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6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離開爸爸媽媽,面對陌生的環境,初入園的孩子往往會無所適從。頻繁的說教和安慰往往效果不大,而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隻小豬上幼兒園》正是一個反映初入園孩子心理和行爲的閱讀材料,它容易引發孩子的共鳴,從而幫助孩子渡過入園難關。

  【活動目標

1、學習有序地翻閱圖書。

2、學習跟別人打招呼,會使用禮貌用語“你早”“再見”。

3、感受上幼兒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圖書一本,幼兒用小圖書每人一本。

2、木偶:小猴、小狗、小貓。

  【活動過程

  一、運用木偶情境表演吸引幼兒的注意。

1、教師操作木偶小猴進行表演,引導幼兒與小猴互相問好。

(1)小猴愉快地出場,和幼兒打招呼:“嗨,你好!我是快樂的小猴。”

(2)引導幼兒和小猴打招呼:“小猴,你好!”

(3)教師問小猴:“你今天爲什麼這麼高興呀?”小猴高興地說:“今天我上幼兒園了!”

2、以同樣的方式表演小狗、小貓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景。

  二、引導幼兒集體閱讀,學習翻閱圖書的方法。

1、出示大圖書,引出故事。

教師(出示圖書封面):三隻可愛的小豬也來了,它們也要去上幼兒園。它們的表現怎麼樣呢?我們來猜一猜。

2、師幼一起閱讀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跟隨教師的講述,學習一頁一頁有序地閱讀小圖書。注意根據幼兒翻閱相應圖頁的情況適當調整講述速度,並進行個別指導。

  三、引導幼兒討論問題,瞭解故事情節。

教師:三隻小豬在家是怎麼樣的?

教師:他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怎麼樣的?

教師:其他小豬是怎麼幫助他們的?

教師:三隻小豬在幼兒園喜歡幹什麼?

教師:他們後來願意上幼兒園了嗎?爲什麼?

  四、引導幼兒自由閱讀圖書,鞏固對故事內容的感受、理解。

1、幼兒自主閱讀圖書,教師指導。

輔助提問:

你認識這三隻小豬了嗎?他們各穿什麼樣的衣服?

你能從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中猜出他們的心情嗎?

2、交流、分享。

教師:三隻小豬在幼兒園的動作和表情有什麼變化?

教師:他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3、學習三隻小豬來園和離園時的禮貌用語。

教師:三隻小豬都很有禮貌,他們去幼兒園是怎麼和老師打招呼的?

教師:他們離開幼兒園的時候和老師是怎麼打招呼的?

  五、引導幼兒聯繫自身實際進行討論。體驗上幼兒園的快樂。

教師: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教師:你喜歡在幼兒園做什麼?

教師:幼兒園裏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和快樂的事情?

教師:如果你是小豬,會怎樣上幼兒園?

  【延伸活動】

1、在班內佈置幼兒情緒表現欄,讓幼兒用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臉譜卡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情緒。

2、利用來園、離園活動鞏固幼兒對禮貌用語的學習。

附故事:三隻小豬上幼兒園

牧場裏開滿了花朵,蜜蜂嗡嗡嗡地飛來飛去。

就在這個時候,三隻小豬——木木、花花和嗡嗡出生了。

三隻小豬每天在牧場裏跑來跑去。調皮搗蛋。

豬媽媽和豬爸爸商量道:“送孩子們到幼兒園去吧。怎麼樣?”豬爸爸說:“好的!”

第二天,三隻小豬跟着媽媽到小豬幼兒園去了。“哇!這麼多小豬啊!”三隻小豬嚇了一跳。

來,大家先來打個招呼:“老師早!”“小朋友早!”

忽然,木木大聲哭起來:“媽媽不見了!”於是,花花和嗡嗡也跟着哭叫:“媽媽……媽媽……”

小朋友們開心地做體操去了,三隻小豬卻一直往牧場那邊看。

老師親切地說:“來!我們一起賽跑,跑到那邊摸一下白楊樹後才能跑回來哦!看看誰能跑第一!”

