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精選21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精選21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1

一、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閒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遊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後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鬱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後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爲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爲“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爲故齊地,之南爲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繫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據註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爲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後爲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註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嶽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雲”;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嚮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衆山小”,這說明了什麼?(這是詩人神遊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三、總結。

杜甫一生極爲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後,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竟至以舟爲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於這動盪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後,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麼?

學生自由發言。

《春望》賞析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着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爲寫景,實爲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爲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爲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濃淡淡,動奪天巧。”《唐音癸籤》卷九“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爲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爲,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爲愁所致,“搔”爲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2

【教學目標】

1、識記和理解:生字詞,會讀會寫,能在句中理解包括註解的意思,能在課外遷移運用。記住散文文體特點,會辨認。背誦全文。理解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2、分析和欣賞:能借助想象,讀懂春天圖畫,品味春天之美,美在哪裏。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理清課文脈絡。順利發表自己的欣賞結果。

3、情感和價值觀:熱愛自然,感受自然,效法自然,正確處理“自我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字詞、修辭、文體和課文的識記理解和運用。展開想象,感受春天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欣賞評價春天之美,順暢表達閱讀的體會。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1、佈置預習:查字典正音,蒐集春詩,誦讀課文兩遍,理清課文思路。

2、導入:交流春詩,口頭說說春天印象,說說《春》這一課寫了一個怎樣的春天。

3、學生個別朗讀:其他同學邊聽讀,邊用線段在句中畫出課後的生字詞,畫出運用比喻的句子。等學生讀完,教師糾錯讀音,朗讀過程不打擾。

4、理清課文脈絡,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課文寫了三個部分,即盼春——繪春——贊春

5、反覆誦讀課文多遍,藉助聯想和想象品味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要求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句子中具體標出語句中的重音和停連,教師要起示範作用。

6、佈置作業:

(1)抄寫課後生字詞和課下注釋各兩遍,邊抄邊記。

(2)抄寫運用比喻的句子各一遍,邊抄邊理解作用。

(3)背誦課文1—4段。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檢查作業,明確要求。

不符要求的,老師課後找他們談話。

二、教讀課文:

按“總—分—總”的順序進行。

(一)初步感知課文:

1、思考完成課後練習一:本文字裏行間流淌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寫了那幾幅圖畫,你最喜歡哪一幅圖畫,說說你的理由。

2、思考完成課後練習二:說說自己朗讀和默讀後的體會,有什麼韻味?是什麼感覺?請舉例說明。

3、課文的思路:暗示春天的腳步近了,——描繪五幅春景圖,——三個比喻點明春天的特點。

(二)深入解讀課文:

1、課文的開頭:作者怎樣盼春?運用反覆和擬人,寫出迫切渴望春天的心情。(解答完成練習四的第一題)

2、課文的主體:作者如何寫小草、野花和春雨的?運用什麼詞語、什麼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結合完成課後練習)

3、理解文末贊春的句子(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三),鼓勵學生實現有創意的說出贊春的句子。

4、難點突破:課文的所有比喻句分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合具體語句分別談一談。 文中的 比喻句有這些……

5、小測1—4段默寫。

(三)課堂背誦6—結束的語段,下節課默寫。

三、課外作業:

1、老師發給學生春天的詩和散文,要求學生記誦,做摘抄。

2、完成本課的校本作業。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深入細緻多角度觀察景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體驗性教學法。

教學設計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採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畫面上的比較和配樂朗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當秋葉飄落的時候,當白雪紛飛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在心中渴望春天。因爲春天帶給人溫暖,帶給人希望,帶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的時候,人們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詩作文。

利用課件分別出示杜甫《絕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畫面。引導學生分析,《絕句》是從“鳥”的角度,《泊船瓜洲》是從“春風”的角度來寫春天。絕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選取春天的一個或兩三個景物來寫。

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課題),其中寫春天的內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的山、水、樹、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繪春天的。

(利用多媒體,提供秋天、冬天與春天的畫面比較,並出示兩首詩的內容。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感受回憶,調動他們的直接經驗,進行情感上的鋪墊。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又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情境。)

二、學習目標

利用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三、教師範讀,整體感知

1、範讀前請學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樣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來;然後又用怎樣的彩筆描繪春天的美景;最後,他又滿懷喜悅歌頌了春天。根據提示(盼春──繪春──頌春),將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師配樂(班德瑞《春天裏的一天》)朗讀:

教師的範讀是非常重要的,從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給學生以引導和薰陶,目的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去思考,以便從整體上把握文意,爲下一步的品讀奠定基礎。

教師講述後明確:盼春(第1自然段);繪春(2~7自然段);頌春(8~10自然段)

