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龍應臺《目送》的讀後感

龍應臺《目送》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導語:父母是看着我消失在學校的拐角處才離開的,他們只能選擇放手,你站立在小路的另一端,卻有了不同的感受,滿心期待地打開那本書,我清楚地記得。

龍應臺《目送》的讀後感

  讀目送有感

在這個暑假裏我選擇閱讀了龍應臺的《目送》。這本書之前已呆在家裏的書架上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去讀,終於在這個暑假,我拆開了本書的包裝,翻開去閱讀。

初次見到這本書時是在一個書店。當時我被這本書的作者以及封面所吸引了

龍應臺,這個作者的名字我很少聽說也很少觸及。其次,這本書的配圖是一個女人推着自行車,車上坐着一個孩子,給人一種年代的滄桑感。旁邊有一行配字這樣寫道:跨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初次印象便是老少皆宜的讀物。

全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開篇——目送了。"目送"即是書名,也是開篇的名字。

這一篇也大概描述了作者的兒子——華安,兒時、少年、青年時幾個與作者離別的場景。兒子開始鬆開母親的手學會獨立,這也是所有孩子普遍的成長軌跡,也許你看到這裏會產生一些共鳴吧。每一次與兒子離別的場景都是歷歷在目,其中也凸顯出來兒子成長的變化。從"他不斷回頭"到"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得音樂",兒子與作者之間的交流開始減少了。好像越走越遠時,作者也開始慢慢懂得了一些。之後作者與父親之間的一些事也開始讓我內心有很多觸動。父親曾經倒車的身影變成了坐在輪椅上殘疾的身軀。最終,作者赴火葬場送了父親最後一程,也是作者對父親的最後一次目送。這時,作者也開始領悟了:"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祕密告訴你,不用追"

在讀這本書時,我曾多次想起朱自清的一篇文章——《背影》,但其中似乎有些不同,這需要我去慢慢地解讀了。

《目送》寫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情等等,每一次的目送好似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爲我們敲響了警鐘——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讀目送有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臺灣著名女作家龍應臺的散文集《目送》。它,是一本適合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

《目送》收錄的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整個寒假,我雖然只讀了其中二十六篇,卻已經深深感動。

同名主打篇《目送》,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分成兩個段落,第一段作爲母親,龍應臺敘述了兒子華安從第一天上小學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多年間的幾個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長。第二段,龍應臺作爲女兒,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中,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裏永遠地消逝……所以她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當我第一次踏進小學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或者媽媽出差離家時,我也曾趴在窗口,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在小區的拐角。當我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赴甘肅黃羊川,參加南京電視臺的那次拍攝活動時;當我邁入南外大門,參加人生第一次入學考試時,我也都能感到背後目送我的那兩雙熱切的眼神……

對於13歲的我來說,人生纔剛剛起步,還不能完全體會龍應臺“目送”中飽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會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間我一定也都會經歷。只是我希望以後,自己也能有龍應臺的那顆感動的心,那支感恩的筆。

  讀目送有感

寂靜的夜,在你光芒閃爍的地方,螢火蟲靜靜散發微弱而溫暖的光芒。螢火之光不是爲了點亮整個星空,只要默默圍繞光源,註釋着他就已足夠。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輕輕翻開《目送》,淡淡的字跡,暗暗的憂傷,又帶着那一絲絲的期盼。字裏行間流露的又是一份無奈。看着兒子一次次成長,一點點成熟,一步步離你遠去,你卻無法挽留,只能目送着任憑他獨自離去,等待着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他卻沒有,一次也沒有。你就像只螢火蟲,靜靜守護着那束光源。

那抹忽隱忽現的光芒,似乎照亮一個被我遺忘的角落。緊緊握着手機,就像往常一樣一個一個點開分組,呆呆地望着每一個或明或暗頭像,靜靜的等待着。也不知是從何時起,習慣了每天點開個性簽名,寫下自己的心情。明知我的頭像永遠帶着一個黃色的圈中兩道橫線。一直地隱身,每天盼望着,有人能發現隱身中的我。看着每一個閃亮的頭像卻從不跳動,一股抹不去的憂傷深深藏在心中。獨自躲在房間的角落,暗暗傷心。禁閉的門,悄悄的露出一絲光芒。

一聲小心的詢問:“睡了嗎?”爲什麼是她。媽,她來幹什麼。偷偷抹去殘留臉上的淚水。也不開燈,慢慢坐了起來,恢復成原來的冷漠,輕聲道:“什麼事。”母親眼中似乎有絲晶瑩,低吟道:“怎麼同學又不在嘛。”心中猛然一顫,她,怎麼知道。一想卻又只剩一聲苦笑:原來我一直期盼的,等待的,遠在網絡所謂的朋友,不曾在我傷心難過時關心過我。而只有我最討厭,無視的,也是我身邊的卻是最親的我的親人。她們卻是永遠關心着我的。透過窗,玻璃的反射,那一絲忽隱忽現的光芒閃爍着。母親的眼不曾移開過我的身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原封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父母從來都不會不關注你,只是他們像螢火蟲般,散發着光卻若隱若現,但他們卻永遠環繞着那光源,一直靜靜凝望着。也許時間會改變,年齡會改變,但不變的是那永遠壞繞着的熒光,不管的是父母對你的愛。

不變的熒光,不變的注視,不變的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