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合十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合十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快樂的含義,知道大家在一起會得到快樂,共同勞動會得到快樂,爲別人解決困難也會得到快樂。

2、能積極參與活動,會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一起唱《快樂拍手歌》,感受快樂!

師:我們小朋友這麼快樂,還應該把快樂的心情傳遞給朋友們,森林的小動物們卻一點兒也不快樂,我們來聽聽怎麼了。

二、分段講述故事,理解快樂的含義。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並提問。(播放PPT)

提問:

1、老鼠、烏龜、狐狸爲什麼不快樂?

2、怎麼樣幫助它們快樂起來?

(2)老師講述第二段故事並提問。(播放PPT)。

提問:

1、小動物想到了什麼辦法?

2、圖上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在做什麼事情?

(3)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每個房間住一種小動物,你們幫小動物們找到它最喜歡,最適合的房間。

提問:爲什麼這樣分?哪一組分的最合理?

(4)繼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幫助鴨媽媽解決困難。

提問:鴨媽媽的房子被洪水沖走了,怎麼辦呢?

三、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給公寓起名字。

師:我們一起來幫小動物給這個新房子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小結:小動物們用自己的特長,靠自己的勞動一起蓋了新房子,還幫助了鴨媽媽,大家一起住在造好的房子裏。小動物們很快樂!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們也很快樂,讓我們一起唱着快樂的歌回教室吧!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隨着現代化通訊工具的迅速發展、好,孩子們對電話機、手機、電腦上網聊天特別感興趣,而“喇叭花電話機”是一則有趣的語言故事,特別是裏面的情節貼近幼兒的生活,出現的小動物也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如:三隻很小很小的小鳥、三隻小田鼠、他們同住在一棵樹上,由於各種原因不能說上話,然後根據故事情節設計這樣的提問:那他們會用什麼辦法讓彼此說上話呢?引導幼兒大膽猜想情節的發展,通過這樣的`設計來幫助孩子們獲得更多的運用語言表述的能力及懂得與朋友可用多種方法交流、溝通、增進友誼。

【活動目標】

1、會安靜地傾聽故事、初步瞭解故事有趣的發展情節、並能大。膽的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2、懂得朋友間相互打電話交流、溝通是件快樂的事。

【活動準備】

配樂故事《喇叭花電話機》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自制故事圖片三幅、小田鼠、小鳥頭飾各三個、《打電話》音樂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師幼一起復習音樂遊戲《打電話》、導入活動、引出主題。

師:我們一起聽音樂《打電話》做遊戲,喂喂喂—你在哪裏呀?(我在幼兒園)你在幹什麼?(我在聽故事)。小朋友剛纔做的不錯,今天老師帶來一則有趣的故事:也跟打電話有關係,你們想不想聽(想)。

二、播放配樂故事《喇叭花電話機》,幫助幼兒瞭解故事的有趣發展情節。

1、小鳥爲什麼不會飛上去和小田鼠說話(因爲小鳥太小太小了,還沒長羽毛,不會飛……)

2、猜想一下小鳥會用什麼方法和小田鼠說話呢?小田鼠又會用什麼方法和小鳥說話呢?(幼兒大膽猜想,同時對幼兒的回答不做任何評價。)

3、小田鼠和小鳥後來到底用什麼辦法說上話的?(彼此通過喇叭花打電話)

三、出示圖片,進一步幫助幼兒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師:出示第一幅圖: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他們會發生什麼事呢?(幼兒猜答)

接着出示第二幅圖:小田鼠在幹嗎?喇叭花是什麼樣子的?他會幫小田鼠和小鳥說上話嗎?(說說理由)

用同樣的方法出示最後一幅圖: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小鳥和小田鼠在幹嗎?

師小結: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講述時也很大膽。你們聽了這個故事覺得哪裏最有趣?故事中的小動物你更喜歡哪一個?(說說理由)如果你是小田鼠你會想什麼辦法和小鳥說話呢?你平時在生活中喜歡用什麼方法和好朋友說話、交流、溝通呀?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投放小田鼠和小鳥的頭飾及相關道具、引導幼兒大膽表演故事《喇叭花電話機》。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扮扮中,知道媽媽懷孕的辛苦,萌發愛媽媽的情感。

2、能大膽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重難點:

知道媽媽懷孕時的辛苦,進一步萌發愛媽媽的情感。

能在活動中大膽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樹源課件。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你們知道在你們還沒有出生之前,住在哪裏嗎?

