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精選3篇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之一

《幼時記趣》是初一的學生剛接觸的一篇文言文,我在教學課文前做了很充分的準備,本想利用學習第一篇文言文來教授學生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可在施教過程中卻事與願違,我深深的體會到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枯燥乏味,現代文明使孩子們失去了更多原本屬於他們的純真童稚。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精選3篇

本單元是“金色年華”的主題,挖掘孩子們潛藏內心的純真快樂是最爲重要的一個教學目的。開課前我先是提問:“同學們,你們的童年生活一定很豐富多彩吧,肯定有不少讓你們值得回味的事情吧。我請幾位同學來說說自己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依依趣事。”我借用了《往事依依》開頭的兩個詞語,說到此,同學們頓時來了興致,好多同學都高高的舉起了手,生怕自己不能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似地,好久不上初一了這種現象在初三課堂上是很少見到的,我暗暗高興,這篇課文一定很好教。可好多同學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當時在課堂上着實嚇了我一跳。他們所謂的趣事大多是圍繞着動畫片和網絡遊戲來談的,自己的“快樂童年”都虛擬得很,有說“喜洋洋”、又說QQ農場、有說“蠟筆小星”、又說“CS戰將”,我不禁反問自己:這難道就是現代文明給孩子們最快樂的童年時光嗎?

電子產品包圍着的孩子,他們的童年幾乎是在虛擬的快樂中度過的,電視、電腦、MP3、VCD……大自然是那樣的遙不可及。沒有了陽光雨露怎能茁壯成長,發達的現代科技掠奪了孩子迴歸自然的本性,孩子在畸形的成長着。課前準備的教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的想法,在孩子們說的“童年趣事”面前已顯得那麼的不重要了,看來引領孩子迴歸自然追尋純真的童年生活纔是教學的重點呀!學生畢竟還只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他們的那份童真還是在的的呀!

好在我課前準備了一個小道具(過去在上初二《松樹金龜子》用礦泉水瓶收集的金龜子標本),在課堂上傳閱,孩子們好多都不認識是什麼東西。我納悶得很,這農村的孩子竟然不認識這些菜園子裏的昆蟲,他們好多同學竟然連見都沒有見過,更不用說拿來玩耍了。我於是放下了課本,回憶起自己小時候以金龜子爲動力做小車、做小船的童年趣事來,看着他們聽得目瞪口呆的樣子,我更是津津有味的回憶不止,彷彿那些難忘的記憶又年輕了我的心靈,大自然中真的是蘊藏着無窮的樂趣——喂螞蟻、捉蜻蜓、粘雄蟬……我也知道不講課文卻回憶自己的快樂童年是那麼的不該,可孩子們確實聽得津津有味,我又該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如果馬上停下我對自己童年的回憶去積累文言詞語、去翻譯文言句子會是怎樣的教學效果。

我開心的回憶完自己的快樂時光後,就讓同學們回憶自己學過的課文裏的有關童年趣事的文章,孩子們的熱情又高漲起來,好多都是圍繞小動物來說的,有的說法布爾玩昆蟲的,有的說魯迅百草園找蜈蚣的,有的說馮驥才養珍珠鳥的,都說的很動情,從他們的講述裏沃聽出了他們在學習這些課文時的快樂。當然還有些孩子說了在作文選中看到的作文,諸如給小雞洗澡呀!抓老鼠呀!捕鳥雀呀!也說得很如情境。我趕緊抓住這個好機會給孩子們佈置了一篇命題日記——自己仔細觀察某一小動物寫一篇日記,記述自己在觀察過程中的樂趣。課上得很亂,和課前的教案几乎南轅北轍,低頭看時間,課上到此花了近25分鐘,我幾乎還沒有提到課文呢,我心裏急了,看來得趕緊回到課文上來了。

《幼時記趣》這篇文言文文學性很強,不知學生在沒有翻譯的前提下粗讀課文會有怎樣感知。我當時就想,在剩下的時間裏也只有指導學生讀課文的時間了,我得看看同學們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如何。文學性是文言文的重要屬性,也是教學的重點,我想如果學生讀課文後可以口述文中的趣事這節課還是有收穫的。於是我首先做的工作是有層次的反覆誦讀。第一步是由我自己範讀,提示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語速、輕重音和停頓。接着由學生自讀和齊讀,讓他們注意體會作者的感情和樂趣。接着請學生找出文章寫了哪些趣事,並且讓他們根據各自的口味和興趣選擇其中的一件加以品讀賞析,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在個別提問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細節,鼓勵答案的多樣性和感受的獨特性,在學生的口述文章趣事是我注重引導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文章選字用詞的精妙之處,啓發學生用“動詞+名詞”(動賓短語)的形式概括文中趣事,由於學生不懂得什麼是動賓短語也只好採用“動詞+名詞”的方式,在檢查中大多數同學都可以進行概括,效果蠻好的。

