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9篇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9篇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 篇1

《完璧歸趙》

【教學目標

1、識生字7個;積累含近義詞素的成語;會使用“吩咐”和“囑咐”。

2、正確朗讀課文

3、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重點學習:讀句子提出問題,並在課文中找有關句子。

4、瞭解藺相如完譬歸趙的故事,體會他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人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故事導入:《卞和獻玉》。

2、板書課題,激趣思考:“完璧歸趙”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思考問題。

2、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糾正讀錯的生字新詞;指導讀難讀的句段)。

3、交流:說說對“完璧歸趙”的理解。(最後,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這句話,板書並讀一讀。)

三、結合以上句子,再讀課文。

1、爲什麼“一定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呢?

(1)引導學生學習第1-3節,並思考。

(2)交流,然後指導朗讀,體會趙王的無奈、藺相如的堅定。(教師適當詮釋藺相如此行的重任。從國力來看,趙國只能答應交換;要是讓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趙國就會被人小視。)

2、藺相如是怎樣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來的?

(1)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脈絡(要回寶玉、爭取時間、派人潛送;參插《詞句活動室2》)。

(2)抓住藺相如說的三句話展開教學。

①找一找:藺相如一共說了幾句話?哪幾句話?

②說一說:爲什麼說這幾句話?(看到秦王沒有誠意,要回寶玉以爭取主動;再一次試探秦王;爭取時間把寶玉送回趙國。)

③讀一讀;秦王爲什麼乖乖就範?體會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話的.理解,可以從秦王的反應表現入手,譬如:“信以爲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話作爲重點來理解,可從藺相如的動作、神情和語言入手。)

四、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句子,並提出問題。

2、在小組內通過聯繫上下文討論解決。

3、教師適當組織全班討論。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用一二個詞語評價藺相如,並簡單說說理由。

七、指導完成《詞句活動室1》。

(1)補充完整。

(2)提示學生注意每個詞語中所填入的字詞的意思。

(3)再寫幾個類似的詞語。

八、作業:

課外閱讀《澠池會》、《將相和》。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 篇2

《在牛肚子裏旅行》

教學目標

1.認識“咱、偷”等10個生字,讀準“答、應”等3個多音字,會寫“旅、咱”等13個字,會寫“旅行、要好”等17個詞語。

2.能體會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心情,分角色朗讀課文時能讀出相應的語氣。

3.默讀課文,能找出證明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詞句,能體會到它們之間的真摯友情。

4.能畫出紅頭在牛肚子裏旅行的路線圖,並藉助路線圖講故事。

教學重點

1.能體會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心情,分角色朗讀課文時能讀出相應的語氣。

2.能畫出紅頭在牛肚子裏旅行的路線圖,並藉助路線圖講故事。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思路說明:教學設計一的'思路是“集中識字——釐清脈絡——聚焦對話——改寫對話。”本設計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釐清文脈絡,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練說故事;關注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和動作描寫,引導學生體會紅頭和青頭的心情變化。提供學習單作爲支架,幫助學生轉換角度想象人物對話。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咱、偷”等10個生字,讀準“答、應”等3個多音字,會寫“旅、咱”等13個字,會寫“旅行、要好”等17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釐清文脈絡,畫出紅頭在牛肚子裏的旅行路線。

教學過程

一、交流旅行經歷,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你們喜歡旅行嗎?爲什麼?你們去過哪些地方旅行?

2.揭示課題:在牛肚子裏旅行又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在牛肚子裏旅行》。

板書課題,並指導書寫“旅”:左窄右寬。右下部分先寫撇,再寫豎提、撇,最後寫捺。

3.提問:讀了課文,你有什麼疑問?

預設:怎麼會到牛肚子裏旅行呢?在牛肚子裏旅行和我們平常的旅行有什麼不一樣?