四、導讀促學,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節(總寫春回大地)爲例,指導學生品讀的方法。

1、簡析“盼春”:

出示問題組:春天來了沒有?(通過“近”字可以看出春天還沒有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爲什麼疊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這一小節有兩個詞“着”和“了”構成了四個詞尾,有什麼作用?(給人柔和的感覺)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來作者就用了比較多的筆墨來描繪春天的美景。

從哪兒可以看出是總寫呢?(“一切”)

在這一小節裏,作者分別選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詞語來描述他們?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陽的臉”來總寫春回大地。分別用“朗潤”、“漲”、“紅”來描述他們。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朗潤”、“漲”、“紅”的特點。朗潤是明朗潤澤的意思,因爲陽光照在上面,明亮起來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後,所以水“漲”起來了。“紅”字不僅寫出了太陽的顏色,也寫出了太陽的溫暖。同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幅畫面的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結:作者在這一小節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點,寫出了春天的總體景色,然後又選取了五幅畫面來具體描繪春天的美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這一部分的學習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小組交流、討論、達成共識。然後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仔細品味,揣摩其內涵。)

五、學生品讀、揣摩語言

在教師教給學生方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五幅圖畫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畫,並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然後說明理由。

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採取分組合作的方法,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同學之間討論交流,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作品,仔細品味語言,使“教”與“學”均置身於作品所設置的意境之中。教師要抓住重點語句,以“讀”促“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體驗性學習。

1、春草圖:(第3自然段)

這一段用詞準確。“偷偷”表現出小草在春的催發下,在人們難以察覺的情況下,不生不響的生長狀態;“鑽”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頑強。“嫩嫩的”表現出質地柔軟,“綠綠的”寫出了顏色的鮮豔。“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採用反覆的修辭方法,以口語化的詞語寫出小草生長茂盛。寫人的動作“坐、躺、滾、踢、跑、捉”,抓住了兒童最喜愛的,而且是適宜於草地上開展的幾種活動來寫。寫兒童的活動實際上是寫草對兒童的吸引力,突出草這一中心。寫兒童的天真活潑,歡聲笑語又給草地增添了生活氣息,使大自然充滿生機。“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借風襯草,照應開頭“東風來了”,又爲下文鋪墊,給人以柔和的感覺。

這一段在寫景的層次上也很有特點。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出春草生機勃勃的特點;然後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感受,充滿活力。

2、春花圖:(第4自然段)

在詞語運用上:“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百花爭豔、生機盎然的熱鬧景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鮮明。一個“鬧”字,既寫出了聲音又寫出了動態。“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其中,沒有寫太陽,但太陽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在寫景的層次上:由樹上到花下到遍地,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相結合。

3、春風圖:(第5自然段)

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首先從觸覺方面,作者引用詩句,又打一比方,讓人感覺到春風是溫暖的。然後寫“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從嗅覺的角度寫春風,彷彿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接下來寫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和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從聽覺的角度來寫,彷彿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這些聲音應和着,構成了一曲非常動聽的春天的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風是無形的,可在作者的筆下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4、春雨圖:(第6自然段)

在詞語的運用上:先用“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特別親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寫出了春雨細密、閃爍、綿長的特點。一個“斜”字寫出了雨的輕盈,同時又暗寫了“春風”。“樹葉卻綠得發亮”是因爲被雨洗去了灰塵,“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個“逼”字讓我們感到被雨水清洗後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們的眼中。“安靜而和平的夜”,寫出了溫馨的感覺。

在寫景的層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遠,由靜到動,一幅充滿詩情的江南春雨圖,流露出作者的對春雨的喜愛。

5、迎春圖:(第7自然段)

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多了,實際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擻抖擻”,極富節奏感。引用俗語“一年之際在於春”,給人無限的遐想。在寫景的層次上由風箏到孩子,寫出了春到人歡,迎接春天到來的喜悅心情。從而激發人們奮發有爲,不負春光。

(在這個環節中品讀是第一要義,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通過品讀,細細揣摩,反覆品味,進行體驗與感悟。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圖畫,充分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同時學生朗讀時配上音樂,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美的氛圍中。)

六、朗讀回味,總結拓展

1、簡析本文最後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讚美作結,頌揚了富有生機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個比喻句的順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壯的青年,符合成長的順序。在朗讀時應該節奏明快,由弱到強。

2、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爲什麼能將春天描繪得如此美麗呢?

