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時間簡史讀後感(通用8篇)

時間簡史讀後感(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時間簡史讀後感(通用8篇)

時間簡史讀後感(通用8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時間簡史讀後感(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間簡史讀後感1

一般認爲,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用於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確的理論。在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框架裏,霍金和彭羅斯證明了,在很一般的條件下,空間、時間一定存在奇點,最著名的奇點即是黑洞裏的奇點以及宇宙大爆炸處的奇點。在奇點處,所有定律以及可預見性都失效。奇點可以看成空間時間的邊緣或邊界。只有給定了奇點處的邊界條件,才能由愛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於邊界條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給定,所以宇宙的命運就操縱在造物主的手中。這就是從牛頓時代起一直困擾人類智慧的第一推動力的問題。

如果空間、時間沒有邊界,則就不必勞駕上帝進行第一推動了。這隻有在量子引力論中才能做到。霍金認爲宇宙的量子態是處於一種基態,空間、時間可看成一有限無界的四維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樣,只不過多了兩個維數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結構都可歸結於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所允許的最小起伏。從一些簡單的模型計算可得出和天文觀測相一致的推論,如星系、恆星等等的成團結構,大尺度的各向同性和均勻性,空間、時間的平性,即空間、時間基本上是平坦的,並因此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發展成爲可能,還有時間的方向箭頭等等。霍金的量子宇宙論的意義在於它真正使宇宙論成爲一門成熟的科學,它是一個自足的理論,即在原則上,單憑科學定律我們便可以將宇宙中的一切都預言出來。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瞭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時間簡史讀後感2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爲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爲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爲二十一世紀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也更有義務去學習、瞭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境。爲此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難得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一書,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就我而言,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唯物論者,對於那些神怪之類的說法很是反感,而對於能用科學理論解釋奇異事物的書刊雜誌便很感興趣。對於霍金先生寫的這本《時間簡史》便很是有一口氣看完的衝動,但是由於自己認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還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也難怪就連霍金先生在某一場合也曾說過,能夠讀懂全書的每一句話的人,就已經夠格攻讀引力物理博士學位了。雖說只學到了點皮毛,但對自己的知識面還是個很大的擴充並對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這讓我不覺得對霍金先生深厚的學術造詣敬佩不已。

首先,這本書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爲目的的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說。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比如人人討厭的蚊子,我想沒有一個人會同意上帝創造蚊子這種生物,但是它又的確是我們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不能因爲自我的關係而剝奪另一種生物存在的權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同樣對待學習我們也要用科學的方法。怎麼說呢,科學史上的每一個重大發現無不都是科學家們大膽假設小心論證而發現的,因此在學習方面我們也應該貫徹這種思想方法,不僅是在學習計劃的制定上而且也應該在學習方法的應用上。

一個周全的嚴密的學習計劃對於學習的時間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而好的學習方法,將有助你的聽課、自學,以及課後的複習、預習,這些對於大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養成這樣一種好的習慣,對於將來工作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今後的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信息廣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臺,而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兩件法寶,可以幫你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其次,過去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任何事情我都把它想得很完美。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那些試圖證明世界絕對準則的文章很感興趣。尤其在學習方面體現得相當明顯,對於我而言,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的時候,都感到莫名的興奮,因爲他們能用很簡單的幾個公式來指導我們生產和生活方面的種種問題,感到很是神奇,因此對科學家們很是崇拜。

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才發現世界遠不是我想象得那麼簡單,幾個“公式”就能涵蓋。概括的來說,簡單中孕育着變化,而變化中又體現着規律。人們總是在不斷地,想方設法地去尋找那“隱藏”的規律。很幸運的是,某些規律被我們發現了,但更多的還是未知的事物。

世界到底有沒有絕對準則?還是僅僅是個巧合?所有的問題我們目前尚還不得而知。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人們不斷的探索纔有可能解開這一個一個的謎團。而對於我們來說,它給我們的啓發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無法在學習上達到最高峯,因爲沒有最高峯。你有的只能是不斷的去和別人競爭,和自己較勁,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學習上取得好成績。

同樣,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業者他們比平常人多的就是一個強烈的競爭意識。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適者生存”,誰都不想被社會所淘汰,誰都想有所作爲,那麼競爭就在所難免,這也會不斷的促使着社會的快速發展,一舉兩得。

