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裏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並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並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後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爲什麼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徵。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爲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覆測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爲什麼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舞曲的結構和特性。

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A段旋律的斷頓與連貫以及B段的節奏型與休止。

體驗和同伴一起玩音樂遊戲的快樂。

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森林暢想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黑板

活動過程

一、引入故事情境,初步感受音樂

森林裏舉行盛大的聚會,各種各樣的小樹精靈都趕來參加舞會,還一起開心的玩遊戲。聽聽什麼地方樹精靈在跳舞,什麼地方在做遊戲?

二、隨樂記錄圖譜,進一步感受音樂結構

1.隨樂記錄圖譜

一邊聽音樂,一邊把森林裏的熱鬧樣子畫下來,看看畫的和音樂像不像?

2.瞭解音樂結構

音樂有幾段?一共有三段:樹精靈跳舞——做遊戲——再一次跳舞

三、肢體表現A段,樹精靈的舞蹈

1.聽辨音樂細節,感受旋律的斷頓與連貫

樹精靈爲了參加舞會,長出了小嫩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聽聽音樂裏樹精靈長葉子和跳舞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體驗音樂旋律的斷頓和連貫)

2.幼兒肢體表現

座位表現,分辨斷頓和連貫。

散點站立表現,增加動作表達的豐富性要求。

四、遊戲體驗B段

1.聽辨音樂細節,感受節奏型X X X X | XX X XX X |,休止

情節引入:樹精靈請精靈之王幫助實現願望。

第一個問題:找找“精靈之王,快快來, 快快來”在音樂的什麼地方?在這張畫上又表示在什麼地方?

第二個問題:這個黑黑的小圓點在音樂裏是什麼意思?提醒我們幹什麼?

(聽辨樂段中的節奏性和休止)

2.加入語詞和動作輔助體驗

座位表現,語詞輔助表現節奏型、體驗B段速度。

散點站立表現,重點關注休止。

五、完整表現樂曲

1、交代遊戲規則

精靈之王幫助樹精靈實現願望,只要輕輕一摸,樹精靈就會快樂的跑起來,

2、遊戲數遍。教師及時鼓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的食品,有小變大的有趣現象。

2.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活動準備:

木耳、茶葉、餅乾、方便麪、溫水、透明玻璃杯、攪拌棒等。

活動過程: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發幼兒的好奇心。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手)對,老師的手能做很多事情,它還會變魔術,你們想看嗎?現在請你仔細看一二三變,看老師變出什麼了?(活動前在大拇指上畫出小娃娃)好玩嗎?

2.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會把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相信嗎?現在請你仔細看。

3.看老師的手裏拿的是什麼?(出示木耳)它們兩個一樣嗎?現在老師要把這兩塊木耳分別放到兩個杯子裏,然後在一個杯子裏放上水,另一個杯子不放水,你們猜木耳會有什麼變化?(幼兒回答)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木耳到底變成了什麼樣子?

4.小朋友,我們看了木耳用水泡發後就會變大,這就叫泡發。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經過泡發後會產生變化呢?(幼兒回答)

5.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現在就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他們泡發後會有什麼變化,我們還可以用攪拌棒來攪拌一下幫助它們泡發。

6.我們的實驗做完了,那個小朋友能告訴老師你泡發的是什麼?它和沒泡的時候一樣嗎?它是怎樣變大的?剛纔你攪拌的時候他們是什麼樣子的?現在請你來學一學它攪拌時的樣子。

7.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變了變了”現在請小朋友當木耳和茶葉,開始的時候木耳和茶葉是什麼樣子的?(小小的)老師開始加水了,現在木耳和茶葉怎樣了?(慢慢變大了,越來越大,變到最大)現在老師開始攪拌了(幼兒翩翩起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滾動的輪子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男孩子較多,對交通工具很感興趣,對於圓頭圓腦的輪子更是有無窮盡的探索樂趣,每次活動後,都圍着我嘁嘁嚓嚓,意猶未盡。我便由此想出再讓孩子對於輪子有進一步的探索。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操作活動,瞭解我們的周圍世界有各種輪子。他們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形狀,使得輪子能滾動,並能使物體移動。

