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常用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常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常用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歸納概括10的組成,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聯繫,初步掌握10的第一、二組加減法。

2.提高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及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能積極探索新知,在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直接快速地湊10。

活動準備:

1.人手雪花片10個人手這樣表格若干。

2.10個蘋果卡片,10級臺階圖,小狗、骨頭卡片,喜羊羊手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誰來了?(出示手偶)大家猜一猜喜羊羊給我們帶什麼來了?(從桌下拿出一盤蘋果)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喜羊羊一共帶來了多少個蘋果。(將盤裏的蘋果一個一個地擺在桌上)生:10個。

(將10個蘋果卡片橫排擺在黑板上)10個蘋果我們就用10來表示。(板書:10)師:現在喜羊羊想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可是又不知道怎樣分。孩子們你們能幫喜羊羊分一分嗎?

師:喜羊羊說,今天誰分得好,她就把蘋果獎勵給他。

(二)探究新知,體驗發現1.動手操作培養幼兒數感。

(1)分一分師:現在請你們聽清老師的要求,請每位幼兒把桌子右上角的10個雪花片放到桌子中間。

生:(放雪花片)師:我們用這10個雪花片代替10個蘋果,分一分。看誰分得又快又好,開始。

(在幼兒動手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2)說一說師:請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把10分成了幾和幾。

2.幼兒彙報後整理湊10法師:現在我要請最勇敢的孩子,把他的分法展示給大家看。其他小朋友請仔細觀察他是如何分的,方法和你一樣嗎?(抽1位幼兒上臺分蘋果)師:XX把10分成了1和9,小朋友們你們同意嗎。

師:老師也同意他的分法,笑笑的蘋果獎勵給你。

師:(指圖形)從左往右看10可以分成1和9,從右往左看10還可以分成9和1,它們是一對好朋友,我們記的時候就可以這樣來記,(填表格1、9)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生: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

師:現在又聽老師要求,請把這10個雪花片放在一起。

師:請你們動動腦筋,剛纔我們已經把10分成了1和9,接着我們又可以怎樣來分呢?分好後,把你的分法小聲的告訴同桌的小朋友,開始。

(生動手分,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生:我把10分成了2和8。

師(分蘋果,中間用一條虛線分開)師:從左看10分成了2和8,從右看10還分成了8和2,它們也是一對好朋友。(填表格2、8)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生: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

師:請你們又把這10個雪花片放在一起。想一想接着我們又可以怎樣分呢?分好後,把你的分法小聲地告訴同桌的小朋友,開始。

(生動手分,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又找到了哪兩個好朋友?

(帶着幼兒把剩下的`幾種分法一起分完,把表格完成。)師:你們真能幹,幫喜羊羊把10個蘋果分成了兩堆,並且有這麼多種分法。現在我們一起來記一記你們的分法吧。

(三)整理算式。

師:剛纔大家幫喜羊羊分蘋果,她誇你們真聰明。現在,喜羊羊還有一個問題要考考大家,請你們把剛纔分蘋果的這幾種分法用加減法算式表示出來,我們看誰最能幹。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種分法,左邊有1個蘋果,右邊有9個蘋果,可以怎樣來列加減法算式呢?

生:(1)1+9=10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1):左邊有1個蘋果,右邊有9個蘋果,合起來就是10個蘋果。

師:誰再來列另一個加法算式?

生(2):9+1=10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2):左邊有9個蘋果,右邊有1個蘋果,合起來就是10個蘋果。

師:誰來列一個減法算式?

生(3)10-1=9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3):一共有10個蘋果,去掉1個蘋果,還剩下9個蘋果?

師:誰再來列一個減法算式?

生(4)10-9=1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3):一共有10個蘋果,去掉9個蘋果,還剩下1個蘋果?

師:爲了你們能更準確的計算10的加減法,我們還可以通過找好朋友的方法來計算。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吧。

(師指表格,學生算)(四)應用拓展,寓學於嬉1.口算師:你們會了嗎?好,老師來考考大家。現在,請大家看老師的卡片,很快的口算出答案,比一比誰算的最快最好。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2.小狗搶骨頭師:(把臺階圖貼上黑板)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真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嗎?