再次,就是讀完了全書之後,腦中一直縈繞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宇宙到底是不是在無限的膨脹還是最後會坍縮,還是最後趨於穩定?宇宙到底在時間上要不要有個開端?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盡頭?到底廣義相對論正不正確?人類到底還能在創造出什麼樣的理論去解決什麼樣的難題?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到過去或是來到未來?xx年人類的科技又將會達到什麼樣的地步?人類最遠能到達宇宙的什麼地方?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難道光速真的就是速度的極限,以致於黑洞成爲人類無法逾越的鴻溝?物質的最小部分又是什麼?

所有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但是這種種的問號又是那麼的有趣,那麼的吸引我們的目光,讓人浮想聯翩。可能這一切一切的問題,你或許現在就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可是誰又能知道,你給出的答案或許就像是從比薩斜塔上落下的那兩個不等重的鐵球不同時落地的“真理”呢?可能僅僅在當時的情境下被人們所認可,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也會有更多的哈勃望遠鏡向你展示,原來宇宙真的並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樣,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視,此時你可能會有所迷惑,到底什麼纔是真理?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正如沒有人能預測你的未來會怎麼,一切都要交給時間。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能進行太空旅行,或許仍然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無所適從……

最後,從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瞭解到科學上的很多重大的進展都是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們不盲目的追隨權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有時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險,提出自己的理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對於現今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大學被賦予的歷史使命將不同於往,它肩負着培養出下一代有着卓越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可以說今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更多的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不管是從經濟方面還是武力方面,以往的傳統觀念將不利於更快速的發展,有時甚至會起到阻礙的作用,因此創新將是今後發展的又一個新的歷史潮流,我們國家只有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乾坤旋轉,才能永久的屹立在東方。

這樣的歷史使命對於21世紀的大學生而言是不可推卸的,首先應該很慶興的是我們趕上了這樣一個好的時代,有這樣一個好的環境來進一步求學,拓展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活躍自己的思維、培養自己的能力。其次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樣一個好的條件來努力學習,在學習方面我們也不應該盲目相信課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帶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來求知問道。我們也應該多多向老師求教,畢竟老師的知識和閱歷還是很豐富的,這對於正處在年輕氣盛的我們而言是彌足珍貴的。

要成爲未來的建設者,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多多讀一些課外雜誌,多學一些知識,對於自己的提高也是極其有好處的。同時在校學習的期間我們也應該逐步的走進社會、感受社會、瞭解社會,這對於將要走進社會的我們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能更真切地給我們有競爭的意識,培養自己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亦即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着深遠的影響。然而他的貢獻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這纔是真正空前的——他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身體的不幸讓霍金體會到了地獄般的煎熬,然而他卻以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締造了人類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爲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時間簡史讀後感3

對於天文愛好者,閱讀《時間簡史》也許是對宇宙瞭解的最好途徑。奇特的領域,帶着迷幻的'色彩,一個神祕的異地空間在我們眼前緩緩浮現。霍金提出: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這個問題,唯有讓時間來判斷。有始有終是萬物不變的規律。永恆之所以長久,是因爲沒有找到它的盡頭。如果瞭解到宇宙的起始點,我們就能得知,由人類創造的高級文明社會在爆炸中何時完結。從他發現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時,引力,量子力學與統計學就被深深地聯繫到了一起。也因此,人類才認識到黑洞的強大生命力和它所帶來的巨大影響。空間與時間相對論的提出讓人類對宇宙的起源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時間從無限的過去向無限的將來流逝。《時間簡史》告訴了我們:時間和空間都是依附於物存在的,宇宙則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未知物。常人無法想象的科學探究在霍金的努力下得到了一次次的驗證。霍金曾說:“身體和精神是不能同時殘障的。”雖然,他的身體一刻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他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飛出了太陽系,飛出了銀河系,飛到了上百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飛向了神祕莫測的黑洞。

