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教案彙編8篇

【精選】幼兒園教案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教案彙編8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正確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記住大體情節。

2、學習理解詞語:厲害——猛烈、難以對付;癟嘴——因沒牙而口形不飽滿。

3、教育幼兒遇事多動腦筋,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個、小猴、小兔、狐狸、老虎、獅子、牛大夫、馬大夫、指偶若干、錄音帶(錄有“老虎”的叫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問:小朋友,你最喜歡哪種動物?(放錄音)聽,這是誰的聲音?(老虎)

2、(出示多媒體畫面)

問:你覺得大老虎的什麼地方最厲害?(豐富詞:厲害)

(引導幼兒說出牙齒)

3、(出示沒有牙齒的大老虎畫面)

問:這兩隻老虎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牙齒)導入課題。

(二)基本部分

1、教師進行生動形象的表演講述。提問:

(1)故事裏有哪幾個小動物?

(2)誰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齒?它是怎樣做的?

2、利用課件,請幼兒欣賞第二遍故事,並結合課件提問:

(1)小猴和小兔爲什麼害怕大老虎的牙齒?

(引導幼兒模仿並學說對話)

(2)狐狸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齒,它是怎樣說的?

(3)老虎吃過糖嗎?它是怎樣做的?

(4)這時候,誰來勸老虎?它是怎樣說的?

(5)老虎牙疼的時候找過誰?它們是怎樣做的?

(6)這時候誰來了?它是怎樣做的?最後一顆牙是怎樣拔掉的?

(7)大老虎變成了一隻什麼樣的老虎?(豐富詞:癟嘴)

3、請幼兒欣賞情境表演,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提問:

(1)小狐狸拔掉了大老虎的牙齒,說明小狐狸怎麼樣?大老虎呢?

(2)爲故事取名字 。

4、教育幼兒要保護牙齒,遇事多動腦筋,想辦法。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有標誌,感知“標誌”會說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2、初步能根據常見標誌的圖案猜測含義,並嘗試用動作和語言來表現。

3、激發了幼兒對標誌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二、活動準備:

標誌圖片、課件《各種各樣的標誌》。

三、活動過程:

1、遊戲:看運動標誌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動作。

2、 討論分享常見的標誌,並瞭解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1)展示調查表《各種各樣的標誌》。

“你認識哪些標誌?請你指一指、說一說。”(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泛談)

(2)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標誌?

幼兒園、馬路上、商場等等

小結:生活中到處都有標誌,只要用亮眼睛去發現就一定會看到。

(3)爲什麼這些地方都要有標誌呢?

3、看課件《逛商場》,進一步熟悉常見的標誌。

部分標誌重點解讀:衛生間標誌、垃圾桶標誌、安全出口標誌等。

集中討論:這些標誌沒發出聲音,怎麼幫助大哥哥的?

(小結:標誌就像一個會說話的警察一樣,告訴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4、遊戲:每個幼兒選一個標誌,和好朋友互相說一說,做一做動作。

四、活動延伸:

以後你看到標誌會怎麼做?

小百科:標誌(logo,又寫作標識,二者讀音都是biāozhì),是生活中人們用來表明某一事物特徵的記號。它以單純、顯著、易識別的物象、圖形或文字符號爲直觀語言,除表示什麼、代替什麼之外,還具有表達意義、情感和指令行動等作用。標誌,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表明特徵的記號。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之所以爲人的重要道德基石,是家庭和睦的根基,是社會和諧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開展感恩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尤其應從學前教育抓起。《感恩》是一篇看圖講述,我將幼兒熟悉的人物以幻燈片的形式出示,設置與幼兒生活貼近的情境,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使他們想說、會說、敢說、有機會說。同時以讀兒歌,聽音樂,歌表演等形式開展活動使幼兒懂得感恩,知道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回報於己有恩的人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體驗“感恩”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懂得感謝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

2、體驗“感恩”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懂得感謝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

活動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感謝” 、“幫助”。

活動準備

課前手指遊戲毛毛蟲的教導、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幼兒表演手指遊戲《毛毛蟲》,引入主題。

1、請幼兒表演手指遊戲《毛毛蟲》

小手拿出來(做手指遊戲——毛毛蟲),小蟲蟲膽子小,不敢爬出洞,它就一直呆在洞裏嗎?這羣毛毛蟲真可愛,都知道同伴之間互相幫助。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有誰幫助過你、關心過你呢?

2、初步引導幼兒講述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他們都爲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二、根據幻燈片《感恩》遷移生活情景。

1、圖一:請幼兒講述父母是怎樣關心和幫助自己的。

出示第一張圖片。小朋友猜一猜這兩個人是誰?小朋友都上中班了,從生下來到現在,平時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幫助你的?(引導幼兒說一說)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什麼?做什麼?

