利,父親曾是個軍醫,因爲家庭教育的原因,他的母親在他十二歲才爲他爭取到讀書的機會。長大後母親給他物色了一個年級四十五歲的遺孀做妻子,但年金很高。夏爾娶了她以後,每天都被她管束着。直到有一天,他爲一個農場主治病,看上了他的女兒,也就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愛瑪。可當夏爾的妻子得知愛瑪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懂得很多的知識,會聊天繡花的女人時,她嫉妒的要命,她讓夏爾發誓不再去爲他們看病了,夏爾無奈的順從了。但不久發生了件意外的事,妻子的財產保管人帶着全部的錢逃走了,因而妻子當初說的天花亂墜的家當都已成一片空氣,父母跑來和兒媳吵架,她一氣之下,吐血身亡了。

愛瑪的父親魯奧老爹得知後送來酬金和安慰品。過了些日子,他開始喜歡沒有妻子的這些日子了。開春後,魯奧老爹同意了夏爾和愛瑪的婚事。而愛瑪得到了她那可遇不可求的愛情。

愛瑪,十三歲被父親送到修道院去讀書,她在浪漫主義的情懷下成長,她喜歡病怏怏的羔羊,喜歡圍坐在老小姐身邊聽她講故事,還喜歡在欄臺旁遐想着美麗的愛情片段,可是現實和她自己想象中的婚姻差距好大,她發現夏爾根本不瞭解她,根本不明白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時她會和他說一些在小說裏出現的詞兒,可夏爾卻說不上來,夏爾說自己不會游泳,不會擊劍,也不會使槍,這讓愛瑪失望極了,但她也還算顧家,會操持家。一次,夏爾治好了一位侯爵的病,邀請夏爾和妻子一起來參加晚會,在晚會上愛瑪找到了她真正想要的生活,可惜她不能,她只能回家生着悶氣。而在飯店裏,有一個叫萊昂的年輕小夥子和愛瑪很談得來,兩人都相愛了,但誰也不敢多跨出一步,直至萊昂走了以後,但萊昂的影子總是在愛瑪的腦中不斷浮現。

一天,地主羅多爾夫來找夏爾爲他的馬伕放血,他一眼看中了愛瑪,於是他便不斷的藉機勾引愛瑪,博取愛瑪的同情到歡心,此後,愛瑪便成爲了羅爾多夫的情婦,愛瑪請求羅爾多夫能帶她離開這兒,羅爾多夫一面答應着她,一面背地裏計劃着怎麼甩開愛瑪,好自己一個人離開。當愛瑪收到羅爾多夫的信,得知他已經遠走的消息時,她生氣極了,大病了一場。夏爾在爲妻子治病期間,聽了藥劑師的建議,帶着妻子到魯昂去看戲,在戲院,他們碰見了萊昂,萊昂現在是個書記員了,曾經相愛的兩人見了面之後又生出了愛情的萌芽,萊昂請求愛瑪能在魯昂多留一天,萊昂如願以償。第二天他們參觀魯昂大教堂,乘着馬車看風景,就這樣,愛嗎又成爲了萊昂的情婦,愛瑪藉口說要去魯昂學鋼琴,但實際上是去和萊昂幽會,她把大筆的錢都花在兩人的愛情上,還出去借錢。可是萊昂卻開始對愛瑪心生厭煩,決定不再和愛瑪來往,法院傳來的債書讓捱罵不得不向別人借錢,可是又有誰願意呢?逼不得已,愛瑪選擇了服毒自殺,夏爾得知所有事實後,變賣了家產,不久也死了,而他們的女兒被姨母收養。

愛瑪本可以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卻因爲她的慾望不斷,她總是活在自己的浪漫世界裏,對於現實世界中的模樣她一絲一毫也受不了,她嫉妒那些貴婦,渴望着宮廷般的生活,這樣的錯誤的生活方式從她進入修道院開始,就變不了了。書中開篇描寫了“外省風俗”,我們可以在裏面看到作者當時生活的環境是無聊,單調,沉悶的,在這樣的氣氛下每個人都會被壓抑的透不過氣,這裏的世界容不得半點奢華浪漫,對於愛瑪來說,這就是她所處的環境,這就是她受不了的地方。

面對這樣的生活,我只能說,人們不得不要變得聰明些,機靈些,果斷些。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8

這周剛好看完了《包法利夫人》,很久以前就想看的一本書,但一直嫌太厚,沒啃下來。

恰好看到了一篇叫《無聊會殺死一個人嗎》的推文,發人深省,立馬去找了這本書來看。

全文講述了一個女人如何在追求刺激的過程中香消玉損的故事。

一部分人認爲這是追求虛榮的惡果,另一部分人覺得這是精神空虛的悲劇。我也比較同意後者的看法,那麼到底什麼是精神空虛?

