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八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4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八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初步認識繪畫工具油畫棒,嘗試用油畫棒塗鴉。

2. 學習抓握油畫棒的正確方法。

3. 激發對繪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油畫棒若干 白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 老師隨意繪畫,幼兒觀察,激發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支會跳舞的筆寶寶,你們看:

師用油畫棒隨意地畫出小雞、小花、小草等,幼兒觀察,激發興趣。

畫完,讓幼兒筆寶寶跳呀跳,跳出了什麼東西?

你們想讓筆寶寶學跳舞嗎?

2. 交代塗鴉要求,幼兒學習握筆。

筆寶寶說:小朋友,要想讓我們跳舞,必須先學會握筆,你看,筆應該這樣握。

幼兒練習握筆。

筆寶寶:我只喜歡在白紙上跳舞,不喜歡在桌子上亂跳。如果在桌子上亂跳會把桌子弄髒的,這樣,你們的桌子就會變髒。

3. 幼兒塗鴉練習,老師觀察指導。

幼兒塗鴉練習,看看你的筆寶寶跳的什麼舞?

幼兒作畫,老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正確的繪畫姿勢、方法。

4. 展覽幼兒作品,互相欣賞。

組織幼兒欣賞,說說筆寶寶跳的是什麼舞?

教案目標

1.描述自己畫的什麼

2.嘗試用粉筆在戶外空地上塗鴉。

3. 談談小朋友都畫了什麼

教案過程

1. 帶幼兒在園內觀察幼兒園的景物。

2. 幼兒自由塗鴉。

3. 欣賞塗鴉作品。

教案建議

1.用粉筆畫畫要提醒幼兒拿粉筆的手不能揉眼睛。

2.平時注意培養不亂畫的習慣,在指定的地方畫。

3.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繪畫環境

4.要有明確的活動意識,就是爲了孩子塗鴉,並且在適當的地方塗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各種蛋,讓學生知道除了雞、鴨、鳥會生蛋外,蛇、烏龜、壁虎也會生蛋。

2、知道蛋的大小、顔色不同。

3、培養學生觀察、探索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4、初步瞭解雞蛋怎麼來的小常識。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已有知識經驗準備:回家練習打生雞蛋.

2、物質準備:每人一個熟雞蛋,一個生雞蛋,每桌一個生雞蛋、鴨蛋、鵪鶉蛋;碟子若干;磁帶、錄音機;一個箱子;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以孫悟空到班上作客,給我們小朋友送來一件禮物,引起學生興趣,並出示裝有禮物的箱子。

二、基本部分

1、看孫悟空送給我們的第一件禮物是什麼?(打開一扇小門拿出小紅花)誰發現的問題最多,小紅花就獎給誰。(調動學生積極性)

2、第二件禮物是什麼?從箱子裏拿出一盒磁帶,讓小朋友閉上眼睛,聽聽裏面說了些什麼:(各種動物生蛋後洋洋自得唱歌的聲音,並說把它們生的蛋送給小朋友),讓小朋友閉上眼睛,教師打開遮住蛋的紙條。

3、學生觀察

(1)教師:“這些蛋都一樣嗎?哪些地方不一樣?(讓學生用手掂一掂,引導他們說出蛋的大小、重量不一樣,顔色不一樣。)

小結:有的蛋大,份量重;有的蛋小,份量輕;有的蛋外殼是白色的,有的蛋的外殼有斑點。

(2)教師:“蛋是什麼形狀的?兩頭一樣大嗎?”

小結:蛋是橢圓形的,放在桌上會滾動,蛋的一頭大,一頭小。

(3)教師:“小朋友用手摸摸,感覺怎麼樣?”

小結:蛋的表面很光滑。

4、猜猜第三件禮物是什麼?老師從第三扇門中拿出三封信。拆開第一封,有一個大問號,提出一個問題:孫悟空問小朋友知道雞蛋裏面有什麼?有什麼辦法可以看到裏面的東西?(敲碎蛋殼)

(1)請小朋友把盤中的雞蛋打碎。教師講打蛋的方法,指導學生動手打雞蛋。教師:“雞蛋裏面有什麼?蛋黃是什麼顔色?旁邊一些粘糊糊的透明的東西叫什麼?蛋清煮熟後會變成白色。所以又叫蛋白。老師出示剝開的熟雞蛋讓學生觀察蛋白。

(2)教師: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黃和蛋清?我們把盤中的蛋全部敲開來看一看。

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裏面都有蛋黃和蛋清。

(3)教師:每種蛋的蛋黃和蛋清是不是一樣的?

