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十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才能預防和減少生病。

2、學習並鞏固洗手兒歌。

活動準備

盛有水的兩個盆、圖片若干、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引起生病的原因,培養講衛生的好習慣。

難點: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講衛生的要求。

活動過程

1、設入情景,導入活動:出示圖片提問:

(1)這位小朋友怎麼啦?

(2)他爲什麼捂着肚子?(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猜測捂肚子的原因)

2、談話活動。

(1)瞭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師逐一出示"不洗手拿東西吃、吃沒洗乾淨的水果、天氣轉變要加衣服"等圖片讓幼兒瞭解肚子痛原因。

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該怎麼辦?(找醫生看病,按時打針吃藥)

(3)怎樣才能做一個愛乾淨,講衛生的、身體健康的好寶寶?

小結:只要講衛生,愛清潔,肚子裏就不會有蛔蟲,就能預防生病,身體才健康。

3、操作活動。

(1)哪我們平時怎麼洗手呢?討論進行

編兒歌:手心對手心,相對搓搓手。 手心對手背,相互搓一搓。互握大拇指,相互轉轉轉。用水來沖沖,小手真乾淨。

出示兩盆水,幼兒分組檢查小手並洗手,老師及時指導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邊說兒歌邊洗手)

(2)幼兒觀察不同兩盆水,說說洗過的水和乾淨的水有什麼不同。

小結:我們的小手有很多細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

幼兒園講衛生教案大班。講衛生是我們每一個都應該要注意的一件事情,而幼兒就更要注意了,病從口入可不是說說而已,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教導幼兒注意個人衛生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回憶、討論和創作的過程中,感受幼兒園的生活的快樂。

2、學習用布貼和繪畫相結合的方法來表現自己快的生活。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 收集各種零碎布,瞭解各種不同質地的布。

2、 2-3幅布貼畫。

3、 白膠、布、油畫棒、白紙等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經驗回憶

教師:你覺得幼兒園裏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和誰在一起?玩什麼?怎麼玩的?在哪裏玩的?好裏有些什麼?玩得時候心情怎麼樣?

2、 出示範畫2-3張,討論創作方法。

(1)、教師:布有什麼用?(做衣服、貼畫等。)你見過用布製作的畫嗎?看看這些畫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好多地方是用布貼上去的。)

(2)、教師:在這幾幅畫中,小朋友用布做了什麼?你知道他們是怎麼做的嗎?先要做什麼,再做什麼?(先畫、再剪)布還可以做引起什麼?(小包,蝴蝶結等裝飾品)

(3)、指導幼兒進行創作活動。

(1)、教師:在幼兒園裏,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剛纔小友說的事裏,有人、有玩具、有背景。你沉得先畫什麼比較好?爲什麼?(建底色幼兒先畫主體,再畫背景。)

(2)、教師:看看桌上這些漂亮的布,在你的畫裏面可以做引起什麼?怎麼把布貼到你的畫上。

(3)、教師:怎樣才能使畫面變得好看?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高低、前後、大小、遠近)

4、作品展示和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

通過讓幼兒留意秋天的變化,認真觀察秋天的模樣,感受秋天的美麗,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探索新知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求知慾,滿足幼兒的需求。

活動目標:

一、觀察、發現、探索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麗。

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能有表情的朗讀詩歌。

活動準備:

頭飾、錄音機、磁帶、圖片、實物(小兔)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活動

1、出示小兔:小兔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小兔非常願意和你們交個朋友,你們願意嗎?小兔在來的路上跟我說:樹葉落了,果子熟了,叔叔們在忙着摘果子,割稻子,小兔說這是秋天到了,它說秋天是紅色的,可其他小動物不是這麼想的?我們一一看。

二、學習詩歌《秋天的顏色》

1、欣賞詩歌《秋天顏色》(磁帶)

2、深化知識,出示圖畫:

a、小朋友,小鳥在天空中飛,它看到的秋天是什麼顏色的?小鳥在空中怎樣飛?(老師、小朋友一起飛、說)

b、水中的青蛙跳到水面看到的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學青蛙怎樣跳(老師、小朋友一起跳、說)

c、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朋友們是怎麼說的?

