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某些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爲構建幼兒數學課程的最基本原則。認識人民幣並學習使用人民幣進行購買的活動,是非常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本活動爲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本着直觀性、參與性的原則,從動手操作、情感需要和快樂學習三個方面進行了設計。以"智力闖關"引入,以"買玩具"爲活動情境主線,讓幼兒從一開始就進入活動情境,在緊張、有趣的遊戲情境中感知10元以內貨幣的換算,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數概念的認識,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在遊戲中,也培養了幼兒的`責任心,能夠認真負責的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務。

活動目標

1.認識人民幣,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10元以內的貨幣換算。2.能夠在遊戲中學會遵守規則。

3.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活動準備:

人民幣樣板每人一套、錢包每人一個、點鈔劵若干,貼有價籤的玩具若干。

幼兒原有水平:幼兒認識人民幣,瞭解人民幣的面值大小及種類,有過與父母共同購物或獨自購物的經驗。

活動重點:在遊戲中感知10元以內貨幣的換算。

活動難點:能夠將換算關係運用到遊戲當中。

活動過程:

一、智力闖關師:今天我們要玩開"玩具商店"的遊戲,首先我要招聘收銀員,收銀員要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並能正確點數人民幣。孩子們,你們敢挑戰嗎?

第一關:給人民幣排序(引導幼兒把仿真人民幣按面值大小排序。)第二關:"點鈔大賽"。

收銀員還要學會清點人民幣,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張紙幣。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點鈔劵,最快最準確完成的點鈔的兩位幼兒可以贏得收銀員的角色。)第三關:我是計算小能手(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提出問題,進行10以內人民幣的換算。如:5元裏面有幾張1元?10元裏面有幾個1元?10元錢可以用哪兩張人們幣來表示? 6元可以用幾張人民幣表示?……)分析: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招聘收銀員進行闖關活動,極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樂於、敢於嘗試參與闖關活動,從而認識人民幣,並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10元以內的貨幣換算。

二、角色遊戲"買玩具"師:我們買玩具怎樣能知道各種玩具的價格?怎樣知道自己的錢夠不夠買這種玩具?

(引導幼兒說出出"看價格標籤,可以問服務員等。)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價格標籤。

(引導幼兒認識各個玩具的價格標籤。)師:請小朋友拿上你的人民幣去買你喜歡的玩具吧。

請2名幼兒做收銀員,其他幼兒當顧客。"顧客"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然後到收銀臺繳費,收銀員詢問價格,顧客報價格付錢,收銀員找零錢,進行買賣活動,可以調換角色,遊戲反覆進行。

分析: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遊戲中的數學問題,購少量物品時,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參與計算和付款的過程。

三、延伸活動

在區角設計小商店,滿足孩子購物活動的需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發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

2.瞭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奏。

3.感知繞口令內容的趣味性,體驗同伴合作朗誦繞口令的有趣。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正確朗讀繞口令,音調準確,語言流暢。

2、難點:能快速朗讀繞口令,字詞發音準確。

活動準備:

圖片背景、狗猴頭飾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理解內容:狗和猴河裏的小橋上,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這天從橋東走來了一隻狗,從橋西走來了一隻猴。他們走着走着,剛走到橋心,"哎喲"狗和猴頭碰頭,撞到了一起。這可嚇壞了他們,他們匆匆忙忙往回跑。狗跑了幾步回頭望了望,猴跑幾步也回頭望了望。不知道到底是狗害怕猴呢還是猴怕狗呢?

師:老師把這個故事改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師快速朗誦繞口令)師:和平時聽到的兒歌有什麼不一樣?(速度更快)

二、理解繞口令,梳理句子

1.師:我們剛纔聽到的這首兒歌叫做繞口令,讓我們再仔細的`聽一次,狗和猴發生了什麼事!

