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看、聽、說上與節奏建立一種感官的聯繫,能將動作、圖形、語音三種總譜熟悉的結合。

2、幼兒學看指揮,能跟着老師的指令和音樂分聲部表演及演奏樂器,理解節奏。

3、鼓勵幼兒大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其中的樂趣。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在看、聽、說上建立一種感官上的聯繫,能將三種總譜。

熟悉的結合

活動難點:理解節奏、能跟着節奏與看教師的指揮,分聲部表演及演奏樂器。

活動準備

1、圖形總譜,準備好的音樂《土耳其進行曲》

2、易拉罐、快板,石頭等樂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再過幾天,森林裏面就要舉行音樂會大賽了,動物們都準備好了自己的參賽作品去參加比賽,我們也去參加吧!可是我們都沒有準備,怎麼辦呢?別急,請看,老師今天爲小朋友們準備了一首好聽的樂曲,我把它畫成了圖譜,我們一起來把它用樂器演奏出來最後去參加音樂會大賽吧!二、基本部分

二、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來練習節奏

1、引導幼兒熟悉圖譜

(師:看,老師請來了小魚來跳舞加入我們的隊伍,和我們一起演奏,我們來看看它是怎樣跳舞的?---小魚們排成了一排,遊遊遊遊,圍成圓圈轉轉轉,小魚,小魚,遊遊遊遊,轉圈圈,一直這樣在水裏跳舞。啊,原來他們是這樣跳舞的,我們一起來給小魚配配音。)

(1)教師富有節奏的念語音總譜

(2)教師再一次富有節奏的念圖形總譜

(3)教師與幼兒一起有節奏的看着圖譜念語音總譜(節奏練習)

(4)教師與幼兒再一次用語音總譜進行節奏練習

三、教師與幼兒用語言、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對樂曲進行再次欣賞

(1)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表現節奏

(2)教師與幼兒再一次用身體表現節奏,鞏固練習

(3)教師引導幼兒將語言動作結合起來表現節奏

(4)教師再一次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現節奏

(5)教師第三次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現節奏,使幼兒熟練得掌握

(6)教師與幼兒一起伴隨着音樂,將語言、動作合起來練習節奏

(7)教師與幼兒再一次合着音樂練習節奏

四、組織幼兒進行樂器演奏,正確使用樂器,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進行樂器演奏

(1) 教師介紹樂器,並引導幼兒正確使用樂器

(2) 教師和幼兒討論配齊,幼兒能大膽地嘗試各種樂器進行節奏練習並嘗試

(3) 幼兒看老師的指揮,徒手假設演奏樂器(不合音樂)

(4) 幼兒看老師的指揮,用樂器跟着指揮演奏(不合音樂)

(5) 幼兒用樂器,並看着老師的指揮合着音樂演奏

(6) 幼兒再一次用樂器,合着音樂與看教師的指揮來演奏,鞏固練習

五、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自然而然的結束本次活動。

好,小朋友們表現的非常的棒!今天我們都成了能幹的演奏家了。你們玩得開心嘛?那音樂會比賽的時候,我們就帶着今天的音樂演奏去參加比賽,爭取拿第一!小朋友們有沒有信心?(教師自然而然的結束活動)

六、延伸活動

師:我們現在都熟悉音樂了,那我們就去我們的操場上,合着音樂也學一學小魚跳舞吧!(教師帶領幼兒在操場上合着音樂做做律動及創編舞蹈動作)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需要爲主導,以一定的情境貫穿整個活動,以教師和幼兒的互動爲整個活動的支撐。快樂地、完整地開展了本次活動。在活動的設計和構思上,依據綱要中藝術領域所提出的總目標,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創造的這一理念,以及豐富幼兒對音樂的認知審美感,來開展了本次活動。上完此活動,感悟如下:

(1)活動中我應該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理解並接納幼兒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而不是對幼兒的問題避及不談,讓幼兒有自己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整個活動,我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打擊樂器,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和想象,自主選擇樂器並嘗試。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以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都使幼兒在與同伴之間,與教師之間都建立了一種團結合作的情感,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以及對節奏的掌握的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自主、全面的發展。

