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中彩那天》第一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四年級《中彩那天》第一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導讀:父親是汽車修理廠的技工,技術精湛,工作賣力,深得老闆的器重。他夢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四年級《中彩那天》第一第二課時教案分析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6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4個生字。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言環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課中出現的生字新詞“拮据、夢寐以求、悶悶不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在閱讀中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並結合在本冊前面學過的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進一步指導學生讀懂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父親”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初步滲透“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一大筆財富”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從不願意把大獎還給同事,到最後還給同事的矛盾經過,體會課文中“母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強調“中”的讀音和“彩”的寫法。

2過渡導入學習課文。

  二、檢查預習,順情引導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輪讀課文,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三、創設情境,啓發疑問

以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3~6自然段,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體會“我”中彩之後的興奮與激動,並有感情地朗讀4、5自然段。

2啓發疑問:再讀4、5自然段,試着提出問題,初步學習聯繫生活實際提問。

3學法嘗試:以第6自然段巧妙過渡,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邊讀邊想解決問題,進一步學會提問。

  四、滲透學法,邊讀邊想

以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學習7~8自然段,引導學生一句句讀通課文,初步理解“父親”面臨的“難題”,爲深入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1學生自己閱讀,嘗試解決在上一階段讀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父親到底面臨怎樣的難題?

2針對學生閱讀中的困惑,師生交流讀書方法,幫助學生一句句讀通課文。

3學生嘗試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自己閱讀,邊讀邊想,初步理解父親面臨的難題。

4再讀課文,並大膽質疑,爲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二、重點語句,深入探究

1在師生共同讀書學習辯論的過程中,滲透“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一大筆財富”的思想。

2深入思考“父親有沒有理由留下這輛車?爲什麼又沒有留?”

3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認真讀書,在學生思辨的基礎上理解爲什麼是“道德難題”,從而充分認識父親的高貴品質。

4“理解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和“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的含義。”(向學生推薦《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誠信,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三、疑難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我們家六口人全靠父親一人工作維持生計,生活很拮据。母親常安慰家裏人:“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如何理解?

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它出自“我”的母親之口。儘管家裏經濟拮据,但她人窮志不窮,追求精神上更可貴的東西。

2父親是汽車修理廠的技工,技術精湛,工作賣力,深得老闆的器重。他夢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夢寐以求”說明了什麼?

“夢寐以求”說明父親對擁有汽車的渴望。

3一天放學回家,我看見城裏最大的那家百貨商店門前擠滿了人。原來,一輛嶄新的奔馳牌汽車將以抽獎的方式饋贈給中獎者。如何理解這句話?

這句話交代百貨商店將以抽獎方式將一輛嶄新的奔馳牌汽車饋贈給中獎者,這是故事的起因。

  四、想象寫話

當庫伯派人把汽車開走後,“我”和爸爸、媽媽是怎樣的心情,可能有些什麼對話,說一說,再寫下來。

  五、學習生字(重點是字形)

如:“德”:用“十四人一條心”的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強調“心”上有一短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創編記字口訣,使學生快樂識字、寫字。

  六、課外延伸

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關於彩票的故事,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自由組合,通過查找資料、採訪等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

《中彩那天》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雖失去了貴重的奔馳汽車卻換回了誠實、守信的崇高品質。孩子們也同樣對這篇課文興趣濃厚。我在課堂上先是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一般人中彩後的反應是什麼?而父親的反應又是如何呢——父親神情嚴肅。把我趕下車。父親怎麼會有如此反常的舉動呢?這些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他們馬上從課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爲中彩的彩票是父親幫庫伯買的。我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父親心裏可能在想什麼呢?孩子們想象的都非常好,有的說:“我怎麼這麼倒黴,中彩的怎麼不是我那張呢?”有的說:“這輛車不是我的,我不應該要……”而後,我讓學生看事情的結果是什麼。

接下來,又聯繫前面課文中介紹的我的家庭狀況及父親的心願感受父親的偉大。體會母親的話的含義及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最後一句話在理解含義前,我先做了一個鋪墊:引導學生思考父親在打電話的那一刻,失去的是什麼,但他又得到了什麼。即便父親在矛盾中徘徊,可他依然選擇了將車還給庫伯,品質是多麼可貴。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就會強烈的感受到這一點。那麼,理解開頭和結尾這兩句話就很容易了。在課後又設計了一個小練筆,還車之後,小作者一家人會是怎樣的表情?又會說些什麼呢?給學生又留下了一個更廣泛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