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六篇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六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1、激發幼兒對傳統體育遊戲的興趣。

2、指導幼兒練習四散爬,躲閃跑和追逐跑。

[遊戲準備]

1、沙包(做糧食用)、頭飾、跳繩(做尾巴用)、

2、花貓與老鼠的音樂

3、幼兒已熟悉兒歌

[遊戲過程]

1、提問引出遊戲

師:今年是鼠年,我們來玩一個關於小老鼠的遊戲好不好?小老鼠最害怕誰啊?被貓發現了小老鼠會怎麼做?(會躲到洞裏去)

2、玩遊戲

1)練習老鼠手膝着地爬運糧食

請幾位幼兒合作搭建鼠洞,其它幼兒扮成小老鼠搬運糧食,老師扮成小花貓捕捉老鼠,被捕到的幼兒停止遊戲。

2)練習快速跑搬運糧食,引導幼兒學會躲閃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使小老鼠更快的把糧食運到洞裏而不被貓發現呢?幼兒進行思索(不發出聲音、快速跑)

3)遊戲-貓捉老鼠

我們都知道老鼠有一條長長的尾巴,讓我們也把尾巴露出來吧!看!這隻小老鼠的尾巴已經長出來了。(教師示範裝尾巴的方法)

教師扮演小花貓,幼兒做小老鼠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

規則:

a、只要幼兒在地上蹲下就表示已安全回到洞中。

b、被捉住的幼兒停止遊戲一次。

請幼兒做花貓繼續遊戲。

3、遊戲結束

[附兒歌]

小花貓,本領大,小老鼠,最怕它,

喵喵喵,貓來了,今天要把老鼠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散文的主要內容, 感受散文的節奏和韻律。

2、初步學習朗誦散文,學說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燦、雪白雪白。

3、欣賞散文,體驗散文中母雞對小雞的喜愛,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愛。

4、能分析散文,培養想象力。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 教學課件PPT、視頻

2、 雞媽媽和小雞的頭飾。雞媽媽的翅膀

活動重難點:

瞭解散文的主要內容。

學說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燦、雪白雪白”。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請幼兒欣賞圖片)

1、 提問:圖片中有誰?(雞媽媽、小雞)

2、 引導幼兒觀察小雞的顏色。

二、 欣賞課件,初步理解散文內容。

1、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幫助幼兒瞭解詩歌內容。

2、 提問:雞媽媽的翅膀是什麼樣的?翅膀下藏的小花花是什麼?

3、 提問:小黑花是怎樣的?小黃雞和小白雞呢?

三、 幼兒跟着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

四、 情感體驗,表演散文。

1、 提問:雞媽媽爲什麼要翅膀下藏着許多小花花?媽媽是怎樣保護你們的?

2、 請個別幼兒帶頭飾:小黑雞,小黃雞,小白雞。學說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燦、雪白雪白。

3、 教師扮演雞媽媽,邊跟隨老師朗誦散文,邊自由做動作表演。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運了PPT讓幼兒能理解散文的內容,並出示了字寶寶讓幼兒學習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金燦,雪白雪白。活動中還採用了遊戲的形式,進一步鞏固理解散文的內容。遊戲活動中,幼兒表現得積極有趣,能跟着老師念散文,並能大膽地舉手回答問題,大膽地參與到遊戲中。不足的是:教師的引導語還有待加強。如:通過語言讓幼兒更能理解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金燦,雪白雪白。可以通過參照物讓幼兒理解。

本次活動我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通過多媒體圖片和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初步讓幼兒瞭解散文內容,並學習重疊詞烏黑烏黑,金燦金燦,雪白雪白。通過師幼互動問答,幼兒對顏色和形容詞瞭解比較好。最後環節,採用了遊戲的形式,進行了分組及集體教學,進一步鞏固理解散文的內容。遊戲活動中幼兒表現積極。可以改善的是:教具方面:雞媽媽的翅膀可以做大一點,讓幼兒感覺真的像藏在媽媽的翅膀下面。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爲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故事中動物們唱歌比賽的樂趣。

2.喜歡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3.學習詞語:輕、響、快、慢。

活動準備:1.故事磁帶,小小故事臺、。

2.小白兔、小雞、小鴨、小羊、小狗、小貓的立體木偶一套。

活動過程:1.談話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森林裏要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唱歌比賽,小白兔是評判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小動物木偶,並完整聽錄音欣賞故事一遍。

教師:小動物來參加唱歌比賽了,看看有誰啊?