2.教師再次朗誦。(慢速)問:你聽到了什麼?追問,能用兒歌中的話來說嗎?(幼兒回答,老師借用圖譜理解繞口令內容)

3.師朗誦。完整呈現圖譜。

三、嘗試朗誦繞口令

1.看圖譜,朗誦繞口令(師大聲)師:我們看着圖譜把繞口令念一念。

2.對字音進行引導,再次朗讀。(師小聲)師:剛纔孩子們都能完整的朗誦出來,真棒。請看這一句······一定要念準了,我小聲你們大聲。再念一次

3.(解決剛纔遇到了困難)拍手慢速朗讀一次師:請小朋友們小手拿出來,邊拍手邊念繞口令。1234準備開始(老師起節奏)······

4.拍手快速朗讀一次(沒發準的字音可再次糾正)師:表現不錯。如果再快一點你們行嗎,我們來挑戰一下。小手,1234準備開始······

5.再次快速拍手朗誦師:我們可以再快一點嗎?1234準備開始······

四、手指遊戲師:我們把它改成手指遊戲,一起來動一動我們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龍遊戲

1.請你們和我一起接龍遊戲遊戲:我念前半句"橋東走來"你們念後半句"一隻狗"。我們來試一次,準備開始。

2.加大難度:我念一句:橋東走來一隻狗;你們念一句:橋西走來一隻猴。小手,準備開始。

六、表演

1.合作練習師: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做手指遊戲練習兒歌。練習的時候可以玩手指遊戲和接龍遊戲。

2.分組表演師:請你們表演,其它幾組認真聽,他們念得怎麼樣?

3.評價師:(選個別幼兒)說一說,他們朗讀得怎麼樣?(一組比一組要求可以更高)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回家後把這首繞口令朗誦給自己的家長欣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之所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於:首先,在內容的選取上,我對原作品進行了分析與修改,並結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將一些比較拗口的話進行了修改,使其琅琅上口。這首繞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愛的動物“狗”和“猴”,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活潑有趣地描寫了兩隻動物相對過獨木橋在橋上相遇的情形。特別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幾步望望狗,狗跑幾步望望猴。”比較詼諧生動地寫出了兩隻動物可愛的神情,最後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讓狗還是狗讓猴”。第二,在教學設計上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運用動態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啓發了孩子的想象,幫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繞口令所表述的內容。而手指偶的運用又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參與表達表現的興趣。本次教學活動,又開闊了我對開展民間文學活動的視野,繞口令是民間文學活動中比較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與長處,自由靈活地傳情達意,不僅能鍛鍊孩子發音清晰準確、口齒靈俐,從中也滲透了品德教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價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製作骰子,投放到數學區域中,供孩子們投擲,觀察、講述。發展幼兒目測、投準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細動作。能根據畫面列10以內的加減算式,寓教寓樂,使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對數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材料設計:

在數學區提供若干個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塗成紅色或綠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別貼上10以內數字或10以內物體的圖案也可以貼上10以內的點子,記錄單若干份,記錄筆。

玩法提示:

讓幼兒選擇兩隻相同圖案的綠色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合起來是幾,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加法算式。

讓幼兒選擇一隻綠骰子和一隻紅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比比誰多誰少,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減法算式。

指導要點:

1、活動剛開始時,可由兩位幼兒各持一骰子進行投擲,再共同觀察、講述,待熟悉後可由一位幼兒獨立操作並記錄。

2、鼓勵幼兒選擇多種骰子進行投擲活動。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確定的現象可向老師或同伴請教。

4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七隻小猴在哪裏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並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準備: ,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裏?它們都在幹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麼?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並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隻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纔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徵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徵是怎樣的?然後,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徵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在遊戲中學習兒歌,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節奏感和韻律感。

2、 願意和同伴一起友好合作,邊念兒歌邊愉快地開展拍手遊戲,充分體會吟唱的快樂。

3、 在快樂吟唱、遊戲的基礎上,嘗試加快速度說,體會快速說兒歌的趣味性。

4、 瞭解兒歌的含義。

5、 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在遊戲中學習兒歌,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節奏感和韻律感。

難點:在快樂吟唱、遊戲的基礎上,嘗試加快速度說,體會快速說兒歌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請鄰班的兩位小朋友背熟兒歌和學會遊戲。

2、字卡(開飛機、肚子餓、爬高山、看電視、跳舞、遛一遛、刷油漆、吹喇叭、喝酒、不許動)

活動過程

一、請孩子們觀看兩位小朋友表演《拍手歌》,調動起他們學歌謠的積級性。

1、請孩子看兩位小朋友表演《拍手歌》。

師:小客人帶來的節目好看嗎?