小結:很多小朋友都知道自己還沒出生前,是住在媽媽的肚子裏的。

過渡語:有位老師,她的肚子裏也有一個家,是誰住在她肚子裏的家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

二、欣賞故事

1、欣賞故事第一段:(樹林裏有——不見縮小呀!)

小朋友看見老師的大肚子,他們在說什麼呀?

小結:感到很奇怪,老師的肚子怎麼越來越大了。

爲什麼老師的肚子只在長大,不見縮小呀?

小結:你們猜的都很有可能。

2、欣賞故事第二段:(老師奇怪了——我是有小寶寶了。)

過渡語:讓我們來聽聽老師怎麼說。

老師的肚子越來越大,是怎麼回事?

小結:原來老師是有寶寶了。老師的肚子現在就是小寶寶的家!

3、欣賞故事第三段:(小白說——半天沒合攏)

那我們過去是不是也住在媽媽肚子裏呢,聽聽故事裏是怎麼說的。

小結:原來小時候都在媽媽肚子裏,媽媽的肚子就是我們的家。

4、欣賞故事第四段:(老師要做媽媽了——我要去醫院生小寶寶了)

老師的肚子越來越大,小寶寶快住不下了,怎麼辦?

小結:寶寶住不下肚子裏的家了,老師就要去醫院裏生寶寶。

三、交流討論,感受媽媽對寶寶的'情感

我們住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媽媽辛苦嗎?

小結:我們住在媽媽的肚子裏的時候,媽媽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很辛苦。

媽媽那麼辛苦,感覺開心嗎?

小結:我們在媽媽肚子裏時,媽媽就很愛我們,爲我們做很多事情,雖然辛苦但媽媽很開心,因爲她很愛寶寶。

附故事《肚子裏的家》

樹林裏一一座漂亮的紅蘿蔔幼兒園。

女孩小白、小莎和小花老在咬耳朵。噢,原來她們很奇怪:老師的肚子好像吹氣球一樣越來越大了。小白說:“老師準是多吃了東西,把肚子撐大了。”小莎說:“如果是吃的,那麼餓了的時候,肚子會癟下去的,可老師的肚子只在長大,不見縮小呀!”

老師奇怪了:“你們爲什麼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呀!有什麼不高興嗎?”小白說:“我們擔心你的大肚子。”老師摸着肚子哈哈大笑起來:“孩子們,謝謝你們的關心,我是有小寶寶了。”

小白說:“那麼我們過去也是住在媽媽的肚子裏吧?”“對呀,你們小時候也有一個這樣的家》”“啊!“小白她們驚訝地張大了嘴,半天沒合攏。

老師要做媽媽了。可是她每天都挺着大肚子來幼兒園,多辛苦呀!當老師的肚子圓得像大西瓜一樣時,老師向孩子們告別:“再見,孩子們,我的小寶寶快住不下了,我要去醫院生小寶寶了。“

咦,小白她們怎麼又在咬耳朵啦?噢,原來,小白她們在商量:要造一座世界上最好的蘑菇房子給小寶寶住。

活動延伸:

1、在角色遊戲娃娃家中扮演大肚子媽媽,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

2、在愉快的交流中結束此次活動。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屬於性教育,這也是父母最覺得尷尬的問題,說的淺顯,可能會誤導孩子,說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瞭解。生活是兒童道德智慧發展的肥沃土壤,沒有以兒童生活爲基礎,沒有以兒童生活實例爲載體,兒童是無法產生情感體驗的,那麼所有的道德概念對兒童來講就將是外在的東西。只有將兒童的現實生活引進課堂,讓活動與兒童生活建立聯繫,才能喚起主體積極主動參與體驗的慾望,才能促進主體主動參與體驗活動,從而獲得真切的感受。體驗成長是快樂的,發現是驚喜的,學習是幸福的。

小百科:肚子,指人和其它動物的胃,也是腹部的俗稱。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兒歌,大概瞭解疊詞孤零零、喜盈盈、冷清清的意思。

2、能瞭解團結友愛的人朋友多,進一步體驗朋友多的快樂。

3、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4、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活動重、難點:

學習朗誦兒歌,大概瞭解疊詞孤零零、喜盈盈、冷清清的意思。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活動室窗簾拉下,保證室內光線較暗。

2、物質準備:圖譜,課件《團結友愛親又親》。

方法與手段:情景體驗法,多通道感知法,練習法。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一、情景體驗,導入兒歌

1、開燈提問開一盞燈後提問:你們有什麼感覺啊?現在亮了×盞燈,(開兩盞燈,許多燈)你們覺得怎麼樣了?