設計意圖:圍繞“旅行”這個詞做文章,讓學生分享生活趣事,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可穩定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瞭解課文內容

1.出示自讀要求:

(1)帶着自己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在容易讀錯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解決。

2.學生自讀後交流反饋,教師指導認字詞。

(1)交流多音字:“答應”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讀第一聲,“應”讀輕聲。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學習5個生字“忌、茵、僕、允、勿、毒”,重點理解並積累詞語:“毫無顧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卻步”、“雜草叢生”、“荒蕪”。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花園前後的變化的原因,根據課文內容想像說話,瞭解貝爾太太不同的心情。

3、獲得“分享是快樂”的真切感受,體會與別人分享快樂,將會得到更多快樂。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引入課題

1、(板書:花園)(出示圖片)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副美麗的圖片,這是貝爾太太的一座花園,我請小朋友用一句話介紹一下這座花園。(學生說)

2、教師小結:是啊,花園是個吸引人的地方,那百花爭豔,花紅柳綠,是休息放鬆的好場所。可是有這樣一個花園,卻一片荒蕪,(補充板書:荒蕪)讀題。

看圖,解釋荒蕪。

3、讀題釋題:文中是怎樣描述這“荒蕪的花園”的。自由讀課文。找句子。劃線。

出示句子:幾年後,有人再往這所花園去,卻發現那裏因爲園子太大,走動的人太少而真的雜草叢生,毒蛇橫行,幾乎荒蕪了。

指導朗讀:讓我們一塊來讀讀句子,感受這花園荒涼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初讀課文。究竟這花園爲何會變成這番情景?請大家分節來讀讀課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讀通課文。齊讀詞語。

2、師:誰時花園的主人?(貝爾太太)課文中還提到了誰呢?(年輕人、小孩子、老人……我們統稱爲遊客),(板書:貝爾太太遊客),他們與這座花園之間發生了什麼關係?讀一讀課文,找出描寫貝爾太太、遊客及花園的詞語。解釋詞語。

貝爾太太:生氣孤獨寂寞

遊客:毫無顧忌忘乎所以貪玩望而卻步

花園:又大又美雜草叢生毒蛇橫?行荒蕪

三、細讀文章,體會佳句

1、貝爾太太的花園原本是如此美麗,以致於吸引了許多遊客,讓我們從書上看看他們的表現,先自己輕聲讀1-2節,再說一說。(出示填空)。

出示:貝爾太太的花園又大又美,以致於吸引了許多遊客,他們毫無顧忌地跑到貝爾太太的`花園裏來玩了。年輕人______,頑皮的小孩子______,悠閒的老人______,還有一些非常浪漫的人______。然而,貝爾太太卻______。

師;他們絲毫沒有考慮到貝爾太太的感受。

師:因爲花園的美麗,人們毫無顧忌,以至於人們忘記了一切!然而這卻使貝爾太太卻覺得人們真是有點——忘乎所以

2、可是,我們都知道,這個花園後來都變得雜草叢生,它荒蕪了,這裏面有一個原因,請大家自己輕聲地把課文當中描寫荒蕪的原因的段落輕聲、快速讀一遍,開始!

師:讀完之後,誰能夠給我介紹一下原因?(讀完一篇文章再用自己的話說說,那麼這篇文章裏的話就變成自己的話了。當你積累下越來越多這樣的話,那你就會成爲一個“會說話”的人了。)

生:貝爾太太寫了塊牌子:私人花園,未經允許,請勿入內。

生:貝爾太太讓僕人換了一塊新牌子:歡迎你們來此遊玩,爲了安全起見,本園的主人特別提醒大家,花園的草叢中有一種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傷,請在半小時內採取緊急措施,否則性命難保。最後告訴大家,離此地最近的一家醫院在威爾鎮,驅車大約50分鐘即到。

第一塊牌子毫無效果,就如同在很多花園裏都會寫:保護綠化人人有責。很多人都毫無顧忌。後來,貝爾太太用這種方法威脅大家,大家相信了貝爾太太的話,就對這所花園望而卻步了,於是再也沒有人光臨這所花園了,所以荒蕪了。

3、幾年前,看看自己美麗的大花園和快樂的忘乎所以的遊客,貝爾太太心裏會怎麼想呢?幾年後,面對荒蕪的花園,她又會說些什麼呢?