2、圖二:老師是怎樣關心幫助小朋友的?你最想對老師說什麼?

出示第二張圖片。小朋友從上小班到現在,很多時間都和老師在一起。想一想,老師是怎樣關心和幫助你的?(聯繫實際引導幼兒說說)你想對老師說什麼?

3、圖三: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小夥伴是怎樣幫助自己的?你最想對他們說什麼?

小朋友猜一猜,這幅圖上都有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三、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感謝” 、“幫助”的意思。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從家裏、幼兒園生活的各個方面說說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用“感謝” 、“幫助”各說一句話,感知和體會“感恩”。

四、學習兒歌《感恩》。

感恩感謝親愛的父母,感謝敬愛的老師,感謝我的小夥伴,感謝幫助過我的人。

五、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說了這麼多,小朋友都累了吧,接下來,咱們一起來欣賞歌曲《感恩的心》(老師帶動幼兒一起做動作)。

六、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感謝。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和同齡人交朋友,學習和朋友交往的簡單方法。

2.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和同齡班的教師交流活動的目的和內容。

2.邀請一部分同齡班幼兒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入話題。

1、教師:你有朋友嗎,你是怎麼認識他(她)的?

2、教師:在幼兒園裏我們只認識自己班的小朋友,今天我們去和大×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們會用什麼方法去交朋友?

3、教師和幼兒相互交流。

  二、教師和幼兒到同齡班活動。

1、 教師:今天,我們到大×班去活動,每個小朋友要找一個新朋友,和他(她)一起在區域裏活動。

2、 幼兒在同齡班裏自主活動,並尋找新朋友。

3、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交友情況,例如:很快能交到朋友的,不停地換朋友的,一直和一個朋友進行交往的等。

4、 教師重點幫助沒有交到朋友的幼兒,讓他們學習交朋友的方法。

  三、幼兒回班討論、交流。

1、教師:你們交到朋友了嗎?他(她)叫什麼名字?你用什麼方法交到朋友的?

2、幼兒交流。

3、教師和幼兒討論所觀察到的三種交朋友的情況,並提問:哪一種是最好的方法?

4、教師和幼兒討論:想交到朋友應該怎麼做,可以說些什麼?可以做些什麼?

5、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交朋友要大方,首先要介紹自己,然後主動地向別人說出你的想法,詢問朋友的名字並和他(她)一起玩。

活動延伸:

教師利用遊戲、勞動或運動會等時間組織幼兒和交到的新朋友一起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自己的身體及用途。

2、能大膽在集體面前正確說出我們身體部位的英語單詞。

3、培養幼兒對英語的的愛好!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畫有身體各部位圖片。

活動過程:

一、師生問好

1、複習問候語(Good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

2、小朋友相互問好!(Goodafternoon Miss zhang)

3、複習單詞及歌曲

我們跟圖片上的食物打個招呼吧!(教師出示head的圖片。)

二、複習單詞(出示單詞圖片)

T :What is this?

C:head

T :What is this?

C:shoulder

三、新授部分。

1、學習手的單詞。

教師指着膝蓋

T ;what is this?

S: 膝蓋

T :用英語怎麼說呢?knee !

C:knee(用不同升調來讓幼兒學習單詞)

2、學習腳指頭的單詞。

教師指着腳指頭

T ;what is this?

S :腳指頭

T :用英語怎麼說呢?toe

C:toe(用不同升調來讓幼兒學習單詞)

四、在遊戲中鞏固幼兒對單詞的記憶。

Step2. Game:我學機器人

遊戲規則:小朋友們扮演機器人,教師隨意舉起畫有身體各個部位的卡片,小朋友用英語有節奏的快速地說出來,並任意的模仿機器人的動作動一動,搖一搖。

T: Now you are a robot!機器人。(現在,你們是機器人。)我來考考你們,看誰說的快,做得像。(教師隨意抽出一張卡片,舉起來。)

T:Look!

C: head/shoulder/keee/toe/

T: Look!

C:.(腿、腿、腿)

T:Look!

C: head/shoulder/keee/toe/

(教師逐一出示各張圖片,幼兒邊說邊做動作,如此,舉一反三。)

五、活動結束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 探索在清水裏加入一定的鹽後,雞蛋沉浮狀況的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的變化。

2 . 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操作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學習記錄和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 . 積極主動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4 . 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 .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重難點:

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感知雞蛋在鹽水中的懸浮現象。

能獨立實驗操作並記錄,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現象。

活動準備:

燒杯兩隻(分別裝等量的淡水、鹽水)雞蛋一個,記錄紙一張,實物:雞蛋、鹽、碗、盆、勺子、燒杯、抹布每組若干。磁吸標誌、記錄表、水彩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猜猜雞蛋寶寶沉浮的狀態並記錄。

1.師: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帶來了兩杯水。你們仔細看一看,這兩個玻璃杯的水一樣多嗎?(出示內裝等量鹽水、淡水的兩個玻璃杯,引導幼兒比較。)

2.師: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呀?(出示一個雞蛋,教師以蛋寶寶的口吻講話)大家好,我是雞蛋寶寶。今天我想和水玩個遊戲。你們猜猜看,我到了這兩個水杯裏會怎麼樣呢?