2、師:一個人玩遊戲有什麼感覺?有一個小朋友陪你玩,你覺得怎麼樣呢?有許多小朋友陪你一起玩你又覺得怎麼樣呢?

3、小結:許多燈在一起會變得很亮,許多好朋友在一起會覺得很高興。

二、多種方式,學習兒歌

1、教師朗誦,幼兒欣賞師:老師帶來了一首兒歌,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兒歌裏是怎麼說的。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結合課件,學習兒歌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記憶兒歌:

(1)這首兒歌叫什麼名字?

(2)一顆星星在天上,你有什麼感覺?兒歌裏用了哪個好聽的詞?(理解疊詞冷清清)兩顆星星在天上你又覺得怎麼樣呢?(亮晶晶)有三顆星,四顆星,五顆星,有許多許多星星的時候怎麼樣了?請用兒歌裏的話告訴我。(三顆星、四顆星、五顆星,匯成星河放光明。)

(3)一個人的時候你們覺得怎麼樣?孤零零是什麼意思?(理解疊詞孤零零)兩個人的時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誰能做一做喜盈盈的樣子?(理解疊詞喜盈盈)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有許多人在一起呢?誰能用兒歌裏的話來說一說?(學習短句團結友愛親又親)

3、出示圖譜,學念兒歌

(1)師幼看着圖譜完整地念兒歌。

(2)逐步用紙擋住圖譜下半部分,引導幼兒依據兒歌的數字規律朗誦、記憶兒歌。

(3)分組有節奏、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三、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師:每個小朋友都要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與別人團結友愛,這樣你的朋友就會很多,你就會覺得很開心,很快樂。建議:平時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與許多同伴友好地共同活動。

幼兒活動:

回答問題,知道開一盞燈幾乎不亮,開兩盞燈有一點亮,開許多燈很亮。知道一個人玩很孤單,兩個人玩很高興,許多人玩更開心。認真傾聽小結。

幼兒安靜欣賞兒歌,瞭解兒歌的內容,知道兒歌的名字。根據課件回憶兒歌,回答問題。知道兒歌的'名字是《團結友愛親又親》。幼兒說說一顆星星、兩顆星星、許多星星在天上的感覺,用兒歌中的語句回答提問,大概瞭解疊詞冷清清的意思。根據提示,幼兒用兒歌中的語句說說一個人、兩個人、許多人的感覺,大概瞭解疊詞孤零零、喜盈盈的意思。看着圖譜完整念兒歌。依據兒歌的數字規律朗誦。分組有節奏、有表情地朗誦。

認真地傾聽小結,知道團結友愛能擁有許多朋友,會覺得很開心、很快樂。

設計意圖:

通過依次觀察開不同數目燈(遞增)的教室、回答問題和傾聽小結,引導幼兒感受燈越多越亮,人越多越開心,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也爲詩歌的學習做準備。

以幼兒欣賞兒歌,用兒歌裏的句式講述兒歌名字和內容的方式幫助幼兒獲得對兒歌內容的初步印象,爲兒歌的朗誦奠基。在課件、語言和動作的提示下,幼兒更好地記憶兒歌,大概瞭解疊詞孤零零、喜盈盈、冷清清的意思。利用先結合課件學習,再根據圖譜學念,最後依據兒歌的數字規律逐步取消圖譜記憶的形式逐漸幫助幼兒不依靠實物就能朗誦兒歌。在不同方式的學習中,幼兒體驗朋友多的快樂。

通過小結幫助幼兒瞭解團結友愛的人朋友多,進一步體驗朋友多的快樂。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預設目標:

1、欣賞文學作品,理解故事,感受與體驗故事的語言美、意境美,激發對花、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

2、學會安靜聽故事,不隨意插嘴,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3、大膽想象“桃花的樣子”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5、激發幼兒主動複述故事的慾望,培養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紙、筆。

指導要點:

1、欣賞文學作品《桃樹下的小白兔》(磁帶錄音),提出問題:聽完故事有什麼感覺,你想對大家說什麼?