2、學習測量技能,發展幼兒觀察、操作能力,擴展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請每一個幼兒帶一個輪子或有輪子的玩具。

2、教師準備有輪子和缺一個或二個輪子的玩具幾個,短繩子若干條。

活動過程:

教師:“請你們把帶來的輪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動,然後告訴我,是什麼使你們的玩具移動的?”

幼兒:“輪子”

教師:“請你們觀察一下輪子是什麼,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允許幼兒互相觀察玩具。

教師:“你們還可以用小繩子量量它有多長。”

教師示範用繩子量輪子的大小,講述量的方法,允許幼兒相互測量玩具。

教師:“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鐵,有的用橡膠做的,它們做的材料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都是圓形的。”

教師:“你們想過嗎?爲什麼輪子都是圓的呢?”

“現在你們可以再玩玩,觀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發現,請告訴大家,爲什麼輪子是圓形的?”

:“圓形的輪子能滾動,長的、方的積木不會滾動,有輪子的玩具移動省力。”

“你們在幼兒園、家裏、街上還看到過有哪些東西有輪子?”

“如果這些東西沒有輪子將會怎樣?輪子壞了又會怎樣?”

教師:“請你們以後在街上、家裏、商場裏各個地方觀察有輪子的車子、機器他們是怎樣工作的?以後請你們再來討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平衡"是一種常見的科學現象,在幼兒園平時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蹺蹺板,自轉幾圈不讓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現象的體現。但是,孩子對此類現象的認識多爲無意識的,爲了激起孩子對身邊科學現象的關注,特設計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探索,瞭解兩邊重量相等能使物體保持平衡。

2.鼓勵幼兒運用習得的科學經驗製作玩具。

3.體驗嘗試過程的快樂,感受活動成功的愉悅情緒。

活動準備:

1.學具:人手一份操作器材(將一根長約30cm的鋼絲分別綁在兩根筷子上連接成斜線,筷子的一頭插入在裝有沙子的罐子裏,製作成一個架子)、人形紙卡、橡皮泥。

2.教具:利用平衡原理製作的玩具(一塊方形胡蘿蔔、三根牙籤、一些橡皮泥製作而成)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課題。

1.小朋友見過雜技表演"走鋼絲"嗎?他們是怎樣的?

2.(出示人形紙卡)瞧,有一位冒險小子,它也想來學走鋼絲,它想先學着讓自己跨在鋼絲上不摔下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鼓勵孩子運用以往的經驗進行發散思維、聯想回答)

(二)教師介紹材料,探索"冒險小子"跨鋼絲的方法。

1.用教師準備的一種材料--橡皮泥,幫助冒險小子跨走鋼絲。

2.操作後交流:你是怎樣使"冒險小子"跨在鋼絲上不摔下來的?(綁、粘等固定的方法)

(三)探索"冒險小子"跨走鋼絲的方法及奧祕。

1.提問: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冒險小子跨在鋼絲上平衡地滑動呢?

2.幼兒嘗試後演示:

(1)請將冒險小子固定在鋼絲上的幼兒上臺演示交流;

(2)請將橡皮泥包裹在冒險小子兩隻腳上,兩邊重量相等的幼兒上臺演示交流;

(3)請將橡皮泥包裹在冒險小子兩隻腳上,兩邊重量不等的幼兒上臺演示交流。

3.討論交流:爲什麼用同樣方法(都是將橡皮泥包裹在冒險小子兩隻腳上),有的成功了,有的卻沒有成功呢?(讓幼兒瞭解兩邊重量相等能使冒險小子保持平衡的道理!)