3.教師設疑:雞蛋寶寶到了第一杯水裏(淡水)會怎樣?它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請你們把猜想的結果寫到記錄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會我們再來比比看,你們猜的和操作結果是否一樣。(幼兒猜測雞蛋在淡水裏的沉浮狀態並記錄。接着實際操作,記錄雞蛋的沉浮現象。教師給予指導。)

4.教師繼續設疑:雞蛋寶寶到了第二杯水裏(鹽水)會怎樣?它在水裏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幼兒再次猜測雞蛋在鹽水裏的沉浮狀態並記錄。實際操作,記錄雞蛋的沉浮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

評析:

在活動的開始,通過雞蛋寶寶的講話,讓幼兒很自然地進入活動。問題的設置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探索的衩極性。猜一猜,想一想,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玩一玩,比一比表驗證自己剛纔的猜想,從而調整自己的認識,並讓幼兒懂得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爲依據。

二、引導幼兒對探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找找雞蛋寶寶懸浮的祕密。

1.師:小朋友剛纔都將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記在了記錄表一上。那麼,你們的猜測到底對不對呢?通過剛纔的實驗,把你的想法和問題提出來好嗎?(幼兒針對自己觀察的現象自主提問。)

2.教師順應幼兒提出的問題設置懸念:爲什麼雞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裏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個杯子裏卻浮上來呢?這裏究竟有什麼祕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尋找雞蛋寶寶懸浮的原因,啓發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問題的緣由:雞蛋裝在淡水杯裏是沉下去的,在鹽水杯裏是浮上來的。

評析:

在實驗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沒有老師幫助的情況下自已做出了大膽嘗試--通過嘴巴品嚐發現第二杯是鹽水。教師對於幼兒大膽嘗試的做法給予了肯定。

4.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探索懸浮祕密:是不是雞蛋寶寶只要在鹽水裏都會浮上來呢?加了多少鹽後纔會浮上來呢?我們再一起猜猜看,動手試一試,記錄下來好嗎?(幼兒猜測並在記錄表上畫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實驗驗證--觀察結果--記錄雞蛋在水中的位置)

評析:

這個環節滿足了幼兒探索的慾望,在猜猜、想想、動動、玩玩中,充分調動幼兒運用感官直接認識和感受懸浮帶來的有趣現象,讓幼兒的探索更深入,更貼近幼兒的生活,也將本次活動推向了**。

三、討論與交流實驗情況,說說雞蛋寶寶懸浮的規律。

1.展示幼兒記錄紙,交流實驗情況。師:爲什麼雞蛋寶寶在加入1勺、2勺鹽的水中沒有浮起來,在加入第3勺、第4勺鹽後會浮起來呢?(幼兒根據記錄表二中講述自己的實驗感受,發現雞蛋的懸浮規律。)

2.師:雞蛋寶寶除了在鹽水裏能浮起來,你還有什麼辦法能讓雞蛋寶寶浮起來?(幼兒回憶生活經驗,自由講述。)

評析:

在交流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幼兒爲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貫徹了《綱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的要求。

活動延伸:

1.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東西放在鹽水中能懸浮起來?找一找,試一試,把實驗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黃瓜、蘋果等。)

2.在活動區投入不同材料,鼓勵幼兒繼續探索雞蛋在其他液體(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現象。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懸浮的雞蛋"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並且緊密圍繞着"懸浮"這個有趣現象而展開,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在操作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就是要解決如何將抽象的懸浮現象傳遞給幼兒,並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感知雞蛋在鹽水中的懸浮現象。通過猜一猜、想一想,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通過玩一玩、比一比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從而調整自己的認識,並讓幼兒懂得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爲依據。

此外,本次活動還注重活動的拓展和延伸,讓仍有興趣的幼兒可以繼續在活動區進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個活動孤立起來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夠多樣化,更符合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小百科:蛋指的是某些陸上動物產下的卵,胚胎外包防水的殼。鳥類、爬行類以及哺乳類的鴨嘴獸和針鼴科都下蛋。在適當的溫度下,蛋會在一定時候孵化,幼體用口部上方的角質物鑿開蛋殼破殼而出。

幼兒園教案 篇7

主題目標:

1、感知蘋果的基本特徵。

2、願意參與各個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3、學習分享,與同伴一起體驗分享的快樂。

主題活動內容:

1、兒歌:蘋果味道噴噴香

2、歌曲:大蘋果

3、美術:紅紅的蘋果

4、數學:找朋友

5、音樂遊戲:摘蘋果

活動一:找朋友

主題目標:

