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教案7篇

有關幼兒園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教案7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一、活動由來:

幼兒的心所透視到的奧祕,往往是成人無法理解的,而故事中的“非真實世界”帶給幼兒的真實力量也是成人無法揣度的。故事似乎永遠是幼兒最喜歡聽、百聽不厭的,其作品中的情節性、人事物的關係、時空的轉換、場景的變化,具有較強的動態感、表演性,適合幼兒的角色扮演,讓幼兒進入亦真亦幻的虛擬世界,體現了幼兒的遊戲精神。每次講故事時,幼兒的眼神就彷彿閃亮的燈光,投射在老師身上,隨着情節的起伏,想象的翅膀帶着幼兒在故事的國度裏飛翔。結合幼兒的興趣及季節特徵,於是就產生《拔蘿蔔》的表演遊戲活動。

二、活動總目標

1、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興趣和玩表演遊戲的興趣。

2、通過遊戲,熟悉故事的情節,掌握角色名稱並學習角色的對話。

3、學習在遊戲中關心同伴,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表演遊戲:《拔蘿蔔》(一)

一、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熟悉故事的內容、樂曲旋律。

2、掌握角色名稱並創編角色動作。

3、學習在遊戲中關心同伴,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老鼠的頭飾,一個大蘿蔔。

2、故事錄音磁帶《拔蘿蔔》及故事圖片。

3、瞭解孩子對蘿蔔基本特徵認識的水平。

三、活動指導:

1、欣賞故事《拔蘿蔔》,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老公公拔不動大蘿蔔,找誰幫忙?”

“老公公、老婆婆還是拔不動大蘿蔔,找誰幫忙啊?”

(以下角色按以上方法逐一類推)。

“最後是誰把蘿蔔拔起來了呢?”(是大家一起用力拔起來的,人多力量大)。

3、幼兒熟悉故事中的各種角色,並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簡單的表演動作。

4、講評遊戲情況,並進行小結:幫助幼兒理解應該主動關心幫助同伴,共同體驗在遊戲中合作的快樂。

四、觀察與反思:

這是孩子們入園以來第一次開展表演遊戲,在欣賞故事時,大家都很專注,注意力也比較集中,基本上記住了故事中的角色,對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孩子們說得還不夠完整,有幾個能力稍強的孩子(心琪、之若、聖哲、聖霖、梓瀅)比較自信,能和老師一起大膽表演,但動作還不夠好。其他孩子舉手很踊躍,但不會角色的對話。小班的孩子似乎對錶演遊戲還不是很瞭解,不知該如何去表演,有的孩子坐不住,會隨意跑出來,他們對故事的講述部分不感興趣,在進行講述部分時,孩子們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在下週進行表演遊戲時,還要讓孩子進一步熟悉故事的角色對話,熟悉故事的情節,學習角色的表演動作,學會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演;在表演時可適當把故事講述部分縮短;同時要注意幼兒常規的培養,學會傾聽他人說話、表演。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在我們生活中,繩子到處可見,跳繩的繩,捆東西的繩,編網的繩……在幼兒的遊戲玩具中,也有很多是和繩子有關的,如跳繩的塑料繩、棉線繩; “抓尾巴”遊戲的紙繩、布繩;攀登架上的尼龍繩……仔細觀察一下,繩子的變化也無處不在,一根繩擺弄一下可以形成三角形、圓形;可以用繩子拼成門和窗;可以用繩子編中國結……那如何引導孩子從認識各種繩子到了解各種繩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從而利用繩子來開展各種遊戲呢?我有意識地組織開展了這次關於繩子的活動,讓孩子張開好奇的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認識和體驗“繩”的用處。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各樣的繩子,瞭解繩子的不同用途。

2、探索繩的各種玩法,體驗玩繩的樂趣。

3、相關經驗能與同伴合作遊戲,有初步的合作意識。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繩子及繩製品;收集有關繩子用途的圖片、照片若干;已和爸爸媽媽共同完成親子單《各種各樣的繩子》。

環境準備:佈置“繩子展示臺”,展示各種繩子和繩子做的東西(棉繩、塑料繩、布繩、紙繩、中國結、彩色毛線;各種串珠(塑料大珠子)、沒穿鞋帶的鞋子、禮物盒、衣服、褲子、衣架、鈕釦繩等;師生共同收集的跳繩、棉紗繩、毛線繩、紙繩等各種繩子。

多媒體準備:

PPT《各種各樣的繩子》、PPT《繩子的用途》。

活動過程:

一、出示親子單,請個別幼兒上來介紹各種各樣的繩子及用途。

1、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自己和父母完成的親子單。

“你和爸爸媽媽找到了哪些繩子?這些繩子有什麼用處啊?”