首先要有細緻的觀察,並且善於積累語言,然後由感而發,才能夠恰當的表達出來。

4、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選取幾個自然段,進行配樂朗讀競賽。

七、作業

根據學到的寫景抒情的方法,寫一篇《校園裏的秋天》(或《校園裏的冬天》),300字左右。準備開一個學生作品朗讀會,在全班內交流。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4

○教學目的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爲理想而奮鬥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①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在預習本上正確注音、寫字。

②課前佈置學生摘抄有關春的詩文,上課備用。

③老師準備錄音機、錄音帶、課件、微機或投影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朗讀課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研讀春草圖,歸納分析其他春景圖的方法。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春天是絢麗的,她讓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於是,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描繪春天、歌頌春天。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體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②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要求]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a.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b.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c.具體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d.你覺得春天還像什麼?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讚美春天嗎?

聽讀之後,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研讀與賞析

[教師導學]l、2、3,小節

(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

①第1、2小節總寫了哪些景物?

②寫1、2小節有什麼作用?

③第3小節寫出了春草的什麼特點?

④春草圖中爲什麼還要寫人的活動?

⑤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個冬季,當春天來臨時,你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偷偷破土而出會是怎樣的情景?

⑥說說“偷偷地”、“鑽”字用得好在哪兒?

(聽讀之後,四人小組討論明確六個問題。)

[明確](①③④⑥略)

②寫出了對春天的盼望;總領全文,引起下文,爲下文繪春、贊春作鋪墊;用擬人的修辭將春天寫活了,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⑤要用第一人稱小草的語氣,說出對外面的世界的嚮往,出其不意、衝破泥土的阻隔的驚喜。

[教師小結]

1、2、3段的主要內容、寫法。總結從四個方面來欣賞每幅圖畫:特徵;角度(順序);寫法;語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品味語言,拓展延伸。

學生自學第4—7小節。

學生運用老師指導的方法,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圖畫,並說明原因。

②比較與春草圖的異同之處。

(從特徵、順序、寫法、語言、修辭方面比較)

③迎春圖與其他四幅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④找出你認爲寫得好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一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②小題

名稱

特徵

角度(順序)

寫法

修辭

春草圖

嫩、綠、多、軟

由物到人

正面與側面結合

擬人

春花圖

多、豔、甜

由高到低

虛實結合

排比、比喻

春風圖

和悅

觸覺、嗅覺、

視覺、聽覺

多感官描寫

擬人、比喻

春雨圖

細密、輕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遠

動靜結合

排比、比喻

相同點: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徵,按一定的順序和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語言生動,滲透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

③其他四幅春景圖很好地襯托了迎春圖,爲寫迎春圖作鋪墊。

④美句賞析

主要討論以下幾個內容:

a.句子中修辭方法的作用

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答案略)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寫花色的美,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不僅使色彩更鮮明,而且激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b.加點詞語的表現力(比較加點的詞爲什麼用得好)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叫)着——“鬧”字不僅有聲音,而且有熱烈的氣氛,繪聲繪態,表現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熱鬧的氣氛。

野花散在草叢裏(開)——“散”有“分散”的意思,寫出了野花之多。

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準確地寫出了薄煙的高度。

拓展延伸

①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學生閉上眼睛,想像構思,進行寫景片段練習。(口頭交流、學生點評、教師總結)

(過渡)大家筆下在春天一樣的美好,令人嚮往,春天帶給人萬千遐想,充溢着蓬勃的生機,但是“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蹤”,春天也是難以持久的,生命的奏也是短暫的,因此我們應珍惜青春,立志奮進。

②許多偉人在青年時期就已經立下遠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們誰的事蹟?說說你的看法。

③你的理想是什麼?你覺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

11春(方案B)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②③小題小組討論,回答)

「課堂小結」

偉人胸懷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開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讓我們以關漢卿的話爲鞭策,珍惜花樣年華防止理想有奮鬥中閃光。

佈置作業

①繼續摘抄“春”的詩文,準備參加《春日融融》朗誦會。

②閱讀《春頌》,進行比較閱讀。

比較在感情、語言方面的異同。

點評

《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徵,描繪了大地回春,草木爭榮、生機勃發的景象,賦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質兼莢,適合朗讀,因此本教案設計了聽讀、齊讀、自讀、默讀等方式,採用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目標上看,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循序漸進,易於實施。

從教學流程看,用詩句導入,富有內涵,極具感召力。整體感知、研讀賞析,問題設計由淺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沒有機械、繁瑣地逐一分析五幅圖畫,而是以春草圖爲例,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其他圖畫;並設計了四幅圖畫之間的比較閱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品味語言作爲本課的學習重點,用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的方式,讓學生對語言有真切的體會。拓展延伸部分,安排聽音樂想像作文的練習,注意鍛鍊學生的想像力。用珍惜青春、理想的啓迪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薰陶。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本課安排學生做摘抄,就是啓發學生多讀書,養成積累詞句的學習習慣,爲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朗誦會的設想,則是對語文學習的延展,深化語文學習成果。