“我這裏有空位呢。”“來,排我這裏。”其他小豬幫助他們排好了隊。

“預備——跑!”真快!真快!三隻小豬都跑得好快。

放學了,媽媽來接三隻小豬了。“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三隻小豬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我們明天還來玩,我們喜歡上幼兒園了。”

三隻小豬一路賽跑回牧場去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孩子們都喜歡玩遊戲,音樂遊戲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情節,而且充滿了趣味性,並且給了孩子音樂的享受。《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這個音樂遊戲的由來是這樣的:我班幼兒很喜歡聽故事,有一次在講過《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後,他們對故事中出現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非常喜歡。因此本人就設計了這節音樂活動《高人走矮人走》。

活動目標: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並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2、通過遊戲產生對音樂活動的愛好。

活動準備:

1、電視機、電腦、大巨人和小矮人圖片、音樂

2、前期經驗:熟悉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

1、提問:音樂有幾種聲調?(高音和低音)

2、能根據音的高低,做上下拍手的動作。

二、故事進入主題

1、教師出示大巨人和小矮人圖片引起幼兒愛好。

2、“大巨人和小矮人是一對好朋友,他們要去森林參加走走走舞會。但是大巨人和小矮人對音樂不熟悉,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巨人走的,哪一段是小矮人要走的音樂。巧的是他們參加的這個舞會音樂就是我們剛聽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三、幼兒和老師共同來創編巨人與小矮人走路的動作。

孩子們能用高的動作(踮着腳、舉起手等動作)表現大巨人走路,矮的動作(蹲下去、彎着腰等動作)表現小矮人走路。都能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巨人走和矮人走

四、聽音樂看大巨人什麼時候走出來,小矮人什麼時候走出來。

1、“聽音樂,仔細聽聽高音和低音分別由巨人和小矮人誰來走比較好?

2、巨人走路的聲音很重,矮人走路的聲音很輕。”

五、遊戲:參加舞會

1、八個人一組,分三組,手拉手分別圍三個圓圈,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學巨人和小矮人走路。

2、拉兩個圈圈。十個幼兒手拉手圍一小圓圈,外圈十五個幼兒手拉手圍一大圓圈,分別跟音樂學巨人走和小矮人走。

3、親子互動:幼兒手拉手分別圍兩個圓,家長站在自己孩子邊上,家長和孩子互換角色跟音樂學巨人走和小矮人走。

活動延伸:

邀請小動物參加舞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用剪刀剪長長的紙條,製作長度相同的筷子。

2.養成安全使用剪刀的習慣,體驗剪紙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筷子,白紙,盤子,剪刀。

2.點心店的簡單場景。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麪館開業啦!我的麪條細又長,我的麪條香又香。 (教師一邊說一邊把剪好的麪條下到點心店的鍋中,開始煮。)這麼好吃的麪條出鍋了,可是……(讓孩子們發現沒有筷子撈不到麪條)怎麼辦呀?”

小結:沒有筷子,麪條撈不起來,沒法吃呀。小朋友,你們幫幫麪館師傅的忙好嗎?

二、欣賞筷子

師:“要撈出麪條來要怎樣的筷子呢?”

師:“我們用的長長的筷子是怎麼樣的呢?彎彎的還是直直的?粗粗的還是細細的?”

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用的筷子是什麼樣的? (出示平時使用的筷子進行觀察。)

三、製作筷子

1.師:“我們來請我們的剪刀朋友來幫忙吧!”

通過兒歌和孩子們一起復習一下如何運用剪刀剪紙。

“小剪刀,嘴巴尖,身後長了兩個圈。五指兄弟來幫忙,兄弟碰碰頭,張嘴咬一口,兄弟碰碰頭,張嘴咬一口……”(教師帶幼兒邊念兒歌中“張嘴咬一口”這一句,邊練習剪紙的動作。)

2.幼兒練習剪筷子,教師巡迴指導。

請幼兒左手拿紙,把紙放在剪刀的“嘴巴”裏,右手拿剪刀沿着畫好的直線剪,剪下一根紙條放在塑料碗裏,再剪另一根。

3.幼兒操作時提醒他們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不要剪到手,也不要讓剪刀碰到身體。指導他們正確地使用剪刀,鼓勵他們將紙條剪直、剪長、剪光滑。

四、作品展示

請幼兒將剪好的筷子和大碗小碗放到一起,一起拿筷子吃吃麪館大師傅的麪條。

教師點評:“這樣麪館師傅店裏的生意可好了,他說要謝謝我們小朋友,給我們小朋友每人一朵小紅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吃跳跳糖的感受,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2、嘗試各種跳法,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跳跳糖。

