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龍應臺《目送》有感範文

讀龍應臺《目送》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7月12日黃昏,讀完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的散文集《目送》,當即在微信裏記錄以下文字:“卒讀龍應臺散文《目送》,許多生命的迴應在文字裏起伏。擡眼間,書房‘落日熔金’。起身窗前,山色黛青,幽篁冷翠,禾田豐盈。”

讀龍應臺《目送》有感範文

《目送》的內容涉及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但最能打動我的是作者對老母親情感世界的探觸和關懷,每每對照,每每感慨,不能自已。

其中有一篇叫《回家》的,因爲母親歲數大了,神志恍惚得很,搞不清現在的時間和空間,常常穿越在舊時的生活場景。作者說:“母親的回家,不是現在居住的地方,而是對過去的回憶。”目行此處,我幾乎流下淚來。

我的母親年過80,身體狀況、言行舉止與文中的母親尤爲相似。47歲的我工作忙、身體瘦弱,常常在“子欲養而親不待”與精力不濟之間矛盾、徘徊、掙扎,對於“孝順”二字做起來難免粗枝大葉。對照作者的善良、慈悲、孝順,我爲自己的不盡責而羞愧,同時對她陪伴母親的無微不至而肅然起敬,她是怎麼做到的?!

書是好東西,在無意間,迷途的羔羊逢上了嚮導。龍應臺用她的文字讓我看清了行孝途中的自己,真的體現了“真善美”的價值,滿滿的正能量!

7月13日下午三點過,我在書房整理學校的文稿。媽媽不聲不響走到樓上,出現在我的書桌前。我擡頭,有點意外地問:“媽媽,你來做啥子?”媽媽笑了,像個孩子漫無目的地閒遊,突然被長輩問起,略不好意思的樣子,說:”你好久都沒來看我了。我在家耍得沒勁,看到公交車過路,就上車了,到你這兒來坐一會兒。”我笑着說:“媽媽,昨天我還到廣福做飯給你吃啦。”媽回答:“真的呀,我怎麼一點都沒印象了。”然後,她走到臨窗的椅子上坐下。瞬間,我發現媽媽一直黑多白少的頭髮全白了,我立馬起身到她面前看腦後的頭髮,還好,依然青多白少,只是額前和兩鬢的白完了。可是那張臉已經老得不像樣子:溝壑縱橫,色斑遍佈,皮繭點綴,而且明顯地瘦了。短短半年時間,是什麼讓她如此焦慮?我想,是擔心被子女拋棄的恐懼感吧。

驀然,我才意識到媽媽的話越來越少。細細想來,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她高興地告訴我們她自以爲是的新聞;很久沒有聽到她說“我要……我要……”。從她屢屢欲言又止的情態我似乎讀出了一個意思:你們各有各的事,我說出來又什麼用呢,我早成多餘的人了。

人老了,吃得好壞、穿得好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後人的陪伴。我都不知道這半年多來媽媽的孤獨感憋在心裏有多麼強烈,纔會常常打通電話後說:“我說什麼呢,我想不起說什麼了。”今天,她自己坐車到任市來看我,然後跟我說:“你去做你的事,我到街上轉轉就回去,好久沒到任市來了。”我立馬提上包陪媽媽逛街。我右肩挎着包,左手牽着媽媽慢走在大街小巷,耐心地聽她說路邊的房子、開花的紫荊樹……耐心地回答她提出的每個問題,彷彿回到小時候,只是角色互換了一下而已。

《目送》來得多麼及時,它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歲月忽已晚”,忽已晚啊!我們可曾忙裏偷閒,去關注那些也曾絢爛但必將老去的生命,並由此而衍生出對生命的感悟,真實而徹骨。我知道,因了《目送》,久違的情緒被點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