總之,本教案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創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強。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5

目標預設:

1、理清文章思路,尤其能理解作者在觀察中的思維活動。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字裏行間表達的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在反覆朗讀中,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

2、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1、藉助資料,瞭解朱自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3、準備水彩筆及紙。

4、多媒體教學課件。

預習導學(多媒體顯示):

1、根據拼音寫漢字

(1)yùn niàng( ) (2)wǎn( )轉

(3)披suō( )戴lì( ) (4)liáo亮( )

2、填空:

(1)《春》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散文力作有《 》、《 》。

(2)“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自南宋__________的《 》,意思是____________。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同學們,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充滿希望,春天詩情畫意。因此古往今來,許多文人視春天爲筆下寵兒,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又綠江南岸”……那麼,想問一下同學們,如果讓你寫春天,你會抓住春天的哪些特徵來寫呢?(生答)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朱自清是如何來寫春天的。

二、課堂活動,強化訓練

《春》第一教時教學設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1、教師配樂範讀(鋼琴曲:水邊的阿狄麗娜)

2、學生自由讀課文,並小組討論: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2)作者抓住了春天哪些富有代表性的景物進行描寫,構成一幅幅春天的畫面?

(3)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相應的例句加以說明。

3、師生共同交流。(多媒體相機出示)

4、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次自由朗讀課文,自己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要求:讀出感情,正確把握語調、語氣。

5、指名讀,把自己喜歡或者感覺讀得最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多媒體配樂、配畫面)其他同學點評。

三、延伸拓展,鞏固內化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但更像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首春的讚歌,這離不開他的觀察,你是否也能想象一下你眼中的春天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先用你的水彩筆畫在紙上,然後,根據你畫面的內容,寫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練筆,看誰又快又好!

四、佈置作業

1、摘抄描寫春天的詩或文章,整理在筆記本上。

2、背誦《春》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6

能力目標:

學會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景物。

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 語言描繪春天。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色,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美好未來的情感。關於春天幾幅的圖畫描述,賞析精美語言,體會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五官感覺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語:

大自然充滿了美,人們對自然了充滿了關愛之情,描寫自然美景的散文不勝枚舉,這一單元就是一個寫景散文單元。我們將以這些課文爲例,瞭解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具體 感知作家們是怎樣把那些活生生的自然景物用文字再現出來的,同時又賦予其美好意境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的優美 散文—— 《春》(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二)整體感知

1、欣賞配圖朗讀

(1)聽準字音,並把生疏的字音標註在書本上(課件出示生疏的字音)

2、初步理解課文每一段的內容和文章的整體結構並思考:課文一共描繪了關於春天的哪幾幅圖畫。(課件出示內容和結構)

(三)具體感知

1、學生齊讀第一、二、自然段,並思考以下問題:

(1)第一段,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突出了一個什麼字?明確(課件出示): 連續反覆和擬人 “盼”

(2)第二段,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總寫春天,作者着眼於哪些景色的變化?這些景色的變化給人以怎樣的感受?明確:(課件出示):運用了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總寫春天,作者着眼於山、水、陽光的變化,從宏觀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機勃發。

2、研習“春草圖”

(1)齊 讀“春草圖”

(2)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繪春草圖?在詞語的運用上有什麼特有點?明確(課件出示):情 態(神態):用了“偷偷”“鑽”,給人以不知不覺的感覺,色澤(顏色):“嫩嫩”“綠綠”使小草惹人喜 愛,長勢: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給人以清新悅目之感。質地(結構、性質):用“軟綿綿”,讓人願意和它親近,

詞語運用特點:這段描寫用了較多的疊用的形容詞,對小草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3、研習“春花圖”

(1)課件出示幾幅春花圖片,讓學生觀賞。

(2)齊讀課文中的“春花圖”

(3)朗讀後思考:作者描繪春花圖,抓住了什麼特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明確(課件出示):特點:花多,花豔,花甜;運用了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 法。

(4)舉例說明以上修辭手法的運用。並明確這是寫景散文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巧用修辭。(課件出示例句)

(5)引導提問:那麼除了運用修辭的作用外,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讓文章更加的生動形象呢?明確:擴寫…並列舉說明(課件出示):

1.小草(偷偷的)(從土裏)鑽出來。

2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 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四)、課堂練習

1、出示一張春天草綠花開的圖片

要求: 請大家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運用我們這節課學到的知識,用一段簡短的文字對這幅畫面或者其中的某個細節進行精彩的 描述……