師:有一天機靈狗餓了,到處找東西吃。突然他看到臺階上有一隻大老鼠抱着一根骨頭,(出示老鼠),於是,它就想去搶這根骨頭吃。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狗搶骨頭,好不好?

師:我們一起先來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級臺階。

(學生數,教師在臺階上標數字)師:現在老師幫小狗爬上第一級臺階,(將小狗放在第一級臺階上)一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了第1級臺階,它還要爬多少級臺階才能拿到骨頭呢?

生:9。

師:怎樣列算式呢?

生:10-1=9(教師在第一級臺階上板書算式10-1=9)師:小狗接着爬上第2級臺階,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呢?

(抽幼兒提問並列式回答,教師在臺階上板書減法算式,繼續把臺階爬完。)3.做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感受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生活。

2、能夠通過辯論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3、瞭解城裏生活和鄉下生活的差異性,懂得只要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電子圖畫書《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

活動過程:

一、閱讀前準備:

老師在介紹這本書之前,先問一問孩子們對於城市和鄉下的認知,把孩子們說的一些關鍵性的話語記錄在黑板上,在瞭解孩子知識的基礎上,開展閱讀活動。

二、第一遍閱讀故事:

1、大聲朗讀一遍故事的內容,掌握好節奏,在比較複雜的地方稍微停頓一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消化。(畫面完全呈現,包括文字)

2、閱讀完畢後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故事裏的主人公是誰和誰?”“它們住在哪裏呢?”,然後提出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如“吃了什麼東西?”“老鼠們躲在哪裏?”,如果孩子們回答不上來,就建議再仔細地讀一遍書。

三、第二遍閱讀故事,提出問題:

1、老師放大畫面,請小朋友找一找,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不一樣的地方。(如城裏老鼠戴着眼鏡、穿着紅色的西裝、拿着包,鄉下老鼠穿着藍色打補丁的褲子等等,可使用電子畫筆將細微的地方圈出來,也可以讓小朋友來操作)

2、老師可以放大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的表情,問一問小朋友它們的表情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爲什麼是這樣的表情呢?

3、請小朋友回憶並思考,現在看到的城裏的樣子和剛剛看到的鄉下的樣子,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4、看看老鼠們的表情,想一想它們爲什麼害怕呢?

5、故事的最後,鄉下老鼠回家去了,想一想,它爲什麼要回家呢?

四、複述故事,並進一步挖掘故事的深意:

1、老師可以將配音去除,請小朋友們看着畫面試着來講故事(文字部分可保留),每個小朋友講一幅畫,連續下去。

2、利用故事裏的一些音效來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如“汽車的鳴笛聲”、“關門聲”、“人的腳步聲”表示在城裏,“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表示在鄉下等等。

3、鼓勵幼兒大膽地展開想象力,創編新的'故事,如當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再次相遇,而它們各自住的地方又發生了很多變化,這個時候,它們會怎麼樣呢?幫助幼兒構思合情合理的情節,續編故事。

五、小結:

老師可以引導幼兒體會,不管是生活在城裏還是鄉下,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所以是沒有“對”和“錯”之分的,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好。

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在實際生活中探尋城裏和鄉下的差異性。

2、找一找自己家鄉的美麗的地方,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市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鼓勵孩子們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們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孩子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課後還有孩子們在討論。

課後,我發現自己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你問的問題是:城市老鼠到鄉村老鼠家裏做客說了些什麼?可孩子們的回答卻是城市老鼠吃的是什麼,把你下一個問題的答案說出來了,這個時候,我順着孩子們說的繼續下去了,沒有繞回自己預設的問題上,後來又跳回去,感覺有點亂。就像師傅說的,活動的提問上面感覺有點浮,就是浮在上面,跳來跳去,有點亂,活動中,要給自己定一條主線,要順着自己的主線下去,自己要把握住,而不是讓孩子們牽着走,有些回答可以適當的忽略,不要什麼都接,自己心裏要有一把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電是怎樣傳輸到家裏的。