完成練習:

貝爾太太看着花園內忘乎所以的遊客,想:。

生:他們總是來玩,把我的花園都踩得不知道像什麼了。(貝爾太太多自私阿,她只知道自己擁有美麗的花園,卻不允許其他人來玩。)(真是一位想象豐富的小朋友)(你的想象真豐富,大家需要向他學習)

面對雜草叢生、毒蛇橫行的花園,貝爾太太常常自言自語的說:

生:如果當初我允許他們進來玩,那該多好啊。(恩,他知道後悔了。)

生:如果我也能夠把美麗的花園分他們一點,那花園就不會荒蕪了。(是啊,如果貝爾太太當初能這麼想就好了。)

4、幾年後,偶爾有人再往那所昔日充滿快樂的花園去時,卻發現——,一所快樂的花園變成了——荒蕪的花園。“荒蕪”的僅僅是貝爾太太的花園嗎?

師小結,再讀課題:孤獨、寂寞的貝爾太太——她的內心空蕩蕩的,猶如一座——荒蕪的花園。

5、同學們,如果我把每個人的心靈比作一座花園,當你的心靈充滿了自私這種不好的品性的時候,你的心靈,這心靈的花園就會變得雜草叢生,是不是?所以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心靈變成一個美麗的花園?需要什麼來滋潤它?

6、一起來看課文中的句子: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如果我們願意讓別人在此種植快樂,同時也讓這份快樂滋潤自己,那麼我們心靈的花園就永遠不會荒蕪。

如果我們的心靈充滿了分享,充滿了感恩,充滿了友愛,充滿了大方,充滿了善良,這些好的品質,那麼我們就一定很快樂,帶着這樣的體會一起來讀一下最後一小節,預備,齊!

7、學習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話要跟貝爾太太說嗎?

四、總結:和大家一起分享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那麼一份快樂就會變成千千萬萬份快樂,那麼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 篇4

《一面五星紅旗》

【學習目標】

1、認識“攤、奈”等5個生字,會寫“窄、脖”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假日、揹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尊重和愛護國旗,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課前準備】

1、每個小組自制一套字詞卡片。

2、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提示課題

1、出示多媒體課件:升國旗儀式錄像。

2、教師導入:同學們,在這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你會想到些什麼?

3、心靈對話:學生自由談論自己的感想。

4、導引課題:是呀,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和愛護它。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一面五星紅旗”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本課生字及所在詞語,多讀幾遍。(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讀書時間)

2、小組合作學習:

⑴拿出小組自制的詞語卡片進行認讀:說說自己認識哪些字,怎麼認識的。互相教讀不認識的字詞,並想辦法快速記住。

⑵輪讀生詞卡片,討論詞語意思。

⑶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

⑷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幫助釋疑解難。

3、集體交流反饋:

⑴課件出示生字新詞:開火車快速認讀。

爲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組成詞語,請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來。

⑵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評議。

⑶提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疑問,全班討論。

(有些需要深入讀書方能解決的問題可寫在黑板上,暫不討論)

三、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請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這些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麼,怎樣寫才美觀。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範寫比較難寫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練習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學生的書寫作業,進行評議。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細讀課文,互動探究

1、自主學習:

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

2、小組合作: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及收穫,組長帶領組員把大家的收穫進行整理歸納。

⑴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我”爲什麼不接受老闆的條件?