(五)佈置作業

1、運用所學方法閱讀 “春風圖”,並進行書面分析。

2、誦讀全文,爭取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7

【設計思想】

詩歌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和韻律美。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感悟作者通過外在的客觀物象所表達出來的內在的思想情感,欣賞他們爲創設美好意境、抒發內心哀樂所運用的高度凝鍊的語言,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從而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趣味。誦讀是教學詩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那種善於傾注強烈感情的誦讀既能讓我們體會“無地-沙鷗”的淒涼落魄;又能使我們回味蘇軾李白的豪放不羈……

初二學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的能力,他們的知識儲備,生活閱歷都較以前大大改變。因此,在教學這四首詩時,本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精神的原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詩中的愛國深情,培養他們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以期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40分鐘x2)

教學方法和手段:

討論交流爲主,多媒體教學,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四首詩,結合對詩人身世、寫作背景的瞭解,準確理解詩中深沉的愛國情感。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檢查課前積累。

1.導入語。

2.學生活動:

舉手發言,列舉中國愛國名人名言或他們的愛國事蹟1例。

3.切入本課,明確目標: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主題,並學會對名句進行賞析。[幻燈片出示本堂課學習目標]

二、 配樂朗誦,總體感受並進一步理解四首古詩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1.範讀:

1)多媒體畫面、詩文、配樂朗誦。

2)學生活動:靜靜地欣賞,並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奏,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

1)四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麼知道的?[投影]

2)學生活動:4人一組,各抒己見,並努力使對方接受。如對方不接受,則應竭力反駁。

注意:陳述理由或反駁意見要有依據。

提示:可查閱資料瞭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探究詩中意境,體味真情實感。[明確:《春望》抒發詩人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發詩人心中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自己爲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過零丁洋》慨嘆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

3.組織班級交流。

1) 學生活動: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級發言。

2) 教師適時點評,加以引導。[在交流中穿插幻燈投影,介紹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正確理解詩歌內涵。]

4.變換角色,模仿詩人,學會有感情地朗讀。

1) 如果你是詩人,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你會帶着怎樣的情感分別吟誦這四首詩呢?

2) 學生活動:

①走進那個時代,把自己當作詩人,用詩的語言抒發心聲。

②小組爲單位進行練習。

③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讀得最有感情,最爲流暢。[播放背景音樂]

3) 同學互評,教師點撥,適當進行比較鑑賞。[明確:《春望》(憂傷)、《泊秦淮》(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悲愴豪壯)、《過零丁洋》(慷慨悲壯、正氣凜然)]

三、重放配樂朗誦,學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讀。

1) 跟讀。

2) 教師小結:詩歌是激情的產物,不是帶着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採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歡哪一首詩?爲什麼?

1.思考。

2.交流、點評。[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通過討論交流我們理解了四首詩的思想內容,學習了有感情地朗讀這四首詩。希望同學們今後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2.品味詩歌字裏行間的愛國深情,提高鑑賞古詩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

品味名句,體會真情。

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1.導入語:

[音樂停]上節課,同學們飽含深情地朗讀了四首古詩,理解了詩歌的思想主題,並在朗讀中學會了審美,提高了文學欣賞的水平。不知道同學們還能不能背誦這四首古詩?

2.集體有感情地背誦四首古詩。

二、品味詩歌名句,體會深沉情思。

1.這四首詩都寫於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你認爲四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分別是什麼?爲什麼?

2.自由朗讀,邊讀邊思,並結合有關資料,在書旁寫下自己的想法。

3.小組討論交流,各抒己見,請同學點評。

4.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加以引導。

內容摘要: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爲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

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更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人指責商女,其實是一種曲筆,真正該汗顏的是座中那些點歌的人。足見詩人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當時的處境:年老久病,無所作爲。但“不自哀”則引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現實轉入夢境,自然而巧妙,滿腔愛國熱忱化爲豪壯的詩句。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方法指導:

①發揮想象,感受意境。

②聯繫實際,體會真情。

③品味語言,學會鑑賞。

5.集體朗讀一遍。

三、 能力遷移:

運用已學知識朗誦並賞析自己課外收集到的愛國詩歌一首。

1.在小組裏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並請別的同學點評。

2.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推薦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並說出推薦理由。

3.學生互評,教師小結,以肯定成績、鼓勵爲主。

四、 拓展提高:

1.迴歸課文,再讀古詩四首。

思考:吟動人詩篇,品詩中深情。古人觸景傷懷,爲國憂思,這給了你哪些啓發?