3、結合圖畫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4、比一比,誰朗讀的最好(活動起來)

指名個別幼兒帶着頭飾朗讀詩歌。

5、放鬆心情,感受秋天的美麗。

三、: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詩歌《秋天的顏色》,小鳥、青蛙、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

2、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留心,留意身邊的變化,認真觀察大自然的`一切,熱愛大自然。

四、活動延伸

一、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觀察秋天的變化。

二、把你在平時觀察的變化記錄下來,讓幼兒相互評論,增長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徵和用途,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剝栗子的方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香甜的栗子

2.帶毛刺的栗子,栗子食品,手套。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栗子球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課件一

1.觀察栗子球的形狀、顏色、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小結:栗子球市綠綠的、圓圓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果實方法。

這麼一個毛毛的、刺刺的、圓溜溜的東西里面到底藏着什麼小祕密呢?

(1)先讓幼兒猜一猜。

(2)教師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用小榔頭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小結:因爲栗子球外層代刺,所以在取果實時要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那帶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腳幫忙。

二、認識栗子的外形特徵。

課件二

1.看一看:取出來的栗子的形狀、顏色?

2.問一問:有什麼味?

3.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小結: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層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這層硬皮變成了綠棕色的軟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剛出升的太陽、像小船等。

4.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兒呢?讓我們再來動手剝一剝。

(1)你想請誰幫忙?課件三

(2)剝開後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剝好的栗子肉。

(3)討論剝栗子肉的方法:

請手指幫忙,掰開栗子。

(4)說說栗子肉的特徵。

小結:剝開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層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着,裏面是黃色的肉。

三、品嚐栗子,瞭解粒子的功用。

課件四

1.啓發幼兒談談吃過哪些用栗子製成的食品。

2.品嚐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種吃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書中兩兩相關物體的“朋友”關係,初步感知文字與物體的關係。

2、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相關的物體並進行簡單的仿編。

3感知體驗熱愛自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活動材料:

1、貼絨圖片:水壺、水杯;桌子、椅子;鎖;鑰匙;雨傘、雨鞋;鳥籠、鳥。

2、幼兒用 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實物匹配。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說說:黑板上有什麼?想想: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啓發幼兒將相干的圖片放置一起。

2、引導幼兒閱讀圖書。

用實物投影儀將幼兒用書放大,教師邊講畫面內容邊指着畫面的漢字。提問:水壺的朋友是誰?水壺對水杯說什麼?水杯說什麼?然後帶領幼兒完整閱讀畫面上的文字,按此方式帶領幼兒閱讀,最後,指着鳥說:鳥和鳥籠是好朋友嗎?爲什麼?小鳥的好朋友是誰?小鳥爲什麼說藍天是它的好朋友?還有誰是它的好朋友?

3、教師帶領幼兒逐頁地閱讀畫面,採用分角色對話的形式完整地讀。

教師可安排幼兒對話,教師講獨白語言,與幼兒一起完整地閱讀圖書。通過重複講述:“我們是一對好朋友”,“對”,這些反覆出現的句自再加深幼兒對閱讀活動趣。

4、運用已有經驗,創編新的相干事物,擴展圖書的內容。

教師除了書上的好朋友外,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好朋友?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例如:碗和筷子;鉛筆和鉛筆盒,褲子和上衣等。帶領幼兒用書中的格式完整地紡編句子。