2、幼兒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記錄幼兒的語言。

3、再次欣賞文學作品,提出問題:你見過桃花嗎?桃花是什麼樣的?

4、幼兒自由發言,教師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並記錄幼兒的講話內容。

5、幼兒根據自己說的內容進行想象畫“桃花”

活動反思:

故事意境優美,生動形象的描述把孩子們帶入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中,賦予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從而引發了孩子們一連串的問題,如“真正的桃花是什麼樣的?”“風是什麼樣的?”“風有什麼用?”“信是什麼樣的?”“信是怎麼傳送的?”…激發了孩子們繼續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人的各種表情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2、知道開心的笑有助於身體健康,願意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活動準備:音樂《找朋友》;不同的臉部表情教具、有笑、生氣、傷心的表情、一個小朋友的面部輪廓圖,貼有五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

1、教師:有一個小朋友叫丁丁,他是一個粗小畫家,但是他每次畫畫的時候 總是很粗心。瞧,老師這兒還有丁丁的一幅畫,讓我們看看他的畫上都少了什麼?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貼上相應的表情。

二、利用教具引導幼兒瞭解各種表情(笑、生氣、傷心。)

1、 教師拿着貼好的笑的表情教具,咦,老師把丁丁忘記畫的眼睛、眉毛、嘴巴都貼好了,現在這個小朋友是什麼表情呀!(笑了)

2、老師會變魔術,在他的臉上動一動。看他現在怎麼了(生氣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個表情。

3、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變成什麼表情了呀?(傷心)我們也一起來學一學。

原來我們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表情可以代表不同的心情。

三、帶領幼兒玩變臉的遊戲,讓幼兒瞭解笑會有助於身體健康

1、玩變臉

現在我們來玩一個看錶情猜心情的遊戲,老師來做一個表情,請小朋友猜一猜現在老師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小朋友們都很厲害,能根據表情猜出他當時的心情。

2、幼兒觀察圖片,並進行討論

老師今天還請來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我們看看他們的心情怎麼樣?

生氣:你覺得這個小朋友她的心情怎麼樣?(生氣)你會生氣嗎?什麼事情會讓你生氣?

傷心:這些小朋友心情怎麼樣?你遇到什麼事情時會傷心?

開心:那這些小朋友呢?(開心),你從哪裏看出來他很開心(他在笑)

笑臉呢就是代表很開心開心很快樂,你喜歡笑嗎?爲什麼?

教師小結:笑,會讓我們變得很快樂,笑臉是最漂亮的,開心地笑還會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要經常保持笑容。

四、讓幼兒聽《找朋友》的歌曲做遊戲,引發幼兒快樂的情感

現在我們一起來聽歌曲做遊戲吧,當歌曲開始時,你要去一個好朋友,在找到好朋友後要對好朋友做一個特別的表情,讓朋友感到快樂。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故事的大概內容。

2、通過對比、聯想,感受蘇菲生氣時和心情平靜時周圍景物的不同。

3、聯繫生活實際,正確處理負面情緒,發現生活中的美。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質疑題目,激趣閱讀

1、出示PPT《蘇菲生氣了》封面

質疑:蘇菲是誰?爲什麼生氣?

隨機處理作者和獲得榮譽獎項

【教學意圖】學生通過觀察封面、課題,會自然而然地獲得關於故事的某些信息。但這些信息又不夠完整,我們在此引導學生將這些信息整合後,提出自己希望知道的答案,從而更大地調動了孩子們閱讀故事的積極性,同時也在訓練孩子怎樣讀故事,怎樣讀懂故事。

二、創設情境,走進故事

1、出示PPT蘇菲在玩玩具。

思考:蘇菲把黑猩猩放到玩具卡車上,她們準備到什麼地方去玩呢?

【教學意圖】通過情感移植,使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蘇菲的內心世界,爲理解後面的故事情節坐好鋪墊。

2、出示PPT蘇菲的玩具被搶。

質疑:這時,姐姐來了…… 你看到什麼了?