2、歡快的背景音樂。

3、家長工作:請每位家長在家給孩子吃跳跳糖,預先豐富孩子的經驗。

活動重難點:

認識,感知跳跳糖的特性。

能找到和自己顏色相同的跳跳糖,並做出更多不同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品嚐跳跳糖並交流吃跳跳糖的感受。

1、師:“今天圍裙媽媽給寶寶們帶來了一樣非常好吃的東西,猜猜看是什麼?”(師故做神祕地告訴幼兒,讓幼兒充滿好奇,調動氣氛)

2、師從背後慢慢地拿出跳跳糖

“哈!是跳跳糖!今天跳跳糖要來和寶寶們做遊戲呢!你們想嚐嚐跳跳糖的味道嗎?”

(師告訴幼兒跳跳糖喜歡坐的神氣的寶寶,示意幼兒坐好,維持課堂紀律)

3、分發跳跳糖,並請幼兒嘗跳跳糖。

師可以走下去巡視,問問幼兒“你的跳跳糖是什麼味道的”“跳跳糖在嘴裏會發出什麼聲音嗎?”

4、討論

(1)師:“告訴圍裙媽媽,你們吃到的跳跳糖是什麼味道的啊?”(甜的、桔子味道的、蘋果味道的)

(2)師:“跳跳糖吃到嘴裏會怎麼樣啊?”(會跳、會發出叭啦叭啦的聲音)幼兒交流跳跳糖吃在嘴裏跳動的感覺。

5、師小結:跳跳糖的味道是甜甜的,吃到嘴裏會跳,還會發出叭啦叭啦的聲音,告訴你們,那時跳跳糖在你們的小嘴裏唱歌跳舞呢!跳跳糖真神奇啊!

二、用肢體動作表現吃跳跳糖的感受。

1、師:“我們也來當跳跳糖吧!寶寶們想一想剛剛吃跳跳糖的時候嘴裏的'跳跳糖會怎麼樣啊?”

師示範,引導幼兒跳起來

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自己的感受,並觀察他們跳的方式。請個別跳的較好的幼兒到前面來,其他幼兒可以模仿的跳。

(師:寶寶們快看,××跳的真好!快來!快來!我們來學他一起跳!)

2、休息並進行初步的點評。

師:“跳跳糖累了,讓跳跳糖休息一下吧!”(示意幼兒安靜下來)

師小結:寶寶們跳的真好!表揚自己(幼兒做動作)

圍裙媽媽看到有的跳跳糖是兩隻腳跳的,有的跳跳糖是一隻腳 跳的,還有的跳跳糖是這樣跳的(兩腳交叉跳)。

3、遊戲:開心跳跳糖

播放音樂,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姿勢來跳

師:“跳跳糖真開心啊!呀!兩顆跳跳糖跳一起啦!”

讓幼兒找一個同伴,手拉手一起跳或者抱在一起跳。

5、遊戲結束:跳跳糖們我們到外面的大草坪上去跳吧!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愛玩、也愛吃,跳跳糖對他們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們品嚐跳跳糖時都非常的興奮,都能用身體動作把自己吃的跳跳糖的感受用各種跳法表現出來出來,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通過爲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而教師始終是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時刻關注幼兒的活動,根據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給予啓發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向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整個活動主要通過幼兒品嚐跳跳糖,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充分發揮了師生互動的作用,使幼兒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改變了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自主的探索學習,體驗遊戲的快樂,增強了幼兒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真正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

小百科:跳跳糖是一種十分有娛樂性質的休閒食品。 跳跳糖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在嘴裏遇熱汽化後產生了推力才使跳跳糖顆粒在嘴裏蹦跳。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不同性質的音樂,嘗試聯想相關的生活情景。

2.願意聽音樂,對不同風格的音樂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打電話》、相關視頻

活動導入:

師:孩子們,我們都有耳朵吧,耳朵在哪兒摸一摸?

那耳朵有什麼用?

今天我要和你們來玩聽音樂的遊戲。

一、觀看課件,記憶電話號碼

1.出示課件:四幢房子。

師:看看有什麼?這些都是音樂小屋,在一座座音樂小屋上的數字可能是 什麼意思呢?沒錯,這些就是電話號碼。

2.師:一起看看藍色房子的電話號碼是……,綠色房子的電話號碼……,紅色房子……。記在心裏,等會我們來打電話,打通電話就有好聽的音樂哦!

