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新編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新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1

在備本課時,課文給我的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備完課,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十分精彩的文章,是啓迪人類發展的文章,是授予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學生一篇好文章。這篇課文的內容不難理解,但是故事性特別強,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新編

《生命的壯歌》一課是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則激動人心、感人肺腑的動物逃生故事組成。

“蟻國英雄”說的是一羣螞蟻面對大火的圍攻,利用集體的力量奮力逃出火海;“生命橋”着重記述了一羣無辜的羚羊面對狩獵隊的捕殺,沉着冷靜、團結協作,最終年青羚羊在老羚羊的帶領下奇蹟般逃生的故事。這兩則故事題材不同,主題卻極爲相似。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爲我們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貴的合作和大無謂的獻身精神。

在兩堂課的教學中,我充滿激情的導入把學生帶入到那種激動人心、扣人心絃的場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課文的內涵。教學時以指導學生朗讀爲主,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讓自己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的句子,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字詞,在讀中賞析語句,在讀中揣摩情感。學生通過激情朗讀,似乎把當時情景進行再現,使得老師和學生們的那顆心被都被震醒了。課堂上我沒有任何特別的講解,沒有特殊的引導,更多的只是孩子們的讀,讀的過程中,學生們被課文的內容所感動,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後,讀書的個性化也隨之有了提高。而在“生命橋”一課教學時,利用簡筆畫的勾畫,使得學生更能體會動物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表現出來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

整堂課的學習的過程中,滲透更多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反覆地讀,深入理解、體會外層螞蟻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的壯舉,又要在讀中領悟到外層螞蟻和老羚羊舍己爲“人”、從容不迫的獻身精神。

這篇課文不僅給學生進行了一次有益的生命教育,也給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2

在教學了課文《生命的壯歌》後,感動了許多學生。這是一篇謳歌生命的文章,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則故事,再現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動物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現身精神,共同組成的一曲激動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壯歌。

在教學時,文章本身感動了我和許多學生,同時我聯繫到了生活中的許多生死攸關的事例,讓我們對於生命的意義和同伴間無私的'奉獻精神已經有了全新的解讀。在上完課文內容後,我安排了學生回去寫小練筆,練筆採取了寫“讀後感”這一方式,讓學生將課文與現實生活練習起來,產生對生命更深的感悟。

首先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再次喚起學生的情感。然後讓學生談談對課文的理解或令你感動的句子,學生都有說的慾望,並且說的都很好,含義深刻,富有感情。相信學生對文章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悟。最後,又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將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引入課堂:如,在地震中老師用身體保護學生,母親用生命挽救孩子,同學以身體的殘缺作爲代價換回同伴的平安……這些不都具有老羚羊的精神嗎?當說到這裏,許多學生都用專注的眼神看着我,相信他們與文本有了共鳴,於是很多學生爭着訴說自己在電視上看到的令人感動的一幕幕。

當看着學生們寫的一篇篇讀後感,我心裏感慨萬分,因爲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學會了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同時更讓他們體會到弱小生命間團結合作、勇於獻身的可貴精神。在地震來臨時,生命是如此頑強,人們的互助與獻身更令人敬仰,我們更應該珍惜生命,堅強的克服任何困難,團結在一起,纔會讓生活更加美好。一篇讀後感,給學生以心靈的洗禮,讓他們的思想得到昇華。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3

《生命的壯歌》一課中的《生命橋》是一篇激情謳歌生命的篇章。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與作品對話,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精神的洗禮,促使情感的昇華。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在教學兩個故事時,我先分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螞蟻、英雄、羚羊是什麼樣的,它們又有什麼樣的特點。學生髮言積極,通過交流,認識到:螞蟻在生活中是極其弱小的生靈,正像文中描述的那樣,它們不過是區區弱者,一陣微風、一個手頭就可以使其斃命,在自然界它們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在我們的心目中英雄是行俠仗義、捨己爲人、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爲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小小螞蟻怎麼會被稱爲英雄,會有如此高的讚譽?在密林深處,一羣羚羊被獰獵隊一步步逼上了懸崖。懸崖是這樣高聳入雲,下面是萬丈深淵,對面山崖又離得較遠,一隻羚羊無論如何不能跳到對面崖上。它們會怎樣呢?交流着交流着,學生漸漸入情了。這時再讓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神情是那麼專注、那麼投入——未成曲調先有情了。

