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幼時記趣》教案

七年級語文《幼時記趣》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幼時記趣》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幼時記趣》教案

七年級語文《幼時記趣》教案1

學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這篇文言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2、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能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熟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幾件。你喜歡這樣的童年生活嗎?爲什麼?

第一課時

第一塊:整體感知,精讀課文

1、教師活動:糾正錯誤,指導學生正確朗讀。在巡視過程中,隨 時幫助學生解答疑難。

學生活動: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書下注釋,運用工具書,儘量掃除文字解釋的障礙。

2、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討論、評價

3、教師活動:指出重要的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標註,劃出重點。

4、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再次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學生熟悉字詞句的翻譯

第二塊:語文活動:看誰複述文章最棒

1、教師活動:以小組爲單位,先組內複述,選派代表,然後集體交流

學生活動:學生推薦代表

課後學習:

1、回家將文章內容複述給自己的家人聽。

2、抄寫一定量的字詞句解釋,最好是自己不熟練的。

第二課時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活動:檢查學生的複述情況

學生活動:交流

第二塊:體會物外之趣

1、教師活動: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作者的哪個樂趣你最爲感興趣。請用短語來概括這種樂趣,並說明你感興趣的理由。

學生活動:閱讀、討論

備註:第一段: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觀蚊如鶴之趣

第三段:神遊山林之趣

第四段:寫蛤蟆吞蟲,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交流

學生活動:交流,學生互評

3、教師活動:作者爲什麼有這樣的“物外之趣”

學生活動:閱讀,討論

備註:明察秋毫;必細察其紋理

4、教師活動:組織交流、評價

學生活動:組內交流,討論

第三塊:語文活動:童年記趣

1、教師活動:學生寫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學生活動:寫片段、交流、評價

備註:教師提醒運用聯想與想象,並注意修辭手法

課後學習:

1、摘抄一些名家記述的童年趣事到讀書筆記上

七年級語文《幼時記趣》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朗讀文言文。

2、藉助註釋、詞典和教師指導,讀懂全文,學習理解文言字詞的方法。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學習文章細緻的.觀察,奇特的想象,品味充溢於字裏行間的童真、童趣。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前蘇聯作家烏斯托夫斯基曾說:“詩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們周圍的一切,這是童年給予我們的最寶貴的饋贈,誰要是在成年之後的漫長歲月中沒有失去這一饋贈,那麼,他就是詩人或作家”。沈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二、簡介沈復及《浮生六記》

沈復,生於1763年,卒年不詳。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長期做幕僚,奔走南北,遊歷過許多地方。能文善畫,著有《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原書爲六卷。書中記敘了夫妻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遊覽見聞,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娛處和悲苦處兩相對照,真切感人。

三、檢查預習

指名注音: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鶴唳(lì) 凹凸(āo tū) 溝壑(hè)

龐然大物(páng) 怡然稱快(yí) 土礫(lì) 項爲之強(jiāng) 癩蛤蟆(lài)

四、朗讀課文

1、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見 /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2、範讀——跟讀——自讀——齊讀

五、疏通第一節文意

1、生齊讀第一節。

2、藉助註釋,瞭解課文大意。學生小組合作翻譯,教師巡迴參與。

3、學生接龍翻譯,教師巧妙插話。

六、小結、鞏固。

在大家的合作解讀過程中,我們自己發現了很多方法,如查看法(查看註釋、工具書)、換加法(換詞、加字)、對照法(對照上下文進行推斷)等等。可見,文言文是不難學的。現在,讓我們充滿自信,再讀一遍課文。(生齊讀)

七、作業

背誦第一節原文及字詞解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疏通文意

根據學習第一節的方法,學習課文的2-4節

1、強調翻譯的注意點:

①根據內容,調整句序。

②聯繫前後文,補充相應內容,保持語句流暢,句意明確。

2、學生對照註釋自行翻譯。

3、指名翻譯,討論指正。

4、按組輪流翻譯。

三、總結、鞏固

文言現象歸納

1、一詞多義。

觀:昂首觀之(看) 作青雲鶴觀(景象、景觀)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神遊其中(感受、想象力)

時:餘憶童稚時(時候)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以:徐噴以煙(用) 以叢草爲林(介詞,把)

爲:項爲之強(因爲) 以叢草爲從(當做)

之:昂首觀之(代詞,它,指蚊子) 故時有物外之趣(助詞,的)

心之所向(位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項爲之強(代詞,指“昂首觀之”)

觀之正濃(代詞,指“二蟲”) 驅之別院(代詞,指“蛤蟆)

其:使其衝煙飛鳴(代詞,代蚊子) 常蹲其身(代詞,代自己)

神遊其中(代詞,代想象中的山林)

而:拔山倒樹而來(連詞,修飾作用)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連詞,表示承接關係)

2、成語: 明察秋毫 龐然大物 怡然自得

3、通假字:項爲之強 “強”通“僵”

4、省略句。

“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省略賓語。

“使與臺齊”應是“餘使目與臺齊”,省略主語、賓語。

“羣鶴舞(於)空”,“驅之(於)別院” 省略介詞。

3、固定句式。

作……觀:當作……看

以……爲:把……當作……

……爲所……:表示被動,譯爲“……被……”

四、作業設計:

1、識記文中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筆記本上翻譯全文。

(第三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合作探究,分析課文內容。

1、齊讀第1段

①思考:哪一個詞語最能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

明確:文章主要寫“趣”,寫由觀察“藐小微物”來表現“物外之趣”。

②怎麼理解“物外之趣”?

明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樂趣。

③作者能得到“物外之趣”的來源是什麼?

明確:客觀:目力好; 主觀:好觀察,觀察細

2、瀏覽2-4段,說說共回憶了幾件趣事?

①觀蚊如鶴 ②神遊山林 ③鞭打蛤蟆

3、學習第2段,分層次,討論:

這段中“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的原因是什麼?“如鶴唳雲端”的原因是什麼?

①“心之所向” ②“作青雲白鶴觀”

兩個“果”的作用是什麼?

強調情景的逼真,想象給人帶來的樂趣。

4、第3段寫了什麼事?作者怡然自得的來源是什麼?

神遊山林

“細視” “神遊” “以……爲……”(①觀察細 ②想象奇物)

5、第4段主要寫什麼事?“龐然大物”是什麼?“拔山倒樹”一句中“山”“樹”本是什麼?這樣的變化得力於作者的什麼能力?(想象)

6、齊讀全文。

7、在感受了名家作品中的童趣之後,請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的幼時趣事,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

三、總結全文

四、作業設計:

1、熟讀並背誦全文。

2、把課堂上自己講述的幼時趣事整理成文,注重運用想象和聯想的方法。

五、板書設計

幼時記趣

沈復

觀蚊如鶴 熱愛生活

物外之趣 神遊山林 觀察仔細

鞭打蛤蟆 想象奇特

教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