1、願意參加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

2、能區分顏色、表情,學習配對。

活動準備:

蘋果圖片若干

(不同顏色、不同表情,其中有的2個相同,有的3個相同)《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1、聽《找朋友》音樂引題:玩找朋友的遊戲入坐

2、出示一個紅色蘋果圖片:紅蘋果今天要來找朋友,找一個跟它穿一樣顏色衣服的朋友,大家幫它找一找。請一幼兒在筐中找。(出示綠色的蘋果,再次找)

3、變化找朋友的要求:如笑的、哭的……再次找朋友。

4、集體活動:幼兒自由選擇一種顏色、表情的蘋果卡片掛在身上,請一個幼兒來找和他身上卡片一樣的朋友(朋友可以好幾個)。

5、蘋果朋友回家。(卡片送回筐)

四、評價要求:

1、願意參加遊戲。

2、能區分顏色、表情。

五、特別提示:

鼓勵每一個幼兒積極、大膽地參加遊戲

可以加深蘋果圖片的難度(如蘋果的形狀不同)

活動二:紅紅的蘋果

主題目標:

1、自由塗鴉,體驗塗鴉的樂趣。

2、嘗試用棉籤畫畫。

3、不把顏料弄在身上。

活動準備:

紅色顏料、棉籤若干,沒有顏料的笑臉蘋果輪廓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沒有顏色的蘋果畫一張,引出課題:大蘋果沒穿衣服會感冒的,請大家幫忙給大蘋果穿上衣服。

2、教師示範:用棉籤蘸上顏料在畫好的輪廓畫裏由中間往外畫圓。

3、幼兒作畫:指導幼兒塗色方法,提醒幼兒不把顏料弄在身上。

4、結束活動:把蘋果送給爸爸媽媽。

評價要求:

1、願意用棉籤畫畫。

2、能學習教師的方法來作畫。

特別提示:

鼓勵幼兒大膽作畫,準備足夠的輪廓圖。

活動三:蘋果味道噴噴香

主題目標:

1、知道兒歌的名字,能連貫地念兒歌。

2、願意和同伴分享蘋果,感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一張(兩個娃娃分蘋果,你一個,我一個,突出娃娃的笑臉),蘋果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題: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呢?請幼兒猜想。

2、教師念兒歌,再次提問:小朋友在幹什麼?

3、出示蘋果,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請幼兒跟念。

4、分享蘋果:邊念兒歌邊分蘋果。

評價要點:

1、能夠說出兒歌的名字。

2、能夠感受分享的快樂。

特別提示:

在分蘋果時可以讓幼兒來分,活動可安排在午點前進行。

活動四:摘蘋果

主題目標:

1、能積極參與戶外遊戲,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2、練習雙腳向上一起跳起。

活動準備:

用報紙做成的蘋果若干、紙做小樹

每人一個布袋、袋鼠頭飾;鮮明而歡快的2拍子節奏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蘋果,以到樹林裏摘蘋果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做袋鼠媽媽,帶幼兒一起做簡單的準備活動:動動手,動動腳

3、教師摸自己的肚子,再摸幼兒的肚子,告訴幼兒:肚子餓了,我們去摘蘋果吧。

4、教師帶幼兒摘蘋果:聽音樂,雙腳起跳上樹摘蘋果。

5、幼兒“吃”蘋果,遊戲再次進行。

評價要求:

1、願意參加遊戲,遊戲過程中情緒愉快。

2、能完成練習雙腳起跳的動作。

特別提示:

在佈置場地時,應多些果樹,以減少幼兒間的碰撞。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嘗試用團泥和插的方式製作棒棒糖

重點難點:

將紅、黃、藍三重顏色的團泥粘一起,把小棍插進泥團裏。

活動準備:

1、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團泥分成若干小塊,裝在小筐裏,每組一個小筐。

2、泥工板人手一塊,數字根或小木棍人手一根。

3、泡沫板一塊,用兩到三隻顏色的泥團做好的棒棒糖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做好的棒棒糖,請寶寶觀察,並說一說它的顏色,激發寶寶活動的興趣。

2、邊念兒歌邊是伐製作棒棒糖的方法:將紅、黃、綠三隻顏色的團泥粘在一起,放在手心裏揉成團,再用小棍插在泥團裏。

3、引導寶寶自己製作棒棒糖。

——如寶寶只選擇其中一直顏色,提醒寶寶再多選一種顏色進行製作。

——如寶寶只選擇兩種顏色,不必強求。

——可提醒寶寶將泥團放在手掌上,將小棍從上向下插入泥團中。

——對能力強的寶寶,可鼓勵製作多個棒棒糖。

4、將寶寶做好的棒棒糖插在泡沫板上展示,引導寶寶與同伴互相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