(四)幼兒第三次嘗試,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 爲幼兒在區域中投放材料,製作平衡小玩具繼續探索科學奧祕。

活動建議:活動結束不是結束,而是探索的開始,建議教師在探索區爲幼兒材料,讓幼兒自制平衡玩具繼續探索平衡的奧祕,逐步養成幼兒愛探索、愛操作的習慣和不成功不罷休的。

活動點評: 此活動藉助橡皮泥這一材料,讓孩子通過多次嘗試、交流,在操作擺弄、做做玩玩中使一些本來含糊的、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慢慢變得明晰起來,不知不覺就習得了平衡的經驗。而活動中反覆不斷的探索和嘗試讓幼兒最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無形中培養了一種不成功不罷休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科學態度與。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科學就在眼前,只要自己善於嘗試,敢於實踐,成功就會屬於自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茶,知道茶對人體的保健作用。

2、嘗試自己泡茶、品茶,感受中國的茶文化。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對茶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活動準備:

菊花茶、鐵觀音、普洱茶、龍井茶、碧螺春、苦丁茶、茉莉花茶、小茶壺、一次性紙杯、溫開水、毛巾、標誌(杯子上冒熱氣)視頻《採茶及製作茶葉》、《泡茶》、古箏音樂《漁舟晚唱》。

活動過程:

一、認識茶及品茶

1、尋找標誌

(1)我一起看看這個杯子上有什麼標誌?(杯子上冒熱氣)這個是警告標誌,它在告訴我們拿杯子或喝水時要小心燙手或燙嘴。

(2)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裏裝的是什麼呢?(茶)

(3)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聊茶”

2、聊茶

(1)寶貝們你們在那裏見過茶?那誰知道茶是用什麼做成的?(茶葉和水)

(2)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一些茶葉,並且還準備了一些茶水,你們可以自己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這些茶葉是怎樣的?還可以嘗一嘗這些茶水是什麼味道?

(3)教師提問:寶貝們你們看到的茶葉是什麼樣的?那茶水時什麼味道?(介紹桌子上的茶葉,讓幼兒認識)

3、瞭解茶葉

(1)寶貝們,咱們剛纔認識了這些茶葉,還品嚐了用它們泡成茶水,那你們知道茶葉是怎麼製作成的?現在咱們一起來看看茶葉的製作過程。(播放視頻《採茶及製作茶葉》

小結:茶葉是由茶農先採摘下來,然後經過加工製作而成的。剛採摘下來的茶葉也能泡茶喝,但是它不易保存,時間長了就會腐爛、變質,但是經過加工過的茶葉就不一樣了,他不但容易保存,而且還便於攜帶。

二、瞭解茶對人的作用及中國茶文化

(1)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喜歡喝茶,你們知道爲什麼人們喜歡喝茶?(請幼兒回答)

小結:喝茶不僅解渴,還可以下火、明目、暖胃解酒、預防疾病等等。因此咱們中國人特別喜歡喝茶,不過呀,要想喝一杯好茶,泡茶的過程也很重要。

(2)現在咋們一起看看咱們中國的茶藝師是如何泡茶的。(播放視頻《泡茶》介紹泡茶的過程。

(3)我們中國自古就有品茶泡茶的傳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引用茶葉、生產茶葉的國家,可以說,茶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三、嘗試泡茶

1、剛纔咱們觀看了茶藝師是如何泡茶的,現在咱們自己動手泡一壺茶吧!播放古箏音樂。(等待茶葉泡開的時間,和幼兒複習一下認識的茶葉)

2、我們的茶水泡好了,請咱們的客人老師一起來品嚐品嚐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構思

從本班實際出發,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始終遵循以幼兒發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主題活動“我的家”題材貼近幼兒生活,並以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爲基礎,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具有一定的現實教育價值。在主題活動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試圖通過豐富多元化的活動,實現對幼兒多元潛能的培養,並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活動過程