3、集體交流: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彙報,教師結合學生髮言相機出示描寫麪包店老闆的語句,引導學生認真進行品讀,並結合上下文弄清其態度變化的原因──被“我”的愛國行爲深深打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段落。

三、動情朗讀,昇華感悟

1、通過認真讀課文,你覺得“我”和麪包店老闆是怎樣的人,你想對那個麪包店老闆或作者說些什麼?請學生暢所欲言。

2、帶着對作者及麪包店老闆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自由組合: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4、請一組同學朗讀,全班同學共同評議。

四、研讀課文,體會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的表達方法

1、讀了課文,同學們被“我”的愛國情感和中外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所深深感動。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想想課文的敘述順序。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的表達方法(先寫漂流過程:出發、遇險、來到小鎮麪包店;再寫來到小鎮後的情況:向老闆求助,和老闆談交換麪包的條件,拒絕用五星紅旗交換,被老闆救助)。

五、拓展練習

1、摘抄文中感人的語句。

2、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3、寫一寫自己讀過課文的感想。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9個字,掌握“浩瀚、遨遊、沐浴”等詞。

2、學習詩歌,懂得小書櫥中蘊含的知識,能使人眼界開闊,生活充實,體會作者對小書櫥的喜愛之情。

3、體會關鍵此舉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讀書的樂趣。

4、有語氣地朗讀全詩。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詩歌,會認識中的生字詞。

2、熟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對小書櫥的喜愛。

3、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導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小書櫥?說說你從中獲取了那些知識。

今天,老師帶領你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板書《小小的書櫥》,看看小作者是怎樣寫他的小書櫥的。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書,花初步認識的字,用自己的認字方法認識它。

2、至明看火車,檢測識字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感情。

1、自讀詩歌。

2、讀完詩歌,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3、你從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愛讀書?

作者爲什麼把書櫥比作是“廣闊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採用多種不同的方式指導學生朗讀、感悟2—5小節,體會讀書的樂趣。

讀最後一小節,面對書中的.無窮的寶藏,我們應該怎樣做?

四、配樂朗讀,放飛想想談感受。

1、指名配樂朗讀課文。

2、學完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可以結合自己讀書的感受來談。

3、生有感情地齊讀全詩。

五、總結評價,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再讀詩歌,進一步感受詩歌內容。

2、完成古詩《觀書有感》。

3、會寫本課生字。

導學過程:

一、直揭課題

二、感情朗讀,回顧全文。

三、完成讀一讀,背一背《觀書有感》

1、自由讀古詩。

2、再讀古詩,結合插圖,自悟詩意。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四、指導寫生字

1、學生觀察生字,提出不會寫的字全班交流解決。

2、重點指導“瀚、尊”

五、總結評價,佈置作業

鼓勵孩子積累好詞好句,摘抄有關讀書書的名言警句。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識記: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理解:學生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運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培養:經歷對語言的品質、朗讀,通過討論交流,熟悉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來刻畫心理活動的方法。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3、積累一些四字詞組,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三、所用媒體作用

1、創設情境,學生感受“南非”與中國在地理位置上的遙遠,與南非人民與中國人民深厚的'友誼形成對比,從而導入本課。

2、課件出示探究學習的核心問題:我們來找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並想象他當時的想法。

3、課件出示遊戲,鞏固字詞與課文內容。

四、課時安排

本課教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認識本課11個認讀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本課詞語。

2、讀通課文,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3、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回顧課文,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世界地圖,顯示:非洲與中國的距離。

2、我們看到非洲與中國地理位置上有距離,但非洲人民與中國人民的友誼非常深厚,現在,大家和我就走進《賣木雕的少年》一課,去感受這種友誼。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

3、讓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蒐集有關世界各國的`資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課前佈置學生收集關於世界人種的相關資料,如文字介紹,圖片等,豐富學生認知。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請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

2、播放錄象(出示圖片),豐富學生感知。

3、同學們,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在我們這個廣闊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們,例如,我們中國人就是黃皮膚、黑眼睛的黃種人,還有白皮膚、藍眼睛的白種人,捲曲黑髮、黑眼睛的黑種人??儘管膚色不同,可我們象兄弟姐妹一樣生活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有一位美國詩人就寫了這樣一首詩——最美的花束。

4、指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

(三)自學課文

1、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畫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做標記。

2、檢查自學情況:請五名同學分節讀課文,引導學生評價是否讀得正確、流利。板書生字:漆、冠。

除了說“漆黑的頭髮”,還能說漆黑的什麼?引導學生用漆黑說句子。 “冠”是一個多音字,你知道嗎?學生給它注音組詞。

3、同桌合作朗讀課文,注意互相評價。

4、男女生合作讀課文,男生朗讀一、二節,女生朗讀三、四節,第五節齊讀。 5、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詩歌。

(四)理解課文

1、讀了課文,你知道或讀懂了什麼?