二、欣賞感受不同音樂並能進行聯想

1.綠色的房子(5555),音樂:《加油歌!》

(1)師:看,這是什麼?

(2)師:聽到這個音樂你們想幹什麼呀?想做什麼運動?

(3)原來聽到這個音樂,會讓人想動起來,一起看看哥哥姐姐是怎麼運動的!你們能不能跟着音樂、跟着節奏像哥哥姐姐一樣動起來,試一試!

(4)小結:聽到這種有力氣的音樂會讓人想動起來。

2.藍色的房子:1234。音樂《搖籃曲》

(1)師:還記得藍色房子的電話號碼嗎?是嗎?我們來打個電話聽一聽!/真棒,你記住了!——播放音樂

(2)(音樂調輕)師:都休息啦!剛纔聽到音樂你們都在休息,這是爲什麼呀?那我們就來抱個娃娃哄她睡覺行不行?

(3)小結:原來,聽着安靜的,舒服的音樂是會讓人有想睡覺、休息的感覺。

3.紅色的房子:(9966)音樂《扮家家》

(1)師:還有哪家電話沒打過?那我們來打電話,聽聽這幢音樂小屋有什麼好聽的音樂。——播放音樂(教師變唱邊做做動作)

(2)他們在玩什麼遊戲?你們有沒有做過娃娃家,喜歡當誰?

(3)一起看看爸爸媽媽都做了些什麼事情呀?你們想不想來做爸爸媽媽?小手伸出來一起試一試!真棒!

(4)幼兒跟着音樂一起做動作。

師:那我們跟着音樂唱一唱、做一做。(放音樂)

4.剛纔我們聽了幾段音樂?這三段音樂聽上去一樣嗎?(不一樣)

與幼兒一起小結:是啊,第一段音樂聽上去很帶勁,感覺好像要做運動。第二段音樂聽上去很安靜、很舒服,都想睡覺了。第三段音樂聽上去怎麼樣?是啊,這段音樂聽上去很快樂很高興。是啊,不同的音樂給我們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

三、傾聽音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我這兒還有一個聲音?要不要聽?(播放音樂)

2.剛纔你聽到什麼,又看到了什麼呢?

3.小結:是啊,天空、樹林、草地、河流,鳥叫、蟲鳴,大自然中的聲音可真美妙啊!

好了,孩子們下次我們再來玩聽音樂的遊戲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滑稽、有趣的情節,理解詞語“灰灰”“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含義。

2、能邊看圖邊用完整的語句講述故事。

3、通過欣賞故事懂得要愛清潔。講衛生。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故事滑稽、有趣的情節,能邊看圖邊用比較完整的話來講述故事。

用完整的語句來講述故事,理解詞語“灰灰““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含義。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瞭解生活中的一些保潔工具。

2、物質準備:髒的玩具娃娃(代表灰灰先生的形象),吸塵器、垃圾車、洗衣機等玩具。

3、材料配套:教育掛圖《領域活動、語言、灰灰先生》。

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語言、灰灰先生》。

活動指導:

1、出示灰灰先生的髒形象。

引導語:①小朋友,看,灰灰先生到我們活動室來了,

你們知道他爲什麼叫灰灰先生嗎?②那你們知道灰灰先生爲什麼這麼髒嗎?(因爲他不洗手。不洗手……)我們小朋友要不要跟灰灰先生一樣呢?我們應該怎麼做?灰灰先生就是因爲沒有經常洗頭。洗澡,所以身上很髒。請小朋友猜猜看,灰灰先生的家裏會是什麼樣子的?

2、逐一出示教育掛圖①。《灰灰先生》,引導邊觀察圖片邊欣賞故事。

(1)出示教育掛圖①

引導語:①我們來看看,灰灰先生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很髒。很亂……)②髒在哪裏?亂在哪裏?③灰灰先生的家裏真髒,小朋友願意到灰灰先生家裏去做客嗎?(不願意)大家都不願意到灰灰先生家裏去做客,怎麼辦呢?誰能幫灰灰先生想想辦法?

