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精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精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尋找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處都有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的特點,空氣的作用;

2、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塑料袋、玻璃杯、每人一個塑料袋塑料管、打氣筒、游泳池

三、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感知空氣的存在

1、教師把一個空杯子壓入水後,會發現水中有什麼?爲什麼?

(杯子裏沒有水,如果把杯弄翻,有泡泡冒出來)

師:泡泡從哪兒來的呢?(從杯子裏跑出來的)

師:空杯子怎麼會冒泡泡呢?原來這杯子不是空的,裏面有空氣。(一起說“空氣”)

2、幼兒操作:

(1)玩泡泡:蹩氣吹水,水就鼓起來、動起來,證明泡泡裏有空氣;

(2)用塑料管往水裏吹氣:水裏會有泡泡冒出,證明有空氣;

(3)玩皮球:打氣筒往塑料袋裏打氣,塑料袋鼓起來。證明皮球裏有了空氣;

師:小朋友,找到空氣了嗎?你們在哪兒找到的?

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回答。

師;原來,不僅杯子裏有空氣,塑料袋、嘴裏都有空氣。你們想想,除了這些東西里有空氣,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哪兒有空氣呢?請你們告訴身旁的小夥伴。

(幼兒自由討論)

師:誰來告訴我,還有哪兒有空氣?(輪胎裏有空氣……)

師:小朋友講得真好!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什麼樣子的?

四、通過嘗試感受空氣的特點:

師:請小朋友把身邊的塑料袋拿出來,我們來玩個“裝空氣”的遊戲:把袋口張開,然後用力一晃,把袋口捏緊,這時口袋裏有了什麼?(空氣)我們看一看袋子裏的空氣能不能看見?有沒有顏色?有沒有形狀?聞一聞有沒有氣味?把手伸進去摸一摸能不能摸到空氣?(不能)

總結:因此我們說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固定形狀的氣體。

師:請小朋友把塑料袋收好,我看誰收得最快,我請他和我一起玩個“放空氣”遊戲,你們看我這兒有個裝滿空氣的泡泡,現在我要把它裏面的氣對着你們的小臉放掉,這時你們的小臉會有什麼感覺?(師邊說邊對幼兒臉蛋演示)

生:涼颼颼的.感覺(甚至會痛)

師:還有誰願意來試一試(教師挨個給幼兒試一試)是不是涼颼颼的?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生:裏面的空氣溜出來了。

師:對了,因爲裏面空氣溜出來了,而且溜得很快,就像水池裏水把塞子一拔去很快就流走了。因此,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形容空氣溜得快“流動”。

小結:空氣會流動、無色無味、會流動的氣體。

結束活動:現在請你們把面前有空氣的東西里面的空氣放掉,幼兒自由玩“放空氣”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小班教案《送南瓜》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遊戲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區別並練習發出n、l兩個音,大膽參與遊戲活動、感受遊戲中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送南瓜》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區別並練習發出n、l兩個音。

2.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

3.大膽參與遊戲活動、感受遊戲中的樂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柺杖、圍裙、頭巾。

2.南瓜教具若干,籃子3-5個。

活動過程

1.設置遊戲情境。

教師扮作老奶奶,頭上扎着頭巾,腰間繫着圍裙,手中拿着柺杖,面向全體幼兒,採用集體和個別練習的方式與幼兒相互問好。如:老奶奶說:“小朋友們好!”幼兒答“奶奶好!”“××小朋友好!”個別幼兒答:“奶奶好!”幫助幼兒練習發準“奶奶”的字音,並會跟年長的人打招呼“您好”。

接着繼續以老奶奶的口吻說:“我年紀大了,做事不靈活了,我想請小朋友把種在地裏的南瓜送到我家,好嗎?”激發幼兒產生幫助老奶奶的願望。

2.交代遊戲的玩法及簡單的.規則。

教師用語言交待或配以動作示範向幼兒介紹遊戲的過程,要求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兒歌唸完後必須站在某一個幼兒的面前,然後將籃子交給他。交換位置後,遊戲繼續進行。聽到“老奶奶來了”的聲音後,幼兒應將籃子裏的南瓜送給老奶奶,井大聲地說:“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3.教師參與並引導幼兒遊戲。

(1)教師帶領幼兒學習遊戲兒歌,重點幫助幼兒發準“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

(2)教師裝扮小朋友。邊念兒歌邊送南瓜,將籃子送給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開展遊戲2-3輪後,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到指令後將南瓜送給老師。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幼兒熟悉遊戲的整個過程。

4.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請3-5位幼兒給奶奶送南瓜,請一位幼兒扮作老奶奶。小朋友手提籃子,邊念兒歌邊送籃子。交換位置後坐下,遊戲繼續進行。輪換幾個幼兒後,教師說:“奶奶來了!”扮奶奶的幼兒走上臺來。小朋友們說:“老奶奶,您好! 這是您的南瓜。”並將籃子中的南瓜拿到奶奶的桌前。老奶奶說“謝謝你”。然後,在籃子裏再裝進南瓜,另請3-5名幼兒上來,遊戲重新開始。