快到下課了,我這節課原本自己定的教學任務根本無法多完成,可縱觀課堂孩子們的興趣依然很高,我很想知道他們到底對課文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內容。我問道:“同學們,你對哪件事情最感興趣呢?” “鞭打蛤蟆。”大家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回答的。我於是就引導孩子們一起談論這一趣事,同學們一聽,勁頭就都來了。這個思路是我臨時想出來的,文言文本來學起來就很枯燥,同學們也不愛學。讓他們自己挑選愛學的段落去學,正好可以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態嗎?我也不管學習時按照課文的順序,直接和孩子們一起“鞭打起蛤蟆來”。我問:“作者是虐待小動物呢?”孩子們答:“不是的,他是同情弱小,是愛憎分明的表現。”我又問:“但是癩蛤蟆吃小蟲子是好的啊。”……大家七嘴八舌的嚷了起來。我心中暗喜,孩子們中我的教學“圈套”。我賞識的說:“恩,大家說的都挺有道理,但是大家想想作者當時是小孩子,他正在看兩隻蟲子相鬥,突然,癩蛤蟆闖了過來,打擾了作者的雅興,而且兩隻蟲子被吃了。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童真、童趣,同時也可看出作者同情弱小、懲罰強暴的感情。因爲他沒有直接把癩蛤蟆打死嘛!”

下課鈴聲響了!課上得相當的亂,但很快樂,雖然沒有及時的教授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可同學們在課堂上尋到了快樂,我想他們一定會仔細觀察小動物寫好我佈置的命題日記的,從他們課堂的反應我深信這一點,至於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就等到下一課時吧!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之二

《幼時記趣》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文言文,文言基礎知識的容量較大,需要學生在字的音形義、句式、省略等方面掌握的知識點多而瑣碎。同時,作者沈復通過本文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作者所選擇的幾個片斷具有藝術家的眼光,感情真摯,充滿童趣,加之古樸簡潔的語言,使得文章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學魅力。讓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童年世界,體驗古人的童趣,感受古文的文學魅力,成爲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

我在處理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這一塊上注重紮實開展、巧妙進行的原則,追求既實且巧的效果。首先鼓勵學生認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查閱工具書和對照課文註釋排除閱讀障礙。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學習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記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次課上讓同學自由發言,以問題和心得的方式展示、交流預習成果。此時我的主要工作是解答疑問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如有學生提出“之”字在課文中有代詞和助詞兩種用法,我提示學生回憶“之”字的第三種用法,很快有學生回答“之”字在《鄭人買履》中做動詞使用。這樣我就把“之”字的用法作了歸納,明確了它的三種用法。

文學性是文言文的重要屬性,也是教學的重點。對《幼時記趣》這篇文言文中“文”的教學,我首先做的工作是有層次的反覆誦讀。第一步是由我自己範讀,提示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語速、輕重音和停頓。接着由學生自讀和齊讀,讓他們注意體會作者的感情和樂趣。接着請學生找出文章寫了哪些趣事,並且讓他們根據各自的口味和興趣選擇其中的一件加以品讀賞析,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在個別提問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細節,鼓勵答案的多樣性和感受的獨特性。有個學生說最喜歡“蛤蟆吞蟲”和“鞭打蛤蟆”的情景,作者在描寫蛤蟆撲來的情景時,用“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形容來勢猛,力氣大,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我馬上鼓勵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讀懂課文。這裏視小爲大,大詞小用,表現了幼時所見蛤蟆捕捉小蟲的情狀。我接着問: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還有那些?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這讓我體會到,體味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主要是主體的活動。教師通過參與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體味,在其中不斷有所發現,讀出新意。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之三

在講授《幼時記趣》一文時,我花了兩節課的時間。第一節課,我主要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在課堂上,我的要求非常簡單:課堂上,儘量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翻譯課文(雖然,這篇課文不要求背誦)。在熟讀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協作,翻譯課文。先是自己對照註釋翻譯;然後是小組內推薦一名同學,站起來對照小組成員翻譯,小組其他成員補充。每節的發言人不一樣,這樣保證大部分人有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機會。在小組翻譯後,我請了兩位同學,代表自己的小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聽講,然後補充少字、多字以及翻譯不準確的地方。下課時,根據學生的發言質量,小組評分。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不打斷課堂的流程。第二課時,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趣事,然後討論:這些趣事背後的原因,再順便分析了一下課文的思路。最後,鏈接中考習題,檢閱學生所學的知識。通過這課的學習,我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看到學生激情學習,非常開心。事實上,學生的激情,也點燃老師的激情;學生的開心,老師也更加開心。

課後我反思:1.文言文的閱讀教學,讓學生閱讀,在閱讀中悟,在閱讀中思。2.小組合作。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老師是一名組織者,引導者。3.小組最後的評價,一定程度上調到小組成員的學習。4.文言文、現代文不能面面俱到,講一點,日積月累,定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