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作文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目送》的綿綿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交融,《目送》的綿綿生命,是正義背後的罪惡和時代的殘酷與疼痛。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龍應臺目送讀後感作文,僅供參考!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作文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作文【1】

這個寒假,我讀了臺灣著名女作家龍應臺的散文集《目送》。它,是一本適合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

《目送》收錄的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整個寒假,我雖然只讀了其中二十六篇,卻已經深深感動。

同名主打篇《目送》,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分成兩個段落,第一段作爲母親,龍應臺敘述了兒子華安從第一天上小學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多年間的幾個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長。第二段,龍應臺作爲女兒,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中,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裏永遠地消逝……所以她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當我第一次踏進小學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或者媽媽出差離家時,我也曾趴在窗口,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在小區的拐角。當我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赴甘肅黃羊川,參加南京電視臺的那次拍攝活動時;當我邁入南外大門,參加人生第一次入學考試時,我也都能感到背後目送我的那兩雙熱切的眼神……

對於13歲的我來說,人生纔剛剛起步,還不能完全體會龍應臺“目送”中飽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會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間我一定也都會經歷。只是我希望以後,自己也能有龍應臺的那顆感動的心,那支感恩的筆。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作文【2】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龍應臺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書《目送》中的一段。龍應臺,這支亞洲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會有最柔軟和難以言盡的時候。在此之前我讀過她的《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都是用盡了深沉和喜悅的筆鋒,寫盡了一個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驚歎和感慨。而《目送》卻是思考着生與死的人生大問題,在寫父親的逝去、母親的垂老、兒子的遠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進的同時還寫失意、失敗、脆弱和放手,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其實,《目送》只是這本書中的開篇。開頭作者是寫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學時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頭地走進校門,消失在自己的視野中;再到孩子十六歲時在機場目送他離開;當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願意和父母齊頭並進的時候,這個做母親的人,慢慢地獨自咀嚼着這份落寞,慢慢地眼前出現了另一個背影,這個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淚水溼潤而模糊了的視線裏,我們都看到了那個背影,是被長大了的我們無意時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們從不打攪我們,總是在離我們十步之遙的地方緩慢前行,是爲了看我們是否安全,是確保我們在無助的時候能第一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是在看到我們歡樂時他們也能偷着樂……是的,養兒方知父母恩。在我們目送着孩子遠離了自己的視野時,才知道這樣的滋味父母已經嘗過了很多遍。

於是,我讀到了那段驚心動魄的話。一下子,眼淚就像決堤了一樣再也不能收住。我一遍一遍地讀着這段話,那“不必追”三個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孩子所去的方向是燦爛的未來,而那個背影要去的地方卻是無盡的黑暗。我知道,花開總有花落的時候,但,真到了那天,情何以堪?熟悉的老屋卻沒有了最親的人,庭前花開卻失去了駐足欣賞的人,你的喜悅再也無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知道你額前的傷疤出自何時來自何處,你,可以這樣想象嗎?

感謝龍應臺的《目送》,讓我們下定決心再對父母好一點,再好一點。窮盡我所有,愛他們,因爲我們是爸媽最親愛最疼愛的孩子!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作文【3】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初次閱讀龍應臺的目送,是在初中的時候,也許是因爲年齡閱歷的關係,還不能對這篇文章有很深刻的瞭解,但我依稀的感覺,這篇文章裏有一種溫暖的情愫,讓人沉醉。後來有幸拜讀《目送》整本書,這時的年紀雖然也並不有足夠的經歷,但似乎已有了新的感觸。這時的我已經經歷高考,經歷大學,經歷過找工作,些許的體會過了20多年的人生,我忽然是有些懂得了書中龍應臺所要訴說的一種情懷,那是對父母,對孩子,對兄弟,對人生,對生死的豁達以及懷念的濃濃情感。

《目送》中龍應臺由兒子的背影想到自己目送父親的場景。多年以前父親騎着三輪車遠去的樣子和麪對生死離別,只能目送父親去世,所有的情感都化成三個字“不必追”。那遠去的背影不必追,那逝去的時光不必追,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情感不必追。所有的感慨只能隨時光流去,留在過去的光陰裏,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珍惜現在,或許是與父親一起喝杯茶的間隙,或許是難得的和母親抵足而眠的夜晚,那些未說出口的愛意,可以像牡丹花開那樣表達出來,那麼張揚,那麼美麗,又那麼濃烈。

誠然,我還沒有體會過像龍應臺對於兒子的情感,但是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深深的表現出了作者的母愛,她不捨兒子的離開,她希望孩子能夠像小時候那樣依戀她的母親。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孩子的路就得讓孩子自己走,就像書中所說“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同時,她也是一個豁達的開明的母親,她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飛,目送孩子的背影,那其中充滿一個母親的深情。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她又是怎樣的面對我的成長的呢?那其中一定充滿期待,但是也有很多擔憂和牽掛。我想起前幾年離家讀書,我慶幸於逃離母親長久的嘮叨,不耐煩地敷衍“知道了,知道了”,坐上去往學校的大巴,我總是鬆了一口氣。但是,現在想來,母親那時是懷着怎樣複雜的心情送別我離開家,離開她的身邊。我拼命想想起那時母親的神情,但是記憶中只有一個模糊的身影。原來,我並沒有好好地看看我的母親,甚至沒有回頭多看她一眼,當時目送我的母親,一定也充滿對孩子的擔憂和牽掛,也許她也曾嘆息孩子的離別,也曾懷念幼時那個抱着她撒嬌的小姑娘。當看着母親眼角不知何時佈滿皺紋,鼻間的酸澀讓我一瞬間明白母親老了。歲月匆匆,我擋不住流逝的時間,就像抓不住指間的流沙,越用力,它跑的而越快。就像書中所說“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我能做的唯有珍惜,珍惜眼前的每一次相處、交談的機會,甚至是每一段默默無言,即使略顯尷尬,但是溫情的時光。

時光送走現在,也帶給我們未來,《目送》這本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一品再品。如果說龍應臺的《目送》是一瓶香醇濃郁的老酒,那麼以我現在的人生經歷,自然還不能品嚐它的十分之一,甚至只是隔着泥土聞到它來自地下的芬芳,我感受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我想我可以將這壇酒埋得久一點,再久一點,等到十年、二十年後,我是否能品嚐到它更加醇正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