“你喜歡的繩子是什麼樣的?它可以用來做什麼?”

(教師及時鼓勵,幼兒大膽連貫講述,聲音宏亮。)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逐組和幼兒共同認識老師提供的材料,並引導幼兒動腦筋玩。

① “請小朋友來看一下,這些是什麼啊?”(塑料珠子)

“你打算怎麼來玩繩子啊?”(用繩子把珠子穿起來)

②“這裏有什麼啊?”(鞋子)

“請小朋友來想想怎麼玩?”

③“老師爲小朋友提供了許多的禮物還有包裝綵帶,請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注意將撕下的雙面膠紙屑放在盆子裏。”引導幼兒利用繩子進行掛衣服、穿珠子、繫鞋帶、扎禮盒、轉鈕釦等活動。

④“這繩子上穿的什麼”(大鈕釦)

“請小朋友動動小腦筋來試着玩一玩!”(轉鈕釦)

⑤“這裏有什麼啊?”(晾衣繩、衣服、褲子、襪子、衣架)

“猜猜該怎麼玩?”(晾衣服)

注:因爲考慮到幼兒不會系晾衣繩(會系不夠),所以我事先在活動室後面的兩端窗戶上就係好了。

2、幼兒自由選擇繩子嘗試不同的玩法,教師參與其中,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請小朋友玩的時候先看看想想你玩的繩子是什麼繩,是怎麼玩的?”

三、說一說玩過的繩子及玩法

提問個別幼兒,師:剛纔你玩的哪一組?你玩得是什麼繩子?你是怎麼玩的?

四、利用PPT來幫助幼兒認識常見的繩子,並瞭解他們的用途。

1、展示PPT《各種各樣的繩子》。

“這是什麼繩子,你知道嗎?”

“這是棉線繩!”

和幼兒一起認識棉線繩、尼龍繩、毛線繩、麻繩、布繩、麻繩、鋼絲繩、包裝繩。

當遇到幼兒不熟悉的繩子名稱時,則讓幼兒跟念。

2、展示PPT《繩子的用途》,引導幼兒說出以上繩子的相應用途。

逐個出示各種繩子的圖片,逐個提問幼兒繩子的用途。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顧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裏了?有什麼用呢?

鼓勵幼兒大膽說出每種繩子的多種用途。

(1)棉線繩可以用來縫衣服、穿珠子。

(2) 尼龍繩可以用來做球網、蹦蹦牀四周圍得網、吊牀、做釣魚線等。

(3)毛線繩可以用來織毛衣、織包包、織帽子、織圍巾。

(4) 紙繩可以用來裝飾我們的生活,製作小拖鞋、遮陽帽、時尚包包。

(5) 布繩可以用來做漂亮的手機鏈、手機繩等。

(6) 麻繩可以用來做草鞋、保護樹木過冬、包紮糉子和螃蟹。

(7)鋼絲繩可以讓電工叔叔更安全的進行維修工作。

(8) 包裝繩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可以做成中國結。

五、教師小結繩子的種類和用處。

繩子的種類很多,有着各自的用處。棉線繩可以用來縫衣服、縫貨物袋口;毛線繩可以編織,做工藝品;麻繩可以捆綁東西、吊貨物;尼龍繩可以編安全網、尼龍袋,拉起來可以晾衣物、曬被子;紙繩可以做手工、做工藝品;草繩可以捆綁各種易碎品……還有一種特殊的繩子鋼索繩,可以拉住橋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繩子,繩子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讓我們的生活更美麗,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我們和繩子是緊密不可分離的了。

活動反思:

繩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取材方便,玩起來花樣可以不斷翻新,對於大班幼兒生理、心理髮展很適宜,通過對繩子不同用途的認識、探索,在有趣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繩子的多變性,並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玩耍、探索,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展,在和繩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繩的樂趣。在活動準備方面,不管是幼兒的知識準備,課前的操作材料準備,我覺得都挺充分的,特別是我爲了這次活動還在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繩子的圖片,製作了兩個PPT,分別是《各種各樣的繩子》和《繩子的用途》,幫助幼兒認識幾種最常見的繩子以及相應的用途。

在活動中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長方面。雖然是我請父母幫助其完成親子單,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獨立完成的,幼兒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這個環節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案設計得不夠科學,我在活動前雖然讓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繩子及用繩子做成的東西,並在活動中還佈置了展覽臺,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組提供每種繩子一份,那麼讓幼兒通過觸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繩子的不同材質。

