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郊遊》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郊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郊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郊遊》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郊遊》1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郊遊》,能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來表現歌曲。

2、嘗試創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和旋律特點,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歌曲《郊遊》,能用跳躍和連貫兩種不同的聲音來表現歌曲。

難點:嘗試創編出歌曲內容忽然旋律特點,並能再集體面前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郊遊的生活經驗。

2、材料準備:閱讀材料《郊遊》,音樂,郊遊圖片一張,白雲,太陽,水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練聲 利用歌曲《郊遊》的前八個小杰進行練聲

2、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並理解歌曲。

教師完整地範唱歌曲《郊遊》,引導幼兒帶着教師的問題來欣賞。

提問:歌曲裏的小朋友是怎麼郊遊的?"他們在郊遊的時候看到了什麼樣的風景?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熟悉歌詞,適當的引導幼兒朗讀幾次。

3、幼兒學唱歌曲,感受和探索出歌曲的結構。

提問:現在請小朋友再聽老師唱一次這首歌,注意聽歌曲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通過交流的方式,引導幼兒對比歌曲中前後兩段的演唱風格有什麼不同?

4、創設遊戲情景,教師當導遊,帶領幼兒完整地學唱歌曲。

提問:在歌曲前後重複的部分你做了什麼動作?能再和你的同伴一起做嗎?

教師鼓勵幼兒創編出不同的白雲飄的動作,同時,引導幼兒小結。

教師給予幼兒一段較長的音樂旋律,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角色。

教學反思

教師在帶領幼兒幼兒學唱歌曲的時候以遊戲情境的方式來開展,可以根據地域不同,引導幼兒熟悉郊遊場所。教師可以採用隨音樂朗誦歌詞的方法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如歌班上幼兒有識圖譜的經驗,本活動也可以用圖譜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比如歌曲前後兩句可以根據歌詞內容畫上手拉手,中間留四個空白,這樣,幼兒的活動更能體現幼兒的自主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郊遊》2

一、活動目標

1。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動作,以及演奏時樂器的配置方案。

3。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案,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學習用不同的樂器來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能夠用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演奏歌曲。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唱歌曲《郊遊》。

2。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

三、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的情緒。

(1)這首歌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第一、第三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2)第二段音樂怎麼樣?

2。創編動作。

(1)在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片畫面進行講述後,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3)老師根據幼兒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並進行集體練習。

3。討論配器方案,爲歌曲伴奏。

(1)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優美部分?

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麼樂器?

(2)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大家歡快地去郊遊的部分?

提示幼兒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

(3)請幼兒看老師指揮做現用樂器的模仿動作,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4)請幼兒和小夥伴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郊遊》3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的基礎上,能感知AB兩段音樂的不同,並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2、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

3、產生熱愛音樂、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等。

2、 經驗準備:談話活動:瞭解什麼是郊遊,初步對郊遊的活動產生嚮往。 活動過程:

  一、 激發

興趣,遊戲導入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憶郊遊的快樂,

  二、學唱歌曲,體會情緒

1、教師範唱或放歌曲錄音

2、歌唱:《郊遊》

(1)教師與幼兒一起回憶郊遊的快樂,引導幼兒說唱歌詞。

(2)放錄音帶《郊遊》,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3)學唱歌曲,教師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4)教師與幼兒一起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大家唱得真棒,我們想想春天的天空是怎樣的?春風吹拂在身上是怎樣的感覺?在這樣美好的季節我們去郊遊你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歌唱? 重點提示幼兒注意:白雲飄飄,春風柔柔…….的唱法,要求聲音輕柔、甜美。

4、教師用琴反覆教唱,指導幼兒找出歌曲相同部分。

5、隨音樂伴奏帶演唱歌曲

  三、創編表演,提高音樂的表現力

1、 剛纔我們高興的唱着歌,來到了這麼美麗的地方,此時此刻你們想幹什麼?(遊戲)

2、聽音樂即興表演:划船、鑽山洞、拍手、過小橋……等等,教師適時指導

3、分組邊唱邊表演郊遊動作。在旋律相同部分做相同動作。

  四/結束部分。

大家玩的很開心,可是時間不早了,我們一起乘火車回家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郊遊》4