(一) 主題網絡圖的建構

在主題活動中,網絡圖的建構是在預設計劃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做適當的調整,並逐漸完善的。其特點有:

1、 網絡圖體現一個動態的過程2、 網絡圖只是預設計劃,但不確定具體做法

即從一級主題到二級主題,以及從二級主題派生出來的各個分支,它只給教師提供了一種依據或提示,具體怎樣組織活動,在於教師在活動中對於幼兒興趣點的捕捉及把握,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心中要有目標,要時刻考慮活動如何與主題教育相整合,怎樣才能更好地爲實現其目標服務。具體設計體現在教師的日計劃當中。

(二)生成與預成活動

在主題活動“我的家”的組織實施中,我們通過關注生活、關注孩子們的興趣,靈活調整預定計劃,並在預設活動的基礎上生成了新的活動如“超市購物”和“集貿市場”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按照慣例,每個人的家裏或多或少都會購買一些節日禮品或生活用品,所以班裏的孩子會時不時的提起“我去超市買東西了”“我和媽媽也去了”。所以我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生成了“超市購物”的活動,其過程如下:

1、參觀超市

參觀前組織幼兒談話:“你去超市準備做什麼?”。其目的在於:瞭解幼兒對超市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參觀。

小朋友參觀超市

2、超市問題網絡圖的建構

彙總幼兒參觀超市前的討論內容和參觀後的討論內容,列舉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師幼共同創設“大樹型超市問題網絡圖”(附照片),問題網絡圖有以下兩個特點:其一:直觀形象、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其二:孩子們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體現了他們的一些想法。

3、認識標籤及人民幣

第一:認識人民幣的面額第二:知道標籤上的數字與人民幣面額的對應關係。第三:會進行簡單的價格運算,能比較合理的支配錢。

4、超市購物

從超市參觀回來,幼兒興趣點很高,當時,按照一般的思路,我們也許會把活動室設計成一個“超市”,讓幼兒玩超市購物的角色遊戲,但是,當我們做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之後,還是決定讓幼兒走出去,讓他們到超市去真正購物,這比玩角色遊戲更有教育價值。

(1)購物準備

家園配合:幼兒人手準備5.0-10.0元人民幣購物要求:每人只選2-3種物品、錢物自己保管。

(2)購物實況

參加35名幼兒,最多消費額爲17.30元,最少消費額爲0.30元,沒有一人出現遺失錢物的現象。

(三)、與幼兒互動的環境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實踐“環境教育課程理念”,讓幼兒做環境的小主人,如區域標牌的設計、各種蔬菜水果等實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張圖片的佈置,都是孩子們親手所爲,這種能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並與之互動的環境是調動幼兒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實踐“環境教育課程理念”,讓幼兒做環境的小主人,如區域標牌的設計、各種蔬菜水果等實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張圖片的佈置,都是孩子們親手所爲,這種能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並與之互動的環境是調動幼兒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

1、制定主題牆飾及活動區創設記錄表

其內容體現三個方面:

第一:結合主題有目標、有意識地創設第二:根據活動進展情況做適當地調整。第三:活動組織後有關環境創設方面的幾點經驗和啓示。

2、由環境生成活動,以“集貿市場”爲例說明環境的教育作用

參觀完集貿市場以後,孩子們提出了許多新的想法:“把蔬菜水果放到班裏”“找一架電子秤”“玩購物遊戲”,結合幼兒興趣點,在師幼共同的討論協商下,我們把活動室設置成了水果區、蔬菜區和乾果區。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由觀察及探索的環境,我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性的環境。孩子們在實物區可以自由的摸摸、看看、稱稱。(2)環境體現相關性、室內環境和主題活動緊密結合,並起到傳達教育信息的作用。(3)環境體現問題意識,能夠激發幼兒不斷探索。例:觀察蔬菜水果的每日變化 “土豆爲什麼變綠”、“韭菜爲什麼很難聞”、 “青菜爲什麼變黃”,從幼兒不斷的觀察與探索中,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學習及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而這種可以啓發幼兒不斷思考與探索的環境,才能使幼兒各方面的潛能得以較好的發揮。