2.知道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難重點:

瞭解電是怎樣傳輸到家裏的。

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大電池若干節、電線3若干根(大約1尺5)、小燈泡若干個、各種型號的電池、手電筒一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提問,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小朋友,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需要用電呢?”(電視機、錄音機、燈棍、消毒櫃、空調等)。

2.“這麼多東西都需要用電,你知道電是從哪裏來的.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國家在很多地方建有發電站,有用火力發電的火力發電站,用水力發電的水力發電站。還有用風力發電的風力發電站。這些發電站發好電後,電工叔叔通過長長的電線把電傳到工廠、醫院、商店、幼兒園和小朋友的家裏等所有地方,照亮城市,照亮千家萬戶。

師:“電工叔叔的本領大嗎?”(大)“你們長大了想不想也當一名電工?”(想)

二、基本部分:

小實驗:燈泡亮了

1.教師出示手電筒:

提問:(1)這是什麼?(手電筒)

(2)它有什麼用?(照亮路)

(3)在沒有電的地方我們可以用手電照亮路,你們知道手電是靠什麼發光的嗎?(電池)

2.教師出示電池:

提問:

(1)這是什麼?爲什麼叫它電池?(因爲它裏面儲存着電)

(2)它裏面儲存的電量比較少,可供一些小電器使用,(如:手電筒、電動玩具)

(3)還有什麼東西用電池?(電動剃鬚刀錄音機手機遙控板電子錶等不同型號的電池可給不同的電器供電。)

(4)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電線、小燈泡,小朋友想想並動手操作,看怎樣可以用電線把電池裏的電傳輸給小燈泡,使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探索操作,教師指導。

小朋友,通過這個小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小朋友都明白了電池有“+”、“—”標記,“+”叫正極,“—”叫負極,電流從正極通過小燈泡和電線流入負極,負極通過電池再流入正極,電流不斷循環流動,小燈泡就會亮起來。

4.幼兒兩兩合作探索操作:用兩節電池怎樣可以使小燈泡亮起來?小燈泡又有什麼變化?

小結:電量越大,小燈泡越亮。有的小朋友說:“我想讓小燈泡更亮,,就用5節6節電池連接,這樣可以嗎?這樣是不可以的,每個用電器,它的用電量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他的用電範圍,就會損壞電器。

5.教師提問:“小朋友學會了電工叔叔的本領,能使小燈泡亮起來,你們真棒!那你們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安全用電嗎?”

三、結束部分:

討論:日常生活中怎樣安全用電?

1.不用溼手、溼抹布觸摸燈頭、開關、插座和電器。

2.電器使用完畢後應拔掉插銷。

3.不要在高壓線附近玩耍,不要爬電杆。

4.不要在電線附近放風箏。

延伸活動:

提供手電筒、電動玩具,供幼兒操作,探索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反思

在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電》中,目的在於讓幼兒瞭解電的來之不易,要知道節約用電,並知道電的正確使用方法,初步培養幼兒安全用電的意識。

活動過程中,第一環節,我通過提問,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出生活中的電視機、空調、微波爐、洗衣機等等都需要用到電,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電,並瞭解了電是從發電廠傳輸過來的。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因此,在第二環節,通過小實驗“小燈泡亮了”,充分調動起幼兒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和發現中提高能力,達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電的正確使用方法,並瞭解了電流是不斷循環流動的。第三個環節,通過討論,得出了幾條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並適時的對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學習興致很高,探索慾望很強,每一位幼兒都能積極動手去探索,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效果很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目標:

1、通過交流討論,瞭解換牙的基本情況。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

2、在活動中能運用分類統計的方法瞭解換牙的情況。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過程:

一、欣賞圖片,引起興趣提問:這些小朋友都有什麼樣的共同特點?

