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教科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教科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篇一:詩四首《梅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教科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1.理解詩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

2.體會作者借對梅花凌寒獨放品格的讚美來表白自己堅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誦並默寫古詩。

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要求1;

教學難點:要求2。

教學流程:

1.初讀詩句,瞭解主要內容。

①讀題,簡介作者後,檢查學生對“凌”字字形掌握的情況

②先指幾名朗讀能力稍差的學生讀並稍加指導,之後學生自讀詩句,邊讀邊想作者寫了梅花的哪幾個方面的特點。

2.細讀詩句,理解詩意。第一、二句。

①首先讓學生參考註釋試着講講兩句詩的意思。注意啓發學生運用過去學習古詩的方法,對每個詞加以理解後,適當添加一些恰當的詞,再調整一下順序把意思連起來。

②指幾名語言表達能力稍差的學生說說,再幫其訂正,直到他表述清楚、準確爲止。

③啓發學生從“牆角”、“數枝”中體會出梅花“形孤”的特點;從“凌寒”、“獨自”中體會出梅花“姿傲”的特點。

④朗讀體會。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之後再讀,深入體會。第三、四句。

①參照註釋試着說說詩意,再集體討論訂正。在理解這兩句詩意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啓發學生想象出梅花潔白如雪的特點,雖然不是雪,卻像雪一樣潔白。

②輕聲自由讀詩句,體會梅花“色潔”、“幽香”的特點。

③感情啓發,朗讀體會。

3.再讀詩句,體會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②說說這首詩寫了梅花的哪些特點,並分析從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到。

③啓發想象,體會意境。請學生認真地想象並體會:詩句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畫面?這種畫面使人產生怎樣的感受?思考好之後用自己的話說說。

④再讀詩句,邊讀邊思考,從“凌寒”等詞語中體會,作者表面上讚美梅花凌寒獨放,實際上是在表白什麼心境?(可適當地作背景介紹)需要注意的是,對詩人心境的體會是個難點,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深究。

⑤朗讀詩句,邊讀邊體會作者的感情。

作業佈置:完成課後練習。

板書:

梅花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形孤)

凌寒獨自開。(姿傲)

遙知不是雪,(色潔)

爲有暗香來。(香幽)

表達了“堅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篇二:《竹石》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1、課前蒐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 看圖:圖上有什麼?(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 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塗”(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後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爲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於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 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 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 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 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 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爲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爲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學生學情板書: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 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 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麼?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懷着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 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爲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紮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鬆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蒐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裏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 石

鄭燮

板書:

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篇三:《菊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菊花》,瞭解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學習詩中生字,理解詞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誦並默寫。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愛菊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觀賞過菊花嗎?你是什麼時間觀賞的?揭題《菊花》。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學習生字詞。

1、師生共同介紹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詩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陽市)人。九歲能詩,十五歲明經及第。他與白居易共同開創淺切的新詩風,世評“元輕白俗”。他兩人均曾企圖以詩爲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於諷諭詩。其詩樸質深切,反映了廣泛的現實生活。與此同時,他還遺有許多感傷性質的傑作。有許多歌詠元、白兩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詩。有《元白長慶集》。

2、小組討論預習生字詞的情況並彙報。

菊( * )——菊花。

秋叢——秋天的菊花叢。

舍 ( sh8 )——房屋。(組詞:宿舍、校舍)

陶( t2 )——本詩中指姓陶的家,即陶淵明家。(陶淵明是晉朝著名詩人,最喜愛菊花)

偏( pi1n )——偏愛,在幾個人或幾件事中特別喜愛其中的一個或一件。

此( c! )——此花,這個花。

盡( @n )——完。開盡:開完。

籬( l0 )——籬笆。

三、學習古詩 (看視頻,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

( 1)自由讀:結合課後註釋,試着小聲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2)互助學習:在小組裏每位同學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請同學、老師幫助。

( 3)各小組推舉一位同學彙報學習情況。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這句詩的意思是:一叢叢的菊花圍着院牆屋舍開放,彷彿到了陶淵明的家。詩人圍繞着開滿菊花的籬笆流連觀賞,以至不覺中太陽已西斜。這兩句詩是寫景,寫菊花之多,使觀賞者留連忘返,不知時間流逝。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不是人們偏愛菊花,是因爲這種花開完後,就沒有別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後凋謝的)這兩句寫了作者偏愛菊花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熱愛菊花的深情,也讚美了菊花傲霜鬥寒的高貴品質。

四、再讀古詩,體會意境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同學之間互相讀。

2、互相交流,談談詩中表達的意境和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詩,詩人描寫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愛菊花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熱愛菊花的深情,也讚美了菊花傲霜鬥寒的高貴品質。

五、指導朗讀

秋菊繞舍 / 似 / 陶家,遍繞籬邊 / 日 / 漸斜。

不是花中 / 偏 / 愛菊,此花開盡 / 更 / 無花。

前兩句賞花,用緩慢輕鬆的語調讀出詩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後兩句詩人直白內心想法,朗讀的語氣肯定,乾淨利落,表達對菊花的情有獨鍾。

六、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着背一背。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篇四:快樂讀書屋三《黃山鬆》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黃山鬆的形象及品格。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感悟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昂揚的革命豪情,樂觀自己的生活態度。

4.情感目標:體會詩歌熾熱飽滿的情感。

教學難點:認識黃山鬆的形象及品格.

教學重點:認識黃山鬆的形象及品格.