(2)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現有水平與經驗把握得不是很好。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活動中,教育思想直接影響制約着活動的設計及方法。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東西拿給幼兒自己創造和發揮。而不是教師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或者代替幼兒的想法。對於大班孩子的年齡發展特點,這個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上需要運用手、眼、嘴幾種感官共同協調來完成,所以孩子們能夠完成是非常不錯的。所以,教師應對幼兒的水平與能力做一個很好的評估。教師以參加運動會會爲整個活動支撐的情境,以整個情境爲線索,引導幼兒自然地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促進了幼兒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音樂素養能力。最大限度的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最近一段時間寶寶們上幼兒園,早上見到老師打招呼的越來越少,即便老師主動招呼,多次提醒,但有的寶寶就是不願意與你打招呼,也有非常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的寶寶。針對這些情況的發生,我們想通過預設的學習活動引導寶寶能有禮貌的與人打招呼。

活動目標

1、喜歡聽簡短的故事。

2、嘗試用普通話有禮貌地招呼別人。

活動準備:

娃娃玩具、動物木偶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娃娃玩具,引起寶寶活動的興趣。

2 、木偶故事表演“早上好”。

3、 引導寶寶說說:小動物們在幹什麼?

4、學學說說小動物、娃娃是怎樣有禮貌的打招呼的。

5、音樂遊戲:早上好

師播放音樂“早上好”,引導寶寶見到老師、同伴能有禮貌的打招呼。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家”的含義,萌發熱愛家園、保護地球的情感!

2、結合自己所瞭解的動物的“生活地區和活動範圍”等知識經驗,運用一定的形容詞進行詩句的創編,發展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鋼琴曲磁帶、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極、天空、花園等背景圖、小動物貼圖、水彩筆、詩歌欣賞用圖片、有動物或背景和空白的圖畫紙、教師創編詩句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送小動物回家,回憶和鞏固動物的生活地區及其活動範圍等知識經驗。

師:今天,我們班級來了許多動物朋友,仔細看看,都有些誰呢?

(說說動物名稱)

師:你們知道這些動物的家在哪裏嗎?選一種你喜歡的動物,把它送回家。(操作活動——送小動物回家:教師在周圍的桌子上放了許多籃子,裏面有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請幼兒根據它們的生活地區和活動範圍將動物們送回家。例如:把北極熊貼到北極的圖片上)

師:有一種小動物——珊瑚蛇心裏非常着急,它說我還沒到家呢?小朋友怎麼就把我放下了?(幼兒將珊瑚蛇的圖片貼到了森林裏)你們知道我的家在哪裏嗎?幼兒集體:是在大海里的!師:好請一位小朋友把它送回家。

師:在你們的幫助下,小動物們都回到了屬於自己的家,他們心裏真高興啊!謝謝你們!今天,我也帶來了一首和“家”有關的詩歌,咱們一起來聽一聽,詩歌裏說的是誰的家呢?

二、欣賞詩歌,理解家的含義

1、結合音樂欣賞詩歌,提問:

你喜歡這首有關“家”的詩歌嗎?(喜歡)

你聽到這首詩歌裏介紹了誰的家?在哪裏呢?

幼兒一:我聽到了鯨魚的家。師:鯨魚的家在哪裏呢?幼兒一:在大海里。師:對了,鯨魚的家在廣闊的大海里。

幼兒二:我聽到企鵝的家在冰冷的南極。師:他說得真好,不但把企鵝的家在哪裏說清楚了,還說出了南極是什麼樣的,非常冰冷,所以說是冰冷的南極。

幼兒三:駱駝的家在沙漠裏。師:很好,沙漠是什麼樣的呢?

幼兒三:很大,很大。師:對,一望無際的沙漠是駱駝的家。

幼兒三:什麼叫“一望無際啊?”

師:就是一眼望去看不到邊的地方,都可以說是“一望無際”的地方。那你們說說看,還有那些地方可以說是“一望無際”的呢?

其他幼兒:大海、草原。師:很好,所以,我們可以說一望無際的大海,一望無際的草原,一望無際的羣山,一望無際的田野……

師:接下來,咱們再來欣賞一遍,聽完了以後,請你們來說說,爲什麼說廣闊的大海是鯨魚的家,冰冷的南極是企鵝的家,一望無際的沙漠是駱駝的家,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呢?