設計背景

孩子們由於受到年齡、生活經驗等方面的限制,特別是我們都是縣城周邊農村孩子多,缺乏各種必要的感性經驗,尚處於直覺形象階段的思維方式的侷限,使他們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複雜的音樂材料,對歌詞記憶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記憶。以前我總是先教幼兒跟着我按節奏念幾遍歌詞,再分句教唱,但一節課下來,還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圖譜這樣的視覺符號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圖形譜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容和旋律風格,同時,又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等等,讓孩子主動愉快的學習,讓孩子們的音樂活動不再枯燥,也讓我上音樂課不再單調。我選歌曲《郊遊》,是因爲旋律平易親切,朗朗上口,爲小朋友所喜愛,歌曲描寫了小朋友結伴去郊遊的情景“白雲春風”、“青山綠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們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遊”,清新明瞭,首尾點題。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唱會歌曲的基礎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2、掌握X X XX X這一走步節奏,並且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郊遊的遊戲化情境。

3、在音樂和遊戲的情景中,能用歡快、活潑、興奮地情緒,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遊時的輕鬆愉快。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點難點

1、難點:歌曲的三、四、五樂句。

2、重點: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動準備

錄音帶,錄音機,歌詞圖譜,節奏型卡:X X XX X。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入室律動。組織幼兒做課前手指遊戲坐好,

2、複習歌曲《茉莉花》;複習節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跟家人去郊遊過嗎?(幼兒自由回答)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師出示歌詞圖譜以講故事形式與幼兒一起回憶郊遊的快樂,並引導幼兒按照圖譜說唱歌詞。

3、放錄音帶《郊遊》,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4、教師邊指圖譜邊範唱一遍,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歌詞,熟記歌詞。

5、學唱歌曲。

(1)教師以分句教唱法並結合歌詞圖譜帶幼兒唱歌1-2遍。

(2)教師以整體教唱法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3)教師彈歌曲旋律,幼兒根據圖譜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錄音,教師與幼兒一起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6、音樂遊戲:《去郊遊》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聽歌曲音樂進行開火車狀等不同動作進行遊戲,還引導幼兒去邀請其他老師一起遊戲。

三、結束部分:

1、小結。

2、出室律動,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郊遊》這首歌曲的前兩句與最後兩句要求用輕快、跳躍的聲音來唱,而中間則適合用優美、抒情的聲音來處理。教師可以通過示範講解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並辨別區分不同的聲音。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對於兩種不同的歌唱方式進行講解,但很快我發現孩子們並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於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種方法:爲了讓幼兒理解並準確地把握,我設計這樣一幅圖:用一組小兔子的耳朵形狀表示“輕快、跳躍”,用一組柔和的波浪線表示“優美、抒情”,按節奏的形式出現。根據這幅畫,幼兒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幾句需要唱得活潑歡快,哪幾句需要唱得優美抒情。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教師單調的講解記憶要有趣得多,並且印象更深刻。

活動中我藉助了比較形象的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讓幼兒看着圖片演唱,根據圖孩子們正確的對兩種歌唱的方式進行演唱,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難點。教師的範唱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最後讓幼兒分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評價,讓他們明白如何接唱纔算唱得好,從而突破活動重點。

在這個音樂活動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我沒有在活動前考慮到活動方式的改變,而是在活動中及時調整,對教材的分析應更加透徹;還有就是在活動中的教師的語言應該更加精煉。我還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在活動中我爲了讓他們更熟練的唱歌,就請他們再唱一遍,而我的語言組織也不夠精練,所以孩子們就感覺不是很有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想辦法,讓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都進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讓孩子不知不覺輕鬆的遊戲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郊遊》5

一、活動目標

1.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動作,以及演奏時樂器的配置方案。

3.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案,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學習用不同的樂器來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能夠用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演奏歌曲。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唱歌曲《郊遊》。

2.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

三、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的情緒。

(1)這首歌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第一、第三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2)第二段音樂怎麼樣?

2.創編動作。

(1)在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片畫面進行講述後,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3)老師根據幼兒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並進行集體練習。

3.討論配器方案,爲歌曲伴奏。

(1)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優美部分?

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麼樂器?

(2)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大家歡快地去郊遊的部分?

提示幼兒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

(3)請幼兒看老師指揮做現用樂器的模仿動作,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4)請幼兒和小夥伴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

教學反思:

在音樂欣賞方面我有一個特別深刻的體會就是無論聆聽什麼類型的音樂都要給幼兒留有一個想象和發展的空間。音樂有內容,但沒有固定的內容。因此,音樂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避免的帶有實踐者的個性特徵。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去引導幼兒去主動的聆聽和欣賞。對於某一音樂作品如何理解,對於一首歌如何表現,我們都應鼓勵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結果,有更多的表現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通過音樂教育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