(四)活動區指導與創設

1、結合主題生成新的活動區

以超市購物的活動爲切入點,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活動自然延伸到了“我愛吃的食物”方面。因此,我們帶動幼兒參觀考察了清華社區中心的集貿市場,爲了讓孩子們對食物的認識和感知更加全面,從促進幼兒發展方面考慮,我們又創設了“娃娃廚房”,希望通過孩子們自己動手實踐來製做一些簡單而常見的食物。如:煮玉米、蒸白薯、水果拼盤、蛋花湯等。

2、活動區活動和教育活動和諧整合

活動一:煮玉米活動二:水果拼盤活動三:蛋花湯

3、活動區評價記錄

活動區結束後,以小組與集體

交互評價的方式進行活動區活動評價,教師做評價記錄。(包括幼兒活動情況及活動後的收穫與感受)。

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所想所感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表達活動過程及結果。(如,畫蛋花湯製作過程圖)

4、建立活動區小檔案

在活動的組織實施中,我們學習借簽了瑞吉歐的檔案記錄思想,建立了建築區活動情況小檔案。對該區幼兒自建組以來的活動情況進行了跟蹤觀察和記錄,包括照片及文字資料,其作用在於:

(1)有助於教師及時準確的掌握幼兒的“最近發展區”。(2)從中總結出一些有關促進幼兒相互交往與合作的有效途徑及方法。(3)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了幼兒的小組意識。

5.實現教育內容整合、多元潛能的培養滲透在多元化的區域活動中

在網絡式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用多種教育內容與手段來實現其和諧整合,試圖讓每個幼兒在教師的關注下得到發展。

(1)語言區幼兒創編有關蔬菜水果的兒歌。(2)美工區幼兒利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水果和食物的製作。(3)科學發現區做“蔬菜吸水的實驗”。(4)幼兒在水果、蔬菜區玩購物的角色遊戲。

(五)實現家園共育

在主題活動中,一方面我們不斷加強家園的雙方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並且把家、園和社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爲促進幼兒發展服務。具體做法如下:

1、首先讓家長了解本園的課程理念,瞭解班裏進行的主題活動

(1)召開家長會。(2)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

2、共同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

教師與家長交流時,增加了“幼兒參與活動情況”的介紹。例:介紹孩子在活動區玩了什麼、做了什麼、發現及解決了什麼問題,對什麼事情或什麼活動感興趣等。

3、幫助家長轉變傳統觀念(只注重幼兒學習結果而忽視其過程)

4、班級環境向家長開放

(1)鼓勵幼兒請家長欣賞自己參與創設的班級環境。(2)請家長參與環境的設計與資料的收集。(3)關注家長對活動的反饋。

附:家長來稿

摘自《雛鷹振翅欲試飛》—有感大六班幼兒活動 20xx年/11月 王天卉媽媽記得那天去接孩子時,看到他們從自己的櫃子裏拿出採購的物品呈現給家人時,個個臉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接過孩子按照我的要求買來的兩袋牛奶和找回的零錢,我也欣慰的笑了,感覺孩子又長大了許多。在這些活動中,受益最大的無疑是孩子們,因爲他們獲得了按照自身心理特點去感知世界的機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因活動需要,幼兒從家裏帶來了許多蛋殼,而劉小旋帶來的卻是幾隻完整的雞蛋。圍繞這幾隻雞蛋,幼兒有了爭論:別碰,一碰就碎了,流出蛋黃了。這是熟的吧,我看它是熟的。生的,不信你聞聞,有股味。什麼呀,就是熟的孩子們的爭論越發激烈,有更多的孩子被吸引加入了進來。小小的雞蛋引起了孩子極大的`興趣,他們渴望獲得問題的答案。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引發幼兒觀察、思考與探索。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及時增加、擴展實驗操作的內容,並在幼兒的探索過程中,根據其需要,給予適宜的幫助和指導。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結合幼兒對生熟雞蛋所產生的興趣、需要和幼兒的能力,我們生成了這一活動。