2、第二遍結合圖片欣賞詩歌,提問:

爲什麼說---是---的家呢?

幼兒一:因爲鯨魚離開大海就會死的。師:對,最適合動物生存的環境可以說是它們的家。

幼兒二:因爲小松鼠愛吃的東西都在森林裏。師:是啊,家裏有豐富的食物。

幼兒三:企鵝就是生在南極的,它在那裏長起來的。師: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

幼兒四:駱駝就是呆在沙漠裏的。師:它喜歡沙漠嗎?幼兒四點點頭。師:它想到別的地方去嗎?幼兒四:不想。師:對,動物最喜歡去活動的地方也能給它家的感覺!

:原來,動物出生的地方、它喜歡去玩耍的地方、它活動的區域和有它們喜歡的食物的地方,都能讓它快樂,給它家的溫暖,讓它有家的感覺!

三、創編詩歌:

你們還喜歡什麼動物,知道它們的家在哪裏嗎?

幼兒一:馬的家在草原上。師:草原是什麼樣的?幼兒一:綠色的。師:所以說,綠色的草原的馬兒的家,對嗎?(幼兒一點點頭)

幼兒二:小蜜蜂的家在花園裏。師:花園又是什麼樣的呢?幼兒二:很美麗的!師:我們可以說什麼樣的花園?

二:美麗的花園。師:是誰的家?幼兒二:是小蜜蜂的家。師:很好!

師:小朋友們,你們也可以選一種你喜歡的動物,把它在家裏的樣子畫出來,一起編成一句好聽的詩,好嗎?你可以選擇有動物的、有背景的圖畫紙,在上面畫出小動物或者是小動物的家,如果你認爲都不滿意的話,可以選擇白紙自己創作。(教師提供有三種層次的圖畫紙)

1、幼兒繪畫,構思詩句。(教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創作內容)

2、將幼兒的作品按先後順序四張一組展示在黑板上,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創編的詩

句,交流創作成果。(教師在傾聽幼兒創編的詩句時發現,幼兒習慣於運用“…的家在…的地方”的句式,不符合詩歌原有的格式,因此決定在幼兒集中後就此做重點要求)

師:我們編詩句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就好象火車的車廂一樣,不能排錯,在這首詩裏,“什麼樣的”是第一節車廂,“什麼地方”是第二節車廂,“是誰的家”是第三節車廂,一節跟着一節。

3、幼兒集中,教師放背景音樂,啓發幼兒按照圖片排列的先後順序說說自己創編

的成果。教師重點對形容詞的運用和詩句的前後順序進行指導。(在實際運用中發現一個接一個說的形式較爲死板,可以改爲請幼兒隨機說,這樣更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也便於爲能力稍弱的幼兒積累經驗。)

重點指導過的有:

幼兒一:大大的牛場是牛兒的家。師:你是想說人們養牛的地方嗎?幼兒一點

頭。師:人們通常養牛羊的地方叫做“牧場”或“農場”,那裏的草非常多,長得也很肥沃,你想一想,可以怎樣說?教師和

幼兒一共同說:肥沃的牧場是牛兒的家!師:太棒了!

幼兒二:圓圓的豬窩是肥豬的家。師:我們對牲畜的家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例

如:鳥的家叫“鳥巢”;養雞的地方“雞棚”;養蜜蜂的木箱叫“蜂箱”;馬晚上睡覺的地方叫“馬廄”;螞蟻的家叫“蟻穴”;豬的家叫“豬圈”等等,不能一概而論。所以,你應該怎樣說呢?幼兒二:圓圓的豬圈是肥豬的家。師:很好!

對於幼兒經常使用顏色、形狀等視覺感知來形容的方法加以拓展,啓發幼兒結

合自己其它感知覺的體驗加以描述。例如:啓發說“綠綠的草地是綿羊的家”的幼兒,“踩在草地上的感覺怎麼樣?”(結合觸覺感受)“很軟”。“對非常柔軟,所以我們可以說什麼樣的草地?”“柔軟的草地”。

四、延伸:

師:每種小動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家,我們每個小朋友也都有不同的家,但是你們知道嗎?所有的動物、植物還包括我們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是什麼呀?