(2)出示教育掛圖②。

引導語:①小朋友真聰明,幫灰灰先生想了這麼多辦法。

灰灰先生也想了個辦法,瞧,這是什麼呢?(出示吸塵器玩具,引導幼兒說“吸塵器“)②灰灰先生買了一臺吸塵器,想把屋子裏的髒東西都吸走。我們一起來做吸塵器,幫灰灰先生把髒東西都吸走!嘟嘟嘟,嘟嘟嘟嘟,吸塵器把髒襪子。髒枕頭。髒牀單都吸進去了。嘟嘟嘟,嘟嘟嘟嘟,吸塵器把蘋果核。糖紙。包裝袋都吸進去了。嘟嘟嘟,嘟嘟嘟嘟,咦,灰灰先生呢?吸塵器是灰灰先生買來吸髒東西的,怎麼把灰灰先生也吸進去了呀?④原來灰灰先生太髒了,吸塵器以爲灰灰先生也是髒東西,所以把灰灰先生也吸進去了。⑤這下可糟糕了,我們來看看灰灰先生在吸塵器裏會怎麼樣?會說些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3)出示教育掛圖③。

引導語:①灰灰先生一邊哭一邊叫“救命呀,救命呀“,誰來了?(洗衣機)洗衣機來幹什麼呢?(洗髒東西)②我們一起來變成洗衣機,把髒東西都洗乾淨吧!髒襪子扔進來,咕嚕咕嚕洗乾淨……灰灰先生這麼髒,我們把灰灰先生也來洗一洗吧!灰灰先生扔進來,咕嚕咕嚕洗乾淨。

(4)出示教育掛圖④。

引導語:洗衣機把髒東西都洗乾淨了,我們來看看,現在灰灰先生的屋子是什麼樣子的了?灰灰先生呢?

3、鼓勵幼兒一邊看掛圖一邊完整地講述故事。

引導語:這個故事好聽嗎?小朋友想一想也來講一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呢?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灰灰先生》,我們看着圖片一起來講一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吧!灰灰先生現在變乾淨了,我們還能叫他灰灰先生嗎?我們要來幫他改個名字了,叫什麼呢?

4、小結提升。

(1)提問:小朋友,你們是愛清潔的孩子嗎?那我們

小朋友指甲長了應該怎麼辦?頭髮髒了應該怎麼辦?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2)小結:我們小朋友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幼兒園裏,都要愛清潔,要經常洗頭。洗澡,經常剪指甲,做一個乾淨先生(小姐)。清爽先生(小姐),好嗎?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啓發幼兒要愛乾淨、講衛生。

2、請幼兒將小塑料袋套在手上,模仿吸塵器的動作和聲音到室內外檢查環境衛生,及時將髒東西撿起來投放到垃圾桶裏。

教學反思:

《灰灰先生》是一個富有幽默和童趣的故事。第一個環節我出示了灰灰先生的富有滑稽感又很髒的形象,引導幼兒從灰灰先生的身上、臉上、衣服上大膽說說灰灰先生髒。灰灰先生搬了新家後不一會兒就把漂亮的新家給弄的亂七八糟,因此他的朋友都不願意來玩,我在這裏加入了一個情景“打電話”,孩子們因爲興趣很濃,都情不自禁地和我互動起來。

這個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當吸髒機誤將灰灰先生當作髒東西而吸了進去時,使孩子們感到很有趣,課堂氣氛也有了神奇的效果,使幼兒有了濃厚的興趣,能跟着我一起學學灰灰先生在吸髒機裏大聲喊叫,跟我一起學做洗衣機洗髒東西的樣子。灰灰先生從骯髒到乾淨的轉變,讓幼兒自然的得出“只有愛清潔,講衛生,才能受到大家歡迎”的道理。結尾大家說:“灰灰先生要改名字了!”我請小朋友動腦筋改的時候他們都是使勁的動腦,盡用乾淨的詞語去形容,如漂亮小孩、乾淨先生、香噴噴等,可見他們已對此有了理解。

本次活動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成功,在整個活動中,我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也是挺好的,孩子也對活動非常的感興趣!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上課的過程中我有點着急,當孩子回答得不是很完整時,我應當要及時提醒引導他們將句子說完整;故事的結尾是讓孩子們學做吸髒機將教室裏的垃圾都“吸”掉,但是幼兒更多的是在玩耍、起鬨。場面也是比較混亂。活動我反思可以改成去灰灰先生家,因爲他已經變乾淨了,以後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可以再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