活動中,我借鑑法國動手做科學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設計了實驗記錄表。幼兒在記錄的過程中能更細緻、更有目的地觀察與思考,將零散的知識經驗系統化,從而在一次次記錄與實驗的對比中調整自己的認識,逐步實現自我建構科學知識與經驗。這樣能更好地體現創造教育和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並嘗試用多種方法記錄自己的探索結果。

2.能按順序進行實驗操作,提高與同伴合作的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活動樂趣,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生熟雞蛋、裝水的容器、手電筒、碗、鉛筆、記錄表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聯繫幼兒已有生活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出示生熟雞蛋,提出問題,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兩個雞蛋一個生一個熟,如果不打破雞蛋,你能猜出哪個是生的,哪個是熟的嗎?你爲什麼這樣想?

實錄: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猜想,有的孩子說:雞蛋皮顏色深的是熟的,顏色淺的是生的。有的孩子說:上面有麻子點點的是熟的,另一個沒有的是生的。還有的孩子說:我看它就是熟的,沒有爲什麼。有更多的孩子直搖頭,表示自己無法預測它們的生熟。

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並用多種方法記錄

1.引導幼兒確定實驗的方法和目的。師:如果給你這樣兩個雞蛋,你想用什麼方法來知道哪個是生的,哪個是熟的?提示幼兒可以用到桌子上的材料。

2.提出實驗要求,引導幼兒學習記錄。師:桌子上的兩個雞蛋一個是生的,一個是熟的,你可以用各種方法來試一試,看看生熟雞蛋會有哪些不同。要注意不能打破雞蛋。師:(引導幼兒觀察表格)這張表可以幫助你記錄實驗的結果。第一欄用來記錄你的做法,後面的兩欄分別記錄兩個雞蛋的不同表現。(記錄表附後)

3.引導幼兒爲雞蛋做好不同的標記。師:兩隻雞蛋一模一樣,在實驗和記錄的時候你怎樣來區分它們?

4.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嘗試探索,並能用不同的方法記錄自己的發現。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學習使用轉雞蛋的方法來辨別。

5.請各組幼兒對照記錄介紹自己的做法及發現。師:(展示幼兒的記錄)你是這樣做的,發現了什麼?兩隻雞蛋有什麼不同?師:你是怎樣做的?有什麼不同的發現?實錄: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積極性在一個個問題情境中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有的孩子想要用手試一試雞蛋的輕重來辨別生熟;有的孩子想要搖一搖雞蛋,他認爲生雞蛋會發出聲音;有的孩子想要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有的孩子想摸一摸,試試它們的冷熱;還有的孩子看到了桌子上放的水盆,想要把它們放到水裏看看有什麼不同。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爲了在實驗中區分兩隻雞蛋,分別給它們畫上了小花和小草、對號和叉號、紅點和藍點等不同的記號,並在記錄表相應的一欄中也畫上了同樣的符號,以便於進行實驗記錄。準備工作做好後,孩子們便開始實踐自己的想法。在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發現雞蛋放在水裏後,一個能夠站起來,一個則躺在水裏,於是有的組用橫豎雞蛋來表示它們的不同姿勢,有的組用上翹和下壓的蹺蹺板來表示他們的輕重有不同;用手電筒照雞蛋,孩子發現一個雞蛋發黑,一個發亮,於是有的組用燈泡來表示發亮的雞蛋,有的組用中間空白的方式來表示發亮的雞蛋,還有的組在雞蛋周圍畫上光芒來表示發亮。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我引導他們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轉,幼兒發現兩個雞蛋的轉速不一樣,他們用小兔子、密密的箭頭和螺旋線來表示轉得快的雞蛋,用小烏龜、疏鬆的箭頭和螺旋線來表示轉得慢的雞蛋。在探索過程中,還有的孩子把雞蛋放在耳邊搖晃,發現一個有聲音,一個沒有聲音,於是就用張着的嘴巴和閉着的嘴巴、發聲的小喇叭和打叉的小喇叭、聲音符號和空白來記錄雞蛋的不同。因爲孩子親身經歷了實驗記錄的過程,所以他們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孩子一邊對照記錄表一邊有條理地介紹:我們把雞蛋放在水裏,發現一個雞蛋豎起來,另一個雞蛋躺下去;我們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轉,發現一個雞蛋轉得快,一個轉得慢;我們用手電筒照雞蛋,發現一個雞蛋發亮,一個雞蛋發黑;我們把雞蛋放在耳朵邊聽一聽,聽見一個雞蛋有聲音,一個沒有聲音。在記錄表的提示下,孩子的表述十分清晰。

