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四篇

精選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教案範文合集四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生活化的數學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更有趣、更易掌握。

課題生成:

餅乾是幼兒常見、喜吃的一種食品,它不僅種類繁多、豔,而且形狀各異,味道豐富。遵循“生活即課堂”的宗旨,熟悉的餅乾着手,嘗試將數學教育的新觀念轉化爲教育行爲。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動中做個嘗試,並在充分尊重幼兒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通動手操作,讓幼兒掌握大中小的區別,在探索活動中,讓幼兒感知形狀是可以通過外力改變的。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掌握大、中、小的區別。

2、在探索活動中,讓幼兒初步感知形狀是可以通過外的。

活動準備:

1、圓形餅乾(大、中、小)每位幼兒三塊放人盤中。

2、投影儀、電視機。

3、課前請幼兒洗手並消毒桌面。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掌握大、中、小的區別。

(1)觀察餅乾,感知形狀與大小,發散幼兒思維。

教師,“盤子裏的餅乾你們喜歡嗎?它們都是什麼形狀 “生活中,你還發現什麼東西是圓形狀的?”

(2)品嚐餅乾,比較大、中、小。

教師:“三塊餅乾比較一下,你發現有什麼不一樣的?”圖案、花紋、厚薄等。)

“請你挑一塊你最喜歡的餅乾嘗一嘗,然後說說你吃的餅乾?”(從大、中、小來分。)

“你吃的叫什麼餅乾,你是怎樣知道中餅乾的?”(讓幼中餅乾是相對大、小餅乾而言的。)

小結:“中餅乾比大餅乾小些,比小餅乾大些,安排們叫它中餅乾。”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比較大、中、小”是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利用生活中常見物“餅乾”進行粗淺的數學活動。活動來源於生活又歸於生活,幼兒在活動中感到親切、自然。活動過程難易結合、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恰當的設問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多通道感知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便於幼兒掌握學習。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使幼兒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讓小班幼兒在沒有學習壓力和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輕鬆愉快地學到了粗淺的科學道理,從而掌握了有關數學的奧祕。

專家點評:

皮亞傑認爲:“認知的發展不是由內部成熟或外部教學支配的,它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通過他們自己的活動(外顯的物體操作和內隱的智力活動),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認知結構。”對幼兒來說,探索的過程要比探索的結果更爲重要。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在生活和遊戲中進行的有關數學的探索活動容易引起幼兒興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學的內容。

因此,隱含在生活和遊戲中的數學值得好好開發和利用。

幼兒園教案 篇2

幼兒園愛眼日主題活動教案

設計背景:

中高年級的學生不再像低年級學生那麼聽話,做眼操時調皮學生常不好好做,班主任費盡口舌收不到大效果;不少學生的讀寫姿勢不正確。

班會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愛眼知識。

2.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眼保健操愛眼日主題班會教案愛眼日主題班會教案。

3.培養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和良好的讀寫習慣。

課前準備:

排練生活場景:《眼操時間“偷眼”》

《愛眼健康歌》(網上可搜到)

印製 調查問卷

班會過程:

一、遊戲導入“矇眼走直線”

採訪體驗者愛眼日主題班會教案文章愛眼日主題班會教案。你有什麼想說的?

導入:同學們,眼睛對我們這麼重要,我們是不是應該愛護呢?

出示班會主題:明亮的眼睛我保護!

二、討論交流:怎樣保護我們的視力呢?

(1)小組討論,選代表彙報.

(2)交流:

(學生可能列舉到的內容:做眼操、不長時間看電視、注意休息眼睛、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報等。教師隨機引導。)

三、“愛眼知識”調查問卷:

1)學生填。

2)交流,及時指導愛眼日主題班會教案默認。

3)補充:飲食養眼法。

四、角色扮演:眼操時間“偷眼”

幼兒園教案 篇3

目標:

1.觀察瞭解班級新的變化,知道自己升入中班了。

2.引導幼兒與教師一起創設自己新班的活動區。

準備:各種廢舊材料、剪刀、膠棒、紙等。

過程:

1.幼兒在班裏自由觀察:新班和原來的班級有什麼不同?