小結:有的蛋黃大,有的蛋黃小,有的顔色深,有的顔色淺。

5、拆開第二封信,是一個小月亮,月亮裏面有一個問題:蛋有什麼用途?讓學生討論,然後出示畫片。教師趁機講蛋的營養。

6、拆開第三封信,是一顆小五星,後面也有一個問題: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請學生討論回答,放映各種會生蛋的動物圖片,鞏固學生印象。

7、教師 “我們看看孫悟空送給我們最後一件禮物是什麼?(教師拿出一大袋煮熟的雞蛋)孫悟空送給我們每個小朋友兩個雞蛋。”每位學生髮一個。

(1)教師:“孫悟空說只有一個蛋能吃,另一個是生蛋,小朋友想一想你有什麼辦法能夠找出那隻熟雞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教師講幾種小朋友沒有想到的鑑別生熟雞蛋的方法,並示範,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找出熟雞蛋。

(2)教師:“小朋友,孫悟空送給我們的雞蛋一定很好吃,又有營養,我們把它吃了吧。小朋友吃的時候看看熟雞蛋和我們碗裏的生雞蛋有什麼不同。”(放音樂)學生吃雞蛋。

三、結束部分

學生在音樂中吃雞蛋,以把生雞蛋送給雞媽媽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美工:雞蛋娃娃,讓學生用蛋殼做不倒翁娃娃。

2、回家鑑別生熟雞蛋給爸爸媽媽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

2.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像。

準備

1.用積木搭一幢高樓。

2.桌面操作教具:兔子、烏龜。

過程

1.欣賞詩歌。

――小兔子和小烏龜誰的行動速度快,如果它倆比賽爬樓,誰會得第一?

――完整欣賞詩歌一遍。

――龜兔爬樓誰第一?你從哪句話聽出來烏龜得了第一名?開口說話的“石頭”是誰?

――小烏龜剛剛開始爬樓時,小兔子已經爬到幾樓了?

――真奇怪,爲什麼小兔子跑得那麼快,卻沒有得第一呢?

2.大膽想像。

――教師邊操作桌面教具,邊再次朗誦詩歌一遍。

――小烏龜是如何快速地來到樓頂的?

――啓發幼兒大膽想像並用語言清楚地描述烏龜快速爬樓的不同方法,並將幼兒想出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如乘電梯、乘吊車等。

――知道行動慢的動物或人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先到達目的地。

3.學唸詩歌。

――引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引導幼兒討論如何用不同的語調、語速,來表現烏龜和兔子的不同動態。

建議

引導幼兒畫一畫慢朋友。

附:龜兔爬樓誰第一

動物公寓高又高,

烏龜兔子要賽跑,

比比誰先到樓頂?

冠軍獎盃給它抱。

烏龜剛剛纔起步,

兔子轉眼到三樓。

兔子呼哧、呼哧爬上樓,

“爬樓比賽我第一”

“石頭”上面歇一歇,

不料“石頭”開口說:

“兔子兔子你輸了,

爬樓比賽我第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要想在短短的時間裏讓個性迥異的幼兒融入一體,確非易事。他們會面臨一系列的變化,需要學習獨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聽講,安靜地坐一段時間等。讓我們營造愛的環境,幫助他們愉快地走進幼兒園,說聲:“幼兒園真好”,讓幼兒園在幼兒心目中變得可親可愛吧。

幼兒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聽同樣的故事,看同樣的書:他們喜歡與自己熟悉的玩具、用品等“寵物”形影不離;他們喜歡知道接下來要做些什麼,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保證。

雖然到了陌生的幼兒園,但只要有愛的環境,有深愛他們且極富耐心的老師,我們堅信,幼兒會沉浸在有趣的集體生活之中,體驗到另一羣人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環境創設

創設安全、溫馨、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儘快與老師建立依戀關係。教師可經常抱抱幼兒,與他們交談,參與他們的活動,等等。

經常播放歡快的兒童歌曲,作爲一日活動的背景音樂,死幼兒擁有愉快的心情。

室內裝飾色彩鮮明、形象可愛。多放置一些鬆軟的布製品,營造家庭般的氛圍。

在主牆面上佈置一副幼兒園的背景圖,張貼每個幼兒的照片,題爲“我愛你,幼兒園”以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歸屬感。