猜想:此時,倒在車上的蘇菲會怎麼想呢?

【教學意圖】學生通過觀察,會發現蘇菲受傷倒在車上,姐姐搶過玩具後沒有理會摔倒的妹妹,家裏的寵物貓在這場“戰爭”中受到驚嚇。進一步遷移學生的情感,拉近人物和學生的距離。

3、出示PPT蘇菲生氣時的四幅畫面

評價:快看看蘇菲的樣子,請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或用一個二字詞語來形容。

【教學意圖】由於這四張圖片畫面比較誇張,學生很輕易就會感受到紅色所代表的憤怒的情緒,充斥着整幅畫面。從而滲透給學生一個認識:當人們生氣時,不僅面貌醜陋,而且讓人感到害怕。

猜想:此時蘇菲會做什麼呢?

【教學意圖】情感遷移,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負面情緒不僅讓我們變得醜陋、可怕,而且很容易讓我們作出錯誤的決定。

4、出示PPT蘇菲離家出走的三幅畫面

觀察:蘇菲,你看到了什麼呢?這些樹木和你平時到樹林裏玩時看到的一樣嗎?

【教學意圖】通過引導觀察,幫助學生認識到當負面情緒控制我們的大腦時,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美麗的事物也就隨即變得醜陋、猙獰了。

5、出示PPT老山毛櫸樹的三張圖片

解疑:老山毛櫸樹是一種在美國和歐洲經常見到的大樹的名字。就像我們中國常見的楊樹一樣,枝繁葉茂,高大粗壯。

猜想:蘇菲爬到這棵高大的老山毛櫸樹上後會看到什麼呢?

配樂想象:蘇菲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會想到什麼呢?

【教學意圖】啓發想象,在情境中引導學生藉助發現生活中的美麗景色,陶冶心靈,排解負面情緒。

6出示PPT回家路上和迷失在樹林的對比圖

對比質疑:當蘇菲和家人大吵一架後,憤怒的她毅然跑進森林,現在心平氣和的她決定要回家了。你們發現有什麼變了嗎?

配樂想象:是呀,蘇菲一邊走一邊對樹林笑,對小動物唱。她爲什麼這麼高興呢?

【教學意圖】學生通過對比,會發現當蘇菲心情舒暢後,看到的樹林又變得那麼明亮、可愛,彷彿在對蘇菲點頭微笑。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情緒可以影響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有健康的情緒纔會讓我們發現世界的美麗,從而獲得更愉悅的心情。

猜想:歡蹦亂跳的蘇菲此時回到家裏,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7、出示PPT溫暖的家庭三幅畫面

猜想:看圖,家人們對蘇菲說的第一句話會是什麼呢?

評價:蘇菲的家裏有一股什麼味道呢?

質疑:蘇菲的畫裏都畫了什麼呢?爲什麼要畫樹呢?

【教學意圖】繼續情感遷移,滲透給學生善於利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排解內心的負面情緒,珍惜家庭的和睦。

三、結合生活,評價人物

1、當蘇菲的玩具被姐姐無情搶走後,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憐)的蘇菲;

當媽媽也站在姐姐一邊指責蘇菲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蘇菲;

當氣憤矇住了蘇菲的眼睛,我們看到迷失在大森林裏的(傷心)的蘇菲;

當大自然用它寬廣地懷抱溫暖了蘇菲,我們看到走在回家路上的(高興)的蘇菲;

當一家人又像以前一樣坐在一起玩起有趣的拼圖遊戲,我們看到了爸爸懷抱中(幸福)的蘇菲。

2、你喜歡蘇菲嗎?爲什麼?