引導幼兒打開雞蛋進行驗證

師:剛纔,小朋友使用了這麼多的方法,發現了雞蛋有很多的不同,那請你猜一猜,哪一隻是生的,哪一隻是熟的?師:打開看看,打的時候要接着碗,不要弄到外面來。把你的熟雞蛋在表上用符號標出來。

引導幼兒小結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你們都知道怎樣區分生熟雞蛋了,那到底生雞蛋有什麼表現,熟雞蛋有什麼表現呢?

放在水裏用手電筒照轉起來實錄:一說到猜猜雞蛋的生熟,孩子們來了興致,有的說有聲音的是生的;有的說發亮的是熟的,亮光是雞蛋白白的蛋清;有的說躺在水裏的是熟的,因爲煮熟了就重了在這時我要求孩子打開雞蛋,真相大白,再對照記錄表,孩子對生熟雞蛋有了明確的認識:原來,轉得快、會豎起來、發黑、沒有聲音的是熟雞蛋。孩子通過實驗、觀察、記錄、表述,自己探索出了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延伸活動

將打開的雞蛋放入活動區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動一動,辨別一下生的食物變成熟的食物後在顏色、味道、形狀上的變化。

附:記錄表此記錄表用來記錄孩子的探索結果。在記錄時,教師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積極開動腦筋,能想出桌子多種創造性的玩法。

2.通過積極參與活動,發展鑽、爬、跳躍的能力。

3.克服畏難情緒,願意向自己發出挑戰。

4.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5.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教學準備

十二張桌子、墊子、四把椅子。

教學過程

一、探索桌子的多種玩法

1.幼兒主動探索桌子的玩法。

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教師關注一些值得學習的動作,排除那些危險或過於簡單的動作,並請大家學習有價值的動作。

2.教師提供預設的動作(參照第二環節的動作)並講解動作要領,孩子來學習模仿,爲後面的集體遊戲做鋪墊。

二、桌子游戲

幼兒分成四個組,每組前擺放三張桌子。

規則:前面一個孩子完成任務後與後一個孩子擊掌,後一個孩子繼續進行比賽,依次進行,先完成的爲勝利。

1.翻。玩法:桌子依次橫着擺放,每兩張桌子之間留有間距,幼兒從桌子上翻過。

2.爬。玩法:桌子依次豎着擺放,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表現來調整每兩張桌子之間的距離,幼兒從桌子上面爬過。

3.鑽。玩法1:桌子依次橫着擺放,幼兒從下面鑽過。玩法2:桌子依次豎着擺放,幼兒從下面鑽過。

4.跳躍。玩法:椅子擺放在桌子前,幼兒雙腿跳上椅子,再雙腿跳上桌子,最後從桌子上直接跳到墊子上。(可根據幼兒表現,繼續增加高度。)