2.交流、點評。

五、課堂總結。

[音樂聲起(同課前)]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裏,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爲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

願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8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3.聯繫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學生去收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一. 整體感知

1.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 感知內容

① 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② 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 草報春

春花圖 花爭春

盼春 繪春 春風圖 風唱春 頌春

春雨圖 雨潤春

迎春圖 人迎春

二.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3. 潛心精讀

問題組

① 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② 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③ 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爲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4. 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

三. 體驗與反思

a) 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b) 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收集的關於春天的詩文互相交流。

[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9

一、教學目標:

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優美的語言;

2、學習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

二、教學重點:

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優美的語言;

2、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

三、教學過程:

(一)引導品析“春草圖”(用多媒體顯示品析步驟)

1、朗讀指導。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學會正確使用四種朗讀符號(﹏﹏重音輕讀;重音;︱小停;︵拖音)

2、第一次朗讀(自由讀),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換字,不倒字,不多字。

3、第二次朗讀(齊讀),思考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麼特點來寫?

教師明確:嫩、綠、多

4、第三次朗讀(男女生各讀一層),

悟一悟這段層次劃分的問題。教師提示可劃兩個層次。

教師明確: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春草的生機勃勃的特點;然後是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與感受,充滿活力。

5、第四次朗讀(個人大聲讀),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換爲“小草一下子從土裏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教師明確:“偷偷”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鑽”字寫出了小草萌發的"力量以及小草頑強的生命力。而修改以後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

6、美讀,各學習小組派出一名代表朗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教師提示:語調:輕快;感情:喜愛、讚美

7、教師小結(多媒體顯示):

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

①抓住景物在特定季節、特定地點的特有現象進行描繪,使其特徵突出。

②寫景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

③寫景散文的文筆優美精彩。

(二)運用上面所學的方法賞析“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每兩個學習小組一幅圖,分工協作。

(三)各學習小組發言人把本組討論結果提交全班進行交流,

教師明確:(多媒體顯示)

1、“春花圖”

①特徵: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

②順序:由上而下、由實到虛。

③語言:修辭—擬人、比喻、排比。

用詞:第③句中的“鬧”字寫得好,好在它不僅寫出了聲音,還寫出了熱烈的氣氛,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一派明媚的春光

④感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2、“春風圖”

①特徵:和煦、芳香、悅耳

②順序:觸覺、嗅覺、聽覺

③語言:修辭—引用、擬人、比喻

3、“春雨圖”

①特徵:細密、輕盈

②順序:由近及遠、由景及人

③語言:修辭—排比、比喻

4、“迎春圖”

①特徵:充滿活力

②順序:由點到面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佈置:

1、完成課後練習四、五

2、背誦全文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10

教學重點

一、細緻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

二、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領略本文的語言美。

四、體會在寫景中抒情的寫法。

五、領略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步驟

一、入境,導入新課。

一提到春天,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出春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象,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有無數的文人描繪過春天,歌頌過春天。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二、聽讀,感知全文。

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準確的讀出生字的讀音。二是讓學生說說本文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並通過教師引導概括出春天的三個特點。並及時引導學生欣賞春天的美麗,感受春天的活力,啓迪學生奮發向上。

環節一、閱讀與欣賞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學生欣賞配樂朗讀。

環節二、掃障大比拼讓學生準確的讀出屏幕上生字的讀音。可以補充糾正。

環節三、看誰說的準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呢?

學生回答:春花,春草,春風,春天的人等

提問:春天有這麼多景物可寫,爲什麼偏偏要寫這些景物呢?

明確:因爲這些景物都能表現出春天的特點。

提問: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嗎?

明確:新——力——美

三、品讀,賞析語言。

讓學生品味作品語言的準確生動,清新優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走上講臺,可使老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充分的表現自己。

環節四、請你當老師你認爲本文寫春天寫得的句子和段落有哪些呢?四人一組,互相說說好的理由。

四、熟讀,當堂背誦

如此美的句子和段落,應該讓學生當堂來背誦。可以鍛鍊學生的記憶力和注意力

環節五、背誦不示弱三分鐘背誦比賽

五、銜接,延展課文

朱自清的散文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引導學生從課文之外尋找春天的足跡。

環節六、開拓者行動

你想當作家,請你用文章來讚美春天;你想當音樂家,請你用歌聲來歌頌春天;你想當畫家,請你用畫筆來描繪春天

自由準備,成果展示。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11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掃清文字障礙;能歡快而有節奏的朗讀全文,學習作者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作者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討論、賞析語言等手段,培養自我構建知識的能力。通過朗讀指導,訓練朗讀能力,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會賞析本文語言的步驟。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春天無限熱愛的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習慣,形成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1、整體感知語言美,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特點。

2、學會賞析本文語言的方法。

學習難點:

通過產生聯想,學會賞析本文語言。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根據課文內容,可知此文的體裁是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③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並造句。

①醞釀——

造句:

②花枝招展——

造句:

3.選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A.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4.括號裏選出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鬧飛)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溼潤朗潤)起來了。

④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________(襯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靜寂靜)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寫課文。

①描寫春花色彩鮮豔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寫春雨細密、閃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

1.考考你的修辭知識:請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

A.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B.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C.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歌喉。()

D.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E.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靜默着。()

F.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3.檢查一下你的理解能力:請寫出下面詞意所對應的詞語。

(1)高興的樣子。()

(2)明朗潤澤。()

(3)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4)黃色的光圈。()

(5)一年的計劃在春季考慮安排。()

4.積累精彩的句子,你會越來越有才華。請看下面的空,你會填嗎?