二、大珠小珠落玉盤

《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珠玉落盤,清脆亮麗之聲不絕與耳,這是生命體的撞擊絕唱,是師生藉助文本奏響的生命樂章。

教學中,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動的句段。學生通過自由朗讀思考之後,紛紛舉手:

一生說:“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着,並不斷髮出外層螞蟻......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可以看出蟻國的英雄們在遭遇滅頂之災時,竟然如此沉着、堅定、團結一致,以生命爲代價,以求得整羣螞蟻的生存。螞蟻突遇災難時讓人的惋惜到其脫險方式的果斷、巧妙,着實令人驚喜又驚歎!尤其嘆這些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鬆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抱團突圍”一層中的兩個“也不”,完美地詮釋了這些英雄們至死堅守崗位的那種不怕犧牲,勇於獻身的精神。

一生說:“ 生活中的橋是從此岸通向彼岸的道路,在《生命橋》中,山澗上空那一道道眼花繚亂的弧線就像一座無形的橋,是從這邊懸崖通向那邊懸崖的道路,更是從死亡走向新生的道路。這一通道是用老羊的生命換來的。”此時,羚羊飛渡那悲壯場景給學生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

三、此時無聲勝有聲

當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心靈,受到強烈震撼之際,他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文章的豐富內涵,這時不妨留一點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在學生沉思之後,讓他們說說是否想呼喚些什麼時,學生?迴音是:

——讓我們愛護動物,世界會更美好!

——保護珍惜動物,不要讓他們滅絕!

——珍愛生命,保護自然!

……

謳歌生命的篇章,要生命去撞擊,學生體會其中的內含,思想也就得到了昇華。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

《生命的壯歌》一課是由“蟻國英雄”和“生命橋”兩則激動人心、感人肺腑的動物逃生故事組成。是啓迪人類發展的文章,是授予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學生一篇好文章。這篇課文的內容不難理解,但是故事性特別強,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蟻國英雄”》說的是一羣螞蟻面對大火的圍攻,利用集體的力量奮力逃出火海的故事。這兩則故事題材不同,主題卻極爲相似。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爲我們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貴的合作和大無謂的獻身精神。

教學時以指導學生朗讀爲主,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讓自己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的句子,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字詞,在讀中賞析語句,在讀中揣摩情感。學生通過激情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後,讀書的個性化也隨之有了提高。

課堂教學過程中,經過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教師與文本的不斷地思維碰撞,再加上學生的不同、教師的不同,孩子們在預習的時候,就已經會在課文相關的語段邊上寫上自己的閱讀感受,孩子們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已經能感受到老羚羊的捨棄自我,保全幼羊的精神,感受到他們的勇敢、犧牲的精神了。如果課堂教學下來學生的體驗還停留在此的話,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我在班級教學的時候發現,孩子們除了被螞蟻們震撼之外, 還對課文中並沒有多花筆墨的“人”很感興趣。有學生在課堂上不滿地說:“起火地明明是在臨河的地方,遊客們看着螞蟻被火圍困,爲什麼不出手相救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許多孩子也紛紛表示出對遊客們的不滿,認爲他們輕視螞蟻的生命。細細想來何嘗不是像孩子們所說的那樣,螞蟻們面臨的生命威脅不正是由於人類的不慎嗎?羚羊們被逼上懸崖不也正是因爲那些端着獵槍的獵人嗎?孩子們的眼睛是明亮的,他們看到了這一點,不正是對他們很好的教育嗎?

整堂課的學習的過程中,滲透更多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反覆地讀,深入理解、體會外層螞蟻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的壯舉,又要在讀中領悟到外層螞蟻和老羚羊舍己爲“人”、從容不迫的獻身精神。

小組討論學習成爲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形式。在後來的教學中,給每個小小組組員編號,討論之前教師指定幾號組員準備代表小小組發言。這樣避免了學生在討論時將許多時間花在推脫髮言上,也避免了小組交流成了個別好學生的個人發佈會。當然小組學習不是僅僅這樣就一定有效了,還需要教師巧妙地給予評價、激勵,甚至動用一定的獎勵機制。也需要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