2、一、二節告訴我們什麼?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眼睛。(三、四節教法一樣。)

3、引導學生說一說:你覺得最美的花束是什麼?爲什麼把孩子們比作漂亮的花朵?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

4、引導學習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填一填,會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樣________。說一句話:

5、老師提出要求,學生在讀詩歌。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在這廣大的世界上,世界各國的孩子都是“最美的花束”。我們都是平等的。孩子們,我們班有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你們能談談自己平時如何與同學相處的嗎?

(六)作業:

回家讀兒歌、並且練習背誦,把課文中好詞好句多讀幾遍明白怎樣用。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 篇8

《礦礦的研究》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介、訂、糾、邁、壽、攻、噸、礦、妻、巖、臨”等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礦礦是怎樣查閱資料完成他關於“藍鯨”的研究的,瞭解礦礦寫的論文的大致內容。

3、從閱讀“礦礦的研究”中,使自己生髮感慨、感悟,甚至研究與創造的衝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從閱讀“礦礦的研究”中,使自己生髮感慨、感悟,甚至研究與創造的'衝動。

策略與方法: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和學生提前準備黃全愈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首先向孩子介紹黃全愈,而後過渡到他在國外上小學的孩子。

黃全愈,美籍華裔教育的學者。20xx年出版《素質教育在美國》,成爲當年國內非文藝類的第一暢銷書。20xx年,黃全愈又推出了“新書”《生存教育在美國》和《“高考”在美國》。其他的請學生介紹。

2、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這些詞語在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糾纏”;另外“邁阿密大學”可以看圖片或由教師介紹;

(除了要求認的字、詞語外,學生還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師給予及時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3、我明白了礦礦要寫藍鯨的研究論文,得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爸爸對兒子的能力表示懷疑。

4、礦礦在媽媽的陪同下借閱了許多關於藍鯨的書籍,在礦礦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爸爸也學到許多知識。

5、講礦礦完成了他的藍鯨研究報告,這是爸爸看到的最簡短最感興趣的論文。

以上交流的重點是體會礦礦的認真和執着,並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教師可以補充礦礦在美國學習的一些常識。(見參考書)

6、討論:讀了課文,你有過礦礦這樣類似的研究成果嗎?

7、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8、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本課要求認識11個生字,要求掌握“介、訂、糾、邁、壽、攻、噸、礦、妻、巖、臨”等11個生字。教學中注意比較“介——分”是“人”字頭,不是“八”字頭。

2、用形聲字比較字形的方法記憶“訂、攻、噸、礦”等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把孩子領到圖書室,或者把孩子引導到豐富的生活,去問父母、大人或者街坊鄰居,或者某些專業人士,讓孩子從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也像礦礦一樣完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年級語文名師教案 篇9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山溝裏的孩子》一課,再去感受山裏的孩子他們是怎麼上學的,他們走山路爲的是什麼?