2.討論:你是那個班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3.討論如何佈置新班:

①中班是我們新的家,你喜歡我們的家是什麼樣的`?你喜歡在班裏做什麼?玩什麼遊戲?教師同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如,看書最好在這亮一點的地方;娃娃家比較吵,最好和哪個區在一起?

②教師根據幼兒的討論,出示活動區標誌,請幼兒放在相應的位置上。

4.幼兒自由分組,選擇自主創設的活動區,討論佈置方案:活動區中應該有些什麼,放在什麼地方,班上材料嗎?沒有怎麼辦?教師請各組講述佈置方案,並給予支持和引導。

5.幼兒佈置活動區,從班級百寶箱或家中尋找廢舊物品、自制材料進行佈置和裝飾。教師給予幫助。

活動建議:

教師在以後的活動中應進一步支持幫助幼兒繼續佈置活動區,並根據幼兒活動情況引導幼兒討論,建立或調整活動區規則,使活動區的創設成爲一個根據幼兒需要和教育要求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

幼兒園教案 篇4

伴隨着夏天的腳步走進幼兒園,今天請家長們看看孩子們眼裏的夏天是什麼樣的?教師是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創設以“夏天”爲主題的環境,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健康發展的。

活動由來:

提起夏天,我們常常想到的就是炙熱的陽光和流不完的汗水,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卻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覺!孩子們從學習《夏天在哪裏?》的詩歌開始尋找身邊的夏天,再仔細觀察身邊的夏天,進行仿編詩歌的活動。在孩子們眼中的夏天是怎樣的呢?原來是可以盡情享受冰淇淋的夏天,是可以泡在游泳池裏玩水的夏天,是可以穿上自己最喜歡的吊帶裙的夏天,是可以聽着那麼多的知了在樹上一起唱歌的夏天……看,夏天在孩子的眼中就是這樣美麗!

活動過程:

1、欣賞並學習詩歌《夏天在哪裏?》,感知詩歌的韻律和夏天明顯的季節特徵。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對夏天的感受和體驗,經過討論,孩子們總結出:夏天就是熱,穿得又短又少;太陽很曬人,在有空調的屋子裏就會很涼快;每天都會出汗,吃點涼的東西可舒服了;最有意思的就是去游泳,還可以在草叢中捉到蛐蛐;晚上都是媽媽給我扇着扇子我才能睡着,還有蚊子呢……附:詩歌??——《夏天在哪裏?》

夏天在哪裏?夏天在樹上,知了知知叫。

夏天在哪裏?夏天在池塘,荷花香味飄。

夏天在哪裏?夏天在頭上,戴頂小草帽。

2、和孩子們一起在室內、到戶外去感受夏天。按照詩歌的句式仿編,用錄音的方式幫助幼兒整理他們仿編出的新詩句,逐步達到措辭準確、押韻、優美,還可讓幼兒用擅長的繪畫形式把對夏天的感受表現出來、記錄下來。

3、與幼兒一起把他們的畫和詩進行分類,創設主題互動牆飾《夏天在哪裏?》。同時給每個幼兒朗誦新詩歌的機會,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使其在仿編活動中獲得成功與樂趣。

附:我班幼兒仿編的詩歌——《夏天在哪裏?》

夏天在哪裏?夏天在海里,小魚穿新衣。

夏天在哪裏?夏天在草中,蛐蛐蛐蛐叫。

夏天在哪裏?夏天在臉上,要抹防曬霜。

夏天在哪裏?夏天在屋裏,空調很涼爽。

夏天在哪裏?夏天在池塘,荷花都開了。

夏天在哪裏?夏天在空中,雨後出彩虹……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我們注重幼兒在語言表達能力上的發展與提高,通過朗誦、仿編詩歌、複述故事、續編故事等活動,有效提高了幼兒大膽表達表述的能力。此外,我們還和孩子們一起穿上涼爽的夏裝,到大自然中去傾聽夏天的天籟之音;去觀察夏天裏開放的美麗花朵;去製作夏天的圖畫和扇子;去盡情地打水仗,充分享受夏天帶給我們的快樂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