5、音樂遊戲:找朋友

音樂起,幼兒隨着音樂表演邀請“找朋友”,感知體驗找到好朋友的快樂。

重點:感知理解書中兩兩相關物體的“朋友”關係,初步感知文字與物體的關係。

難點: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相關的物體並進行簡單的仿編。

過程反思:通過觀察食物,幼兒很快能夠理解兩兩相關物體的朋友關係,通過已有經驗進行創編時,有些小朋友非常的聰明,如:易旭小朋友說:“冰淇淋和冰箱是好朋友”又如“太陽能和屋頂是好朋友”等等,說明小朋友平時觀察挺仔細的,能把這些經驗運用到活動中來進行仿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主題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爲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糉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糉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糉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着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

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着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

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 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瞭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矇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着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 糉子香袋

目標:

1、 感受糉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 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糉子大吧。”

幼:“我包的糉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糉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糉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麼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糉子香袋,都說很漂亮,很多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着大人蔘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標:

1、用不同圖形組合畫鳥。

2、初步有環保意識,知道愛護樹木,因爲它是鳥的家。

條件提供:

範例,鳥叫錄音

指導設計:

1、介紹內容: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鳥的家在哪?(在樹上)這隻小鳥爲什麼哭?它的家呢?(出示樹樁圖,看見樹被砍光,小鳥沒有家),今天,我們來幫小鳥找家。

2、示範思考:

(1)先在樹叉上搭個窩,這樣小鳥才願意回來。窩搭好了,你們聽,嘰嘰喳喳,小鳥們回來了。

(2)看看小鳥長的什麼樣?(圓圓的頭,尖尖的嘴,橢圓形的身體,三角形的尾,身體兩邊有大大的翅膀。)一隻飛來了,又飛來一隻。

(3)小鳥的一家飛到大樹上,大樹高興的伸出手臂抱住它們。

3、創作要求:

大樹成爲小鳥的家。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要點:

(1)小鳥的身體要小,翅膀要大,這樣才能飛的高飛的遠。

(2)身體和頭的位置變化,可以變換出鳥的不同動態。

(3)大樹矮些大些,以小鳥爲主,畫鳥的一家。

5、引導評價:

你們聽,小鳥在說什麼?(放錄音)它們說,謝謝你們。你們看,那隻小鳥長的好,飛的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學習象聲詞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

2、啓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像、創編。

3、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沙錘、盒子、袋子。

三、活動過程:

(一)猜猜想想,引出主題“雨”。

1、猜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掉在地上看不見”

2、提問:你喜歡雨嗎?爲什麼喜歡?(下雨可以滋潤大地,當小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時,還會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二)欣賞詩歌,理解內容。

1、幼兒欣賞詩歌。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聽雨》,請你們跟我一起說說題目《聽雨》。

(2)提問:散文詩的題目是什麼?小雨剛纔都發出怎樣的聲音?

2、幼兒再次欣賞詩歌。

師:當小雨發出這些好聽聲音的時候,它都落在哪些地方呢?我們再來聽聽

3、幼兒觀看課件,理解內容。

(1)剛纔小雨落在哪裏?發出怎樣的聲音?

(2)小雨落在樹葉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它在和樹葉幹什麼?

(3)小雨落在傘頂上,發出滴滴答,它在傘頂上幹什麼?

(4)小雨鑽進花蕊,發出吱溜溜的聲音。爲什麼會發出吱溜溜的聲音呢?

(5)小雨落在窗玻璃上,發出叮叮叮的聲音。在和窗戶幹什麼?

4、幼兒完整欣賞,感受詩歌優美意境。

師:小雨的聲音多好聽!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來靜靜地“聽雨”吧!

5、幼兒朗誦。

師:這首散文詩美嗎?現在我們用最美的聲音一起來朗誦一遍。

(三)創編詩歌,大膽表達。

1、提問:調皮的小雨除了落在樹葉、傘頂、窗玻璃上,它還會落到哪裏,發出怎樣的聲音?

2、幼兒大膽創編,並在集體面前表達。

(四)尋找生活中的小雨樂器。

1、出示沙錘。

師:今天老師給小雨帶來了一位朋友(沙錘)。誰來學學這個聲音!