“嘰嘰嘰,嘰嘰嘰,大家好我是小雞!”(出示小雞木偶)

“嘎嘎嘎,嘎嘎嘎,大家好我是小鴨!”(出示小鴨木偶)

“汪汪汪,汪汪汪,大家好我是小狗!”(出示小狗木偶)

“咩――咩――咩――大家好我是小羊!”(出示小羊木偶)

“喵,喵,喵,大家好我是小貓!”(出示小貓木偶)

你們想誰會得第一呢?那麼,就請聽故事《唱歌比賽》。

3.教師提問,請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叫聲,並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提問:小雞是怎樣唱歌的?唱得好嗎?小白兔是怎麼說的啊?

小鴨是怎麼唱歌的?唱得好嗎?小白兔是怎麼說的啊?

小狗是怎樣唱歌的?唱得好嗎?小白兔是怎麼說的啊?

小羊是怎樣唱歌的?唱得好嗎?小白兔是怎麼說的啊?

小貓是怎樣唱歌的`?唱得好嗎?小白兔是怎麼說的啊?

4.再次完整的欣賞故事(教師邊講述邊操作木偶)幼兒討論。

教師:爲什麼小貓得了第一名啊?(提醒幼兒說出:唱得不快也不慢,聲音不小也不大)

5.教師和幼兒一起歌唱,活動結束。

教師:今天我們也用不快也不慢,不小也不大的聲音來唱首好聽的歌曲好嗎?(放音樂磁帶)

查看小班教材故事《唱歌比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並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2、通過遊戲產生對音樂活動的愛好。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高人矮人圖片、磁帶、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小朋友爲客人老師表演歌曲《小花、小樹》。通過小樹長高了引出主題。

二、進行部分:

1、教師出視高人矮人圖片引起幼兒愛好。“圖片上是誰,有幾個人,他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還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禮物,一會兒老師就幫他們把禮物送給你們。”

2、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主題。“高人和矮人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天天都要一起到樹林裏散步,可是今天他們來到樹林時發現以前散步時的音樂被換了,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高人散步時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時用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3、初步分析高低音。“我們這裏有他們散步時的音樂,仔細聽聽現在是誰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細聽聽這是誰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聲音很高,矮人走路的聲音很低。”

4、幼兒和老師共同來創編高人與矮人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學高人矮人走路。”

5、教師爲小朋友發禮物――鈴鼓。全體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學高人矮人走路,邊走邊拍打鈴鼓。

三、結束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跳健康操。“高人矮人今天非凡興奮他們想請小朋友和客人老師一起跳健康操,你們願不願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故事引題,一開始,我就直接出示高人矮人圖片引起孩子的興趣。“圖片上是誰呀,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是的,他們是高人和矮人”。接着我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主題。“高人和矮人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天天都要一起到樹林裏散步,可是今天他們來到樹林時發現以前散步時的音樂被換了,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高人散步時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時用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在接下來的環節,我從變換聲音的輕重和音調的高低兩方面體現高人和矮人,孩子們都很厲害,興趣很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兩兩自主閱讀,瞭解故事內容,感知小動物聰明、善良的形象特點。

2、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樂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養善於思考、敢於求異的思維品質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繪畫、幼兒塗色的小圖片(數量是幼兒人數的一半,內容與故事有關)、液晶投影儀、大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幼兒兩兩自主閱讀小圖片,相互討論。

師:這是我們自己塗色的小圖片,兩個小朋友一起仔細看一看圖上講的什麼事情,然後把看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兩人討論討論。

二、集體交流閱讀疑問,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

師:哪幅圖看不懂你們可以提出來,其他看明白的小朋友可以講給他們聽聽。(幼兒提出哪一幅圖片有疑問時,教師就在液晶投影儀上顯示這一部分內容並定格,集中討論。)

幼兒對“小刺蝟戳破了蹦蹦牀,怎樣才能還在上面玩耍”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幼1: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請小刺蝟把身上的刺剪掉。

幼2:我認爲不能剪,剪掉身上的刺會流血,會很疼的。

幼3:我說能剪。小刺蝟想玩蹦蹦牀,當然應該勇敢些,熬點疼。

師:那你們認爲有什麼好辦法,讓小刺蝟既能玩蹦蹦牀,又不戳壞蹦蹦牀呢?