他在大腦中想象着,論證着,計算着。霍金,以不容置疑的姿態站立在科技的最高峯,他用卓越的思想無限延長生命的價值,他是人生的鬥士!《時間簡史》的歷史意義不在於它對於宇宙的概述有多麼詳盡,多麼準確,而在於它開啓了人們對於未知事物思考的新方式,在於它爲現代科學的前進鋪設了一條可行之路。我們要善於將模糊的東西清晰化,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做到最大限度的解決,更要擅於運用創新的頭腦,將不可思議與學術理論掛鉤。“愛因斯坦錯了——他說‘上帝不玩色子’。

對黑洞的研究表明,上帝不光玩色子,甚至有時候他會把我們弄糊塗,因爲他把它們丟到了看不見的地方。”霍金玩笑的話語中讓我們感受到了智慧的光芒。人類的求知慾會在無盡的探索中求得滿足,而我們,需要找尋開啓天外之門的鑰匙。創新的頭腦,敢想敢拼,頑強的毅力,我們需要像霍金那樣用生命的腳步去追趕未知的真理。重任擔負在我們的身上,也正是在一代代的進步中,人們認識到了天地萬物,是多麼的廣袤。當《時間簡史》讓我對於宇宙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時,我對於霍金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命運也許給予霍金一個破敗花架般的身體,但是不能阻止他用思想讓生命花繁似錦。我深知,我們肩負的是振興與崛起的使命,是時代的重任。未來的探索,有你,有我。

  時間簡史讀後感4

時間看不見,摸不着,且人人擁有,只是,有些人習慣於把時間收縮,收縮到一輩子就等於一天;而有些人,卻可以將時間無限膨脹,膨脹到令宇宙萬物臣服於他的腳下。《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這樣一位時間的巨人。他以堅強不屈的意志,在天體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僅告訴了我們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何而來?又向哪裏去的?更讓我們認識到,時間竟可以這樣書寫!

書中告訴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着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形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因爲地球,纔有了人類,有了創造新世界的我們!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論,宇宙持續地在膨脹,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佔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間結束。到底會不會這樣,現在還說不定。

固然時間將會結束,但對我們而言,那只是科學的某個概念,存在在未來的某個結點,也許那時又會有新的爆炸產生,新的宇宙產生,新新人類產生。周而往復。然而,我們即已幸運地存在於當下的空間內,就應該成爲一個對得起“時間”的人,決不能辜負了那50億年前的爆炸。

對比霍金教授,我們是何等地幸福。21歲時,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說他至多隻能活兩年半。這種打擊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面對死亡,他沒有低頭。他對自己說:“時間只有兩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留下一點輝煌。”最終,他成功了,成爲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與死神散跑。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書中,解釋了宇宙、空間、時間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內容,比如不確定性原理,簡單的說就是在測量一個天體的位置與速度時不可能同時準確測量,只能取其一。作者語言生動有趣而不乏深刻,字裏行間都體現出了一位偉大物理學家的智慧與幽默。也許,這就是爲何一本科學類的著作能風靡全球的原因所在吧!

通過閱讀《時間簡史》,普及天體物理的知識,讓我對宇宙的神祕產生了濃厚發興趣,更驚訝於那是多少次的必然與偶然,纔有了太陽系,纔有了地球,纔有了孕育人類生命的場所。月朗星希的夜晚,我便會擺上天文望遠鏡,通過自己的觀測,去感受天體的無限,去感知那遙遠的夜空。同時,這樣的夜色下,也總是令我的思考走向深遠,但是,就如同無法洞穿那無窮的宇宙一樣,我無法想象,霍金教授,是運用了怎能樣的力量才能完成這“時間”的書寫!他的書中的內容令我神往,他的精神更令我敬佩!

我們都只是時空間中,那微小的塵埃,但是,我願意讓這塵埃能在時間的爆炸中,現出耀眼的光芒!