幼兒:是大自然,是地球!

師:對了,就是我們生活着的地球,所以我也編了一句放在這首詩的最後,(出示教師畫的圖片:一雙手捧着一個藍色的地球)就是“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所以我們要愛護它!”讓我們一起努力,來做保護地球的小衛士,好嗎?

附:詩歌——家

廣闊的大海是鯨魚的家,冰冷的南極是企鵝的家,

一望無際的沙漠是駱駝的家,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

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啓示與思考:

一、發現幼兒知識缺口,隨機加以豐富,幫助幼兒拓展生活知識經驗。

二、運用繪畫的方式,爲幼兒創編詩句奠定了創作基礎並提供直觀的創作依據。

三、抓住重難點,有目的地進行指導,結合生動的比喻,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要求:

進一步瞭解鞏固幾種常見的水果並能夠根據其基本特徵進行辨別;能夠說出不同水果的顏色及其形狀;體驗遊戲時的快樂情感。

活動準備:

自制的大樹二棵,自制的水果圖片若干活動過程:

一,出示水果樹,激發幼兒興趣寶寶們,你們看一看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誰啊?哦,你們看到了很多的水果寶寶和大樹媽媽!你們知道嗎,大樹媽媽啊開了一個幼兒園,所以啊有這麼多的水果寶寶來上幼兒園了!你們看看大樹幼兒園裏都來了哪些水果寶寶啊?

二,故事欣賞並討論

1教師操作演示教具並講述故事(1)水果寶寶在幼兒園學本領(2)蘋果寶寶經過香蕉,橘子和生梨寶寶的家(3)蘋果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師問:

(1)蘋果寶寶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2)蘋果寶寶的家是什麼顏色的啊?

(3)蘋果寶寶還看到了誰的家?

討論:蘋果寶寶到家了可是還有香蕉,生梨和橘子寶寶沒找到家呢!我們等一下一起幫他們找好不好?不過啊在找之前我們要先看看他們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長得什麼樣子看好了才能幫他們找不然會幫他們找錯家的對不對?

三,遊戲"送水果"1、送沒回家的送水果寶寶回家(1)遊戲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果寶寶把他從幼兒園裏接出來然後把它送到自己家裏去遊戲開始後,幼兒與家長一起往前走,到達果樹後家長抱起幼兒摘下一個水果,兩人一起手拉手往回跑,以先回到起點爲勝。

2、幼兒扮演水果寶寶再次遊戲添置大紙桶,調換水果房子的位置;自選頭飾;師講解玩法(2)鑽紙箱太陽下山了,水果寶寶要回家了,要鑽過一個黑黑的山洞(3)找到自己的水果房子3、教師小結寶寶們都很能幹把果寶寶都送到了家而且也很勇敢,不怕黑黑的山洞能很快的就找到自己的家了!(簡單的個別點評表揚)四,活動結束:品嚐水果樹媽媽啊覺得我們寶寶很聰明,她爲了感謝你們把果寶寶都安全的送到家準備送給你們一樣禮物。眼睛閉起來(老師在每人面前放一水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豐富拍球、拋球、傳球、投籃等動作技能,提高玩球的多樣性。

2.能用動作表演多種玩球方法,提高肢體運動的表現能力。

3.能參與小組成員的商量,共同合作表演,體驗合作的快樂。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鍛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小籃球人手1個,兒童籃球架若干。

2.障礙物、彩色布條、塑料圈、飲料瓶、標誌物等輔助材料若干。

3.場地上設置4個圈(或方形場地)爲表演區。

活動過程:

1.熟練玩球技能。

☆教師:今天我們要舉行一個小籃球表演會,把自己學會的籃球本領表演出來。先看看你們都掌握了哪些打籃球的本領,籃球表演可以是一個人玩,也可以是與好朋友玩;可以用其他小器材配合玩,也可以就用小籃球來玩,你們願意將本領表演給我看嗎?