小結:對了,他們的`牙齒都掉了,都在換牙。

二、小組交流,換牙調查表,分類統計提問:我們進行一次牙齒大調查,給大家介紹一下小組的調查情況。

分組介紹,對全班幼兒的換牙情況進行統計。

小結:很多小朋友都換牙了,這是我們大班的一個特殊情況。

三、提問採訪請換過牙的幼兒坐成一排,讓沒有換過牙的幼兒提問。

1。掉牙疼嗎?會流血嗎?

2。掉牙後吃東西方便嗎?

3。新的牙齒長出來疼嗎?

4。牙齒掉了吃東西方便嗎?

提問:要長出健康、漂亮、整齊的牙齒,小朋友要注意些什麼呢。

幼兒小結:

1、牙齒鬆動了不要用手去搖動,搖動了就會流血,而且會把細菌吃到嘴巴里,這樣會生病。

2、新牙長出來了,舊牙還沒有掉,就要馬上告訴爸爸媽媽,帶我們去醫院,讓醫生把舊牙拔掉。

3、牙齒掉了,不能用舌頭去舔,這樣牙齒會長歪,不整齊。

4、如果牙齒流血了,就用冷開水漱漱口。

教師小結:換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人都會碰到,換牙代表我們長大了,是非常自豪的事情,輪到自己換牙不要害怕,我們要勇敢的面對。

四、保護牙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早晚刷牙,飯後用溫水漱口,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定期檢查牙齒,平時少吃糖,特別是睡覺前不吃糖都是保護牙齒的好辦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本班幼兒的生活實際,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讓幼兒大膽、清楚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經過本次活動都瞭解了一些換牙知識,有個別幼兒的乳牙活動了,他可以站起來對老師說,老師我換牙時不會哭的,我要好好保護牙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秋天的顏色》

明天中秋,小編祝老師們月餅節快樂。讓我們躺在秋的顏色裏,帶着寶貝們一起欣賞創編詩歌~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所表達的色彩美。

2、能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

3、幼兒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並得到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秋天的顏色》課件。

2、大風和微風的音樂。

3、利用週六日讓家長帶孩子去撿落葉。

4、實物山楂、香蕉、蘿蔔。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很多顏色寶寶(出示彩紙),這麼多絢麗多彩的顏色放在一起感覺怎麼樣?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如果讓你選一種顏色送給秋天,你會選哪種顏色呢?爲什麼?(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有很多水果和農作物都成熟了,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朗讀散文,聽一聽詩歌裏秋天的顏色。

①你聽到詩歌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②是誰告訴我們秋天是什麼顏色的?他們是怎麼說的?

③爲什麼小草說秋天是黃色的,楓葉是紅色的,白菊說是白色的,松樹說是綠色的,大地說是絢麗多彩的?

三、再次欣賞,放課件

師小結:秋天到了,小草經過秋風的吹拂,變成了了黃色,菊花在秋天的時候開放,松樹是常綠樹,秋天仍是綠色,大地因爲有了這麼多的顏色所以變得絢麗多彩。原來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顏色來告訴我們秋天的顏色的。

小草輕輕的告訴我,秋天是黃色的,小草爲什麼要輕輕的說呢?楓葉是怎麼告訴我的?松樹是怎麼告訴我的'?大地又是怎麼說的,它爲什麼驕傲的說?

幼兒隨教師朗誦散文。

四、仿編散文詩。

小朋友朗誦的真好聽,剛纔散文詩裏告訴了我們許多秋天的顏色,可是我知道還有許多水果,蔬菜,農作物他們也要告訴我們秋天是什麼顏色的。(出示山楂,香蕉,蘿蔔)山楂吃在嘴裏酸酸的。香蕉吃在嘴裏甜甜的,蘿蔔吃起來脆脆的(引導幼兒說出山楂酸酸的告訴我,秋天是紅色的。香蕉甜甜的告訴我,秋天是黃色的。蘿蔔脆脆的告訴我,秋天是白色的)