二、仔細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劃一劃相關的句子,最後再說一說孩子們在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可以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四人一小組交流。)

全班彙報:

時間長:山溝裏的孩子們從黑暗走進黎明,又從黃昏走進黑暗,可以說是起早貪黑。(板書)

路不好走:要翻好幾座山那,看(課件),同學們是怎麼翻山越嶺去上學的?誰能看着圖給大家講講?如果要是遇到惡劣的天氣呢?看來他們上學的路真是太難走了!(板書)

不安全: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市區裏,不到動物園或是在書本、電視上我們是不可能看到狼的,那就讓我們聽聽狼的叫聲,來感受一下,孩子們放學回家聽到狼叫時的心情是怎麼樣的?(課件)怎麼樣,很可怕吧!再加上天黑,路滑,真爲孩子們捏把汗啊!(引讀)

樂觀:可是他們自己好象並不在意,書上是怎麼描寫的?(課件)因爲能去上學已經是孩子們是快樂的事了,所以克服困難也就變成了一種習慣,艱難跋涉也就變成了一種樂趣。(讀)

對應的句子:清晨,天還沒亮,山溝裏還黑着。傍晚,太陽落山了,山溝裏很快暗下來。讀讀這兩個句子,你發現什麼了?生答。

師:他們句式上的結構是一樣的,而在內容上也是相對應的。你找找,課文中還有哪幾個句子,也是前後對應的?

師:這些相對應的句子,在向我們每一個人訴說着山裏的孩子上學有多難!清晨,孩子們迎着晨曦上學;夜晚,孩子們披着夜霧回家,多不容易啊!小結:看,(課件山溝小道)這就是山區孩子們平時常走的一條山路,這條路每天早晚承載着孩子們求學的夢想。當天邊還是一片隱隱漆黑時,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同學們就背上書包,行至離家幾百里路的縣城去上學。他們不怕困難,因爲他們心中有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學習,只有學習纔能有出路。這是一種多麼頑強的信念,又是一種多麼執着的追求啊!

指導朗讀:

讓我們大家再把孩子們克服困難去上學讓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情朗讀。(讀給小組同學聽,指名讀,試着背一背)

三、聆聽孩子的心聲。

師:就是這種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激勵着孩子們起早貪黑的去上學,那麼除了學習,他們還有什麼願望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6、7自然段,然後在小組裏跟同學們說說你們讀懂了什麼?

(1)金鑰匙指什麼?(指的是知識)

(2)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的尋找指的是什麼?(指不怕困難,不停的發奮學習。)

(3)理想的燦爛的黎明……表明了作者對山溝裏的孩子寄予了無限的期望。同時也對他們一定能改變山溝的窮面貌充滿了信心和決心。

(4)……:說說省略號省略的句子;描述一下未來的學校什麼樣;暢想山村將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未來的教育更加普及化。教育的`春風吹遍神洲大地,偏遠山區的孩子都坐進了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教學樓,大家都會使用電腦,說着一口流利的英語。“貧困山區”已成爲歷史名詞,“希望工程”成爲善良人們記憶中的名字。)

師:或許是山裏的風清新,山裏的水潔淨,才使得山裏孩子的夢更自然;或許是山裏的人堅強,山裏的人淳樸,才使得山裏孩子們的夢更誠懇真實。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讚美山裏的孩子們,一起預祝孩子們的夢想能夠實現,好不好?齊讀第七段。要讀的深情!

四、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同學們,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山溝裏的孩子,“天還沒有亮”,孩子們已經揹着書包去上學;“從這座山樑,翻過那座山樑”,直到“遠遠近近,初升的紅日把他們擁抱”時還在上學的路上,下午放學回家時“月亮”像燈籠在迎接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山裏的孩子就是這樣還堅持上學,他們就是要用聰明和才智去“改變村莊”,“改變山溝的窮面貌”。聯繫到我們每個學生,和他們相比,你覺得你做得怎樣呢?(使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自己優越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而受到啓發向小朋友學習,認真刻苦讀書掌握更大的本領,建設自己的家鄉。)

五、抒情結尾

在我國有許多地方都十分的貧窮和落後。那裏的孩子沒有好衣服穿,沒有好房子住,更沒有零花錢。他們每天的生活重心是放羊、砍柴、餵雞、種地,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漢堡包,也不知道什麼叫摩天輪,不知道安徒生是誰,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但他們知道一點,那就是學習,只要努力學習,他們所有的不知道都會變成知道,所有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山溝裏的孩子,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