三、活動中讓幼兒說說自己玩的繩子這一環節,假如讓幼兒將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別是扎禮物)呈現在集體面前,並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那麼能更好的加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但是要將活動設計的既嚴謹又生動有趣,卻是是很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新年快要到了,孩子們沉浸在迎新年的歡樂氣氛中,我們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放了焰火,認識品嚐了過年時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對過了年要長大一歲有了他們自己的疑問和想法,搞不清什麼叫“長大”?人爲什麼要長大,爲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們來共同探討有關“人長大”的事情。

幼兒在關注周圍生活環境的同時,也非常渴望探究自己的生長過程。。對幼兒來說,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怎麼慢慢長大的是他們心中最想了解的一個迷。教師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小時候的服裝”等感性操作活動,來幫助幼兒從多方面的比較中瞭解和感受自己在身體、能力上的.成長,體驗長大的快樂。

又希望通過新年的主題,讓幼兒體驗到“過年了,大家長大一歲了“,從情感上感到自豪與自信,進而喚起他們懂得既然長大一歲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幹的道理。

內容:語常活動:我長大

 要求:1 幼兒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活動,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2 願意較大聲、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 初步運用比較的方法,瞭解自己的長大,增強觀察能力。

 準備:1 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 各類嬰兒衣物等。

  活動重點:幼兒通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活動難點:激發幼兒爲自己的長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活動設計:

(一)情境感知:

1 教師創設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

請你找找哪張是你自己的?去認認還有照片上的朋友會是班中的誰呢?

2出示個別幼兒的照片讓大家認一認:這是誰呢?,怎麼和現在長的不一樣呢

3小結:我們長大了,所以和現在不一樣。

(二)操作比較:

1過渡: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 (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3 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講述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

4 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三)觀察發現:

1 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

提問:寶寶在幹什麼?爲什麼要媽媽幫忙?

2 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

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呢?

3 小結:第一個寶寶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引導討論:

(1) 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麼兩樣?你學會了什麼新的本領。

(2) 你們跟爸爸、媽媽、老師比呢?

5 小結: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孩子長大會自己做各種事情,希望你們長大後學會更多的本領,比老師的本領更大。

幼兒園教案 篇4

遊戲意圖:

孩子很多能力,都是可以在遊戲過程中鍛鍊的,比如,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反應能力,孩子通過在遊戲中鍛鍊,可以很好地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更好地鍛鍊自己的動作靈活性。

遊戲準備:

小乒乓球、塑料盒

遊戲過程:

1.寶寶和家長在遊戲之前,先將準備好的乒乓球均勻地撒到地上。

2.每個寶寶和家長到活動中心領取一個塑料盒。

3.遊戲開始,寶寶和家長一起進入到場地中。

4.家長只能給寶寶指出要撿哪個球,不能自己撿球。

5.根據家長的指示,寶寶們用最短的時間撿球。

6.最後活動負責人統計每個小組撿球的數量,數量多的獲勝。

網站溫馨提示:

上面這個親子游戲,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之間,實現良好的配合和互動,同時,也會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好地鍛鍊自己快速反應能力,和動手能力,這對於孩子來講,是很重要的兩項基本能力。

幼兒園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

2.增加遵守紅綠燈交通規則的行爲意識。

3.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4.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教學準備:

1.場地上畫有寬1米、長20米的跑道若干。

2.用報紙捲成的長棒2 個,椅子若干。

教學過程:

遊戲前:幼兒分組站在起跑線上,教師喊"綠燈",站在起跑線後的第一名幼兒邊念兒歌:"突突突,騎鐵馬,一騎騎到北京城,逛長城,遊故宮,還有綠色奧運館;突突突,騎鐵馬,一騎騎到深圳來,坐地鐵,游龍崗,20xx大運歡迎您。"邊拿長棒模仿開摩托車動作快速往前跑,到終點時,繞過椅子跑回隊伍起點,將長棒交給第二名幼兒後,站到隊尾。依次進行,最快爲獲勝。

遊戲規則:

1.幼兒不能跑離自己的跑道,不能碰撞他人。

2.接到棒後幼兒才能起跑,完成的小組爲勝。

效果反饋指導王嘉灝、李道生有節奏的快跑,並自然呼吸。

教學反思:

活動中放手讓幼兒盡情抒發、表現自己對活動的體驗。因此,對於幼兒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哪怕是粗糙的、隨性的,我都以表揚、鼓勵爲主,保持、強化幼兒對參加活動的興趣。整個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通過情境活動,幼兒完全融入到 活動中。可見,情境教學對於一幼兒教學的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前提是我們教師必須從教學目標出發,合理地設計、利用它。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使幼兒初步懂得只有和同伴互助互愛,纔能有更多的好朋友。

2、瞭解樹葉的作用,並激發幼兒產生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樹葉做成的標本、樹葉粘貼畫,小熊、小樹葉、大灰狼圖片各一張,大圖書一本。

活動過程

一、扮演樹媽媽,幼兒扮演樹葉寶寶,遊戲形式引題

師:我是樹媽媽,你們都是我的樹葉寶寶,風吹來,我們飄來飄去,轉起來了,啦啦~~~樹葉寶寶長大了,要離開媽媽飄落下來,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輕輕地輕輕地,我們飄來飄去,真好玩。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師:你們看,這裏還有很多我們的落葉朋友呢,我們把它們撿起來放在籃子裏吧。幼兒和教師一起撿樹葉。

二、故事欣賞

1、師:原來我們有這麼多的好朋友啊,高興嗎?咦,你看,這是誰?