☆幼兒自主結伴現球,教師觀察指導,重點關注幼兒是否分散玩了、是否結伴了以及用了哪些玩法。

☆教師根據幼兒的練習情況,引導幼兒動腦筋想出更多的玩法。如兩人胸前傳接球、拋球擊掌、行進間拍球過障礙、拍球進綵帶、拍球投籃等。磐幼兒園球類活動理論及設計集錦

2.“小小表演賽”。

☆教師講解方法與要求:這裏有四個表演區,按1~4組每組一個表演區,你們自己選一個組長,聽從組長安排,可以先商量輪流表演的內容,然後再輪流演練。練習完後,我們要各組輪流表演!比哪組表演得精彩,動作多,方法多,失誤少,每個人都可以表演。

☆各組在表演區商量和預演,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欣賞“小籃球表演賽”。

☆教師組織幼兒按1~4組的順序在表演區表演小籃球動作,引導幼兒觀摩並鼓掌喝彩。根據時間,可以表演多次。

☆教師加入表演一個小籃球動作,引發幼兒表演的熱情。

☆教師講評“小籃球表演賽”,對動作多、方法多、動作難、失誤少的小組和個人予以表揚,請大家拍手鼓勵。

4.放鬆活動。

☆師幼用球做放鬆活動。

☆引導幼兒擦汗後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創設表演賽的情境讓幼兒複習已掌握的籃球動作技能,激發幼兒通過結伴自主遊戲,展示以往掌握的技能。活動開始,教師通過語言的引導,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小小表演賽”環節中,教師提出“表演賽”的規則後,將自主權完全交給幼兒,如每組選一個組長,共同商量同伴表演的順序及內容。在各組自己表演的過程中,幼兒通過自發的商墨探討多種“玩”球的方法;當他們碰到困難或意見不統一時,教師斷地鼓勵他們自己想方法,自己解決問題。教師扮演的始終是“觀察者”的身份。當幼兒“表演”時,教師引導大家鼓掌喝彩,調動活動的氣氛,讓幼兒的情緒更高漲,使活動達到高潮。幼兒也在自主實踐和借鑑同伴經驗的基礎上,提高了玩球的多樣性,培養了合作與交往能力,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最後教師給予講評,對動作多、方法多、動作難、失誤少的小組給予獎勵,提升了幼兒的經驗。

這個活動比較適合大班下學期籃球經驗豐富的幼兒。因爲大班的幼兒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喜歡競爭和比賽,同時也具有與同伴合作的意識與能力,而此活動對於幼兒籃球方面的技能要求比較高,只有幼兒有了相應的經驗,才能達到學習及提高的目的。而對於小年齡的幼兒來說,因年齡特點及經驗的缺失關係,本次活動不適合於小班和中班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快跑和躲閃跑,提高身體靈敏度和協調性。

2、體驗運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中跑和躲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空場地,畫一個大圓圈。

2、幼兒如圖站:

活動過程:

1、做廚師操:送菜(跑),切菜(上肢運動),炒菜(上肢運動),揉麪團,翻餅(下蹲配合手腕運動)。

2、遊戲:一起貼燒餅。

(1)遊戲站位: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面向圈心站成內外雙圈,圈內站兩名幼兒。

(2)遊戲方法:圈內兩人以猜拳決定追逃者,一人追,一人逃,被追者在圈內穿梭跑,如快被追上時站在一位內圈小朋友的前面,即爲安全,如果被追上,則互換角色。

(3)根據活動量跳着遊戲次數。

結束部分:

燒餅好了,開始賣燒餅。賣燒餅要做哪些動作說那些話?(模仿賣家動作做放鬆運動)回教室休息。

教學反思:

孩子們在這個體育遊戲中熱情滿滿,也學到了很多,在遊戲中,幼兒會不斷克服自身弱點,遵守規則,鍛鍊自己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進一步促進了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下課鈴響了,孩子們滿面笑容的回到了教室,笑聲在校園裏迴盪。

小百科:燒餅,屬大衆化的烤烙麪食,品種頗多,有大餅、烤餅、縉雲燒餅、溫縣古麪坊傳統(老面)燒餅、傳統燒餅、湖溝燒餅、芝麻燒餅、油酥燒餅、起酥燒餅、發麪堆、掉渣燒餅、糖麻醬燒餅、爐乾燒餅、缸爐燒餅、羅絲轉燒餅、油酥肉火燒、什錦燒餅、爐糉子、杜稱奇火燒、牛舌餅等100多個花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並理解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

2、藉助故事的情節發展,掌握故事的情感線索。

3、意識到朋友的重要,體驗有朋友的幸福。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啓發幼兒調動已有經驗,自由談論信

二、教師講述故事的名稱並設疑,引發幼兒對故事的關注。

教師設疑:誰會寄信給蛤蟆呢?他爲什麼要寄信給蛤蟆?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故事。

教師:故事裏有誰?蛤蟆想要得到什麼?小青蛙是怎樣幫助他的?