五、玩遊戲,秋風掃落葉

師:前幾天爸爸媽媽帶着你們去撿了落葉,請把自己拾到的落葉貼在身上。

現在我們來玩一個秋風掃落葉的遊戲,現在老師是風婆婆,你們都是小樹葉,老師說“風兒風兒輕輕吹,你們就原地作小碎步,老師說大風大風猛烈吹,你們就依次穿過這個拱門,回到座位。

活動反思:

活動《秋天的顏色》是我們很少接觸到的詩歌欣賞。小朋友們對身邊的小草、楓葉、菊花、松樹的顏色都很熟悉,所以孩子們對活動比較感興趣。特別是最後的仿編詩歌,我發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小朋友好象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於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裏,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高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

2、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促使孩子形成積極的環保行爲。

3、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培養幼兒動腦,動口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

地球儀、“動物世界”錄像片、動物玩具、圖片若干

活動重點

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存是和環境分不開的,理解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

理解“地球是我們的家”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觀察周圍的環境。

利用戶外活動或郊遊的'機會,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欣賞花草樹木的美。啓發幼兒發現:花草樹木生長在什麼地方?花草樹木的生長都需要什麼?(水、空氣、陽光、土壤等)

二、欣賞圖片和錄像片。

教師事先錄好“動物世界”和世界各地自然景觀片斷,然後和幼兒一起欣賞。啓發引導幼兒:你看見了什麼?你認識哪些動物?它們生活在哪裏?(山、河、湖、海等)

三、觀察地球儀。

1、教師教幼兒觀看地球儀的方法,認識地球儀上的各種標誌(山、海、河、陸地、城市、平原等)。

2、在地球儀上尋找大海、陸地、高山、平原,教師介紹中國、北京和自己居住的地方。

3、談一談你去過哪些地方?爸爸、媽媽去過哪些地方?

4、和幼兒一起做遊戲──“送動物回家”。請幼兒將各種動物圖片貼在地球儀上。

四、講故事──《地球生病了》(自編)。

討論天空、河水、大地是怎樣生病的?(被污染)怎樣才能治好地球的病?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

五、學做“地球醫生”。

1、與“講故事”活動銜接,帶幼兒到佈置好的場景中去尋找有沒有垃圾、污水、廢棄物,討論怎樣治好我們周圍的環境,激勵幼兒動手當地球醫生,一起醫治好我們的環境。

2、教幼兒做衛生,自己創設清潔的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生活在美好環境中的快樂。

3、鼓勵幼兒向家人宣傳保護環境的知識

願小朋友都來爭當地球醫生,保護我們的地球,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

六、續編故事《地球的病治好了》,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活動結束:教師可以結合本地區環境特點和環境污染的實例,擴展以上活動內容。分多次活動進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和求知慾望。

2.增進幼兒肢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

3.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發生變化。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把顏色混合在一起

2.紅、黃、藍三種顏料水若干瓶、一次性塑料杯、紙巾。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講故事

泡泡媽媽有很多的泡泡寶寶,有一天他們在玩耍,藍泡泡和黃泡泡一抱忽然變成了綠色,

藍泡泡和紅泡泡一抱忽然變成了紫色。紅泡泡和黃泡泡一抱忽然變成了橙色。

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是怎麼回事?

二、展開

1.觀察:泡泡寶寶變變變

投放材料請小朋友動手驗證

(兩種顏色的水寶寶混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

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會變成綠色。

2.請小朋友分組,進行配色活動

3.請小朋友說一說,藍黃寶寶混合後會有什麼變化?變成什麼顏色了?

4.教師小結: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真的'會變成綠色(出示色卡)。綠色真漂亮,

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什麼是綠色的?

三、感知配色方案

1.趣味練習:把顏色混合在一起

把一種顏色和另一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幼兒觀察並塗色

2.投放紅色顏料瓶,請幼兒進行配色遊戲,感知多種配色。

(1)請小朋友分組,進行配色活動。(做好常規要求)

(2)請幼兒交換場地,進行另一種配色活動。

3.請小朋友說一說,藍紅(黃紅)寶寶混合後會有什麼變化?變成什麼顏色了?