出示哭臉的樹葉寶寶,師:它怎麼了?

師: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邊出示圖書,邊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次。

提問:

(1)剛開始,小熊有沒有和樹葉寶寶做朋友?

(2)誰要吃掉小熊?

(3)大灰狼來了,是誰救了小熊?他們怎麼救小熊的?那我們也一起來試試救小熊,好嗎?(幼兒嘗試扮演樹葉寶寶一次,教師當小熊)

3、請大班幼兒表演故事,全體幼兒當樹葉寶寶也一起參與遊戲。

三、引導幼兒瞭解樹葉的作用,教育幼兒不隨意採摘樹葉

師提問:你喜歡樹葉寶寶嗎?爲什麼?

師:我也喜歡樹葉寶寶,它除了會救小動物外,還有很多用處呢!小樹葉還有什麼用處,你們知道嗎?誰來說說看?

請幼兒自由發表看法。

師:小樹葉能作肥料,書籤,標本,藥品,還能淨化我們的空氣,讓我們呼吸到新鮮的氧氣,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採摘樹葉,這樣會破壞我們的環境,要和樹葉做朋友,不能隨便摘樹葉,對嗎?

四、和幼兒一起將樹葉帶回幼兒園

師:小樹葉的用處可真大,我們把剛纔撿來的這些樹葉寶寶帶回去,用它們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好嗎?

附故事:熊娃娃和樹葉寶寶

天氣真好,熊玩具來到山上玩,飄落在地上的樹葉寶寶看見了,心裏真高興呀,樹葉寶寶對小熊說:"小熊玩具,你來啦,我們一起玩玩吧,好嗎?"小熊歪着腦袋說:"我有小朋友做我的好朋友了,還有小花小草,我纔不和你玩呢。"樹葉寶寶聽了,傷心地走開了。正在這時,一隻大灰狼伸着懶腰說:"我剛睡醒,肚子好餓呀,咦,前面有隻小熊,正好給我當點心吃。"大灰狼說完向前走去。樹葉寶寶看見了,着急地對小熊說:"小熊,不好了,不好了,大灰狼來了,你快跑吧。"小熊哭着說:"我該往哪兒跑呀?媽媽快救我呀。"小樹葉說:"小熊,別哭了,我們一起你。"他們一起跑到小熊身上,把他圍了起來。不一會兒,小熊就被樹葉全都遮住了。這時,大灰狼來了,東找找,西看看,說:"剛纔明明看見小熊在這裏的,怎麼一下子就不見了,我再去前面找找。"說完就搖着腦袋,灰溜溜地走開了。樹葉寶寶看見大灰狼走遠了,對小熊說:"大灰狼走了,小熊,你快出來吧。"小熊從樹葉堆裏鑽出來,對樹葉寶寶說:"謝謝你們了,今天多虧你們救了我。"樹葉寶寶說:"不用謝,幫助好朋友是應該的。雖然我們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但是我們還是很有用處的。"小熊羞愧地說:"我現在知道了,我們都要互相幫助,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小熊和樹葉寶寶成了好朋友,他們高高興興地在一起。

幼兒園教案 篇7

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嘗試仿編散文詩,萌發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2、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及意境美,嘗試合作繪畫。

準備:

1、掛圖《美麗的秋天》提醒幼兒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秋天的變化。

2、大繪畫紙和筆。

過程:

一、播放“秋天多麼美”音樂,帶幼兒進活動室。

1、每名幼兒脖子上都掛上秋天的果實:玉米,花生、大豆、香蕉、桔子蘋果、梨等。

2、進活動室後,教師提問:孩子們,你們脖子上都掛這些東西幹什麼呀?幼兒:這是我們家秋天豐收的果實,我們帶來送給老師們來品嚐。

3、幼兒把果實送給在座老師。

4、教師提問: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都有什麼特徵?(幼兒根據自己生活經驗自由發言說秋天特徵)

二、看課件欣賞:美麗的秋天景色。

1、教師:秋天美不美?你們喜歡秋天嗎?老師這裏還有一首讚美秋天的散文詩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2、播放鋼琴曲,教師有感情朗誦散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