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精選《莫高窟》教學反思3篇

精選《莫高窟》教學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莫高窟》教學反思第一篇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且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點讀書方法和學習方法,如: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讀中悟情,讀中領悟寫作法等。預習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通讀了課文,並在再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默讀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麼?引導學生認真、紮實地經歷“初讀”的過程。再加上將利用圖片文字資源,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爲主,教學過程中教師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引導學生感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另外,發揮數字化平臺的輔助教學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深入學習課 文內容。

精選《莫高窟》教學反思3篇

課文重點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藏有數萬件珍貴文物的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生動展示在我們面前。在文本對話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進行了以下語言文字訓練:

(一)、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節、段、全文)大意,是歷次考試學生們失分較多的項目,學生歸納不到位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因此,教學中應經常訓練其概括能力。主要採用兩種概括方法:

1、用課文中的語句來概括。

2、 借用課文中的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

當然,這兩種方法應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初讀感知”的過程中巧妙地滲透。如,先讓學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然後再進行第二步。這樣既鞏固了第一種學法,又適當提高了要求,滲透了第二種學法。以後在歸納段意時,學生自然就會運用這兩種方法,使概括段意的訓練紮實、到位、有效。

(二)、訓練學生使用標點能力

使用標點符號對於學生並不是很難,按理說能得心應手。但歷次加標點測試也是失分較多的項目,因此在教學中也應滲透此方面的教學。這篇課文則是(排比句)加標點的最佳教材。如區別:

l 有……,有……,還有……。

l “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

l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爲什麼有的加“逗號”而有的則加“分號”,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排比句式加標點的不同處,加逗號的是不同類別的,而加分號的是同類的幾個方面(如同是飛天的不同姿態),句與句的關係是並列的,使學生從中領會了逗號與分號不相同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從而提高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三)、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在同學們領悟課文後,我適時引導學生:你能模仿課文的寫法將家鄉的某處自然景物(或名勝古蹟)具體地描寫出來嗎?同學們在廣泛收集資料、參照課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基本都能寫出比較滿意的習作,達到了語言文字訓練應有的教學效果。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儘量讓學生能夠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更深入地學習課文,提高語文素養。課上,環節清晰,一環緊扣一環。設計的學習活動也很豐富。特別是教學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自由書寫感受發言,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特濃。然而綜觀本次教學過程,學生的確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學習了課文內容,但學習得還不夠深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於:1、整堂課的設計老師牽的多放的少。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相似的,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後可以總結學法,提出自學步驟,讓學生自學討論,在交流時教師再作適當地引導。這樣,就避免了教師帶着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機械似的走下去。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字的.工具性體現得不夠。課堂上的朗讀激發不起他們的朗讀激情,學生讀得比較乏味。而這時我非但沒能用慷慨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反而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讀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飛天的那部分積累語言,學生也會背了,但感情地激發還不到位。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在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一句話,老師也就滿足了,而沒有引導學生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要說明的問題。尤其是教學過程中兩個想象片段的訓練,沒有落實到位。第一處是彩塑神態的想象,學生沒有明白老師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孫悟空”“有豬八戒”等,此時教師沒能很好的把學生引導到進行神態描寫的訓練上,而是進入了下一教學環節,沒能達到真正的訓練目的。另外,這裏如果能加進一些圖片的支撐,學生的語言可能會更豐富。

總之,語文課無論怎樣都不能忘了語言文字的訓練,要上出語文味,適時預設訓練重點,不斷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率

  《莫高窟》教學反思第二篇

本堂課中,我嘗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探討,從而更好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這種新穎的學習方法,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畫、飛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圖等,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想學生邊讀課文,邊欣賞這些充滿藝術美的圖片,會是一種享受。也更好地體會到“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加強詞、句的訓練,說話的訓練。如:學生通過欣賞彩塑,親眼所見彩塑的不同神態和不同個性,仿照書上“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再說說這些彩塑還有哪些不同的神態和個性。

再有“飛天”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浮,漫天傲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指名聲情並茂地朗讀,其餘學生閉上眼進行想像。然後讓學生把想像到的飛天的畫面描述出來。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些優美的句子,深刻地記在腦海裏,即進行背誦練習。

  《莫高窟》教學反思第三篇

《莫高窟》這篇文章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結構清晰,敘述具體,表達有序,生動的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藏有數萬件珍貴文物的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示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本次教學我上的是第一課時。

備課中,考慮到學生對莫高窟知識瞭解甚少,有必要在第一課時補充對莫高窟知識的介紹,如何將知識融於教學設計之中?設計時,我以“課文介紹莫高窟師從哪幾個方面入手的”爲抓手,設計了三組詞語,以詞爲引,引詞入文,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三個段落,通過“讀詞-讀文--理解文章內容”完成預設,在三步設計之中,講莫高窟的知識融入之中,同時補充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對莫高窟的評價以及藏經洞的歷史介紹,希望能夠藉助這些課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莫高窟的歷史和價值。