我想講一個例子,大概兩個星期前,我的一個好朋友跟我說她辭職了。我問她爲什麼辭職?她說她接受不了不用帶腦子上班的工作。並接着說她一個月的工作,一週是複製黏貼,一週半是撕紙塞紙,一週是整理憑證,半周是對一下數據。

我說,聽起來很豐富多姿呀,我的纔是重複的,每天求人借錢和催人還錢。

前幾天誠品給我發了一封招聘邀請郵件,我第一時間特別感動,甚至開始蠢蠢欲動。

誠品是我一直以來的夢,像是我人生最崇高的使命。我猶豫了良久,最終沒有去。我怕真的有幸去了誠品,不久我也會乏了倦了。

這麼多年來,我太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總是以爲算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能有一個全新的開篇,能迎來人生新的希望。但是在上大學時已經離開了那個讓我覺得壓抑的高中後,我仍然抑鬱得不能自拔,盼望離開廣州。而在工作後逃離了交通讓我窒息的廣州後我在二線誠市又安逸得發慌,我實現了年頭向曹植許的願:一份走路能去上班的工作。但我依舊心頭烏雲重重。

看到包法利夫人在挪換了幾個地方還是抑鬱寡歡。我明白了那場東奔西走同樣無法掃除我的虛無之感。事實上地方和環境是沒有任何需要改變的,需要改變的反而是我自己。

過了幾天我問那位好朋友,你找到工作了嗎?她說沒?我問你想找什麼工作?她說不知道。

現在有這樣一股風氣,很多人在鼓勵大家去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單調無趣地度過一生。我也曾經堂而皇之對別人灌這碗雞湯,但我現在不敢這麼做了。

那些所謂的理想最後就像《布魯克林有棵樹》裏寫的:“我把一生要做的事一條一條寫了下來。我發誓要一條一條去實現。然而這些計劃根本沒有實現。我成人後,大部分時間得去拼命工作,養家餬口。”

我想說的是:跟我的朋友一樣,我也渴望着激情澎湃、豐富多彩的人生。但我也不知道自己畢生的理想是什麼。這纔是最致命的,我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夢想,卻高舉實現理想的旗幟。大概這就是所謂的精神空虛。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9

一個是伸張正義的瘋癲騎士,一個是耽於幻想的失足女子。在愛瑪身上,我看到了堂吉訶德的影子。雖然二者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但前者更加徹底,後者多半是滿足虛榮心而已,藉此向庸常的生活挑釁,向所謂的命運不公平性報仇。關於對愛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想任何人都超越不了一個人,那就是作者福樓拜。他筆下的愛瑪“天性多感,遠在藝術愛好紙上,她尋找的是情緒,並非風景”,因此她並不滿足於生活的平靜,她的幻想永遠是不切實際的浪漫,或者更確切地說,以她所處的現實看來,她幻想的生活是屬於別人的,而不是她自己的。尤其是渥畢薩爾之行是她差不多陷入白日夢的神經質狀態,她能在“想象之中,跟着他們上坡下嶺,穿越村莊”,甚至“買了一張巴黎地圖,用手指指點點,遊覽紙上的京城”。而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愛瑪一直期待意外的發生和賴昂出走後她的狀態幾處,讀起來讓我感覺像是錢鍾書先生的筆風。總之,愛瑪的形象在我理解的範圍內,是沒有超越作者所描述的。她的悲劇正如作者書中所透露的,是社會,是個人(除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之外,她自己還深深地受着“夫貴妻榮”的思想的鉗制),悲觀一點說,是命運造成的。

同樣,包法利夫人不僅僅只是愛瑪一個人,正如查理的母親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包法利夫人。她遭受着丈夫、兒子的雙重背叛(兒子的背叛表現爲愛妻子勝過愛母親)。杜比克寡婦也是一位遭受背叛的人,查理對她無愛,這一切都是現實造成的。可憐的朱斯丹,只是愛瑪命運中另一悲劇人物。

查理在書中,可以看作是另一個愛瑪,他同樣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以爲愛瑪快樂,他製造着“自己能使愛瑪幸福的假象“,如讓她與羅道耳弗騎馬郊遊、驚喜地安排她去魯昂彈琴(實則是去和賴昂談情)等。他一心爲愛瑪的幸福奔波,卻從未發現他們的世界幾乎沒有交集。書中有一處描寫同牀異夢的章節,讀起來讓人心酸,感慨查理這般深沉的愛給錯了對象。讀者們會多少人爲結局處的他太過懦弱,不僅原諒情敵,還把一切歸咎於命運,不過在我看來,這是最自然的解釋,那時的他已經不能爲力了,命運是最大的敵人。愛瑪死後,查理唯一的浪漫就是給愛瑪設計了一個符合愛瑪憧憬的棺木,讀到此,不禁想着,可能他一直在努力地消除兩者間的隔膜,只是沒有成效。

最後,小說結局了,但故事似乎還沒結束,壞人(書中相對於偏向“惡勢力”一方的人物,如勒樂、郝麥)“勝利”了,而白爾特延續着愛瑪和查理的悲劇,未來不見光明。一切照舊繼續演繹着人生的不公平命運,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依然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