在牆面上設置“我與好朋友手拉手”展板。每個幼兒的照片旁都貼有一長條皺紙,幼兒可根據意願與自己的好朋友連“線”粘貼。

在園內主要環境處貼上特徵明顯的標誌,以便於幼兒認識幼兒園的環境。

每個活動區域都有足夠的材料能讓幾個幼兒同時活動,幫助幼兒熟悉每個區域的名稱、標記及內容。

請家長爲孩子準備與家中相同的枕頭,(最好有一些寄託美好住院的圖案)以有利於幼兒安然入睡。

家園共育

1、入園初期,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使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2、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時間,使其逐步養成按時起牀去幼兒園的習慣,不要遲到。

3、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學名,鼓勵孩子用語言告訴自己的.需要,如喝水、入廁等。

4、培養孩子飯前、吃東西前、便後洗手的習慣。養成坐姿端正、正確使用餐具、細嚼慢嚥的進餐習慣,以及每天定時大便的習慣。

5、家長與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即使交流孩子的健康狀況,睡眠時間、飲食狀況等。

6、在家讓孩子嘗試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逐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7、多與孩子交談有關幼兒園的事情,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

8、關心孩子結交新朋友的情況

主要活動:

1、魔術師來了 2、扭扭蟲的舞蹈

2、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4、我帶寶貝上幼兒園

5、阿文的小毯子 6、走一走,瞧一瞧

7、拍個好笑的你 8、我會唱的歌

9、早晨多美好 10、早上好

11、丁丁的一天 12、哈羅,我的朋友

13、一對好朋友 14、魚兒好朋友

15、橡皮膏小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根據音樂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

2、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3、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喜歡進行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視頻:蝴蝶變毛毛蟲。

活動音樂

毛毛蟲變蝴蝶

教學過程:

導入

師:今天胡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小視頻,寶寶們先來看看視頻講了什麼?

幼:毛毛蟲變成蝴蝶了

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毛毛蟲長大之後變成了蝴蝶,可是他是怎麼變成蝴蝶的呢?小朋友們想知道嗎?那我們認真聽一聽吧。(音樂視頻)

過程

一、毛毛蟲段落表演(毛毛蟲有兩段音樂不同)

(一)毛毛蟲段落一

1、小朋友們都聽到了什麼?剛開始的毛毛蟲是什麼樣子的?(軟綿綿,一伸一縮)

2、那個小朋友能表演給老師看看,毛毛蟲怎麼一伸一縮的?(小朋友可以用手指動一動,也可以扭一扭,多喊幾個孩子表演)

3、寶寶表演的很好,我們大家一起學學和他學一學好不好?(多學幾個動作跟上音樂)

寶寶最喜歡那個動作,下面你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動作來表演毛毛蟲。(在合上音樂,選擇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

(二)毛毛蟲段落二

1、毛毛蟲啊剛開始會吃很多的東西,這樣他纔可以慢慢長大,但是慢慢長大的毛毛蟲開始有變化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毛毛蟲怎麼了?(不吃不喝不唱歌)

2、現在我們的毛毛蟲長大了,他不吃不喝不唱歌,越來越沒有力氣了,他慢慢的縮在一個角落。誰來學一學毛毛蟲怎麼縮在了一個角落的?

3、我們一起學一學好嗎(配上音樂一起動)

(三)合起來表演

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我們一起來跟着音樂來做一隻小小的毛毛蟲。

二、蝴蝶段落

(一)蝴蝶一段落

1、毛毛蟲不吃不喝縮在角落,小朋友猜一猜會發生什麼事情?(死掉,變蝴蝶,生病了,)我們一起來豎起小耳朵聽一聽寶寶們猜的對不對?(第二段音樂)

2、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什麼?(蝴蝶來了)蝴蝶怎麼飛來的?(學習蝴蝶的動作)

3、小蝴蝶來了,他是誰變得?毛毛蟲變成了小蝴蝶飛來飛去,還做什麼了?(唱歌,跳舞,採花蜜)

4、哪個寶寶告訴老師小蝴蝶唱歌跳舞採花蜜是什麼樣子的?(喊幾個孩子做一做,其他孩子跟着學一學)

5、寶寶們學的真好,小蝴蝶要去哪裏採花蜜?老師也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花朵,下面寶寶們也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動作跟這音樂和小蝴蝶們一起來飛一飛好嗎?(合上音樂來一遍)

6、小朋友們真棒,毛毛蟲慢慢的變成蝴蝶了神奇嗎?寶寶們想不想來做一隻毛毛蟲,我們一起來變成蝴蝶好不好?