4.教師小結:藍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紫色,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橙色。

(出示色卡)。紫色真漂亮,還有什麼物品是這個顏色的?

你還知道什麼漂亮的顏色呢?

四、趣味練習:顏色的混合

試試兩種顏色碰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

請幼兒將自己的配色結果塗在趣味練習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大班下學期的孩子面臨上小學,認識記錄時間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通過與部分幼兒家長和小學老師的交談了解到:很多幼兒進入小學後,遇到很多困難,其中就包括認識鐘錶這一環節,由於不認識鐘錶而耽誤了上課時間。爲了更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特意設計了《有趣的鐘表》 這一節課。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引出《有趣的鐘表》、知道鐘錶上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規律,從而使幼兒學會看整點、半點。

2、引導幼兒撥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

3、培養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錄音磁帶

2、數字頭飾、動物頭飾

3、大鐘表一個、幼兒每人一個可撥動的小動物鐘錶模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鐘錶:

1、幼兒聽音樂做拍手遊戲進入活動室。

2、用猜謎語形式導入活動,使幼兒瞭解鐘錶的名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謎面:“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謎底:鐘錶)

3、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認識時針、分針以及他們之間的不同,認識鐘面上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隻鐘面上都有什麼?(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鐘表,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麼?(瞭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 3 6 9)

二、認識整點:

1、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演示: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後將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讓幼兒注意這時時針有什麼變化(時針走了一個大格,指到數字“1”上),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覆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12“上,時針指到數字几上就是幾點整。

2、出示小動物時鐘模型,讓幼兒自己撥出下列作息時間,並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早上7:00起牀 ; 中午12:00吃飯; 晚上8:00睡覺。

三、放歌曲《小時鐘》:

教育幼兒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字“12”上,然後將分針轉半圈,指到數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麼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提問幼兒是幾點?反覆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出示小動物鐘模型,讓幼兒撥出作息時間:

上午8:30上課; 下午3:30做遊戲; 下午5:30放學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重點說明鐘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裏有鐘錶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鐘錶?爲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錶呢?(啓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錶的用途)

2、教師歸納:鐘錶和手錶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錶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錶,可以按時起牀,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錶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遊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錶的用處可大啦。

六、表演遊戲:(結束)

小朋友戴頭飾圍成一圈,師說:“小鐘表呀錶盤圓,12個數字圍一圈,分針長來時針短,分針帶着時針轉。小朋友們仔細看,現在時間是幾點:8:00 ; 2:00 ; 9:30; 11:30遊戲反覆進行,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了幼兒展示自我的願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於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協作精神的培養。課件背景音樂的播放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並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樂曲中鐘錶形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瞭解土的主要種類(如:黑土、黃土、白土、紅土等)。

2.瞭解土對人類的作用,萌發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長離不開水、空氣、肥料和陽光。

4.初步瞭解植物的小常識。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每組幼兒一盤土壤。(四人一組)

3.實驗用的酒精燈、鐵架、杯子、連根的乾枯青菜。

4.植物頭飾。

5.四袋不同種類的土壤標本。(黑土、黃土、白土、紅土)

6.一袋泥土。

活動過程:

一、植物爲什麼會乾枯

1. 幼兒扮成各種植物,老師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導幼兒討論:植物生長離不開什麼?(用故事“乾枯的青菜”告訴幼兒植物一般離開土壤會乾枯)。

2.小結: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小鳥愛樹林,魚兒愛海洋,我們植物愛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離開土壤會乾枯。

二、土中有什麼

1.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氣、肥料(是樹葉、草等的腐爛物),和植物生長過程。

2.請幼兒捏捏地裏的土壤是乾的,還是溼的`,說明土壤中有什麼?(水分)

3.請幼兒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發現有什麼?(空氣)