四、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分段講述故事,有二藉助故事畫面和情節,理解故事的情感線索。

1、教師講述故事至“總是很難過”,提問:“爲什麼蛤蟆每次等信,總是很難過?”

2、繼續講述故事至“他們都很難過”,提問:“青蛙和蛤蟆爲什麼都很難過?猜猜看,青蛙有什麼事要做?

3、繼續講述故事至“一封多好的信啊”,提問:“聽說青蛙給自己寫了一封信,蛤蟆感覺怎樣?

4、繼續講述故事“青蛙和蛤蟆一起坐在門口等信,他們都非常、、、、、、

5、“最後,蛤蟆等到信了嗎?蛤蟆讀着信笑得、、、、、、

五、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故事的情感發展線索。

1、從青蛙發現給蛤蟆難過――他們都很難過――青蛙回家寫信――請蝸牛送信――告訴蛤蟆――蛤蟆高興――他們都非常快樂――最後蛤蟆高興的合不攏嘴。

六、教師引導幼兒分析青蛙的性格特徵,理解有朋友是件幸福的事。

提問:你喜歡青蛙嗎?爲什麼?如果沒有青蛙,猜猜蛤蟆會怎樣?

七、師生共同演唱歌曲《青蛙和蛤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作品的內容,在掌握內容的過程中學習新詞“翻來覆去”“氣呼呼”。

2.通過故事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3.培養幼兒積極參與討論和表演並大膽在集體面前發言。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重點難點

掌握故事,理解故事並給故事取名字。學習新詞:“翻來覆去”“氣呼呼”。

活動準備

1.小白兔、小黑兔和胖小豬的手偶各一個,鏡子一塊,白色枕頭一個。

2.小白兔和胖小豬的頭飾各一個。3.碟片《白雲枕頭》故事4.音樂《拉拉勾》。

活動過程

以談話導入課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都有好朋友嗎?(幼兒集體回答)那麼你們有試過跟你們的朋友吵架嗎?你們跟朋友吵架最後會和好嗎?你們是怎樣和好的?(讓幼兒討論一會兒,再請個別小朋友回答)老師昨天碰見了小白兔跟胖小豬,他們吵架了,小朋友猜一猜,他們會不會和好呢?下面請聽故事。

2.老師帶着手偶講述故事一遍,講完後穿插提問:

1)故事裏面都有誰呀?

2)小白兔跟胖小豬發生什麼事情了?

3)給故事取什麼名字?

3.老師帶着手偶把故事講述第二遍,然後提問:

1)小白兔跟胖小豬吵架時,小白兔是怎樣說的?胖小豬又是怎樣說的?

2)他們倆吵架後是怎樣做的?(學習新詞“氣呼呼”)

3)到了晚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4)胖小豬睡不着是怎樣子的?他爲什麼睡不着呢?(學習新詞“翻來覆去”)

5)第二天,胖小豬看到小白兔變成什麼樣子的呢?胖小豬看見小白兔的毛變得黑黑的,他心裏有什麼感受呢?他又是怎麼做的`?

6)胖小豬送了什麼給小白兔呢?

7)小白兔擦了白雲以後有沒有變回白色呢?

8)那胖小豬晚上睡着了嗎?誰給他送來了白雲枕頭呀?

9)最後胖小豬睡着了嗎?這一次他爲什麼就能睡着了呢?