7、現在請寶寶們認真聽音樂,我們一起來做一隻毛毛蟲。跟着音樂做起來

三、遊戲部分

1、胡老師藏了好多小花在教室裏面,一會小朋友們變成蝴蝶後可以到處飛一飛,找到一朵小花去採花蜜,去和小花比比美好不好?

2、寶寶們都找到小花了沒,表現真棒,現在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們一起做這個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認識黃瓜的外形特徵及用途。

2.運用感官從外往裏的觀察。

3.知道黃瓜有營養,多吃蔬菜身體好。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炒,拌黃瓜各一份,黃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黃瓜,演示講解

1.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2.請小朋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小黃瓜上有許多毛毛的小顆粒。

3.把黃瓜切開,,請孩子觀察認識並表達:黃瓜裏面是白白的的,中間有籽。

4.請你想一想黃瓜可以怎麼吃!

二、教師操作,幼兒品嚐

1.現場做涼拌黃瓜,並邊做邊講解,把預先預備好的成品拿上來:炒黃瓜,涼拌黃瓜。

2.請孩子品嚐,並說說是什麼味道的?

教師幫助幼兒說出脆脆的,酸酸的或者香香的等。

三、師生共同小結

黃瓜是綠綠的,長長的,摸上去有許多毛毛的小顆粒,黃瓜的肉是白白的,中間有籽,黃瓜脆脆的,可以涼拌吃,可以炒着吃。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始終處於寬鬆、愉快的環境之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培養了幼兒不挑食、不浪費的好習慣。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不管上什麼課,老師一定要把課程和內容吃透,這樣,幼兒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目標:

1.學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邊唱邊根據歌詞做動作。

2.能感受笑的情緒。

準備:

1.哭、笑臉譜各一個。

2.歌曲錄音帶、錄音機。

過程:

1.感知大家喜歡笑娃娃。

對比哭、笑臉譜,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兩個寶寶,你喜歡誰?爲什麼?

2.欣賞歌曲。

教師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

提問:你能學學哭寶寶和笑寶寶的樣子嗎?歌曲裏唱了什麼?

3.幼兒學習有表情地唱歌。

幼兒邊唱邊根據歌詞自由地做動作表演。

建議:

此歌曲幼兒可以在玩娃娃家時輕輕唱着哄“娃娃”。

評價:

會用兩種不同表情唱這首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今天上午在我們小三班的教室裏,孩子們一個個都在高喊着,用力地砸着手中的一塊物體,到底在砸什麼呢?而且還砸的這麼高興,老師也沒有加以制止,當孩子們砸碎手中的物體後快樂地高喊着,我拿到禮物咯!我拿到禮物咯!其實這是孩子們在想辦法拿到小企鵝從南極帶來送給小朋友的禮物呢!

評價分析:

《夾心冰塊》這個教學活動是我們這一週的教學主題《熱和冷》中的一個教學內容,這是一個科學活動,是讓幼兒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下進行操作,感知冰的涼和易融化的特徵;並且能夠藉助一些小禮物,如雪花片、小粘紙等,凍在冰塊中,想辦法取出凍在冰裏的小禮物。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小企鵝給小朋友送禮物作爲這次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首先讓孩子們知道小企鵝是生活在很冷很冷的南極,南極有着很厚很厚的冰,因爲很冷,所以什麼東西都會凍起來,那麼小企鵝給小朋友帶來的禮物也一定是被冰凍起來的,所以我在教學的前一天就用小杯子裝上水,再在水裏放上了一些蘋果模型、葡萄模型、梨子模型等等,在教學中,我拿出這次被凍起來的禮物給孩子們看,讓幼兒用手去摸摸,去感覺一下冰的冷,然後再讓幼兒想想,我們怎麼樣才能把小企鵝送的禮物拿出來,這是,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有的幼兒說:我們可以把冰砸碎了拿到禮物;

有的幼兒說:我們可以把冰塊放到太陽下曬一曬,太陽很熱,會把冰融化的;還有的小朋友說:我們可以在冰塊上澆上熱水,冰也會融化的。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我把他們的方法進行了一一的實驗,然後在等待冰融化的時間裏,我讓幼兒想辦法把小禮物拿出來,結果,孩子們選擇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把冰砸碎,因此,教室裏就出現了情景描述中的那一幕。

所思所悟:

冰是孩子們喜歡玩的,而且在現在這樣的夏天讓孩子們玩冰,更加能夠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在冰塊中放上一些小禮物,孩子們爲了得到小禮物,動腦筋想辦法的積極性更高了,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思維得到了拓展,我覺得在這次的活動中,孩子們瞭解了冰是易融化的、易碎的,爲以後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