【教學意圖】以填空的方式,幫助學生重溫故事內容。再次滲透繪本背後想要告訴我們的:憤怒的情緒,使美麗的事物變得醜陋。因此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做個健康的孩子。

四、情感昇華,重溫繪本

1、總結:生氣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件事,但通過《蘇菲生氣了》這個故事,我們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讓我們擺脫憤怒帶來的壞心情,再次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一切,那就是走進大自然,淨化我們的心靈。難怪這個故事在國際上獲了大獎。

2、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個故事。

【教學意圖】趁熱打鐵,讓《蘇菲生氣了》這個故事住進孩子的內心,讓健康的理念住進孩子的內心,讓更多的多姿多彩的繪本故事住進孩子的內心。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宣泄負面情緒的方法很多,你一定也發現了不少。把自己的一個情緒小故事寫下來,或畫下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教學意圖】作文教學向來是學生比較頭疼的,但是藉助繪本教學,學生會自發地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以另一種形式將自己內心的想法真是滴記錄下來。雖然這種作文形式並不正規,但是卻培養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說說中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整個活動孩子們始終能保持情緒愉快、情感投入、思維活躍。從這個繪本本身來看,《蘇菲生氣了》和孩子的生活非常的貼近,蘇菲生氣是因爲玩具被姐姐搶走了,那這個問題是孩子們在平時的遊戲中經常遇到的,這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再加上繪本中蘇菲生氣時的誇張畫面,讓孩子很容易就感受到了蘇菲生氣的程度。課堂中動靜交替,讓孩子在課堂中動起來。蘇菲生氣時的表情非常的誇張,於是我利用這個環節,請小朋友做一做“你在生氣的時候會做什麼動作呢?”孩子的動作非常的誇張,有咬牙切齒的,……非常的有意思,課堂中的氣氛非常的活躍。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認真傾聽故事,感翹故事的情節變化。

2.學習故事中的對話,豐富詞彙“圓溜溜”“亮晶晶”“丁零丁零”。

3.願意與同伴一起分享玩具。

活動準備

1.漂亮的小鈴鐺若干。

2.小貓、小羊、小狗、小兔的木偶或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分組玩鈴鐺,引導幼兒用恰當的語言形容鈴鐺的外形、聲音。

每請幼兒觀察、觸摸、玩鈴鐺,幫助幼兒理解新詞“圓溜溜”。教師還可以請幼兒說一說還有什麼東西是圓溜溜的。

請幼兒在太陽光下照一照鈴鐺,引導幼兒觀察小鈴鐺是“亮晶晶”的。 請幼兒搖一搖鈴鐺,傾聽並說出鈴鐺發出的清脆聲音“丁零丁零”。

2.利用木偶或圖片講述故事。

學出示戴着鈴鐺的小花貓木偶,告訴幼兒小花貓喜歡小鈴鐺的原因,引出故事名稱。

教師講述故事,同時配以動作和表情,幫助幼兒理解詞彙和故事內容。如講到小山羊、小花狗、小白兔要戴小花貓的鈴鐺時,將相應的木偶取出或將圖片拿出來;講到小動物們來救小花貓時,教師做出伸手使勁拉的動作;講到小花貓難爲情時,教師做出低頭不好意思的樣子,並用難爲情的語氣講述,引導幼兒感受小花貓的`心理變化。

3.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小花貓爲什麼喜歡小鈴鐺?誰來向小花貓借鈴鐺戴了?小花貓是怎麼做的?小花貓掉到河裏以後,小動物們是怎麼做的?幼兒回答問題時,教師依次出示木偶,然後帶領幼兒重複故事中的對話。

教師:小花貓被救上岸以後爲什麼會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後來,小花貓爲什麼把小鈴鐺借給小動物們戴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中心內容:有了好玩具要和大家一起玩。

教師:你有好玩的玩具,願意和別人一起玩嗎?你這樣做過嗎?你是怎麼做的?

4.帶領幼兒一起講故事,鼓勵幼兒參與講述和表演。

毒教師邊操作木偶邊講故事,提示幼兒跟說故事中的對話語言,並用動作表現出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飲料所產生的氣泡產生好奇心。

2、學會講述故事中的重點語句(肚子裏有氣泡會飄起來的情形)。

3、初步感知氣體會使物體變輕並漂浮起來。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小熊玩具。

2、兩隻透明的玻璃杯、汽水(雪碧)、白開水。

【活動過程】

1、教師將汽水、白開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區別。

提問後小結:汽水有泡泡,喝到肚子裏會有氣,會打嗝。白開水沒有氣,喝了不容易打嗝。

2、教師出示小熊玩具,啓發幼兒大膽設想小熊喝了超級汽水的結果。

提問: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超級汽水,結果會怎麼樣呢?