幼:好看!

2、引導小朋友說說《拍手歌》的內容。

師:一隻小貓在幹什麼?

幼:一隻小貓開飛機。

師:兩隻小貓在幹什麼?

幼:兩隻小貓肚子餓。

二、藉助字卡、動作,引導孩子們理解、掌握《拍手歌》的內容。

1、教師出示字卡,讓幼兒先學念字卡上的詞語,再做出相應的動作。

如:教師出示字卡“開飛機”。

師:這是什麼?

幼:開飛機。

師:你們模仿一下“開飛機”的動作,好嗎?

(幼兒模仿“開飛機”的動作,教師給與肯定)

2、孩子跟着老師一邊自拍一邊學念歌謠,並自己根據內容做動作。

3、孩子和旁邊的小朋友一邊互拍手一邊念歌謠,並根據內容做動作,以熟悉歌謠和遊戲。

三、引導孩子開展“拍手歌”遊戲。

1、把所有的孩子分兩組,採取輪流說的形式。一組欣賞,一組練習,然後互換。使孩子對歌謠的內容鞏固記憶,也使孩子輪流休息同時注意傾聽同伴是怎樣說和做動作的。

2、兩個小朋友結伴遊戲:鼓勵孩子們自由找一個好朋友到合適的地方玩拍手遊戲。老師注意指導和發現練習速度比較快的小組,請他們進行展示,同時也讓其他孩子感覺加快速度說的趣味性。

四、鼓勵幼兒加快念兒歌和做遊戲的速度,也可以創編出不同的動作,體驗遊戲的快樂。

五、教師小結幼兒遊戲情況

教學反思

這種傳統的趣味歌謠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這一點在綱要中也有體現。在整個活動中,拍手的動作是貫穿全過程的.,因爲拍手歌如果離開了拍手只坐着說會非常枯燥,就失去了遊戲兒歌的趣味性,而一邊拍手一邊說不僅有趣,而且可以幫助孩子們掌握兒歌的節奏,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兒歌的趣味性。在活動中,孩子們一邊玩遊戲一邊學兒歌,始終是積極投入的,充分體現了孩子們的主動性和歌謠的趣味性。

小百科:拍手就是兩手相拍的意思。多用以表示歡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由來:

近階段,“上小學”成了我們大班孩子共同的熱點話題,經常會聽到孩子們三五成羣地圍在一起討論有關上小學的內容,我意識到:上小學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幼兒圍繞上小學展開深入與全面的探究,使幼兒在期待上小學的情況下主動獲得一些有助成長的生活經驗?從這點出發,我開展了《我要上小學》這一主題。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大家以後所要上的小學並不相同,有的小朋友還準備搬家,因此逐漸萌發出要製作“畢業紀念冊”來記住夥伴、方便同伴的聯繫的願望。而在此過程中,孩子們又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本次活動就是源於爲製作畢業紀念冊而引發的。

本次活動讓幼兒統計生日、居住樓層、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動中孩子們已收集了每個幼兒的基本情況並做記錄,但有些孩子很快便發現這些原始資料多而雜不便記憶和記錄,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把問題拋給孩子,引導幼兒通過統計解決這一問題。在統計的過程中幼兒運用圖畫、文字、數字等符號進行記錄,通過孩子們間的協商、分工、合作完成統計。由於原始資料較多加之我班幼兒對統計接觸不多,故此活動將是對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戰同時也是孩子體驗成功的過程。

在今天的活動中幼兒可能有爭論、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發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動過程,注重孩子們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這纔是我密切關注的問題。