A.側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B.“春花圖”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圖”中明寫春雨暗寫風的句子

D.“春風圖”中引用的句子

E.描寫春雨的全景圖的一句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整體感知課文,思考:作者圍繞一個“春”字,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其中哪一個內容寫得最詳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請帶着感情讀第一段,體會這一段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哪些詞語最典型?

有何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3——7自然段“繪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容,仔細體會作者的感情。

5.體會最後“贊春”部分,分析其表達上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你能準確地把握作者寫“春”的總體思路嗎?請寫在下面。

2.文中描繪的圖的先後順序可以調換嗎?請說出理由。

五、達標檢測

1.下面加點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

A睡(shuì)醒賽(sài)跑蝴蝶(dié)捉迷藏(cáng)

B胳膊(bo)撫摸(mō)應和(hé)鳥巢(cháo)

C醞釀(niàng)薄(báo)煙黃暈(yùn)抖擻(sǒu)

D蓑(suō)笠散(sǎn)落潤(rùn)溼眨(zhǎ)眼

2.爲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組詞

和()()薄()()散()()

3.修辭方法與其它不同的一項()

A.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B.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C.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歌喉。

D.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閱讀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問題。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抓住了春天裏花的特點。

(2)文中的“鬧”字用得好,下面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成千上萬的蜜蜂嗡嗡地叫。

B.寫出蜜蜂之多,場面之大。

C.襯托花朵繁盛和盛開的花兒的甜香。

D.“鬧”字表現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說野花“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是因爲()

A.野花多,讓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覺。

B.野花多,而且有陽光照射和風的吹動。

C.陽光照射下,明麗的花會反光,就使人產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覺。

D.野花的顏色明麗、豐富,再有陽光的照射。

5.閱讀現代文,完成文後練習。

生命的選擇

雷抒雁

〈1〉在我住的這一棟樓的前邊,是一片開闊的空地。這片向陽的地方,從早晨太陽一升起,地上便紅地毯一般,鋪滿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陽被西邊的高樓遮擋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陽光。

〈2〉多好的一塊空地。花工們便將這裏設計成一座小小的花園,四周栽種上一些秋季會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纖草,擁圍着一個圓圓的花壇。種些什麼呢?見花工們細細地鬆軟着花壇的溼土,人們猜測着。自然是薔薇①了,花工們說。

〈3〉不多日子,油黑的薔薇葉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黃土;似乎這期間,不過一陣、兩陣小雨,人們一如既往匆匆走過那花壇,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驚奇地喊了一聲:“多好的玫瑰!”

〈4〉人們好像一下子被那花驚醒了。紅的、黃的、粉的,一時間各色玫瑰,竟相綻放開來,惹得人眼裏一亮一亮。有一些美麗的花朵裝點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樂趣。大人、孩子,過路時總會留住腳步,欣賞一番。大樓裏常年不曾搭話的鄰居,此時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話題。堅硬的生活,頓時變得柔軟多了。

〈5〉人們誇獎那些花朵、花工之後,便要說太陽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過,誰也說不清是花朵選擇了太陽,還是太陽選擇了花朵。

〈6〉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們,到樓後去看看,說那裏也有花。

〈7〉樓後?怎麼可能呢?那裏的陽光,結結實實被這樓房遮掩着,而且還有一些高大的槐樹,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遠的潮溼和陰涼,甚至還有一些灰塵和垃圾被風捲到那裏。春天,當所有的地面上都乾乾的、亮亮的,惟獨樓後骯髒的殘雪還遲遲不肯化開。那裏怎麼會有花呢?