5.活動延伸

教師可啓發幼兒互相交換送的東西,如:辣椒、梨子、牛奶等。當送的東西變換時,兒歌也應做相應的變動。從而豐富遊戲的內容,進一步進行發音練習。

遊戲兒歌送南瓜

小籃子,

手中拿。

我給奶奶送南瓜,

奶奶樂得笑哈哈。

活動反思:

聽說遊戲作爲一種特殊形式的語言教育活動,爲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了某些特別的機會。利用聽說遊戲活動的開展,發展幼兒的語言學習,爲他們語言能力的整體提高、爲良好習慣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送南瓜》這個遊戲中,目標是着重讓幼兒練習發出帶有n、l兩個音的“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初步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並把這些學習任務變成了遊戲規則:遊戲時每位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到南瓜地裏摘一個南瓜,每次只能摘一個南瓜,摘完南瓜往回走到老奶奶那裏,將籃子裏的南瓜送給老奶奶,並大聲地說:“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活動的開展是採用情境法,創設了一個遊戲情境,用生動感人的老奶奶角色扮演吸引幼兒,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再從打招呼中幼兒練習了“奶奶”和“您好!”;從打招呼——給奶奶送南瓜,送南瓜時要說“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利用兒歌替換送給奶奶不同的物品。一環扣一環,過渡自然,每個環節都圍繞活動目標展開。

本次聽說遊戲《送南瓜》中的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與環境、幼兒於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都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互動,使他們的“聽”和“說”都能處於積極狀態,用吸引人的玩教具,活動的變化,提問的技巧等,提高了幼兒語言活動的積極性。

小百科:南瓜原產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傳入中國,現南北各地廣泛種植。的果實作餚饌,亦可代糧食。全株各部又供藥用,種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熱除溼、驅蟲的功效,對血吸蟲有控制和殺滅的作用,藤有清熱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1、創設情境,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兒歌。

2、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嘗試更換原來的一些詞。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不挑食》、吃飯的場景(桌子、椅子、米飯、魚、青菜、雞蛋等)、小熊嘟嘟布偶。

活動重點:學會兒歌。

活動難點: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嘗試更換原來的一些詞。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講述內容:

--"真香呀,小熊嘟嘟在吃什麼?"

教師朗誦兒歌,然後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麼。

2、創設情境,表演兒歌:

--"誰來當小熊嘟嘟?"

(一幼兒表演,其他幼兒朗誦兒歌)

(集體邊表演小熊嘟嘟,邊朗誦兒歌)

3、幼兒仿編:

--"還可以請小熊嘟嘟吃什麼呢?"

請幼兒嘗試仿編其中的一兩句,教師將幼兒的仿編內容總結。

幼兒將自己的仿編內容進行表演。

附:兒歌(不挑食)

給米飯,吃。

給青菜,吃。

給雞蛋,給魚,

都吃,都吃。

爲了長好身體,

小熊一點兒不挑食。

活動反思:

幼兒基本明白吃飯不挑食的道理,部分幼兒也表示以後不挑食了。但飲食習慣不是很容易改變的,不挑食不是靠語言來表達的,也不是靠一日之功,要循序漸進,用行動來證明。所以我們在每次用餐前,就讓幼兒複習兒歌,從而更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讓挑食的幼兒一點一點吃,爭取一天進步一點點。通過家校路路通告知家長,做到家園共同監督。孩子中在學到健康知識,明白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懂得挑食對身體不好,並在生活中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第2篇、小班語言公開課捉迷藏教案反思活動目標:在情景中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的講述春天的變化,體驗捉迷藏遊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春天來了,花園裏變了特別的漂亮,讓我們去花園裏走一走,看一看。(組織幼兒進入場景)

2、幼兒講述花園的美景

二、多媒體觀看

1、聽,花園裏有什麼聲音?(呼嚕聲)會是誰在打呼嚕呢?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叫醒小動物

3、小動物聽見你們告訴它們春天美麗的事,它們醒過來,它們要和我們來做捉迷藏的遊戲了,找找它們藏在了哪裏?爲什麼會藏在這裏?

4、尋找小動物,感受方位詞

三、遊戲《捉迷藏》

1、小動物都藏在了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也來學學小動物,玩捉迷藏的遊戲,看誰藏的最好。

2、遊戲:捉迷藏3組織幼兒進入教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流程清晰流暢,讓幼兒用眼看、用嘴說、用肢體動作表現,以遊戲的方式貫穿了活動的始終,讓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裏。同時我還運用了啓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遊戲操作法及觀察法等,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意境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到了玩中學、學中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認識物體的在、中、小。

2、幼兒有參與活動的興趣,願意講述操作過程。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在中小紙盒人手一套、課件)

經驗準備(已認識紅、藍、綠三種顏色,已學會問候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和盒子寶寶打招呼

老師出示盒子,並引導小朋友們用不一樣的語言打招呼

2、遊戲:變魔術“藏盒子”