目的要求:

1、通過統計夥伴的生日、居住樓層、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統計的概念

2、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材料準備:

1、筆、難度不同的'三種統計表等各若干

2、黑板、幼兒生日、樓層、家庭成員等情況的分類記錄表各一份。

3、知識準備:初步瞭解自己和夥伴的生日等情況,並進行初級分類記錄。

指導過程:

一、出示分類記錄表,激發幼兒討論

1、提出問題:

“上一次小朋友一起想辦法完成了這三張記錄表,從記錄表上可以知道小夥伴的生日、居住樓層、家庭人口。”

“有些小朋友又發現了新問題?”“他們想知道每個月一共有多少人過生日?可以用什麼辦法?”

2、幼兒自由討論,引導幼兒說出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如何統計?”

(引發幼兒思考:樓層、人口也能這樣統計嗎?)

二、幼兒自主選擇圖表完成統計

(一)出示材料,鼓勵幼兒自主選擇

“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們準備了三種表格”

(二)幼兒自主結伴統計,教師觀察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合理的使用或設計統計表,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三、分組驗證

(一)提出要求:

1、在小組中可先自由驗證,再推選出兩位代表完成小組統計表供夥伴共同驗證。

2、知道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方法。

(二)幼兒分組驗證。

活動延伸:展示分類記錄表與小組統計表讓幼兒觀察,鼓勵幼兒發現新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奶牛的特徵以及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2、在情景化的活動中,自然萌發感謝奶牛的情感。

3、使幼兒對探索奶牛感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前已積累有關牛奶的經驗,並自帶兩種奶製品;

2、幼兒情景表演準備,錄像準備,“奶牛媽媽”角色準備;

3、歌曲《小奶牛》磁帶、錄音機準備。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幼兒情景表演“蒙牛酸酸乳”廣告片)

2、“酸酸甜甜”的是什麼?你們還喝過什麼牛奶?

3、討論:這些牛奶是從哪裏來的呢?

(二)觀看錄像,走近奶牛;

1、觀看第一遍錄像,提問:

(1)奶牛長得什麼樣?(引導幼兒瞭解奶牛身上的花紋以及碩大的乳房等主要特徵)

(2)你還看到了什麼?(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

2、觀看第二遍錄像,提問:

(1)牛奶是從哪裏來的?(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表達。)

(2)你想對奶牛說什麼?(激發幼兒自然萌發對奶牛的謝意)

3、討論:草、奶牛與人之間有什麼關係?(教育幼兒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三)交流討論,好吃的牛奶;

1、今天,小朋友們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奶製品,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個別介紹自己帶來的奶製品。)。

2、集體互相交流自帶奶製品的種類、包裝、味道等。

小結:奶製品種類多、包裝精美、味道好,它們中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小朋友們都很愛吃。(再次激發幼兒對奶牛的感謝之情。)

(四)歡快體驗,親親“奶牛媽媽”;

1、“哞,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我嗎?”(與小朋友親切交流)

2、“你們爲什麼每天都要喝奶?牛奶對人們有什麼好處呢?”(幼兒與奶牛媽媽交流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小結:牛奶中含有對人身體有益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以及豐富的鈣質,它幾乎含有所有的營養物質,吃酸奶還有助於消化,提高免疫力。

3、多吃奶長得高、身體棒,我們應該感謝誰呀?(幼兒謝謝奶牛,與“奶牛媽媽”親切擁抱。)

4、歌表演《小奶牛》,表達對奶牛的熱愛之情。

(五)延伸活動,共享美味。

師幼共同品嚐好吃的奶製品,表達對奶牛的謝意。

活動重點:瞭解奶牛和奶製品的特點。

活動難點:知道爲什麼要感謝奶牛,自然萌發對奶牛的謝意。

活動反思:

《感謝奶牛》這個活動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作爲幼兒探索的對象。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作爲活動的主體,通過活動前的自主蒐集資料、積累有關經驗;活動中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以及活動後的經驗拓展和提升,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以及與環境的互動,整個活動也體現了幼兒自主構建的全過程。活動進行得比較成功,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蒙牛酸酸奶”和“奶牛媽媽”的動漫形象與孩子們進行互動。活動中氣氛活躍,濃厚的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活動中還運用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對離日常生活較遠的奶牛產生直觀、感性的認識,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的教學。幼兒在情景化的活動中對奶牛的特徵以及牛奶的來源、種類、味道、作用等進行主動地探索和交流,解決了一個又一個被情景引發出來的爲什麼,激發了幼兒熱愛和感謝奶牛的情感!