  時間簡史讀後感5

讀過霍老的專著之後,卻讓我思維開闊萬千。霍老的宇宙觀從時間開始,辭海中的宇宙是所有時間和空間的總和。但霍金認爲,時間是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相關的,相對論早有論述。時間與宇宙的開始有關,宇宙開始之前的時間對我們的認識沒有意義。宇宙開始於一個奇點。空間和時間始於大爆炸,其後宇宙一直在持續膨脹。宇宙膨脹的主要證據來源於哈勃的天體觀察,紅移現象證明恆星正在離我們遠去。而且,離我們越遠的天體,離開我們的速度也越快。

傳統的宇宙觀認爲宇宙是靜態的,牛頓的萬有引力是靜態宇宙的核心理論,認爲物體的運動和位置是可以根據物理規律來預測的。但是萬有引力必然導致天體的坍塌。從萬有引力必然得出膨脹宇宙的結論。但是,從牛頓到愛因斯坦,靜態的宇宙觀束縛了他們的思想。無限的世界超出了我們的認識範圍。霍金認爲,人類的認識是有限的,並且不能超越我們這個“宇宙”。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出發,在光速的範圍內產生了一個四維的時間、空間椎體。人類的認識不能超越這個椎體,因爲不能超越光速。這個椎體就是我們的宇宙。從哲學意義上看,霍金的宇宙觀也對人們的思想衝擊甚大。爲何先進的思想都是從西方傳入我國,這與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窮文富武”,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開展開學研究是不可能的。法布爾、達爾文的例子都很好說明。我國的經濟發展了,產生了富裕階層。未來30年內,我國肯定可以產生影響世界的科學家。

  時間簡史讀後感6

我平日裏很少去思考宇宙的起源,我知道,就算思考,也思考不明白,因爲自己知識不夠豐富,《時間簡史》這本書算是讓我對宇宙的形成,發展有了初步的瞭解,打開了我思維的又一扇門。這本書雖然越到後面心越不靜越看不懂,但是我盡力挑選自己喜歡的和認爲有意思的翻閱了一遍。

“世界是一個烏龜架在一個烏龜上的烏龜塔啊!”本書的開端來自往前人們對宇宙的誤解,引出世界到底是什麼。通過引力,量子力學說明宇宙是膨脹的。之後談到了黑洞的形成以及最後的蟲洞和時間旅行。最後以物理學中強力,弱力和電磁力的統一做總結。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似乎對物理有關的現象並不很牴觸了。想起了之前看的危機邊緣裏的時間機器,以及星際迷航中父親回到地球后女兒已經滿頭白髮,對這些的認識似乎有了合理的理性解讀,而不單單是感性的理解。

由於自身的浮躁,後面部分章節並未完全看完,但我明顯覺得這次看比兩年之前看有了很大的進步,因爲在看前幾章時並不費力,中間看的過程中還產生了興趣,繼續加油。

  時間簡史讀後感7

道說:這裏是人間;佛說:這裏是六道之一;上帝說:這裏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戰場;哲學說:這裏是無窮的辯證迷霧;物理說:這裏是基本粒子堆砌出來的聚合體;人文說:這裏是存在;歷史說:這裏是時間的累積。所有的解釋都在這裏,看來這個世界是有無數面的不規則體。

在這麼多種解釋中,你更願意相信哪種呢?我更相信物理。萬物的真理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地方,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人類那短淺的目光,這些真理似乎已然是現實中的財富,我並不認爲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就是現實,你難道沒有懷疑過你是否真實存在,沒有想象過你其實是沒有任何能耐的物種嗎?

霍金教授親口說過:“能看懂此書的每句話,那你已經具備了能考物理學博士的資格。”很顯然,我並沒有,但我願意跟隨《時間簡史》去了解什麼是宇宙,但一旦踏入,如同恐怖的深淵,越深知自己的渺小,越懷疑現實的存在,在深淵裏,我掙扎的問題就是:到底什麼纔是現實?

我們肉眼所看到的顏色只是太陽照射後反射出來的,這是太陽固有的顏色,試想有一天太陽的顏色轉變了,那這整個世界都不是你現在看到的樣子。

宇宙中有一樣叫黑洞的東西,據說只要進去,那就出不來了,大家愛好物理的都會應該記得一句話,“所有的時間與空間不會消失,只會轉化”。那麼,那些消失的東西轉化去哪裏了呢?或許轉化爲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去了,也或許這條法則根本不成立,就像牛頓的萬有引力,這條曾經被人認爲是亙古不變的定律,就被一座在美國西部的森林所打破了。

我並不否認《時間簡史》是物理學的寶庫,是有着常人無法理解的真理,但真理又何謂真理?五百年後,我們現在的真理還是真理嗎?真理難道不就是放着讓一代代人去研究,讓一代代人嘗試打破,看看是否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嗎?