三、放鬆活動。

教師與幼兒一起在音樂《我愛洗澡》中放鬆身體各個部位,特別是放鬆腿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2、鼓勵幼兒主動、愉快地參與遊戲,並能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3、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瞭解我們傳統的民間器械-竹竿

2.竹竿若干根

活動過程:

一.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老師給你們看了我們傳統民間遊戲《竹竿舞》,他們是怎麼跳竹竿舞的呢?(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來跳去)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竹竿,你們想不想玩啊?(想)這個遊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1.教師講解、示範腳上動作以及合作分合竹竿的方法。

師:學竹竿舞,首先要學會怎麼敲竹竿,有人說了,楊老師,敲竹竿最簡單了,剛剛楊老師說過了,敲竹竿啊,需要我們兩個小朋友一組,手拿竹竿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開、合攏有節奏的敲打。需要兩個小朋友相互配合。

師:看老師先示範一遍,(請小朋友幫忙)一二一二一二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想)好,現在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個人一組,每組2個小朋友先敲打,另外兩個觀看,然後再交換?(安排好練習的位置)師:好,我們一起來試試看,一二一二(好,現在請小朋友交換一下)

師:好,真棒!請小朋友吧竹竿放在地上,手上功夫練好了,現在要請我們的小朋友來練習腳上的功夫類。教師示範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係。師:老師在跳竹竿的時候,你們覺得在打竹竿的人,和跳竹竿的人,之間有什麼關係?(。。。。)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想)

師:在跳的時候要注意你們之間合作,並注意安全。現在請小朋友根據剛纔找的好朋友,四個人一組,我們來試試看。(數着節奏,慢慢來,小手叉腰一二一二,交換)

(一)討論手上動作,強調兩人合作:有節奏的擺放竹竿。討論腳上動作,幼兒跟節奏練習腳上跳的動作。幼兒自由組合,練習分合竹竿的本領請個別幼兒示範。

(二)幼兒四人一組進行跳竹竿的練習。

(三)教師巡迴觀察,發現問題

二.跳長竹幹

1、先請個別幼兒嘗試,然後分組,請幼兒排隊,並請一個幼兒和老師一起打竹竿,其餘幼兒排隊一個跟着一個跳。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進行表演。並鼓勵幼兒大膽邀請聽課老師一起參加表演。

三.教師小結

今天你們知道跳竹竿好玩的地方了,明白小朋友之間的合作很重要,我們一起把這個好玩的遊戲帶給其他班的小朋友。

教學反思:

《跳花竿》這一活動帶有強烈的民族風特色,以節奏爲主線貫穿了節奏遊戲、舞步練習、跳花竿練習、合作表演等多個內容,環節緊湊、層層遞進。採用了集體、個別、小組及同伴間相互學習的多種形式。在組織活動中,我注重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如我請幼兒自己根據圖譜理解舞步,而不是生硬的教會。注重培養幼兒的富有個性的創造力,如在節奏遊戲中我請讓幼兒做與別人不一樣的動作;在跳花竿表演中,請幼兒自主創編結束造型。

活動的重點是練習跳花竿這一環節,首先我投放的舞步圖譜分爲反正兩面,正面是有腳印和動作符號的,反面是隻有兩條線的,體現出了兩個層次。然後我做了較規範的示範表演,這些都爲孩子完成目標奠定了基礎,根據孩子們掌握的情況不同,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方式和活動材料供他們選擇,掌握很好的幼兒可以站在前排,發揮了他們的示範作用,還不夠熟練的幼兒可以站在後面兩排,在同伴的帶動下完成跳花竿。還有困難的幼兒可以來跳圖譜橋,藉助圖譜的同時也便於教師個別指導。這樣的個別指導既沒有佔用大家的時間,又達到了關注個別幼兒的目的。

小百科:跳是同一條直線上,間隔一路下子的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