2、出示盒子。

師: 聽! 誰來學學這個聲音!好象小雨落在了哪裏?

3、出示尼龍袋。

師: 這是什麼?它能發出怎樣的聲音呢?誰來試試

(五)結束——小雨音樂會。

教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當小樂器,發出像小雨一樣的聲音。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找找這些有趣的樂器!來開一場小雨音樂會好嗎?

附:散文詩《聽雨》

下雨啦,下雨啦,閉上眼睛,靜靜地聽。

沙沙沙,沙沙沙,小雨在和樹葉玩耍呢。

滴滴答,滴滴答,小雨在傘頂上翻跟斗呢。

吱溜溜,吱溜溜,小雨鑽到花蕊里拉。

叮叮叮,叮叮叮,小雨在和窗玻璃打招呼呢。

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小雨在唱一首多麼有趣、多麼動聽的歌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理解分別是什麼。

2.大膽表述自己對同伴分別前想說的話,訴說不忘記朋友的方法。

3.體會故事所表達的分別時的情感,感受朋友分別時的心情。

活動準備:

課件《分別是什麼》。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小朋友,這裏有只叫拉比的小熊,你們看拉比怎麼了?它爲什麼哭,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大概內容。

1.播放課件第一段,欣賞完提問:

①拉比上學第一天都沒哭,怎麼現在哭得像小女孩?

②棒棒虎聽到拉比哭了怎麼說的?拉比聽了棒棒虎的話怎麼樣了呢?

③老師告訴了大傢什麼?棒棒虎是怎麼做的?

④討論:你覺得分別是什麼?如果你和自己的好朋友分開了心裏感覺怎麼樣?

2.播放課件第二段,提問:

①鴨嘴獸老師說分別是什麼?

②你覺得很久很久代表多長時間呢?

3.播放課件第三段,提問:

①老師帶着大家給拉比開了熱鬧的歡送會,它們是怎麼歡送拉比的?

②放學後,拉比對媽媽說了什麼?③拉比對棒棒虎說了什麼話?

三、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分別的情感,大膽交流不忘記朋友的辦法。

1.欣賞課件故事欣賞,進一步感受故事中分別的情感。

2.你覺得分別這個遊戲有趣嗎?拉比怎樣纔算玩贏這個遊戲?

四、我會記住你。

1.播放課件我會記住你。

討論:圖片中的小朋友們都在做什麼?他們爲什麼要做這些?

2.我怎麼樣才能不忘記朋友。

引導幼兒懂得分別後要經常記得朋友,記得給好朋友打電話,珍藏好朋友的禮物,懷念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

3.我怎樣才能不被別人忘記?知道經常記得朋友,朋友也不會忘記你;多爲好朋友做事;送小禮物給好朋友留念;和好朋友一起拍個照;給好朋友表演一個節目:對好朋友說一句分別的話等。

五、教師。

1.引導幼兒對老師與小朋友說說分別時的心裏話,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2.孩子們,分別雖然會有一點傷心,但它就像一場遊戲,大家說好不見面,比一比誰能在很久很久以後還記得對方的樣子。我們已經想了很多的辦法,不忘記朋友。也想了很多的辦法,不被別人忘記。我相信,等到有一天大家見面了,一定還能像現在一樣親熱。我們都會贏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2、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置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說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說他最高,你用什麼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遊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後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並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通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活動反思:

本節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入手,組織學生通過自主的活動,逐步學會整理數據的方法。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體會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統計的基本過程即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製作圖表、分析數據。在本課中,我初步讓學生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只有讓學生經歷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把知識納入原有的認識結構中,才能成爲有效知識。活動中,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整理信息,組織學生討論並確定較好的統計方法,變教師的“教”爲“引”,學生的“學”爲“探”。

2.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

注意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組織學生參與統計活動時,設計了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數據整理,讀懂統計信息,思考質疑的教學過程。這爲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增強了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而有效了提高了學生的統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