遊戲規則:小朋友把自己手中的盒子以最快的速度藏起來。

二、課件演示,認識大、中、小

1、幼兒通過操作,分別找出大盒子和小盒子。

2、 利用目測比較,辨別出中等盒子。

三、利用遊戲進一步鞏固認識“大、中、小”

1、識辨遊戲

老師引導小朋友們認識和辯認“大中小”盒子

2、套盒遊戲

引導小朋友玩大盒子套小盒子游戲。

3、拼搭遊戲

引導小朋友們分小級把各種盒子拼搭起來,組成不同的圖形。

四、結束活動

師幼共同所有的'盒子進行集體構建

讓幼兒發表自己對這節課的感受。

教學反思

在這節活動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孩子的參與熱情,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得到並重,教師保證了孩子們適度的自由空間。孩子們之間進行了充分的互動、交流,孩子們的活動效果比較好。不足之處在於老師在孩子們的活動過程中,部分孩子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幾個孩子沒有完全能與到活動過程中。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隨意把紙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

2、享受撕紙活動帶來的快樂。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已經學會唱《小雪花》;音樂:小雪花

2、人手一份:白紙、手工紙、盒子、粘有透明膠布的紙團(用於滾雪球)

3、flash下雪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冬爺爺給我們送來了禮物,看看是什麼禮物?

觀看flash下雪。引導幼兒說說雪花是什麼樣子的?(雪花是白白的.、小小的,一片一片的雪花從天上飄下來了)告訴冬爺爺你們怕冷嗎?(冬爺爺我們不怕冷。)

2、講解撕紙的要領。

今天我們就來撕雪花。請幼兒把雙手舉起來,跟隨老師的兒歌做動作:大拇指爸爸,食指媽媽來幫忙,撕出小小雪花。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中情緒的變化,能聽辨音樂信號作出相應動作。

2、能跟着圖譜,初步學習騎馬揚鞭、甩鞭的動作,掌握“x0/x0/xxxx/x0”的節奏。

3、在遊戲中,體驗打破氣球成功的愉悅感。

活動準備:

flash視頻、圖譜、小紅旗15面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一塊兒來聽一聽,看看你們能聽到什麼?是什麼東西嘭的一聲?

氣球飛到空中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麼瞄準把它打破呢?

2、熟悉樂曲,利用視頻、看圖譜、唱詞的形式分段欣賞音樂。

①看圖譜掌握A段音樂的關鍵節奏。

候,他就會說:駕,駕,嚅嚅喘囑,駕!我們一塊兒來學一學。

②唱詞欣賞音樂的BC段。

3、完整欣賞音樂,騎上“真正的.馬”玩。

4、創設戴“望眼鏡”的情景,幼兒再次完整欣賞。

5、利用視頻,創設“追氣球得紅旗”的情景,激發幼兒再次完整欣賞表現。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物品,學會區分物體的大中小。

2、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PPT、人手一套大、中、小熊操作板,大、中、小禮物的操作材料一套,三隻熊。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隻熊

1、 今天有動物朋友來到我們小六班做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動物朋友,動物朋友快出來。

2、 看看是什麼動物朋友來做客,數一數一共來了幾隻熊,看看這三熊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一樣大嗎?請你把最大的找出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大熊,把最小的找出來,給它取名叫小熊。中間的熊有點大又有點小的叫中熊。

小結:原來三隻熊的大小不一樣,這隻最大熊叫大熊,這隻最小的叫小熊,中間這隻比大的小一點比小的大一點的熊叫中熊。

二、播放PPT

1、 小熊們想請我們去做客,看看小熊的家在哪裏?你從哪裏看出來是小熊的家?

2、 我們一起走進去看一看吧。

你們看到桌子上有什麼?這三隻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你們又看到了什麼?這三張牀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活動反思:

《三隻熊》是小班下學期《熊的故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對的概念,同時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隻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預想,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活動時,我儘量以故事爲載體,讓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爲主角,並對三隻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節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隻熊的關係,更好的引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願望。但是在活動中卻並非如此。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出示了三隻玩具熊,讓孩子們觀察一下三隻熊的大小,然後引入故事,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課件吸引了,當故事講完以後,孩子們一下子鬆懈下來,當我提問時,只有少數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預期的效果並不完美。

在小班階段,影響孩子思維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作爲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教案,特別對設計的提問要仔細琢磨,儘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變一點,孩子的思維往往容易被色彩鮮豔的動畫所吸引,而他們在觀看時,其實並沒有帶着一種目的,所以當需要回答問題時,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麼了,他們沒有處在思維的積極狀態。可能由於是隨堂課,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準備,對其中的有些細節並沒有認真的琢磨,對自己的提問設計也沒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賞故事之前,我有意識地設計一個問題,如“小姑娘迷路了,她會到哪裏去呢?會碰到什麼事呢?”讓孩子們帶着任務去欣賞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強一點,另外在觀看課件時,我應該分段讓孩子們欣賞,從開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牀上睡着了…….”然後讓孩子們討論一下“三隻熊回來會怎麼樣呢?”,接着在繼續欣賞下去,可能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在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另外我還應該在區域活動中創設“熊的家”的環境,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對,我想這作爲區域活動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較樂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