其次,整個活動較好地實現了情感教育內容,情感教育伴隨着活動的各個環節潛移默化地進行。當孩子們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一頭奶牛一天能產三十斤奶,夠一個小朋友喝兩個月;看到超市裏各種各樣的'牛奶製品琳琅滿目;瞭解到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和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時,他們都由衷地發出“哇——”和“嘖嘖——”的讚歎聲,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對奶牛的謝意。當“奶牛媽媽”出現時,孩子們的擁抱和親吻將這種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活動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活動最後,大家互相打開奶製品包裝袋,分享自帶奶製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會品質也得到了培養。

此外,在活動中還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幼兒暢所欲言,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有關經驗的積累、豐富的材料準備、寬鬆的活動氛圍,讓孩子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整個活動尊重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科學、社會、健康、藝術等領域內容互相滲透,寓教育於輕鬆愉悅之中。幼兒在豐富自身生活經驗的同時,進一步認識到了動、植物與人類的關係,激發了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討論的環節時,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交流面,材料的擺放也給幼兒的互動帶來不便,在今後的活動中還應注意細節部分的考慮,爲幼兒的學習提供合理的活動空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的:

1.通過懂得,不能憑自己力氣大就欺負弱小者,無論什麼人都要禮貌謙讓。

2.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

準備:

《小熊讓路》教具一套(森林背景圖一張,人物貼絨: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大獅子)

活動與指導:

1.教師出示小熊貼絨,介紹小熊的人物特點:長得胖胖的,力氣很大很大。今天就講一個關於他的,名字就叫——《小熊讓路》

2.教師演示教具並講。(見附錄)

3.提問:

(1)叫什麼名字?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

(2)爲什麼小熊欺負小兔、小羊、小猴,而不敢欺負大獅子?他這樣做對嗎?

(3)力氣大就可以欺負人嗎?大獅子的.力氣比小熊大,爲什麼他就不欺負人呢?

(4)大獅子給小熊讓了路,爲什麼小熊不好意思了呢?你們猜他心裏怎麼想?他明白了什麼?以後他會怎麼做呢?

4.小結:告訴我們,不能憑自己力氣大就欺負弱小的人,無論什麼人都要懂禮,講謙讓、說話要和氣。

5.結合幼兒日常表現,教師請幼兒自己想一想有沒有欺負人的現象,今後打算怎麼做?請大家互相監督和幫助,做一個禮貌、謙讓、受歡迎的小朋友。

附:

小熊讓路

小熊長得胖胖的,力氣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來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間,大聲說:”小東西,快給我讓路!”

小兔怕小熊,只好從路旁的草叢中爬了過去。

不一會兒,小羊從前面走來。

小熊又往路中間一站:“小傢伙,快給我讓路!”

小羊害怕了,它一聲不響地從路邊的水溝中蹚了過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遠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樹上。

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氣大,誰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獅子,請大獅子來治小熊。

大獅子笑了笑,點了點頭。

大獅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後面。

小熊看見大獅子走過來.心想:這可不得了,我得趕快讓路,它站在小路旁,請大獅子先走。

大獅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邊說:“小熊,你先過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聽了,都愣住啦:大獅子也怕小熊啊!

小熊低着頭,不好意思地從大獅子身邊走過去┄

打着以後,小熊看見小兔、小羊、小猴來了,馬上站在路旁,讓它們先過。

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說:“大獅子真有辦法,小熊變得有禮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