4.把土壤撒在石棉網上加熱知道土壤中有腐爛的樹葉、草等,這就是肥料,它們能燃燒。

5.小結:原來土壤裏有這麼多寶貝,它真像一個聚寶盆、空氣水分裏面藏,土壤是個大寶庫,植物生長有營養。

6.引導幼兒仿編兒歌:“鳥兒愛樹林、魚兒愛海洋,植物愛的是土壤,土壤是個聚寶盆、空氣、水分裏面藏,土壤是個大寶庫,植物生長有營養。有了營養,幼兒模仿植物生長的過程。”

三、土是什麼顏色的

1.幼兒知道土中有什麼後,去花園裏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麼顏色的?(黑色)後出示黃土、白土、紅土,原來土有幾種顏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磚、瓦、陶器皿,讓幼兒看,讓幼兒摸摸後,告訴幼兒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後做出來的。

2..小結:土壤對植物有用,對人類的用處也很大。

五、延伸活動與“土”交朋友

讓幼兒自由玩土。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很活躍,顏林海和黃林浩不斷地用摸、捏、團土。在種植園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發現了菜裏的根後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圍過來觀看。很快林俊熙發現了泥土很潮溼,粘在手裏也粘在褲子上。

本次活動我利用幼兒身邊的熟悉的資源——土,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實驗、探索、討論。活動中幼兒們帶着問題去進行實驗、操作,引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實驗的設計是讓幼兒能探索出土的性質,也便於幼兒操作,幼兒興趣很大。實驗中我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能力,記錄能力,以及操作習慣,並鼓勵幼兒把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而且針對幼兒觀察到現象,我能引發幼兒思考,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以得出問題的答案,土壤裏什麼?使幼兒瞭解了土壤對於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離不開土壤。然後和幼兒開展討論,哪裏還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小百科: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與我們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衆生,水爲生命提供能量,讓生命能夠存活。水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環境因素。

活動目標:

1、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激發探索興趣。

2、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課件。

4、幼兒人手一份記錄本和筆。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觀察、比較和實驗的過程中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活動難點:

會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結果,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活動流程:

觀察引趣→猜想實驗→遷移運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趣

1、看一看,聞一聞,老師給準備了什麼樣的實驗材料。

2、幼兒觀察,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觀察結果,知道實驗材料名稱,瞭解其外形特徵。

二、猜想實驗

(一)實驗一:誰不見了

1、猜想並記錄:誰不見了

(1)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遊戲,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裏,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誰會不見了?

(2)幼兒猜想並記錄。

提出記錄要求:選擇兩種符號,一種表示它不見了。另一種表示它還在。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實驗並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對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都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後,先別忙着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的記錄本上,把這種有趣的'現象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

(3)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4)小結:小朋友猜想的和實驗出來的結果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只有動手做一做,我們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

(二)、實驗二:誰能取出來

1、提出問題:放到水裏的材料,還能取出來嗎?(幼兒猜想,講述。)

教師演示大表格讓幼兒猜想並記錄猜想結果。

2、提出實驗要求:這裏有許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現在你們就要用這些小工具,看看剛纔你們放進水裏的這些材料,哪些還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記錄實驗結果。

3、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現的現象,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與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師演示PPT,展示大的記錄表和孩子一起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6、提問

(1)你發現什麼可以從水中取出來?什麼不可以取出來?

(2)我們來看看有沒有不同意見?

(3)爲什麼方糖和果珍取不出來了?它們到哪裏去了?

7、教師小結,幫助幼兒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體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花生放進水中,沉下去了。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果珍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糖最後看不見了。象糖和果珍這種放進水中經過充分的攪拌之後,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放進水中不能取出的現象,有個好聽的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進水中後花生還是花生,油還是油。我們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們取出來了。他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遷移運用

1、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課件引導幼兒思考。

活動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問:這些是什麼?它們能溶解在水中嗎?

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活動反思:

採用個別引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的過程一目瞭然。這樣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溶解的祕密, 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不足之處:

1、很多幼兒活動中多以聽和記錄爲主,很少主動提出問題。

2、由於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個幼兒都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