教學方法:研體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黃山是享有盛名的旅遊勝地,那裏的松樹更是一道絕世的風景,黃山“七十二峯”高聳入雲,在浮動的雲海中,一棵棵黃山鬆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戰旗”,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黃山鬆》。

二、 自主學習:

1、讀標準音:

峯峯皆(iē)到 寒徹(chè)骨 閃爍(shu) 勁(ìng)枝 迸(bèng)

2、寫規範字:

雷tíng( ) 夾xí( ) luǒ( )露 不屈不ná( )

3 作者簡介:張萬舒是我國當代詩壇一位著名的詩人,《黃山鬆》一詩是他的代表作。

4、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 合作學習:

1、用高度凝練的語言描繪黃山的形象

(明確:“挺的硬,扎的穩,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動,轟不倒”。)

2、詩中寫“谷裏的陰風,高山雪冷,紫色的巖”等形象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用烘托的方法顯示出黃山鬆英雄般的氣節。)、

四、 合作探究:

黃山鬆具有怎樣的品格?

(明確: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五、 回顧與反思:

1、你從黃山鬆身上感受到什麼?

感受到了黃山鬆“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穩,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動,轟不倒”的戰士般的精神。

2.這首現代詩與《蒼松怪石圖題詩》各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略)

板書設計:

頂風傲雪(自強)

堅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撓(進取)

  篇五:我最喜歡的詩文

教材簡析

本課是口語交際教學。此次口語交際是本學習了本單元幾篇描寫植物的詩文後,安排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描寫植物的詩文,說出喜歡的理由,並和同學們交流感受,表達自己對讀過詩文的體會,從而達到學會欣賞詩文,提高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的目的。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遵循“語文教學要爲學生提供經常的、具有挑戰性的聽說訓練,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的教學理念,課前安排學生選出自己喜愛的詩文並收集有關材料,課上讓學生採取獨白、會話兩條線交叉進行的方式相互交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敘說、去傾聽、去評價,促使他們想說、樂說、會說,提高學生敘說、交流和評價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與他人交流,表達自己內心對讀過詩文的感受。

2.能在交流中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瞭解他人講話的內容。

3.學會欣賞詩文,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表達慾望

同學們,你們喜愛詩嗎?老師可是一個詩迷。我喜愛李白詩中“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邁飄逸;喜愛杜甫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辛辣尖銳。我時常慨嘆於“高堂明鏡悲白髮”的年華消逝,也常激動於“怒髮衝冠”的壯懷激烈。

這節課,我們就來說說自己最喜愛的詩文。(板書課題)

(在充滿詩意的講述中,引導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古詩優美的意境中,以創設口語交際的具體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二、創設情境,互動交流

1溫故知新,生成口語交際的要求。

(1)自由說。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了四首描寫植物的詩,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首,爲什麼?

(引導學生從敘說剛學過的詩入手,使學生既感到親切,又有話可說,也可調動學生樂於參與的積極性。)

這幾位同學說出了自己喜愛的詩文,還說出了自己的喜愛之情,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龍龍和文文最喜歡的是哪一篇詩文嗎?請大家把書翻到44頁,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2)指名說。

預設:

①龍龍最喜歡的詩文是《竹石》,因爲生長在巖縫裏的竹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②龍龍最喜歡的詩文是《竹石》,他說:“一個‘咬’字把竹子寫活了。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了生長在巖縫裏的竹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③文文最喜歡的詩文是《梅花》,因爲梅花有不畏惡劣環境而開放的堅強個性。

④文文說她最喜歡的詩文是《梅花》,詩文通過“凌寒”“獨自”“暗香”等詞語,寫出梅花不畏惡劣環境而開放的堅強個性。

在學生的表述中生成並出示口語交際的要求:表明態度,說明理由,交流感受。

(教師站在旁聽者、建議者的角度提示學生在表達中怎樣才能把理由說得充分、具體、感人,學生更容易認同其課堂主人的地位,有利於其發揮主動性,明確了從詩文的字、詞、句中表達喜愛之情的話題,滿足學生想說的慾望,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文的感受。)

2合作交流,生生互動。

(1)根據本節口語交際課提出的要求,自由練說自己最喜歡的詩文,要說清楚喜歡的理由和感受。

(2)指2~3名同學說自己最喜歡的詩文,要說清喜歡的理由和感受,大家注意傾聽、評價。

(3)剛纔幾位同學在敘說中,分別從詩文的字、詞、句中說出了自己喜愛的原因。老師感到,很多同學都在躍躍欲試,想一吐爲快。現在就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並評一評,誰說得最好,爲什麼好?

3情境再現,提升能力。

同學們在自主交流中一定有很大的收穫。那你們願不願意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共享,讓大家也從中得到愉悅呢?

各小組推薦代表進行敘說,其他同學圍繞剛纔生成的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評價。同時,老師把準備好的幾首古詩的情境和音樂輕柔地播放出來。

(在學生自說的基礎上,進行學生間的自主交流,讓學生互說、互評,展開互動,並在具體的情境和音樂中,讓學生體驗敘說的樂趣,享受審美樂趣,提高欣賞詩文的能力。)

三、課外延伸,拓展空間

同學們,在剛纔述說的過程中,大家共同欣賞了優美的詩文,受到了美的薰陶。那麼,你們想不想評選出幾篇優秀的作品來,再深入地感悟一下詩文所蘊涵的哲理呢?

分小組進行評選。

(在學生評選過程中,再一次爲學生創造交流和表達的機會,以此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與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幫助他們到生活實踐中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實踐知識。)

四、教師總結

教學反思: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