幼1:我們可以讓小刺蝟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

幼2:不行,小刺蝟穿上衣服,會把衣服戳破,再戳破蹦蹦牀的。

小朋友爭論得非常激烈,觀點主要有兩種:剪刺、穿衣服。我見他們爭執不下,請全體小朋友表決,同意剪刺的幼兒略多些。我就引導他們討論刺蝟的刺有什麼作用。

幼1:可以背果子吃。

幼2:來了兇猛的動物,可以用刺保護自己。

教師:那你們認爲小刺蝟的刺能不能剪呢?

幼1:不能剪,剪了他就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了。

幼2:不,能剪的。可以把刺剪掉一點點。

幼3:不行,剪掉一點,還不如給它穿上一件厚實、牢固的衣服。

幼4:我也認爲不能剪。剪了刺,小刺蝟會很疼,也不能保護自己了。

……

在引導幼兒激烈討論的基礎上,我鼓勵幼兒再次亮明自己的觀點。這時候,只有一名幼兒堅持要剪刺。我稱讚她能有自己的想法,下課後可以繼續辯論。

三、教師以大朋友身份提問,突出故事主題。

師:小刺蝟犯了這麼嚴重的錯誤,害得大家差點玩不成,爲什麼後來還要讓他玩呢?引導幼兒從多個角度思考回答問題。

四、幼兒玩猜圖片接龍講故事的遊戲,進一步鞏固對故事的理解

師:請小朋友一人說出圖片內容,其他幼兒猜一猜是第幾幅圖的內容。

師:兩個小朋友還可以一起看圖片輪流講一講故事。

最後請小朋友四人一組接龍講述故事,愉快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以教師爲中心的教育活動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問的方式控制活動中的幼兒,本節活動遵循幼兒的“學”路實施活動策略。

1、巧變學具,幼兒想說。本節活動把傳統的集體看一幅圖改爲師生共同準備學具,兩個幼兒合用一份小圖片,充分發揮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而且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有說的機會。

2、生生互動,幼兒敢說。活動中以幼兒相互提問、自我解答問題爲主要教學形式。因爲提問的幼兒有一個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的過程,而應答的幼兒有一個傾聽—思考—理解—回答問題的過程,這樣的互動能真正讓幼兒從“學會”到“會學”。

3、教者尊重,幼兒樂說。教者通過創設互動的語言環境,培養幼兒質疑、解疑能力。當幼兒觀點有分歧時,教者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幼兒獨到的認識。改變傳統教育中追求統一答案的做法能培養幼兒善於思考、敢於求異的思維品質。

小百科:蹦蹦牀是用彈面PVC夾網布做成供兒童蹦跳娛樂的像牀面的一種遊樂設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發現罐子的奧祕,辨別不同的物體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聽覺能力和辨別能力。

3、能積極參與遊戲活動,感受同伴間合作探索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裝有米、紅豆、花生的罐子若干個,空罐子若干個,《幸福拍手歌》、標記牌、黑板。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

1、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小禮物?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用你的小耳朵聽一聽?

2、師:老師這裏還有兩個罐子寶寶,它們很着急,想出來跟小朋友玩,我們請出它們好嗎?(分別出示罐中物品和標記牌,並模仿它們的聲音)

二、聽聲音分類:找朋友。

1、師:現在老師這裏有很多的罐子寶寶,請你們上來拿一罐子寶寶,然後做到自己的小椅子上。

(1)爲第一種罐子寶寶找朋友,坐在一起。

(2)爲第二種罐子寶寶找朋友,做在一起。

(3)爲剩下的罐子寶寶找到好朋友。

2、米寶寶,搖一搖!紅豆寶寶,搖一搖!花生寶寶,搖一搖!

三、遊戲:汽車汽車紅綠燈。

1、師:我們來玩汽車汽車紅綠燈的遊戲好不好?

2、師:現在我請了一個樂隊,我要來唱一首遊戲歌。然後我們一起開汽車,開得很快哦,注意你的聽,注意看。

四、活動結束。

伴隨音樂一起,和老師們再見。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小班科學活動,平時小班的孩子對罐子就特別感興趣。所以在這此活動中。孩子們很活躍。在這節課之前我非常擔心孩子們會在讓他們自由搖罐子的時候。會控制不住去搖。結果出乎我意料。孩子們在我讓停的時候很快的就停了。相反。孩子在分類的時候一直會去搖。所以我就臨時的讓他們盡情的去搖。孩子們搖了自己的。有的還去聽聽別人的。孩子們在結束的的時候還都真像個演奏家。因爲是孩子自己操作實踐。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到了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