3、結合掛圖,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提出要求:認真聽,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講一件什麼事?小熊喝了超級汽水,怎麼樣了?

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體驗,理解小熊喝了超級汽水,肚子裏全是泡泡。會變得像氣球一樣輕,在房子裏飄來飄去。後來,小熊打了嗝,冒出氣(泡泡),才降了下來。

4、師結合掛圖再次講述故事。

重點指導幼兒描述肚子裏有氣泡會飄起來的情形。

5、教師以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啓發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小熊吉米,用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重點表現小熊變輕、漂浮,最後打嗝降落的過程。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表現積極,但忽視了能力弱的幼兒的表現,在下次活動中需要個別指導。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知道排隊可以讓活動變得更加快樂、有序。

(2)嘗試用不同的語氣表述小兔分蘿蔔前後的話語。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畫書《小兔子分蘿蔔》,教學課件(PPT)

活動過程:

(1)觀察封面,引出故事

一畫面上有什麼?

一這是在什麼季節?

一誰愛吃蘿蔔? (引出書名:小兔分蘿蔔)

小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一個發生在冬天裏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小兔子和蘿蔔的故事。

(2)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①出示第2~9面:

一老爺爺給小兔們送來了什麼?

一小兔們表現得怎樣? (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說出小兔看見蘿蔔後的動作,模仿小兔看見蘿蔔後興奮的話語)

小結:能在大冬天吃上一個蘿蔔,那可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呀!所以小兔們的'話語充滿着興奮和喜悅!

②出示第1 o~1 1面:

一小兔們在幹什麼?

一它們可能會說些什麼?

③出示第1 2~1 9面(模仿學說小兔爭搶蘿蔔時話語):

一小兔們想了哪些辦法來分蘿蔔?有誰得到蘿蔔了嗎?

一如果你是小兔爺爺,你會怎麼分蘿蔔呢? (激發幼兒自由思考,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④出示第20~25面:

一最小的兔寶寶想了什麼辦法分蘿蔔? (引導幼兒說說排隊的重要性,模仿學說小兔排領蘿蔔互相謙讓時的話語)

⑤出示第26面~結束:

一爲什麼兔子們會給老爺爺送禮物呢?

一你喜歡老爺爺嗎?爲什麼? (引導幼兒學會謙讓和關心他人)

小結:原來,學會排隊也是一件開心的事。遵守秩序的人,誰見了都喜歡。

(3)排排隊

一小兔子們學會了排隊,你們會嗎?請你們聽老師的口令也來排排隊好嗎? (老師要求幼兒聽清地點再排隊)

一妹妹朋友請到盥洗室的門口排隊。(也可以要求幼兒在聽清對象和地點的基礎上排隊)??

一剛纔小朋友排隊排得真好,老師想給你們吃好吃的東西,想吃嗎?請你們到老師這裏來拿吧! (引導幼兒要有排隊的意識)

(4)活動延伸

一請你們想想,幼兒園什麼時候也需要排隊?哪些活動需要排隊進行?

活動反思:

《小兔子分蘿蔔》是一個既好玩又有趣的繪本,第一次看到這個繪本就已經被它所吸引。一位慈祥、可敬的老爺爺與一羣愛玩、懂事的兔子因爲一車胡蘿蔔聯繫在了一起,滲透了生活秩序的重要性與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傳統美德。

活動中,我首先採用了觀察講述的方式讓孩子們瞭解故事的開端,引導孩子爲兔子們想辦法分蘿蔔。其次以遊戲體驗的方式讓孩子們體會仍接的危險與結果的不公平,比賽的勞累與不方便。由此再讓幼兒重新認識生活中一貫的有序排隊是解決擁擠問題的最好辦法。相信有了這樣一次體驗式的遊戲,今後孩子在排隊取物時更容易產生親切感。

正當問題得到解決時,故事發生了轉折,吃了人家的東西要回報。中班的孩子剛剛進行了好朋友的主題,他們已經累累了一些與人交往、合作的經驗,爲兔子想辦法正好能調動孩子經驗講述的積極性,於是就有了相互說、集體說。最後從中感受到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活動後還是要讓孩子完整看這本書。因爲教學的最終意義在於使孩子愛上閱讀、愛上書本,最後續讀任務的佈置也是非常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