所以我更想要的是“懷疑”這本偉大的科學著作,可那種已經在星河中的觀點,是我這種還在仰望星空的人所能“懷疑”的嗎?可即使不能,我們也不應該停止探索的步伐,因爲太陽底下無新事,所有的時間與空間都在那兒,他就這樣發生,他就這樣運動,只在於你有沒有發現。

現實是我們永遠不能確定的東西,無論科學有多先進,思想有多進步,因爲你永遠不知道你做的東西是否存在,你只知道你做過,你看到你生活在地球上,既然宇宙那麼茫然,那麼浩瀚,你怎麼知道這“地球”就不在“黑洞”裏,你怎麼知道人類就不是一種物種轉化爲另一種物種的銜接點?又或許像人類創造的機器人一樣,你怎麼知道你不是被“創作”出來的?又或者向人們所說的: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你怎麼知道你不是在那一線之中,越發深刻“思考”,越深刻的在“恐懼”中。

我相信,我可以堅持去“懷疑”,我想要看到我向往的境界。

心懷宇宙,就可以用位於顱腔內那個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超越星河,奔向人不可企及的科幻世界。

  時間簡史讀後感8

從識字以來,我讀過很多書:《西遊記》《俄羅斯童話》《上下五千年》……然而,現在五年級的我有些不滿足於這些書了,開始對《前世今生》《時間簡史》一類講述哲理、科學的書興趣盎然。雖然初看上去,這些書枯燥無味,但是細細品味,卻常常引發我無限的思考與遐想。下面,來說說我讀《時間簡史》的故事吧。

第一遍讀《時間簡史》時,我只抱着試試看的心情,大都是跳讀,略去了那些艱澀難懂的部分,只看有趣的內容。但即使這樣,仍覺得無聊,先後也只是翻了兩頁,便束之高擱了。

直到有一天,無聊的我,抱着好奇的心,再次打開了那本黑色封面的《時間簡史》,低下頭,靜心地品味起來。我隨手握起鉛筆,點點劃劃,慢慢記下自己的疑問,一躍而出的靈感……咦!什麼時候那些黑白的文字漸漸生動了起來?慢慢地,我被帶入了一個科學的世界:與亞里士多德觀賞水、火、土、木幾顆星星的變化;與托勒密一起鑽研宇宙中心的祕密;與哥白尼、伽利略一起用真理、事實來推翻錯誤的理論……一頁一頁,我認識了偉大的發明家愛因斯坦,堅持真理的伽利略,發現地心引力的牛頓;我瞭解了反粒子、對偶性、小圓周、光子的概念……與此同時,我也提出了不少疑問: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每顆行星的小圓周都是一樣的?在恆星光譜中,什麼顏色代表最熱,什麼顏色代表最冷?行星與恆星各是怎麼形成的?

一堆數不清的疑問,讓我不斷地查電腦,翻閱其它工具書,甚至用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像唐僧唸經一樣在爸媽耳邊不停地問,問到二老大聲喝斥也渾然未醒。無盡的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我對《時間簡史》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看到後面,不少先前的疑問迎刃而解,那種豁然開朗的滋味讓我欲罷不能。

有時候我也會自己去做試驗。我嘗試和伽俐略一樣,從樓上同時扔下兩個質量相差很大的瓶子,看看它們是否同時落地;當看到書上說:“飛船在太空中直線飛行,路徑影子投到地球上的二維影相就顯明是彎曲着”時,我也嘗試着用鉛筆在地球儀上測試;讀到“視差”這一段時,我也試過坐在車上看遠處一點也不動的太陽……那時的我,竟也感受點兒“科學瘋子”的味道。

在讀完《時間簡史》後,更多的書成爲了我的閱讀目標:《果殼中的宇宙》《瑪雅曆法》《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感謝《時間簡史》爲我打開了科學探索的大門!有時候,我也想過,以小學的水平來讀這一類書,是不是太困難,太“不求甚解”了呢?因此,我開始放慢速度讀,一點一點“煮”着讀,思考研究着讀。

這幾本書便成了我無聲的老師,將知識一點一點地送給我,引領我走向神祕的科學世界。雖然深奧難懂,但是依舊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