4.讓幼兒跟着老師把故事講述一次,讓幼兒加深記憶。(教師穿插指評小朋友:平時老師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玩具的時候,有的小朋友拿了很多的玩具其他小朋友一個沒得並且想和他一起玩都不給,這樣的小朋友乖不乖?答:不乖。一個人玩孤不孤單?答:孤單。沒有朋友好不好?答:不好。沒有朋友快不快樂?所以大家一起玩才快樂,朋友多了才快樂。)

5.角色扮演,讓幼兒戴頭飾分組進行表演《白雲枕頭》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加深對故事的記憶。

小結:《白雲枕頭》故事告訴我們好朋友之間發生了矛盾沒關係,只要能認識自己的錯誤,及時的原諒別人,大家還是好朋友,對嗎?好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團結友愛。

6.活動結束:音樂遊戲《拉拉勾》。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選自大班教參中的一個主題課上,目的是通過講述《白雲枕頭》的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掌握內容的過程中學習新詞“翻來覆去”“氣呼呼”。通過故事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大膽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的參與遊戲中,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教學目的。

存在問題:1.引題談話時老師和幼兒交流太少,應該和幼兒多討論吵架後幼兒心情是怎麼樣?2.在課堂上適當的多給表現好的幼兒讚揚。3.應該讓幼兒複述故事一遍。4.在角色扮演環節應該分組扮演小豬、小兔對話。

這節課有一定的收穫也有不足之處,今後我努力學習爭取做得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一:語言:小豬變形記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小豬通過改變自己形態,尋找快樂幸福的過程。

2、發揮想象,大膽講述小豬變形的有趣經歷。

3、有閱讀圖書的興趣,從中體驗:做自己,最幸福。

活動準備:

1、自制大書《小豬變形記》、相應圖片

2、裝扮動物的道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猜猜會是誰呀?

幼:小豬

師:這是一隻怎樣的小豬?

幼:胖胖的

師:關於這隻小豬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導讀故事:

1、變長頸鹿

師:小豬跑到路邊他遇見了誰?

幼:長頸鹿

師:小豬會想到一個什麼好主意呢?

幼:想變長頸鹿

師:你的主意都不錯,小豬也有自己的辦法,看,小豬來了。他怎樣讓自己變成了長頸鹿的?

幼:做了一對高蹺

師:小豬站在高蹺上走啊,走啊,心裏美極了。路上他又遇見了誰呢?

幼:斑馬

師:小豬怎麼跟斑馬打招呼?

幼:它對斑馬說:“我是一隻了不起的長頸鹿,可以看見好幾裏遠的地方。”

我是一隻了不起的長頸鹿,可以看見好幾裏遠的地方。斑馬哈哈大笑說:“你不是長頸鹿,你是一隻踩着高蹺的小豬。”

師:小豬聽了氣呼呼地走開了,但是沒走多遠……(聲音)

師;猜猜小豬怎麼啦?

幼: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幼:“哎,長頸鹿的生活不適合我”

2、變斑馬

看ppt一起唱:我刷!我刷!我刷刷刷!我要變成美麗的斑馬。

師:大象會對小豬做什麼?

幼:用水把小豬身上的斑馬紋衝得一乾二淨,

師:還沒等身上的水全乾,小豬又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們猜——(他想變成什麼)

3、變大象

師:如果你們是小豬,你會怎麼變?

師:看,小豬是怎麼變大象的?

幼:它在自己的鼻子上綁了一根長長的塑料管,在兩隻耳朵上綁了兩片大樹葉,把自己變成了小豬大象,

師:小豬和袋鼠之間是怎樣說的?

幼:遇見袋鼠和它打招呼說:“我是一隻了不起的大象,能用鼻子噴水。”袋鼠笑着說:“你不是大象,你是一隻鼻子上裝了塑料管的小豬。”

師:小豬正想爭辯,突然一聲“啊——嚏——”,結果……

4、變袋鼠

師:小豬還要變,變只袋鼠跳呀跳。(師生互動:腳上綁彈簧,我跳!我跳!我跳得高……)

師:(出示小豬倒掛圖)鸚鵡真沒禮貌,小豬氣壞了,一心想跳給鸚鵡看。他越跳越高,越來越高……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小豬……(怎麼啦?觀察畫面)

幼:用力一跳,蹦到了一棵樹上,倒掛在了樹枝上!