〈8〉拗不過孩子的拉扯,就到樓後看看去吧!這時已是傍晚,朦朦朧朧的月光下,人們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綻放的花朵。粗粗的、長長的花朵,挺在碩大的綠葉上,倒像是插了滿頭玉簪、銀簪的古代仕女。莊重裏透着一些羞怯,沒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開得雪白,單純而聖潔,讓人燥熱的心頭有被一股清涼清涼的水灑洗過一般舒坦。

〈9〉第二天,趕快去問花工,回答說:“那是白玉簪,性喜陰涼潮溼,花開得高潔得很哩。”

〈10〉於是,這棟樓美麗了。樓前,陽光下,奼紫嫣紅;樓後,月光下,潔白如雪。隨即,也就有人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寬!有陽光,就去做玫瑰,開得熱烈、大方些;沒有陽光,也別怨天尤人,白花照樣可愛。

〈11〉對了!這纔是生命的選擇。生命的偉大也正在於這選擇的正確。

注:①薔薇:這裏指薔薇科。薔薇科中有桃、蘋果和玫瑰、月季等許多著名的果樹和花木。

(1)從文中找出兩個能分別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點的詞語,再說說這兩種花各自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生長綻放的。

玫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根據第〈10〉段劃線句,從三個方面說說這棟樓“美麗”在哪裏。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請你說說白玉簪花美在哪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第〈8〉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主要從色彩、形態、氣質以及人們的感受這四個方面,對白玉簪花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B.本段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態美和內在的氣質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夠美化環境,具有供人觀賞的價值,而且能夠消除天氣燥熱,具有清爽怡人的價值。

D.“粗粗”、“長長”、“碩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現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6.小作文

寫一段文字,表現大自然的美好。角度自選。字數在300字以上。

一、積累運用

1.略2.略3.C

4.鬧逼朗潤烘托安靜

5.①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②像中毛,像花針,像細絲

二、自主探究

1.A.擬人B.擬人C.擬人D.比喻、排比E.擬人

3.(1)欣欣然(2)朗潤(3)醞釀(4)黃暈(5)一年之計在於春

4.A.側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B.“春花圖”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圖”中明寫春雨暗寫風的句子

密密地斜織着

D.“春風圖”中引用的句子

吹面不寒楊柳風

E.描寫春雨的全景圖的一句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提示: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繪春”寫得最詳細。因爲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依次寫了草、花、風、雨、人,通過寫這些景物的特點表達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2.提示:這一段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來的喜悅。疊用“盼望着”表現了作者渴望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兩個“了”似乎讓人感到了東風,聽到了東風的腳步,形象生動表現了作者那種喜悅的心情。

3.提示:第二段作者勾畫了一幅春醒圖。採用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方法形象地描繪了萬物經過漫長的嚴冬後,蒙受了春的溫暖、滋潤得以復甦的神態。讀後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4.提示:第3段描繪了一幅“春草圖”,寫出了草的嫩、綠、多。

第4段描繪了一幅“春花圖”?/

第5段描繪了一幅“春風圖”,作者運用觸覺、嗅覺、聽覺、視覺寫出了風的柔和和給人帶來的愉快。

第6段描繪了一幅“春雨圖”,寫出了春雨的潤澤。

7段描繪了一幅“迎春圖”,由景及人,頌揚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的精神。

5.提示:這部分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來讚美春天,貼切而富有表現力。它從三個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剛到人間的“新”的特點,又漂亮又活潑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強”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靈活現地寫出來了,深化了文章主題。

四、拓展延伸

1.盼春(總寫)——繪春(分寫)——贊春(總寫)

2.不能,它們在時間上有着一定的先後順序,由花草到天氣到人更符合邏輯。

五、達標檢測

1.B

2.略

3.D

4.(1)繁多(2)C(3)B5.(1)答案:奼紫嫣紅在陽光的照耀下,在鬆軟的花壇溼土中生長潔白如雪(雪白白花花)在沒有陽光,潮溼、陰涼、骯髒的環境中生長

(2)答案(要點):①(空間)樓前樓後開滿鮮花②時間(白天晚上都有花開)③色彩(色彩紛呈)

(3)答案(要點):①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都不怨天尤人②努力奮發向上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4)答案:C6.略

七年級語文教案:《春》 篇12

教學目標

1、本文充滿了希望、熱情和生命的氣息,閱讀時注意感受,從而提高自己感受美、體悟美的能力。

2、借鑑本文的寫作手法,學會細緻地觀察景物,抓住特點,生動地寫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語句的含義,學會賞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感受課文所展現的情境,爲其配詩、配畫。

重點難點

1、欣賞散文優美、精闢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2、瞭解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

3、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並作簡單描述。

4、說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於打動別人。

教具學具

1、運用課件,展示有關春的音樂《春天在哪裏》、圖片(根據課文內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賞。

2、運用課件,展示知識點及學生課外蒐集的有關詩文。

預習要求

1、在網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筆記本上。

2、反覆朗讀課文,把你認爲寫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裏,精彩在哪裏。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一、導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裏》導入。(組織學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柔如彩虹》鋼琴曲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展開聯想和想像。聽完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從哪個角度談都可以。)

2、要求學生在協作組內模仿朗讀錄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語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讀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