5、做回自己

師:掛在了樹上,小豬拼命的掙扎,哎呀,掉到哪裏去了,

幼:一頭栽進泥潭裏

師:小豬說:“真倒黴!事情都搞砸了,當只小豬一點樂趣也沒有。”

師:剛纔小豬還說一點樂趣沒有,現在怎麼又快樂了 ?(引導幼兒說出學別人是很累的,做自己最幸福)

6、回顧小豬變形過程(出示文字“可愛”“苦惱”“快樂”)

小結:這隻可愛的小豬一會兒變成長頸鹿,一會兒變成斑馬。一會兒變成。。。但是不管變什麼,請記住:做好自己,最幸福。

三、經驗遷移:

師:在平常的生活中,小朋友們,你有沒有刻意去模仿別人這種行爲呢?

師:今天我們通過閱讀繪本《小豬變形記》,讓我們感受到去模仿別人的動作、語言是一件很累的事,做自己纔是最幸福、最快樂的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詩歌中"家"的含義,讀準"樹林、田野、花園"的字音。

2、藉助教師提供的圖片,學習詩歌,並遷移生活經驗,進行仿編詩歌的活動。

3、積極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後的成功感。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磁性圖片:雲朵、花朵、小鳥、魚兒、小朋友;天空、田野、樹林、小河、幼兒園。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歌曲《辦家家》

音樂起,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邊唱歌邊表演《辦家家》。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教師分別出示圖片:雲朵、花朵、小鳥、魚兒、小朋友,提問:這是什麼?它(他)們的家在哪裏?啓發幼兒說出:天空、田野、樹林、小河、幼兒園。並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圖片。

三、教師採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講出詩歌的部分內容。

1、教師指着天空,說:藍色的天空是誰的家?

2、教師指出田野,說:廣闊的田野,是……採用等待或放慢速度的方式鼓勵幼兒接着往下說出:是花朵的家。

3、下面幾句詩的學習方法同上,並帶領幼兒重複說一遍。

四、教師帶領幼兒根據圖片的提問完整地朗誦1-2遍。

五、教師採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每段句中事物之間的聯繫。教師可以這樣提問:

1、爲什麼說藍色的天空是雲朵的家?

2、爲什麼說廣闊的田野是花朵的家?

3、按照上述方法,引導提問,理解詩歌的含義。

六、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閱讀"幼兒觀察圖夾文",閱讀詩歌《家》。

七、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原詩歌的結構仿編部分詩歌。建議提問:

1、藍色的天空是雲朵的家,還是誰的家?還有誰在天空上?

2、廣闊的田野還是誰的家?

3、密密的樹林還是誰的家?

4、清清的小河除了是魚兒的家?還是誰的家?(鼓勵幼兒仿編每段詩歌的第二句,教師可以將幼兒仿編的內容,快速地畫在紙上,然後,帶領幼兒完整地念一念仿編的詩歌。

八、教師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仿編詩歌。

活動反思:

我選擇“家”這首詩歌,是因爲幼兒喜歡小動物,幼兒對他們的生活習性比較瞭解,整個活動的設計,我以啓發和誘導爲主,加之配樂詩朗誦,配備背景圖,插入圖片,幼兒戴上頭飾表演,學習詞組,最後粘貼“家”,並圍繞目標按三個層次有步驟的進行。活動過程中有欣賞、有學習詩歌;有學習表演、學習詞組;有將詩歌內容用美術活動形式表現出來。由於形式多樣,因而幼兒的參與意識強,學習的積極性高。尤其是讓幼兒進行詩歌表演,我給孩子提供的場地、道具、頭飾,讓幼兒在扮演中學習詞組,他們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特別優美,幼兒完全進入角色,既理解了詩歌內容,又將自己熔於角色之中,在角色中體驗,學習詞組。總之,詩歌“家” 的活動設計,由於自己選擇的內容是幼兒喜歡的、瞭解的、熟悉的小動物,加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又爲幼兒提供了具體、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學習詩歌、表演詩歌、學習詞組,用美術活動展示詩歌的內容,讓幼兒結隊子組合,找朋友粘貼“家”。每個層次的安排緊湊、嚴密,環環相扣,互相銜接。幼兒可以說、可以表演、可以粘貼,他們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詩歌和詞組,既不枯燥,又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